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第一章习题课(1)解析
工程光学-第一章-习题及解答
l
B
200mm
●● ●
A’ A B
2. 一束平行细光束入射到一半径r=30mm、 折射率n=1.5的玻璃球上,求其会聚点的位 置。如果在凸面镀反射膜,其会聚点应在何 处?如果在凹面镀反射膜,则折射光束在玻 璃中的会聚点又在何处?反射光束经前表面 折射后,会聚点又在何处?说明各会聚点的 虚实。
1
r5 30mm
代入①式,得:l5' 75mm (虚像)
距 1 面右侧75mm处
1
2
.
C
3. 有平凸透镜r=100mm,r=∞,d=300mm, n=1.5,当物体在-∞时,求高斯像的位置l’。 在第二面上刻一十字丝,
问: 其通过球面的共轭像处? 当入射高度h=10mm时,实际光线的像方 截距为多少?与高斯像面的距离为多少?
l,l ' , r
dl r l r l'
d
l
l'
0
112
l' l r
Q
C
l
ON
M
h
Q’ N O
l' r
6. 两薄透镜的焦距为 f1' 5.0cm
和
f
' 2
10.0cm
,相距5.0cm。若
一高为2.50cm的物体位于第一透镜前15.0cm处,求最后所成像
4. 一球面镜半径r=-100mm,求β=0,-0.1, -0.2, -1,1,5,10,∞时的物距和像距。
解:
1 12
l
l l r
l
5. 试从费马原理出发,导出凹球面反射镜 近轴成像公式: 1 1 2 ,做出示意图。
工程光学第3版第一章习题答案
• 光学元件的特性与选择:不同光学元件具有不同的特性,如透镜的焦距、折射 率,反射镜的反射率、角度等。在选择和使用光学元件时,需要考虑系统的需 求和限制,如成像质量、光束直径、光谱范围等。
习题1.6
什么是光的衍射?衍射现象有哪些应用?
答案
光的衍射是指光波在遇到障碍物时,绕过障碍物的边缘继 续传播的现象。衍射现象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全息摄 影、光学仪器制造和光学信息处理等。
习题1.3答案
习题1.7
什么是光谱线及其分类?光谱分析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
光谱线是指物质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发射或吸收的特定波长的光。根据产生机理 ,光谱线可分为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光谱分析的原理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 发射或散射特性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习题1.2
简述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
习题1.1答案
习题1.3
如何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
答案
使用光学显微镜时,应先调节光源亮度,然后调节聚光镜和物镜的焦距,确保 样品清晰可见。接着,通过调节载物台和调焦装置,使样品在显微镜视场中居 中。最后,通过目镜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习题1.2答案
习题1.4
什么是光的折射?折射率与题考察了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本领与照 明方式、物镜的数值孔径和照明光的波长的 关系。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本领主要取决于物 镜的数值孔径和照明光的波长。数值孔径越 大,照明光的波长越短,则显微镜的分辨本 领越高。同时,照明方式也会影响显微镜的 分辨本领,暗视场显微镜具有较高的对比度
练习题3
光学题目及答案
第一章 光的干涉1 波长为500nm 的绿光照射在间距为0.022cm 的双缝上,在距离180cm 处的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求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
若改用波长700nm 的红光照射此双缝,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又为多少?计算这两种光第二级亮条纹位置的距离。
解:本题是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其光路、装置如图。
由干涉花样亮条纹的分布规律:λdr j y 0= (j=0、±1、±2、…)得亮条纹间距: λdr y 0=∆ (1) 其中:λ=500nm 和700nm 、d=0.022mm 、r 0=180cm 代入公式(1)计算得到:当λ=500nm 时,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cm y 409.0=∆ 当λ=700nm 时,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 cm y 573.0='∆ 第2 级亮条纹的位置:λdr jy 02= 2=j (2) 当λ=500nm 时: cm y 819.02=当λ=700nm 时: cm y 146.12=' 两种光第二级亮条纹位置间的距离: cm y y y 327.0222=-'=∆2 在杨氏实验装置中,光源的波长为640nm ,两缝间距为0.4mm ,光屏离双缝的距离为50cm ,试求:(1)光屏上第一亮条纹和中央亮条纹之间距离;(2)若P 点距离中央亮条纹0.1mm ,则两束光P 点的相位差;(3)P 点的光强度与中央亮条纹的强度之比。
解: (1) 由: λdr j y 0= (1),已知:λ=640nm ,d=0.4mm ,r 0 = 50cm ,j=1代入公式(1)解得,第一亮纹到中央亮纹的距离:y=0.8mm(2)两束光传播到P 点的光程差为:12r y dr r =-=δ 位相差为:022r dy λπδλπϕ==∆代入数据:λ=640nm 、d=0.4mm 、r 0=50cm 、y=0.1mm 得到两束光在P 点的相位差:4/πϕ=∆(3)在中央亮条纹的位置上,两光的相位差为:0=∆ϕ 光强度为:2204)cos 1(2A A I =∆+=ϕP 点的光强度为:2224.3)4/cos 1(2)cos 1(2A A A I p =+=∆+=πϕ 两条纹光强度之比为:2:7.1:0=I I p3 把折射率为1.5的玻璃片插入杨氏双缝的一束光中,光屏上原来第五级亮条纹所在的位置变为中央亮条纹,求插入的玻璃片的厚度。
光学第一章习题及答案解析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2011级 应用物理班姓名:罗勇 学号:20114052016第一章 习题一、填空题:1001.光的相干条件为 两波频率相等 、相位差始终不变与 传播方向不相互垂直。
1015、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反射镜M 2移动0、25mm 时,瞧到条纹移动的数目为1000个,若光为垂直入射,则所用的光源的波长为_500nm 。
1039,光在媒介中通过一段几何路程相应的光程等于折射率与__路程_的乘积 。
1089、 振幅分别为A 1与A 2的两相干光同时传播到p 点,两振动的相位差为ΔΦ。
则p 点的光强I =2212122cos A A A A ϕ++∆1090、 强度分别为1I 与2I 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大光强max I =12+I I 。
1091、 强度分别为I 1与I 2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小光强min I =。
12I I -1092、 振幅分别为A 1与A 2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大光强max I =12122A A A A ++。
1093、 振幅分别为A 1与A 2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小光强min I =12122A A A A +-。
1094、 两束相干光叠加时,光程差为λ/2时,相位差∆Φ=π。
1095、 两相干光波在考察点产生相消干涉的条件就是光程差为半波长的()2j+1倍,相位差为π的()2j+1倍。
1096、 两相干光波在考察点产生相长干涉的条件就是光程差为波长的2j 倍,相位差为π的2j 倍。
1097、 两相干光的振幅分别为A 1与A 2,则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1221221A A A A ⎛⎫⎪⎝⎭⎛⎫+ ⎪⎝⎭。
1098、 两相干光的强度分别为I 1与I 2,则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1212I I I I -+。
1099、两相干光的振幅分别为A 1与A 2,当它们的振幅都增大一倍时,干涉条纹的可见度为不变。
1100、 两相干光的强度分别为I 1与I 2,当它们的强度都增大一倍时,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不变。
工程光学习题解答(第1章)
第一章1.举例说明符合光传播基本定律的生活现象及各定律的应用.答:(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影子的形成;日蚀;月蚀;均可证明此定律。
应用:许多精密的测量,如大地测量(地形地貌测量),光学测量,天文测量。
(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定律:不同光源发出的光在空间某点相遇时,彼此互不影响,各光束独立传播.说明:各光束在一点交会,光的强度是各光束强度的简单叠加,离开交会点后,各光束仍按各自原来的方向传播。
2.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求光在水(n=1.333)、冕牌玻璃(n=1.51)、火石玻璃(n=1。
65)、加拿大树胶(n=1.526)、金刚石(n=2。
417)等介质中的光速。
解:v=c/n(1)光在水中的速度:v=3×108/1。
333=2。
25×108 m/s(2)光在冕牌玻璃中的速度:v=3×108/1。
51=1。
99×108 m/s(3)光在火石玻璃中的速度:v=3×108/1。
65=1.82×108 m/s(4)光在加拿大树胶中的速度:v=3×108/1。
526=1。
97×108 m/s(5)光在金刚石中的速度:v=3×108/2。
417=1。
24×108 m/s*背景资料:最初用于制造镜头的玻璃,就是普通窗户玻璃或酒瓶上的疙瘩,形状类似“冠”,皇冠玻璃或冕牌玻璃的名称由此而来。
那时候的玻璃极不均匀,多泡沫。
除了冕牌玻璃外还有另一种含铅量较多的燧石玻璃(也称火石玻璃)。
3.一物体经针孔相机在屏上成像的大小为60mm,若将屏拉远50mm,则像的大小变为70mm,求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解:⇒l=300mm4.一厚度为200mm的平行平板玻璃(设n=1。
5),下面放一直径为1mm的金属片。
若在玻璃板上盖一圆形纸片,要求在玻璃板上方任何方向上都看不到该金属片,问纸片最小直径应为多少?解:本题是关于全反射条件的问题。
光学课后习题解答
当j=9时,
扎一—3/8 nm
19
所以,在390~760nm的可见光中,从玻璃片上反射最强的光波波长为
423.5 nm,480 nm,553.8 nm,654.5 nm.
