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公开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将相和》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将相和》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将相和》的内容,体会廉颇与蔺相如的和衷共济精神。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讨论、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故事,体会他们的品质。
2.教学难点: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心理变化,理解他们和衷共济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将相和》,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和猜测。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三、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梳理故事脉络。
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品质。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将相和》,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
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心理变化,理解他们和衷共济的精神。
2.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如何将课文故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三、课堂活动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
四、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廉颇与蔺相如的读后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你们对他们的品质有什么看法?2.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廉颇与蔺相如的和衷共济精神运用到现实生活中?2.学生分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写作训练2.学生进行课堂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交流学习经验。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谁能说说他们的品质对你有什么启示?2.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
五年级下18将相和人教新课标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获奖课件
第11页
谢谢大家!
再见!
欢迎您下次光临指导!
第12页
第4页
整体阅读
给你支点:
☆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你看出 了蔺相如并不但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 ☆学习提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琢磨 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诵,然以后用摆事实讲道理 方法,来说服廉颇。 ★友情提醒:你能够直接从蔺相如语言、动作来 体会他特点;也能够从赵王和秦王表现跟蔺相如 作对比,来体会蔺相如特点。
这件事情传到秦王或赵王耳朵里,他们 可能说什么?
廉颇手下看到他负荆请罪,又有什么感 想?
你看到这感人一幕,回想生活中和他人 相处点点滴滴,又有什么想说吗?
第9页
试对对子
宰相肚里能撑船
将军背上能插荆
第10页
忠贞爱国
----足智多谋
顾全大局 ----忍辱退让
廉颇 : 知错就改 ----豪爽直率
第5页
廉颇突然醒悟了,
来到相府门前。。。。。。
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 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 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第6页
小试身手
1、这个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 你想想他们当初都说了些什么话。
第7页
2、谁来演演
第8页
想象说话
假如当初老百姓看到这一幕,他们会说 些什么?
将相和
六年级语文
第1页
介绍背景: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初有齐、 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 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 中国, 不停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 国,是一 个比较弱国家,常受到 秦国侵略。
第2页
第3页
读读想想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 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 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 爬到我头上去了.我遇见他, 得给他个下不去!
人教版五年级下《将相和》语文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将相和》语文公开课教案《将相和》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和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懂得遇事要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的道理。
4、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人物特点,理清各段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写话。
【课时布置】3课时(展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交流课前搜集的故事背景资料。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三、初读课文,同学自悟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一起纠正读中存在的问题。
2、速读课文,讨论交流:⑴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⑵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⑴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⑵讨论交流。
4、再读故事,明晰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后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蔺相如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廉颇对此很不服气,那么,他是怎么说的?请快速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
谁来读一读?2、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⑴你从这句话中都读明白了些什么?⑵谁来读一读这句话?3、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会闹僵,为了能使将相和,你现在的任务是劝劝正在气头上的廉颇。
愿意承当这个重任吗?二、解析“完璧归赵”1、自读故事,感悟人物特点:⑴大家先读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看看蔺相如到底有什么能耐。
为了使你的劝说词更具说服力,老师建议你把蔺相如与文中其他人物作作比较,看看在秦赵两国围绕和氏璧发生的这一外交事件中,其他人都是怎样说怎样做的,而蔺相如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把有关句子勾画下来,读一读,通过比较你或许很快就能发现蔺相如的过人之处。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课件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 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 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廉颇……地说:“……” 蔺相如……地说:“……”
请用你认为恰当的词语评价蔺相如与廉颇:
1.___________________的蔺相如。
2.___________________的廉颇。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 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 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 于赵。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 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我见相如, 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 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 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 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 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 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 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 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 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 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 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也。”
赵惠文王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 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 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相如曰:“臣愿奉璧往使。城 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 归赵。”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 王大喜。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 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臣观 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 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将相和教案公开课
将相和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公开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历史人物将相和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 分析将相和教案的教学目标,掌握主要知识点;3. 运用合作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包括将相和的图片和教案内容;2. 预先制作好的小组活动任务卡片;3. 黑板,粉笔,教学标志。
学生准备:1. 阅读了解将相和的相关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描绘将相和的图片,并引发学生思考:你们对将相和这个人物有了解吗?他在历史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请谈谈你的想法。
2. 学习任务1:了解将相和教师利用幻灯片讲解将相和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了解。
教师可以穿插提问,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3. 学习任务2:分析教案内容教师将将相和教案内容展示在幻灯片上,并简要介绍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案内容,并分小组进行讨论。
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任务卡片,要求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卡片上的任务,例如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提出问题等。
4. 学习任务3:合作学习学生根据小组任务卡片的要求,展开讨论并合作完成任务。
教师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辅助,并监督小组活动的进程。
5. 学习任务4:展示与总结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讨论的结果,包括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和解答的问题。
其他组员可以提出补充和评价。
6. 拓展延伸教师鼓励学生在总结和展示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将相和故事的启示和意义,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反馈。
四、课堂要点1. 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发展。
3. 教学有效性评估: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可以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给予反馈。
人教版五年级下《将相和》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将相和》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将相和》的主要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人物形象,理解“将相和”的深刻含义。
3.培养学生朗读、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
4.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克服个人主义,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将相和”的深刻含义。
2.培养学生朗读、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将相和》,引导学生齐读课题,并提问:“将相和”是什么意思?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廉颇与蔺相如的历史背景。
(二)学习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停顿。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a.课文第1-4自然段,介绍廉颇与蔺相如的背景和性格特点。
b.课文第5-8自然段,讲述廉颇与蔺相如的矛盾冲突。
c.课文第9-12自然段,讲述廉颇与蔺相如的和解过程。
3.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廉颇与蔺相如分别具有哪些优点和缺点?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四)复述课文1.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让学生进行复述。
2.学生分组进行复述,互相评价、纠正。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将相和”的深刻含义:团结协作,克服个人主义,增强集体荣誉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六)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2.以“我心中的廉颇与蔺相如”为题,写一篇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将相和》,让学生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朗读、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将相和”的深刻含义。
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本节课在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参与讨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将相和》ppt课件
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蔺相如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 ➢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惧无畏……
8
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 国。
9
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渑池之会
10
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渑池会上,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大将军廉颇在渑池之会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11
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负荆请罪
12
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
14
深究课题,延伸拓展
课外作业:和同学合作排练课本剧。
15
深究课题,延伸拓展
哪个集中写了将相和好?为什么还写另两个故事?
