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物理化学(甲)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物理化学08章_电解质溶液
1、
当通电结束,阴、阳两极部溶液浓度相同, 但比原溶液各少了2mol,而中部溶液浓度不变。
2、 3
通电结束,阳极部正、负离子各少了3mol, 阴极部只各少了1mol,而中部溶液浓度仍保持不变。
3、离子的电迁移现象结果
1 向阴、阳两极迁移的正、负离子物质的量总和恰好 等 于通入溶液的总电量
1Au3 e 1Au
3
3
1 H O e 1O +H
22
42
(3) n(O2) 14n(13Au)
= 11.20 g
4.57103 mol
4 197.0 gmol1/3
Au3 3e Au
3 H O 3e 3O +H
22
42
(3) n(O2) 34n(Au) = 3 1.20 g 4.57103 mol 4 197.0 gmol1
( 2 CuSO4 )
7.17 103 S m2 mol1
二、电导的测定
R1 Rx R3 R4
若已知 l、A、c, 则可求得 、m
电导池常数
K cell
l A
1
R
R
25℃时在一电导池盛以c=0.02mol.dm-3的KCl溶液,测得其电阻为82.4Ω,若在同 一电导池中盛以c=0.0025 mol.dm-3的K2SO4 溶液,测得其电阻为326.0 Ω。已知 25℃0.02mol.dm-3的KCl溶液的电导率为0.2768s.m-1,试求:
2 4 c( K SO ) 2.799 10 s.m .mol
24
三、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强电解质:
浓度增加,电导率升高;
但达一最高点下降
弱电解质: 溶液电导率随浓度变化 不显著
物理化学试题及其答案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例题与习题解)例题1、已知25℃时,m ∞Λ(NaAc)=×10-4S·m 2·mol –1,m ∞Λ(HCl)=×10-4S·m 2·mol –1,m ∞Λ(NaCl)=×10-4S. m2·mol –1,求25℃时∞m Λ(HAc)。
解:根据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m m m (NaAc) =(Na ) +(Ac )ΛΛΛ∞∞∞-+ m m m (HCl) =(H ) +(Cl )ΛΛΛ∞∞∞- + m m m (NaCl) =(Na ) +(Cl )ΛΛΛ∞∞∞- + m m m (HAc) =(H ) +(Ac )ΛΛΛ∞∞∞-+ + m m m m + m m =(H ) (Cl )(Na )(Ac ) (Na )(Cl )ΛΛΛΛΛΛ∞∞-∞∞-∞∞-+++--m m m =(HCl) (NaAc)(NaCl)ΛΛΛ∞∞∞+-=+=×10-4 (S·m 2·mol -1)例题2:一些常见离子在25℃时的λ∞±m,见P 22表,求∞m 24Λ(H SO )。
解:=∞)SO (H Λ42m )(SO λ)(H 2λ-24m m ∞+∞+0.015960.0349822+⨯=0.085924=(S·m 2·mol –1)例题3:的醋酸水溶液在25℃时的电导率为×10-2 ,计算醋酸溶液的pH 值和解离平衡常数。
解:-2-32-1m κ 1.6210Λ===1.6210(S.m .mol )c 0.01⨯⨯⨯1000+--4m H ,m Ac ,mΛ=λ+λ=(349.82+40.9)10∞∞∞⨯).mol (S.m 103.91-122-⨯=-3m -2m Λ 1.6210α===0.0451Λ 3.9110∞⨯⨯ pH =-lg(αc)=-lg(0.0451)=3.38⨯0.0122c c α0.010.045k ==1-α1-0.045⨯-5-3=1.0810(mol.dm )⨯例题4:电导测定得出25℃时氯化银饱和水溶液的电导率为10–4 S·m –1。
物理化学电解质溶液PPT课件
总 反 应 :12O2H2H2O
6
可编辑课件PPT
负极 正极
正极
负极
7
可编辑课件PPT
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正极(positive electrode)——电势高的电极 负极(negative electrode)——电势低的电极
34
可编辑课件PPT
4.求难溶盐的溶解度和溶度积★
难溶盐本身的电导率很低,这时水的电导率就不能忽略
κH溶2O液————难所溶用盐水饱的和电溶导液率的。电导率;
盐 溶 液H2O
Λm
c
Λm
35
c
盐
Λ m ,盐
可编辑课件PPT
步骤:
1.用已知电导率的高纯水配制难溶盐的饱和溶液; 2.测定此饱和溶液的电导率,从中扣去水的电导率后即为盐的 电导率; 3.用难溶液盐的 Λm∞ 代替 Λm 计算难溶盐的溶解度 c; 4.求 KSp 。
14
q V 1 q V
可编辑课件PPT
通入4mol电量
迁移过程:q+ + │q-│=q
15
q V 3 q V
可编辑课件PPT
