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八章-尿生成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理学--尿液的生成与排出ppt课件

生理学--尿液的生成与排出ppt课件

正确
错误
2021/6/23
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18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原尿在肾小球囊内形成,在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时99%被重
吸收送回血液。
重吸收特点:1、重吸收的选择性
肾小管对滤液的吸收可分三类:
第一类,如葡萄糖、氨基酸能全部被重吸收;
第二类,如水、电解质〔钠、氯、钙、镁、钾离子〕大部分
正确
错误
2、肾小球滤过是形成尿液的第一步,没有滤过
就不可能有尿。
正确
错误
3、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当血浆晶 体渗透压下降时,有效滤过压升高。
正确
错误
4、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胶体渗透压从入球端到 出球端是逐渐上升的。
正确
错误
5、血压从13.3kpa (100mmHg) 增至21.3kpa (160mmHg) 时,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增加
重吸收水〔10~20%)(受体内缺水与否的影 响;抗利尿激素可调节)、主动转运钠离子,分泌 钾离子、氢离子、 氨。对尿素的通透性高。
2021/6/23
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24
*肾小管对几种重要物质的重吸收原理: 1、Na+ 和Cl-的重吸收 近端小管:
Na+:泵-漏模式 Cl- :氯离子顺电位差通过细胞旁路而被动重吸收
5
近髓肾单位: 特点:分布于靠近髓质的内皮质层
肾小球体积大、 髓袢长 出入球小动脉口径一致 出球小动脉的毛细血管分布
在二个部位 近球细胞不含肾素 功能: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2021/6/23
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6
(二〕集合管 接远曲小管,开口于乳头 作用:浓缩尿液
2021/6/23

肾的排泄功能—尿的生成过程(生理学课件)

肾的排泄功能—尿的生成过程(生理学课件)
滤过总量 (g/d)
Na+
3.3
3.3
3.5
594
Cl-
3.7
3.7
6.0
666
K+
0.2
0.2
1.5
36
蛋白质
80.0
0
0
微量
葡萄糖
1.0
1.0
0
180
尿酸
0.02
0.02
0.5
3.6
尿素
0.3
0.3
20.0
54
肌酐
0.01
0.01
1.5
1.8

0.001
0.001
0.4
0.4
表8-2 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的比较
⑵重吸收方式
①近端小管: Na+主动重吸收→电位差→Cl-等被动重吸收→渗透压差→水重吸收。协同转动葡萄糖和氨基酸→渗透压差→水重吸收
②髓袢升支粗段:Na+、Cl-与K+由同一载体协同转运到细胞内→Na+被钠泵泵入组织间隙,而Cl-则顺电化学梯度进入组织间液。通过 Na+泵活动,继发性主动重吸收了2个Cl-,同时伴有2个 Na+的重吸收(1个主动、1个被动)。
第二节 尿液生成的过程
(二)几种营养物质的重吸收
5.葡萄糖的重吸收
⑴部位 只限于在近球小管全部重吸收
⑵方式 主动(Na+泵提供能量)。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⑶肾糖阈: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最低值,称为肾糖阈。正常为8.96~10.08mmol/L(160~180mg/dl)
思维拓展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小结(思维导图)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人体生理学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65页PPT资料

