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史》(主讲:张斌贤)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学前教育思想总结
洛克学前教育思想总结洛克(John Locke)是17世纪英国的一位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于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洛克强调了个体的天赋和自然状态。
洛克认为,每个人天生具有相同的理性和能力,这也包括了学前儿童。
他认为,儿童是从一个自然状态开始学习和成长的,没有先天的知识或道德观念。
这一思想对于现代学前教育来说非常重要,鼓励教育者去培养儿童的天赋和潜能,而不是把他们看作是空白的容器需要被填满。
洛克的这一观点对于学前教育的个性化和发展导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洛克主张通过感观经验来获得知识。
他认为,儿童通过直接感受和体验来获取知识,而不是从书本或教师那里被灌输。
他主张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发展认知和探索能力。
这一思想也为现代学前教育提供了借鉴,强调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和对实际经验的重视。
第三,洛克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儿童的道德和社会价值观。
他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和道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儿童应该通过教育来培养正直、诚实和公正的品德,以及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心灵。
这一思想对于学前教育来说非常重要,鼓励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儿童的道德和品德教育,而不仅仅关注他们的认知能力。
在现代学前教育中,在课程中加入道德教育内容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做法。
最后,洛克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而独立的个体。
洛克认为,教育应该帮助儿童发展成为独立思考、自主行动的人。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儿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一思想在现代学前教育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强调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在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观点强调了个体的天赋和自然状态、通过感观经验获得知识、培养儿童的道德和社会价值观、以及培养自由而独立的个体。
这些观点对于现代学前教育的个性化、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实践和道德教育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十一章洛克的教育思想
第十一章洛克的教育思想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洛克绅士教育理论的目的、内容、方法。
掌握有关思潮或理论、概念的来龙去脉、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1.对洛克的教育思想作出正确分析评价。
2.绅士教育主要主张教学难点:绅士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学时作业:基本概念:白板说《教育漫话》绅士教育思想主要主张教学过程:第十五次课(第二十九、第三十学时)第一节生平和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一、生平洛克出生在英格兰的一个商人家庭。
1646年,洛克进入伦敦威斯敏斯特公学学习。
之后,洛克进入牛津大学基督教教会学院,1656年获文学士学位,1658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在牛津大学时,洛克受到培根(F.Bacon)唯物主义经验论深刻影响。
这是他后来教育思想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因素的源泉。
大学毕业后,洛克留校工作。
1665年,洛克离开牛津大学,出任英国驻外大使的秘书。
1666年,洛克结识了辉格党领袖舍夫茨别利伯爵(A.A.C.Shaftesbury)),,并担任他的家庭医生和教师。
这段家庭教师的经历对洛克教育思想的形成十分重要。
166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683年,因受政治牵累,洛克赴荷兰避难。
1688年回国。
1689年担任高等法院委员。
1695年5月任贸易和殖民事务大臣。
1700年退休。
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90)、《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
二、背景:政治变革和社会工业化进程三、社会政治观和哲学观:从政治理论上论证了君主立宪政体的合理性,既有反对君主专制的一面,也有与之妥协的一面。
在哲学观上,继承和发展了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提出“白板论”,即认为人心如白板,理性与知识都从经验而来。
但又将“反省”看作经验的又一个来源,陷入“二重经验论”。
第二节论绅士教育一、论教育的目的1.作用:以白板说为依据: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根据其哲学上的“白板说”,坚信教育在人的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洛克(1632——1704)是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早年在牛津大学研究哲学和医学;曾参加辉格党政治活动,“光荣革命”后,任贸易和殖民地事务大臣。
他继承和发展了培根和霍布斯的思想,反对“天赋观念”说,主张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但又认为心灵本身的活动所产生的内部经验或“反省”也是认识的源泉,主张培养有“文雅态度”和“善于处理事务”等品质的“绅士”。
分教育为三部分:一曰体育以健身为健心之宿,故奖励体育,注重儿童个性,重家庭教育;二曰道德教育,儿童最宜鼓舞其名誉心;三曰智育,注重实利主义。
主要著作有《政府论》、《教育漫话》、《人类理解论》等。
牛津求学约翰·洛克于1632年8月29日出生在英国灵顿的一清教徒家庭。
父亲拥有少量土地,当过自由派律师。
洛克10岁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战争爆发,父亲弃家从军,加入克伦威尔军队,同王党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但也使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
小洛克和母亲相依为命,共渡难关,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洛克深受父母影响,从小性格温和,意志坚强,善于吃苦,敢于主持正义,坚信人格独立和政治自由,立志为民主平等而斗争。
这些都对他一生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646年,洛克由父亲所在部队军官介绍,入理查德主办的威斯敏斯特学校求学。
该校以教学严格著称于英国,且膳食条件良好。
洛克在校学习刻苦,学业优异,为升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652年,洛克考入牛津大学的基督教教会学院,毕业后因成绩优秀和知识渊博而留校任教,开授希腊语、修辞学和哲学等课程。
1660年英国皇家学会在牛津成立后,他获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
在牛津学习和工作期间,洛克对开设的课程极为不满,对经院哲学深恶痛绝,认为经院哲学迂腐无用和夸夸其谈;而对当时涌入大学的各种新科学、新哲学书籍颇感兴趣。
他广泛阅读了培根、霍布斯、笛卡尔、伽桑狄等人的著作,潜心研究了物理学、化学、气象学等自然科学,尤其对医学有很深的研究,造诣甚高;曾在讲课之余在别人开设的诊所里行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外国教育史讲义7——洛克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课程讲义7——洛克的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一、生平约翰·洛克(John Lock,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1632年8月出生于英格兰萨莫塞特的乡村律师家庭。
