手术部位感染 演示文稿.ppt
合集下载
手术部位感染课件
01
营养支持:提供足够的营养,促进伤口愈合
04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等药物,控制感染,促进愈合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4
预防为主
01
严格无菌操作: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细菌污染
02
加强患者管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卫生意识
03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感染原因:手术器械、手术环境、患者自身因素等
感染症状:红肿、疼痛、发热、脓肿等
手术部位感染: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手术部位发程中操作不当,导致细菌进入伤口
01
手术器械污染: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导致细菌进入伤口
02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
03
术后护理不当:术后护理不当,导致伤口感染
04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3
抗生素使用
抗生素的选择:根据感染部位、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01
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根据感染程度和细菌种类确定合适的使用时间
03
抗生素的使用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感染程度确定合适的剂量
02
抗生素的副作用:注意抗生素的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04
临床表现
局部红肿、疼痛、发热
01
伤口渗出物增多,有异味
02
伤口周围皮肤出现红斑、水疱
03
患者出现发热、寒战、乏力等症状
04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2
术前准备
1
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手术部位感染防控课件详解演示文稿
定义与 描述
术前224小时
术前
手术前2 小时内
第二十六页,共39页。
术中
手术开 始后0-3 小时内
手术部 位感染 发生率 3.8℅
0.6℅
1.4℅
术中保温
❖ 围术期低体温的主要原因: ❖ 麻醉药物导致体温再分布(全身麻醉、区域麻醉) ❖ 手术室温度过低 ❖ 术中体腔暴露 ❖ 输注冷的液体或血制品 ❖ 造成围术期意外低温的其它原因可能包括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 部分。
2.切口深部自行裂开或由医师主动打开,且具备下列症状体征 之一:① 体温> 38℃;② 局部肿胀疼痛或压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或放射学检查发现切口 深部组织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4.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 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 深部组织感染。
第七页,共39页。
器官/腔隙的SSI
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或1年内(有人工植入物),涉及除手术
过程中的切口、打开过或操作过的部位以外的任何解剖学部位。并 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器官/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度手术、组织病理学或放射检查发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38%
l 38%的院内感染均与外科部位 Others
感染有关。
l 外科部位感染中有2/3是切口感 染,其余为脏器或腔隙感染。
Wound infection Organ/space infection
第十三页,共39页。
SSI的致病菌研究(中国)
25
手术部位感染ppt
手术部位感染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 手术部位感染的成因 • 手术部位感染的症状与诊断 • 手术部位感染的治疗与预防 • 手术部位感染的案例分析
01
CHAPTER
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手术后发生在切口 或手术部位的感染,是手术后最常见 的并发症之一。
;术后护理方面应定期观察切口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控制
一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感染,包括使用抗菌药物、及时清创和 处理感染病灶等。同时,需要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和自身认知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以便
更好地控制感染和促进患者康复。
02
CHAPTER
手术部位感染的成因
微生物因素
01
02
03
手术技巧
手术过程中,如操作不熟 练或止血不彻底,可能导 致感染。
手术室环境
手术室环境不洁净或消毒 不彻底,可能增加手术部 位感染的风险。
患者自身因素
免疫状态
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对感染的抵 抗力减弱,容易发生手术部位感
染。
基础疾病
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 病,可能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
年龄与营养状况
应措施提高免疫力。
护理与康复指导
定期观察
术后定期观察手术部位情况,发 现异常及时处理。
疼痛护理
对于手术部位感染引起的疼痛, 应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促 进手术部位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05
CHAPTER
手术部位感染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腹部手术感染
总结词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 手术部位感染的成因 • 手术部位感染的症状与诊断 • 手术部位感染的治疗与预防 • 手术部位感染的案例分析
01
CHAPTER
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手术后发生在切口 或手术部位的感染,是手术后最常见 的并发症之一。
;术后护理方面应定期观察切口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控制
一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感染,包括使用抗菌药物、及时清创和 处理感染病灶等。同时,需要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和自身认知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以便
