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教案)

(1)词语理解: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成语、俗语的理解。
举例:如“拼死一搏”、“不屈不挠”等成语,需要解释其含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其在文中的意义。
(2)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对于嘎达梅林英雄形象的现实意义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举例:引导学生讨论嘎达梅林的英雄行为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如何将这种精神传承和发扬。
五、教学反思
在《嘎达梅林》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方面。首先,学生对嘎达梅林这个英雄形象的理解程度。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英雄精神的内涵把握不够准确,容易将英雄行为等同于简单的勇敢和武力。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英雄精神的多元内涵,包括正义、智慧、坚韧等方面。
3.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对比手法等。
4.文化背景了解:介绍蒙古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等,让学生了解课文所处的文化背景。
5.课后思考与讨论:围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嘎达梅林的精神品质、英雄形象以及现实意义。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英雄精神的价值,激发学生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尝试了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英雄精神。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活动确实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但在活动组织和时间安排上,我意识到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例如,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可以增加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思考英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价值观。
(3)表达交流能力: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意见,进行有效交流。
举例: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总结观点、提高表达能力。
(4)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能从嘎达梅林的事迹中汲取正义、勇敢、坚韧等品质,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音乐教案《嘎达梅林》

音乐教案《嘎达梅林》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嘎达梅林》这首歌曲的背景及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嘎达梅林》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
2. 讲解歌曲中所表现的民族特色及情感。
教学方法:1. 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背景。
2. 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嘎达梅林》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
2. 讲解歌曲中所表现的民族特色及情感。
3. 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第二章:歌曲学唱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嘎达梅林》的旋律。
2. 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教授《嘎达梅林》的旋律。
2. 指导学生进行歌唱练习。
1. 示范教学,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2. 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交流。
教学步骤:1. 教授《嘎达梅林》的旋律,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2. 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交流。
3. 对学生的歌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三章:歌曲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了解《嘎达梅林》的曲调和歌词。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深入解析《嘎达梅林》的曲调和歌词。
2. 分析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教学方法:1. 音乐分析法,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曲调。
2. 歌词解析法,解读歌曲中的意义和情感。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聆听《嘎达梅林》,并感受歌曲的曲调。
2. 解读歌曲中的意义和情感,分析歌词的表达。
3. 对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进行讲解和示范。
第四章:歌曲表演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提高学生对《嘎达梅林》歌曲的演唱水平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表演。
2.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技巧和表情。
教学方法:1. 团队协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练习。
2. 示范教学,让学生跟随老师学习歌唱技巧和表情。
教学步骤:1.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表演练习。
2.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技巧和表情,跟随老师学习。
《嘎达梅林》课件

。
情节线索
03
以嘎达梅林的英雄事迹为主线,贯穿了内蒙古人民反抗斗争的
历史背景。
02
人物形象
嘎达梅林
勇敢无畏
嘎达梅林是一个勇敢无畏的人物,他不怕困难,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追求自由和平 等。
追求公正
他是一个追求公正的人,不愿意看到底层人民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努力争取他们的权益和 自由。
复杂性格
嘎达梅林并不是一个单一性格的人物,他的性格是多面的,既有温柔、善良的一面,也有 冲动、暴躁的一面,这种复杂性的人物性格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玛斯洛娃
01
善良纯洁
玛斯洛娃是一个善良纯洁的女性形象,她对嘎达梅林的爱情是真挚的
,没有掺杂任何的杂质。
02
坚强勇敢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玛斯洛娃也能够坚强勇敢地面对,她不仅支持嘎
达梅林的正义事业,也在关键时刻给予他帮助和支持。
03
追求自由和平等
玛斯洛娃也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女性,她不希望自己成为男人的
02
促进民族团结
课件中详细介绍了嘎达梅林起义中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有助于促
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03
提高公民素质
通过学习《嘎达梅林》课件,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国家历史和文化,有
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和爱国意识。
不足之处
难懂的方言,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 。
课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 兴趣和思维能力。
资源丰富多样
课件中提供了大量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可以满足学习者的多种感官需求。
社会意义
01
传承文化
通过《嘎达梅林》课件,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和文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2课《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2课《嘎达梅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嘎达梅林》是一首五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属于人音版。
这首歌曲以嘎达梅林为主题,歌词描绘了嘎达梅林的英勇形象,旋律激昂,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嘎达梅林的故事,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色,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基本技巧有一定了解。
然而,对于蒙古族音乐特色和嘎达梅林的故事,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嘎达梅林的背景,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嘎达梅林的故事,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色。
2.能够用正确的音准、节奏和情感演唱《嘎达梅林》。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嘎达梅林》的旋律和节奏。
2.正确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激昂情感。
3.了解蒙古族音乐特色,感受嘎达梅林的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嘎达梅林的背景,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色。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学习。
4.音乐欣赏法:欣赏蒙古族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嘎达梅林》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准备蒙古族音乐的相关资料,如音频、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嘎达梅林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嘎达梅林的故事。
同时,播放蒙古族音乐,让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色。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嘎达梅林》的乐谱和歌词,向学生介绍歌曲的结构和特点。
然后,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单独演唱,教师评价学生的演唱效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欣赏蒙古族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嘎达梅林》PPT课件 图文