人体生理学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65页PPT资料

2、pH: 正常pH在5.0~7.0(呈弱酸性),•最大变动 范围为4.5~8.0。 尿的pH主要取决于食物的成分: 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尿呈酸性, 摄入富含水果、蔬菜的食物尿呈弱碱性。
3、颜色: 正常:新鲜尿液呈透明、淡黄色。 病理:血尿(呈洗肉水色)、胆红素尿(呈黄 色)、乳糜尿(呈乳白色)。
外的过程 。 2、排遗: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内分泌功能 1、肾素 2、促红素 3、前列腺素 4、1α -羟化酶
二、肾脏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
肾 单 位
(二)、球旁器
(三)、滤过膜的构成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足细胞的足突
(四)、肾脏的神经支配
二、肾血流量 (一)、肾血流量的特点 1、血流量大 2、压力高低不同 (形成两次毛细血网)
(五)、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
肾糖阈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一)、H+在近端小管、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分泌 1、近端小管
Na + - H+交换(排H+换Na +) 2、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主动转运
近端小管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3、 H+分泌在体内酸碱平衡中的意义 ①排酸保碱 ②促进氨的分泌
(二)NH3的分泌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四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第五节、尿生成的调节 第七节、尿的排放
肾脏的解剖
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 量
一、 肾的基本功能 (一)、排泄
两个概念: 1、排泄:由排泄器官将体内一些物质经血液循环排出体
一、尿 液
(一)尿量
正常:1000~1500ml/24h 多尿:尿量长期保持在2500ml/24h以上 少尿:100~500ml/24h• 无尿:少于100ml/24h (二)尿的理化性质 1.比重: 正常尿≈1.012~1.025 稀释尿<1.003 浓缩尿>1.025,可高达1.035 等渗尿≈1.007左右

生理学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课件

生理学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课件
集合管不属于肾单 位,但在结构上与远曲 小管相连,在尿的生成 过程中,尤其在尿的浓 缩和稀释及维持电解质 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第一节 概述
➢2.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肾单位按所在的部位分为皮质
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两类(图8-2 ), 其结构特点见表8-2。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 3.球旁器 球旁器又称近球小体,由球旁细胞(近球细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3.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保持 肾髓质高渗梯度的保持与直小血管的逆流
交换作用密切相关。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一、
肾内自身调节
(一)小管液的溶质浓度
小管液溶质浓度决定着小管液的渗透压,而小管液的渗透压是对抗水分重吸收的阻力。 如果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渗透压升高,可使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减少,使尿量增多。这种由 于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而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较高, 超过肾糖阂,近端小管不能将葡萄糖全部重吸收,使小管液渗透压增高,妨碍了水和NaCI的 重吸收,而造成尿量增多并出现糖尿。临床上采用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如甘露醇和山梨 醇等,使小管液的渗透压增高,达到利尿和消除水肿的目的。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三、
体液调节
(一)抗利尿激素
➢ 1.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部位 抗利尿激素即血管升压素,由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肤,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
胞合成和分泌,经下丘脑一垂体束被运输到神经垂体贮存。
➢ 2.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
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水的重吸 收,使尿量减少。 ➢ 3.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2.尿液的浓缩 尿液的浓缩是由于小管液在流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时,在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水被重吸收而溶质仍然留在小管液中形 成的。若机体缺水,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的通透性增大,水就不断渗人到高渗的髓质组织液,使小 管液逐渐浓缩而变为高渗液,最终形成浓缩尿。

生理学ppt 课件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生理学ppt 课件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为4种压力的代数和。
由于肾小囊内滤过液中的蛋白质 浓度极低,由这些蛋白质形成的 胶体渗透压可以忽略不计,故肾 小球有效滤过压可以表示为: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滤过平衡:由于血液流经肾
小球毛细血管时不断生成滤
过液,血液中血浆蛋白浓度
外层:由肾小囊的上皮细胞构成。上皮细胞有很长的突 起(称为足),突起相互交错对插,突起之间有裂隙膜, 膜上有4~11nm的小孔,是滤过膜的最后一道屏障,大 分子的血浆蛋白质不能通过。
滤过膜对滤过分子具有机械和电学两重屏障作用,故被 滤过物质通过滤过膜的能力取决于其分子的大小和所带 的电荷。
• 滤过膜的机械屏障作用:半径 < 2.0 nm的物质(如葡萄 糖),可以自由通过;半径 > 4.2 nm的物质(如血浆蛋 白),不能通过;半径2.0 nm ~ 4.2 nm的物质,随其有效 半径增加,滤过量逐渐降低。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 ·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原尿流入肾小管后称 为小管液。当小管液流经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时, 其中的水和溶质全部或部分被上皮细胞重新吸收入 血的过程。
(一)重吸收的部位和方式及途径
1.重吸收的部位 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都具有重吸
(三)球旁器(近球小体)
球旁器(近球小体)是位于皮质肾单位旁的结构,由 近球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三部分组成。
远曲小管 球外系膜
细胞 出球小动脉
致密斑
入球小动脉 近球细胞
• 近球细胞 :位于入球小动脉中膜内的肌上皮样细 胞,在其细胞质中有颗粒,可以分泌肾素。
• 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起始端的一些上皮细胞,感 受小管液中的NaCl含量变化,将信息传递给近球细 胞,调节肾素的释放。

