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作业1
自然辩证法作业_从名字谈我对科学的理解
从名字谈我对科学的理解自然辩证法作业——1我是物理院磁学专业的学生,读小学的时候我就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老师们在课堂上做的试验让我觉得新奇,再加上中学老师给我们展示出自然科学是多么的强大,计算出来的东西有多么正确,我坚信自己是个唯物主义者,自己崇尚科学。
亲戚邻里家要给新生的小孩子起名字,有的就会找算命先生算上一卦,起个风水相合的名字,希望可以给孩子一生都带来好运和财富。
一听说类似的事情就很生气,发自内心的觉得这种人很愚昧。
名字只是个代号而已,怎么可能会给人们带来好运和财富之类的东西呢?当时我深信一个人的一生的境遇是和名字没有关系的。
一个人一生的境遇是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只有自己能够主宰个人的命运,当时我坚信我的这种想法是科学的。
到大学后如愿以偿的学习了物理专业。
发现老师同传授的知识内容和中学时的很不一样,老师们都变得很不自信,他们很少跟我们说那个结果是一定正确的,都只说这个模型更准确,目前没有发现这个假设是错误的。
渐渐地我才发现老师们的这种不自信的态度正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是没有绝对定论的。
今天你觉得某种理论是正确的科学的,很有可能过一段时间就是错的了。
大学时一个爱好心理学的同学告诉我,一个人的名字会从小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会给你的性格、爱好、人生观等带来影响,这些都会间接的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境遇。
后来我还读到过一些相关的报导:美国有14个总统的首位字母属于O-Z,另外29位总统的首位字母属于A-N,这并不是歧视,而是由于人们的思维和生活习惯引的,而是由于人们的思维和生活习惯引起的国外人们习惯用名字的首位字母对人名排序,所以首位字母在前的往往得到的关注要多于首位字母在后的人,如果一个人从小就被关注的更多,他所受到的教育或者得到的机会就会大大多余排在后面的人,所以成为治国雄才的可能性也更大。
没看过关于中国名字方面的调查,不过看看中国历届领导人的名字也就可想而知了。
现在想一想,转了一大圈之后,我发现原来觉得不科学的东西反而是科学的,虽然结果是相似的但我理解的出发点已经变了,现在的理解是科学的。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1、“科学技术越发达,人类越危险,人类最终会走向自我毁灭。
”你认为是这样吗?请论述之。
2、中国在古代很发达,但是近现代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你认为是那些原因造成这种结果的?请论述之。
1、我认为不会这样一、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和推动力在人类的始祖掌握制造和使用工具之前,猿还是那只猿,石头还是那石头。
当他们用朦胧的科学技术在偶然间制造了第一批工具,从此跨越了被马克思等划定的人与猿的分水岭,人类随之也划时代地诞生了。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其作用在于满足人类实践活动发展的需要以造福于社会,促进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首先,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生产的发展和昌盛。
纵观近300年科学技术的历史,每一次重大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都使物质生产力大大地向前推进;特别是20世纪以来,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已根植于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而近2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促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技术进步所占的比重已高达60%-80%。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物质生产方面已经充分体现了其优势。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推进了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为人类满足自身的需要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创造条件,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包括推动哲学观念的变革和思维方式的进步。
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与人类社会推入到虚无然而,科学作为人类准确把握外界事物的工具,却永远无法关注人的内心和存在意义。
科学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外界,人们能够依靠科学技术走到太空,能够依靠科学技术看清原子的结构,满足了人类追求真理、追求客观必然性的需要,更为人类改造外部世界创造人工世界提供了客观的尺度和前提,是人类从外部自然界求得解放、获得自由的重要方式和武器。
但科学不是万能的,单纯的自然科学不可能昭示人生存的意义,提供安身立命的价值承诺、保证和根基,难以满足人多方面的精神需求。
科学不涉及人的价值领域,因而不会也不可能帮助人们走向解放人性的最终胜利。
自然辩证法作业
以自然辩证法为指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展示了整个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
了解自然辩证法,对于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理解自然观与科学研究及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掌握科学方法和技术创新的一般理念,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科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面对经济与环境的矛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呼之欲出毋庸置疑,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惊人成就。
但现有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却有着不可持续的局限性。
这是因为,在持续多年的高增长率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高能耗、高物耗。
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界水平相比,要高出2.4倍;单位GDP的金属消耗量是世界水平的2~4倍;2003年我国煤炭消耗量已占世界煤炭消耗量的30%,但创造的GDP还不到世界总产值的4%。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物要高出10倍以上。
因而素称地大物博的中国,已难以满足日益迅速膨胀的资源需求,仅2003年就从海外进口了1亿吨的石油和成品油、1.4亿多吨铁矿石。
不仅如此,19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带来的损失,要占到GDP的8%以上,造成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式十分严峻。
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
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严重威胁,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醒。
自然辩证法作业1
学 院 水土保持学院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授课教师 刘霞课 程自然辨证法概论自然辩证法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在自然辩证法中,包含着马克思、恩格斯丰富的生态思想。
