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研究展望及其保护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SN100922722 Marine Geology Letters 海洋地质动态 2005,21(6)∶8—11文章编号:100922722(2005)0620008204

湿地的研究展望及其保护对策

李广玉1,2,叶思源2,张正贤1,高宗军1

(1山东科技大学地球信息与科学工程学院,泰安271019; 2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

摘 要: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湿地研究成为当前许多学者关注的热门研究领域。主要从湿地的科学定义、湿地的系统分类及今后的研究展望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湿地恢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研究进展;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P941.78 文献标识码:A

湿地人称沼泽,是由土地和水汇接而成的。它既不完全是土地,也不完全是水,这是湿地特有的双重属性。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富饶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代替的作用和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

1 湿地的科学定义

由于湿地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以及地域差异等原因,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学派在湿地分类上有明显的不同,正如W J Mitsch等在其新著《湿地》[1]一书对湿地概念的述评: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和目的的不同,使得不同的人对湿地定义强调不同的内容。当前世界上对湿地的科学定义与概念还未统一,目前已经统计到的定义近60多种。湿地的科学定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类[2]:

(1)从生态学角度 湿地是介于陆地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并兼有两类系统的某些特征,其地表为浅水覆盖或者其水位在地表附近变化。

(2)从资源学的角度 凡是具有生态价值

收稿日期:2005203228

作者简介:李广玉(1979—),女,在读硕士,地球化学专业。的水域只要其上覆水体水深不超过6m都可视为湿地,不管它是天然的或是人工的,永久的还是暂时的。

(3)从动力地貌学的角度 湿地是区别于其他地貌系统如河流地貌系统、海湾、湖泊等水体的具有不断起伏水位的、水流缓慢的潜水地貌系统。

(4)从系统论的观点 湿地是一个半开放半封闭的系统,一方面,湿地是一个较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其自身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另一方面,湿地又不完全独立,它在许多方面依赖于相邻的地面景观,与它们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也影响邻近系统的活动。

目前,湿地科学家和管理部门普遍接受的概念是在《Ramsar》公约中定义的湿地的概念,即:“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m的水域。”

2 湿地的分类

目前湿地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较为系统的分类方法是1990年6月在第四届缔约国大会上发布的新分类系统,将湿地划分为三大类(海滨和海岸湿地、内陆湿地、人工湿地)35种(海洋和沿海湿地分为11种类型、内陆湿地16种类型、人造湿地8种类型),此分类系统与

 第21卷第6期 李广玉,等:湿地的研究展望及其保护对策

以前的相比,具有准确性强、类型丰富、通用性广的特点。但是由于湿地类型分布的地区差异及不均,各国的湿地分类还没有采用统一的标准。例如,R W Tiner[4]和W J Mit sch[5]采用系、亚系、类、亚类、主体型、特殊体等六级体系将美国湿地分为5个系统(滨海湿地、河口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10个亚系统和55个类;而我国湿地分类是按系—亚系—类—亚类—型—优势型六级划分的[6],因此不能机械地套用国际上或其他国家的分类方法,而应该根据本国湿地在地域上的生态特征、分布与发育特点建立一套适应本国湿地特点的、与国际湿地分类方法相接轨的分类方法。

3 湿地的研究展望

目前由于人类的浅见及生存的压力,对湿地进行过度开发和破坏,使世界湿地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7]。美国湿地大约以每年1%的惊人速度遭受破坏。世界上许多其他地区,也正以现代化的技术与速度肆意地开发和破坏这宝贵而有限的湿地资源,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为此,湿地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众多学科学者与管理者关注的重点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湿地的研究不多,自从1982年在印度召开了第1届国际湿地会议后,全球湿地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湿地研究的内容很多,但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湿地生态系统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通常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作为一种特殊的系统,它具有多样性、高生产力、过渡性、脆弱性和两重性等特点[8]。湿地生态系统研究是一个多功能的机理性探讨的研究,其关键任务是研究其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但是目前湿地研究偏重于资源开发与利用,而对生态系统的研究较少。所以研究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研究的重点之一[9]。

(2)湿地的水文研究 第5届国际湿地会议把湿地水文研究列为目前国际湿地研究的热点之一。湿地是独特的生态系统,是环境变化反应敏感区域。湿地水文过程控制着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化,水文情势制约着湿地土壤的生物化学特征、地下水补给、径流调蓄和气候调节等;同时水又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迁移的媒介,影响着湿地中元素的循环与转化、物质的滞留与去除、污染物净化和沉积物拦截等功能,因此湿地的水文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湿地水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有湿地水文情势分析与机理、水文过程的参数特征和边际效应作用关系、湿地水循环及水量平衡等[10],但是由于水文特征的随机性及水文资料的不连续性,湿地的水文研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3)湿地的水陆相互作用和滤过作用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的产物,是陆地、水体和大气以及生物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带,而湿地的滤过作用是在湿地水陆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它是指物质在湿地多界面上的迁移、转化与分配过程、机理与效应的总和,是湿地生态过程与功能的核心和实质内容。滤过作用不同于过滤,过滤是物理过程,而滤过作用不仅包含物理过程,还包含化学和生物过程。湿地的滤过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水文调节过程;②环境物质转化过程及效应;③有机体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1],因此,湿地作为缓冲地球表生环境变化的天然屏障,在研究水文相互作用基础上研究其滤过作用的机理、过程与效应,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极为重要。

(4)湿地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湿地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不仅是湿地研究的前沿领域,亦是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11]。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指碳、氢(水)、氧、氮、磷和硫以及各种生命必需元素在湿地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的各种迁移转化和能量交换过程[12],其研究内容包括湿地与其周围环境发生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及其相互关系,预测湿地变化可能带来的各种效应。目前对湿地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仅限于孤立的、定性的研究上,没有对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