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期末质量抽测考试试题:习作板块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板块试题分析报告提要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先和大家分享一条微信。当时,我默默地看完,就悄悄地走开,先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尤其不能撞上本校六年级老师。一旦被发现,不知道等待我的是唾沫星子,还是鸡蛋,还是砖头?但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今天我还是鼓起勇气,大义凛然地坐在这里,一是方便大家有个具体的吐槽对象,二是承蒙徐特信任,站在十二位题组组长的肩膀上,与在座各位就习作板块进行探讨。
一、关于“试题”
1.试题评价
评价之前,先来回顾习作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本次习作跳出惯用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套路,类似于话题作文。习作体裁是小学阶段学得最多、写得最多的记事作文,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老师们普遍反映学生的习作得分和学生平时的习作水平相一致。因此,本次习作的信度较高,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再来看本次习作部分具体的得分统计:
我们重点来关注几组数据:
数据一:平均得分31.15分,难度0.78。
难度较好地控制在0.7-0.8之间,大部分学生没有离题偏题,并且有话可写。那此次习作到底好在哪里,才没把学生一棍子打死呢?据各命题组长反馈,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优点:
首先选材注重开放性。其次提示体现层次性。
数据二:区分度0.19
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很好地区分不同优劣学生,没有真实地反映学生实际的习作水平。这一点从“优、良、中、差”的得分比例也可以看出,全市考生的习作大部分处于优秀和良好。而正常的分布应该是中间的良和中人数多,两端优和差的人数少。回过头来看命题,造成区分度不高,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原本觉得以“考试”为话题的作文既能解决作文困难生的温饱问题,又能让部分作文高才生先富起来,也能让大多数作文中等生集体奔小康。但令人意外的是,大部分学生非常默契地选择了写学习中的考试,从而造成得分不高,差距不大的尴尬局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本人忽视了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在的孩子每天生活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间,无新鲜之事。另外孩子们从小被百般呵护,无抗压之心。因此,学习中的考试成了他们的唯一选择。题材不新导致了得分相近,区分度不高。
数据三:零分率0.22
还有不容忽视的是零分率竟然为0.22,这说明全市有将近30位学生习作只字未写,一分未得。究竟是习作内容将他们难住了,还是习作本身让他们深恶痛绝呢?
二、得分统计及答题情况
1.得分统计
2.答题情况
从得分统计来看,我市学生的作文水平较令人满意,绝大多数学生处在优良水平,平均分较高,标准差较小,说明学生之间的水平悬殊不大。从选材上看,大部分学生能围绕考试,紧扣主题;从遣词造句上看,大多能做到言之有物,叙之有序,有部分考生写得很有文采;从写作技巧上看,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适当的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在“考试”中的艰难过程。
三、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
作文得分看上去很美,但也折射出不少问题。综合各题组组长的报告,有以下7个典型扣分点:
1.审题上——目中无题
通过阅卷,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审题能力令人担忧。提示中列举了无数生活中的“考试”,但学生们只对学习上的考试情有独钟;习作提示语中明确提示考生“请将你一次印象深刻的‘考试’写下来”,而有些学生却选择性失明,写了几件经历,每件事情蜻蜓点水;提示中要求“将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可不少学生经过没写具体,起因和结果倒是写得洋洋洒洒;提示中明确提醒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但还是有学生明知故犯。
如此目中无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不得要领。二是时间仓促。
2.拟题上——草率拟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品位之高低直接决定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此次作文要求“题目自拟”,那么学生们自己拟的题目到底如何呢?
第1种:考试。这类学生往往是不假思索,拿来就用。
第2种:难忘的考试、那一次考试等。这类学生在“考试”前面加上一些常用的修辞词,这类题目上镜率很高,阅卷老师表示看了以后心情很不好。
第3种:“考试作弊”、“拾金不昧考验”、“爬山考验”等。这类学生拟题直白,牵强附会。
那为什么学生的拟题能力会比较薄弱呢?
一是意识淡薄。拟题时,往往不求出彩,但求无过,随意地定个题目。
二是方法匮乏。
3.选材上——盲目取材
选材成了学生们不能说的痛,或千篇一律,或生搬硬套,或无中生有,一起去
看看本次习作五大热门现象:
热门事件:捡钱考试打碎花瓶让座
热门人物:两个小人天使与恶魔老奶奶
热门道具:人民币花瓶
热门活动:学自行车学游泳学做饭学溜冰
热门模仿课文:《中彩那天》《钓鱼的启示》
将选材的热门现象进行梳理,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题材平淡。二是题材雷同。三是题材照搬。这让我们十分困惑:孩子们的选材到底怎么了?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生活单调。二是观察无法。三是机械模仿。
4.遣词造句上——枯燥乏味
文章应言之有物,生动有致,才能打动人、感染人、说服人。但老师阅卷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差强人意,有的语言空洞,习惯记流水帐;有的语言平淡,毫无文采可言,比如“丁铃铃,上课铃响了。老师拿着试卷进来了,说现在考试。同学们听了,马上拿出笔,准备考试”;有的语句不通,用词极不准确,比如“我回了家的楼下看看有没有电”;有的语言陈旧,缺少个性表达;有的语言异化,依赖网络用语,比如“我瞬间石化了”、“晕,这是考验我的节奏吗……”、“作为女汉纸的我……”、“我直呼杯具啊……”等大量网络用语冲击着我们的眼球,考验着我们的神经。
写了这么多的文章,但学生的遣词造句仍旧显得枯燥乏味,是什么原因呢?
一是疏于积累。学生写时文章来平淡如水,有的是学生自己没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缺少积累,有的是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让孩子阅读课外书籍,有的是班级阅读氛围不浓,没有创设良好的读书条件和平台。
二是积累不当。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提倡学生勤读课外书,勤记好词句,但学生写起文章来仍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可能存在以下几个积累不当的误区:
●“放羊式”阅读对学生的语言积累毫无益处;
●“偏食式”的阅读会使学生的作文营养不良;
●“快餐式”的阅读会造成学生读无所获;
●“漏斗式”的阅读也不能促使学生有效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