1646年,进入伦敦威斯敏斯特公学学习。
1656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基督教公学院,并留校任教。
从中学、大学乃至工作,洛克所学的与所教的都是与现实社会生活相距甚远的神学和古典人文学科,这使他感到厌倦并转向对培根新哲学及科学的追求。
1665年,洛克离开牛津大学出使德国。
1666年,洛克在归国途中结识了沙夫兹伯利伯爵。
以后,在追随伯爵参与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期间,他担任了伯爵的家庭医生与家庭教师。
1683年,洛克受政治牵连被迫逃亡荷兰。
流亡期间,他又担任了友人葛拉克的家庭教师。
两次任教活动,不仅使洛克积累了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而且由于他注意将自己的哲学、政治、宗教等观点应用于教育领域,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育思想体系。
洛克的主要教育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著《教育漫话》(1693年)一书中,其核心是探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子弟的教育问题。
1704年10月,洛克因病去世。
二、教育思想的政治与哲学基础洛克教育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17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受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影响,英国的教育有很大的发展与变化。
16世纪末至17世纪末,英国的教育革新力量分为激进与保守两个不同的派别。
激进派受德国宗教改革的启示,主张由国家开办教育,普及初等国民教育。
尽管激进派曾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方案,并在一定范围内付诸实施,但是,由于缺乏产业革命的刺激和稳定的政治局势,该派的改革计划皆以流产的方式而告终。
保守派受英国宗教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教育是私人的事务,主张教育独立。
由于保守派的观点不仅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现实利益,而且保留了英国政府不过问教育的历史传统,因而得到社会的普遍赞赏。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0084《外国教育史》2019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0084《外国教育史》2019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1、教育史的研究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观念(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等)的演变,二是教育机构(包括教育制度和教育实际等)的演变,而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变化来认识人类培养下一代的历史。
外国教育史是教育史类课程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主要研究从古代、近代到现代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际发展以及二者相互的影响。
2、考试题型和时间:考试题有三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型一:选择题共20分一般有10道题题型二:简答题共30分一般有6道题题型三:分析论述题共50分一般有两道题二、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史前教育和东方古国的教育1.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就是一种用“泛灵论”来说明和解释生活的教育;是一种通过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的训练,达到敬畏神灵和膜拜神灵的教育;是一种服从、保守和适应生活的教育。
·史前社会的后期,也出现了学校机构的萌芽。
前苏联的学者沙巴耶娃认为史前社会后期的“青年之家”就是教育机构的胚胎形式。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1.古希腊城邦的一般特征。
·六个特征、产生的影响。
2.古希腊的雅典教育。
·雅典教育的产生、基本特征和评价。
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是雅典人所理解的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也是雅典教育概念的根本含义。
3.斯巴达的教育·斯巴达教育的目的、过程、内容和特征。
4.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比较·斯巴达教育体系最基本的特点是军事体育性质。
表现在教育目的是培养身体骠悍,忍耐苦劳,遵纪守法,勇猛善战的武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忽视智育、美育,主要是军事和体育教育,五项竞技是最基本的体育项目,还有军事游戏和军事训练;教育方法采取锻练主义,十分严酷。
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要求身心和谐发展。
体现在教育目的方面是培养具有健康的体格,高尚的情操,广泛的文化素养,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和商人;在教育内容方面不仅重视军事体育,而且重视德育、智育和美育;教育方法虽也注重训练,但比较温和。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圣才出品】
第二编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第6章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提出的“全人”有何特征?答:(1)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生活近代早期的人文主义者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猛烈地批判基督教神学的禁欲主义观点,肯定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自然本性。
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关怀人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追求人的幸福,成为人文主义区别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重要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大多数人文主义者都主张在现实的人生中要采取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2)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实现个人理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个人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强烈地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对个人的压制和束缚,由此而产生的个人主义的特征主要是强调个性解放、突出个人性格、挖掘个人潜能、依靠个人奋斗、实现个人理想、体现个人价值。
(3)主张人生而平等,批判等级制度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冲破中世纪神学世界观框架的束缚,但许多人文主义思想家却在不断地修正着这个框架并改变了它的重心。
人文主义者越来越多地歌颂人的现实生活,赞美人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机和力量,赞美人的理性和意志的自由。
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有何异同?答: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提出了“全人”理想,人文主义者最根本的目的,是追求文化和智力的统一,即塑造拥有最高智慧的全才。