根据水土保持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这是一门认识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我认为水土保持学与自然辩证法息息相关,自然辩证法中对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的探讨对水土保持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性。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环境广义上讲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分。
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
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可以说人类虽然是自然的产物,但人类的活动却也深深影响着自然环境。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对生物圈和生态系统改造有时也会超过了自然生物作用规模。
而所谓的水土流失就是在各种外营力的作用下所造成的表层土壤侵蚀和水的流失。
其中人类活动已成为地球上一项巨大的营力,迅速而剧烈地改变着自然界。
人类活动一方面使环境的变得极其脆弱,自我调整能力下降,使人类自身抗灾的能力亦日益减小,另一方面人类破坏环境的过程本身就是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
在这些多重因素的效应下,使得自然灾害频发,这其中就包括森林植被破坏,生态逐渐失衡、土层裸露,控水能力变差,一经大雨就可导致山洪暴发等问题与日俱增,严重威胁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随著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却越来越被破坏,并且直接或间接引起灾害的发生,或加剧灾情,增高成灾的频率。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1:简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2:分析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内容和范围,论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
3:简述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论自然观和辩证唯物论自然观。
姓名:×××学号:×××××××日期:×××1、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自然辩证法一方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
自然辩证法带有交叉学科的性质,也就是说,它本身就是一门跨学科研究的综合性范围很广的学科,可以称之为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
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科技观和掌握科学方法论。
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辩证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客观自然界的一种重要理论思维形式,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因此,自然辩证法可以成为指导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和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一种有效思想武器。
从一定意义上讲,任何科学技术成果的取得,部是自觉或不自觉遵循唯物论利辩证法的结果。
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当他从事一项科学技术研究时总是受某种哲学思想支配的。
问题只在于是受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支配,较快地达到日的,取得成果。
还是受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支配,缓慢地做出成绩。
任何一个科学家在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时候,首先必须以客观世界为对象。
这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如果不承认客观世界的存在,则一切研究就失去了立足点。
自然辩证法可以提高科学工作者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方法意识。
自然辩证法文理交叉,蕴涵着科学文化职能。
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扩大知识面,增强科技意识,树立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精神,有助于提高观察、分析社会问题和辨别伪科学的能力。
自然辩证法作业
1.原始的自然崇拜是人类自然观的起源人类右自然观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朦胧的自然意识。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人几乎只能依靠自然的“给予”才能生存。
人类在自然的基础之上所进行的创造活动极其有限,因此人们匍匐在自然的脚下,对自然界充满了敬畏。
那些能够直接影响人类生存的自然物、自然力、自然现象,被人看成了有人性的、有意志的而其“超人的”实体,从而激起人类对自然的崇拜。
人们把自然看作一种外在的、异己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形成了一种“泛自然的崇拜”。
这种观念首先作为一种自然产生的意识甚至是潜意识而存在,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崇拜形式和规范。
而随着原始社会的发展进步,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的氏族社会中,逐渐形成了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出现了较为固定的崇拜对象和简单的崇拜仪式。
比如有的以天、地、日、月、星、山、石、海、湖、河、水、火、风、雨、雷、雪、云、虹、狼、虎、豹等各种天体、动物、植物等作为直接的崇拜对象。
自然崇拜与人的社会存在有着密切关系,人类原始部落群体因其生活环境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自然崇拜对象及活动形式。
它们表现的非常丰富。
自然宗教的出现是人类自然观的一大进步。
当自然崇拜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日益复杂化、仪式化、规范化、特殊化,自然崇拜也就向着宗教的方向发展了。
于是,人们通过集体的偶像、献祭、举行崇拜仪式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理解和对人与自然关系认定。
所谓“鬼神”观念、巫师、祭祀、祭司、牺牲等一系列的宗教特征的元素,也随着产生出来。
对自然崇拜的宗教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极为重要的活动。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阶级社会的奴隶制时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反映了这一事实。
2.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脑力劳动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发展起来,为科学和哲学的建立提供了条件。
从此人类自然观开始以理论形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分化出与宗教不同的多种多样的认知观念。
自然辩证法结课作业
1.对科学研究中不端行为的认识一直以为,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做最真实的自己,应该是每个普普通通的人最基本的准则。
就像是小的时候大家问小朋友,长大要成为什么人的时候,他们会说,我要成为一个好人一样。
也许在那么小的年纪里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好人,或许只是觉得,只要自己不做伤害其他人的事,碰到别人有困难能够主动伸出援手就是朝着好人的道路走下去就是好人。
在10岁的时候有这样的思想,大家会说小孩子就是天真善良,而现在我20岁,依然有这个想法,大家就会觉得我幼稚。
