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导学案及答案
3.3.2第1课时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导学案答案
3.3.2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第1课时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课前预习】知识点一向右 向左 向上 向下 x ≥0,y ∈R x ≤0,y ∈R y ≥0,x ∈R y ≤0,x ∈R x 轴 y 轴 (0,0) e=1 诊断分析(1)× (2)√ (3)√ [解析] (1)抛物线不关于原点对称. (2)抛物线只有一个焦点、一条对称轴,抛物线没有对称中心. (3)抛物线的离心率均为1.知识点二1.(2)焦点弦 x 0+p2 p2-x 0 y 0+p2 p2-y 0 2.2p 诊断分析(1)√ (2)× (3)× [解析] (1)抛物线x 2=4y ,y 2=4x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都是2,是相同的,离心率都是1,也相同. (2)过抛物线的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的弦长是2p. (3)抛物线y 2=2px (p>0)的焦半径长|PF|=x 1+p2. 【课中探究】探究点一例1 解:(1)由y 2=8x ,得p=4,变量x 的范围为x ≥0,∴该抛物线的顶点、焦点、准线、对称轴分别为(0,0),(2,0),直线x=-2,x 轴.(2)椭圆的方程可化为x 24+y 29=1,其短轴在x 轴上,∴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 轴,∴设抛物线的方程为y 2=2px 或y 2=-2px ,其中p>0.∵抛物线的焦点到顶点的距离为3,即p2=3,∴p=6,∴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 2=12x 或y 2=-12x ,其准线方程为x=-3或x=3.变式 解:(1)设AB 与x 轴交于点E ,则由|AB|=2得E (√3,0),∴A (√3,1).设抛物线的方程为y 2=2px (p>0),则1=2p ·√3,∴2p=√33,∴抛物线的方程为y 2=√33x.(2)由(1)知2p=√33,∴p 2=√312,∴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312,0),准线方程为x=-√312,离心率e=1.探究点二例2 解:(1)因为直线l 的倾斜角为60°,所以其斜率k=tan 60°=√3,又F (32,0),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3(x -32).由{y 2=6x ,y =√3(x -32),消去y 得x 2-5x+94=0.设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5,而|AB|=|AF|+|BF|=x 1+p2+x 2+p2=x 1+x 2+p , 所以|AB|=5+3=8.(2)结合(1)知|AB|=|AF|+|BF|=x 1+p2+x 2+p2=x 1+x 2+p=x 1+x 2+3=9,所以x 1+x 2=6,于是线段AB 的中点M 的横坐标是3,又准线方程是x=-32,所以点M 到准线的距离为3+32=92.变式 AD [解析] 设直线AB 的方程为x=ty+p 2,将x=ty+p2代入y 2=2px ,得y 2-2pty-p 2=0,则y 1+y 2=2pt ,y 1y 2=-p 2,x 1+x 2=t (y 1+y 1)+p=2pt 2+p ,x 1x 2=y 12y 224p2=p24.当直线AB 与x 轴垂直时,t=0,|AB|最小,故A 中说法正确;1|AF |+1|BF |=1x 1+p 2+1x 2+p 2=x 1+x 2+px 1x 2+p 2(x 1+x 2)+p 24=2p,故B 中说法错误;以弦AB 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x 1+x 22,y 1+y 22),半径为12|AB|=12(x 1+x 2+p )=pt 2+p ,圆心到准线的距离d=12(x 1+x 2)+12p=pt 2+p=12|AB|,所以圆与准线x=-p 2相切,故C 中说法错误;y 1y 2=-p 2,故D 中说法正确.故选AD .探究点三例3 (1)A (2)2√2 [解析] (1)依据抛物线的对称性,以及等边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位于原点,另外两个顶点在抛物线y 2=4x 上,可设另外两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m 24,m),(m 24,-m)(m>0),∴tan 30°=√33=mm 24,解得m=4√3,故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m=8√3.故选A .(2)因为抛物线C 的方程为y 2=4√2x ,所以2p=4√2,可得p2=√2,所以焦点为F (√2,0),准线方程为x=-√2,又P 为抛物线C 上一点,且|PF|=3√2,所以点P 到准线x=-√2的距离为3√2,所以x P =3√2-√2=2√2,所以y P 2=4√2×2√2=16,所以|y P |=4,所以S △POF =12×|OF|×|y P |=12×√2×4=2√2.变式 (1)B [解析] 根据题意,可得F (1,0),准线方程为x=-1.不妨设A (x ,y )(y>0),∵|AQ|=43,∴x+1=43,∴x=13,∴A (13,2√33),∴直线AF 的方程为2√33-0=x -113-1,即y=-√3(x-1).将x=-1代入y=-√3(x-1)中,可得y=2√3,∴B (-1,2√3).将y=2√3代入y 2=4x 中,可得x=3,∴P (3,2√3).△PBF 的周长C △PBF =|FB|+|PF|+|PB|,又|FB|=√22+(2√3)2=4,|PF|=|PB|=4,∴C △PBF =12.故选B .(2)解:设点A (x 0,y 0)(x 0>0),由题意可知点B (x 0,-y 0).∵抛物线的焦点F (p2,0)是△AOB 的垂心,∴AF ⊥OB ,∴k AF ·k OB =-1,即y 0x 0-p2·(-y 0x 0)=-1,∴y 02=x 0(x 0-p 2).又y 02=2px 0,∴x 0=2p+p 2=5p2, ∴直线AB 的方程为x=5p2.。
《老子》四章优质课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老子》四章优质课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一、学习目标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
2.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3.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
二、预习检测1.老子,姓李名耳,字,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末期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
老子传世作品《》(又称《老子》),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
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2.字词注音毂埏埴牖矜赘泮3.词语释意毂:埏埴:器:牖:企:彰:伐:矜:长:物:处:泮:累:几:复:过:三、文本探究1.阅读四章文字,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2.翻译,请结合注释翻译《老子》四章,并做好批注。
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3.这四章各写了什么内容?思考后回答。
第十一章主要讲。
第二十四章阐述了的道理。
第三十三章强调。
第六十四章谈4.怎样理解第十一章的“有”“无”?5.第二十四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6.第三十三章中,老子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7.第六十四章蕴含什么道理?8.第六十四章中老子运用三个排比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课时导学案数学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答案