北欧人文主义兴起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北欧洲诸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较意大利晚,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一个分支,相对倾向于贫民和社会。
(1)不同之处①教育性质不同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更加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世俗性。
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注重社会道德的全面进步,具有较强的宗教性。
②教育内容不同意大利的教育注重文学和美学,北欧的教育注重宗教和道德教育。
③培养目标不同意大利强调培养城市公民,北欧强调培养君主和朝臣。
(2)相同之处①注重对古典科目的学习与研究;②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③反对经院哲学,强调个性解放;④注重古典语言;⑤两地后期均出现了形式主义。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近代教育的历史基础-启蒙时代教育的演进)
第9章启蒙时代教育的演进一、单项选择题1.主张教育万能论的教育家是()。
A.马克思B.爱尔维修C.狄德罗D.涂尔干【答案】B【解析】爱尔维修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唯物主义者的重要成员之一。
他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
但他在这个问题上走入极端,提出“教育万能”的口号,否定了遗传因素的影响,并把改变旧的社会环境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从而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2.属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方案有()。
A.塔列蓝计划、康多塞计划、雷佩尔提方案B.基佐法案、费里法案、阿斯蒂埃法C.费舍教育法、巴尔福法、卢法案D.巴尔福法、法卢法、案富尔法案【答案】A【解析】塔列蓝计划、康多塞计划、雷佩尔提方案都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案,其他的是不同时期的教育方案。
3.与洛克不相关的观点或主张是()。
A.经验主义B.白板说C.绅士教育D.《论教育学》【答案】D【解析】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关于教育的专门著作是《教育漫话》,其次还有《工作学校计划》《理解能力指导散论》《人类理解论》,他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
“白板论”表明了他是主张经验主义的认识论的。
D项,《论教育学》是康德的教育著作。
4.不属于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的要素是()。
A.关节活动B.数形词C.对母亲的爱D.视觉听觉【答案】D【解析】在裴斯泰洛齐看来,儿童对母亲的爱,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
这种爱的情感发自亲子之间的自然关系。
他把数目、形状和语言确定为教学的基本要素,儿童正是通过计算来掌握数目,通过测量来认识形状,通过言语(说话)来掌握语言。
同时,他认为各种关节的活动应是体育最简单的要素。
儿童的体育训练就是要从这些基本动作的训练开始,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进行较复杂的动作训练。
5.关于公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B.收费高C.教学质量高D.不如一些文法学校【答案】D【解析】17、18世纪的英国,中等教育主要是富家子弟的升学预备教育,有文法学校和公学两种学校,文法学校是沿用传统的名称,“公学”则是相对于私人延聘家庭教师的教学而言,强调这种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其教学目的是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学生是在公开场所接受教育。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习题
1.主張“教育生物起源說”の是()A.孟祿B.達爾文C.利托爾諾D.湯姆遜2.主張“教育心理起源說”の是()A.利托爾諾B.沛西.能C.孟祿D.湯姆遜3.學校教育產生在人類の()A.原始社會末期B.奴隸社會晚期C.封建社會D.資本主義社會4.教育與生產勞動脫離,最早發生於人類社會の()A.原始社會B.奴隸社會C.封建社會D.資本主義社會5.下列哪些學校是不屬於古代埃及の學校類型()A 僧侶學校B 宮廷學校C 騎士學校D 書吏學校6.下列那個選項與古代印度教育沒有關聯()A 婆羅門B 比丘尼C 古儒學校D 亞曆山大1.教育起源於勞動說2.教育の心理起源說3.教育の生物起源說4.青年之家辨析題1.一般認為,教育首先起源於勞動,並為生產勞動服務。
2.教育起源於兒童無意識の模仿。
3.動物界存在著教育現象,例如大貓教小貓捉老鼠。
4.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完全脫離,這是奴隸社會教育與原始社會教育の最本質の區別。
簡答題1.原始社會教育の基本特點是什麼?2.簡述古代學校萌芽の原因?3.東方文明古國學校教育の類型有哪些?4.東方文明古國學校教育の基本特徵有哪些?論述題1.簡述外國教育史の歷史分期和發展主線。
2.研究教育起源問題の意義何在,簡要評述教育起源の幾種代表性觀點。
3.簡述原始社會教育の形式、內容與基本特徵。
4.簡述古代東方國家學校の類型及其教育特徵。
5.論述學校教育產生の必要條件。
6.你怎樣看待文化教育上の“西方中心論”?>> 查看/完成作業:教育起源和東方文明古國教育練習題古希臘教育練習題古希臘教育練習題1.古希臘の阿加德來學園是()創辦のA.蘇格拉底B.柏拉圖C.亞裏士多德D.昆體良2.智者派提出了古希臘課程中の()A.“前三藝”B.後四藝C.《荷馬史詩》D.《伊索寓言》3.斯巴達教育要把氏族貴族子弟訓練成為()A.公民B.紳士C.武士D.騎士4.柏拉圖最終の培養目標是()A.武士B.士農工商C.哲學王D.公民5.古希臘雅典教育の特性是()A.身心和諧發展B 強調軍事技能C 強調勞動D 強調教育平等和女子教育6.下列那個命題是柏拉圖所描述()A 學習即回憶B 人性本善C 教育遵循自然D 教育是經驗の成長9.蘇格拉底法の特性有()A 師生平等,對話式啟發誘導B 強調教師の傳授C 諷刺學生,要突出學生の無知D 一定要在街頭進行名詞解釋1.智者派2.蘇格拉底法3.《理想國》4.學園5.理念論6.回憶說7.呂克昂8.美德即知識9.斯巴達教育10.自由教育11.雅典教育12.四因說判斷題1.斯巴達教育の唯一目の,就是要通過嚴酷の軍事體育把氏族貴族の子弟訓練成為體格強壯の武士。
洛克教育思想
洛克教育思想总结洛克(1632——1704)是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早年在牛津大学研究哲学和医学;曾参加辉格党政治活动,“光荣革命”后,任贸易和殖民地事务大臣。
他继承和发展了培根和霍布斯的思想,反对“天赋观念”说,主张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但又认为心灵本身的活动所产生的内部经验或“反省”也是认识的源泉,主张培养有“文雅态度”和“善于处理事务”等品质的“绅士”。
分教育为三部分:一曰体育以健身为健心之宿,故奖励体育,注重儿童个性,重家庭教育;二曰道德教育,儿童最宜鼓舞其名誉心;三曰智育,注重实利主义。
主要著作有《政府论》、《教育漫话》、《人类理解论》等。
洛克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他说:“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教育之故。
我们幼小时所得到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却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
”洛克精辟、形象地论述了教育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不仅回击了天赋观念论和遗传决定论,而且首创“教育万能”的思想;后经爱尔维修和欧文的继承和发展,概括成“教育万能论”。
虽然,洛克过分地夸大了教育的作用,但毕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育的价值,从而把教育的作用推到了空前的高度,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反对溺爱洛克特别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认为溺爱是非常有害的。