今晚起了大风。北方的风可不比南 十二、世上最好的缘,便是有个聊得来 的伴, 永远不 嫌你的 话多, 不厌其 烦且久 处不厌 ,永远 会陪在 身边, 念你冷 暖,且 懂你悲 欢。
《嘎达梅林》课件

乐段划分
根据音乐的变化和主题的重复,可以 将曲目划分为若干个乐段,每个乐段 都有其特定的情感和表现力。
旋律与和声分析
旋律特点
嘎达梅林的旋律优美动听,具有 浓郁的民族特色,音调高亢激昂
,情感真挚热烈。
和声运用
和声的运用丰富多样,通过不同 的和声效果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
围,增强了曲目的表现力。
音乐风格
旋律与和声的完美结合,展现出 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使得这首
03
CHAPTER
嘎达梅林的民族文化内涵
蒙古族文化背景
蒙古族历史
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 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游牧文化
蒙古族以游牧生活为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游牧 文化,包括马背文化、蒙古包文化等。
草原文化
蒙古族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形成了独特的草原 文化,包括歌舞、服饰、饮食等。
嘎达梅林与蒙古族英雄崇拜
CHAPTER
嘎达梅林的传承与保护
嘎达梅林的传承方式
1 2 3
家庭传承
在蒙古族家庭中,父母通过口传或教授乐器的方 式,将嘎达梅林的音乐和故事传给下一代。
师徒传承
传统的师徒制度中,徒弟跟随师傅学习嘎达梅林 的音乐和表演技巧,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学习获 得技艺。
学校教育
近年来,一些蒙古族学校开始将嘎达梅林纳入音 乐课程,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
嘎达梅林的未来发展
创新传承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嘎达梅林需要不断创新传承方式,结合现代技 术和新媒体,扩大其传播范围和受众群体。
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嘎达梅林推向世界舞台,增强其国 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培养年轻一代传承人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嘎达梅林》 ︳人音版 (五线谱)

《嘎达梅林》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欣赏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1.欣赏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感受乐曲悲壮的情绪,并能熟记主题音乐。
2.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高亢的音色,并能分辨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作用。
3.通过欣赏歌唱家腾格尔演唱的《嘎达梅林》,引导学生从声乐作品与器乐作品角度去理解和感悟《嘎达梅林》,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4.简单了解蒙古族相关的地域文化。
教学重、难点:整体感受乐曲;感悟声乐作品与器乐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和情绪。
课前准备:各小组自由选择任务,以文字或PPT形式解读。
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蒙古族的风俗人情。
2.介绍:蒙古族代表乐器“马头琴”。
3.讲述:马头琴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探讨活动1.交流蒙古族的风俗人情师:同学们有没有留意伴随我们走进音乐教室的这段音乐是哪个民族的?大家对蒙古族都有哪些了解呢?根据我们课前布置的任务,哪一小组来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蒙古族的风俗人情。
A小组代表做交流……2.聆听《嘎达梅林》主题音乐谈感受(学生讲解)师:这段音乐向你传递一种什么的心情?生:乐曲中透露着一些悲伤、难过……师:为什么我们仿佛置身于辽阔大草原,却没有丝毫的舒畅心情,反而隐隐难受、悲伤情绪涌上心头呢?因为我们方才欣赏到的这段乐曲,实际上是由一首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改编的器乐曲。
这首民歌为我们讲述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悲壮的英雄故事。
让我们在深情悲悯的乐曲中来了解这个故事吧。
3.介绍《嘎达梅林》背景资料(教师讲解)师介绍: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土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
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
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
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
之后,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
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最后壮烈牺牲。
嘎达梅林教学设计优秀4篇