第8章 _尿的生成和排出 ppt课件

第8章 _尿的生成和排出 ppt课件
GFR=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ml/min =125ml/min = 180L/d
2.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 GFF)
概念:GFR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百分比。 GFF= GFR÷肾血浆流量×100% = 125÷660 × 100% = 19%
※一、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45 –(35+10) = 0(mmHg) ≤0无滤液生成
血浆胶体渗透压是变化的
滤过平衡的位置决定着毛细血管滤过的长度
※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肾小球滤过率的大小取决于有效滤过压和滤过系数
(一)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二)囊内压 (三)血浆胶体渗透压 (四)肾血流量 (五)滤过系数
副交感神经 至今未发现有支配
肾的血管分布
腹主A →肾A →叶间A→弓状A →小叶间A →入球小A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出球小A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 管网(直小血管)→小叶间V →弓状V →叶间V→肾V
※肾血流量的特点
概念:安静状态下,每分钟两肾的血流量 1200ml/min ※肾的血液循环特点 ⑴血流量大,分布不匀
1.肌酐、尿素、尿酸等 2.药物:青霉素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正常尿液的渗透压:50-1200mOsm/ kg.H2O 等渗尿:300mOsm/kg.H2O 高渗尿:1200-1400mOsm/kg.H2O 低渗尿:40-300mOsm/kg.H2O
正常尿量1.5L/d 多尿:>2.5L/d 少尿:<400ml/d 无尿:<100ml/d
升压素)调节。
(一)Na+、Cl-和水的重吸收-总结
(二)HCO3-的重吸收与H+的分泌:调节酸碱平衡
⑴ 以CO2的形式重吸收的; ⑵ HCO3-的重吸收优先于Cl的重吸收; ⑶ HCO3-的重吸收与H+呈正相 关(H+分泌↑→重吸收HCO3-↑)

《生理学》课件——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生理学》课件——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主动重吸收:耗能的情况下,逆电-化学梯度转运的过程 被动重吸收:顺逆电-化学梯度和渗透压差转运的过程
20
(三)几种主要物质的重吸收 1、Na+,Cl-和水的重吸收 2、K+的重吸收 3、HCO3-的重吸收 4、葡萄糖的重吸收
21
1、Na+,Cl-和水的重吸收
近端小管重吸收的 NaCl和水占滤液总 量的65%-70%
HCO3-的重吸收量占 滤过总量的99%以上 近端小管重吸收
80%-90%
26
4、葡萄糖的重吸收
葡萄糖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 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有一定限度。 肾糖阈:尿中刚开始出现葡 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葡萄糖的吸收极限量:两肾全 部近端小管单位时间内重吸收 葡萄糖的最大量。
男:375mg/min 女:300mg/min
17
4.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
滤过膜面积↓→肾小球滤过率↓ 滤过膜通透性↑→蛋白尿、血尿
5.肾血浆流量——改变滤过平衡位置
肾脏血浆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变关系 肾血浆流量↑→ 血浆胶渗压上升速率↓ →EFP递减速率↓, 滤过平衡靠近出球端→滤过率↑
18
二、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原尿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 小管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大部分水和溶质 被重吸收入血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一)重吸收的特点 1.选择性重吸收
意义:是保证尿量不因GFR变化而大幅度改变,保持尿量和 尿钠相对稳定。
34
二、神经和体液调节
(一)肾交感神经
✓ 与肾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结合,使肾血管收缩而减 少肾血流量。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收缩更明显→ 肾血流量↓→GFR↓
✓ 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促进球旁细胞释放肾素→血管 紧张素、醛固酮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NaCl 的重吸收