12.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反射镜M2移动0.25mm时,看到条纹移过的数目为909个,设光为垂直入射,求所
17.9cm,纸厚0.036mm,求光波的波长。
11.波长为400Ll760nm的可见光正射在一块厚度为1.2×10-6m,折射率为1.5玻璃片上,试问从玻璃片反
射的光中哪些波长的光最强.
解:依题意,反射光最强即为增反膜的相长干涉,则有:
=2n2d =(2j1)-
4n2d2j 1
,=4n2d = 4 1.5 1.2 10^ = 7200nm
用光源的波长。
解:根据课本59页公式可知,迈克耳孙干涉仪移动每一条条纹相当h的变化为:
现因
N =909所对应的h为
2 0.25
909
13.迈克耳孙干涉仪平面镜的面积为4×4c∏t观察到该镜上有20个条纹。当入射光的波长为589nm时,
两镜面之间的夹角为多大?
解:因为S
又因为
所以
2
解:
Δ)
(1)由公式
r°
/ =扎
d
A「0
-y二
50__5_2
6.4 10 =8.0 10 cm
得
d
=0.4
(2)由课本第
20页图1-2
的几何关系可知
r2-r1dsid tan "^=0.04^=0.8 10
2222八'
I=AA22 A1A2cos=4A CoS
(3)由公式2得
物理光学第1章习题解答
因此,反射光电矢量的振动方向与入射面所成的角度为:
tg 1
0.421 84 18 0.042
14.一个光学系统由两片分离透镜组成,两透镜的折射率分别为1.5和1.7,求此系统的 反射光能损失。如透镜表面镀上增透膜,使表面反射比降为0.01,问此系统的光能损 失又为多少?设光束以接近正入射通过各反射面。 【解】(1)系统包括4个反射面,假设光束是接近正入射情形下通过各反射面,因而各面的反射
(2) 当
n1 1.62, n2 1.52时 sin u 1.62 2 1.52 2 =0.56 u 34
所以最大孔径角为 2u =68
24.利用波的复数表达式求两个波
的合成波。 【解】
E1 =a cos(kx t ) 和 E2 a cos(kx t )
E1和E2的相应的复数表达式为
n1 sin 1 1 sin 50 sin 1.5 n2 sin 1 0.511 30 42
因此 rs rp sin(1 2 ) sin19 18 0.335 sin(1 2 ) sin 80 42
因此, t s t s
2 sin 2 cos 1 2 sin 1 cos 2 sin(1 2 ) sin(1 2 ) sin 1 cos 2 4 sin 2 2 cos 2 1 sin 2 cos 1 sin 2 (1 2 ) s
2 2 2 2
n 1 1.7 1 0.7 R3 3 0.067 n 1 1.7 1 2.7 3 1 1 1 1.7 2 n4 1 1.7 R4 1 0.067 n 1 1 1.7 4 1 1.7
《光学教程》(姚启钧)课后习题解答
《光学教程》(姚启钧)课后习题解答 - 百度文库《光学教程》(姚启钧)习题解答第一章光的干涉1 、波长为的绿光投射在间距为的双缝上,在距离处的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求两个亮条纹之间的距离。
若改用波长为的红光投射到此双缝上,两个亮纹之间的距离为多少?算出这两种光第2 级亮纹位置的距离。
解:改用两种光第二级亮纹位置的距离为:2 、在杨氏实验装置中,光源波长为,两狭缝间距为,光屏离狭缝的距离为,试求:⑴光屏上第 1 亮条纹和中央亮纹之间的距离;⑵若 P 点离中央亮纹为问两束光在 P 点的相位差是多少?⑶求 P 点的光强度和中央点的强度之比。
解:⑴⑵由光程差公式⑶中央点强度:P 点光强为:3 、把折射率为的玻璃片插入杨氏实验的一束光路中,光屏上原来第 5 级亮条纹所在的位置变为中央亮条纹,试求插入的玻璃片的厚度。
已知光波长为解:,设玻璃片的厚度为由玻璃片引起的附加光程差为:4 、波长为的单色平行光射在间距为的双缝上。
通过其中一个缝的能量为另一个的倍,在离狭缝的光屏上形成干涉图样,求干涉条纹间距和条纹的可见度。
解:由干涉条纹可见度定义:由题意,设,即代入上式得5 、波长为的光源与菲涅耳双镜的相交棱之间距离为,棱到光屏间的距离为,若所得干涉条纹中相邻亮条纹的间隔为,求双镜平面之间的夹角。
解:由菲涅耳双镜干涉条纹间距公式6 、在题 1.6 图所示的劳埃德镜实验中,光源 S 到观察屏的距离为,到劳埃德镜面的垂直距离为。
劳埃德镜长,置于光源和屏之间的中央。
⑴若光波波长,问条纹间距是多少?⑵确定屏上可以看见条纹的区域大小,此区域内共有几条条纹?(提示:产生干涉的区域 P 1 P 2 可由图中的几何关系求得)解:由图示可知:①②在观察屏上可以看见条纹的区域为 P 1 P 2 间即,离屏中央上方的范围内可看见条纹。
7 、试求能产生红光()的二级反射干涉条纹的肥皂膜厚度。
已知肥皂膜折射率为,且平行光与法向成 30 0 角入射。
高等光学教程-第1章参考答案
(A1-1)
U1 U2 U U1 U2 U1 U2 v v t t t t t
2U t2
v2
2U 1 2
v2
2U 2 2
(A1-2)
将(A1-1)、(A1-2)式代入波动方程的左边,显见
1.4 在光学中场量 E (r , t ) 和 H (r , t ) 的表示方法有许多种, 分别推导采用以下三种表示方法时 平均光强的计算公式。 (1) 设场量表示为 E (r , t ) E 0 (r )e j t , H (r , t ) H 0 (r )e j t (2) 设场量表示为 E (r , t )
高等光学教程第1章参考答案高等光学教程课后答案高等光学教程答案高等光学教程季家镕高等光学教程高等光学赵建林答案高等光学高等光学仿真高等光学仿真pdf高等光学赵建林
第一章 光的基本电磁理论
1.1 在非均匀介质中,介电系数 ( r ) 是空间位置的函数,波动方程有下面的形式
2 E (r )
设 令 则有
f1 f2 ( r U ) ( r f1 ) ( r f 2 ) f1 r f2 r r r r r r f1 f 2 U1 U1 U 2 U 2 r r
2 (rU ) r2
f1 f 2 U 1 1 U 1 2U 1 U 2 1 U 2 2U 2 2 2 r r r r 2 r r 2
对照第一章表 1-3,它是一个快轴沿 x 轴或 y 轴的 1 2 波片。
(2)
1
Etx 1 1 0 1 1 1 E 出射光为一左旋圆偏振光 2 j 2 0 j 1 ty