其实我不幼稚,我只是在认识到社会的阴暗面之后依然面朝阳光,在很多人因为不良事件对这个世界失望的时候,我依然满怀希望。
对于科研中的不端行为,我的认识很浅薄,于是为了把这个概念说的更丰满,我去网上搜了一下,竟然发现我国对于科研不端行为有清晰明确的定义,而且还有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就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等。
此外,科技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别对科技不端行为有自己的定义。
结合他们各自的定义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副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
凡是做出不端行为的科研工作者,我认为都不是一个合格的搞科研的人,不配称做“搞科研的人”。
不管是他窃取别人成果,或者是自己制造假数据等,都属于自欺欺人的行为,就算是一时迷乱了世人的眼睛,之后被救出来的时候也会被人唾弃,而且自己内心会一直惴惴不安,又怎能安心继续搞科研。
2.科学与技术的异同与关系之我谈科学,就是事物背后蕴含的真理,是要告诉人们“是什么”“为什么”,让人们认识自然的本质和其中的规律;而技术是实际的一种操作,说的是“做什么”“怎么做”,去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是任务和目的不同。
自然辨证法大作业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1、古代自然观有哪些局限性?自然观是对自然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古代自然观是古代社会的人们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形成的自然观,是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反映。
当时的自然科学刚刚萌芽,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一切有关自然的知识差不多都包含于统一的哲学之中,其中有不少是来自抽象的思辨和猜测。
直至亚里士多德时代,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仍然是一回事,并且是以脱离实用技艺、从事纯理论的探索为目的的。
这种自然观来自天才的直观、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猜测,虽然正确地把握了自然界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能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的联系;这种自然观虽然想从自然界本身寻求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但当时还缺乏足以把自然现象联结成因果链条的经验知识;这种自然观虽然想从总体上去把握自然界,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对构成总体的部分和细节尚不清楚,因而对总体联系的认识必然是模糊的。
这就使得它不得不用哲学的猜想来填补知识的空白,因而古代人的自然观念是笼统的。
2、现代自然观相对于古代自然观有哪些进步?现代自然观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的局限性,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批判了机械论和形而上学,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
为正确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科学与社会的研究,以及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3、科学与宗教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科学与宗教的本质区别在于科学的实证性与宗教的信仰性。
具体表现在:第一,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知识体系,是获取知识的认识与研究活动。
宗教则是人类在未知自然及其规律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消极的认识态度和方式,它束缚了人类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科学追求的是客观真理,它的成果属于全人类,科学没有阶级性,它具有中立性的特点。
自然辩证法的作业
1、简述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答: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
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和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否存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多少与深浅,是表征一个学科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的发展。
2、简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答: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细胞是动、植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这样,就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细胞把生物界的所有物种都联系起来了,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这是对生物进化论的一个巨大的支持。
细胞学说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
生物进化论: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和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达尔文,在其巨著《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由于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同一物种就可能出现性状分歧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一块重要理论基石。
能量守恒的意义首要的是建立物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某种物理量间的等量关系。
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他们的新哲学世界观,始于19 世纪40年代。
他们关于自然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也产生于这一时期。
系统地研究、建立和阐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恩格斯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进行的。
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详细地研究了技术史,论述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3、分析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与范围,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蒋劲松自然辩证法第一次作业_徐松松
学号/班级2017310742/计研176 姓名徐松松
古希腊科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这种科学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对人民生活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这种科学与技术有什么关系?这个时候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吗?中国古代没有发展出这样的科学,是能力缺乏,还是不感兴趣?是好事还是坏事?
