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研究展望及其保护对策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发展的加快,湿地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
在全球范围内,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受到严重破坏。
这不仅影响了湿地本身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也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气候、水资源、土壤质量等。
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通过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的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研究湿地保护管理与利用的平衡,探讨如何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推动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对生态系统稳定和全球气候具有重要作用。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是当今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保护管理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非常重要。
湿地可以净化水体、调节气候、防止洪灾等,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地球环境的健康。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湿地资源丰富,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食物、材料等生产要素,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湿地也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
通过对湿地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深入研究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字数:236】1.3 研究目的湿地是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下,全球湿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湿地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本文旨在探讨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
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
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特有的一种生态系统类型,它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对调节气候、维持水质、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类活动的无序开发和利用,我国的湿地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有效保护我国湿地资源,需要深入了解其保护现状和提出科学的管理对策。
一、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我国是湿地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沿海滩涂等不同类型的湿地,总面积超过6500万公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农业的发展,我国湿地资源正面临极大的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湿地开发和污染而丧失湿地面积约为3000公顷。
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湿地退化、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湿地退化主要是因为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比如湿地垦殖、排干、围垦等行为,破坏了湿地的自然生态平衡,导致湿地的退化和生态系统的恶化。
湿地污染主要是因为工业、农业和城市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对湿地环境的污染。
而生物多样性丧失则是因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了许多珍稀物种的生存空间减少,生存条件恶化,致使它们濒临灭绝。
为了有效保护我国的湿地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对策,从源头上控制湿地资源的破坏和污染,提高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1. 加强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制定并完善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规范湿地的开发和利用行为,明确湿地保护的责任主体,建设湿地资源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湿地资源的执法力度,提高湿地资源的维护水平。
2.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在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科学评估湿地资源的价值,严格控制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强度,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防止湿地资源的恶化和退化,提高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3. 积极开展湿地资源的修复与保护对已经破坏和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尽可能地恢复湿地自然生态平衡,增加湿地生物多样性,提高湿地资源的生态功能和保护水平。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指水文环境稳定,且植物丰富、动物繁衍的地带。
它是自然界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并进行合理利用,我们有必要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湿地保护管理现状分析1.湿地的面临的主要问题(1) 居民和工业污水排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大量的污水排放,降低了湿地的水质,并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损害。
(2) 过度开发和破坏。
为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部分地区对湿地进行填埋、围垦等行为,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
(3) 生态环境破坏。
采矿、土地整理以及大规模的农业活动,等也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湿地保护管理现状中国政府在湿地保护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鸟类保护区等,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
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对违法建设和污染行为进行了处罚,减少了湿地受到的破坏。
在具体执行层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视不够,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二、湿地利用现状分析1.湿地的合理利用方式(1) 旅游观光。
湿地生态环境独特,吸引了众多游客,可以通过开发湿地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 农业种植。
在湿地地区可以科学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可以利用湿地的水资源,保障了作物的生长,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 生态养殖。
利用湿地资源进行鱼类、虾类的养殖,可以有效地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也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
2.湿地利用现状目前,一些地区对湿地的利用已经初步进行了规划,确定了湿地旅游开发、养殖业以及农业种植等利用模式。
