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熊杰一、减法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应用20以内的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20以内减法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并掌握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愿意与同学合作,形成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1.重点: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3.关键: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课时划分:1.十几减9…………………………………………………1课时2.练习一……………………………………………………1课时3.十几减8、7………………………………………………1课时4.练习二……………………………………………………1课时5.十几减几…………………………………………………1课时6.练习三……………………………………………………1课时7.复习(一)…………………………………………………1课时8.复习(二)…………………………………………………1课时9.实践活动:愉快的周末…………………………………1课时第一课时十几减9教学内容: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课本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册复习第二课时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册复习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加法和减法;
2.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2.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带进位和借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2.复杂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过程
一、热身阶段
1.进行数学游戏,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兴趣。
二、知识复习
1.请学生回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引导学生复习两位数的加减法,特别是进位和借位的处理方法。
三、新知识探究
1.引导学生理解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规律,比较与两位数的异同点。
2.演示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步骤和操作方法,分步讲解进位和借位的处理过程。
3.利用课堂例题引导学生自主演算,加强记忆和理解。
四、综合运用
1.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2.加强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检测
1.以课堂练习形式进行小结测试,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批改试卷,分析学生易错点,引导学生进行错题订正。
课后作业
1.完成相关练习题;
2.总结各种数学计算方法,并归纳记忆。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教学进度安排;
2.认真听取学生的授课反馈,及时完善教学方法、手段。
3.与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学生行为和学习情况,与家校达成一致共识,制定最合适的教学计划。
苏教版数学第二册教案[全册]教案
![苏教版数学第二册教案[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bf17b45f0e7cd185253654.png)
内容: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p1----P13一、认数一年级第一单元单元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1、重点(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
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认识整十数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认识几十几1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第一课时:认识整十数第一周星期二第二节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题,第2~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过程一、认识整十数和一百1、导入。
谈话:新学期来了,爸爸、妈妈一定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新的学习用品,那么,爸爸妈妈为你买了哪些学习用品呢当然,铅笔是不能少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妈妈给你买了多少支铅笔2、复习十和二十。
谈话: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
数完后,提问:数满10根小棒可以怎样呢(数满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集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集课时1:重视数的位置意义教学目标•了解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意义;•认识数轴上的数与实际生活中的数的关系。
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琳达跳远】的图片,激发学生们对跳远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引入数轴展示数轴,告诉学生数轴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一个数字,数字越往右越大,越往左越小。
3.面向问题学习展示一个问题:假如不知道一个人跳了多远,该如何表示跳远的距离呢?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找到答案:我们可以用数字来代表距离,跳得远用大的数字,跳得近用小的数字。
4.实践操作随后,教师发放数轴及数字牌,让学生在数轴上练习摆放数字,加深学生对数轴的理解。
5.游戏应用为巩固知识点,教师设计游戏:学生先在数轴上排队,根据老师说出的数字依次上前,接着将自己挂上钩子,看谁跳远了。
6.总结归纳通过练习和游戏,归纳总结数轴的使用方法,回答课前引入问题。
拓展应用请家长带孩子到厦门大学附小门口的广场上,看看节假日里市民如何利用场地体育健身,从中找出与学习本节课时相关的形象记忆来。
课时2:两位数的认识和读法教学目标•认识两位数和它们的读法;•熟练掌握两位数的排列顺序以及用数轴表示。
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数学歌曲【123木头人】的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把握两位数首先展示数码卡片,让学生自己排列出各个数字的排列顺序,然后集中全班讨论。
3.学习读法介绍数字组成及读法,带领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的读法。
4.数字游戏设计一个数字游戏【舍我其谁】,让学生根据指令找到藏在教室各个角落里的隐藏数字,因为是两位数,所以在寻找过程中,学生将更好地熟悉两位数的读法。
5.数轴运用引导学生将两位数按照大小关系在数轴上摆放,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两位数的大小关系。
6.总结归纳通过综合练习,学习本课的知识点,将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拓展应用请学生回家,寻找在家里或者周围有哪些东西是有两位数的,通过展示、讲述或者绘制图画的方式来。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数字(二)》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数字(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1. 熟练掌握数字5和数字6的认识和书写;2. 能够用数字5和数字6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比较。
二、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有:1.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2. 数字5和数字6的卡片或磁贴;3. 白板或黑板等书写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复(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数字5和数字6的复:1. 让学生互动展示数字5和数字6的卡片或磁贴;2. 带领学生快速回顾数字5和数字6的认识和书写。
2. 新知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字5和数字6的认识和书写要点,包括:1. 示范写出数字5和数字6的正确书写方法;2. 强调数字5有5个线条、数字6有6个线条;3. 与学生一起观察教材中相关的图像,理解数字5和数字6的意义。
3. 计数与比较(15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计数和比较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数字5和数字6的理解:1. 让学生用数字5和数字6进行计数,例如:教室里有多少个课桌、多少个椅子等;2. 让学生比较两组数字5和数字6的数量,找出哪组更多或更少。
4. 练与巩固(15分钟)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与巩固,例如:1. 让学生参与数数比赛,看谁能最快地数到数字5或数字6;2. 让学生用数字5和数字6写一些简单的数学算式。