(完整版)光学第一章习题及答案解析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2011级 应用物理班姓名:罗勇 学号:20114052016第一章 习题一、填空题:1001.光的相干条件为 两波频率相等 、相位差始终不变和 传播方向不相互垂直。
1015.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反射镜M 2移动0.25mm 时,看到条纹移动的数目为1000个,若光为垂直入射,则所用的光源的波长为_500nm 。
1039,光在媒介中通过一段几何路程相应的光程等于折射率和__路程_的乘积 。
1089. 振幅分别为A 1和A 2的两相干光同时传播到p 点,两振动的相位差为ΔΦ。
则p 点的光强I =2212122cos A A A A ϕ++∆1090. 强度分别为和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大光强=。
1I 2I max I 12+I I 1091. 强度分别为I 1和I 2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小光强=。
min I 12I I -1092. 振幅分别为A 1和A 2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大光强=。
max I 12122A A A A ++1093. 振幅分别为A 1和A 2的两相干光波迭加后的最小光强=。
min I 12122A A A A +-1094. 两束相干光叠加时,光程差为λ/2时,相位差=。
∆Φπ1095. 两相干光波在考察点产生相消干涉的条件是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倍,相位差()2j+1为π的倍。
()2j+11096. 两相干光波在考察点产生相长干涉的条件是光程差为波长的倍,相位差为π2j 的倍。
2j 1097. 两相干光的振幅分别为A 1和A 2,则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
1221221A A A A ⎛⎫ ⎪⎝⎭⎛⎫+ ⎪⎝⎭1098. 两相干光的强度分别为I 1和I 2,则干涉条纹的可见度v=。
1212I I I I -+1099.两相干光的振幅分别为A 1和A 2,当它们的振幅都增大一倍时,干涉条纹的可见度为不变。
1100. 两相干光的强度分别为I 1和I 2,当它们的强度都增大一倍时,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不变。
工程光学课后答案完整版_机械工业出版社_第二版_郁道银
第一章习题1、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3 m/s,求光在水(n=1.333)、冕牌玻璃(n=1.51)、火石玻璃(n=1.65)、加拿大树胶(n=1.526)、金刚石(n=2.417)等介质中的光速。
解:则当光在水中,n=1.333时,v=2.25 m/s,当光在冕牌玻璃中,n=1.51时,v=1.99 m/s,当光在火石玻璃中,n=1.65时,v=1.82 m/s,当光在加拿大树胶中,n=1.526时,v=1.97 m/s,当光在金刚石中,n=2.417时,v=1.24 m/s。
2、一物体经针孔相机在屏上成一60mm大小的像,若将屏拉远50mm,则像的大小变为70mm,求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
解:在同种均匀介质空间中光线直线传播,如果选定经过节点的光线则方向不变,令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x,则可以根据三角形相似得出:所以x=300mm即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300mm。
3、一厚度为200mm的平行平板玻璃(设n=1.5),下面放一直径为1mm的金属片。
若在玻璃板上盖一圆形纸片,要求在玻璃板上方任何方向上都看不到该金属片,问纸片最小直径应为多少?解:令纸片最小半径为x,则根据全反射原理,光束由玻璃射向空气中时满足入射角度大于或等于全反射临界角时均会发生全反射,而这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在玻璃板上方看不到金属片。
而全反射临界角求取方法为:(1)其中n2=1, n1=1.5,同时根据几何关系,利用平板厚度和纸片以及金属片的半径得到全反射临界角的计算方法为:(2)联立(1)式和(2)式可以求出纸片最小直径x=179.385mm,所以纸片最小直径为358.77mm。
4、光纤芯的折射率为n1、包层的折射率为n2,光纤所在介质的折射率为n0,求光纤的数值孔径(即n0sinI1,其中I1为光在光纤内能以全反射方式传播时在入射端面的最大入射角)。
解:位于光纤入射端面,满足由空气入射到光纤芯中,应用折射定律则有:n0sinI1=n2sinI2 (1)而当光束由光纤芯入射到包层的时候满足全反射,使得光束可以在光纤内传播,则有:(2)由(1)式和(2)式联立得到n0 sinI1 .5、一束平行细光束入射到一半径r=30mm、折射率n=1.5的玻璃球上,求其会聚点的位置。
光学第一章习题解答 - 副本概要
2
(3)
I 4 A cos
2 1
0
2
2
1
2
2 1
I 4A
I
p 2
2 1
4
4 cos cos 0.854 I 2 8
2 0
1 cos
4 2 2 2 4
1.3 把折射率n为1.5的玻璃片插入杨氏实验的一 束光路中,光屏上原来第5级亮纹所在的位置。变 为中央亮条纹,求插入玻璃片的厚度。(已知光的 波长为600nm)。
i2 0
2 0
j0
2 1 2
2
(无半波损失)
or : 2d 0 n n sin i1 (2 j 1)
2
5
i1 0
\ d 0 min
5500 × 10 4n 4 × 1.38
7
10 cm
1.9 在两块玻璃片之间一边放一条厚纸,另一边相 互压紧,玻璃片 l 长10cm,纸厚h为0.05mm,从600 的反射角观察波长为500nm的单色光源的象。试问玻 璃片单位长度内能看到的干涉条纹的数目是多少?