嘎达梅林教学设计优秀4篇《嘎达梅林》音乐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过程与方法:欣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运用骑马动作,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由慢到快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了解嘎达梅林的英雄故事,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乐曲主题出现的次数,每一次的速度,音区,音色的变化。
教学过程:1、随着乐曲走进教室。
2、今天赵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舞蹈,请大家欣赏,老师的这段蒙族舞好看吗?不知道有没有小朋友注意到音乐,有没有人能哼唱一下?一点点也行。
教师边哼唱边舞蹈。
出示简谱,一起唱一唱。
简单介绍蒙族,蒙族人居住在大草原上,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平时喜欢骑马,射箭,摔跤,有着一个传统的节日叫那达慕大会。
蒙族人非常喜欢马,人人都会骑马,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甚至乐器都跟马有关,蒙族有一样非常著名的乐器叫马头琴,介绍马头琴和马头琴的传说。
3、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蒙族,来听一听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嘎达梅林》,找一找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刚才我们唱的这段主题音乐?三次。
教师在每次出现主题音乐的时候就用不同动作来表现4、分段聆听,说一说每一段的速度,音区,音色。
次数音区音色速度形象 1 低深沉浑厚中速稍慢沉稳 2 高明亮中速高大英勇 3 中饱满中速稍快大无畏第一遍:用脚步表现,第二遍:用手部动作表现,第三遍:肩部动作表现仔细聆听第三次主题音乐,运用了什么伴奏乐器?鼓,古时候用鼓来鼓舞士兵出征打仗,这一乐段表现嘎达梅林与他的起义兵们在沙场征战。
5、听完乐曲,有没有人知道这个嘎达梅林到底是什么意思?介绍人物和生平事迹。
6.乐曲表现了嘎达梅林怎样的英雄形象?沉稳,高大英勇,大无畏7.在嘎达梅林起义的誓词中这样说道:祖先给我们留下这片草原,我们不能给后代留下沙漠。
而如今北方的沙尘天气越来越严重,起因就是草原森林的退化,为我们生活的环境,嘎达梅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8.最后请大家随着音乐,伴着动作表演。
小学音乐人音五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2课足迹-嘎达梅林教案

嘎达梅林一、教学目标1.积极参与聆听、律动、演唱等音乐活动,用不同的方式体验音乐,并表达个体对音乐情绪情感的感受,体会歌曲所表现得音乐形象。
2.了解男低音,感受低沉、纯厚的音色特点。
3.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悠扬、悲伤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二、学情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视野的拓宽,五年级的学生在乐理知识、识谱能力和演唱演奏能力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可以根据音乐的基本要素来联系音乐形象,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含义。
三、重点难点1.用不同的方式体验音乐,并表达个体对音乐情绪情感的感受,体会歌曲所表现得音乐形象。
2.用连贯的气息有感情的演唱《嘎达梅林》四、教学过程:学生进入教室坐好,老师吉他弹唱《鸿雁》走进教室。
师:亲爱的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生:好听师:那你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吗?生举手回答:《鸿雁》师:真棒,那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呢?生:蒙古族师: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讲述一个关于蒙古大草原英雄的故事。
(播放课件:蒙古图片,播放音乐《嘎达梅林》)教师旁白:在美丽的科尔沁大草原上,牛羊成群,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宁静安详。
可是好景不长,突然传来王爷要开垦土地的消息,土地的开垦意味这肥沃的资源将被破坏,牧民们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无地耕种。
为了保护草原,为了牧民的利益,他率众起义。
但是在一场战斗中,他被奸人陷害,不幸牺牲。
虽然这次起义失败了,但人们为了赞扬和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唱响一首优美动听的赞歌。
他——就是嘎达梅林。
(一)聆听歌曲男低音独唱《嘎达梅林》1.初听歌曲师: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赞歌——《嘎达梅林》(播放男低音演唱《嘎达梅林》)师:听完了歌曲,同学们一定想问,嘎达梅林是谁呢?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
嘎达梅林,姓名莫勒特图·那达木德“嘎达”思为家中最小的兄弟,“梅林”是其官职,相当于总兵。
师:刚才同学们聆听了歌曲,能否告诉老师,你的感受呢?(生举手回答)师:这首歌曲是明亮的还是低沉的?生:低沉的2.复听音乐师:音乐为什么会给我们如此悲壮低沉的感受?因为这首歌是男低音独唱,男低音的音色特点就是低沉浑厚。
人音版音乐八上《嘎达梅林》ppt课件