课时导学案数学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答案一、教材版本: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二、课时导学案配套答案Unit 1 有理数课时1 实数1. 实数是数字的总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2. 有理数是能写成分数形式的数,即可以表示为$\fracab(a,b∈Z,b≠0)$的数,如:$3,\frac{5}{7},-1$等。
3. 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分数形式的数,如$\pi,\sqrt{2}$等。
课时2 有理数的运算1. 加减法:同号两数相加或异号两数相减,绝对值较大的数减去绝对值较小的数,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数相同。
2. 乘法:正数相乘得正数,负数相乘得负数。
3. 除法:符号相同的两数相除得正数,符号不同的两数相除得负数。
课时3 消元法解简单方程1. 消元法是指通过相反运算把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消去,使得方程只含一个未知数,从而求出这个未知数的值。
2. 消元法的基本步骤:①移项:将含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另一侧;②合并同类项:将同类项合并;③通分化简:将方程中分数化简为整数。
3. 注意:在方程两边乘、除同一个数时,要分情况讨论。
Unit 2 图形的认识课时1 直线与角1. 直线是指没有端点且无限延伸的线,它由无数个点组成。
2. 角是由两条有共同端点的线段组成的图形。
3. 角的种类:(1)锐角:角的度数小于90°。
(2)直角:角的度数为90°。
(3)钝角:角的度数大于90°。
(4)平角:角的度数为180°。
课时2 角的度量和度数1. 角的度量是指表示角大小的数值,通常用度、分、秒等单位表示。
2. 角的度数是指表示角的大小,以度为单位表示,一个圆周角的度数为360°。
3. 角度转换:(1)1°=60′ 。
(2)1′=60″ 。
课时3 图形的分类1. 点、线、面是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2. 几何图形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类为:(1)按照形状分类,如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等。
(2)按照角度分类,如等角形、直角形、等边三角形等。
中考化学:《制取氧气》第2课时导学案(解析版)
课题3制取氧气课时2过氧化氢制氧气、分解反应一、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2.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3.认识分解反应,并会判断分解反应。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概念和催化作用。
三、学习过程【知识回顾】1.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分别写出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1)简要分析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装置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2)简述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答案】1.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2.(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所用的实验药品为高锰酸钾,是一种紫黑色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故使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可使用排水法收集,另外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故可使用向上排空气法。
(2)查、装、定、点、收、离、熄。
【课堂探究】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过氧化氢溶液为液态,二氧化锰为固态)实验装置:发生装置选择依据收集装置选择依据【答案】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锥形瓶或试管)选择依据实验药品有两种,过氧化氢溶液为液体,二氧化锰为粉末状固体,且反应不需要加热收集装置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选择依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
2.实验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4)将上述实验最后溶液中的二氧化锰过滤,烘干,称量质量。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导学案及随堂与课后练附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导学案及随堂与课后练【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导学指南】一、扫清字词——笔尖书情1、正确、美观读写文中词语。
集合诱人纪律分散毅力犹豫犯禁令七上八下四面八方争先恐后2、照样子写词语。
四面八方(含有数字)争先恐后(含有意思相反的词)二、精彩诵读——声声传情熟读:读通顺、读准确、读出情。
竞读:个人或小组pk赛读,比比那个组读得最有味道,最令人陶醉。
三、整体感知——阅文激情课文内容梳理。
蚂蚁队长集合队伍,向大家宣布:“()。
”蚂蚁队长和大家合力搬运一块比较大的奶酪,不小心用力过猛,拽下了一角,蚂蚁队长想:()。
他只好下令让大家()。
这时,奶酪旁边只有蚂蚁队长,他偷个嘴,谁也看不见,但是他犹豫了一会儿又让大家(),下令(),大家干起活来()。
四、合作探究——品读悟情1、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2、从文中你可以看出蚂蚁队长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一块奶酪》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随堂练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诱惑(xiùyòu)团聚(jùjǜ)禁止(jìn jīn)稍息(shāo shào)2.形近字组词。
蚁()粮()秀()消()议()良()诱()稍()3.注意加点的字,仿写词语。
争先恐后:四面八方:4.用上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他左抬抬不起,右搬搬不动,只好叫来七八只小蚂蚁当助手。
(2)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参考答案1.yòu jùjìn shào2.蚂蚁粮食秀丽消息议论良好诱惑稍息3.一无所有一来二去七上八下七死八活七高八低三长两短十全十美三心二意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七上八下五花八门4.(1)外面正下着大雨,我只好呆在家里。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导学案及答案
12、《桥之美》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把握作者喜爱桥的原因,掌握文中的事例。