0 2 2 2
2 1 1 700 4260 A 考虑半波损失 1.33 1 sin 30 4
0 2 2 2 o
or : 2h n n sin i
2 2 2 2 1 1 2 2 2 2 1 1
2
2h n n sin i (2 j 1) 2 j 1 h n n sin i 4
解:斜面上每一条纹的宽度所对应的空气劈尖的 厚度的变化量为 h h h j 1 j 2 H h x x L n 1
物理光学第四版第一章习题答案
平面波、球面波的性质和数学表达 坡印亭矢量和光强,二者之间的关系
菲涅尔方程及菲涅尔公式的物理意义、图形特点
反射率和透射率
布儒斯特角、全内反射
解:(1)E 2 cos[ 2 1014 ( z t ) ] y
1.1 一个平面电磁波可以表示为 z E x 0, E y 2 cos[ 2 1014 ( t ) ], E z 0, c 2 求(1)该电磁波的频率、波长、振幅和原点初相位为多少? (2)波的传播和电矢量的振动取哪个方向? (3)与电场相联系的磁场B的表达式。
解: 因为 所以
光束垂直入射 透射率为T1=n[2/(n+1)]2≈0.96 sinθc=1/1.52 θc>45˚ 光束在直角棱镜的斜面上发生全反射 R2=1 全反光束经直角棱镜的直角边垂直透射出 其透射率T3=T1
∴ I=I0T1R2T3 ≈0.92I0
1.27 一直圆柱形光纤,光纤纤芯的折射率为n1,包层的折射率为n2,并且n1>n2. (1)证明:
8 钠黄光(D双线)包含的波长1=5890埃,2=5896埃,设 t=0时刻两列波的波峰在0点重合,问:
1、自0起,传播多远两列波的波峰还会重叠?
2、经过多长时间以后,在0点还会出现波峰重叠现象?
解:波峰再次重叠时,传播距离应为1,2的最小公倍数。
l m k 2 (k n)1 n 1 n k 2945 2 1 3
2E 2 2 k (cos ) E 2 z
2 2
2E 2 E 2 t
2
ky kx kz z
k
Q cos cos cos 1
k E
2
蔡履中光学第一章课后答案
所以β=arcsin (n2-sin2i)1/2
1-2解:证明:①由折射定律
sin i1=nsin i1' n shin i2=sin i2' i1'=i2
所以sin i1=sin i2' i1=i2'
②OP=h/cos i1'∠POQ=i1-i1'
远视眼:s=-25cm s´= -1m
Φ=1/f´=-1+1/0.25=3D=300度
1-44解:M=(-△/fo`)/(-25cm/fe`)△=20-1-3=16
所以M=(-16/1)*(25/3)=-133.3
目镜成象1/s`+1/s=1/f `所以1/(-25)+1/s=1/3得s=2.678
光学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1-1解:由折射定律sin i=nsin i'
在三角形OAB中:由正弦定理R/sin(90+i`)=OB/sinβ′R=OA为半径设OB=d
cos i' = sinβ′再由折射定理nsinβ′= sinββ′为球面折射入射角
所以sinβ=n sinβ'= n cos i'=n (1-sin2i`)1/2
tg a3=3/12=0.25
所以a1最小
所以孔阑即为光阑
入瞳:距L14.5cm.在右侧孔径为3cm
出瞳:即光阑对L2成象1/s`+1/2=1/3 s`=-6β1=-s`/s=6/2=3
y`=β1y=2*3 =6
出瞳:距L26cm在左侧,口径6cm
1-29解:
AB经平面镜成象为A'B'为正立的象β1=1
大学物理-游璞-于国萍-光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习题
1.2 解:从图中可以看出: i2=i1+q
激光器
i2+q=i1+a
∴a=2q
又
tana = 5
50
a=5.71o ∴ q=2.86o
i2 q
q
i1 i1
i2
O
a
50cm
A 5cm
B
用途:平面镜微小的角度改变,转化为屏幕上可测量的长度改 变。力学中钢丝杨氏模量的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测量等。
)2
=
( n1 n1
− +
n2 n2
)2
=
0.04
Rp
=
rp 2
=
( n1 cos i1 n1 cos i1
− n2 + n2
cos i2 cos i2
)2
=
( n2 n2
− n1 )2 + n1
=
0.03
3.4 解:(1)不加树脂胶时,两个透镜之间有空气,所以当自然光正入射
时,在第一个透镜与空气的分界面I上,
R2 + f 2 = nz + x2 + y2 + ( f − z)2 (n2 −1)z2 − z(n R2 + f 2 − f )z − (x2 + y2 ) = −R2
1.11 证明 n' − n = n' − n p' p r
1 +1 =2 p' p r
f = f= r 2
1.13 解:
f '=
Ey
=
A cos[ (t
−
z) c
南开考研光学专业习题与解答第一章
第一章 几何光学例题1.1 人眼前一小物体,距人眼25厘米,今在人眼和小物体之间放置一块平行平面玻璃板,玻璃板的折射率为1.5 ,厚度为5毫米 .试问此时看小物体相对它原来的位置移动多远?解:已知玻璃板的折射率5.1=n ,板厚.5mm d =物体S 经玻璃板两次折射成像, 第一次以O 1为原点, 向右为正, 物距s =-a ,曲率半径r =∞,代入成像公式得00.11=--'a s n , 解得第二次成像,以O 2为原点,向右为正,物距为,12d na d s s --=-'= 代入成像公式得,01=---'d na n s 解得).(nda s +-='小物体的像向着玻璃板移动了).(35)5.111(5)11()(mm n d d s a s =-⨯=-=-'-=∆1.2 如习题1.2图所示,空气中的尖劈棱镜顶角α很小,折射率为n ,点光源S 到尖 劈棱镜的距离为a ,求S 通过棱镜成的像在何处?并讨论像的虚实.解:点光源S 通过尖劈的两个界面,两次折射成像.第一次折射成像,以原点O为顶点, 物距为-a ,物方折射率为1.0,像方折射率为n ,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代入单球面成像 公式,得,0.10.11∞-=--'n a s n.1na s -=' 如计算题1.2解图所示建立坐标,像点S1' 的坐标为(-na ,0),第二次折射成像,以O ' 为顶点,物距为-na ,像距为s ',物方折射率为n ,像方折射率为1.0,曲率半径无穷大,代入成像公式,得 ,0.10.1∞-=--'n na n s,a s -='α · Sa 计算题1.2图.1na s -=' adS S 'S '1 O 1O 2计算题1.1解图最后像点在点光源上方,由几何关系可求出.)1(a n S S α-='因此,最后像点S'的坐标为(-a ,a n α)1(-),是虚象.1.3 在报纸上放一个平凸透镜,眼睛通过透镜看报纸,当平面在上时,报纸的虚像在平面下13.3毫米处,当凸面在上时,报纸的虚像在凸面下14.6毫米处.若透镜的中央厚度为20毫米,求透镜的折射率和凸球面的曲率半径.解:人眼看到的是字透过透镜成的像.第一种情况,字在球面的顶点,此次成像物、像重合.字再经过平面折射成像,物距为-20毫米,像距为-13.3毫米,由成像公式,得,0203.130.1=---n(1)第二种情况,字仅通过折射成像,物距为-20毫米,像距为-14.6毫米,成像公式为.0.1206.140.1rn n -=---(2)解(1)(2)两方程,得5.1=n , 84.76-=r 毫米.1.4 物与像相距为1米,如果物高4倍于像高,求凹面镜的曲率半径,并作出光路图. .解 题中给出凹面镜,0<r ,又知物高4倍于像高,即4/1=β,所以应有两种情况.(1)4/1+=β,则41='-=''=s s s n s n β,即s s '-=4.这说明物像分居于凹面镜的两侧.由于物像之间距离为1000毫米,故可得出像距200='s 毫米.凹面镜成像公式为rs s 211=+', 若以200='s 毫米,800-=s 毫米代入,则得0>r ,不合题意.