丹忙于营救嘎达梅林而忽略了孩子的病情。后来病重时,又没有
好医生医治,只能沫点鸦片,劫狱前两天,孩子发高烧而死。
•
起义失败后,官军为了抓住牡丹实行大面积搜捕。牡丹不忍
看到无辜的百姓为掩护自己而遭到屠杀,便毅然挺身就捕。牡丹
被捕之后,被李守信部下一名连长强娶成妻。这是牡丹的第二次
婚姻。这个连长后来成了伪团长,1944年被日本人秘密杀害。牡
市)、哲里木盟一带。
•
张学良命张海鹏部一个骑兵团和汤玉麟属下东北骑兵第17旅李守信团出
兵围剿。1931年4月5日,抗垦队伍在今通辽北舍伯勒图附近新开河(今乌力
吉木仁河)畔的红格尔敖包屯渡口,准备渡河南去时,被包围歼灭,嘎达梅林
战死。李守信割下了嘎达梅林的头,回开鲁送给崔兴武旅长,崔兴武用木匣包
装送汤玉麟。汤玉麟又交给了达尔罕亲王,并在旗内悬挂示众。后来在乌力吉
族民众被迁入成为佃农。中华民国成立后,1914 年2月,民国政府内务、农商、财政等部及蒙藏事
务局联合制定《禁止私放蒙荒通则》和《垦辟蒙
荒奖励办法》,准备大兴蒙垦。从1916年,奉系
军阀张作霖开始大量放垦。放垦戍边增强了边防,
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但也损害了蒙古族牧民的
利益。从1904年的白音大赉起义开始,抗垦起义 此起彼伏。
四.起义
•
张作霖与常住奉天(沈阳)的那木济勒色楞王爷商定开垦该旗的大片草
原为农耕地,到1928年达尔罕旗四分之三的土地被放垦,牧场缩小,牧民被
迫背井离乡,引起当地牧民的不满。嘎达梅林多次到垦务局反对开垦,被免职。
•
1929年初,“东北易帜”后不久,张学良继续开垦蒙旗土地的计划。嘎
达梅林等人发起“独贵龙运动”,即所有请愿的人在纸上围着一个圆圈签名以
《嘎达梅林》课件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嘎达梅林背景介绍 • 《嘎达梅林》歌词解读 • 《嘎达梅林》曲调分析 • 《嘎达梅林》的艺术价值与社会影响 • 《嘎达梅林》的演唱技巧与演绎风格 • 《嘎达梅林》的舞台表演与视觉呈现
CHAPTER 01
嘎达梅林背景介绍
嘎达梅林的生平
01
02
节奏
歌词的节奏也很有特点。歌曲以缓慢而抒情的旋律开始,随着情感的积累和情节的发展,节奏逐渐加 快,直至高潮部分。这种节奏变化不仅表现了歌曲的情感起伏,也展现了嘎达梅林英勇斗争的历程。
CHAPTER 03
《嘎达梅林》曲调分析
曲式结构与特点
曲式结构
采用六声调式,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结构清晰。
情感表达
歌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情感表达,如对自由、正义的渴望,对 民族尊严的坚守,对侵略者的抗争等。这些情感表达充分展 现了嘎达梅林为民族自由而英勇斗争的壮丽史诗。
歌词中的隐喻与象征
隐喻
在《嘎达梅林》歌词中,嘎达梅林被比喻为雄鹰和骏马,象征着他的英勇和自由 精神。同时,歌词中还通过描述大漠、草原等自然景观,隐喻了蒙古族人民生活 的环境和对自由的渴望。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
在嘎达梅林的年代,内蒙古民族文化面临着被外来文化同化的危机,嘎达梅林 通过创作《嘎达梅林》为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创作《嘎达梅林》的动机与目的
反映人民疾苦
嘎达梅林通过《嘎达梅林》反映 了内蒙古地区人民的贫困和苦难
,呼吁社会公正和民族平等。
激发民族自豪感
通过描写蒙古族人民在抗垦斗争 中的英勇事迹,激发了蒙古族人
01
在演绎《嘎达梅林》时,可以结合舞蹈动作,以增加视觉效果
2023年三年级音乐《嘎达梅林》课件