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对湿地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建议1.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规范湿地开发利用行为,推动政策落实和督促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对水资源调节、气候调节、和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湿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湿地生态环境的特点、保护对策和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提出更可行的保护对策,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一、湿地生态环境的特点湿地生态环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水质优良、植被繁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对水资源的调节和保持生态平衡等特点。
在湿地中,有着特有的湿地植物和动物,如鸟类、鱼类、昆虫等,它们构成了湿地独特而复杂的生态系统。
湿地还可以调节水文循环,稳定水体的水质,净化水质和缓解自然灾害等功能,对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受到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化发展的影响,湿地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一些湿地被填埋、开垦、排水等形式的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湿地生物多样性严重减少,甚至湿地生态系统发生崩溃。
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 加强立法和政策法规建设加强湿地保护区的建设,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
建立健全的湿地保护机制,加强湿地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实行湿地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对违规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处罚。
2. 加强宣传教育和科普普及加强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增强社会各界对湿地保护的支持和参与。
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3. 科学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加强对湿地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积极推进湿地的科学合理利用。
通过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实现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探索湿地多功能利用的路径,推进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结合。
4. 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推动国际湿地保护议题在国际间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
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湿地是指由于气候湿润或地下水位高而积聚并滞留水分的特定地理区域。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价值,包括水质净化、保护物种多样性、防洪抗旱等等。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我国湿地资源正面临不同程度的威胁和破坏。
保护湿地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并不乐观。
目前,我国湿地面积总量在全球位居前列,但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开发等因素,在过去几十年中,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许多湿地已被填塞、围垦或污染,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湿地资源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我国有相关的湿地保护法规,如《湿地保护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其中包括法律执行力度不够、执法效果不显著等。
湿地保护的政策配套和经济激励机制也有待完善。
在管理对策方面,加强湿地保护意识和教育宣传非常重要。
公众对湿地资源的重要性和脆弱性缺乏了解,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湿地的意识和行动是必要的。
加强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更加完善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明确湿地保护的责任和权限,加强对湿地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管理。
珍稀湿地生物栖息地的恢复和保护,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保护湿地的植被、水质等环境要素,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
加强跨部门的合作和联防联控机制。
湿地资源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需要形成多部门协作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湿地资源的管理、监督和保护。
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但通过加强湿地保护意识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管理以及加强跨部门的合作,可以有效促进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过度开发,湿地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湿地生态环境又称“地球之肾”,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之一。
在全球湿地面积中,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5%,湿地资源丰富,但目前湿地面积在逐年减少。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湿地面临的问题日益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湿地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但受到城市建设、农业开发、工业排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丢失严重。
2.湿地环境污染严重。
人工排污、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工业废水排放等导致湿地水质污染,影响了湿地的生态环境,降低了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3.湿地面临生存危机。
湿地是重要的水资源储存和过滤地,但随着湿地面积的减少,水资源保护功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湿地生存面临严重困难。
以上种种问题,都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二、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1.社会经济发展压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也需要更多的土地和资源来支撑经济的增长,这就导致了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
2.缺乏科学保护理念。
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着对湿地资源的认识不足和护理观念不强的现象,导致湿地资源的滥用和破坏。
3.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管机制。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监管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湿地保护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面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
1.加强湿地保护意识。
加强社会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增强湿地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2.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湿地保护法规制度的完善,建立健全的湿地保护制度,严格监管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环境极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它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等原因,湿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危害不可估量。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政策法规、科技手段、管理方式等方面提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对策,以期能够积极推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1.政策法规方面制定相关的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并对违反法律和政策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和制裁。