更好地控制感染和促进患者康复。
02
CHAPTER
手术部位感染的成因
微生物因素
01
02
03
手术技巧
手术过程中,如操作不熟 练或止血不彻底,可能导 致感染。
手术室环境
手术室环境不洁净或消毒 不彻底,可能增加手术部 位感染的风险。
患者自身因素
免疫状态
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对感染的抵 抗力减弱,容易发生手术部位感
染。
基础疾病
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 病,可能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
年龄与营养状况
应措施提高免疫力。
护理与康复指导
定期观察
术后定期观察手术部位情况,发 现异常及时处理。
疼痛护理
对于手术部位感染引起的疼痛, 应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促 进手术部位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05
CHAPTER
手术部位感染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腹部手术感染
总结词
手术部位感染的管理PPT课件
若切口中脓液或分泌物较少,可用拭子
沾取无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后取样,然 后涂片。
手术部位感染
十九世纪中叶,手术切口感染率为70%-80%
目前感染率:
清洁伤口 污染伤口 2.1% 7.1%
(Am. J. Med. 1999)
清洁-污染伤口 3.3%
手术部位感染
我国2001年的全国性医院感染横断面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解读③
3.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 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 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 时可联合使用。 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 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 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 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 古霉素预防感染。
SSIs标本采样方法(2)
如切口已经开放
消毒皮肤(切口边缘15cm范围),
尽量去除创面正常菌群,分别用拭子 采集病灶底部或边缘的标本,进行涂 片和置于无菌培养瓶中送检。
开放病灶不做厌氧培养。
SSIs标本采样方法(3)
标本应在1小时内送往实验室,厌氧培
养要在10分钟内送检,送检前宜电话联 系微生物室。
手术部位感染: 器官(或腔隙)感染
时间: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
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
发生与手术有关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
手术部位感染: 器官(或腔隙)感染
初步诊断:符合上述界定,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引流管或穿刺有脓液
2.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X线检查发 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迹象 3.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确定诊断:初步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沾取无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后取样,然 后涂片。
手术部位感染
十九世纪中叶,手术切口感染率为70%-80%
目前感染率:
清洁伤口 污染伤口 2.1% 7.1%
(Am. J. Med. 1999)
清洁-污染伤口 3.3%
手术部位感染
我国2001年的全国性医院感染横断面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解读③
3.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 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 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 时可联合使用。 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 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 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 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 古霉素预防感染。
SSIs标本采样方法(2)
如切口已经开放
消毒皮肤(切口边缘15cm范围),
尽量去除创面正常菌群,分别用拭子 采集病灶底部或边缘的标本,进行涂 片和置于无菌培养瓶中送检。
开放病灶不做厌氧培养。
SSIs标本采样方法(3)
标本应在1小时内送往实验室,厌氧培
养要在10分钟内送检,送检前宜电话联 系微生物室。
手术部位感染: 器官(或腔隙)感染
时间: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
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
发生与手术有关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
手术部位感染: 器官(或腔隙)感染
初步诊断:符合上述界定,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引流管或穿刺有脓液
2.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X线检查发 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迹象 3.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确定诊断:初步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手术部位感染PPT课件
★病人术前已有≥3 种危险因素 ★污染或污秽的手术切口 ★手术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
间(T)(或一般手术>2 h)
西南医院心胸外科
★“手术特定时间”因手术种类而异 ★一种手术的“特定时间”,是指在大
量同种手术中处于第75百分位的手 术持续时间。即75%的手术持续时 间短于T,而25%的手术时间长于T ★ T越长,SSI机会越大
染 血管:静脉或动脉感染
西南医院心胸外科
SSI发生率
1997.102001.9, 英国152所医院 报告了74734例手术的3151例 SSI,按手术类别和SSI类别进行 了分析
西南医院心胸外科
不同种类手术的SSI发生率
手术类别 冠状a架桥术 血管手术 胃手术 肝、胆管、胰手术 胆囊切除术
手术数 10936 4056
西南医院心胸外科
SSI
30 25 20
发 生 15 率