若用200-='s 毫米,800=s 毫米代入,可求得凹面镜的曲率半径为3.533-=r 毫米.这种成像情况画在计算题1.4解图(a )中,为虚物实象. (2)若41-=β,则41-='-s s ,即s s '=4.此种情况物像居于凹面镜的同侧.题中报纸 计算题1.3解图X O αa 计算题1.2解图 ∙ ∙S1' S S ' YO'给出物与像距离1000毫米,则像距数值为3.333='s 毫米.若选3.333='s 毫米,则得0>r 的结果,不合题意.选3.333-='s 毫米,解得3.533-=r 毫米.此种情况实物成实像,光路图画于计算题1.4解图(b)中.两种情况所得曲率半径一样.1.5 如计算题1.5图 所示的系统,C 为凹面镜的曲率中心,物点S 经薄透镜和凹面镜成像,最后像点S '与物点S 重合,求薄透镜的焦距.解法一:如计算题1.5解图所示,物点S 与像点S ' 重合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第一次经薄透镜成像,像在凹面镜的曲率中心, 此次是实物成虚象, 物距为-10厘米,像距为-20厘米,代入薄透镜成像公式,111f S S '=-'解得cm f 20='. 第二种情况是:第一次成像在透镜的2倍焦距处,即凹面镜的顶点,因此有cm f 102=', cm f 5='.计算题1.5图· · 10cm10cm10cmC S S ' 计算题1.5解图 · · 10cm 10cm 10cmC S S ' O1 O2· · C F 法线 虚物实像 计算题1.4解图(a) C F 法线 实物 实象计算题1.4解图(b)解法二:物点 S经过透镜和凹面镜三次成像,第一次经透镜折射成像,以O1为顶点,向右为正,物距cm s 10-=,像距为1s ',焦距为f '.根据薄透镜成像公式得方程:,110111f s '=--' (1)第二次经凹面镜反射成像,以O2为顶点,向右为正,物距为),10(1cm s -'像距为2s ',曲率半径r=-30cm 由反射镜成像公式得方程:,302)10(1112-=-'+'s s (2)第三次经透镜折射成像,以O1为顶点,向左为正,物距为cm s )10(2+'-,像距为s ',代入成像公式,得:,1)10(112f s s '=+'--'(3)联立方程(1)、(2)、(3),得两解.5,2021cm f cm f ='='1.6 一个新月形状的薄凸透镜,由折射率 n=1.5的玻璃制成.半径为15厘米的后表面镀铝,半径为20厘米的前表面正前方40厘米处的光轴上,有一高1厘米的实物.试求最后像的位置、大小和虚实.解:薄透镜厚度不计,如计算题1.6解图所示,O 1 O 2距离可视为零.物经系统三次成像. 第一次折射成像,以O 1为原点,向右为正,物距为-40cm ,物方折射率为1.0,像方折射率为1.5,r 1=--20cm ,代入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得.20.15.1400.15.11--=--'S 解得第一次成像的像距为cm s 301-='.垂轴放大率21)40(5.1)30(0.111=-⨯-⨯='=ns s n β. 第二次反射成像,以O2为原点,向右为正.物距为-30cm ,像距2s ',曲率半径r 2=-15cm ,代入球面反射成像公式,得.15230112-=-+'s 解得,102cm s -='第二次成像的垂轴放大率为313010122-=---=''-=s s β.第三次折射成像,以O1为顶点,向左为正.物距为10cm ,像距为s '.物方折射率为1.5,像方折射率为1.0,曲率半径为20cm .代入成像公式,得205.10.1105.10.1-=-'s . 解得cm s 8=',最后像的位置在镜前8cm 处.第三次成像垂轴放大率为2.1100.185.13=⨯⨯=β系统的总放大率为:.2.02.1)31(21321-=⨯-⨯=⋅⋅=ββββ因此,系统最后成像高为.2.012.0cm y y -=⨯-=⋅='β 系统最后成一缩小的、倒立的实象.1.7 如计算题1.7图所示,薄透镜是一透明容器,两侧呈曲率半径相同的凹球面的,器壁甚薄,可不计厚度.左侧为空气,右侧为n =4/3的水.试问在容器中到入液体的折射率xn 为多大时,才能对左侧轴上10厘米远的实物产生一正立、同大的虚象?解 产生正立同大的虚象,为无焦系统,系统的光焦度0=φ.又因系统的光焦度为两个折射球面的和,即0121=-+--=+=rn n r n xx φφφ, 且∞≠r ,故有 0237=-x n ,67=x n .1.8 正透镜将某物成像于屏幕上,已知实象高50毫米,物至幕的距离150毫米.在物至幕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如何移动透镜才能在幕上得高度为20毫米的实像?解 现将两种成像情况表示在计算题1.8解图中.第一种情况,实物成实象.物与像距离D=150毫米,设物距为s 1,则像距为11s D s +=', (1)设第二种情况透镜移动距离为d ,则第一种情况下物距可表示为2/)(1d D s --=. (2)第二种情况物距为12s s -=',像距为d s s -=12.设物高h ,则有 hs s 5011-=', (3)hd s s 2011-=--.(4)O 1 O 240cm 计算题1.6解图 S S ' 0.1=n3/4='n10cmx n计算题1.7图将已知量代入,解上面四个方程,得第二次成像透镜移动的距离d=33.75毫米.1.9 计算题1.9图中四面直角体,其顶角A 到斜面的距离为d ,四面直角体由折射率为n 的玻璃制成,试证明由斜面进入四面体的光线,依次经过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反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反向,并求出光在四面直角体中的光程.(四面直角体的折射率为n )解:如计算题1.9解图(a)建立坐标系.设xz 面、yz 面和xy 面分别为1面、2面和3面.光线MP 以 i 角入射于斜面上P 点,折射后方向为(cos α,cos β,cos γ).α、β、γ 分别为光线PO 1与三个坐标轴的夹角.光线PO 1经1面反射后,方向变为(cos α, -cos β, cos γ) 再 依 次经2面3面反射后, 方向变为 (-cos α, -cos β, -cos γ).因此, PO 1与O 3P '平行反向, MP 与P 'M '平行反向.光线在四面体走过的光程为光程[L]可以用镜像法求出.将四面体依次对1面,2面,3面成像,三次像的位置分别在第4,第3和第7挂限.斜面在第7挂限的位置与在第1 挂限的位置严格平行,相距2d .延长光线PO 1,延长线依次通过第4,第3和7挂限,且必过P '点在第7挂限的像点P ",PP "等于光在四面直角体中走过的路程,由计算题1.9解图(b),其光程为)(][332211P O O O O O PO n nL L '+++==计算题1.9图A P A 屏幕150mm d 计算题1.8解图 -s 120 50 S '1S '2 计算题1.9解图 y M' x 1o 2o 3o 12 3 M(a ) P P ' z i 'i 2d P" (b ) Pi nd P P n L '=''=cos /2)(][其中22/)(sin 1cos n i i -='.1.10 一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物镜的焦距为40厘米,相对孔径为f/5.0.今测得出瞳孔直径为2厘米,试求望远镜的放大率和目镜的焦距. 解 已知开普勒望远镜相对孔径为0.5/f ,焦距40='f 厘米,所以它的直径为80.5/401==D 厘米.出瞳直径为21='D 厘米,所以放大率4/1-='-=D D M . 由于放大率21/f f M ''-==-4,可求出102='f 厘米.1.11 一架显微镜,物镜焦距为4毫米,中间像成在物镜第二焦点后160毫米处.如果目镜是20⨯,问显微镜总的放大率是多少? 