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日本军力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2011年日本GDP二次速报值4684250亿日元,同比下降0.7%,人均45947美元

2011年日本GDP二次速报值4684250亿日元,同比下降0.7%,人均45947美元

2011年日本GDP二次速报值4684250亿日元,同比下降
0.7%,人均45947美元
2011年日本GDP二次速报值4684250亿日元,同比下降0.7%,人均45947美元
2012-03-08 7:58
日本内阁府3月8日发布的2011年GDP二次速报值显示,2011年日本实际GDP同比下降0.7%,较初次速报值上调0.2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同比下降0.6%,较初次速报值上调0.4个百分点,季调后环比下降0.2%,较初次速报值上调0.4个百分点,折年率下降0.7%,比初次速报值上调1.6个百分点。

二次速报估算结果显示,2011年,日本名义GDP为4684250亿日元,上调3512亿日元,同比下降2.8%;实际GDP为5074787亿日元,同比下降0.7%;GDP平减指数为92.30,同比变化率为2.0%。

不含FISIM的话,2011年日本名义GDP为4618908亿日元,同比下降2.7%,实际GDP为4990367亿日元,同比下降0.7%。

2011年,日本名义GNI为4831135亿日元,相当于名义GDP的103.1%,同比下降2.2%;实际GNI为5054164亿日元,相当于实际GDP的99.6%,同比下降1.5%。

按年均汇率计算,2011年日本名义GDP折合58729.31亿美元,较上年的54902.94亿美元增长7.0%,不含FISIM的名义GDP折合57910.08亿美元,较上年的54094.89亿美元增长7.1%。

全年名义GNI为60571亿美元。

按年中人口计算,2011年日本人均名义GDP为45947美元,不含FISIM的人均名义GDP为45306美元,人均名义GNI为47388美元。

2011年中日关系综述及日本对华政策走向

2011年中日关系综述及日本对华政策走向

《 亚非纵横》2012 年第 2 期

外交史上也不多见。 温家宝总理致电慰问, 还利用去东京出席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的机会,赴宫城县灾区慰问日本民众, 表达 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日本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 日本灾后重建的支持。日方也积极开展震灾 外交,谋求恢复对华关系。日本时任首相菅 直人给胡锦涛主席发送亲笔信,就中国为日 本大地震提供的援助深表感谢。他在信中表 示,日本今后也将把中国视为 “最重要的 。菅直人还在 《人民日报 》 上刊登了 国家” — — “情谊纽带 ” 。 中日两 感谢援助的广告— 国领导人的 “救灾外交 ” 重新开启高层沟 通的大门。两国相向而行,使中日关系有所 升温,国民感情有所改善。 在这种背景下, 中日双方都格外珍 视 2011 年 5 月 21 —22 日在东京召开的中日韩 第四次领导人会议的机会。 通过这次会议, 中日关系的气氛明显改善,并使三方合作框 架内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入秋以后, 中 日两国高层频繁交往。 胡锦涛主席在 APEC 会议期间会见了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温家宝 总理在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与野田进行 了会晤。11 月,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访华, 温家宝总理、戴秉国国务委员分别会见, 杨 洁篪外长与其举行会谈。2 月和 12 月中日 还两次举行战略对话。日本海上自卫队护卫 舰 “雾雨” 号于 12 月应邀访问中国青岛, 这是 海 上 自 卫 队 舰 艇 时 隔 三 年 半 第 二 次 访华。 二、中日经贸领域交流频繁,日本加大 对华投资力度 3 ·11 ” 大地震给东亚格局带来 日本 “ 一个关键拐点,成为进一步密切中日经贸关 系的新契机。 美国 “福布斯 ” 网站刊文指 出,大地震震动了日本的国运,中日韩第四 次峰会后人们发现, “依靠中国 ” 将不仅是 日本企业, 甚至是日本整个国家的不二选 ,不 择。文章作者说, 在 “后 3 ·11 世界 ”

关于日本军力的六个“世界第一”.

关于日本军力的六个“世界第一”.

关于日本军力的六个“世界第一”【扫雷能力世界第一】倭国的水雷战部队主要由舰队水雷战部队和地方水雷战部队组成,均属于海上自卫队总部。

由第1、第2扫雷队群、第111扫雷航空和七支地方扫雷部队组成。

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进行扫雷作战,以主要港湾、海峡为依托,阻止敌方舰艇的行动,二是实施布雷作战,阻止敌水面舰艇的入侵。

目前,倭国水雷作战部队拥有各型扫雷舰艇近20余艘。

如拥有世界最先进扫雷技术的“浦贺”级、“管岛”级、“八重山”级。

特别是2艘“浦贺”级扫雷支援舰分别于1997年和1998年服役,是目前日海上自卫队最大的、装备最先进的扫雷母舰,成为第1、第2扫雷队群的旗舰。

【常规潜艇水平世界第一】由于受政治因素影响,倭国目前还不能发展核潜艇,但其常规潜艇的研制水平和作战能力绝对称得上世界第一。

倭国潜艇发展真正的高峰期,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从20世纪70年代初中期起,倭国为了对付苏联日渐增长的“威胁”,出于保卫其东南、西南两条海上交通运输线安全的目的,决定建造一级新型潜艇――“夕潮”级,该级潜艇被誉为倭国现役潜艇家族中的“第一剑客”,而且很快在世界各国潜艇中崭露头角,也成为倭国海上自卫队建造数量最多的一级潜艇。

从数量上看,日海上自卫队常年维持一支由16艘潜艇组成的潜艇部队,在世界排名第五,但质量上绝对称得上世界首屈一指。

且基本上按每年退役一艘旧艇,服役一艘新艇的方式进行新旧潜艇的更新换代。

【反潜战能力世界第一】近些年来,出于这种考虑,倭国政府在海上力量发展上作足了文章。

特别是倭国的海上航空反潜能力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后,到目前为止,不仅拥有了数理庞大,而且装备精良的反潜战武器,其反潜战部队也具备了世界一流水平的作战能力。