10 5 0
大肠手术
0
1
2
危险指数
3
西南医院心胸外科
长骨骨折开放性复位术
SSI
12
10
8
发6
生 率
4
2
0 0
11
2
危险指数
3
西南医院心胸外科
Ⅰ类(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
化及泌尿生 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西南医院心胸外科
经口咽部粘膜切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口的大手术 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 +甲硝唑
腹外疝外科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间(T)(或一般手术>2 h)
西南医院心胸外科
★“手术特定时间”因手术种类而异 ★一种手术的“特定时间”,是指在大
量同种手术中处于第75百分位的手 术持续时间。即75%的手术持续时 间短于T,而25%的手术时间长于T ★ T越长,SSI机会越大
染 血管:静脉或动脉感染
西南医院心胸外科
SSI发生率
1997.102001.9, 英国152所医院 报告了74734例手术的3151例 SSI,按手术类别和SSI类别进行 了分析
西南医院心胸外科
不同种类手术的SSI发生率
手术类别 冠状a架桥术 血管手术 胃手术 肝、胆管、胰手术 胆囊切除术
手术数 10936 4056
西南医院心胸外科
SSI
30 25 20
发 生 15 率
10 5 0
大肠手术
0
1
2
危险指数
3
西南医院心胸外科
长骨骨折开放性复位术
SSI
12
10
8
发6
生 率
4
2
0 0
11
2
危险指数
3
西南医院心胸外科
Ⅰ类(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
化及泌尿生 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西南医院心胸外科
经口咽部粘膜切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口的大手术 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 +甲硝唑
腹外疝外科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手术部位感染的》课件
并发症
包括产生创口愈合障碍、发热、留置小管、 肝功能异常等。
预后
如发现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和恰当的护理, 患者的预后更佳。
结束语
手术部位感染的严重性不容小视,请外科医生和相关工作者加强预防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最大限 度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术前预防感染
术前预防感染包括祛除良性病变、充分准备、 强化营养等。
术中预防感染
术中预防感染主要是通过手术室环境干净卫生, 正确操作手术,必要时使用抗生素等手段来进 行防范。
术后预防感染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伤口及感染症状,避免 出现发热、红肿、排脓等症状,及时就医。
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与ຫໍສະໝຸດ 疗1临床表现手术部位感染往往伴随有局部红肿、
检查方法
2
发热、疼痛、脓肿等症状,应及时就 医。
严格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白细
胞计数等检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和
其敏感性,才能进行恰当的治疗。
3
治疗方法
一旦诊断出手术部位感染,应采取广 谱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抗生素,以及 外科手术排除病灶。
手术部位感染的并发症与预后
如果手术部位感染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将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炎症扩散、全身感染等。而 预后决定于早期的预防和及时的发现。
感染的定义
感染是指机体在体内或在体表上,被各种微生物侵入、繁殖所致的疾病或症状。
手术部位感染的概念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在手术部位发生的感染,可导致以下一系列并发症。
影响因素
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受到患者个人因素、手术部位状况以及如何进行手术等方面的影响。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消毒与隔离
术前和术后的消毒以及术中的隔离,对于预防 手术部位感染十分重要。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ppt课件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指发生在切口或深 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 SSI约占外科病人医SSI分类
表浅切口感染:手术后30天内发生的仅累 及切口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
深部切口感染: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术 后一年)内发生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 肌肉的感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物品清洁安全因素
手术室器械的清洁消毒质量,是手术室医 院感染直接因素
器械使用后清洁消毒不合格,不按程序清 洗手术器械,尤其传染病人残留的体液, 血液极易造成医院感染
对医院外来的手术器械应按器械的性能, 用途做好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放入手术间 内供手术使用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灭菌物品的管理
一次性物品使用前须核对产品名称,型号, 规格,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如不合格, 不配套,潮湿,字迹模糊者不得使用,进 口产品要有中文标识
存放环境应干燥,湿度温度适宜,要求完 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治疗标准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室环境因素
手术室空气环境的洁净度直接影响患者的 创口愈合和康复,如手术间无术中持续空 气净化设备,手术多,接台频繁,空气中 悬浮菌尘污染,使手术感染的机会增加, 是切口感染的细菌来源
刀或电刀烧灼 较多采用压迫止血的方法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重视外科手术技巧
轻柔的对待组织 保证有效的止血 尽可能减少失活组织和异物 避免意外探入空腔脏器 在手术部位消灭死腔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其他预防要点
正确外科手消毒 正确使用口罩,手术衣,手套 严格无菌技术 术中注意为病人保温等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预防要点—手术后