3、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给加点字注音煞()颐和园()险峻()点缀()孕育()2、解释词语驻足:销魂:前瞻后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3、作家作品本文的题目是“桥之美”,从内容上说,是一篇()作者是().课堂探究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2、作者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作者本人也是这样,但他与其他的人有些不同之处,他对桥的喜爱的独特视角是在哪里呢?3、作者为了说明自己喜爱桥的独特视角,举了许多例子,阅读课文,按课文顺序把事例写在下面。
4、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作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为什么说“发闷的”苇丛作了一次“深呼吸”? ——————————————————————————————————————————————————————————————————————————————————————————————————————5、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晚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作者为什么单选早春天气和石桥?6、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趣。
为什么说“形与色”的乐曲?当堂检测(一)、积累与运用1、古诗文中有许多写桥的诗句,在下面写出两句,并注明出处、作者.诗句:出处:作者:诗句:出处:作者:2、查找马致远的《秋思》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朗诵几遍,谈谈这两首诗中桥的美和作者眼中的桥之美有什么不同?3、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D.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
4、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B.每过环形的山谷,东张西望,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
麻雀 第1课时 导学案(含答案)
麻雀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6.麻雀(第1课时)【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语言运用:会认6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嗅、呆”等13个生字。
正确理解“拯救”等词语。
思维能力: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审美创造:初步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认6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嗅、呆”等13个生字。
正确理解“拯救”等词语。
难点: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知识梳理】一、字词句:1.我会读以下生字并会注音嗅()嘶()哑()拯()掩()2.我会书写本课生字3.同音字辨析搏:字义:对打。
如:搏击。
组词:(搏斗)(搏击博:字义:多,广,大。
如:博学。
组词:(博士)(博学)(博闻多识)运用:这位博士与歹徒展开了一场搏斗。
二、理解词义:挓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摇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可奈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屠格涅夫,19世纪_______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屠格涅夫在大学时期就开始创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其成名作。
2.课文讲了一只_________在庞大的_______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______ ,使____________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
四、质疑问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练习】一、读拼音写词语。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8课《孟子》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8课《孟子》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孟子》的文学背景及孟子其人。
1.2理解《孟子》中的主要思想及哲理。
1.3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深入解读文本。
2.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孟子的思想光辉,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2提高审美情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孟子》的文学背景及孟子其人。
1.2《孟子》中的主要思想及哲理。
1.3课文中重点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2.教学难点:2.1对《孟子》中深奥哲理的理解。
2.2对课文中复杂句式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孟子》的文学背景及孟子其人。
1.2学生分享对孟子的了解及对《孟子》的初步认识。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2.2学生查找并记录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
3.合作讨论3.1学生分组,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讨论。
4.精讲点拨4.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讲解。
4.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5.实践运用5.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2教师给出实例,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6.2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孟子》的文学背景及孟子其人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
3.在精讲点拨环节,学生对课文中的难点有了深入的理解。
4.实践运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要求。
2.教学内容丰富,涵盖《孟子》的文学背景、孟子其人、课文内容等多个方面。
3.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及答案【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的内容安排和学习要求;2. 掌握每个单元的重点概念和基本知识;3. 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4. 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成绩。