同时,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设立专门的监测和调查机构,对湿地资源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调查,及时发现湿地生态环境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2.科技手段方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比如,开展湿地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促进湿地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的发展。
开展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同时,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湿地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加公众的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3.管理方式方面加强湿地管理,实现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采取湿地管理的综合治理措施,加强对湿地的巡查和监管,及时处理违规行为和非法开发湿地行为。
加强湿地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等途径,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实现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管理和发展。
总之,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是一项复杂而紧迫的任务,需要政府、科技、公众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政策法规、发展科技手段、加强管理方式等多方综合配合,才能够保障湿地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和自然环境创造更为美好和可持续的未来。
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及对策湿地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以及人类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湿地资源正面临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保护湿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及对策进行探讨。
1. 维护生态平衡湿地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湿地可以吸收并净化大量的水质,保证水资源的清洁和充足。
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保护生物多样性湿地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生物种类和丰富的生态系统。
保护湿地资源,可以有效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各类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及重要的遗传资源。
3. 改善环境质量湿地资源对于改善环境质量有着显著的作用。
湿地可以净化水质、保护水源、减少洪涝灾害、改善空气质量等等,对于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4. 保障人类生存湿地资源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对于保障人类的生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湿地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草药、水资源、能源等,对于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湿地资源保护的对策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需要依靠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湿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湿地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并严格执行相关法规,才能有效的保护湿地资源。
2. 宣传教育加强对湿地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湿地资源保护的认识和自觉性。
只有当人们了解到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才能积极主动的投身到湿地资源的保护工作之中。
3. 加强监测和评估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湿地资源遭受破坏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
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湿地资源变化的情况,制定合理的保护方案。
4.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在实际的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和布局,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湿地的破坏。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摘要】湿地生态环境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水源、调节气候等重要功能。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如湿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开展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湿地生态环境的价值与功能,探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介绍相关的保护技术和政策建议。
再次强调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这些研究和措施,我们可以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希望未来能够更加重视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湿地生态环境保护, 对策研究, 价值与功能, 面临的挑战, 技术研究, 政策建议, 结论, 展望, 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 湿地保护。
1. 引言1.1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的重要性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可以有效制定保护计划,减少物种灭绝的可能性,维护生态平衡。
湿地对水资源的调节和净化有着重要作用,能够减轻洪涝灾害和水污染问题。
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有助于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供给。
湿地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以提供渔业资源、旅游资源等,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的重要性还在于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缓解作用。
湿地的生态系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有助于减少温室效应,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研究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缓解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分析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中最具生态价值和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加剧,湿地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威胁。
湿地面临着面积减少和退化的问题。