肺部感染 抬高床、多翻身、勤拍背、多咳嗽、早下床、 防误吸 尿路感染 早拔管、多喝水、早下床、勤护理 肠道感染 少用药、选窄谱、早停药、通大便 CVC-BSI(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 少留管、早拔管、选部位、选途径、严消毒、 少TPN(全胃肠外营养)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指发生在切口或深 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 SSI约占外科病人医SSI分类
表浅切口感染:手术后30天内发生的仅累 及切口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
深部切口感染: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术 后一年)内发生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 肌肉的感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物品清洁安全因素
手术室器械的清洁消毒质量,是手术室医 院感染直接因素
器械使用后清洁消毒不合格,不按程序清 洗手术器械,尤其传染病人残留的体液, 血液极易造成医院感染
对医院外来的手术器械应按器械的性能, 用途做好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放入手术间 内供手术使用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灭菌物品的管理
一次性物品使用前须核对产品名称,型号, 规格,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如不合格, 不配套,潮湿,字迹模糊者不得使用,进 口产品要有中文标识
存放环境应干燥,湿度温度适宜,要求完 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治疗标准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室环境因素
手术室空气环境的洁净度直接影响患者的 创口愈合和康复,如手术间无术中持续空 气净化设备,手术多,接台频繁,空气中 悬浮菌尘污染,使手术感染的机会增加, 是切口感染的细菌来源
刀或电刀烧灼 较多采用压迫止血的方法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重视外科手术技巧
轻柔的对待组织 保证有效的止血 尽可能减少失活组织和异物 避免意外探入空腔脏器 在手术部位消灭死腔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其他预防要点
正确外科手消毒 正确使用口罩,手术衣,手套 严格无菌技术 术中注意为病人保温等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预防要点—手术后
肺部感染 抬高床、多翻身、勤拍背、多咳嗽、早下床、 防误吸 尿路感染 早拔管、多喝水、早下床、勤护理 肠道感染 少用药、选窄谱、早停药、通大便 CVC-BSI(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 少留管、早拔管、选部位、选途径、严消毒、 少TPN(全胃肠外营养)
《手术部位感染的》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的》 ppt课件
目录
• 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 手术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 •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策略 • 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 手术部位感染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手术后发生在 切口或手术部位周围的感染,包 括浅层和深层的组织感染。
抗生素预防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 ,在手术前适当时间给予 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
手术室管理
空气净化
确保手术室内空气洁净度,定期 进行空气净化消毒。
人员管理
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严格控制 进出手术室的人员,并进行必要的 消毒和防护。
物品管理
对手术器械、敷料、药品等进行严 格消毒和储存,确保无菌状态。
01
02
03
提高手术成功率
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 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提 高手术成功率。
保障患者安全
手术部位感染对患者生命 安全构成威胁,预防和控 制感染是保障患者安全的 重要措施。
减少医疗成本
手术部位感染延长了患者 的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 成本,通过预防和控制感 染可以降低医疗成本。
02 手术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
诊断流程
通过观察手术部位的症状和体征,结 合实验室检查和微生物培养,进行早 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治疗原则与方法
治疗原则
以抗菌药物为主,结合局部处理,控制感染并促进伤口愈合 。
治疗方法
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进 行治疗,同时对手术部位进行清创、引流等局部处理。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通过对手术部位感染的深入 研究,提高了对感染机制和 预防措施的认识。
目录
• 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 手术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 •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策略 • 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 手术部位感染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手术后发生在 切口或手术部位周围的感染,包 括浅层和深层的组织感染。
抗生素预防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 ,在手术前适当时间给予 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
手术室管理
空气净化
确保手术室内空气洁净度,定期 进行空气净化消毒。
人员管理
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严格控制 进出手术室的人员,并进行必要的 消毒和防护。
物品管理
对手术器械、敷料、药品等进行严 格消毒和储存,确保无菌状态。
01
02
03
提高手术成功率
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 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提 高手术成功率。
保障患者安全
手术部位感染对患者生命 安全构成威胁,预防和控 制感染是保障患者安全的 重要措施。
减少医疗成本
