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可以使同学们对生活的本质与意义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
下面是对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进行总结的大全:一、生活与哲学的关系:1. 生活与哲学的互为基础关系:生活是哲学的基础,而哲学又回应和指导生活。
2. 生活与哲学的相互渗透关系:哲学离不开生活的经验,生活的实践又需要哲学的指导。
3. 生活与哲学的统一关系:哲学的任务是要把握生活的本质,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生活。
二、生活与哲学的目的:1. 通过哲学来认识生活的本质和意义,使人们能够对生活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2. 通过哲学的指导,使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从而使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
三、生活与哲学的哲学观点及其含义:1. 辩证唯物主义:生活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过程,对生活的认识要进行辩证的思考。
2. 实践哲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认识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3. 唯物辩证法:生活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要从事物的矛盾与发展,去认识和改造生活。
4. 历史唯物主义:生活是历史的产物,要通过研究历史,了解生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四、生活与哲学的方法论:1.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
2. 综合与分析的关系:对生活的认识要进行综合分析,既要看到生活的整体,又要看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3. 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对生活的认识既要关注具体的事情,又要从中抽象出普遍规律。
4. 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要以历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生活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又要关注现实的变化和发展。
五、生活与哲学的误区:1. 只重理论,轻实践:哲学的任务不仅仅是研究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实践。
2. 整体论与个别论的片面性:对生活的认识不能只看到整体,还要关注个别的具体情况。
3. 只讲概念,不注重举例:概念与实例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哲学原理。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在必修四的政治课本,我们将会学习哲学知识。
哲学是一个我们学生比较陌生的概念,所以学习必修四的课本时一定要认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哲学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1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解析: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部分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部分唯物论(5个)★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总论:1、2、3课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4、5课);认识论(6课);辩证法(7、8、9、10课)历史唯物主义:(11、12课)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强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化、理论化。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相互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相互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哲学的产生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二、哲学是什么(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体现世界观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的分类2.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具体)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可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易错句: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①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②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2.唯物主义基本形态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基本形态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三、两个对子1.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2.辩证法&形而上学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科学的哲学)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二、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三、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3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③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是物质的(一)什么是物质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客观性),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高二政治必修4课本教材解析
高二政治必修4课本教材解析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空间是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的概括和总结,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4课本教材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高二政治必修4的课程性质、内容目标和基本理念1.《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该课程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2.《生活与哲学》课程基本的内容目标和总的要求。
按照《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表述,《生活与哲学》课程基本的内容目标和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生活与哲学》教材所遵循的基本理念。
编写《生活与哲学》所遵循的基本理念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基本精神,全面贯彻新课标的各项要求,用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和教学观指导教材编写,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和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生活与哲学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产生(1)哲学产生的根源---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开端于“惊讶”,落脚于“实践”(3)哲学产生的方式---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是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马克思认为,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前提是:真正的哲学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如下表所示: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方法论的含义: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况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2.哲学与时代精神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总结和升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③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②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联系: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4、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不是世界观,而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有正确错误之分,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4.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其中,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5.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学科6.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离不开人们的思考7.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8.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9.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不是相互决定,只能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能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10.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哲学的发展是对旧观点的扬弃11.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12.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13.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一定是由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构成的;错误的世界观经过系统化和理论化也构成哲学,只不过这种哲学是错误的哲学14.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片面;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15.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群众路线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16.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7.哲学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哲学通过人民的社会实践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18.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19.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2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唯物论部分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注意:“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注意: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5.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6.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7.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在形式上,这种反映不同于照相、照镜子等机械过程,具有能动性,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8.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而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9.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0.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11.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12.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13.规律有好坏之分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好坏,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14.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15.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16.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规律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利用规律17.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这不是规律,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18.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这里讲的是规则,规则不同于规律19.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20.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1.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静止观,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才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2.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于物质23.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观事物24.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注意:“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25.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人类的能力无限26.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不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27.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客观实际是立足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28.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对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认识都能体现意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29.精神可以变物质但必须经过实践环节30.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31.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实现事物的发展创新也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离开规律的创新是不可能成功的辩证法部分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4.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联系是有条件的5.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6.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该说法正确7.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一定意义上”才是;两对关系具有共性方面,即都强调整体性、相互依赖性,但系统更强调层次性、有序性;系统和要素关系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就没有8.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在一定条件下9.