他说:“我觉得一般人教养子女有个重大的错误,就是对这一点(指溺爱)没有及时加以充分的注意;精神在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没有习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
”接着,他分析了溺爱的成因:“'自然'很聪敏地使得做父母的人无不爱护自己的子女,但是那种自然的爱一旦离开了理智的严密监视,就极容易流于溺爱。
洛克的教育思想
第2单元洛克的教育思想(近代外国教育思想)洛克(John Locke,1632 ~1704)是英国近代早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的建立在“自然、权利基础上的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论、他的“白板说”,以及他在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所阐述的绅士教育的主张都对西方近代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当然,作为贵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洛克的思想又带有时代的局限性,恩格斯称他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妥协的产儿”。
一、洛克的生平和思想基础洛克出生在一个律师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15岁时,洛克进入威斯敏斯特公学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
1652年,他进入牛津大学,获得文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
在大学期间,他还研究过哲学、物理学、化学和医学,并运用培根的感觉论思想和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反对牛津大学的经院主义和狭隘的神学。
1666年,洛克结识了代表英国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辉格党领袖沙夫茨别利伯爵,并担任其家庭教师和医生,以后又任伯爵的秘书,这对洛克的政治观有很大影响。
在跟随沙夫茨别利期间,洛克还负责教育伯爵15岁的儿子,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
在以后教育伯爵的孙子时,洛克的教育思想得到了系统化。
在伯爵的影响下,洛克开始从政,成为辉格党的重要的理论家。
1682年,因政治斗争失败,洛克随伯爵逃往荷兰,1688年英国革命结束后回到英国。
1689年,担任英国高等法院委员。
1690年,发表了《政府论》和《人类理解论》。
1693年,他又发表了从1683年以来陆续写作的《教育漫话》。
1696年,洛克担任英国“贸易、殖民委员会’”的委员,在任期间,负责制订了“贫穷儿童劳动学校计划”,反映了他对英国劳动人民和贫穷儿童受教育的敌视态度。
以后,洛克还写了“关于理解的指导”一文作为修订后的《人类理解论》的一章。
1704年,洛克去世。
洛克的教育思想与他的政治观和哲学观是密切联系的。
在政治观上,洛克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君权神授”论,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课后习题答案
1.2 课后习题详解1.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主要有哪些?答:目前,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
(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是从生物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证据证明,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以外、在人出现之前产生的。
他根据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得出结论,认为动物界早就已经存在教育活动。
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史学家孟禄。
孟禄在1905年出版的《教育史教科书》中,认为史前社会的教育是从无意识的模仿开始的,当模仿的过程变成了有意识的过程时,教育就真正出现了。
(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①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联的教育学者。
他们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等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为基础,批判了前两种主张,提出了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②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支持者认为,只有当人认为在自己和自然界之间需要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时,只有当人学会使用它们时,只有当人面临着制作劳动工具和选择劳动手段的任务时,才会在人类社会中产生老一辈向晚一辈传授劳动经验、知识和技巧的需要。
2.史前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种形态。
在原始社会里,教育活动一般是与生产活动、家庭生活、宗教仪式,以及禁忌活动等融合在一起的。
从总体情况来看,这一时期的教育活动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它是与原始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与人的生存密切联系的。
其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史前人类的教育是与社会生活分不开的,模仿成为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2)教育的内容日益多样和复杂;(3)儿童作为社会的成员逐步受到重视,儿童公有公育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4)与性别有关的男女儿童的教育,特别是男孩的教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的教育思想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英国启蒙思想家之一,有“资本主义之父”之称,他的教育思想贯穿于他多部著作中,对西方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提出了儿童“空白论”和“经验论”的教育观,并倡导个性化的教育,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儿童的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洛克教育思想的“空白论”指出,儿童生来没有任何知识、经验和价值观念,相当于一块“空白纸”,而且个个样子不同。
因此,教育就是要通过传授知识、经验和价值观念来填补这一“空白”,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并有用的人。
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创造一个有利的教育环境,注意儿童的思辨和发问,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未知领域,让他们掌握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方向。
洛克的“经验论”认为,人类只能通过经验了解世界和自己,这个过程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因此要以儿童的需求为中心,建立适宜的教育环境。
洛克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教育应该是具体的、生活化的,不应该离开儿童的实践,不应该被传统的教条束缚。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践完成对学识和技能的掌握,鼓励并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洛克倡导的个性化教育,强调每个儿童都应该被视为独特的个体,而不是同质化的群体,因此应该为每个儿童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以便最好地满足他们自身的需求和兴趣。
教育者必须尊重儿童的思考方式和节奏,同时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主宰自己的学习步伐和方向。