手术部位感染延长了患者 的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 成本,通过预防和控制感 染可以降低医疗成本。
02 手术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
诊断流程
通过观察手术部位的症状和体征,结 合实验室检查和微生物培养,进行早 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治疗原则与方法
治疗原则
以抗菌药物为主,结合局部处理,控制感染并促进伤口愈合 。
治疗方法
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进 行治疗,同时对手术部位进行清创、引流等局部处理。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通过对手术部位感染的深入 研究,提高了对感染机制和 预防措施的认识。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ppt
分类
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可分为切 口表面感染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
发生原因与危害
发生原因
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手术时 间长、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术后护 理不当等。
危害
影响手术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增加 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时可能导 致患者死亡。
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
01
02
03
降低患者死亡率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 以降低手术部位医院感染 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患者 死亡率。
发展方向四
改善医院环境卫生条件,加强 手术室和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
,降低感染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术后护理与观察
定期换药
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
抗生素使用
根据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及时发 现并处理感染迹象。
03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 控制措施
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定期对手术部位进行微生物学监 测,评估感染风险。
建立完善的感染报告制度,确保 感染病例及时上报。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 预防和控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概述 •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 •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概 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手 术后发生在手术切口处或者手术 部位的感染。
对监测和报告的数据进行汇总分 析,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
感染暴发应对与处置
制定感染暴发应急预案,明确 各部门职责和协作机制。
对疑似感染暴发病例进行隔离 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可分为切 口表面感染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
发生原因与危害
发生原因
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手术时 间长、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术后护 理不当等。
危害
影响手术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增加 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时可能导 致患者死亡。
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
01
02
03
降低患者死亡率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 以降低手术部位医院感染 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患者 死亡率。
发展方向四
改善医院环境卫生条件,加强 手术室和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
,降低感染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术后护理与观察
定期换药
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
抗生素使用
根据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及时发 现并处理感染迹象。
03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 控制措施
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定期对手术部位进行微生物学监 测,评估感染风险。
建立完善的感染报告制度,确保 感染病例及时上报。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 预防和控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概述 •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 •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概 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手 术后发生在手术切口处或者手术 部位的感染。
对监测和报告的数据进行汇总分 析,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
感染暴发应对与处置
制定感染暴发应急预案,明确 各部门职责和协作机制。
对疑似感染暴发病例进行隔离 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PPT课件
5、采用正确的术前皮肤准备方法: ①用消毒皂沐浴。 ②尽可能不除毛发,如果需除毛发尽可能在术前剪毛。 ③严格进行手术区皮肤消毒,注意消毒范围与顺序。 ④铺无菌巾之前应对手术部位做标记,铺巾后不得移动无菌 巾。无菌巾力求干燥,提倡使用防渗透材质的无菌巾。 6、对于肠道手术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应口服抗菌药物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
什么是SSI?