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及对策湿地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具有湿地特征的地区,包括河流、湖泊、泥炭地、沼泽、沿海、海洋、冻土和淡水等。
湿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价值。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湿地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损失。
保护湿地资源是当今全球环境问题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及相应的对策。
1. 维护生态平衡:湿地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家园,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湿地能够提供丰富的食物、水源和栖息地,维持生物链的稳定。
保护湿地能够维持生态平衡,防止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2. 调节气候和水资源:湿地是自然的“海绵”,能够吸收雨水和洪水,缓解洪涝灾害。
湿地还能储存水资源,保持水源的稳定性,减轻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湿地的保护对于调节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3. 保护土壤和水质:湿地具有很强的水土保持能力,能够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水质的污染。
湿地能够滞留和降解有害物质,净化水体,提高水质。
保护湿地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4. 促进可持续发展: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经济系统,是许多人类活动的重要依托。
湿地能够提供渔业资源、农业灌溉水源、旅游和观光资源等,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保护湿地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和经济的平衡。
为了有效保护湿地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相关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明确湿地的保护区划、管理和保护措施。
加强对湿地的执法力度,严惩湿地的破坏行为,形成有效的保护机制。
2. 推动科学研究和监测:加强湿地资源的科学研究和监测,了解湿地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
通过科学研究和监测,可以更好地制定保护策略和行动计划,保护湿地资源。
3. 加强湿地保护宣传和教育: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湿地资源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宣传和教育,能够增强公众对湿地资源保护的参与度和行动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湿地生态功能及其保护策略研究
湿地生态功能及其保护策略研究湿地,这一独特的生态系统,犹如大地的“肾脏”,在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面临着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等严峻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湿地的生态功能并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湿地的生态功能1、水资源调节湿地是天然的“蓄水池”,能够储存大量的雨水和洪水。
在雨季,湿地可以吸纳多余的水分,减少洪水的危害;在旱季,湿地又能缓慢地释放水分,为周边地区提供稳定的水源。
例如,许多河流的源头都有湿地存在,它们有效地调节了河流水量,保障了河流的常年流淌。
2、水质净化湿地中的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等具有强大的净化能力。
它们能够吸收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如氮、磷、重金属等,使水质得到改善。
湿地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净水器”,能够将污水转化为相对清洁的水,对于保护水环境质量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3、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许多珍稀的鸟类、鱼类、两栖动物和植物都依赖湿地生存。
例如,丹顶鹤、朱鹮等珍稀鸟类在湿地中觅食、繁殖;湿地中的芦苇、菖蒲等植物也是许多昆虫和小型动物的家园。
4、气候调节湿地能够通过蒸发和蒸腾作用调节局部气候,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
同时,湿地中的植被还能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于缓解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5、土壤保持湿地的植被和土壤能够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
湿地周边的土壤也因为湿地的存在而更加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二、湿地面临的威胁1、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湿地被填埋用于建设城市、工厂和道路。
这导致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生态功能受到严重破坏。
2、农业活动农业开垦、过度放牧和农药化肥的使用等农业活动对湿地造成了巨大压力。
湿地被开垦为农田,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过度放牧破坏了湿地植被,影响了湿地的蓄水和保水能力;农药化肥的污染则对湿地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摘要】湿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系统功能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生态平衡、研究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湿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和现状,探讨了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包括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推动生态修复工作等方面。
研究表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减缓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不断完善政策法规,推动科研技术创新,共同努力实现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长远目标。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仍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湿地特点、环境保护现状、湿地保护管理、生态修复、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湿地生态环境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和经济价值。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和威胁。
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污染、湿地退化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之一。
为了实现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深入研究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有效应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本研究将围绕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展开深入探讨,从湿地生态环境的特点、现状分析、保护对策探讨等方面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为我国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推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1.2 研究意义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生态环境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包括湿地生物多样性丧失、湿地水资源污染和湿地生境退化等问题。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湿地是地球上极为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扩张,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如何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湿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对策。