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让儿童成为有价值的人。
因此,他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道德规范是社会成员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在教育儿童时应该注重培养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社会和个人负责。
总之,洛克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他的儿童空白论、经验论、个性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理念,都是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其教育思想的重要价值在于,为教育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引导教育进入更为实践化、个性化和综合化的发展道路,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义-第五章 中世纪教育的兴衰【圣才出品】
第五章 中世纪教育的兴衰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公元4世纪后期,西罗马灭亡到公元14世纪上半叶文艺复兴之前,相当于中国的晋到明朝年间(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两宋、元,明)。
第一节 基督教教育一、基督教的起源与演变1.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教;2.四世纪初,罗马皇帝狄奥多西确立基督教为罗马国教;3.395年罗马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基督教一分为二即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4.16世纪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中分裂出新教,形成基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思想“上帝创世说”万物本源、敬畏与信仰二、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Augustinus,354~430年):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创立了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奠定了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原罪论和教育目的人生而有罪,只有皈依上帝才能得救。
人生在世的最高目的就是不断地赎罪修行,才能不断向上帝靠近。
教育是使人皈依上帝最直接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对上帝充满信仰、虔诚的基督徒。
(二)认识论和教育内容先验论,主张人生来就有根植于心灵之上的真理,一切真理都在上帝之中,光照是人类获得真理的途径,真理是上帝之光在人心镌刻的痕迹。
信仰高于理性,宗教虔诚高于知识。
学习以《圣经》为主课,对圣经内容坚信不疑。
(三)儿童观和教学方法1.性恶论2.体罚、惩罚3.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4.初等教义学校5.教理学校修道院学校6.主教学校7.教区学校8.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
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修道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
西欧最主要的教育结构。
“修道”是一种对人精神和肉体的训练,把肉体看成灵魂的监狱,把人性的情欲看成最大的堕落,强调只有克制,乃至消灭肉体欲望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拯救和神圣。
因此禁欲、苦行、修行等成为基督教信条中的组成部分。
(1)学生:修道院最初只接收志在侍奉上帝、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人进行教育以后扩大范围,一些并不以神职为生的人也被接纳。
《洛克的教育思想》课件
忽视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
01
洛克的教育思想过于强调理性和实用主义,忽视了情感教育和
人文关怀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02
洛克的教育思想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难以形成完
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过分强调个人主义
03
洛克的教育思想过分强调个人主义,可能导致学生缺乏社会责
任感和集体意识。
对洛克教育思想的反思与展望
体育的原则和方法
适量运动
洛克认为儿童的运动量应 该适量,避免过度疲劳和 损伤。
多样化活动
洛克提倡儿童进行多样化 的体育活动,如跑步、游 泳、攀爬等,以全面发展 身体素质。
循序渐进
洛克认为体育活动应该循 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 逐步提高难度和强度。
体育的内容和实践
户外活动
洛克提倡儿童多进行户外 活动,如野营、徒步等, 以接触自然、增强体质。
洛克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的影响
洛克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现代 政治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学术评价
学术界对洛克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的思想具有 划时代意义,也有人认为其理论存在缺陷和局限性。
02
洛克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传承人类文化遗产
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 品德、健康体魄和有用才能的公民, 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培养有德行的人,使他们具备善良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德育的意义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德育,可 以培养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提高人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为能力,使人成为有道德、有 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义-第七章 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演变【圣才出品】
第七章 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演变一、宗教改革运动1.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是16世纪欧洲宗教界掀起的一次大规模改革运动,导致西欧基督教会大分裂,出现了基督教的新教各派。
宗教改革是欧洲基督教世俗化过程中出现的一场普遍性的历史运动,同时也是欧洲各国民族意识增强、要求摆脱罗马教廷控制的大规模社会政治运动。
宗教改革中提出的“因信称义”等新教教义,为人人皆有权接受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路德、加尔文倡导的强迫义务教育,推动了正在形成中的欧美民族国家开始关注普通民众的教育事业,并先后建立了近代早期的国民初等学校。
2.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1)直接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德国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终)。
(2)经济根源: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意志经济的发展。
(3)文化因素: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天主教教会势力,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宗教文化的发展。
欧洲各国的封建君主纷纷摆脱罗马教廷控制,并将各国教会置于世俗力量的控制之下,进一步强化了封建王权专政。
