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语言的教与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语言的教与学

第一节第一语言习得

学生自学教材第十章。

第二节第二语言习得

学生自学教材第十一章。

第三节国外的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的方法可以分为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两大类。传统方法一般包括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两种;现代教学方法指20世纪中叶以来出现的诸如听说法、视听法、情景法、功能法、交际法、自然法等新的教学方法。

一、两种传统

自有外语教学以来, 就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一种是代表着学校教育正规性的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其特点是突出书面语言文字的教学和语言之间的对比与翻译, 强调语言学习的正规性和学术性。一种是起源于民间的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 突出口语教学, 旨在解决实际语言需要。作为学校外语教学的主要方法, 使用语法—翻译法教授现代语言的鼎盛时期是19世纪40年代到本世纪30年代这100年期间; 直接法始于19世纪80年代, 到本世纪20年代开始衰退。

传统的语文学(philology) 研究集中于书面语言的语法和修辞, 语法—翻译法的出现实际上最早用于教授古典语言(古希腊语和拉丁语), 后来随着现代语言学习的需要被引入现代语言的课堂。直接法在中世纪法语作为欧洲上层社会交际共同语时期就用于法语教学。到了19世纪, 倡导在学校中使用直接法的人物主要是法国人和英国人。19世纪末语音学建立, 语音学家加入这一行列。当时的语音学家如英国的Henry Sweet、德国的Wilhelm Vi♉e♉tor 和法国的Paul Passy 等都是参加教

学法改革的代表人物。1886年国际语音协会(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成立, 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记录全世界语言的音标体系, 使语言教学成为一件简单易行的事。1882年Vie tor发表《语言教学必须从头开始》(Der Sprachunterricht muss umkehren) 一文, 批判语法—翻译法的弊端, 强调对于教师要进行语音学的培训。1899年Sweet发表《实用语言教学》(The Practical Study of Languages)一书, 首次提出语言教学的4个原则, 即: 严格筛选教学内容、严格控制教学内容、分项培养听说读写、循序渐进编排材料。

二、结构主义—行为主义的趋向

在一度作为外语教学大国的美国, 直接法占统治地位达50年之久, 直到1929年Coleman报告提出当务之急要解决阅读问题, 教学方法一度以阅读法取胜。后又因美国卷入世界大战的需要出现了“军队法(the Army Method)”, 并在战后演变为听说法, 即我们所熟悉的“听说领先”的原则。

本世纪40年代以后至70年代期间, 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和视听法(Audiovisual Approach)(又称口语法[Oral Approach]或情景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分别统领美英两大外语教学强国。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 英语成为世界第一通用语言, 英语教学成为美英两国的一大“产业”。同时也由于语言学、心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英语作为外语教学提供了理论和物质上的保证, 这两种教学方法比以往更强烈地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语言学方面,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听说法提供了大量的句型研究成果, 使教学中出现了句型训练的方法。在心理学方面, 行为主义为之提供了重复操练、语言即习惯等理论依据。在科学技术方面, 录音机的出现带来了语言实验室的诞生, 句型操练成为一种高度机械的练习。欧洲的描写语法为英语提供了比以往更为详尽的语言的用法描写, 为视听法进行词汇控制和语法控制提供了可靠保证。英国人更是充分利用典型的英国式幽默为教材配制了精美的漫画和幻灯片, 使外语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听说法把学生当做动物, 机械地进行习惯形成的操练, 常被人们批评为不人道。相比之下, 视听法更具人情味儿, 因此这一派的代表教材如《核心英语》(Kernel Lessons) 和《新概念英语》(New Concept English) 一被介绍到我国就大受欢迎, 经久不衰, 大大超过了人们对于《英语900句》(English 900) 的狂热程度。

三、社会—心理趋向

60年代以后, 随着语言学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人们对于语言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功能的认识逐渐加深, 不断进取的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又在探索新的教学途径。这主

要表现在先是出现了功能—意念法(Functional-Notional Approach), 后演变为交际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如果说功能—意念大纲(functional-notional syllabus) 的形成表现了一种对于语法大纲(grammatical syllabus) 和情景大纲(situational syllabus) 本身缺陷的不满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的话, 那么, 交际法则体现了一种向着传统教学法方向的反弹。功能—意念法摈弃语法结构作为教学大纲的主线, 而交际法则巧妙地运用辩证的观点将二者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种既体现语言交际功能, 又对语法结构进行有效控制的对立统一体。

交际教学大纲(communicative syllabus) 既不是以语法项目来体现, 也不是通过使用语言的情景来体现, 更不是简单的语言功能罗列。交际大纲的每一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 表现要表达这一主题所需要的重点语法结构和语言功能。难易程度的控制还是由语言结构来体现。从教学方法上来说, 交际法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尽管随着交际法的出现, 一些所谓的“交际活动(communicative activities)”被人们设计出来, 但交际法的原则告诉人们重要的是什么有用, 而不是什么时髦。因此进行交际法的师资培训必须包括所有教学方法的培训, 以便教师能够根据各自的教学目的来选择每一堂课的具体教法。

与此同时, 在大洋彼岸, 一个“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也在形成。这个方法有比较翔实的心理研究基础, 在教学大纲上颇似交际大纲, 但在教学方法上没有什么令人信服的观点, 至今也尚未编写出象样的教材, 在此不多赘述。

四、融合的趋势

最近些年, 作为“后交际法(post-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人们考虑的方面更加全面。这些方面包括交际法向传统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回归(如重新探讨文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等, 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和更为全面的场景。

第四节我国的外语教学

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语教学

1979年3月29日, 我国原教育部向全国印发《加强外语教育的几点意见》。从那时起, 我国外语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是迅速而有效的。经过大量的派出、引进、研讨和实践, 外语教学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大好局面。这个时期又是我国实行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上突飞猛进的时期, 社会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和对人们外语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 也为外语教学的提高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创造了有利时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