特点: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理性自然观。
2.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神同构体现了古希腊的有机自然观,而它的诸神谱系则体现了希腊人的逻辑思维的特点。
3.注重数学思想。
4.由于希腊人注重理性思维而很少有实践活动,所以只是认识自然而没有做到征服和支配自然。
意义与价值:古希腊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学科的进步。
产生了天文学、数学(欧几里德几何学等)、生物学医学、物理学等。
促进了工程技术的发展:比如:巴台农神庙,爱奥尼亚,铁路,运输,兴修水利等。
对人民生活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古希腊人面向自然,理性的认识其规律,注重整体规律的把握,使自然科学最早走向理论化系统化,提供了技术的理论分析,推动了技术的发展,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那个时候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在中国人眼中,进行科学创造是为了改造世界、创造更精良的工具的一种技术创造活动,是一种极为务实的活动。
然而在希腊人眼中,科学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创造,同时更是一种纯粹的理智活动。
驱使希腊人走上这条演绎和推理道路的,并不是任何实用的需要,而是心灵追求自由的一种需要:一种自由的心灵并不是随心所欲、胡作非为,而是遵循心灵自身内在的逻辑。
在技术上,希腊人未必比得上中国人,所以中国没有发展这样的科学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作业
课后习题:绪论1.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具有什么关系?(p5--6)答;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
正式由于自然辩证法自身的特殊的位置,与其他哲学相比,它和自然辩证法的关系更值得研究。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区别,但更有紧密的联系,这涉及到学科门类的层次构成问题。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19)答: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和内容又有了新的大发展。
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自然观方面,和技术方法论方面,在科学技3.22)答:系。
建国初期:题。
工业化时期:自然辩证法是指定科技政策的理论基础。
研究科学第一章—第五章手写在练习薄上第三章(留题)答:2.如何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p144)答:灵感在心理学中不过是一种特殊形式表达出来的心理现象,它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直觉是指问题突然得到了解决,它不是对事物表面的生动直观,而是对事物规律性的一种猜测。
从上述课件,灵感、直觉与顿悟是很难分开的,因为灵感、直觉都是顿悟的心理现象。
都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深刻性的特征,突然产生于某一随机过程,是对事物规律的掌握。
而科学的思维中的灵感和直觉,不同于宗教的地方在于,尽管他们也带有许多幻想的成分,然而,它的全部内容都是涉及对事实的理解问题。
,是对客观规律的一种把握。
3.思想模型方法在假说的形成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答:科学家通过思想模型方法猜想出理论假说,因为现象背后的实体和运动看不见、感觉不到,因为对欲求的因果机制知之甚少,所以猜想只能从人们已经比较熟悉的相似物出发,在思想中摹写或描述研究对象的性质、结构、功能或运行规律,这样猜想出来的摹本,蓝图就是思想模型,虽然是参照物相似物猜想出来的,却是对相关经验定律背后的因果机制的表述;既是已知的相似物的“模型”,又是研究对象的模型。
自然辩证法作业
科学之我见科学,在我看来,是一个既简单又不简单的词语。
说它简单,那是因为我觉得科学就是自然、社会、人的思维等的反应;时候它不简单,可能是因为这种反应是一种深度的反应,或者说反应了一种深层次的东西,有些人叫它规律。
古代,自然科学尚未与哲学分离,尚未分化成后来的诸多门类。
古希腊人以自然哲学的形式,达到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的理解。
他们力图到自然界本身之中寻求对科学的解释,并把自然界作一个整体从总的方面来观察,认为自然界就是其自身存在的根据和变化的原因,整个自然界都处于永恒的产生与消灭之中。
这种朴素的自然观是后来各种自然观的胚胎、萌芽。
但是由于这个时期的自然哲学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使得古希腊人的自然观带有浓厚的直观、思辨和猜测性质。
到了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却是宗教科学的自然观和为宗教科学服务的经院哲学。
此后,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科学又重新兴起,它摆脱了神学的束缚,把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之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同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一路高歌猛进。
之后牛顿力学达到较为完善的地步,并在无机自然界中得到证实,机械论的自然观和方法论便应运而生。
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发生,这场彻底改变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工业革命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到了19世纪,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相继涌现出一系列新的发现,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重大发现。