5. 拓展与延伸(5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数字5和数字6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1. 通过与学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身边有哪些东西是以数字5或数字6为单位的;2.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数字5和数字6的问题。
四、教学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正面肯定。
同时,教师可以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等。
五、课后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以下任务以巩固所学内容:1. 完成教材上与数字5和数字6相关的练题;2. 利用数字5和数字6写一段小故事。
(江苏省获奖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一个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3.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等几何形体、印泥、钉子板、长方形等形状的纸片。
【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激趣导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特别的画,请睁大你们闪亮的眼睛,看一看这幅画哪里很特别?(花是用手指印上去的)你真棒,一下子就看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2.边说边示范:用大拇指蘸着印泥往纸上这么一印,一朵花就出来了!3.原来用印泥可以把老师大拇指的这个面请到我们的纸上来!那现在老师还想把我的手掌的这个面也请到纸上来,怎么办呢?(用印泥印)可是印泥只有这么小,老师的手掌这么大,印不了,除了用印泥印一印,还可以怎么办?(用笔描一描)怎么描呢?你来试试看!请大家仔细看他是怎么描的!4.刚刚xx让老师把手掌放在纸上,用笔沿着老师的五个手指这样一描,老师手掌的这个面就请到纸上来了!5.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可以用印一印或者描一描的方法将物体的一个面请到纸上来。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就要用这个。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1.上个学期我们认识了几个立体图形,你们还记得它们吗?2.(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一起说名称。
最后出示三棱柱:这个立体图形我们没有学过,但是今天我们也要用到它。
3.我们每个人手边都有一个立体图形,请你选择它的一个面,用手摸一摸,看看会有什么感觉?(指名说:你是摸的哪个面?有什么感觉?)4.你能不能像刚刚xx那样,把你摸的那个面请到你们的白纸上呢?(教师巡视指导。
最新小学苏教版第2册数学教案(全)

小学苏教版第2册数学教案(全) 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P42页的例题“想一想”,第42-4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
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她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了3个桃,并对他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这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
”小猴们一听,非常高兴。
中午时,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而老三一口气就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晚上老大还能吃几个桃?老二能吃几个?老三呢?二 .操作学具。
同样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剩下的也不同,我们一起来演示一下他们午餐吃桃的情况(请一名学生板演)。
先拿出三个盘子,每个盘子里都放三个桃,老大的盘子里要拿掉几个?还剩几个?老二要拿掉几个?还剩几个?老三呢? 一个也没有可以用几来表示?老三把桃都吃光了,晚餐没有了,只好出去找吃的。
路上,他碰见了小白兔,听说他要找吃的,小白兔说:“小猴,我知道什么地方有桃子,可是在去的路上有许多难题,你敢去吗?”小猴子听了,高兴地说:“没问题,我不怕!”“沿着这条路走,在山那边有两棵桃树,树上结了许多桃子。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
就这样,小猴上路了,他看见什么了呢?出示图例 ,说说图意。
现在有几个人呢?算式怎样写?(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列式的。
)讨论:为什么用减法算?为什么等于0?质疑:算式中第一个3表示什么意思?第二个3呢?0又表示什么意思?小猴是怎样算的呢?(3—3=0)这时他可高兴了,一蹦一跳地向前走了一会儿,他又看见了什么呢?2、教学例2。
出示图例,说说图意。
苏教版小学第二册数学教案全

苏教版小学第二册数学教案全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内容: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p1----P13一、认数一年级第一单元单元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1、重点(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
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认识整十数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认识几十几1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第一课时:认识整十数第一周星期二第二节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题,第2~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过程一、认识整十数和一百1、导入。
谈话:新学期来了,爸爸、妈妈一定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新的学习用品,那么,爸爸妈妈为你买了哪些学习用品呢当然,铅笔是不能少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妈妈给你买了多少支铅笔2、复习十和二十。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的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的教案全册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十几减9板书设计:十几减9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13-9=4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方法三: 9加4等于13.2.22累计教时1课时练习一(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的1-5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
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根底。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学具。
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稳固练习,加深认识1、做练习一第1题。
(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拟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拟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3、做练习一第3题。
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
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4、做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
5、做练习一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板书设计:练习一(1)13-9+8=12 18-9-9=017-9+7=15 8+7-9=62.23累计教时2课时。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集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集一、教材背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是适合学龄前儿童学习的数学课本。
本册教材以生活实例为载体,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本书囊括了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如数的认识、分类、加减法、容斥原理、积分与微积分等等,都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被渗透、融合,呈现在孩子们面前。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配套的教师手册是教学实现的核心。
本套教案全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结合实例解析,全面深入地解读了教材内容,让老师们可以快速准确有效地讲授本书的内容。
二、教案目录1. 数的认识•第一节:认识数,数的分类•第二节:数的大小比较•第三节:认识0和数字零•第四节:数的读法和写法•第五节:用数字表示数量•第六节:熟悉十以内的数•第七节:数的补数•第八节:认识负数2. 加法与减法•第一节:认识加减法•第二节:用不进位加法算两位数加法•第三节:用进位加法算二位数加法•第四节:几个二位数相加•第五节:用不借位减法算两位数减法•第六节:用借位减法算二位数减法•第七节:三位数减一位数•第八节:加、减法结合练习3. 空间图形与运动•第一节:认知空间元素•第二节: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第三节: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第四节:圆和椭圆•第五节:掌握方向概念•第六节:理解位置、运动•第七节:学习平移、旋转、翻折、对称性•第八节:掌握变换性质和运用4. 容斥原理•第一节:容斥原理认识•第二节:1个条件里含有2个事件•第三节:1个条件里含有3个及以上事件•第四节:双曲轨道是互补事件•第五节:含有2个条件的容斥原理•第六节:三个事件的容斥原理5. 积分与微积分•第一节:认识积分•第二节:限定积分上下界•第三节:求定积分•第四节:认识导数•第五节:求导数的基本法则•第六节:利用导数求解极值•第七节:使用导数求解函数图像•第八节:应用微积分的基本原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融于日常生活中。