定义:电解质溶液中各种离子的导电份额或导电百分数, 用tB 表示,tB无量纲。
def
tB
qB / q
qB—B种离子传输的电量 q—通过溶液的总电量
对于只含有一种正离子和一种负离子的电解质溶 液而言,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
由于溶液中导电物质的量已给定为1mol,所以,当浓度降低 时,粒子之间相互作用减弱,正、负离子迁移速率加快,溶液的 摩尔电导率必定升高。
完整版物理化学第8章电解质溶液教案.doc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一、基本内容电解质溶液属第二类导体,它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其中含有能导电的阴、阳离子。
若通电于电解质溶液,则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同时在电极/ 溶液的界面上必然发生氧化或还原作用,即阳极上发生氧化作用,阴极上发生还原作用。
法拉第定律表明,电极上起作用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
若通电于几个串联的电解池,则各个电解池的每个电极上起作用的物质的量相同。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行为,可以用离子迁移速率、离子电迁移率( 即淌度 ) 、离子迁移数、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和离子摩尔电导率等物理量来定量描述。
在无限稀释的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遵循科尔劳施离子独立移动定律,该定律可用来求算无限稀释的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此外,在浓度极稀的强电解质溶液中,其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据此,可用外推法求算无限稀释时强电解质溶液的极限摩尔电导率。
为了描述电解质溶液偏离理想稀溶液的行为,以及解决溶液中单个离子的性质无法用实验测定的困难,引入了离子强度I、离子平均活度、离子平均质量摩尔浓度和平均活度因子等概念。
对稀溶液,活度因子的值可以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定律进行理论计算,活度因子的实验值可以用下一章中的电动势法测得。
二、重点与难点1.法拉第定律:Q nzF,式中法拉第常量 F=96484.6 C·mol -1。
若欲从含有 M Z 离子的溶液中沉积出M ,则当通过的电量为Q时,可以沉积出的金属M 的物质的量 n为:n Q ,更多地将该式写作n Q,所沉积出的金属的质量为:mQM ,式中M为Z F F FZ Z金属的摩尔质量。
2.离子 B的迁移数:t B Q B IB ,t B 1Q I B3.电导:G 1 1 A κAR ρ l ll电导池常数:K cellA( 为电导率,单位:S·m-1)4.摩尔电导率:mV mc(c :电解质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 mol ·m -3 ,m的单位: S m 2mol 1 )5.科尔劳施经验式:mm (1 c )6.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在无限稀释的电解质 C A溶液中, mm,m,,式中,、分别为阳离子、阴离子的化学计量数。
物理化学:第08章_电解质溶液
anion anode
返回
2020/11/12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在电解池中
阳极上发生氧化作用
-
- 电源 +
e-
+
e-
2Cl aq Cl2(g) 2e
阴
阳
阴极上发生还原作用
极
极
CuCl2
Cu2 aq 2e Cu(s)
电解池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例题
解: 1 Au3+ e = 1 Au
3
3
OH
1 4
O2
1 2
H2O e
(1) Q zF 196500197.01.g20mgol-1 /3 Cmol1
= 1763 C
(2)
t
Q I
1763 C 0.025 A
7.05104
s
(3)
m(O2)
1 4
M
(O2)
=197.01g.20mgol1
返回
2020/11/12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在原电池中
阳离子移向阴极
负
负载电阻
正
极
e-
Zn
极
Cu e-
e-
阳 Zn2+ Cu2+ 阴
极 SO24-
SO24- 极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在阴极上发生还原的是
Cu2 aq 2e Cu(s)
阴离子迁向阳极 在阳极上发生氧化的是