基于培养信徒和臣民的需要,欧洲各地的新旧宗教力量与世俗政权竞相给予民族文化教育事业以高度的关注。
一些宗教人文主义者大胆改革教育,较早地提出了教育平等和强迫义务教育的主张,并进行了初步实践,从而为西方近代国民教育的发展和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二、马丁·路德的宗教政治观路德新教教义:1.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意义: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2.全体信徒皆教士意义:追求地位的平等。
3.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意义: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三、路德派教育改革主张1.路德、梅兰克顿、斯图谟等提出:(1)国家应重视教育,掌握教育权;(2)国家应推行普及的、强迫义务教育;(3)建立公共教育制度,重视教育和教学管理。
2.影响路德派改变了上帝主宰一切,教皇按照上帝的规定主观一切人间事务的思想,导致了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即由历来以管理国家是世俗君主的责任,劝慰人们的精神世界是教会的责任,进而又发展为上帝给世俗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利,每个国家的教会都应隶属于君主。
洛克的教育思想概述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洛克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
1、了解洛克生平活动及其与教育思想的关系; 2、理解洛克哲学思想与其教育思想的关系; 3、理解洛克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4、分析洛克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
讲授提纲
一、洛克的生平与著作 二、洛克的哲学 三平与著作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17世纪英 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教育思想家,欧 洲启蒙运动的先驱。
1632年8月29日,出生在英格兰西南部萨莫塞特 郡林格通城一个律师家庭。
1643年就读于布里斯托尔中学;1646年进入伦敦 威斯敏斯特公学学习。
1652--1658年,进入牛津大学基督学院学习,先 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和文学硕士学位。1675年, 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一、洛克的生平与著作
洛克以培养“强健的身体”为目标,以“能忍耐劳苦” 为主要标准,就家庭中如何对儿童进行健康卫生教育提 出了包括衣、食、饮、睡眠等广泛而详细的建议。
三、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3、论德育 儿童应具备的良好的德行放在首位。认为德行 是绅士教育的灵魂,其它教育围绕着德行这个 核心并为之服务的。洛克说:“我认为在一个 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多种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 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 认为他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幸福。”
德行应当包括:理智、礼仪、智慧、勇敢等美 德。
三、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3、论智育
在反对神学和古典人文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洛克提出 了自己的智育主张。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的文化知识,二是实 用的技能技艺。其目的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 且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知识、尊重知识的态度;在于发 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 识。
洛克的教育思想名词解释
洛克的教育思想名词解释约翰·洛克(John Locke)是17世纪英国的一位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于后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克的教育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理性,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目的、方法和内容的观点。
本文将对洛克的教育思想中的几个关键概念进行解释和阐述。
1. 自然状态(State of Nature)洛克的教育思想建立在对人类的自然状态的理解之上。
自然状态指的是人类在没有政府或法律约束下的原始状态。
洛克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具有理性和自由,但也存在争端和不确定性。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个体从自然状态中脱身,进入社会和法律的约束下。
2. 知识是通过经验获得的(Empiricism)洛克主张知识是通过个体对外界的感觉和经验获得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他认为,人类的心智是一块“白板”(Tabula Rasa),只有通过感官的刺激和体验才能在其上写下知识。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提供充实的经验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3. 教育的目的(Purpose of Education)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理性和自由的个体。
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个体独立思考、辩证思维和行动自由的能力。
通过教育,个体能够发展良好的品格和道德价值观,能够自主地做出决策和选择。
4. 教育是一种个体化的过程(Individualization of Education)洛克主张教育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培养。
他认为,每个学生的兴趣、才能和学习方式都是独特的,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应性和差异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
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发掘他们的潜力。
5. 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洛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应该从小就培养自我学习和探索的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他主张教师应该扮演辅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外国教育史
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二、考查范围
一、古希腊教育
(一)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二)古典时代的教育
1、“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观念。
2、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方法”。
3、柏拉图的教育活动与思想:学园;学习即回忆;《理想国》。
外国教育史
一、考查目标
1、掌握外国教育思想和制度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重要的教育思想家、重要的教育制度和重大的教育事件,理解教育历史发展的线索。
2、了解外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认真阅读和理解国外名著。
3、能运用历史方法和知识分析教育现象。
4、通过外国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