导学步骤: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是高中数学学科的基础课程,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安排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主要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1. 函数与导数2. 二次函数与图形3. 平面向量4. 概率与统计5. 三角函数6.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三、学习要求在学习和掌握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建立起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2. 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的本质,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3. 做好充分的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4. 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和技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学习方法与技巧1. 预习:在上课前预习新内容,了解基本概念和知识点;2. 讲解:全面准确理解老师的讲解和授课内容;3. 练习:做大量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4. 总结:及时总结归纳,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5. 提问:有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讨论。
五、经典题解析下面是每个单元中的一个经典题目的解析,供参考:单元一:函数与导数题目:已知函数f(x) = x^3 - 3x^2 + 2x + 1,求f(x)的导函数。
解析:首先,我们知道函数f(x)的导函数是函数f'(x),表示函数f(x)在任意一点的斜率。
对于多项式函数来说,我们可以直接应用定理求导的方法。
根据定理,对于任意的幂函数x^n,其导函数是nx^(n-1)。
应用此定理,我们可以得到f(x)的导函数为f'(x) = 3x^2 - 6x + 2。
六、答案归纳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
数学课堂导学案答案
数学课堂导学案答案【篇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有答案)】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观察、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认识轴对称图形。
2、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理解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意义。
4、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5、理解并能应用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1、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难点:1、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展示图片:五角星、脸谱、正方形、禁行标志、山水倒映等。
学生欣赏,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二、探究新知1、生活中有许多奇妙的对称,如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像;把手掌盖在镜子上,镜子里的手与自己的手完全重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对称,你还能举出例子吗?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
教师巡回指导、点评。
2、动手做一做:用直尺和圆规在纸上作出一个梯形,并把纸上的梯形剪下来,沿上底和下底的中点的连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吗?学生活动:观察、小结特点。
3、教师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问题:⑴“完全重合”是什么意思?⑵这条直线可能不经过这个图形本身吗?⑶圆的直径是圆的对称轴吗?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⑴指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⑵不能,因为这条直线必须把这个图形分成能充分重合的两部分,则必然经过这个图形的本身。
⑶不是,因为圆的直径是线段,而不是直线,应说直径所在的直线或经过圆心的直线。
4、猜想归纳:正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正五边形呢?正六边形呢?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5、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6、教科书第五页图1-6⑴⑵两个图,问题:想一想,每组图形中,左边图形沿虚线对折后与右边的图形有着怎样的关系?7、教师给出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定义。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及答案
《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I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3.学习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当的写作方法以及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4.了解并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优秀的知识分子。
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在默默地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
这甘愿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时时刻刻都在我们心中回荡,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们。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在反动派面前敢干“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少有的优秀知识分子一闻一多先生。
让我们从这个“大写的人”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自学指导(一)一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典籍(j D慷慨(kdngkai)迭(diQ)起赫(hP)然淋漓(linli)目不窥(kui)园兀兀(wu)穷年沥(li)尽心血无暇(xid)及此迥(ji&ng)乎不同仰之弥(mi)高锲(qiP)而不舍炯炯(ji&ng)目光2.解释下面的词语。
诗兴不作:作: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锲而不舍:锲:亥【」;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书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
兀兀穷年:兀兀:劳苦的样子;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迥乎不同:迥:差得远;很不一样。
一反既往:既:已经;与以往完全不同。