Danill电池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12
2. 法拉第定律
人们把在数值上等于1 mol元电荷的电荷量称 为Faraday常数,用F表示。
电解质溶液课件 PPT
Kb AC-=Kw/Ka =1、0 ×10-14 /1、76×10-5 =5、68 ×10-10
pOH=-lg[OH-]=-lg7、54×10-6=5、12
pH=14-pOH=14-5、12=8、88
例 计算0、100mol、L-1NH4Cl溶液的 pH值。
Cb
=
—40—0×—0—、—10—-—10—0×—0、—10= 400 +100
0、06
(mol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L-1)
pKa = pKa(NH4+ ) = 9、25
pH = pKa + lg—C—b = 9、25 + lg0—、—06 =9、73
Ca
0、02
三、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
(一)缓冲容量(buffer capacity)
Kb =
—Kw— = Ka
1、0×10-14 1—、—8×—1—0-5 =
5、6×10-10
酸与碱的离解常数具体反映了酸碱的强度,酸的 Ka越大,酸就越强;若碱Kb的越大,碱就越强, 在共轭酸碱对中,酸Ka的越大,则碱的Kb越小
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及PH值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
➢水的离子积常数
Kw
例: 1L缓冲溶液中含有0、10molHAc与0、20molNaAc, 求该缓冲溶液的pH值。
解:该缓冲溶液中含有HAc-NaAc缓冲对 又 Ka(HAc) =1、76×10-5 Ca =0、10mol·L-1 Cb = 0、20 mol·L-1
pH = pKa + lg —CCa—b = 4、75 + lg00—、 、—2100
NaOH Na OH
电解质溶液课件
性,或碳酸钠的碱性。
二、酸碱质子理论
(一)酸碱的概念
酸:凡是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HCl,H3O+ ,H2O ,HCO3-) 碱:凡是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Cl-,H2O, OH-,CO32-)
H2O + Ac-
HAc + OH-
结论:一种酸和一种碱发生反应,总是伴随着一种新 酸和新碱的生成。酸1 和碱1是一对共轭酸碱对,同2.
酸碱反应实质是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
酸碱反应的 方向:
总是由较强的酸或是较强的碱作 用,向着生成较弱的酸或较弱的 碱的方向进行。
HCl+NH3 NH4++Cl-
强电解质 完全电离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 不完全电离 弱酸、弱碱、部分盐
一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可逆的
HAc + H2O
Ac- + H3O+
解离平衡:在一定温度下,当分子解离成离子和离子结合成
分子的速率相同时,溶液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即
达到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解离平衡。
两性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酸碱质子理论中没有盐的概念
一般来说:共轭酸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强, 酸性越强,它的共轭碱接受质子的能力 就越弱,共轭碱的碱性就越弱;共轭碱 越强,它的共轭酸就越弱。
如:H2OH++OH水为最弱的酸,它的共轭碱是最强的碱。
(二) 酸碱反应的实质
❖ 按照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 的传递,酸碱反应是两对共轭酸碱对共同作 用的结果。
物理化学08章-2电解质溶液
缓慢升高,但变化不大。
当溶液很稀时,Λ 与 c m
不呈线性关系
2019/10/25
13
接通电源后,移动C点,使DGC线路中无电流 通过,如用耳机则听到声音最小,这时D,C两点电 位降相等,电桥达平衡。根据几个电阻之间关系就 可求得待测溶液的电导。
R1 R3 Rx R4
G 1 R3 AC 1 Rx R1R4 BC R1
2019/10/25
14
注意:
1. c 是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单位为 mol m3 。
2.在使用m这个量时,应将浓度为c的物质的基本 单元置于m 后的括号中,以免出错.