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预防 第一部份 第二部份 手术部位感染(SSI)概述 手术部位感染(SSI)预防的建议
第三部份 手术部位感染(SSI)预防的策略 小结
SSI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包括浅 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其不仅增加 病人痛苦,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死亡 率和再次住院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
预防SSI
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维持正常血糖水平 手术部位氧供充分 维持正常体温 手术前正常备皮与去毛 手卫生与手术室环境 良好的外科技巧 病人因素 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SSI目标性检测与干预,反馈是非常重要
小结
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
老年手术患者的增加
各种基础疾病手术患者的增加 慢性疾病手术患者的增加 免疫抑制手术患者的增加 假体和器官抑制患者的增加 减少和正确处理SSI是系统化工程:必须意识到SSI的危险因 素来自患者、手术、医生、医院
清洁-污染 切口
污染切口
污秽-感染 切口
I类切口指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 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 器官。 因感染后预后差,涉及心脑肾肝等重要脏器,应引起医务人 员的高度关注。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特别是I类 切口感染,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手术前患者准备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 2、控制感染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如纠正低氧血 症、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鼓励病人戒烟等。 3、尽量缩短病人术前等待日。 4提倡手术前夜用抗菌药皂洗澡。
手术部位感染通用课件
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01
降低患者病死率
手术部位感染如不及时控制,可能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因此,预防和
控制手术部位感染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02
减少医疗费用
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需要患者接受额外的治疗和护理,增加了医疗费用。
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
03
提高医疗质量
医院对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能力是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
监测标 准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医 院感染监测规范》、《外科手术部位 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等标准进 行监测。
信息反馈与改进
信息反 馈
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护士等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 治疗。
改进措施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如加强手术部位清洁消毒、改进手术操作 技术等。
定期检查伤口
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疼痛、分泌物等异常症状, 以及是否有感染的迹象。
清洁伤口
使用生理盐水或消毒液清洗伤口,去除分泌物和 坏死组织。
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菌药物来预防和治疗感染。
营养支持与护理
1 2 3
评估营养状况 了解患者的饮食偏好、食欲和消化吸收情况,以 及是否有营养不良或恶病质等情况。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法律法规与规范要求
法律法规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规范要求
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
06
手术部位感染成功
案例分享
案例一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之间的时间;
危险因素
• 7、手术时间白天手术的感染率低于晚上;冬季的感染率 高;手术持续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
• 8、麻醉:全麻或局麻剂中加入肾上腺素会增加感染率; • 9、手术操作技巧:术中轻柔的操作可保持组织良好的血
供和抵抗力,用反应最小的缝线、不留无效腔可有效降低 感染发生率; • 10、术后引流:正确的留置闭式引流管可降低感染率; • 11、切口的类型:感染随切口的污染程度增加而增加,急 诊手术的感染率相非急诊的高;