无论是哲学的发展还是自然科学的发展,都需要人们在概括总结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哲学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上一切有价值的成果,自然辩证法便应运而生。
随着世纪之交的三大发现即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引发了物理思想上的重大变革,开创了现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文章到了这里,有人可能要说,这跟我们中国有什么关系呢?貌似历史上的各种重大发现都发生在外国,中国是不是根本就没有科学呢?然而在我看来,这种问题本身就是可笑的,身为唯一幸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国若是没有科学,怎么能够从大浪淘沙般的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其实,可以说古代的所谓的科学是朴素的,它就是从自然生活中提取深化的有用的经验,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神秘。
自然辩证法作业
A2.对当前人与自然关系如何评价,你认为应如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基本问题。
它是在人类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演进的,经历了“和谐—不和谐—新的和谐”的十分曲折的过程。
在不断倡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当前,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自然资源被无节制地大规模消耗,造成污染物大量排放,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日益恶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大量物种濒临灭绝……这些灾难性后果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原因,主要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并受到“人类中心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自私狭隘地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代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眼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忽略了自然永存的内在价值,为了满足眼前局部的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以至于危及人类的持续发展。
马克思曾说过:“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本质的统一,才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该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也是不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和价值追求。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应该做到:第一、彻底转变“人是自然主宰”的自然观,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意识,坚持走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第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努力建设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三、不断深化国际合作,共同解决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
B2.如何认识科学的社会规范及越轨行为?近年来,随着一些学术抄袭、造假事件的出现,科学越轨行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科学越轨行为一般是指在科研立项,方案实施报道或评议研究结果等过程中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科研程序,数据分析,剽窃或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歪曲报道科研结果,一稿多投,以及其他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不端行为。
自然辩证法习题及答案,经典题
自然辩证法习题及答案,经典题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科学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社会继续向前发展,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
科学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范畴。
技术作为人类该着自然能力的标志,它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本世纪以来,技术除了指工具和机器之外,还包括制作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思想。
按照这样的观点,技术乃是实践经验、物质设备和科学理论有机结合的整体,是劳动技能、技术、理论、物质手段和方法的综合。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成果,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本质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它具有以下的本质特征:首先,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