eg
:
m
(CuSO4
)
2
m
(
1 2
CuSO4
)
2019/10/25
11
*电导的测定
几种类型的电导池:
电导池电极通常用两个平 行的铂片制成,为了防止极化, 一般在铂片上镀上铂黑,增加 电极面积,以降低电流密度。
(
1 2
CuSO4
)
,显然,在浓度相同时,含有1mol CuSO4 溶
液的摩尔电导率是含有1mol
(
1 2
CuSO4
)
溶液的2倍。即:
Λ m
(CuSO4
)
2Λ m
(
1 2
CuSO4
)
Λ 为了防止混淆,必要时在 m后面要注明所取的
基本质点。
2019/10/25
10
m c
摩尔电导率m, 量纲为S m2 mol-1
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电导的测定 电导率、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和离子的摩尔电导率 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
物理化学 电解质溶液ppt课件
电化学基本理论
在电化学工业发展的同时,电化学 的基本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人们先后 提出了电解质的部分电离理论、强电解质溶 液的离子互吸理理论和电导理论、原电池电 动势的产生理论、电极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等, 这些理论也反过来指导电化学工业的进一步 发展。
电化学主要研究内容
发展今天电化学所研究的内容已相 当丰富,并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其 主要研究内定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831年至1870年间,经过法拉第、 皮克希、西门子 、帕其努悌 、古拉姆等人 努发明了发电机后,电解工业得了迅速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电化学的发展 。
生产的需要不断推动着电化学的发 展,至今,电化学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分。
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冶炼、精炼, 如铝、铅、镁、钾、锆、锂、铪等的冶炼, 铜、锌的精炼,金、银的回收等都是用电解 方法。
(2)原电池:能够实现化学能转化 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
注意:电解池和原电池可能是一套 装置,如充电电池。
电化学装置的电极命名
电化学装置不论是电解池还是原电 池,电极的命名通常有如下形式:
(1)正极、负极。
(2)阴极、阳极。
注意:习惯上,电解池用阴极、阳 极命名;原电池用正极、负极命名。
正极、负极
导体
导体:能导电的物质,通常分为两类: 第一类导体又称电子导体,如金属、石墨等 第一类导体的特点是:
A. 自由电子作定向移动而导电 B. 导电过程中导体本身不发生变化 C. 温度升高,电阻也升高 D. 导电总量全部由电子承担
第二类导体又称离子导体,如电解质溶液、熔 融电解质等 第二类导体的特点是:
(1)电解质溶液理论。 (2)电化学平衡。 (3)电极过程。
(4)实用电化学。
电解质
缓冲作用原理
缓冲溶液是由一种酸和它的共轭碱组成的 混合体系。 HB + H2O H3O+ + B大量 少 大量 抗酸的作用: 当加入少量强酸时,H3O+ 浓度增加, 平衡向左移动,B-浓度略有减少,HB浓度 略有增加,H3O+ 浓度基本未变,即溶液pH 值基本保持不变。
换一种表示方法: + [H ][A ] Ka [HA]
两边取对数:lg [H + ]+lg[A - ]/[HA] lg K a 整理得: pH pK a lg[A - ]/[HA]
以[HA]为主 以[A ]为主
pH pK a , 溶液中[HA]与[A ]相等
对一元弱碱的处理完全相似。
pH 14 3.90 10.10
3.溶液浓度与存在形态的关系
再讨论
C=k a
在=50%时:可求得
(1- )
2
(1-0.5) C=k a 2k a 2 0.5
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即对任何弱酸都适用。
c 2k a , 溶液中的弱酸的浓度 弱酸根的浓度
1
2
1
2
三元酸体系:
H A
3
[ H ]3 [ H ]3 K a1 [ H ]2 K a1 K a2 [ H ] K a1 K a2 K a3
K a1 [ H ]
2
H
2A
[ H ]3 K a1 [ H ]2 K a1 K a2 [ H ] K a1 K a2 K
HA
1 1
Kθ a
1
c(H )
Kθ Kθ a a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电位梯度 V• m-1
uB为单位电位梯度(1V• m-1)时的运动 速率,与离子本性(半径、电荷、水化 程度)和溶剂的性质(如粘度)有关。
表8.1 298.15 K无限稀水溶液中离子淌度
U 10 正离子 m 2 s -1 V -1 负离子
8
U 10 2 -1 -1 m s V
定Q
1 1 3 n(Au) ? n( Au ) ? n( O 2 ) 4 3 3 1 1 ? n( O 2 ) 电流效率 3 4
理论电量 100% (物质的量一定) 实际电量
实际产物质量 100%(电量一定) 理论产物质量
§8.2 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
一、离子的电迁移现象 + 阳 极+++++ +++++ +++++ ----- ----- ----阴 +极 + + + -
I 原电池 原电池
e
+2e PbO2
PbSO4
H2SO4
PbSO4