诊断依据:①有手术创伤史;②切开部位有红肿热痛和炎 性渗出物;③非感染手术病人的深部引流出或穿刺出脓液; ④再次手术探查或经病理学或影像学证实;⑤临床医师诊 断;⑥多次:常见于肥胖病人或脂肪丰富的 部位,具体表现为切口愈合不良,中央出 现黄色的渗液,其中有脂肪滴及少许坏死 组织;局部没有明显红肿等炎症反应;镜 检有大量脂肪颗粒;培养无细菌生长;血 常规检查正常。
Ⅱ类切口(污染的清洁切口):指进入呼吸、消化、泌尿、 生殖腔道等,但无炎性病灶及感染的手术切口。
Ⅲ类切口(污染切口):包括①开放性、新鲜的各种损伤切 口;②陈旧性有坏死性组织和临床存在感染的伤口;③术 中无菌状态遭受严重破坏的伤口。
流行病学
• (二)病原体来源
1 工作人员:①手术组人员污染的手;②手术组人员和病人 的皮肤是重要的储菌源;③手术人员的头发是另一储菌源; ④上呼吸道是细菌次要的储菌源。
• 间接传播:皮屑、飞沫、头发上的细菌通过流动空气和污 染的媒介进入切口。
空气传播:手术室中的空气细菌浓度与感染有关。
危险因素
• 1、年龄:婴幼儿和高龄病人易发生感染; • 2、病人的本身体质:肥胖、慢性疾病、营养不良者易感
染; • 3、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还可掩盖感染而延误诊断; • 4、有远离切口的感染灶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增高; • 5、手术前住院时间越长越易感染; • 6、手术区皮肤的准备尽可能不去毛备皮或缩短备皮与手
鉴别诊断
• 切口裂开: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常发生于 腹壁和胸腔手术切口。常见原因是①营养 不良;②腹压突然增高;③切口缝合线过 细、缝合不牢、打结不紧;④皮缘对合不 佳;⑤手术部位感染;⑥脂肪液化、筋膜 及肌肉的无菌性坏死炎症
治疗
• 一旦诊断成立,就应积极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营养支持治疗。 • 表浅切口感染:加强局部切口换药、物理治疗等,将切口感
• 了解: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治疗
一、病原学
• 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 耐药菌比例高 • 真菌引起的手术部位感染呈上升趋势
二、流行病学
• (一)手术部位感染分类
Ⅰ类切口(清洁切口):术前切口处无污染、无炎性病灶, 即术中无违反无菌原则以及未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 殖腔道等的手术切口。
预防
• (三)手术中措施 熟练的手术技巧 缩短手术时间 正确放置引流 严格控制手术室的人员 处理污染物品
预防
• (四)手术后的措施
覆盖吸附能力好的敷料 敷料渗湿后立即更换 表面不平的部位可用绷带包扎 四肢损伤区和肢体远端应加压包扎并固定和抬高患肢 检查和处理伤口时戴无菌手套并按无菌技术操作 引流管周围的皮肤要避免受压 术后可予镇痛、保暖、吸氧及营养支持治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院感科
概述
• 手术部位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占 医院感染的10%~19%
• 手术部位感染不仅给病人带来生理上的痛 苦,也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造成住院 日的延长和住院费用的增加)。
• 手术部位感染率也是手术水平的体现。
要求
• 掌握:手术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 鉴别诊断及预防
2.病人:病人的皮肤、口腔、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 中的正常菌群亦可造成术后感染。
3、环境、手术器械: 污染的手术器械、敷料和皮肤消毒剂可 以引起手术部位感染;污染的空调系统亦是手术室储菌源。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 直接传播:①手术人员手上的细菌经手套破口进入手术野; ②手术人员皮肤上的细菌可经潮湿的手术衣进入手术野③ 空腔脏器切开后,细菌经手术人员的手、器械、绷带、纱 布、冲洗液等直接进入手术野;④被细菌污染的器械、敷 料、消毒液和绷带可将细菌直接传入切口。
染控制住炎症期。 • 如果脓肿形成:早期即敞开切口,通畅引流,换药,待4~6
日创面清洁后再行二期缝合 • 切口裂开:去除病因,加强营养,清除坏死组织,立即缝合
裂口。
预防
• (一)住院前措施 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做好相关疾病必要的治疗
预防
• (二)术前措施 术前的皮肤准备 术前预防应用抗生素 手术室人员准备
预防
• 前瞻性的感染监控 早发现、早治疗 对可疑切口做分泌物培养来确诊
• 切口裂开的预防方法 及时处理腹胀 对营养不良或年老体弱的病人,关闭切口时可加一层 减张缝合 病人咳嗽时最好平卧 适当的腹部加压包扎
临床表现
• 正常情况下,手术切口一般在术后2~3天疼 痛开始减轻,体温、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
• 如发热和疼痛持续存在或一度减轻后又加 重,常提示有可能存在手术部位感染。
• 手术部位感染一般发生在术后5~7天。
诊断
• (一)诊断
术后1月内浅表手术部位感染、无植入物的深部感染、 器官间隙感染、有植入物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 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的感染⑥属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7、手术时间白天手术的感染率低于晚上;冬季的感染率 高;手术持续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
• 8、麻醉:全麻或局麻剂中加入肾上腺素会增加感染率; • 9、手术操作技巧:术中轻柔的操作可保持组织良好的血