作为反映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表现为一种观念形态,它的存在和发展也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但自然科学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不是依赖于特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内容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次,自然科学作为精神产品,属于一般生产力的范畴,是精神生产力。
技术的本质特征有:首先,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
技术虽然不是生产力结构内的独立因素,但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全部要素之中;其次,技术是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结合。
依据现代技术的涵义,技术即属与物质因素,又属于精神因素;再有,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所谓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工程中,技术无论作为劳动手段、工艺或技能,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则。
所谓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技术严格地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2.科学与技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意义?答:首先,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性质功能:科学提供精神财富,技术提供物质财富。
(2)问题结构:科学研究“是什么”的问题,以知识单元为结构;技术研究“怎么做”的问题,以操作单元为结构。
中特-自然辩证法作业 (1)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中进行负责任创新摘要:负责任创新是继可持续发展之后欧美国家提出的新的并得到迅速发展的理念,其主要内容是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密切结合。
负责任创新是创新共同体以尊重和维护人权、增进社会福社为价值旨归,以积极承担全责任为方法特征的创新认识和创新实践,其兴起有着深刻的理论与实践必然性。
负责任创新对发展创新与伦理理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的技术创新活动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负责创新;科学研究;技术创新;1.引言负责任创新(Responsible Innovation)是近年来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创新理念,得到理论界和社会上的广泛重视,是欧盟“地平线2020”框架计划的重要内容。
其特征是将更多要素纳入责任系统之中,更多考虑人权,追求创新成果绿色化和普惠化,目的在于对(科技)创新实践进行管理,力求使创新更好地造福社会。
其兴起不仅有利于创新与伦理理论发展,对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亦有重要意义。
那么,什么事负责任的创新?负责任创新兴起的理论与实践背景是什么?当前研究又存在哪些局限?怎样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进行负责任创新?木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就其理论与实践研究状况进行评述。
2.负责任创新提出的时代背景负责任创新提出背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理论层面。
为缓解技术与自然、伦理之间的内在张力,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技术评估、风险管理、企业社会责任、职业伦理等理论,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实践证明这些理念或理论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理论发展面临困境。
1979年,汉斯·约纳斯发表《责任原理》,提出以责任伦理应对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威胁,这就迫切需要各类群体和知识参与到科技创新之中,以防止这些创新造成严重后果。
基于这一背景来看,负责任与创新相结合是必然趋势。
负责任创新理念的出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可操作路径,它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代的深化和发展;②实践层面。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2:哲学的作用答:哲学虽然本身没有用,但用它装进万事万物,它就是是度量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
如果从现实生活中理解,可以认为哲学是方法论,是一种认识工具。
哲学是一个可用的公式,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你把哲学公式、哲学体系或把哲学常识代入到具体的事件之中,就可以得出一自圆其说的逻辑体系,并得到相对正确的结论,同时能指出其它的理论体系在这些事物上的结论不足之处或谬误之处。
把哲学原理代入到具体学科中,将哲学概念转换成专业概念,哲学原理就能化生为专业理论和具体规律。
哲学是一种用来解答全部世界问题的思考方法。
这种思考方法具有先验性,即当我们面对陌生事物的时候,哲学教你如何认识它、了解它、总体上判断它,进而把握它。
当我们面对熟悉事物的时候,哲学告诉你万物是变化的,两个不时空上的事物属性有差异,你不能用老眼光看问题,要在动态中发现老问题的新特点。
而真正的哲学理论就是建立和寻找这种认识世界的规律,具体的科学规律有无数个,哲学就是澄清它们之间的同一性和特殊性,继而完善并统一各种规律,建立一个最简单的先验模式,用它来认识万事万物,使哲学成为一切科学的最高原则。
如果没有哲学,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有力地指导遍及世界的大运动;没有哲学,人们就无法有坚定的信念和赢取胜利的信心;没有哲学,我们对未来世界的憧憬也显得飘忽不定,无所依据。