思考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电池的正极就是阳极 (B)原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C)电解池的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二、 Faraday电解定律 通电量与各电极上发生氧化或还 原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法拉第常数 F
设电解质为Mv+Nv,
m
= v+ m,+ + v m,
——Kohlrausch 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由于无限稀释时的导电能力取决于离子本性,而与共 存的其他粒子的性质无关,因此在一定溶剂和T条件下, 任何离子的m 为定值,可查表。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物理化学第五版 博献彩[可修改版ppt]
§8.1 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电解定律
一、基本概念
7.电极命名法 正极: 电势高的极称为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负极: 电势低的极称为负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阴极:发生还原作用的电极(被还原、氧化剂的反应, 得e-电价降低)原电池的正极;电解池的负极。
阳极:发生氧化作用的电极(被氧化、还原剂的反应, 失e-电价升高)原电池的负极;电解池的正极。
§8.2 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
二、离子的迁移数
例题2界面移动法
1.在298k时,在迁移管中,首先注入一定浓度的某 有色离子水溶液,然后在其上面小心地注入浓度为 0.01065mol/dm3的HCl水溶液,使其形成一明显分解 面。通入11.54mA的电流,历时22min,界面移动 了15cm,已知迁移管的内径为1.0cm,则H+离子的迁 移数为多少?
德国科学家Kohlrausch 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发
现了一个规律:在无限稀释溶液中,每种离子独立移
动,不受其它离子影响,电解质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
率可认为是两种离子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之和
ΛΛ Λ Λ Λ Λ m
m ,+
m,
m m ,+ m ,
这就称为Kohlrausch 离子独立移动定律。这样,
难点 :熟练理解阴阳极
§8.1 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电解定律
一、基本概念
1.电化学:主要是研究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及转化过程中有关规律的科学。须通过电化学装置。
电解
电能
化学能
电池
§8.1 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电解定律
一、基本概念
2.电化学装置:电能和化学能相互转化的装置。包括 (原)电池和电解池。均由电解质溶液和电极构成。 3.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4.电解池: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 5.电化学研究内容: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能及热力学 性质)、可逆电动势、不可逆电极过程
物理化学课件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均相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
热能
异相(或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 电能 差异原因:所得失电子的传递方式和途径不同
电化学体系:氧化和还原在空间上分离且电子经外电路传递
电化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热力学.动力学.应用 电解质溶液理论:水溶液.非水溶液.熔液.固态快离子导体
(1)基本概念
A : 研究对象
H : 第二类导体 (2)法拉弟定律
B :电化学用途 C :电流 D : 载流子 E : 正极、负极
F :阴极、阳极 G : 第一类导体
I : 半导体
定律的文字表示
J : 原电池 K:电解池 L : 离子迁移方向 M :电流效率
法拉弟常数 定律的数学式 粒子的基本单元 例题
离子都为一价离子 正负离子运输电荷的数量取决于其迁移速度
1、设正负离子迁移速率相等,r- =r+,各分担2mol电子电量 在AA'、BB'平面上各有2mol正、负离子逆向通过。
惰
A
B
惰
迁移 性 反应 阳
+++++ +++++ ----- -----
+++++ -----
性 阴
极 阳极区
中间区
阴极区 极
法拉第定律的意义 ⒈ 是电化学上最早的定量的基本定律,揭示了 电化学池通入电量与析出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 2. 该定律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力下均可以使用 3 该定律的使用没有什么限制条件
4. 电量计或库仑计的基础
§ 8.2 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中可以移动 不同的离子有无区别 怎样表征这种区别? 离子的电迁移规律、影响因素?