解 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公式为111111f s s '=-', 现已知41='f 毫米,1641='s 毫米,代入上式求得物距为 1.41644164411111-=-⨯='-'''=s f s f s (毫米).被观察物恰在物镜物方焦点外一点点的地方,物镜的垂轴放大率401.4164111-≈-='=s s β. 乘以目镜的放大率,得显微镜的总放大率 80020)40(-=⨯-=M . 得放大的倒像.1.12 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焦距为25厘米,直径为5厘米,而目镜焦距为5厘米,调节望远镜的远点置向无限远处,如果在目镜外放置一毛玻璃,改变毛玻璃的位置时,在毛玻璃上可以看到一个尺寸最小,但边界清晰的圆形光圈.试求: (1) 此时毛玻璃与目镜相距多远? (2) 毛玻璃上的圆圈直径有多大?解 (1)物镜的孔径D=5厘米,焦距为25厘米,目镜的焦距为5厘米. 物镜到目镜的距离为3021='+'f f 厘米.在开普勒望远镜系统中,物镜为孔径光阑,其相对于目镜的像为出射光瞳.由薄透镜成像公式,可求出出射光瞳的位置和大小.5130112=--'s , 解得62='s 厘米. 将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作在计算题1.12解图中,由图中可以看出,成像光束都通过出瞳,光束在出瞳处孔径最小,因此毛玻璃应该放在出瞳处,距目镜6厘米.(2)毛玻璃上光斑直径就是出瞳直径,为15306=⨯=='D D β(厘米).DD'物镜目镜计算题1.12解图毛玻璃作图题1.1 已知作图题1.1图中1和1'是一对共轭光线,作图求2的共轭光线..解 已知共轴球面系统的节点、主点、共轭光线1和1'及光线2,求2的共轭光线的步骤是(见作图题1.1解图): (1) 过节点N 、N '作平行于1的共轭辅助光线3和3',3'必定和1'交于系统像方焦平面上一点,过此交点作光轴的垂线,得到像方焦点. (2) 过节点N 、N '作平行于2的共轭辅助光线4和4',4'交于系统像方焦平面上一点. (3) 延长光线2,交于物方主平面上一点,其共轭光线2'必定由像方主平面上的等高点出发,过4'与像方焦平面的交点出射.1.2 如作图题1.2图所示,已知共轴球面系统的主点焦点,作图求光线1的共轭光线1'.解:已知光线1、共轴球面系统的焦点和主点,且两焦距不同,因此主点与系统的节点不重合.作图步骤为(见作图题1.2解图):(1) 过物方焦点F作光线1的平行线2,光线2到达物方主平面,其共轭光线2'由像方主平面的等高点出发平行光轴出射.(2) 延长光线1到系统的物方主平面,其共轭光线1'由像方主平面上的等高点出发,过2'与像方焦平面的交点出射.H ' N 'H N 1 1' 2作图题1.1图 HH ' · F· F '作图题1.2图1N H N'H' 1 1'F ' 2 2' 3 3' 4 4'作图题1.1解图F' ⋅⋅11'F F '22'焦平面作图题1.2解图HH '1.3 惠更斯目镜由两片平凸薄透镜组成(作图题1.3图),场镜L 1的焦距为a 3,接目镜L 2的焦距为a ,两透镜间距为a 2.试用作图法求惠更斯目镜的焦距和焦点、主点的位置.解 惠更斯目镜系统子系统的基点已知,作图法求系统的基点的步骤是: (1) 作一条平行于光轴的入射光线1,该光线过场镜L1后,拐向L 1的焦点F '1.1'为光线1在场镜L 1和接目镜L 2之间的共轭光线.(2) 过透镜L2的光心(L2的主点和节点)作一条平行于光线2'的辅助线(图中用虚线),该辅助线交接目镜L2的焦平面于P点.(3) 1'在L 2后的共轭光线1"必经过P 点.(4) 1"与光轴的交点就是系统的像方焦点F'.反向延长1",该延长线与光线1的延长线交点必在系统的像方主平面上.过两延长线交点作光轴的垂线,交光轴于像方主点(平行于光轴的入射光线,到达像方主平面上开始拐折,并拐向系统的像方焦点).由作图题1.3解图可以看出,系统的像方焦距为1.5a ,为正值,是会聚系统.可以作一条平行光轴的出射光线用同样的方法求系统的物方主点和物方焦点,问答题1.1 平面镜反射成像时,像和物左右互易,为什么像和物并不上下颠倒?答:平面反射镜是一个理想的光学系统,其物、像对于镜面是对称的,人照镜子感到左右互换,上下不颠倒,不过是照镜子人的主观看法.设想人要是躺在床边上照镜子,他会得出镜子成像上下颠倒左右不颠倒.实际上平面镜是镜面对称成像.这种像加上人们平时观察物体的习惯,就产生了上面的混乱的观点.1.2 为什么金刚石比切割成相同形状的玻璃仿制品看起来更加闪耀夺目?答:作为透明介质的金刚石,其折射率比一般玻璃要大.根据菲涅耳反射公式可知,对于相同形状的金刚石和仿制品,金刚石的反射光强要比纺仿制品的大,所以显得更亮.而题中所说闪耀的含义是有些表面看起来特别亮,而另一些表面看起来则不甚亮.即不同倾斜程度的表面,其反射光强差别很大.或同一表面的不同方向观察,其反射光强变化剧烈,因此形成闪耀的印象.作图题1.3解图 2a a3a L1 L2F 1'F '2F ' H ' 11' P1" 焦平面主平面作图题1.3图2aa 3aL1 L2F 2 F 1'F 2'由于金刚石折射率高,其能发生全内反射的临界角小,具有各种不同倾斜度内表面的金刚石较之相同形状的玻璃制品更易发生全内反射,所以显得更加闪耀夺目.1.3调节显微镜是改变载物台与镜筒间相对距离而不改变物镜和目镜的相对距离.但调节望远镜却采用调节物镜和目镜相对位置的办法,何以解释?答:显微镜的焦距是确定的,为了把它的β标定在物镜上,则必须固定它的物距和像距.我们使像距(即f '物+∆)为定值,即筒长固定,而在实用中调节物距,使它正是β所要求的物距值,这样做既可能,又方便.望远镜的物距几乎是无限大,实用中调节物距是无效的.故我们可以调节物镜和目镜的间距,使物镜的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平面上.1.4正常人眼使用开普勒望远镜看星星时,将使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重合,若对近视眼和远视眼,应如何调节?答:正常人眼,远点在无穷远.近视眼的眼球过长,当睫状肌完全松弛时,无限远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它的远点在有限远的位置.因此对于近视眼,开普勒望远镜的目镜应当向靠近物镜的方向移动一点,以便使光学间隔∆为负值,保证向近视眼投以发散光束.远视眼的眼球过长,无穷远的物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开普勒望远镜的目镜应该向着远离物镜的方向移动一点,使光学间隔∆为正,以保证向远视眼投以会聚光束.1.5若在惠更斯目镜、冉斯登目镜中放叉丝,应放在什么地方?目镜本质上是放大镜,为什么惠更斯目镜不能当放大镜使?答:惠更斯目镜的物方焦点位于场镜和接目镜之间,即故不能观察实物,不能做放大镜使用.叉丝应放置在接目镜的物方焦平面上,此处为虚物平面.冉斯登目镜的物方焦点在场镜表面上或场镜前一点的地方,叉丝和物镜的像都应放置在这一位置上.填空题1.1人眼是__ ;望远镜是;显微镜是_ ;惠更斯目镜是_ _.(变焦系统,无焦系统,发散系统,会聚系统)1.2一台开普勒望远镜,其孔径光阑位置在,视场光阑位置在_ .1.3人眼作为一个观察系统,当物在的位置时人眼最放松.1.4正常人眼,远点在无穷远,近点约在眼前10厘米处.与正常人眼相比,近视眼远点变得更加___,近点变得更加_ ____;远视眼远点变得更加_ __,近点变得更加_ ____.1.5共轴球面系统光轴上有一点,当整个系统绕这一点转动一小角度时,焦平面屏幕上的像点不移动,这点是_ _____.1.6一个实际的光学系统一般都有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这两种光阑中最有效控制成像光束光能量者是_,最有效限制成像物空间范围者是___.1.7在讨论几何光学成像问题时,用笛卡儿坐标规定物距和像距符号.可以根据物距和像距的正负来判定物、像的虚实.对于薄透镜,物距大于零为____物,物距小于零为__ ___物,像距大于零为_ 像,像距小于零为__像;对于反射球面镜,物距大于零为_ ____物,物距小于零为____物,像距大于零为___像,像距小于零为_____像.