3:你所从事的专业或进行的项目在科学技术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在实际经济过程中与其关联的技术有哪些,它们之间如何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请举例说明。
答:环境工程在科学技术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环境工程的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科学技术和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现代科学与技术呈现出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即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使得科学和技术日益一体化。
自然辨证法作业答案
课堂11. 科学理论是DA严格地从用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B 客观证明了的C 绝对可靠的D 非A非B非C2. 科学知识的生产CA 要拒绝思辩B要彻底排除科学家的个人意见C 受到个人和社会的影响D 不允许个人偏见存在3. 哲学家罗素的“归纳主义火鸡”表明AA 对归纳原理的逻辑论证无效B 对归纳原理的经验论证无效C 对归纳原理的其他论证无效D 亦A亦B亦C4. 科学中的偶然发现表明CA科学发现是偶然的 B 观察是独立于理论的C 非A非BD 亦A亦B5 如下文字:“如果大量的A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被观察到,而且如果所有这些被观察到的A都无例外地具有B性质,那么,所有A都有B性质。
”BA 正确说明了科学理论的产生B 阐述的是归纳原理C 非A非BD 亦A亦B6.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D(自然辩证法是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的桥梁)A 辩证唯物主义B 一个现代西方哲学流派C 指导科学实践的一套原则D 非A非B非C7.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掌握一套D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的原理B 指导科学实践的原则C 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D 非A非B非C课堂21. 千万白天鹅都不能证明“天鹅皆白”而一只黑天鹅便可否证之,说明CA 从逻辑上说,证实科学定律和理论很难但证伪却很容易B证实和证伪在逻辑上的不对等 C 亦A亦B D 非A非B2. 如果不管事物如何变化都永远驳不倒某一个理论,那么这个理论BA 就是真理B 就是诡辩C 非A非BD 亦A亦B3. 按照证伪主义的观点,越好的科学理论AA 可证伪度越大(越容易被证伪) B可证伪度越小C 非A非BD 亦A亦B4. 拉卡托斯“研究纲领”概念包括向科学家们指出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指导方针,其中“不应该做什么的指导方针”的内容包括DA “保护带”B “硬核”C 非A非BD 亦A亦B5. 按照库恩的观点,常规科学就是CA 有很多范式存在的科学B 没有范式存在的科学C 非A非BD 亦A亦B课堂31.如果实在世界是多元的,那么CA 各种不同理论就应该能够完全统一起来B 与自然匹配的科学理论就是唯一的C 与自然匹配的科学理论就不是唯一的D 非A非B非C2. 选出错误项:科学要素在各种古代文明中BA 以分散游离的形式存在B 以结构稳定的形式存在C 以不同的丰富程度存在D 以不同的形式存在3. 文化人类学家怀特把人类文化划分为以下三个亚系统:CA 价值系统、思想意识系统、社会系统B 技术系统、社会系统、价值系统C 技术系统、社会系统、思想意识系统D 技术系统、价值系统、思想意识系统4. 古希腊科学取得了不少对后来的科学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的成就,不能归入古希腊科学奠基性成就的选项是DA古希腊自然哲学 B 欧氏几何学 C 阿基米德力学D非A非B非C5.阿基米德CA 只擅长于理论B 只擅长于试验C 是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D 非A非B非C课堂41.指出错误选项:可以看做十字军东征带来的后果的有CA西欧封建城堡制瓦解 B 重新发现古希腊C 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D 亚里士多德主义在中世纪兴起2. 可视为孕育现代因素出现的是DA中世纪经院哲学中托马斯·阿奎那用严密的逻辑论证上帝的存在B 新教的兴起C 非A非BD 亦A亦B3. 按照课堂讲授的观点,完整意义上的科学应该是DA建立起牛顿力学的科学 B 建立起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科学C 建立起科学方法的科学D各层面聚合形成指数增长模式的科学4. 不可被视为描述后现代社会的用语是DA“后工业社会” B “第三次浪潮”C “全球化社会”D 非A非B非C5. 布鲁尔科学知识社会学强纲领的四条原则包括有AA反身性 B 无私利性 C 一致性 D 明确性课堂51.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划分为启蒙期、形成期和现代发展期三个阶段,其中启蒙期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AA利玛窦来到中国B戊戌维新运动C五四运动兴起 D 非A非B非C2. 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一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完成了体制模式的转变,这个阶段是BA启蒙期 B 体制形成期 C 现代发展期 D 非A非B非C3. 在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启蒙期、体制形成期、现代发展期三阶段划分中,现代发展期的开始时间是CA 1919年B 1949年C 1956年D 1978年4.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后期中西外交中的“跪拜礼”事件,说明了DA帝国主义的侵略性 B 帝国主义的野蛮C 亦A亦BD 中华民族当时的封闭愚昧状态5. 洋务运动中科技引进的主要内容在AA器物层面 B 体制层面 C 价值层面 D 亦A亦B亦C课堂六1. “科学”一词在中文里什么时候开始被普遍使用的?CA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 B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时期C 戊戌维新时期D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2. 