+
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 Au )
6 . 09 10
3
3
mol
Q zF 3 96500 6 .09 10
t Q I 1763 0 . 025
4
1766 C
7 . 05 10 S 19 . 58 hr
(3) 析出氧气的质量:
m O 2 M O 2
Zn2+ SO42-
ZnSO4溶液 原电池的电极反应 Cu极:Cu2++2e→Cu Zn极: Zn→Zn2++2e
CuSO4溶液 (还原反应) 阴极 (氧化反应) 阳极
6
需研究:电解质浓度、电极与电能的输出。
在电解池或原电池中,有电流通过时,第一类导体(包 括电极和导线)中的电子和第二类导体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 下都作定向移动: 电子: 与电流方向相反。 离子: 阳离子(anion)总是向阴极移动。 阴离子(cation)总是向阳极移动。
1
本课程着重于电化学中的基本原理和共同规律的介绍,分为三 章讨论: 2
传递性质:主要内容是电导 、 电迁移
1. 电解质溶液 (第八章) 热力学平衡性质: 活度和活度系数
原电池的热力学性质
电极和电池的Nernst方程 2.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 电极电势产生的机理 (第九章) 浓差电势和液接电势 电极极化的机理
3 4
3 4
32 . 0 6 . 09 10
3
0 . 146 g
12
注意:
① Faraday定律可以在任何T 和P下使用。 ② 实际电解时,由于存在副反应,如镀锌工艺中,在阴极 除了有Zn析出外,还有H2的生成。所以实际消耗的电荷量 要比理论电荷量大,可计算电流效率: 电流效率=理论电荷量÷实际电荷量×100% §8.2 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 电解质溶液之所以能导电,是由于溶液中含有能导电 的正、负离子,为了描述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引入了 离子电迁移率、离子迁移数。
15
通 + 4 + + + +++ + + +++ + + - - - - - - - - - - 电 + 荷 量 阴极区 中间区 通 电 后 + +++ + + + +++ + - - - - - - - - - - 阴极区 中间区
阴极区 -
中间区
阳极区
+ ++
+
++ + - - - -
F
阳极区 + + ++ + - - 阳极区
t
Q Q Q
离子迁移的电荷量与离子的移动速率成正比,所以 :
t r r r t r r r
18
同样离子迁移数不离子的电迁移率的关系(相同的电位梯度):
t u u u t u u u
因此有: t Q I r u
n n Q Q v v
(3)离子所传导的电荷量与离子的迁移速率成正比。
二、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 1. 离子的电迁移率
16
离子在电场中运动的 速率与
离子的本性(半径、溶剂化程度、所带 电荷)
溶剂性质(粘度)
电场强度
dE dl
—电位梯度
当溶剂一定时,离子的运动速率与电位梯度成正比:
n Q z F
若电极反应为:
质量
m
Q z F
M
—Faraday定律
9
例:用强度为0.025A的电流通过Au(NO3)3的溶液(Pt作为电 极),当阴极上有1.20g Au(S)析出时,试计算: (1)通过了多少电荷量? (2)需通电多长时间? (3)阳极上将放出多少氧气(气体在标准状况STP下的体积) 解:若电极反应: 阴极 :
electricity was his inventions of the electric motor and generation of electricity
8
对各种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电解时,每通过1mol电子的 电荷量时,在任一电极上发生得失1mol电子的电极反应,同 时与得失1mol电子相对的任一电极反应的物质为 1/z mol。 1mol电子的电荷量——Faraday常数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1型电解质溶液,通4molF电荷量,若离 子速率v+=3v- ) (1)通过4molF电荷量,其中由正离子完成3molF电荷量,负 离子为1molF的电荷量,有: Q 3F v 承担导电任务与离子的速 率成正比 Q 1F v
(2)阴极区电解质减少了1mol n-, 阳极区电解质减少了3mol n+
17
2、离子迁移数 定义:
tB IB I