目前,倭国海上自卫队航空反潜力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岸基反潜巡逻机、直升机和舰载反潜直升机。

在其海上自卫队所拥有210架作战飞机和直升机中,绝大部分都是反潜机。

其中包括97架P―3C反潜巡逻机、61架HSS―2B、40架SH―60J反潜直升机。

日本军事力量详表

日本军事力量详表

日本军事力量详表概况 |简史 |规模 |国防政策 |相关的国防立法,军队节日 |陆军 |海军 |空军 |组织结构 |指挥体制 |国防教育结构概况日本军队称自卫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扶植下重建和发展起来的。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日本军队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在“质重于量”和“海空优先”的建军方针指导下,自卫队已发展成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作战能力较强的武装力量。

简史日本1945年战败投降后,军队被解散,军事机构被撤消。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基于其自身需要,指令日本重新发展军事力量。

同年,日本组建“警察预备队”,后改称保安队,1952年成立“海上警备队”,1954年新建航空自卫队,7月颁布《防卫厅设置法》和《自卫队法》,将保安队、海上警备队分别改称为陆上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将陆、海、空三军正式定名为自卫队,并成立了防卫厅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健全了统帅指挥机构。

1956年成立国防会议。

1986年7月“安全保障会议”取代原“国防会议”,负责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一切与国家安全有关的重大事宜,由首相任主席。

防卫厅隶属总理府,长官由文职人员担任,受首相之命,通过陆、海、空军幕僚长(参谋长)统帅陆海空自卫队。

2006年6月,日本政府通过了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法案,并提交国会审议。

同年12月15日,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投票通过了将日本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相关法案。

由于众议院此前已经批准了这项法案,所以在获得参议院的批准后,相关法案将正式生效。

从2007年1月9日起,防卫厅正式升格为防卫省,防卫厅长官也随之升格为防卫大臣。

规模截止2006年3月,日本总兵力编制员额33万人,其中现役军人25.2万人,文职2.4万人,预备役5.6万人。

其中陆上自卫队约14.8万人,编为5个方面队,辖13个师和2个混成旅、1个空降旅,装备坦克1020辆,装甲车约980辆,各型飞机约511架,各种火炮7630门;海上自卫队约4.4万人,由担负机动作战的联合舰队和负责近海警备的5个地方队组成,装备各型舰艇142艘,39.8万余吨,飞机206架;航空自卫队约有4.5万人,主要作战部队为航空总队,辖3个航空方面队和1个航空混成团,装备各型飞机464余架,其中作战飞机361架。

2013年日本军力评估报告 2014.7

2013年日本军力评估报告 2014.7

2013年日本军力评估报告一、总体政策调整2013年,日本在安全战略和防卫政策上经历了重大调整和变化。

日本在涉及军事安全的所有领域,从理念、战略、体制、装备、部署,都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异变,前所未有地呈现正面突破、全面推进的加速度军事崛起势头。

安倍在其政治理念中早就主张日本要摆脱所谓“战后体制”,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尤其是成为能进行战争的“正常”军事大国。

2012年12月底,安倍再次上台。

为了实现政治夙愿,安倍将“修宪、强军、派兵、动武”作为谋求全面正常化大国的主要途径。

安倍政权推动“国防正常化”、谋求“军事崛起”的雄心和步伐,可以说远超历届内阁。

此外,安倍还有众参两院选举后政权相对稳固、所谓周边安全形势“严峻”以及美国支持与默许等诸多的有利实施条件。

执政一年来,安倍为了达到此目的,在各个领域全面推进强军政策,使日本的国防“正常化”及军事崛起得到了一个较大的提速和扩容。

经此“折腾”,日本二战后的和平主义发展路线已被安倍大幅改写并偏离航向,日本极有可能由此取得“里程碑”意义的军事发展和战略转变。

安倍曾称“如果大家想把我叫做右翼的军国主义者,那就请便吧”,在如此姿态下加速推动的日本军事转型与崛起,对地区战略平衡和中国安全环境来说无疑是一种“负能量效应”,不能不引起世人的关注和警惕。

(一)以“安保三箭”主导安全防务政策蜕变以防卫政策为重点突破领域,是安倍式“正常国家化”的战略设计与实践的突出特征。

2013年12月,安倍内阁正式通过日本战后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新版《防卫计划大纲》(以下称“防卫大纲”)以及《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2014—2019)》(以下称“中期防”)。

这三大政策文件被称为安倍的“安保三支箭”,分别从战略、政策和措施三个层次全方位地改变了日本战后的国家安全战略及防务政策。

《国家安全战略》由四部分组成,即“制定的宗旨”、“国家安全的基本理念”、“围绕日本的安全环境及安全挑战”和“日本应采取的国家安全战略路径”。

中日陆上力量对比讲稿

中日陆上力量对比讲稿

中日陆上力量对比大家好!今天由我代表一院和大家讨论一下,中日陆上力量的对比。

(N)主要介绍的内容包含这几个方面,中日陆军基本情况、日本本土力量防卫情况、中日陆上主战装备介绍、以及最后对中日陆上力量的特点总结。

(N)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中日陆军的基本情况(N):1.双方兵力对比,中国现役军队:230万人,预备役60个师旅80万人。