16
深究课题,延伸拓展
蔺相如 廉颇
勇敢机智 --足智多谋 --临危不惧
顾全大局 --忍辱退让
知错就改 --豪爽直率
6
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说: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 让人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的话,先把 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 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 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忠 贞 爱 国
17
板书设计
临危不惧
知错就改
和
足智多谋
顾全大局
负荆请罪(结果)
18
谢谢观看!
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完璧归赵
4
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 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 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课将相和课件
1、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①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②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将”指_______,“相”指_______。“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从“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
璧 诺怯 瑟缶 拒卿
(qiè)
(bì)
(和氏璧)
(nuò)
(许诺)
(胆怯)
(fǒu)
(jù)
(拒绝)
(sè)
(鼓瑟)
(击缶)
(qīng)
(上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赵璧召诺
怯瑟拒诸荆
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想占
秦王吃亏
赵国便宜
从“渑池之会”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 的人。
勇敢、随机应变
思考: “渑池之会”上秦赵两国是打了平手,还是分出了胜负?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前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结果是________。
和氏璧
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相和》是根据《史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改编
战国故事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 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 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 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 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 形成大治局面。
18 将相和
第二课时
课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 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 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 候,主要讲了完璧归赵,渑 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 事。
2
“完壁归赵”这个故事的起因是: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蔺相如机智勇斗秦王。 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
上大夫 上卿 “大夫”、“卿”都是一种官职,分为 上、中、下三级,“上大夫”是最高一 级大夫。上卿是诸候下面最高的官职。 廉颇在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 的时候,因伐齐有功,被提升为上卿。 渑池之会后,蔺相如也被封为上卿。但 由于上朝集会时,文官通常在右边,而 秦汉以前,又以右为尊。所以说蔺相如 的职位比廉颇高。
思考2: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之间有 什么联系?
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三个故事有相对的独立,也 有紧密的联系。 前面的是后面故事的原因, 后面的是前面故事的发展和后果, 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将相和 的故事。
完璧归赵
秦王想骗和氏璧 机智勇敢斗秦王 完璧归赵封大夫
智勇双全
蔺相如
将 相 和
拓展阅读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老马识途
管鲍之交 纸上谈兵 朝秦暮楚
毛遂自荐
„„
按图索骥
思考1:
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默读课文第三大段,想一想 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 样?结果又如何呢?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廉颇、 蔺相如分别是个怎样的人?从哪 儿看出?
负荆请罪
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
背着荆条上门请罪,比喻向别人认错赔罪。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起因是 廉颇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的高, 很不服气。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 退让。经过是廉颇负荆请罪,结果 是将相和好。
以国为重 品德高尚 侮辱赵王要鼓瑟 针锋相对要击缶 再立大功封上卿
渑池之会
维护尊严
廉 颇
廉颇不服欲羞辱 相如回避忍退让 负荆请罪将相和 知错就改 精神可嘉 顾全大局
负荆请罪
资料袋
《史记》用为人物 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 ,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 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 物。如治水三过家门而 不入的大禹、伟大诗人 屈原、西楚霸王项羽。 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 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 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 称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作者是汉 代的司马迁。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默读第二大段,想一想这个 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 结果又如何呢?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蔺 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 出?
词语中的学问
瑟: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鼓瑟,就是弹瑟。 缶:古代一种装东西的器皿。
瑟 缶
“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起因是
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想侮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经过是_____________ 蔺相如针锋相对 , 赵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逼秦王击缶。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秦王没占到便宜,蔺相如再
________________ 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战国故事
围魏救赵:魏国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 为军师,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直接攻 打魏国的国都大梁,魏军只好回军救援,解
了邯郸之围。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 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 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 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 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 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 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 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 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 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 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