尿的生成与排出 ppt课件

尿的生成与排出 ppt课件

2019/11/25
14
• 尿生成的过程
1、肾小球滤过--原尿的生成 2、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与排泄---终尿形成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二、有效滤过压 三、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 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 肾小球滤过的概念
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 的水、小分子溶质及少量小分子蛋白质 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的过程。
2019/11/25
33
3、K+的分泌与K+-Na+交换
• 终尿中K+绝大多数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排出, K+顺着Na+主动重吸收所形成的管内为负的(电位 差)电梯度被动扩散入管腔,所谓K+-Na+交换。
4.H+-Na+交换与K+-Na+交换的 关系
两者相互竞争,即 H+-Na+交换增多时, K+Na+交换减少;K+-Na+交换增多时, H+-Na+ 交换减少。
三、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
(一)肾小球滤过率(GFR)
1、概念: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与体表面积有关 (1.73m2----125ml/min)
(二)滤过分数(FF)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100% 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x55%
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滤过膜的通透性及面积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一、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功能 三、影响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
一、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 ppt课件

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 ppt课件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排泄器官和排泄物
排泄器官
肺 消化系统 汗腺 肾
排泄物
二氧化碳、水、挥发性异物 肝脏代谢产物、无机盐等 水、盐、尿素 水、盐、代谢产物、异物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支配肾动脉、肾小管和颗粒 细胞。
•肾的各种感受器可经肾神经 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并从脊髓 投射到中枢的不同部位。
•无副交感神经末梢分布
PPT课件
1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肾脏血管分布
特点:
1. 两 套 相 互 串 联 的 毛 细血管网
2.压力高低不同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高 →利于滤过;
肾小管毛细血管网低 →利于重吸收。
PPT课件
14
滤过屏障的通透性特征: ●通透性取决于: 物质的分子大小、物质所带电荷
血管内皮 基膜
肾小囊脏层足 细胞
PPT课件
15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membrane
PPT课件
16
滤过膜的通透性:
滤过膜孔多,因而通透性较大
PPT课件
20
二、肾血流及其调节
肾血流特点
1.机体供血量最丰富的器官 两肾血流量:1.2L/min 心输出量:4.5-6L/min
2.压力高低不同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高→利于滤过; 肾小管毛细血管网低→利于重吸收; 直小血管的双向流动有利于肾髓质高渗透压维持
2.供血不均 皮质:94% 外髓:5% 内髓:1%

生理学课件: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生理学课件: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水分子
阳离子
葡萄糖 小分子 阴离子 白蛋白
外层 中层
内层
2.滤过屏障的通透性特征:
①溶质分子有效半径
r <4.2nm MW<69000
②溶质分子所带电荷
(四)肾脏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T12-L2
- 神经节换元 - 节后神经:NE 作用:血管收缩
肾素分泌 肾小管重吸收增多
二、肾血流量的特点和调节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一.肾脏的功能解剖
肾的结构的合称
肾实质分为肾皮质 和肾髓质。
肾髓质renal medulla形成15-20个肾锥体, 顶端为乳头孔。 肾盂离开肾门下行并变细,移行为输尿管。
(一)肾的功能单位——肾单位(nephron)
二、HCO3-的重吸收与H+分泌:
1. HCO3-重吸收:被动过程 主要在近球小管 重吸收的特点:
⑴ 以CO2的形式; ⑵ 优先于Cl-的重
吸收
⑶ 与Na+-H+逆向
交换呈正相关 (H+分泌↑→重吸收 HCO3-↑)。
HCO3-的重吸收
2.H+的分泌
⑴机制: 主动分泌。
①Na+-H+交换 ②H+泵(闰细胞)
主动重吸收→细胞为正
管内为负的电位差
↓ K+顺电-化学梯度分泌
(易化扩散)入小管液
K+通道
Na+-K+泵
Na+通道
Na+-K+交换
⑵ K+分泌特点: ①Na+-K+交换与Na+-H+交换具有竟争抑制。
酸中毒:Na+-H+↑,Na+-K+↓→泌K+↓→高血钾症 高血钾症:Na+-K+↑,Na+-H+↓→泌H+↓→酸中毒