潜心贯注:潜:隐藏的;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3•作者链接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主考——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
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先生影响很大,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导学案及答案二《白杨礼赞》一、目标导学1.积累重要字词,理解象征手法。
2.分析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作用,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3.感受中华儿女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二、自主预学1.复习的生字词,准备听写 2.背诵课文第7段。
3.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
白杨树与北方的抗日军民有什么相似之处?4.了解的写作背景,思考作者写作的目的。
三、互动探究交流讨论“自主预习”内容。
探究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阅读课文第7-9段,思考讨论:1.作者借赞美白杨树意在赞美什么?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为什么不直接加以赞美?2.将第7段几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3.文末提到的“贵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写楠木作用是什么?四、课堂练习同步反馈1.说说白杨树不平凡在哪些方面?第 1 页共 4 页2.仿照文中第7段揭示白杨树象征意义的句式,在第一课时课堂同步反馈训练第6题描写的基础上揭示所描写事物的象征意义。
课内阅读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出层意。
①②2.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答:3.和“伟丈夫”形成对比的词语是“”,这样对比的作用是:欲扬先抑,否定了“”,肯定了“”,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不同。
海水的性质(第2、3课时导学案 含答案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第二、三课时导学案)二、海水的盐度【知识梳理】1.概念:1000克海水所含的多少,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
2.影响盐度的因素(外海或大洋)、、、近岸地区:海水盐度受影响。
3.分布: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由向两侧的和海域递减。
4.海水盐度与人类活动:利用海水、、提取、等资源。
对而言,盐度的稳定性极其重要。
的重要补充,将海水直接利用海水、作为。
【合作探究】材料一下图为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纬度分布、阅读课本53页图3.12:材料二径流量大的河流,淡水可扩展到河口外很远的海域。
例如,长江在洪水期小潮时,淡水向东北扩散,一直影响到朝鲜半岛以南的济州岛,向南进入杭州湾海域。
右图为长江口盐度分布(夏季)。
材料三山东省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毗邻渤海湾,在脊岭岛附近淡水海水交汇处,经过日积月累的天然日晒而成了珍稀天然盐田,周边水域的含盐量远超于天然海水3倍以上,高盐度海水能够有效抑制病菌的生长,养殖的优质盐田虾近30万亩。
2014年夏季,青岛红岛蛤蜊因海水盐度高,个头迟迟长不大,因此大量滞销。
图5为我国主要盐场景观。
1、读材料一,指出全球海洋表层盐度最高的纬度带在哪里?为什么?(从区域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方面说明)由此归纳全球海洋表层盐度分布有何规律?图5 海南岛莺歌海盐场台湾布袋盐场2、读材料二,描述夏季长江口海域盐度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分析其成因。
思考除材料一二,海水盐度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读材料三,总结海水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盐场的形成需要有利的地形和天气条件,布袋盐场是我国著名的盐场。
左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右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夏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
4.说明台湾海峡冬、夏季表层盐度分布特征的异同点,并分析造成冬、夏季盐度差异的原因。
5.与同纬度的太平洋相比,指出台湾海峡海水盐度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6分)6.分析台湾布袋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6分)三、海水的密度【知识梳理】1.概念: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2.影响因素:、、 (压力)。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公开课导学案及答案
14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层层深入的结构特点。
3.能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说出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学会赏析山水画和古诗词中的意境,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二、学习过程及要求(一)前置学习1.请先为第14课标好小节号,然后大声朗读课文一遍、书下注解及书后读读写写各两遍并完成下列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chóuchàng ()真zhì( ) 浮光掠. ( )影 chóng 高()xuàn( )染暮ǎi( ) 身lín()其境朝.朝暮暮 ( )英雄气 gài()金bì()辉煌(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胸有成竹:②浮光掠影:③惨淡经营:请根据词义判断对错:经过几年的惨淡经营,王记药铺居然又红火起来了。
()2.结合文章第四小节,读一读。
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3. 了解山水画和作者(1)“山水画”是国画的一种,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隋唐时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2)认识作者,了解其“意境”观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
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见课本79页)《万山红遍》(可上网找一下并欣赏)《井冈山》等。
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愚公移山》导学案及答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及答案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语文- 课时:第X课时- 教材版本:XXX教材- 课文:《愚公移山》二、研究目标- 理解《愚公移山》的寓言意义- 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句子- 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和勇气品质三、导学过程1. 理解寓言的意义寓言是一种以故事形式表达道理和启示的文学形式。