民兵800万人。

最大动员兵力670万人。

军费:2011年:1064亿美元。

日本:现役:26.6万人。

预备役:4.8万人。

最大动员兵力360万人。

军费:2011年:563亿美元。

(N)2.陆军力量对比,中国陆军:160万人(另有资料146万人) 坦克:8700--1.66万辆。

装甲车:6700多辆。

身管火炮:1.5万多门。

火箭炮:2608门。

日本陆军:14.8万人。

坦克:1070辆。

装甲车:690辆。

大炮:7060多门。

(N)3.日本国防特点,1990年代以来,日本在以政治大国为目标的国家战略牵引下,军事发展以不可阻挡之势大幅跃升,特别是1995年日本第一次修改《防卫计划大纲》以来的十年间,日本在军事战略调整、军事力量建设、作战理论创新、体制编制改革、信息技术发展、武器装备更新等方面加深了建设,日本在科技立国、质量建军的思想指导下,一直致力于开拓富有创造性的高新技术,尤其是与国防有关的关键技术。

冷战结束后,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日本实行“多研制少生产”的方针,在防卫费持续增加的情况下,相对压缩武器装备采购费,同时大幅度增加国防科研费由于历史原因,战后日本没有一个独立完整的国防科研生产体系,武器装备的大部分研制任务和全部生产任务由防卫厅通过合同形式委托民间企业实施。

日本在军品开发中立足于采用民间先进技术和民间产品,而将主要注意力集中于有着特殊技术的军品开发,这样可以大量节省研制费用,缩短研制周期。

引进技术与自主研制紧密结合是日本根据本国国情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的一大特点。

日本引进国外武器装备或制造技术的原则是:对本国基础薄弱、技术差距大、难以自行发展的项目或自行研制周期长、耗资大的项目,采取引进技术在国内生产的办法;而对于需求量少、国内不必组织生产的武器装备(如E-2C 预警飞机),则从国外购买。

WITP陆战分析-日军

WITP陆战分析-日军
22个旅团番号:1、2、3、4、5、6、7、8、9、10、11、12、13、14独立旅团,15、16、17、18、19、20混成旅团、关东军混成旅团、第2混成旅团。满编战斗力300,总战斗力6600。
10个蒙古骑兵师番号:蒙古骑兵师,蒙古骑1、2、3、4、5、6、7、8、9师,满编战斗力100,总战斗力1000,主要用于重要基地的守备。
WITP陆战分析-日本本土军篇
开战时本土军有4个师团,2个旅团,总战斗力约2400
5个师团番号:7、52、53、54,满编战斗力450,总战斗力1800
2个旅团番号:第1近卫旅团、库页岛混成旅团,满编战斗力300,总战斗力600
本土军前期作用不大,主要就是等赚够政治点后改属到南方军参与海外作战,如果想少花政治点,可以先关掉本土军的补充,改属后再打开。
WITP陆战分析-日本南方军篇
南方军是开战时日本最重要的机动力量,共计9个师团7个旅团,把缅甸军也算入的话,共计11师团7旅团加一堆陆战队、警备队。
11个师团番号和起始驻地:
近卫师团:泰国瞿粒
2师团:鹿儿岛
4师团:名古屋
5师团:宋卡
16师团:庵美大岛
18师团:哥达巴鲁
21师团:河内
WITP陆战分析-关东军篇
关东军共计15个师团、4个旅团、2个联队,总战斗力8000左右。
关东军序列包括
15个师团番号:1、8、9、10、11、12、14、19、20、23、24、25、28、29、57,满编战斗力450,总战斗力6750
4个旅团番号:1混成、骑3旅、7混成、关东守备旅,满编战斗力300,总战斗力1200
33师团:33、42野地里,靠近顺化
38师团:香港

2011年日本军情综述

2011年日本军情综述

2011年日本军情综述
盛欣;曲向丽
【期刊名称】《亚非纵横》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2011年日本军事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推进防卫力量改革,增设新的军事机构;加快武器装备发展,重点发展海空装备;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推行武器出口新标准;强化“西南方向”兵力部署,战略重心逐渐南移;拼抢“新疆域”战略制高点,加快太空军事化进程;自卫队执行多样化任务,防卫力量作用日趋增大;日关恢复“2+2”战略磋商,深化和发展日美同盟;加强双边和多边安全合作,积极介入南海问题。

【总页数】6页(P52-57)
【作者】盛欣;曲向丽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351.0
【相关文献】
1.2011年日本Mw9.0地震相关研究综述 [J], 邵志刚;王芃;李海艳
2.日本关于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研究报告(一)——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M9.0)概况 [J], 海野德仁;彭岩
3.2011年3月运价行情综述——日本大地震影响国际航运市场 [J], 无
4.2019年多国组建天军情况发展综述 [J], 朱祥玲; 赵爽
5.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人工填土场地液化特征综述 [J], 张文彬;汪云龙;曹振中;侯龙清;李雨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战力分析报告

日本战力分析报告

系列分析文章--日本的能力一、战备能力作者:曹晨由于二战后日本不能明目张胆地发展军事工业,日本的军工生产便藏军于民——战车、战机、舰艇乃至导弹,基本都可由民企迅速转产。