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性的、进步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10.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前对后错;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11.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12.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13.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旧事物总是比较弱小,处于被支配地位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14.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判断新事物的三个标准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 P6415.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注意: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16.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注意: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矛盾;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1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前对后错;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18.矛盾越少越好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19.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说反了,正确的表述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20.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前对后错21.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2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前对后错;后者是有区别的: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24.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2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这是知识的混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6.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事物有简单事物和复杂事物之分;简单事物内部只包含一个矛盾,矛盾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复杂事物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可见,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但不一定都有主要矛盾27.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28.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是辩证否定或称“扬弃”2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0.发展是质变,质变就是发展前半句对,后半句错31.创新就是科技创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它创新3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33.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34.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认识论部分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4.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5.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6.物质是认识的来源;读书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7.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8.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颠倒因果关系9.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10.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11.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注意: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12.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13.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14.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要在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才可能取得成功15.现象属于感性认识,本质和规律属于理性认识现象、本质是客观的,认识属于主观的16.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17.把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一次完整的认识过程结束了,并不等于人类的认识到此结束了,人类认识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深化、发展18.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一切常规,敢想敢做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是敢于打破常规,在已有的基础上创新;19.矛盾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20.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盲目的实践也存在21.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22.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23.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24.创意源自人们的科学想象和思维创新实践是科学想象和思维创新的源泉25.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实践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6.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错,真理不可能反复27.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错,真理没有错误28.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历史唯物主义部分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取决于社会存在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4.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改革来实现的5.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6.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所有的价值观都起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才起促进作用7.价值观理想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科学的价值观、崇高的理想才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8.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立场上是衡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与否的两个标准;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9.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否的两个标准;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利益关系和矛盾,都只能运用集体主义进行调节;还有经济、法律、行政等其他手段11.集体主义和市场经济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12.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13.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人们只有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才是人民群众14.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主观世界又影响改造客观世界15.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的范围要大16.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范畴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17.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对等关系,贡献越多,索取越多不是对等的关系,贡献始终是第一位的18.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机遇是客观条件之一,除此以外还需要主观努力19.认为追求个人利益就是坚持个人主义个人利益分正当和不正当之分;坚决反对个人主义20.肯定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起点夸大了个人的作用,以自己为中心了2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人的存在方式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22.不同的价值选择决定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价值选择是意识,只能影响,不能决定人生道路23.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24.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支配着社会的发展,决定社会进步的是社会基本矛盾规律一.主观唯心主义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1.孟子:万物皆备于我2.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3.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4.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5.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二.客观唯心主义上帝、理念、绝对精神1.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器,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2.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3.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画饼充饥: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刻舟求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见仁见智: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水平影响着对事物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一切从实际出发全则比缺,极则必反:事物是对立统一的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事物是对立统一的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事物的是对立统一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发挥主观能动性,揭示事物的本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事物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矛盾的对立统一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辩证法的发展思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获得知识的途径之一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获得知识的途径之二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唯心主义观点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唯心主义观点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否认了相对静止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理论知识点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理论知识点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理论知识点【一】(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2)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标准。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性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那么会把实践引歧途。
(4)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5)认识要随实践的开展而不断深化、扩展、推移。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所以我们要相信群众,依某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7)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辩证统一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二者统一于实践。
【二】(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那么具有阻碍作用。
(3)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4)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观,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反对个人主义。
(5)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反对个人主义。
(6)个人与社会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进行人生选择的前提和根底。
(7)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8)人生价值的实现还需要客观条件,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9)崇高理想对社会、对人生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10)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迎难而上,坚忍不拔,克勤克俭,顽强拼搏(11)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开展战略,作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统一。
【三】(1)物质决定意识,所以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开展,错误的意识那么阻碍事物的开展,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因此要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遭到规律的惩罚。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欢迎阅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3区别:4区别:联系:1)123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34(1(2(3诡辩论。
5方法论:6造福人类。
12(1(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整理
《生活与哲学》主要的原理及方法论(28条)一、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正确的思想意识的作用。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2)〖方法论〗:要求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1)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因为: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A、要把握事物固有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2)〖方法论〗:要求我们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知识点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哲学派别一览表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哲学概论)核心提示:哲学的产生哲学的起源哲学的作用哲学的本义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两个对子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课美妙的生活导向1课1框生活到处有哲学P41.哲学的产生:P4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的起源:P5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