一、湿地生态环境的特点湿地是指由于水文动力条件、土壤条件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在一定时间内,水体淹没或浸润、植被生长茂盛的土地。
它具有水域与陆域生态系统的特征,既具有陆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又具有水域的水质净化、水文调节和生态保育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 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带之一,它提供了许多物种生存繁衍的场所,成为保护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天堂。
2. 水体净化作用显著:湿地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能够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净化水体,维持水体资源的清洁。
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湿地不仅可以调节水文循环和气候,还能够稳定地表温度、维护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湿润,对调节水源的数量和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肺”。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尽管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以上众多的优点,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出现了诸多问题:1. 湿地面积减少:随着城市化和农业化的不断扩张,湿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一些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面临严重的危机。
2. 湿地生物多样性丧失: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在人为活动的影响下面临减少,很多珍稀濒危的物种受到了威胁。
3. 水质污染严重:一些湿地水体受到了农业和工业生产活动的污染,水质恶化严重。
4. 栖息地被破坏:湿地的生态环境被过度开发和破坏,一些重要的栖息地被破坏,很多生物失去了生存的环境。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现状和对策.doc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现状和对策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1】。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2】。
一、我国湿地的特点(1)类型多:中国有广阔的国土、复杂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湿地类型《湿地公约》湿地名录中的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几乎在中国均有分布【3】。
极为丰富,(2)面积大:据初步估计,中国湿地面积约6594万hm2,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1位,世界第4位【2】。
(3)分布广: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而且还表现为一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和一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
(4)区域差异显著:中国东部地区河流湿地多,东北部地区沼泽湿地多,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湖泊湿地多,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干旱地区多为咸水湖和盐湖;福建沿海以南的沿海地区,分布着独特的红树林、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工湿地。
(5)生物多样性丰富:据初步统计,中国湿地植被约有101科,其中维管束植物约有94科,中国湿地的高等植物中属濒危种类的有100多种。
中国海岸带湿地生物钟类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
中国的内陆湿地高等植物约1548种、高等动物1500多种。
中国部分湿地是南北半球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是世界水禽的重要繁殖地和东半球水禽的重要越冬地【4】。
二、我国湿地的现状为了扩大耕地面积而破坏湿地,不断增加对淡水的需求——目前用于农业的淡水量占全部用水量的70%;农业生产活动使大量的氮、磷、农药和其它残留物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湿地的压力、此外,水资源开发项目使流域内自然水流发生变化,也不可避免地改变了湿地的自然状况,分割了河流极具价值的生态功能,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消极影响。
湿地资源保护管理探讨
湿地资源保护管理探讨湿地资源是现代社会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陆地与水体交界处自然地区,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生态系统。
湿地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是人类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湿地面临严峻的生态保护挑战。
因此,为了保护湿地资源,有必要对湿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
本文将对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的探讨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保护湿地资源的措施和建议。
一、现状分析目前,湿地资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湿地资源丰富的国家比如说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每年有数千万游客来到这里观赏湿地景观、旅游或狩猎等,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加,湿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大规模的开垦、填埋、排污、捕捞等行为,导致水体污染、生物生活环境破坏,进而威胁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许多湿地生态系统此时正处于危机状态。
二、保护管理的措施和建议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湿地环境,使其成为符合国家政策和现代经济发展控制的有组织、有计划、有节制的湿地观光资源。
这样,人们才能更好的在旅游中感受到湿地独特的生态环境。
2、加大科普宣传通过增加科普宣传,促进湿地的生态保护与环境恢复。
让公众对湿地资源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弘扬保护湿地资环境保护的意识。
比如:组织浏览、考察、拍照等湿地旅游活动,并发现与保护湿地有关的生物类和植物类。
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推动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3、强化湿地监管对于生产生活中可能污染湿地的行业与企业要加强监管,采取严格的措施,实施有力的法律制裁。
同时,加大湿地环节的检查及扫黑除恶行动的力度,不断严厉打击破坏湿地环境的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
4、加大投资力度加大对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投资力度,开展建设湿地保护工程,提高湿地保护的技术水平,加强技术和资金、设施的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
湿地保护与修复对策研究
湿地保护与修复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湿地的净化能力逐渐下降。
湿地的消失不仅仅意味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湿地保护与修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湿地保护湿地是陆地和水体之间的交界地带,包括沼泽、河流、湖泊、海湾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
作为全球最具生态价值的自然生境,湿地对于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防止洪涝灾害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政府、科研机构和公众逐渐意识到了湿地的重要性。
首先,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湿地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并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其次,科研机构需要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探索湿地修复的方法和技术;同时,公众需要增强对湿地保护的意识,积极参与湿地科普和志愿者活动。