请回答以下问题:- 《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有什么寓意?- 愚公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 理解关键词语请解释以下关键词语的含义:- 愚公- 移山3. 理解重要句子请解释以下句子的含义:- "能滋润千里之区" 是什么意思?- "未海泽其小而、终必至其大" 是什么意思?四、导学答案1. 理解寓言的意义- 《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障碍。
- 愚公的行为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成功的关键。
2. 理解关键词语- 愚公:表示一个愚笨而却有坚定信念和坚持不懈精神的人。
- 移山:象征着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决心和努力。
3. 理解重要句子- "能滋润千里之区" 表示只要不断努力,即使开始时只能取得微小的进步,但长期坚持下去,最终可以达到大的成就。
- "未海泽其小而、终必至其大" 表示虽然目标看起来很遥远,但只要一步步地努力前行,终究能够达到。
五、研究反思请回答以下问题:- 在研究《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时,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向愚公研究?六、作业请写一篇文章,探讨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并阐述你如何通过坚持努力克服它们的经历和感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优质课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优质课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一、学习目标1.具体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2.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领悟诗歌的内涵。
3.理解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以及诗中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
二、预习检测郭沫若(1892~1978),原名,号尚武,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
他的诗集《》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神,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
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人的,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相信诗的灵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
郭沫若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诗,他的不拘一格的诗歌体式对后世影响很大。
三、文本探究1.本诗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2.本诗首句写了自然景色,有什么特征?有何作用?3.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形象?4.诗歌的结尾为什么要唱出力的赞歌?5.我们从诗中得到什么启示?四、课后检测(一)阅读郭沫若的现代诗《炉中煤》,回答后面的问题。
炉中煤郭沫若——眷恋祖国的情绪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因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来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1.诗中用“年青的女郎”“心爱的人儿”比喻,又用比喻诗人火热的爱国之情。
2.写出全诗的韵脚:3.“啊,我年青的女郎”这句话反复出现造成了什么效果?首尾两节呼应又有何作用?(二)阅读郭沫若的《骆驼》(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骆驼(节选)郭沫若骆驼,你沙漠的船,你,有生命的山!在黑暗中,你昂头天外,引导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学习目标】1、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2、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学习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自主探究】:一: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的传播,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动摇。
2、隋唐时期,三教之间相互吸纳渗透,出现的社会潮流。
3、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的不断思考和探索。
二、宋明理学的兴起发展1、什么是理学?儒学新的表现形式。
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从而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
)(理解)2、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2)主要思想观点:A、认为是世界的本原 B、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C、主张通过的方法去把握“理”3)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适应了的需要,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成为教科书。
学术思想流传。
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南宋:明朝:2)主要思想主张A、陆九渊:a、“心即也”;b、“宇宙便是吾心,”天地万物都在心中;c、可得到天理。
B、王阳明:a、“”、“”b、“致良知”“”三、评价:1、实质:理学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2、消极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3、积极作用: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要点透析:】【定时训练】1.魏晋隋唐时期,关于佛教、道教、儒学的表述正确的是()A.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压制,无从发展B.佛教与儒学完全对立C.道教在民间广泛传播,主张“排儒”D.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2.儒家学派产生后,通过不断吸收其他学说的养分,在后世得以不断发展、更新。
儒学曾经向哪些思想派别学习()①法家②阴阳五行家③道教④佛教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3.程颢、程颐的主要思想包括()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②“人伦者,天理也”③“知行合一”④“格物致知” 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4.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吸收其() A.仁政思想B.伦理道德 C.唯物主义 D.佛道教义5.“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A.儒家道德伦理B.自然规律C.人的良知D.上天的意志6.右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