苏教版小学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第二册数学教案数学课程标准(一)具体目标: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显示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5.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6.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6以内的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7.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8.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9.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10.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11.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1.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4.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三)统计与概率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四)实践活动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2.数学思考方面。
·认数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在探索并掌握l00以内加、减口算的方法时,培养思维的正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新教材)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新教材)苏教版一下数学新教材教案2014——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一、20以内的退位减法--苏教版一下数学新教材单元教学计划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计划二、认识图形--苏教版一下数学新教材单元教学计划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计划三、认识100以内的数--苏教版一下数学新教材单元教学计划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计划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苏教版一下数学新教材单元教学计划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计划五、元、角、分--苏教版一下数学新教材单元教学计划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计划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苏教版一下数学新教材单元教学计划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计划七、期末复习--苏教版一下数学新教材单元教学计划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计划十几减9—苏教版一下数学新教材教案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总第课时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总第课时练习一(1)—苏教版一下数学新教材教案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总第课时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总第课时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练习一(2)—苏教版一下数学新教材教案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总第课时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十几减8、7—苏教版一下数学新教材教案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总第课时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练习二(1)—苏教版一下数学新教材教案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总第课时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总第课时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总第课时练习二(2)—苏教版一下数学新教材教案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总第课时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总第课时十几减6、5、4、3、2—苏教版一下数学新教材教案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总第课时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练习三—苏教版一下数学新教材教案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总第课时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复习(一)—苏教版一下数学新教材教案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总第课时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复习(二)—苏教版一下数学新教材教案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总第课时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总第课时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总第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苏教版一下数学新教材教案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总第课时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练习四—苏教版一下数学新教材教案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总第课时小学数学课时数学计划《认识人民币》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数学一年级下册P68-70例1-例3和试一试,以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苏教版6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苏教版6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苏教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敏捷.娴熟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展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究计算方法,培育独立思索、主动探究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亲密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爱的算法进展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爱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口算35+324+945+3028+787-536-872-5093-6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一)观看第91页情景图。
1.认真观看,从这幅图上,你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依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2.学生提问题。
(二)观看第92页情景图。
1.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师依据生答板书: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学生答复后,教师板书:23+3132+39(三)提醒课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
2.小组争论沟通计算方法.教师巡察。
3.各小组汇报沟通状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二)学生小组争论喜爱的方法。
1.学生小组争论,教师巡察。
2.学生汇报。
师:为什么喜爱这种方法?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四.稳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应订正。
)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
)五.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六.布置作业。