《生理学尿的生成》课件

《生理学尿的生成》课件
尿糖
尿糖升高常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等,有助于糖 尿病的诊断。
尿的特殊成分与临床意义
1 2
酮体
尿中出现酮体提示脂肪代谢紊乱,常见于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胆红素
尿中出现胆红素提示肝胆系统疾病,如黄疸。
3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阳性提示尿路感染,有助于尿路感染的 诊断。
尿液的渗透压与临床意义
高渗尿
高渗尿常见于高热、脱水等导致 的高渗性利尿,也可见于肾脏病 变。
酸碱平衡
当体内酸碱平衡失调时,例如酸中毒 或碱中毒,会刺激酸碱感受器,影响 肾脏的尿生成调节。在酸中毒时,尿 生成减少;在碱中毒时,尿生成增加 。
除了氨、氢离子、尿素外,肾小 管和集合管还会分泌其他物质, 如药物等。
02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肾血流量对尿生成的影响
肾血流量增加
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 多。
肾血流量减少
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尿量减少 。
肾血流量稳定
肾小球滤过率保持稳定,尿量相对 恒定。
肾小球滤过率对尿生成的影响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导致尿量增多。 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导致尿量减少。 肾小球滤过率稳定:尿量相对恒定。
内分泌调节
抗利尿激素
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增加水的重吸收,减少尿生成。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当体内血容量减少或血压下降时,肾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肾脏对钠和水的重吸 收,减少尿生成。
自身调节
渗透压
当体内渗透压升高时,例如大量摄入 高渗饮料或发生高渗性脱水时,会刺 激渗透压感受器,使尿生成减少。相 反,渗透压降低时,尿生成增加。
滤过膜的结构
肾小球滤过膜由内皮细胞、基底膜和 足突细胞构成,能够选择性滤过血液 中的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GFR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百分比。
二、肾小球的滤过
滤过三要素: 屏障、 动力、 阻力
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EFP)
有效滤过压:滤过动力与阻力的代数和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入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2.67+1.33) =2.0kPa(15mmHg)
>0有滤液生成
排泄器官
排泄物
───────────────────────


水、尿素、肌酐、盐类、
药物、毒物、色素等


皮肤及汗腺
co2、水、挥发性药物等
水、盐类、少量尿素等
消化道
钙、镁、铁、磷等无机盐,
胆色素,毒物等
唾液腺
重金属、狂犬病毒等
━━━━━━━━━━━━━━━━━━━━━━━
二、肾的功能与解剖复习
• 供体猪(湘雅三医院) • 异种胰岛细胞移植
• 器官黑市交易
湖南郴州高中生为买苹果手机卖肾,索赔约230万
2、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
肾 肾小球 小 体 肾小囊
近曲小管
近端小管 髓袢降支
粗段

降支细段
小 髓袢细段

升支细段
髓袢升支 远端小管 粗段来自远曲小管两种肾单位比较
数量
体积 A口径 袢长度
原尿 = 血 浆的 超滤液。
(3)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度量指标
1.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⑴概念: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⑵测定方法:用测定菊糖的血浆清除率代表GFR。
2.滤过分数(glomerular filtration fraction GFF)
急性肾小球肾炎时,机械 屏障破坏,血细胞滤过在 原尿中,出现血尿
肾病综合征带负电荷的糖 蛋白减少或消失,出现蛋 白尿,低蛋白血症,从而 出现水肿。
肾病综合征 低蛋白血症 水肿
• (四)肾脏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 • 单一神经支配:肾交感神经,没有副交感神经 • 支配肾动脉、肾小管和球旁细胞
肾血管分布
A出后的 毛细血管 肾素含量
皮质肾单位
多(85-90%) 较小
A入∶ A出= 2∶1 短
分布于皮质部 的肾小管周围