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
画面中,释氏坐干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7.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
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B.确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8.“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A.道家思想B. 程朱理学C.王阳明的“心”学D. 格物之学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孔孟之学 B. 老庄之学 C. 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10.2004年8月,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悲哀的原因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B. 此说法有失偏颇和浅薄,没有去辩证的客观评价C.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没有任何进步之处D.我们应该批判的继承程朱理学思想11.材料辨析题11、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
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12、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
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13、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教、道教思想阐释儒学14、(2007年江苏卷) 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
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
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导学案【学习目标】1.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2.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难点】重点: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背景及其实质。
【自主学习】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背景(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经济:在江南一带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
(3)思想:道学家把奉为神圣。
2.主张(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2)认为是非标准依照变化而变化,反对以的是非为标准。
(3)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
3.特点①离经叛道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主张(1)对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的民主思想。
2.影响:他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制度,对以后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思想主张(1)形成了的思想。
(2)主张到中求真知,力求解决的现实问题。
著有《》。
3.影响:顾炎武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学风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主张(1)认为世界是的,一切事物都是的实体。
(2)物质是不断的,其发展变化有可循。
(3)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都是可以认识的。
(4)认为是相对的,是绝对的,具有思想。
2.影响:启示了近代人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问题探究】一:共同的生活背景:二: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三: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总结与升华】1、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挑战儒学正统的权威性,这还是不是儒学的新发展?尽管他们激烈反对传统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的部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主张,但是他们仍然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部分、阶段。
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是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全否儒家思想,而是批判与继承并行、与时俱进,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
有些人将明清之际思想特征概括为——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时期。
他们对儒学的发展实质上起了建设性作用。
2、对儒家思想的演变脉络作简短小结:1.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由此可以判断,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A.利己主义 B.仁爱精神 C.尊重个性 D.个人主义2.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二者的评价正确的是( )A.都体现了社会变革的要求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C.都具有民主色彩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3.“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等级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主张思想解放 D.揭露宋明道学家清心寡欲的虚伪主张5.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指出了古代地方制度的缺陷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7.“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
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 )A.人们很难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 B.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以致用C.历史记述不必涉及繁琐的历史细节 D.《资治通鉴》史学研究价值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