情绪:深沉悲壮 热烈奔放 欢快活泼 庄严肃穆 速度;小快板 慢板 中速稍快 中速稍慢
1=D4/4 中速稍慢
6.3 3 2 3 │ 5 6
嘎达梅林
⌒ ⌒ 蒙古族民歌
1 6.│
2
32
1
6.│ 2
3 .3
5
.
1│6 - - -│
南 方 飞 来的 北 方 飞 来的
小 鸿 雁 啊, 大 鸿 雁 啊,
不落 不落
长江 长江
不呀 不呀
不 起 飞。
不 起 飞。
天 上的 鸿 雁
从 南往 北 飞,是 为 了 追 求 太 阳 的 温 暖,
天 上的 鸿 雁
从 北往 南 飞,是 为 了 躲 避 北 海 的 寒 冷,
⌒ ⌒ 5 6 5 3 5 │ 5 6 1 6.│ 1 6.1 5.6.│ 2 3.3 5 1 │6 -.- - ‖
三年级音乐《嘎达梅林》精品课件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北方飞来的大鸿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造反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天上的鸿雁从南往北飞,是为了追求太阳的温暖, 反抗王爷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天上的鸿雁从北往南飞,是为了躲避北海的寒冷, 造反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要 说 起 义的 嘎 达 梅 林,是 为 了 蒙 古 人 民的 土
地!
要 说 造 反的 嘎 达 梅 林,是 为 了 蒙 古 人 民的 土
地!
反 抗 王 爷的 嘎 达 梅 林,是 为 了 蒙 古 人 民的 利
益!
造 反 起 义的 嘎 达 梅 林,是 为 了 蒙 古 人 民的 利
《嘎达梅林》(教案)

5.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6.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英雄品质的可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嘎达梅林》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理解: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思考。
《嘎达梅林》(教案)
一、教学内容
《嘎达梅林》(教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英雄的赞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课文《嘎达梅林》的阅读与理解,体会课文描绘的嘎达梅林英雄形象,感受草原民族英雄主义精神。
2.学习生字词:嘎达、梅林、蒙古、草原、英雄等。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叙述的起承转合。
(2)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梳理课文中出现的关键生字词,如“嘎达”、“梅林”、“蒙古”、“草原”等,让学生掌握其读音、书写和含义。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生字词,巩固所学。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调、语气和节奏。
-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水平。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嘎达梅林》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英雄主义的思考,效果还不错,大家都很积极地参与进来。但在新课讲授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英雄主义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我讲解得不够详细,也可能是因为这个概念本身就比较抽象。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动了起来,但我注意到有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并没有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是由于时间紧张,也可能是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够。这一点我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上加以改进,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人教版嘎达梅林教学课件PPT