据日本一家研究机构测算,如果日本介入国际军品贸易,它可控制军用电子设备市场的40%、军用车辆市场的46%、航空航天市场的25%~35%和舰船市场的60%。

二战期间,日本曾动员部分汽车企业转产军用飞机。

日本近年汽车产量多在1000万辆以上,工业界通常将350辆汽车的资金和物质消耗折合为1架军用飞机。

按此计算,日本若将30%的汽车生产能力转产飞机,便可年产1万架以上。

日本的机械制造业有雄厚的转产潜力,按45辆汽车转产1辆坦克算,日本汽车业以15%的能力转产坦克,就可年产3万辆。

日本主要有三菱重工、日本制钢和小松制作所三家企业生产坦克,仅三菱就能年产2000辆。

在日本生产导弹元件的企业中,生产电机和洗衣机电机的厂家占有很大比例,这为战时转产导弹提供了极大便利。

美国“爱国者”导弹中使用的日本半导体元件,实际比美国国产元件还多,有些元件在全世界也只有日本能提供。

日本自卫队的导弹有90%是国产,其性能均达国际先进水平。

据称,日本生产的“惠子”肩射对空导弹性能优于美制“毒刺”。

法律禁止日本以军事目的进行航天开发,但日本的空间运载火箭等航天产业很容易转到军事轨道上来,各种固体燃料火箭只要稍加改造,就能变成各种中远程导弹:TR-lA火箭只要将实验舱换成700千克的弹头,就能变成射程超过750千米、可覆盖整个朝鲜半岛的中程导弹;M-3S2火箭的第三级和卫星舱换成弹头后,就可以成为具备攻击东南亚地区能力的中远程导弹。

另外,日本还建有亚洲最大的预警机队。

1998年前,日本已拥有13架E-2C,其中5架已在2003年前完成升级。

从1996年开始,4架E-767预警机相继服役。

在“合作对抗2003"多国空战演习中,日本1架E-767预警机伴随6架F-15J 战斗机,经过空中加油,飞越太平洋抵达美国阿拉斯加,显示日本已具有窥探世界各地的能力。

抗战前夕中日两国之国力军力对比表

抗战前夕中日两国之国力军力对比表

抗战前夕中日两国之国力军力对比表中日两国1937年之国力比较表类别 \ 国别中国日本比率国土总面积1142 万平方公里(外蒙古还未独立) 37 万平方公里(外蒙古还未独立) 31 : 1人口总数 4.6 亿 0.9 亿 5 : 1工业总量 13.6 亿美元 (占GDP 10%) 60 亿美元 (占GDP 80%) 1 : 4钢铁总产量 4 万吨 380 万吨 1 : 145煤年产量 2800 万吨 (其中外资企业占55%) 5070 万吨 1 : 2石油年产量 1.31 万吨 169 万吨 1 : 129铜年产量 0.07 万吨 8.7 万吨 1: 121飞机年产量基本无生产能力 1580 架 /大口径火炮年产量无生产能力 744 门 /坦克年产量无生产能力 330 辆 /汽车年产量无生产能力 9500 辆 (设备能力为年产30000辆) /年造船业能力不详 47.32 万吨 /年造舰能力仅能生产少量小型舰艇 5.3 万吨乱曰: 中国自清末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给日本后,国势大衰。

民国建立之后又是军阀混战,发展缓慢。

至抗战军兴以前,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弱国。

而日本自从在甲午战争中大胜中国,得到了清廷巨额赔款以后,国势大增。

至1937年,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国。

抗战前夕,中日两国国力根本就不是在一个数量级上。

诺大的中国在当时与撮尔倭国的差距之大,今天想来,也令人汗颜。

类别\国别中国日本比率军事工业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尚不能生产。

飞机和舰艇虽已生产出少量产品,但主要部件仍需进口。

无批量生产能力,按战时标准,实际上等于不能生产。

仅能生产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

工业门类齐全,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飞机,舰艇均可生产研发,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等的年生产能力,完全满足进行大规模战争的需要。

差距太大陆军步兵182个师又是6个旅,骑兵9个师又6个旅,炮兵4个旅又二十个独立团极其他少量特种部队(其中40个师是以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黄埔军校生为军官而组建的部队,训练与装备较其它部队为好)。

2012年《2011年美国军力评估报告》(民间版)

2012年《2011年美国军力评估报告》(民间版)

2012年《2011年美国军力评估报告》(民间版)今天(2012年6月5日)上午10点,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在北京发布了首个由我国民间智库发布的他国军力报告,即《美、日军力评估报告(民间版)》,这两个报告,属于非官方、非涉密性质,力求公正、客观地介绍美国和日本的军事思想、军事力量、军事部署,以及对外军事关系,并作出理性、公允的评估。

军力报告所引用的资料完全引自美国国防部网站和日本防务省公开的资料以及媒体资料,报告中的观点完全是本会独立研究的结果,文责自负。

本报告的发布,表明我们的军事外交将向多元化转变,由应答式向反问式转变,由内向解释型向外向文宣型转变,由纯官方向官民结合转变。

相信本报告的发布,将增加中国民众和国际社会对相关国家军力的了解,增信释疑,从而积累共识,减少误判,推进与相关国家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双边关系,最终达到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安全稳定的目的。

《民间版美国军力评估报告》正文第一章《美国战略》美国战略是一个体系,分为国家安全战略(又称国家战略、大战略)、国防战略、军事战略和战区战略4个层次。

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2010年5月27日,奥巴马政府公布了其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报告针对美国面临的战略环境,提出了“重振美国,领导世界”的战略,试图通过“国内建设、国外塑造”的方式,恢复美国的全球领导力量。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确认大规模毁伤武器是美国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二)确认安全、繁荣、价值观和国际秩序是美国的长期利益(三)提出“国内建设、国外塑造”的战略途径奥巴马与小布什安全战略的区别有两点:一是放弃了单边主义,主张全面接触,希望通过加强与其他力量中心的有效合作,促进世界稳定与和平。

二是避谈“先发制人”思想,主张慎用军事手段,要求在用尽其他手段之前避免采用军事手段,如果确需使用,也必须仔细衡量成本与风险。

“重振美国,领导世界”战略是奥巴马政府根据正在下降的美国实力地位、变化了的国际安全环境和新的国际战略格局提出来的,能否收到“亡羊补牢”的效果,还有待于观察。

日本人军事研究报告文章

日本人军事研究报告文章

日本人军事研究报告文章
标题:日本人军事研究报告
摘要:
本报告是对日本人军事研究的综合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日本军事发展的历史背景、军事力量、军事科技以及军事战略的研究,我们对日本在军事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走向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1. 历史背景:
首先,报告回顾了日本军事发展的历史背景,并特别关注了二战以来的军事转型。