3.哲学的作用:P5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哲学的本义:P6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5.哲学的任务:P6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课2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73.详细科学与哲学:P8①从本质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从特点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详细学问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才智或追求才智。
其次课百舸争流的思想2 课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P101.哲学的基本问题:P10-2课2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121.哲学的基本派别:P123课1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163课2框哲学史上的宏大变革P18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P18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18其次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论)核心提示: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相识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4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P281.自然界的物质性:P282.物质:P294课2框相识运动把握规律 P31一.运动:1.运动的含义:P3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更和过程。
3.运动的特点:P3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确定的。
静止的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短暂的和相对的二.规律:1.规律的含义:P332.规律的特点:P33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5课1框意识的本质P352.物质确定意识:P37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确定意识。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目录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目录
目录,是指书籍正文前所载的目次,是揭示和报道图书的工具目录是记录图书的书名、著者、出版与收藏等情况,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为反映馆藏、指导阅读、检索图书的工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目录,欢迎参考!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目录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生活处处有哲学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生活与哲学是新课程高考必考的重点模块,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不同。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思维各种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的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1/ 9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客观实在。
(3)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一性,意识决定物质。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一、唯物论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运动与静止: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而静止是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主观能动性与规律:虽然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三、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意识的来源和基础,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公民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途径和方式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包括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政治哲学生活部分的重要内容,它们构成了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政治现象的重要理论工具。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
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提高自身素养,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同学们在靴子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这门课程时,主要有一些知识点在考试中会经常提到。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
只能是学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哲学与世界观:①区别:a、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c、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②: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它贯彻哲学始终。
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
高二政治【主要哲理汇总】:☆(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指导人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唯物)辩证法:5、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6、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搞好局部,用整体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7、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8、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要求我们既要坚信前途光明,充满信心;又要做好走曲☆(唯物)辩证法:9、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其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10、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同时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1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历史唯物主义:1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3、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强调利用好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材料一 2009年6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
【主要哲理汇总】:
☆(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指导人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唯物)辩证法:
5、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6、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搞好局部,用整体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7、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8、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要求我们既要坚信前途光明,充满信心;又要做好走曲
☆(唯物)辩证法:
9、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其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10、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同时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1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历史唯物主义:
1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3、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强调利用好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材料一 2009年6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措施。
会议认为,稳定就业局势,促进就业增长,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强调,要坚持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两手抓。
材料二 就业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
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这是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
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国家实施的就业政策和措施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4)①12个“一号文件”正确把握了三农问题在不
同时期的具体特点,有很强的针对性,体现出矛盾有特殊性,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分)
②12个“一号文件”都抓住了当年三农方面的重点问题,体现出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抓住了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分)
③12个“一号文件”都能正视当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体现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正视矛盾而不回避和掩盖矛盾。
(2分)
④12个“一号文件”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都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发展,给中国农民留下了一连串温暖的记忆。
体现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6、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突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这种设计不仅抒发着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也
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
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体现
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6、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世博会会徽图案寓意着人们对美好和谐生活的追求,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的表现。
(1分)
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博会会徽图案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2分)
③设计不仅抒发着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分)
7、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党和国家关注民生、体察民情,高度重视保障人民生活的道理。
(10分)(2)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2分)。
党和国家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作为自己一切言行的最高准则(3分);
②科学的价值观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类根本利益的(2分)。
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体察民情,体现了维护保障人利益的正确价值观
8、2009年9月大连举行第三届夏季达沃斯年会,“重振增长”:年会的主题折射全球经济界对走出低迷、重现繁荣的渴望;创想未来:年会的设计展示全球最智慧的财经头脑对未来世界经济的勾画与憧憬。
其实,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我们有信心有理由畅想美好未来。
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材料。
9、 1952年,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开始全面推行。
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使民族区域自治进入法制化轨道。
1997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目前,我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还有1200多个民族乡,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
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哲学依据。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依据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意识人能够能动地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将促进民族地区的较快发展。
(3)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在我国,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既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也有利于国家整体强大。
10、长沙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打造“欢乐长沙·和谐家园”文化品牌,实现文
化创新是这个城市的灵魂。
近年来长沙市形成了上下联动、辐射全市、贯穿城乡的群众文化活动格局。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湘绣、浏阳花炮制作工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目前共有各类文化遗址(迹)1000余处。
目前,长沙市委提出“文化推动”战略,进一步把长沙文化事业发展作为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
从哲学角度分析长沙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因。
①近年来长沙市形成了上下联动、辐射全市、贯穿城乡的群众文化活动格局,体现了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的观点。
②城内五区以及长沙县、望城、浏阳、宁乡等各地都根据本地实际组织文化活动,体现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突出湘绣、浏阳花炮制作等,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实现文化创新,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基础上繁荣长沙文化,坚持了辩证否定观,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⑤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把长沙文化事业发展作为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体现了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