4、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动与思想:吕克昂;灵魂论;自由教育。
二、古罗马教育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三)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三、西欧中世纪教育
(一)基督教教育
1、基督教教育的机构与内容
(四)俄国及苏联教育的发展
彼得一世教育改革;《国民学校章程》;苏联建国初期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2)《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
(五)美国教育的发展
殖民地普及义务教育;贺拉斯o曼与公立学校运动;《莫雷尔法案》;六三三学制;初级学院运动;《国防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法》;生计教育;恢复基础运动;《国家在危机中》。
(二)法国教育的发展
启蒙运动时期国民教育设想;《帝国大学令》与大学区制;《费里教育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1959年《教育改革法》。
洛克的儿童教育思想
洛克的儿童教育思想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 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洛克出生于乡村小地主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
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他同时学习法学和语言学,阅读笛卡尔、培根、牛顿等人的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
他在医学上也很有研究,大学毕业后,曾经做过两年医生,并流亡荷兰。
1688年回国后在新建的政府中担任上诉法院院长和贸易殖民大臣等要职。
洛克的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90年) 、《人类理解论》(1691年) 、《教育漫话》(1693 年)。
一、洛克的教育实践洛克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他所处的那个英国绅士的世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绅士教育理论。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集中表现在《教育漫话》这本书里。
《教育漫话》出版于1693年,这是继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之后的又一本教育经典著作,洛克在担任沙夫兹别利伯爵家的家庭教师时,积累了一定的教育实际经验,后来他在流亡荷兰期间,又担任朋友爱德华•葛拉克的儿子的家庭教师,并与爱德华多次通信讨论关于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子弟的教育问题。
1693年,他在这些书信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成了这本《教育漫话》。
在这本书中,洛克详细阐明了自己的教育观点,提出了他的关于绅士教育的思想体系。
此书一问世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卢梭、对法国唯物主义者以及德国泛爱主义教育运动都有直接的影响。
二、绅士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洛克的教育思想与他的社会政治观和哲学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洛克的社会政治观从头到尾都是为君主立宪制政体作辩护的。
在哲学上,洛克是一个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他认为,在人的意识中没有先天的思想观念,人的心灵原来就像一块白板,人生下来时是一片空白,一切思想观念都是后天获得的,都是从后天经验中获得的,这就是洛克著名的"白板说"。
洛克的"白板说"对于批判当时盛行的天赋观念起着很大的作用。
因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后天的经验,所以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非常必要。
北师大外国教育史离线作业答案
《外国教育史》作业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
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洛克认为人的好坏乃是__________的结果。
A.先天禀赋B.后天教育C.环境影响D.上帝决定2、洛克是十七世纪英国_____经验论的巨子,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家。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辨证D.形而上学3、在俄国高等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应推1755年在____倡议下成立的莫斯科大学。
A.乌申斯基B.巴甫洛夫C.罗蒙诺索夫D.柴可夫斯基4、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教育带有浓厚的阶级性、等级性和____。
A.宗教性B.世俗性C.科学性D.民族性5、基辅罗斯的学校教育产生于十一世纪,它是以___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A.体育馆B.寺院C.工场D.剧院6、乌申斯基是____国教育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
A.英B.法C.俄D.美7、在俄国教育史上,基辅罗斯的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世纪。
A.9 B.10 C.11 D.128、洛克的《教育漫话》是论述_____的教育问题。
A.劳动人民B.少年儿童C.青年绅士D.中小学生9、卢梭是____世纪法国教育思想家。
A.16 B.17 C.18 D.1910、卢梭是反对____教育的一位伟大的旗手。
A.奴隶B.封建C.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11、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
A.《政治学》B.《爱弥儿》C.《论演说家的培养》D.《理想国》12、卢梭忽视______教育A.儿童B.女子C.男子D.少年13、裴斯塔洛齐是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初期的___(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A.捷克B.瑞士C.法国D.尼德兰14、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_____第一次明确提出德、智、体几个方面协调发展,并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洛克主张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儿童的求 学欲望,注意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利用儿童的 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求知欲。洛克要求导师教孩子 时要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结语:洛克思想中的“新因素” 结语:洛克思想中的“新因素”
影响:
卢梭、爱尔维修的教育思想 英国教育传统的形成
贡献:
体育、德育、智育的三分; 劳动的教育“意义”; 绅士教育的系统阐述:新时代的“新人”。
参考文献
(1)[英]约翰·洛克著:《教育漫话》,傅任敢译,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 (2)[英]博伊德和金合著:《西方教育史》,任宝祥、吴 元训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3)[美]纳坦·塔科夫著:《为了自由:洛克的教育思想》, 邓文正译,北京:三联出版社,2001年。 (4)[摩洛哥]扎古尔·摩西编:《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 梅祖培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4年。 (5)赵祥麟主编:《外国教育家评传》(第1卷),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6)张斌贤主编:《外国教育思想史》,北京:高等3年,洛克成为牛津大学希腊语和哲学教 师。对医学和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结交 著名科学家如波义耳(Boyle)、牛顿(Newton)等。 1665年放弃教职;1666年,结识辉格党领袖舍夫茨 伯利(Anthony Shaftesbury)伯爵,并被聘为家庭 医生与教师,后又成为秘书;当伯爵在1675年因叛 国罪被关进伦敦塔时,洛克也被迫流亡荷兰。舍夫 茨伯利伯爵的政治观点及其活动对洛克的政治倾向 有重大影响。