二、湿地修复湿地修复是指通过人工干预,使受到破坏的湿地逐渐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状态。
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修复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湿地修复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因素。
为了实现湿地的恢复,科研机构和政府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湿地修复规划,确保修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湿地修复需要选取合适的方式和方法。
这包括湿地植被的恢复,湿地生物的引进以及水体的净化等。
最后,湿地修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三、突破与创新为了更好地解决湿地保护与修复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创新思维和技术应用上进行突破。
首先,我们可以引进湿地复合技术,将湿地与其他生态系统相结合,形成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叠加效应。
例如,在湿地周围建设人工湿地和湿地公园,使得湿地保护与人类活动相得益彰。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引入适宜的植物和微生物,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遥感技术,提高湿地监测和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总之,湿地保护与修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参与。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湿地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环境价值。
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湿地生态环境正受到严重破坏和退化。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一、加强湿地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
通过在学校、社区、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大众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培养公众保护湿地的意识和行动。
二、加强湿地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完善湿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湿地的划定、保护范围、管理机构等,加强湿地的管理与监督,实施责任追究制,加强对湿地资源的法律保护。
三、建立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成立专门的湿地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监管,制定并实施湿地保护规划,加强湿地保护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四、加强湿地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
加大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科研力度,提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湿地的监测、评估和预警,为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五、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恢复工作。
对受到严重破坏和污染的湿地,采取适当的生态修复措施,恢复湿地的自然功能和生态平衡。
包括湿地的水质治理、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高湿地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稳定性。
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湿地的保护和治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之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享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七、加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
湿地具有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合理开发和管理湿地生态旅游,既能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又能促进湿地的保护与发展。
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政府、公众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只有不断加大保护力度,提高保护水平,才能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一直被认为是无用的、空洞的地方。
但是,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湿地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可以帮助维护生态平衡并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缓解作用。
但由于人类的活动,湿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需要加强保护。
针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我们提出以下几项对策。
一、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湿地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对湿地资源进行保护,如:划定保护区、实行保护规划、开展环境监测和管理等。
此外,还要加强对湿地资源的调查和摸底,掌握湿地的类型、分布和生态环境现状等情况,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保护湿地,重要的是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联通性和完整性,不断增加湿地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率。
二、加强湿地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湿地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任何一种破坏都会对其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因此,在加强湿地保护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湿地环境治理和改善。
主要措施如下:1.治理污染。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湿地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需要大力加强治理。
政府应该加强监管,通过加强排放管控、建立污染物减排技术和加强污染治理设施等手段,治理污染问题。
2.湿地修复和重建。
在湿地生态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湿地修复和重建等措施,使湿地生态得到恢复和重建。
湿地修复和重建包括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的建设,供水、水利设施的维修与升级等措施,这些措施对于加强环境保护和促进湿地生态系统平衡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三、加强湿地生态教育和科普宣传加强湿地生态教育和科普宣传,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这需要多种手段,如开设湿地主题公园、开展环保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增加教材学习等措施,促进公众环保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提高湿地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四、加强湿地生态监测和评价加强湿地生态监测和评价,是保障湿地环境安全和生态平衡的前提。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过度开发,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保护和管理湿地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湿地的减少和破坏导致了许多湿地特有的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系统功能受到破坏,甚至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探讨如何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通过深入研究湿地生态环境的特点与价值、面临的挑战和保护对策,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推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保护对策和措施。