功能
与滤过有关
近髓肾单位
少(10-15%) 较大 A入≤ A出
长 还形成U形 的直小血管

与尿的浓缩与稀释有关
(二)球旁器
(球外系膜细胞)
(颗粒细胞、球旁细胞)
颗粒细胞:出、入球小A中分化的平滑肌细 胞,合成储存和释放肾素。
第八章 泌尿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肾的功能与解剖复习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尿的浓缩和稀释 尿生成的调节 血浆清除率 尿液及其排放
一、人体的排泄器官及其排泄物
排泄:由排泄器官将体内一些物质经血液 循环排出体外的过程。
━━━━━━━━━━━━━━━━━━━━━━━
致密斑:髓袢升支粗段远端高柱状上皮细胞, 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
球外细膜细胞:吞噬和收缩功能
四、滤过屏障——滤过膜的构成
1.组成:内层(内皮细胞)、中层(基膜)、外 层(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
水分子
阳离子
葡萄糖 小分子 阴离子 蛋白白蛋质白
外层 中层
内层
2.滤过屏障的通透性特征:选择性通透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4.67+1.33) = 0kPa(0mmHg) ≤0无滤液生成
沿着毛细血管全长,随着水和溶质的滤出,胶体渗 透压渐↑→有效滤过压渐↓(EFP=0时称滤过平 衡)→滤过平衡的位置决定着毛细血管滤过的长度。
⑶ 流量大 流量≈心输出量1/4~1/5;肾占体重的0.5%。
(4)血流量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 在动脉血压为80-180mmHg范围内,保持相对稳
定。
2.肾血流量的调节方式
⑴自身调节: 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的情况下,肾血流量在动脉血压
( 80-180mmHg )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的现象。 机制: ①肌源学说:当A压↑→A管壁平滑肌紧张性↑而收缩
1、肾脏功能:
(一)泌尿: ①排泄代谢废物; ②调节渗透压; ③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为什么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二)内分泌: ①肾素; ②促红细胞生成素; ③前列腺素等。
损伤肾脏的因素 1.原发性高血压 2. 糖尿病 3.高尿酸血症 4.系统性红斑狼疮 5.重金属中毒:汞、铅 6.鱼胆
• ②应急时NE、E、VP、A Ⅱ分泌↑→肾血 管收缩→ 肾血流量↓。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一、概述
尿的生成过程:
1.肾小球的滤 过作用 2.肾小管和集合 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 管的分泌作用
1.什么叫肾小球滤 过?
形成原尿的过程。 2.滤过的实验证据:
肾小囊微穿刺抽取 液体分析发现,除蛋 白质外,所含的成分 及其浓度与血浆基本 一致,而且渗透压和 pH值也与血浆近似。
屏障: 机械屏障、静电屏障
①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 孔、裂构成,决定了溶质分子的半径不 同,通透性不同:
<1.8nm自由通过
Ⅰ半径 1.8~3.6nm部分通过
>3.6nm不能通过
Ⅱ分子量<69000单体可通过
②静电屏障决定了溶质分子所带电荷的不同, 通透性不同:
带正电荷的溶质最易 通过;中性溶质次之;负 电荷溶质不能通过。
→血流阻力↑→肾血流量保持稳定;
②管-球反馈: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致 密斑感受到远曲小管液[Na+][Cl-]↑→致密斑将此信 息反馈至肾小球→使入、出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 和肾小球滤过率恢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
• ⑵神经-体液调节:
• ①应急时交感N兴奋→ 肾血管收缩→ 肾血 流量↓;
肾功能损伤的表现 1.氮质血症 2.尿毒症
治疗: 1.透析: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透析衰竭) 2.肾移植 (器官来源异常困难)
目前,我国患尿毒症等待肾移植的人有150万,但每年 全国只有7000个左右的患者能够幸运接受肾移植
组织工程技术(人耳鼠)
1997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 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第九 人民医曹谊林于Vacanti实验室内主要完成
肾动脉、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小叶间动脉、入 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肾 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或直小血管、肾静脉
二、肾的血液循环及其调节
1.肾的血液循环特征
⑴ 血液分布不匀: 皮质∶外髓∶内髓 = 1.00∶0.25∶0.06
⑵ 存在两套毛细血管,压力高低不同: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高→利于滤过;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低→利于重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