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苏教版篇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99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1.让学生经受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体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苏教版数学第二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
1、看卡片口算。
9+2 9+5 9+3 9+4 9+9 9+8 9+6 9+7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的数。
9+()=119+()=17 9+()=149+()=159+()=169+()=13 9+()=189+()=12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故事导入。
画面: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声音: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
”(猴妈妈拿出13个桃,对小白兔说)“小白兔,欢迎你到我这儿来买水果,不过我想出个问题考考你,看看你数学学得怎么样?”启发:小朋友们,请你猜猜猴妈妈会向小白兔提出什么问题呢?2、筛选出有效信息。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好呢?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摆一摆、算一算。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13-9。
(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盒中的小棒、圆片等进行计算。
对独立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2、说一说、听一听。
提出要求: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并认真听听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教师请每个小组推荐1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方法。
3、评一评、比一比。
引导:小朋友,听了各小组的汇报后,你来评一评哪个小组提出的方法好,为什么觉得它好?把别人的方法和你自己的方法比一比,你觉得怎么样?4、活动小结。
同学们积极思考、团结协作,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D 课程

二年级课程标准一、数与代数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3.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4.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5.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6.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7.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8.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9.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二、空间与图形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参见例2]4.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5.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三、统计与概率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4.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5.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1.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二)》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二)》优秀教案认识图形(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摸一摸、画一画、围一围、拼一拼等活动,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平面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本特征,并能初步认识这些图形。
难点:引导学生从“体”抽象出“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积木教具、学具、钉子板等。
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
然后介绍新朋友:三棱柱。
1、摸一摸。
让学生在黑色袋子XXX据教师的要求摸出相应的物体,并说说是怎么判断的。
然后让其余小朋友摸摸,小组交流。
2、画一画。
教师让学生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图形跑到白纸上。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印泥或橡皮泥印个图形,或者画一画。
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在巡视时收集不同形式作品,展示。
①认识长方形教师出示几幅从同一个牙膏盒上画下来的图形,并问学生为什么这些图形不同。
然后问学生长长胖胖的面有几个,长长瘦瘦的呢,短短胖胖的呢。
最后小结:不管它是长长瘦瘦的,还是短短胖胖的,我们把这种图形都叫做“长方形”。
②认识正方形教师展示大小位置不一的正方形,问学生这个图形是从哪个物体上画下来的。
虽然大小不一样,但这些图形都叫做“正方形”。
③认识三角形教师展示大小形状不一的三角形,问学生这个图形是从哪个物体上画下来的。
像这样的图形都叫做“三角形”。
④认识圆教师展示大小不一的圆,问学生这个图形是从哪个物体上画下来的。
像这样的图形叫圆。
3、揭示课题:认识图形教师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让学生认一认。
然后教师问学生哪个图形最特殊,为什么。
最后讨论其他三个图形的角和边。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整十整百的认识与把整十整百分成若干份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表示整十整百。
2.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把整十整百分成若干份。
3.学生能够掌握用图形、实物或其他教具模拟表示整十整百。
教学重点1.整十整百的认识与表示。
2.把整十整百分成若干份的方法。
教学难点1.整十整百的认识与表示。
2.多种方式模拟整十整百的表示。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由教师准备的模拟表示教具,如计数器、珠算、磁棒、图形卡片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图,让学生识别其中表示整十整百的数字,引导学生认识整十整百。
2. 认识整十整百(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整十整百的概念和表示,如10、20、100、200等。
3. 把整十整百分成若干份(30分钟)教师提供多种方式把整十整百分成若干份的方法,如图形卡片拼接、计数器操作、磁棒组合、珠算计算等。
4. 模拟表示整十整百(10分钟)教师通过提供模拟表示教具,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示整十整百,如用珠算表示整百数,用计数器表示二十个十元,用磁棒表示五个二十元等。
5. 巩固练习(5分钟)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分解、表示整十整百。
6. 复习(5分钟)回顾整节课的知识点和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整十整百的认识和表示,学生了解并掌握了多种把整十整百分成若干份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整十整百的认知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PPT和模拟表示教具的选择上需注意保证教具的易操作性和呈现性,使得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次实践活动。
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学生通过操作、学习,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1.出示10÷21)请学生口算,师板书。
问:如果这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2)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 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2) 出示表格,并填完整。
3) 问: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分2根或者每人分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4) 如果还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4根、5根、6根,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同桌分,再将表格填好。
出示:3. 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p1----P13一、认数一年级第一单元单元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1、重点(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