我们探讨了日本战后宪法限制和自卫队建立的因素,并分析了这一因素对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和影响。

2. 军事力量:
报告详细介绍了日本的军事力量,包括陆军、海军和空军。

我们分析了各军种的规模、装备和训练水平,评估了日本军队的整体实力和战斗能力。

3. 军事科技:
报告聚焦于日本在军事科技领域的发展。

我们探讨了日本军事科技的现状和趋势,包括武器装备、通信技术、情报侦察等方面的新进展,并评估了这些技术对于日本军力提升的影响。

4. 军事战略:
最后,报告分析了日本的军事战略。

我们研究了日本的防卫政策和军事战略,包括对外扩张、地区安全合作以及应对安全威胁的措施。

我们还评估了这些战略对于日本军事实力和地区稳
定的影响。

结论:
本报告认为,日本作为一个中等强国,拥有世界一流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其在军事领域的发展备受关注。

然而,受到宪法限制和国际形势的影响,日本军事能力相较其他大国仍有限。

未来,日本应继续加强军事现代化和能力提升,同时与邻国加强合作,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

2011美日军力评估报告

2011美日军力评估报告

2011美國軍力評估報告第一章美國戰略美國戰略是一個體系,分爲國家安全戰略(又稱國家戰略、大戰略)、國防戰略、軍事戰略和戰區戰略4個層次。

一、美國國家安全戰略2010年5月27日,奧巴馬政府公布了其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

報告針對美國面臨的戰略環境,提出了「重振美國,領導世界」的戰略,試圖通過「國內建設、國外塑造」的方式,恢復美國的全球領導力量。

其主要內容包括:(一)確認大規模毀傷武器是美國面臨的最嚴重威脅(二)確認安全、繁榮、價值觀和國際秩序是美國的長期利益(三)提出「國內建設、國外塑造」的戰略途徑奧巴馬與小布殊安全戰略的區別有兩點:一是放棄了單邊主義,主張全面接觸,希望通過加強與其他力量中心的有效合作,促進世界穩定與和平。

二是避談「先發制人」思想,主張慎用軍事手段,要求在用盡其他手段之前避免採用軍事手段,如果確需使用,也必須仔細衡量成本與風險。

「重振美國,領導世界」戰略是奧巴馬政府根據正在下降的美國實力地位、變化了的國際安全環境和新的國際戰略格局提出來的,能否收到「亡羊補牢」的效果,還有待於觀察。

二、美國國防戰略2010年2月1日,美國防部頒布新版《四年防務審查報告》,重申了「平衡」思想。

總體看,「平衡」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重新評估美國戰略環境,強調威脅的多樣性和非常規性(二)確立五大戰略目標及實現途徑,強調綜合運用硬軟兩種實力確保美國安全「平衡」思想明確提出保衛國土、打贏長期戰爭、促進安全、懾止衝突、打贏國家間戰爭等5大戰略目標和實現這些目標的5個途徑:影響關鍵國家的政策選擇、阻止敵人獲得和使用大規模毀傷武器、加強和拓展聯盟與夥伴關係、確保美國擁有「戰略進入」能力和行動自由、整合與統一美國的行動。

同時,強調綜合運用「新三位一體」戰略威懾力量、前沿部署、精確打擊等硬實力和跨機構合作、盟友與夥伴關係、國際組織協作等軟實力,實現國家安全戰略的總目標。

(三)提出防務能力建設具體措施,強調通過深化轉型提高聯合作戰能力「平衡」思想認爲,必須通過深化軍事轉型提高聯合地面、聯合海上、聯合空中、特種作戰、「新三位一體」、抗擊大規模毀傷武器、聯合機動、情報監視偵察、網絡中心戰、聯合指揮與控制等10種聯合作戰能力。

2014年日本军力评估报告

2014年日本军力评估报告

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2014年日本军力评估报告民间版2014日本军力评估报告一、总体政策调整及变动2014年,日本在其安全防卫政策领域推动了一系列重大的调整和变动。

这些变动,是在2013年“安倍国防学”业绩的基础上(安倍于2012年12月底二次上台,所以其政策的实质性展开基本是从2013年开始的)展开的,可谓是“安倍国防学”的第二次政策跃进。

总体而言,此次政策跃进及突破的重大举措表现为以下三项内容:(1)4月,一举转变原则上禁止武器出口的方针,以《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代替旧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将禁止出口武器大幅放宽为有条件出口,为日本开展武器装备的出口以及国际联合研制大开方便之门。

(2)7月,通过部分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决议,使日本至少在理论上可以借用某种“集体自卫”的形式,在参与国际安全事务时使用武力、为协防盟国以及关系密切国家使用武力。

(3)10月,完成《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修订的中间报告,为“指针”时隔17年的重大修订正式确立了方向、框架和基本内容。

日本推动修改“指针”有两大目的,第一是“借船出海”,利用日美军事同盟“全球化”实现自卫队不受限制走出国门、从而进一步介入国际军事安全事务,打破“和平宪法”对日本军力发展和军事活动的限制,助推日本加速迈向“军事正常化”和“政治大国化”。

第二是针对中国实现日美军事一体与联手制华,尤其是安倍欲借美军来强化在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军事威慑力,增加在西太平洋及第一岛链对抗中国的军力筹码。

在政策上为安全防卫权限和范围松绑的同时,日本还加紧落实2013年12月出台的“安保政策三支箭”——尤其是新《防卫计划大纲》以及新《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确定的2014年度规划和指标,通过扩充防卫预算、抓紧武器装备生产和更新、推进体制编制整合、加快军事部署调整、频繁开展有针对性的军事训演等系统举措,实实在在地全面推动“整军经武”工程,大力扩充海陆空自卫队的军力。