通过研究湿地生态环境的特点与价值,揭示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推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2. 正文2.1 湿地生态环境的特点与价值湿地是指地面上覆盖有较多水分并且植被茂密的区域。
湿地生态环境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可以减轻洪水和干旱对地区的影响,保护沿海地区免受海啸和风暴的侵袭。
湿地是重要的生物栖息地,许多珍稀物种如水鸟、湿地植物和昆虫都依赖湿地生存繁衍。
湿地还能净化水质、保持土壤的水分和养分,对环境起到净化和保护作用。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具有生态功能,也有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特点。
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必须制定有效的保护对策。
首先,强化保护意识,提高公众意识。
水是万物之源,湿地是水的重要储备库。
为了将地球上的水资源保护好,对于湿地的保护必须来自于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政府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了解,以激发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热情。
其次,落实湿地保护制度,完善泥炭地区保护规划。
湿地自身属性决定了其生态保护的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的湿地保护规划和湿地保护体系。
政府应当及时出台相关保护政策和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民间组织和个人参与湿地的保护工作。
第三,加强科学管理,定期开展生态环境监测。
我们应该建立一套能够对湿地进行科学管理的机制,以确保湿地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
政府部门可以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湿地进行监测,收集数据信息,及时调整保护措施。
第四,控制污染,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在治理湿地污染问题时,应重点解决工业废弃物及农村排污问题。
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政府应该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和管控,加强市区排污设施的建设,在湿地周围设立禁止污染区和保护区。
最后,创新资源利用,实现湿地永续利用。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加强湿地的整治和利用。
比如,推广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开发湿地旅游资源,促进当珂湖畔乡村旅游全面发展。
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湿地保护的经验,开展科学研究,探索湿地节能利用技术。
综上所述,湿地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加强科学管理,推广科学技术,加强污染的治理,实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促进湿地永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湿地的保护和利用,为湿地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913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SN100922722 Marine Geology Letters 海洋地质动态 2005,21(6)∶8—11文章编号:100922722(2005)0620008204湿地的研究展望及其保护对策李广玉1,2,叶思源2,张正贤1,高宗军1(1山东科技大学地球信息与科学工程学院,泰安271019; 2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摘 要: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湿地研究成为当前许多学者关注的热门研究领域。
主要从湿地的科学定义、湿地的系统分类及今后的研究展望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湿地恢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研究进展;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P941.78 文献标识码:A 湿地人称沼泽,是由土地和水汇接而成的。
它既不完全是土地,也不完全是水,这是湿地特有的双重属性。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富饶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代替的作用和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
1 湿地的科学定义由于湿地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以及地域差异等原因,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学派在湿地分类上有明显的不同,正如W J Mitsch等在其新著《湿地》[1]一书对湿地概念的述评: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和目的的不同,使得不同的人对湿地定义强调不同的内容。
当前世界上对湿地的科学定义与概念还未统一,目前已经统计到的定义近60多种。
湿地的科学定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类[2]:(1)从生态学角度 湿地是介于陆地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并兼有两类系统的某些特征,其地表为浅水覆盖或者其水位在地表附近变化。
(2)从资源学的角度 凡是具有生态价值收稿日期:2005203228作者简介:李广玉(1979—),女,在读硕士,地球化学专业。
的水域只要其上覆水体水深不超过6m都可视为湿地,不管它是天然的或是人工的,永久的还是暂时的。
(3)从动力地貌学的角度 湿地是区别于其他地貌系统如河流地貌系统、海湾、湖泊等水体的具有不断起伏水位的、水流缓慢的潜水地貌系统。
(4)从系统论的观点 湿地是一个半开放半封闭的系统,一方面,湿地是一个较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其自身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另一方面,湿地又不完全独立,它在许多方面依赖于相邻的地面景观,与它们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也影响邻近系统的活动。
目前,湿地科学家和管理部门普遍接受的概念是在《Ramsar》公约中定义的湿地的概念,即:“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m的水域。
”2 湿地的分类目前湿地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
较为系统的分类方法是1990年6月在第四届缔约国大会上发布的新分类系统,将湿地划分为三大类(海滨和海岸湿地、内陆湿地、人工湿地)35种(海洋和沿海湿地分为11种类型、内陆湿地16种类型、人造湿地8种类型),此分类系统与 第21卷第6期 李广玉,等:湿地的研究展望及其保护对策以前的相比,具有准确性强、类型丰富、通用性广的特点。
但是由于湿地类型分布的地区差异及不均,各国的湿地分类还没有采用统一的标准。
例如,R W Tiner[4]和W J Mit sch[5]采用系、亚系、类、亚类、主体型、特殊体等六级体系将美国湿地分为5个系统(滨海湿地、河口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10个亚系统和55个类;而我国湿地分类是按系—亚系—类—亚类—型—优势型六级划分的[6],因此不能机械地套用国际上或其他国家的分类方法,而应该根据本国湿地在地域上的生态特征、分布与发育特点建立一套适应本国湿地特点的、与国际湿地分类方法相接轨的分类方法。
3 湿地的研究展望目前由于人类的浅见及生存的压力,对湿地进行过度开发和破坏,使世界湿地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7]。
美国湿地大约以每年1%的惊人速度遭受破坏。
世界上许多其他地区,也正以现代化的技术与速度肆意地开发和破坏这宝贵而有限的湿地资源,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为此,湿地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众多学科学者与管理者关注的重点领域。
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湿地的研究不多,自从1982年在印度召开了第1届国际湿地会议后,全球湿地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湿地研究的内容很多,但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湿地生态系统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通常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作为一种特殊的系统,它具有多样性、高生产力、过渡性、脆弱性和两重性等特点[8]。