tB称为离子B的迁移数(transference number) 若溶液的电解质为MxNy,即: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各只有一种 时: 由迁移数的定义以及 I=I++I-和 I=Q/t、 I+=Q+ /t 和I-=Q- /t :
t Q Q Q
3e Au( s )
3 4
H 2O
3
O 2 (g) 3 H 3e
电解反应: Au
( aq .) 3 H 2 O ( l ) Au( s ) 3 O 2 ( g ) 2 4
1 . 20 197 . 0
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数z=3 反应进度为: 1 .20 g
1 3
1 2
1 3
Au
3
e
1 4
1 3
Au( s )
阳极 :
H 2O e
3
O 2 (g) H
1 3
电解反应: Au
( aq .) 1 H 2 O ( l ) 2
Au( s ) 1 O 2 ( g ) 4
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数z=1 反应进度为: 1 . 20 g
13
一、离子的电迁移现象 在电化学中,常将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而引起的定向 运动称为电迁移,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发生:
① 两个电极上的反应 ② 正离子向阴极迁移,负离子向阳极迁移,由正 、 负 离子共同完成导电任务。
由于离子性质不同,它们的迁移速率是不相等的,用图来讨 论离子的电迁移现象:
14
通 电 前
1791-1867 best known for his discoveries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and of the laws of electrolysis- Faraday’s Law.
Micheal Faraday His biggest breakthrough in
F L e 6 . 022 10 96500 C mol
1 23
1 . 602 10
19
MZ+ + z+e- → M 通过电解,欲得1mol的M物质( =1 ),则需通过 的电荷量: Q(=1)= z+F Q()= z+F (反应进度为) 若通过的电荷量为Q时,可得M的摩尔数n:
电化学
电化学—是研究电现象与化学现象的内在联系, 电能和化学 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有关规律的科学。 电化学研究的内容: (1)电解质溶液理论(如离子互吸、电导理论、电离平衡) (2)电化学平衡(可逆电池、电极电势、电动势)
(3)电极过程(电极的极化、双电层理论) (4) 实用电化学(电化学在有关领域中的应用:燃料电池、电镀、 金属材料的腐蚀,电化学合成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两个惰性电极,分三个 区,每个区均有6mol 1-1型电解质,如KCl 通4F电荷量后(若v+=3v-) 3摩尔正离子迁出阳极 区,1摩尔负离子迁出 阴极区 在阴极上析出了4mol正 离子,同时在阴极上析 出了4mol负离子。 阴极区正、负离子各减 少了1mol,阳极区正、 负离子各减少了3mol
在第二类导体中,电流的传导是由阴、阳离子的移动而 共同承担,即: I I I 二、法拉第定律(Faraday Law) Faraday(英国物理、化学家)通过大量电解实验的结果, 于1833年总结出了一条基本规律。
7
Great Britain physicist and chemist
20
(1) 希托夫法 (Hittorf法)
实验装置组成:
实验装置: 电源
①电解池
可变电阻 ②电荷量计
电流计
电荷量计③电流计 ④电源
阴 极 管
中 间 管
阳 极 管
21
实验装置:
电源 可变电阻
电荷量计
实验过程:
电流计
① 测出电解前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② 测出电解后的阳极区或阴极区电 解质溶液浓度(假定溶剂不迁移)
阴 极 管
阳 极 管
③ 电荷量计得出通过电解池的电荷量。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离子的迁移数。 注意事项: 由实验数据计算离子的迁移数时,如果所用电极也参加电极 反应时,应加以考虑。
22
例:用两个银电极电解AgNO3水溶液,在电解前,溶液中每1kg 水含43.50mnol AgNO3。实验后,银库仑计中有0.723mmol 的Ag 沉积。由分析知,电解后阳极区有23.14g水和1.390mmolAgNO3。 试计算t(Ag+)和t(NO3-)。 解:用银电极电解AgNO3溶液时,电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