1=D 4/4
︵ ︵ 5 6 5 35 5 6 1 . 6 .6 1 6 1 5 6 2 . 33 5 1 6 . . . . .
要 要 反 造 说 说 抗 反 造 造 王 起 反的 反的 爷的 义的 嘎 嘎 嘎 嘎 达 达 达 达 梅 梅 梅 梅 林是 林是 林是 林是 为 为 为 为 了 了 了 了 蒙 蒙 蒙 蒙 古 古 古 古 人 人 人 人 民的土 民的土 民的利 民的利 地。 地。 益。 益。
︵ ︵ 5 6 5 35 5 6 1 . 6 .6 1 6 1 5 6 2 . 33 5 1 6 . . . . .
要 要 反 造 说 说 抗 反 造 造 王 起 反的 反的 爷的 义的 嘎 嘎 嘎 嘎 达 达 达 达 梅 梅 梅 梅 林是 林是 林是 林是 为 为 为 为 了 了 了 了 蒙 蒙 蒙 蒙 古 古 古 古 人 人 人 人 民的土 民的土 民的利 民的利 地。 地。 益。 益。
︵ 5 6 5 3 5 5 6 1 6.6 1 6 1 5 6 2 . 33 5 1 6 - - . . . . . .
︵
内蒙古民歌 1=D 4/4
嘎 达 梅 林
落 落 了 了 长 长 追 躲 江 江 求 避 不 不 太 北 呀 不 起 飞, 呀 不 起 飞, 阳的 温 暖, 海的 寒 冷,
︵ . 6 . 3 3 23 5 6 1 6 . 2 32 1 6 . 2 . 33 5 1 6 - - 南方 飞 北方 飞 天 上的鸿 天 上的鸿 来的 来的 雁 雁 小 鸿 雁 啊 ,不 大 鸿 雁 啊 ,不 从 南往 北飞,是 为 从北往 南飞,是 为
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强调诗意和哲理的 表现。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 由发挥,是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 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
第2课《聆听嘎达梅林(安波记谱译配)》教案

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合唱练习,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能力;
4.拓展音乐文化视野,了解蒙古族音乐背景,尊重并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
5.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发挥个性,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元素。
第2课《聆听嘎达梅林(安波记谱译配)》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课《聆听嘎达梅林(安波记谱译配)》教案,教学内容来源于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聆听《嘎达梅林》歌曲,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2.了解《嘎达梅林》歌曲背景,学习歌曲中的记谱方式;
3.学唱《嘎达梅林》,培养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举例解释: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强调《嘎达梅林》的旋律线条,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旋律;同时,详细讲解歌曲背后的故事,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歌曲所传递的民族精神;此外,对歌曲中的音乐元素进行具体分析,指导学生如何辨识和应用。
2.教学难点
-节奏把握:学生往往难以准确掌握蒙古族民歌特有的复杂节奏,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嘎达梅林》相关的问题,如歌曲的节奏特点、情感表达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平衡个人与集体的声音,以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练习的结果。
在讲授环节,我注意到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当他们听到《嘎达梅林》这首歌曲时,很多人都被其优美的旋律和激昂的情感所吸引。这也让我意识到,音乐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还要关注情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
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教学目标:
1、能简要表述《嘎达梅林》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特点。
能听辨出男低音音色。
并能哼唱《嘎达梅林》的主题旋律。
2、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
3、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长音的保持。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欢迎大家到蒙古包作客。
(大屏幕显示:蒙古草原风情图片)
在北方蒙古高原上,长期生活着一个古老民族――蒙古族,他们分成许多部,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
蒙古族又是个善战的民族,嘎达梅林就是蒙古族历史英雄人物之一。
2、讲述历史上一件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
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
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
嘎达
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
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二、聆听歌乐曲《嘎达梅林》
1、初听歌曲,了解歌曲讲述的历史背景。
小组内讨论后,师归纳总结。
2、复听歌曲,感受、听辨男低音的音色,并熟悉歌曲。
说说人声分类中男低音的音色特点。
3、再次复听歌曲,一边听一边哼唱歌曲,并用手跟随音乐划旋律线,感受歌曲的分句和旋律特点。
并讨论:演唱者是怎样唱出英雄性格的。
4、分析歌曲:歌曲分为几句?歌曲的情绪怎样?旋律进行的方式是怎样的?
三、聆听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
1.聆听器乐曲,说说与歌曲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的不同。
2.出示乐器图片,请学生说出乐器的名称。
师简介蒙古族乐器-马头琴。
并讲解关于马头琴的传说。
3.复听五重奏。
设问:歌曲的主题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4.再次聆听,提示:主题曲调每次出现在音区、音色、速度及伴奏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可用表格的形式完成以上问题)。
5.进一步聆听,感受马头琴特有的表现力。
交流乐曲赞颂的是怎样的一位英雄形象。
四、拓展延伸:
课下收集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感受其音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