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认识整十数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认识几十几1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第一课时:认识整十数第一周星期二第二节2003--.02--.18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题,第2~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过程一、认识整十数和一百1、导入。
谈话:新学期来了,爸爸、妈妈一定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新的学习用品,那么,爸爸妈妈为你买了哪些学习用品呢?当然,铅笔是不能少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妈妈给你买了多少支铅笔?2、复习十和二十。
谈话: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
数完后,提问:数满10根小棒可以怎样呢?(数满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
)那么一捆小棒是几根?教师在摆已捆小棒,继续提问:现在一共有多少捆小棒?有多少根?3、认识整十数。
谈话:蘑菇宝宝看到小朋友数小棒数得又对又快,就拿出了许多铅笔奖给小朋友。
(出示2捆铅笔)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蘑菇宝宝带来了多少支铅笔?你是怎样才出来的?小辣椒也带来了许多铅笔,(出示3捆铅笔)你知道这是多少枝吗?你是怎样知道的?小番茄也带来了几捆铅笔,(出示6捆铅笔)你知道是多少枝吗?小萝卜带来的铅笔更多,(出示10捆铅笔)请同学们十枝十枝地数,看看一共有多少枝?请小朋友围成小小组,先在小组里数一数。
数完后,提问:小萝卜有几个十枝铅笔?10个十枝是多少呢?组织学生交流:那么10个十是多少呢?(贴出: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呢?4、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再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木块图,让学生看清图中的一条木块是几个小木块,然后独自填写。
填好后,组织学生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出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
二、读写整十数和一百1、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
介绍计数器:上学期,我们曾经见到过一位朋友,(出示计数器)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它可以帮助我们学到许多知识。
引导观察:在计数器上有些什么呢?这些数位,从右边起是怎样排列的呢?同桌讨论后,指名说一说。
揭示: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学生齐读。
2、整十数和一百的读和写。
介绍算珠表示数的规则:(教师边拨珠边说)个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呢?百位上拨一个珠子又表示多少呢?提问: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计数器,那么如果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几个十呢?4个十是多少?40怎么写?如果在十位上拨8个珠子,表示8个什么?是多少?怎样写?小结:几个十就是几十,只要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
提问:在计数器百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一个什么?是多少呢?你是怎样知道的?那么一百怎样写呢?小结:一个百就在百位上写1,十位和各位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十位和个位上分别写0。
3、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第一张图,组织学生讨论:图中哪一位上拨了几颗珠子?为什么这样拨?出示后面3张图,让学生独立画一画。
画完后,组织学生讨论: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这样画?(2)“想想做做”的5题。
独立填写后,一人报答案,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各自在方框里填数,填好后,指名读一读。
再讨论:两条直线上的树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近的地方?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你是怎样想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想想做做”第7题。
指图说给同桌同学听。
(5)“想想做做”第8题。
先看看插图,指名把图的意思说给同学听。
再找两个学生示范做猜数游戏。
(6)游戏:找朋友(图略)。
出示小动物摘果子的图,说一说每个小动物采了多少个果子。
再把这些数写出来,写对了,就可以得到一分小动物送的礼物。
三、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识了哪些数?小结:今天我们已经认识了整十数(指黑板)和一百,学会了如何读、如何写,还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认识了个位、十位、百位,知道了它们的顺序排列。
教学后记: 让学生动手操作,气氛比较好, 捆和枝理解的不是很好.第二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一周星期三第一节2003--.02--.19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得例题,第4~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
2、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个糖球?左手比右手多多少个?右手比左手少多少个?)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谈话:你想怎样算?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谈话: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课件显示以下情境(图画加声音)小萝卜: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在数两个十,是40,50。
小蘑菇: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小辣椒:因为3+2=5,所以3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3-2=1,所以30-20=10;也可能说3个十减2个十是1个,就是10。
)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
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请大家把书翻到第5页,看第4题,小鸭子20+20找到了它的妈妈40,其他小鸭子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在书上画线连一连,连好后同桌同学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请看第5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
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5、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6题。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后记: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高.第三课时认识几十几第一周星期四第二节2003--.02--.20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得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输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书,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多媒体出示有非整十数的场景,告诉学生几十几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几十几”的两位数。
(板书课题:认识几十几)二、直观认识几十几谈话:请小朋友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好在那里。
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谈话: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提问:3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是34根的?3捆添上9根呢?你怎么知道这些是39根的?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再班内交流。
提问: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四十,那么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个人都要在小组内数给同学听。
三、教学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拨4颗珠。
提问:你知道现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吗?谁能对照这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让学生一起把这个数读出来。
提问: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21页例题的天空,然后进行“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
四、组织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个同学,看谁数得又快又对,并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朋友们爱吃香蕉吗?白菜博士给大家带来多少根香蕉呢?请小朋友们5个5的从5数到100呢?3、“想想做做”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