选择题1.1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1)游泳池的实际水深比站在池边的人所感觉到的水深要深;(2)二氧化碳(n=1.63)中的凸透镜(n=1.50)将具有会聚性质;(3)空气中的凸薄透镜对一切实物构成一倒立实象;(4)空气中的凹薄透镜对实物均得一正立的虚象.1.2两个薄凸透镜,焦距分别为f1和f2,将它们叠在一起组成一个系统,则其总的焦距应是:(1)f = f1+f2;(2)f= - f1f2/(f1+f2);(3)f = f1f2/(f1+f2);(4)f = (f1+f2)/f1f2.1.3 图中,光学元件的折射率小于它周围介质的折射率,下面的光路图对的是1.4 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1) 球面折射系统的焦距与系统所在介质的折射率有关,而光焦度与系统所在介质的折射率无关;(2) 球面反射系统的焦距与系统所在介质的折射率无关,光焦度与系统所在介质的折射率有关;(3) 光焦度大于零的系统为会聚系统,光焦度小于零的系统为发散系统;(4) |φ|大的系统对平行光的拐折本领大,|φ|小的系统对平行光的拐折本领小.1.5 玻璃三棱镜对白光分光的作用,是由于:(1) 在棱镜中不同色的光反射不同;(2) 在棱镜中不同色的光传播速度不同;(3) 在进入棱镜后的折射不同;(4) 某一色的光进入棱镜后改变了其频率.1.6 对于一个光学系统,物方折射率是:(1) 实物和虚物所在的几何空间的折射率;(2) 未经系统变换的光束所在的几何空间的折射率;(3) 入射光瞳、入射窗所在几何空间的折射率.1.7 一束平行单色光从左则进入光学元件箱,已知自元件箱出射的光束有下面选择题1.7图(一)中有四种情况,每一种情况对应的装置分别是选择题1.7图(二)中的哪一种?(a) (d ) (c ) (b ) 选择题1.3图(二) (1) (2) (3) (4)选择题1.7图(一) (b ) (c ) (a ) (d )1.8空气中的薄负透镜可以使:(1)虚物成放大的虚象;(2)实物成缩小的实象;(3)虚物成放大的实象;(4)虚物成缩小的实象;(5)实物成放大的实象.1.9凹面镜可以有(1)虚物成虚象的情况;(2)实物成放大的虚象的情况;(3)实物成缩小的虚象的情况;(4)实物成正立的实象的情况.。
工程光学第3版第一章习题答案
选择题答案
B. 光波的波长越长,频率 越高。
A. 光波的频率越高,波长 越短。
选择题答案
01
03 02
选择题答案
C. 光波的振幅越大,亮度越高。
D. 光波的相位越稳定,干涉现象越明显。
判断题答案
总结词
光的干涉现象
光的干涉现象
干涉是光波动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同时作用在某一点时,它们的光程差会引起 光强的变化,形成干涉现象。干涉现象在光学实验中经常被用来验证光的波动性。
简答题2
02
03
简答题3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 折射率有关,折射率越大,光速 越小。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 播,当遇到不同介质时,会发生 折射或反射。
计算题答案
1 2
计算题1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入 射角为30°,折射角为18.4°,求介质的折射率。
计算题2
一束光在玻璃中的波长为λ,在空气中的波长为 λ0,求玻璃的折射率。
根据干涉相长条件和干涉相消条件,可以计算出 干涉条纹的位置和宽度。
论述题答案
论述题1
论述题3
论述光的干涉现象在光学仪器中的应 用。
论述光的偏振现象在光学仪器中的应 用。
论述题2
论述光的衍射现象在光学仪器中的应 用。
04 习题1.4答案
简答题答案
01
02
03
04
简答题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最快,约为299,792, 458米/秒。
简答题2
光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 播时,其波前与波阵面不 重合。
简答题3
光的干涉现象是两束或多 束相干光波在空间某一点 叠加时,产生明暗相间的 干涉条纹的现象。
光学习题课1
几何光学习题课1基本知识在经典物理的范畴内,光是电磁播,其传播规律由麦克斯韦方程组来描述,但由于光的波长很短,在研究的问题中涉及到的尺度远大于光波波长时,光的波动性可以忽略,用光线来取代波线,由此建立起来的光传播理论就是所谓的几何光学。
几何光学在方法上是几何的,在物理上不涉及光的本质。
1. 折射率 几何光学的三个定律 全反射 折射率的定义:vc n =,c 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v 是光在该种媒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对折射率的定义:1212n n n =。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在均匀媒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1)反射线和折射线都在入射面内,并分居在法线的两侧;(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正弦比与入射角无关,是一个与媒质和光的波长有关的常数(相对折射率)。
(斯涅耳定律)全反射:当光线从光密媒质(2n )射向光疏媒质(21n n <)时,当入射角等于或大于某一角度时(临界角121/sin n n i C -=),折射光线消失,光线全部反射的现象。
2.棱镜与色散 偏向角:'11i i +=δ,1i :入射角,'1i :出射角;最小偏向角产生的充要条件:'11i i =或'22i i =作用:用来测透明介质的折射率:)2sin(/)2sin(minαδα+=n 。
色散产生的原因:介质的折射率n 是光束波长的函数,)(λn n =棱镜可以用做光谱仪,进行光谱分离。
3.光程 费马原理 光程:⎰=PQndlQP)(,光程可以理解为在相同的时间内光线在真空中传播的距离。
注意,光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在后面的课程中研究光的干涉、衍射、位相延迟时要经常用到。
费马原理:QP 两点间光线的实际路径是光程)(QP为平稳的路径。
数学表达式为:0=⎰PQndl δ注意:费马原理的实质是揭示光线在媒质中沿什么路径传播。
4.光的可逆性原理当光线的方向反转时,光线将沿着同一路径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n1
i1 i1D
A
(3)
C
形成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 n2 i2 E
状干涉条纹。
n3
B
(4) (5)
条纹特点:
• 形状: 具有相同倾角 i1 的光线,
在膜面上入射点的轨迹是一个圆, 因此,典型装置之屏上的等倾条 纹,是一系列同心圆环,圆环的
的半径:r = f tg i1 f sin i1。垂 直入射时,i1=0,r(i1=0)=0, 对k 3, Nhomakorabead3
5 4
7 4
k 4,
d4
7 4
由图知可得明条为8条,
暗条为7条的直线干涉条纹
(图示)。
d 0 d 7 4
1234
暗纹中心 明纹8条 暗纹7条
(2)平板玻璃放在上面,下面是表面 为圆柱面的平凹透镜。
同理,由 2nd k
2
d 0
可观察到第 k 4 的明
条纹,但对应d 7 处, 只有一条明条纹,4 则共 d 0
n1 n2 n3
A
A处条纹明暗 暗
B n1
n2 n3
d
2.杨氏双缝干涉中,若有下列变动,干涉 条纹将如何变化
(1)把整个装置浸入水中,条纹变密?疏?