与此同时,日本还以“积极和平主义”为指导理念和宣传招牌,进一步积极介入国际及地区安全事务,主动开展对外军事防务交流与合作,大幅推进武器装备的出口与联合研制。

开国大校谈日军战力2011

开国大校谈日军战力2011

开国大校谈日军战力2011开国大校谈日军战力开国大校忆:与日军作战比与国军作战困难一百倍核心提示:不夸张地说,新四军与日军作战,比起与国民党军队作战,真是要难上一百倍。

所以,在开始一小段时间里,我军对日军作战还是感到比较吃力。

但是自我参军以来,就一直有一个深切体会:我军从来就有一个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好传统。

新四军战士(来源:资料图)本文摘自:新华网,作者:姚天成,原题:《看看我军抗日老战士怎样对付日军的“高效作战”》:“我先用另外一个例子,拿它来做比较,可能就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一点。

从年秋到年春,我在东北民主联军(即四野前身)总部警卫团工作时,曾与苏联军队配合作战,执行剿匪任务。

那时我就亲身体会到,苏军的火力非常之强大,他们的一个加强营,竟然可以装备门山炮和野炮,至挺重机枪,每个连装备到门迫击炮,每个班不仅有轻机枪,还配备了支自动步枪,也就是我说常说的“转盘枪”。

我粗略地估计一下,苏军的一个普通步兵营,在单位时间可以发射的火力,起码是当时我军一个步兵营的倍以上。

但是,如果以其发射同等火力给敌军所造成的伤亡看,苏军就远远达不到我军的倍,所以说那时的苏军“作战能力”强而“作战效率”不高。

而日军就不一样,其实日军装备是远不如苏军的,比如,他们就几乎没有什么自动步枪,也没有连属重机枪,所以日军的火器发射速度是不高的。

但据我粗略的估计(当然可能很不准确),如果苏军每发射出发子弹可能会杀伤名敌军的话,那么,日军的发子弹就可能杀伤名甚至名敌军,也就是说,当年日军的作战效率大约是苏军的一倍以上。

[ 转自铁血社区 ]:这话的意思,是否就是你在《自传》中所说的,日军士兵“技术好”,枪法准确?姚:有这个意思,但还不只这些。

其实,日军之所以“作战效率”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士兵个人训练好,射击准确;也有刚才说的,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使其在战场上表现得十分顽强,可以给对手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

——其实,在内战时期,我们红军的顽强作战意志,就给国民党部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会使其怯战。

日本军事力量

日本军事力量

日本军事力量冷战后,迫于国际裁军的压力及国内和平力量的反对,日本军队建设开始实行“一边裁减一边提高效率”的方针,致力建成一支“规模精干、质量充实”的现代化军队。

自卫队通过采取控制普通装备,重点保证海空军新型、大型武器系统等措施,不断提高部队质量与现代化水平,其军事实力已经相当强大。

自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并正式放弃军事侵略以来,它的武装部队被宪法限制在自卫的范围内,从来没有参与过真正的战斗。

尽管有宪法的限制,但日本已经实质上把它的自卫队建成亚洲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

现在,日本自卫队正在谋求抢占军事实力和军事技术的制高点。

日本一直重视发展高新技术,其高新技术在许多方面称雄于天下。

据一些军事技术专家分析,如果日本把一些高技术卖给俄罗斯,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军事平衡就会发生变化。

可以说,日本已掌握了现代战争最核心的高技术。

从战斗机到军舰,美国尖端武器的电子装置中使用所用的陶瓷部件95%都是日本制造的。

只要需要,日本可将一些民用高技术迅速转为军用,成为向军事领域不断提供新技术的源泉,使日本的装备在世界上保持高水平和高性能。

因此,从表面上看,日本武装力量规模并不大,但实际上军事力量仅次于美国,在特定的领域内,还同美国保持同等地位或超越美国。

新一期日本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表明,日本正在谋求军事实力的不断膨胀,这样下去,将大大超出了“专守防卫”需要的日本军事力量,势必对地区稳定与和平造成威胁。

编制日军的统帅机构包括内阁总理大臣、安全保障会议、防卫厅、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各军种参谋部。

武装力量由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准军事部队组成。

而现役部队又由日本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组成。

至2005年现役部队人数为239000人。

“中期防卫力量充实计划”(2005年4月1日到2010年3月31日)防卫预算为24.24万日元(约合2400亿美元)。

陆上自卫队陆上自卫队主要负责地面作战、地面防空、两栖登陆和近空空中支援作战。

战斗力比较不是单纯武器指标——评《日中两国军队主要战斗力比较》一文

战斗力比较不是单纯武器指标——评《日中两国军队主要战斗力比较》一文

战斗力比较不是单纯武器指标——评《日中两国军队主要战
斗力比较》一文
刘江平
【期刊名称】《国际展望》
【年(卷),期】2003(000)021
【摘要】9月4日,中国《参考消息》刊登了日本《追求》半月刊上发表的井上和彦撰写的《日本两国军队主要战斗力比较》一文。

井上和彦在文中对日、中两国军队的武器装备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日本自卫队的战斗力全面优于中国军队的结论。