湿地生态系统研究是一个多功能的机理性探讨的研究,其关键任务是研究其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但是目前湿地研究偏重于资源开发与利用,而对生态系统的研究较少。
所以研究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研究的重点之一[9]。
(2)湿地的水文研究 第5届国际湿地会议把湿地水文研究列为目前国际湿地研究的热点之一。
湿地是独特的生态系统,是环境变化反应敏感区域。
湿地水文过程控制着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化,水文情势制约着湿地土壤的生物化学特征、地下水补给、径流调蓄和气候调节等;同时水又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迁移的媒介,影响着湿地中元素的循环与转化、物质的滞留与去除、污染物净化和沉积物拦截等功能,因此湿地的水文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湿地水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有湿地水文情势分析与机理、水文过程的参数特征和边际效应作用关系、湿地水循环及水量平衡等[10],但是由于水文特征的随机性及水文资料的不连续性,湿地的水文研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3)湿地的水陆相互作用和滤过作用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的产物,是陆地、水体和大气以及生物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带,而湿地的滤过作用是在湿地水陆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它是指物质在湿地多界面上的迁移、转化与分配过程、机理与效应的总和,是湿地生态过程与功能的核心和实质内容。
滤过作用不同于过滤,过滤是物理过程,而滤过作用不仅包含物理过程,还包含化学和生物过程。
湿地的滤过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水文调节过程;②环境物质转化过程及效应;③有机体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1],因此,湿地作为缓冲地球表生环境变化的天然屏障,在研究水文相互作用基础上研究其滤过作用的机理、过程与效应,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极为重要。
(4)湿地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湿地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不仅是湿地研究的前沿领域,亦是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11]。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指碳、氢(水)、氧、氮、磷和硫以及各种生命必需元素在湿地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的各种迁移转化和能量交换过程[12],其研究内容包括湿地与其周围环境发生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及其相互关系,预测湿地变化可能带来的各种效应。
目前对湿地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仅限于孤立的、定性的研究上,没有对生物地球化学作用9Marine Geology Letters 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6月 与外界作用的相互关系做深入的研究,因此湿地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研究应逐步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湿地系统内部过程的孤立研究转向湿地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研究上。
(5)湿地与全球变暖的研究 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各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汇聚处,在全球的气候变化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又有可能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分布、功能等造成巨大的影响,并有可能引起温室气体的源汇转化,从而对气候系统形成反馈。
CO2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导因素,而对CO2的研究目前大都集中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对湿地的研究较少,因而是研究湿地与全球变暖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由于导致全球变暖的因素很多,因此建立一种湿地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及层次,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是目前该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3]。
(6)湿地中重金属的研究[14] 进入沼泽湿地的重金属污染物有许多不同来源,包括大气沉降、废水排放、沥滤液和地表径流等。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沉积物是重金属的主要载体,但是重金属并不永久固定在沉积物中,它可能通过化学和生物学过程再循环返回水相,给周围地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如王起超[15]等通过研究湿地生态系统中汞的累积、迁移与转化过程,指出其与其他生态系统不同的特点,所以对湿地中重金属的来源、形态分布、迁移转化机制及生物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后研究重点为重金属的定量化研究及重金属迁移循环机制。
(7)湿地的累积环境效应研究 累积效应是指由于土地利用活动导致的在时间和空间上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变化。
景观变化是产生累积环境效应的主要根源。
冷湿效应是湿地的累积环境效应之一。
高俊琴、吕宪国等曾成功研究了三江平原湿地冷湿效应与湿地植被及其积水深度的关系[16]。
通过对湿地累积环境效应的研究,可以知道湿地周围的景观变化,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从而为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17]。
(8)利用3S(GIS、GPS、RS)技术手段建立湿地地理信息系统和湿地模型[18] 利用3S技术建立湿地数据库,可以深化湿地的研究,而湿地模型的建立可以推动湿地研究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发展。
目前,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了解还不很全面,而湿地数据库和模型的建立正是建立在湿地的基础研究上,因此,在了解湿地过程的基础上建立湿地数据库和湿地模型对湿地管理极为重要,是目前湿地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另外,地理学家可以利用遥感和GIS 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模拟湿地环境、研究湿地景观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7]。
黄慧萍[19]根据广东省湿地资源情况,利用遥感技术拟定湿地分类系统,将人的知识与图像处理有效的结合起来,成功地对湿地进行了分类。
方全兴、孙振华[20]应用遥感图像进行湿地资源调查,查明了上海市湿地的类型、分布及面积,湿地植被类型、群落及湿地资源的变迁等问题。
4 湿地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4.1 湿地的恢复与评价湿地恢复的策略有两种,一是修复,二是重建。
目前,退化湿地的恢复已成为国际湿地学前沿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上个世纪由于人类活动使天然湿地的面积减少或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导致湿地动植物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和破坏,使越来越多的生物物种,特别是珍稀生物面临濒危和灭绝。
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抵制人类的不可持续活动,对被破坏的湿地进行修复、重建。
目前许多国家开展了湿地的恢复与重建工作,并取得了卓著的成效,最为典型的是英国的泰晤士河的重建和恢复;再如瑞典的Trummen湖通过生态工程治理后,水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目前有关湿地恢复的研究很多,但有关湿地恢复的评价标准却很少,而且不统01 第21卷第6期 李广玉,等:湿地的研究展望及其保护对策一。
以什么指标衡量湿地恢复程度,达到何种程度可算湿地恢复成功,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