光程差
n
r
n(r2
r1 )
nd
x d'
条纹间距 x d ' 则条纹变密
nd
S1
S
o
S2
(2)在缝S2处慢慢插入一块楔形玻璃片, 整个干涉条纹上移?下移?
d
2
)
n1
n2 n3
2n
(3)牛顿环干涉
干涉条纹是以接触点为中心的同心圆环,
其明环半径 r (k 1)R
2
暗环半径 r kR
R r
其中R为透镜的曲率半径
5.迈克耳孙干涉仪 利用振幅分割法使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
镜形成一等效的空气薄膜,产生干涉。
视场中干涉条纹移动的数目与相应的空 气薄膜厚度改变(平面镜平移的距离)的
3.图示,设单色光垂直入射,画出干涉 条纹(形状,疏密分布和条纹数)
(1)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为圆柱面的 平凸透镜放在平板玻璃上。
由 2nd 得明纹条件
2
2nd k
7
当 d 7 时,2 k 4
4
4
可观察到第四级明条纹,即
d 0
d 7 4
k 1,
d1
1 4
k 2,
d2
3 4
(2)光程差引起的相位变化为 2
其中为光程差,为真空中光的波长
(3)半波损失与附加光程差
2
两束光(反射光)由于相位突变所引起 的光程差。
3.杨氏双缝干涉(波阵面分
割法)
光程差
r
r2
r1
d
x d'
S1 d
r1 r2
x o
S2
d
得:明纹条件 x k d ' k 0,1,2
d
暗纹条件 x (2k 1) d ' k 0,1,2
光的干涉习题课
一、基本要求
1.理解获得相干光的基本方法,掌握 光程的概念; 2.会分析杨氏双缝干涉条纹及薄膜干 涉条纹的位置和条件; 3.了解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二、基本内容
1.获得相干光的基本方法 (波阵面分割法,振幅分割法)
2.光程
(1)光在折射率n的介质中,通过的几 何路程L所引起的相位变化,相当于光在 真空中通过nL的路程所引起的相位变化。
关系 d N
2
三、讨论 1.单色光λ垂直入射劈尖, 讨论A、B处的情况
n1 n2 n3
B处光程差 A处条纹明暗
2n2d 明
A
B n1
n2 n3
d
n1 n2 n3
B处光程差 2n2d A处条纹明暗 明
n1 n2 n3
B处光程差
2n2d 2
A处条纹明暗 暗
B处光程差
2n2d 2
d2
条纹间距 x d '
d
4.薄膜干涉(振幅分割法)
入射光在薄膜上表面由于反射和折射 而分振幅,在上、下表面的反射光干涉
(1)等倾干涉
光程差
2d
n22
n12
sin
2
i1
2
2dn2
cos i2
2
( n1 n2 n3或n1 n2 n3)
s
F
(2)
上、下表面的反射光(2) 和(3)在F点相遇干涉,
光程差 2d n22 ( n1 n2 n3或n1
n12 n2
sin n3
2 i1
)
2
i1 0
2n2d 2
n1
n2
2n
n3
所以
2n2 d
2
k
k 1,2,3(明纹)
2n2d 2 (2k 1) 2
k 0,1,2,(暗纹)
相邻两明(暗)条纹处劈
尖厚度差d
(若
2n2
n2 1 ,则
n2 1.62 n1 1.50 n2
n3 1.50 n3'1.75
分别写出左右两侧的反射
光的光程差表示式(对应同一厚度)
左 2n2d 2
与
右 2n2d
可见,对应同一厚度处,左 右两侧的光程差相差半波长 2 ,
图示S向下移动,此时 S' S1 S' S2 ,于是 中央明纹的位置向上移动。
(7)如果光源S有一定宽
S1
度,情况又如何?(光源 S d
o
的线度的影响)
临界宽度 2SS' r0'
d
S S2
r0'
(8)光源的非单色性的影响?
j
该干涉级对应的光程差为实现相干的最大光程差
max
j(
)
2
相干长度
应条纹中心。
•圆条纹级次j的分布规律: 内高 外低。
r oP
i1 i1
n1 n2 > n1 n1
· S
a1
i1
i1
Ai2···D·BC
f L
a2
h
•膜厚度d变化时条纹分布规律: d增大,条纹向外移动;d减小, 条纹向内移动。
每当 2n2d0 改变一个 ,
视场中就能看到一个条纹 移过。
(2)劈尖等厚干涉
图示由于S2到O点的光程逐渐增加,因 此S1到屏和S2到屏两束光线相遇处的光 程差为零的位置向下移动。
即整个干涉条纹向下移动。
S1
S
o
S2
(3)把缝隙S2遮住,并在两缝垂直平面 上放一平面反射镜,干涉图样如何变化?
此时两束光的干涉如图所示,
由于S1光线在平面镜反射且有半波损失 2 ,
因此干涉条纹仅在O点上方,且明暗条纹位
可看到
d 7 4
d 0
d 7 4
d 0
7条明纹、8条暗纹
(图示)
432 1
明纹7条 暗纹8条
4.图示牛顿环装置中,平板
玻璃由两部分组成的
( n3 1.50, n3 ' 1.75 ),透镜玻
璃的折射率 n1 1.50,玻璃与透镜之间的间
隙充满 n2 1.62的介质,试讨论形成牛顿环
的图样如何? 讨论:
置与原来相反。
S1
S
o
S2
(4)两缝宽度稍有不等, 干涉图样如何变化?
干涉条纹位置不变,但干涉减弱不为零 (暗),整个条纹对比度下降,不够清晰。
(5)分别用红、蓝滤色片各遮住S1和 S2,干涉图样如何变化?
由于两束光频率不同,不
相干,无干涉条纹。
S1
S
o
S S2
(6)将光源沿平行S1S2连线 方向作微移,图样如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