三、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1、绅士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
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应具有“德行、智慧、礼仪 和学问”的绅士。 绅士就是“具有事业家的知识,合乎地位的举止,能 按自己的身份,使自己成为国内著名的和有益于国家 的一个人物”。 绅士教育不能依靠学校,必须在家里进行,由父母或 家庭教师亲自实施。
三、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第七章 洛克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
1、了解洛克生平活动及其与教育思想的关系; 、了解洛克生平活动及其与教育思想的关系; 2、理解洛克哲学思想与其教育思想的关系; 、理解洛克哲学思想与其教育思想的关系; 3、理解洛克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理解洛克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4、分析洛克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 、分析洛克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
三、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
洛克提出一个广泛的学习科目:
•
•
•
书本知识包括阅读、写字、作文、修辞、图画、速记、 法语、拉丁语、地理、算术、天文、几何、历史法律和 自然哲学等; 技艺技能包括跳舞、音乐、击剑、图画、园艺、木工、 油饰、薰香、雕刻、铁工、铜工、银工、琢磨、安配珠 宝、琢磨光学玻璃、商业算学等。 最后是旅行,出国旅行主要有两大好处,一是学习外语, 二是了解外国的习俗、礼仪、法律、政治以及生活方式, 从而增长阅历。
讲授提纲
一、洛克的生平与著作 二、洛克的哲学 三、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结语: 结语:洛克思想中的新因素
一、洛克的生平与著作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17世纪英 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教育思想家,欧 洲启蒙运动的先驱。 1632年8月29日,出生在英格兰西南部萨莫塞特 郡林格通城一个律师家庭。 1643年就读于布里斯托尔中学;1646年进入伦敦 威斯敏斯特公学学习。 1652--1658年,进入牛津大学基督学院学习,先 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和文学硕士学位。1675年, 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三、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3、论智育 、
在反对神学和古典人文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洛克提出 了自己的智育主张。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的文化知识,二是实 用的技能技艺。其目的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 且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知识、尊重知识的态度;在于发 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 识。 洛克反对夸美纽斯“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思想, 认为学生所学的知识只能是“最有用和最必需的”。 此外,知识与能力相比,后者更为重要,所以,他说 “教学的目的是增进心的活动能力,而不是扩大心的 所有物”。
2、论体育 、
体育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一切 教育的基础。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 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他进一步指出,“我们要能工 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 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他所谓的“健 康”既包括“健康之精神”,也包括“健康之身体”, 前者寓于后者,两者和谐地融于一体,缺一不可。 洛克以培养“强健的身体”为目标,以“能忍耐劳苦” 为主要标准,就家庭中如何对儿童进行健康卫生教育提 出了包括衣、食、饮、睡眠等广泛而详细的建议。
联结(联想)主义
三、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1、绅士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
“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 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 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是父母的责任,而且国家的幸 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 “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 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 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二、洛克的哲学
抛弃了当时流行的“天赋观念论” 经验论
人的心灵是一张白板,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 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 “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 都是导源于经验的。”(《人类理解论》第54页)
人的经验有两种:
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物作用所形成的感觉:简单观念。 人对自己内心作用的“反省”:复杂观念。
一、洛克的生平与著作
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 《政府论》(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1689) 《人类理解论》(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1690); 主要教育著作: 主要教育著作: 《教育漫话》(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1693)
一、洛克的生平与著作
从1684年起,应朋友爱德华·克拉克(Edward Clarke)请求,洛克就其子女教育问题提出建议; 九年后,他将这些信件加以整理,后以《教育漫 话》为书名出版。 1688年英国革命结束后,洛克回国。在此之后, 洛克先后担任贸易、殖民事务大臣等职,还负责 制定了“贫穷儿童劳动学校计划”。在英国享有 很高的声望。 洛克与时代:1640-1688 年革命的“产儿”。
三、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3、论德育 、 儿童应具备的良好的德行放在首位。认为德行 是绅士教育的灵魂,其它教育围绕着德行这个 核心并为之服务的。洛克说:“我认为在一个 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多种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 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 认为他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幸福。” 德行应当包括:理智、礼仪、智慧、勇敢等美 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