供和抵抗力,用反应最小的缝线、不留无效腔可有效降低 感染发生率; • 10、术后引流:正确的留置闭式引流管可降低感染率; • 11、切口的类型:感染随切口的污染程度增加而增加,急 诊手术的感染率相非急诊的高;
诊断依据:①有手术创伤史;②切开部位有红肿热痛和炎 性渗出物;③非感染手术病人的深部引流出或穿刺出脓液; ④再次手术探查或经病理学或影像学证实;⑤临床医师诊 断;⑥多次:常见于肥胖病人或脂肪丰富的 部位,具体表现为切口愈合不良,中央出 现黄色的渗液,其中有脂肪滴及少许坏死 组织;局部没有明显红肿等炎症反应;镜 检有大量脂肪颗粒;培养无细菌生长;血 常规检查正常。
Ⅱ类切口(污染的清洁切口):指进入呼吸、消化、泌尿、 生殖腔道等,但无炎性病灶及感染的手术切口。
Ⅲ类切口(污染切口):包括①开放性、新鲜的各种损伤切 口;②陈旧性有坏死性组织和临床存在感染的伤口;③术 中无菌状态遭受严重破坏的伤口。
流行病学
• (二)病原体来源
1 工作人员:①手术组人员污染的手;②手术组人员和病人 的皮肤是重要的储菌源;③手术人员的头发是另一储菌源; ④上呼吸道是细菌次要的储菌源。
• 间接传播:皮屑、飞沫、头发上的细菌通过流动空气和污 染的媒介进入切口。
空气传播:手术室中的空气细菌浓度与感染有关。
危险因素
• 1、年龄:婴幼儿和高龄病人易发生感染; • 2、病人的本身体质:肥胖、慢性疾病、营养不良者易感
染; • 3、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还可掩盖感染而延误诊断; • 4、有远离切口的感染灶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增高; • 5、手术前住院时间越长越易感染; • 6、手术区皮肤的准备尽可能不去毛备皮或缩短备皮与手
鉴别诊断
• 切口裂开: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常发生于 腹壁和胸腔手术切口。常见原因是①营养 不良;②腹压突然增高;③切口缝合线过 细、缝合不牢、打结不紧;④皮缘对合不 佳;⑤手术部位感染;⑥脂肪液化、筋膜 及肌肉的无菌性坏死炎症
治疗
• 一旦诊断成立,就应积极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营养支持治疗。 • 表浅切口感染:加强局部切口换药、物理治疗等,将切口感
• 了解: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治疗
一、病原学
• 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 耐药菌比例高 • 真菌引起的手术部位感染呈上升趋势
二、流行病学
• (一)手术部位感染分类
Ⅰ类切口(清洁切口):术前切口处无污染、无炎性病灶, 即术中无违反无菌原则以及未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 殖腔道等的手术切口。
预防
• (三)手术中措施 熟练的手术技巧 缩短手术时间 正确放置引流 严格控制手术室的人员 处理污染物品
预防
• (四)手术后的措施
覆盖吸附能力好的敷料 敷料渗湿后立即更换 表面不平的部位可用绷带包扎 四肢损伤区和肢体远端应加压包扎并固定和抬高患肢 检查和处理伤口时戴无菌手套并按无菌技术操作 引流管周围的皮肤要避免受压 术后可予镇痛、保暖、吸氧及营养支持治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院感科
概述
• 手术部位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占 医院感染的10%~19%
• 手术部位感染不仅给病人带来生理上的痛 苦,也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造成住院 日的延长和住院费用的增加)。
• 手术部位感染率也是手术水平的体现。
要求
• 掌握:手术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 鉴别诊断及预防
2.病人:病人的皮肤、口腔、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 中的正常菌群亦可造成术后感染。
3、环境、手术器械: 污染的手术器械、敷料和皮肤消毒剂可 以引起手术部位感染;污染的空调系统亦是手术室储菌源。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 直接传播:①手术人员手上的细菌经手套破口进入手术野; ②手术人员皮肤上的细菌可经潮湿的手术衣进入手术野③ 空腔脏器切开后,细菌经手术人员的手、器械、绷带、纱 布、冲洗液等直接进入手术野;④被细菌污染的器械、敷 料、消毒液和绷带可将细菌直接传入切口。
染控制住炎症期。 • 如果脓肿形成:早期即敞开切口,通畅引流,换药,待4~6
日创面清洁后再行二期缝合 • 切口裂开:去除病因,加强营养,清除坏死组织,立即缝合
裂口。
预防
• (一)住院前措施 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做好相关疾病必要的治疗
预防
• (二)术前措施 术前的皮肤准备 术前预防应用抗生素 手术室人员准备
预防
• 前瞻性的感染监控 早发现、早治疗 对可疑切口做分泌物培养来确诊
• 切口裂开的预防方法 及时处理腹胀 对营养不良或年老体弱的病人,关闭切口时可加一层 减张缝合 病人咳嗽时最好平卧 适当的腹部加压包扎
临床表现
• 正常情况下,手术切口一般在术后2~3天疼 痛开始减轻,体温、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
• 如发热和疼痛持续存在或一度减轻后又加 重,常提示有可能存在手术部位感染。
• 手术部位感染一般发生在术后5~7天。
诊断
• (一)诊断
术后1月内浅表手术部位感染、无植入物的深部感染、 器官间隙感染、有植入物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 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的感染⑥属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