不错,日本自卫队武器性能是世界一流水平,某些方面也领先中国军队,这是事实。

但两军战斗力的比较应是战斗力综合因素的深层次对比。

即使是武器装备的比较,也不能以偏代全,得出误导读者的结论。

下面就对井上和彦文章有失偏颇之处进行评判,尽可能地将事实真相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总页数】2页(P74-75)
【作者】刘江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11
【相关文献】
1.科技进步对战斗力增长贡献的比较研究:基于学科的分析
2.结构力:衡量军队战斗力新指标
3.评估陆军战斗力的几个指标——“师份”、“战斗份”与“战勤比”
的分析比较4.提高军队战斗力——辨证处理人与武器的关系5.科技进步对战斗力增长贡献的比较研究:基于学科的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日本军力评估报告(民间版)日本自卫队自1954年成立以来已有58年的历史。

尽管在政策上受和平宪法的制约,但日本自卫队已经发展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其军事技术、武器装备性能和训练水平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根据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以及美国的战略调整,日本正在展开新一轮的军事调整。

2010年12月17日,日本内阁通过了《2011年度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下称“新大纲”),并制定了《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2011—2015年度)》(下称“新中期防”),提出了其后5至10年日本军事力量发展的总体规划,对日本安全战略、军事力量的规模、军事部署及武器装备进行了新的规定和调整。

本报告从战略调整、军事实力、军事部署、国防预算、武器装备、体制编制调整、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训演等几个方面,对日本2011年的军事发展状况作一评估。

一、战略调整(一)制定新安全保障战略,加强多层次安全合作“新大纲”提出了“多层次合作”安全保障战略,明确将通过四种手段实现三大安全战略目标。

三大目标即:确保日本和平与安全;营造更加稳定的亚太安全环境和改善国际安全保障环境;为世界和平、稳定与人类安全做贡献。

四种手段即:日本自身的努力;与盟国的合作;亚太地区合作;全球合作。

也就是说,将综合运用外交、军事等各种手段,在努力发挥日本自身作用的同时,与盟国美国、亚太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开展多层次安全合作,以确保本国安全,实现其国家安全利益。

与《2005年度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下称“04大纲”)提出的“统合安全保障战略”相比,“新大纲”提出的安全保障战略增加了“为世界和平做贡献”一目标和“亚太地区合作”一途径。

表明其安全战略目标更加拓展,手段更趋多样。

在其亚太地区合作中,共分四个层次。

首先强调要加强与美国同盟国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合作。

其次是维持并加强与传统伙伴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

第三是加强与印度等相关国家的合作。

而对于中国和俄罗斯,则通过安全对话与交流促进信任关系,构建并发展在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关系,并“与同盟国等合作,积极敦促中国在国际社会上采取负责任的行动”。

这表明日本将构建由日、美、韩、澳、印、东盟等组成的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体系,而中、俄则被排除在其传统安全合作体系之外。

建立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体系,体现了日本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整体影响力下降的形势下加强与本地区合作的意愿,同时也体现了对中国的防范与戒备。

(二)提出“机动防卫力量”构想,实施“动态威慑”“新大纲”明确提出,今后要建设一支注重动态威慑的“机动防卫力量”,而彻底放弃注重静态威慑的“基础防卫力量”构想。

“机动防卫力量”强调“五性两力”:快反性、机动性、灵活性、持续性、多用性和高技术能力及情报能力,即更加注重力量运用的快速机动性,侦察监视的持续性,任务能力的多样性,武器装备的高技术性,情报的支撑性和行动参与的主动性。

目的是通过机动运用、动态威慑,更加有效地遏制和应对各种事态,特别是强调确保西南岛屿及周边海空域的安全。

(三)提出“有效威慑与应对各种事态”,同时加强对中国的军事防范“04大纲”首次提出“新型威胁及多种事态”的概念,其内涵主要包括:应对弹道导弹攻击;应对游击队和特种部队的攻击;应对岛屿入侵;周边海空域警戒监视及应对领空侵犯、武装特工船等;应对大规模特大灾害。

“新大纲”采用了“各种事态”的表述,并把“有效威慑与应对各种事态”作为自卫队的首要职能。

其内涵主要包括:确保周边海空域的安全、应对针对岛屿的攻击、应对网络攻击、应对游击队或特种部队的攻击等、应对弹道导弹攻击、应对多种事态连续或同时出现的复合事态、应对大规模和特殊灾害等。

比较“新型威胁及多种事态”和“多种事态”的内涵,除后者增加“应对网络攻击”和强调应对复合事态外,其他基本内容大致相同,只是顺序有所变化,后者更加强调周边海空域、岛屿及网络的安全。

日本防卫省发布的2011年版《防卫白皮书》指出,国际社会正面临复杂多样的多重安全威胁,包括: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国际公域的新安全挑战;核、生、化等大规模毁伤武器及弹道导弹的扩散;恐怖活动;背景复杂、形式多样的地区冲突,如由于领土、主权和经济利益争端引起的对立;因能源、资源争夺及气候变化等问题导致的地区冲突;大规模灾害和疾病流行等。

为应对这些威胁,军事力量除遏制武力冲突外,还担负起从预防冲突到支援重建等多样化任务。

同时强调,在充分发挥军事力量作用的同时,还有必要综合利用外交、警察、司法、情报、经济等手段共同应对威胁。

[1]在强调日本面临“多种威胁”的同时,日本对中国的戒备与防范日益加强。

“新大纲”称,“中国的军事发展动向引起‘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忧虑’,指中国持续增加国防投入,快速推进以核、导弹力量和海空军为核心的军事力量现代化,大力加强远程投送能力建设,在日本周边海域扩大活动,军事与安全透明度不高,等等。

2011年版《防卫白皮书》称,“中国在与日本等周边国家发生利益冲突时摆出高压姿态,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令人担忧”。

[2]日本对我国海军舰队经过冲绳附近海域前出至太平洋进行正常训练的活动进行严密跟踪和监视甚至干扰,在钓鱼岛等问题上对我国显示出越来越强硬的姿态。

并积极干预南海问题,加大对我国的牵制力度。

2011年10月,野田首相在航空阅兵式上明确表示,朝鲜和中国的动向“增加了日本安全环境的不透明”,激励官兵“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2010年的日美大规模联合夺岛演习和2011年的“自卫队联合演习”,均把中国作为假想敌。

这些表明,日本对中国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的快速发展心存疑虑和不安,并采取了防范、戒备、牵制甚至高姿态示强等过度的反应策略。

二、军事实力根据日本朝云新闻社出版的2011年版《防卫手册》,2011年末,日本自卫队编制员额为247446人。

其中,陆上自卫队编制约151337人,海上自卫队45517人,航空自卫队47097人,共同部队1227人,联合参谋部361人,情报本部1907人。

应急预备役编制员额8467人,实有5815人。

预备役编制员额47900人,实有33159人。

[3]“新大纲”计划对部队编成和人员结构进行合理化改革,主要是削减现役员额,提高应急预备役比例,使部队更加精干、高效、快速、机动。

调整后自卫队的编制员额约24.6万人。

其中,陆上自卫队约15.4万人,包括现役约14.7万人,应急预备役约7000人;海空自卫队基本保持现有规模。

日本军力规模中等,略小于德军(约25万人)。

三、军事部署“新大纲”对军事部署方式做出调整。

主要是改变以往的部队均衡部署方式,军事重心向西南方向转移,重点加强西南地区的警戒监视、防空、反导、运输、指挥通信等能力建设。

采取的措施包括:将航空总队司令部迁入美军第五航空队司令部所在的横田基地,以便于日美空军司令部之间协调;将陆军第1混成旅改编为“岛屿作战型快速反应旅”(第15旅),增编2个步兵连,分别部署在那霸和先岛群岛中的石垣岛或宫古岛;将此前止于国土最西端冲绳县与那国岛上空的“防空识别圈”,扩大至该岛西侧领空及该岛以西(台湾一侧)2海里海域的上空;在与那国岛部署“沿岸监视部队”,在宫古岛、石垣岛部署“国境警备部队”;那霸基地战斗机部队由1个飞行队增加到2个,以提高西南地区的快反态势;加强西南地区的情报搜集与警戒监视态势,包括部署警戒雷达,保持无间隙的警戒监视态势;发展新型驱逐舰和潜艇,进一步提高反潜作战能力;准备在冲绳部署1套“爱国者-3”反导系统,以提高西南方向的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等等。

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军事力量薄弱且远离本土的西南岛屿的防卫,为未来武力争夺钓鱼岛和干预台海冲突做准备,同时牵制我国海军突破第一岛链。

四、国防预算日本国防预算自1993年至2008年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二位的高水平,但由于受到经济长期低迷的影响,自2002年以后总体保持微弱减势。

根据日本2011年版《防卫白皮书》,2011年日本的国防预算为47752亿日元(含美军基地对策费1027亿日元),比上年度减少0.3%,约合593亿美元(按2011年上半年平均汇率1美元=80.51日元计,下同)。

另外,“3·11”地震救灾中日本政府为自卫队加拨3502亿日元(约合43.5亿美元),其中用于维修自卫队受灾设施和装备的费用为1886亿日元(23.4亿美元)。

仅上述两项,日本2011年度国防开支至少为51254亿日元(约合637亿美元)。

自2008年起,日本安全保障会议的机构预算和政府为自卫队下拨的用于航天开发的费用未编入国防预算总额,因数据不详,这部分隐形国防费在此未计入总国防开支。

根据《新中期防》,2011~2015年的5年国防预算为23.49万亿日元(约合2918亿美元 )。

此外,政府还将加拨1000亿日元,用于应对突发性事件,共计23.59万亿日元(约合2930亿美元)。

巨额的国防费对日本军力未来5年的更新和发展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构建高性能卫星侦察系统2012年1月,日本政府决定修改日本太空研究开发机构设置法,删除其中有关“太空开发限于和平目的”的规定,以便从法律和政策层面为其军事利用太空打开方便之门。

而事实上,日本早已经开始了太空的军事化利用。

随着“光学4号”、“雷达3号”侦察卫星分别于2011年9月23日和12月12日成功升空,日本实际上已初步实现了其军用侦察卫星体系“四位一体”的基本布局,空间侦察和监控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根据规划,日本侦察卫星系统的空间部分由至少4颗卫星组成,其中两颗为0.6米分辨率的光学成像卫星,另外两颗为1至3米分辨率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卫星。

(三)重点提高快速机动能力陆上自卫队重点发展新型坦克、轻型装甲车等机动性强的装备,以提高部队的快速机动能力。

2010年度起,陆上自卫队以每年13辆的速度采购比90式坦克更先进的10式坦克。

与90式坦克相比,10式坦克体积与重量缩小(低于40吨),便于远程投送,装甲防护与自动供弹性能优越,配备C4I系统,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

海上自卫队重点引进大型驱逐舰及潜艇。

2011年3月,海上自卫队“伊势”号大型直升机驱逐舰开始服役。

该舰标准排水量为13950吨,拥有全通飞行甲板,堪称小型直升机航母。

目前,日本拥有“日向”号和“伊势”号两艘直升机驱逐舰。

2011年3月,“白龙”号新型潜艇服役,这是日本第3艘装有“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AIP)的新型潜艇。

它能在水下持续低速潜航14天,噪音小,隐蔽性强,提高了海上自卫队水下作战能力。

航空自卫队重点发展新型飞机。

2010年完成了新研制的C-2运输机的试飞,2011年开始计划引进约10架。

同时计划采购6架美国二手KC-130运输机。

2011年12月20日,日本政府决定,引进由美国主导、国际共同研发的最新型隐形战斗机F-35作为日本航空自卫队下一代主力战斗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