最早认识到现代文化的根本在于“科学”和“民主”的中国人是DA李大钊B陈独秀 C 毛泽东 D 严复3. 作为一场文化启蒙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DA批判传统 B 文学革命 C 科学宣传 D 亦A亦B亦C4. 严复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把中国人从盲目自大的“夷夏”观念中解放出来,表明了CA进化论是一个伟大的科学成就 B 科学成就的伟大力量C 科学成果容易被歪曲利用D 亦A亦B亦C5. 中国科学启蒙中导致现代社会文化“以破代立”倾向的因素有DA救亡为直接指向的启蒙目的限制 B 启蒙方法的急功近利C 偏离本意的科学含义理解D 亦A亦B亦CFrom: 0互动.ppt1.科学知识是A完全客观的 B 包含个人意见的C没有主观成份的 D 非A非B非C2.根据科学作出的判断A都是正确的 B 都是错误的 C 不一定正确D无关对错3.文化人类学家怀特将整个人类文化系统分为三个亚系统,下面四个选项中有三个是这三个亚系统的名称,请选取余下的一个选项。
《自然辩证法》 课堂作业、题库
Part1 课堂作业汇总根据群里聊天记录整理而成,有部分山寨及争议题未收录,被修正的题去除了原先带有的问号,另附加了一些言论。
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信彪哥!From: 0互动.ppt1.科学知识是A完全客观的 B 包含个人意见的C没有主观成份的 D 非A非B非C2.根据科学作出的判断A 都是正确的B 都是错误的C 不一定正确D无关对错3.文化人类学家怀特将整个人类文化系统分为三个亚系统,下面四个选项中有三个是这三个亚系统的名称,请选取余下的一个选项。
A 价值系统B 技术系统C 社会系统D 思想意识系统4.古代没有A科学B科学要素 C 完整意义上的科学 D 亦A亦B亦C5.在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启蒙阶段始于A 1582年B 1840年C 1894年D 1919年6.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一个阶段主要是完成了发展动力的转变。
这个阶段是指A 启蒙期B 体制形成期C 现代发展期D 非A非B非C7.基础研究耗资巨大,因此A 必然会有巨大的经济回报B 其成果可以出卖以赎回投资C 所获得的一般都是重大成果D 非A非B非C8.技术创新中,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形式不包括????A 产品创新B 工艺创新C 组织创新D 环境创新1.“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A 辩证唯物主义B 一个现代西方哲学流派C 指导科学实践的一套原则D 非A非B非C2.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掌握一套A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的原理 B 指导科学实践的原则C 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D 非A非B非C3.如下文字:“如果大量的A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被观察到,而且如果所有这些被观察到的A都无例外地具有B性质,那么,所有A都有B性质。
”A 正确说明了科学理论的产生B 阐述的是归纳原理C 非A非BD 亦A亦B4.科学理论是A 严格地从用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B 客观证明了的C 绝对可靠的D 非A非B非C5.科学知识的生产A 要拒绝思辨B 要彻底排除科学家的个人意见C 受到个人和社会的影响D 不允许个人偏见存在6.哲学家罗素的“归纳主义火鸡”表明A 对归纳原理的逻辑论证无效B 对归纳原理的经验论证无效C 对归纳原理的其他论证无效D 亦A亦B亦C7.科学中的偶然发现表明A科学发现是偶然的 B 观察是独立于理论的C 非A非B D亦A亦B1.千万白天鹅都不能证明“天鹅皆白”而一只黑天鹅便可否证之,说明A 从逻辑上说,证实科学定律和理论很难但证伪却很容易B 证实和证伪在逻辑上的不对等C 亦A亦BD 非A非B2.如果不管事物如何变化都永远驳不倒某一个理论,那么这个理论A 就是真理B 就是诡辩C 非A非BD 亦A亦B3.按照证伪主义的观点,越好的科学理论A 越容易被证伪B 越不容易被证伪C 非A非BD 亦A亦B4.拉卡托斯“研究纲领”概念包括向科学家们指出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指导方针,其中“不应该做什么的指导方针”的内容包括A “保护带”B “硬核”C 非A非BD 亦A亦B5.按照库恩的观点,常规科学就是A 有很多范式存在的科学B 没有范式存在的科学C 非A非BD 亦A亦B1.如果实在世界是多元的,那么A 各种不同理论就应该能够完全统一起来B 与自然匹配的科学理论就是唯一的C 与自然匹配的科学理论就是不唯一的D非A非B非C2.选出错误项:科学要素在各种古代文明中A 以分散游离的形式存在B 以结构稳定的形式存在C 以不同的丰富程度存在D 以不同的形式存在3.文化人类学家怀特把人类文化划分为以下三个亚系统:A 价值系统、思想意识系统、社会系统B 技术系统、社会系统、价值系统C 技术系统、社会系统、思想意识系统D 技术系统、价值系统、思想意识系统4.古希腊科学取得了不少对后来的科学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的成就,不能归入古希腊科学奠基性成就的选项是A 古希腊自然哲学B 欧氏几何学C 阿基米德力学D 非A非B非C5.阿基米德A 只擅长于理论B 只擅长于试验C 是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D 非A非B非C1.指出错误选项:可以看做十字军东征带来的后果的有A 西欧封建城堡制瓦解B 重新发现古希腊C 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D 亚里士多德主义在中世纪兴起2.可视为孕育现代因素出现的是A 中世纪经院哲学中托马斯·阿奎那用严密的逻辑论证上帝的存在B 新教的兴起C 非A非BD 亦A亦B3.按照课堂讲授的观点,完整意义上的科学应该是A 建立起牛顿力学的科学B 建立起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科学C 建立起科学方法的科学D 各层面聚合形成指数增长模式的科学4.不可被视为描述后现代社会的用语是A “后工业社会”B “第三次浪潮”C “全球化社会”D 非A非B非C5.布鲁尔科学知识社会学强纲领的四条原则包括有A 反身性B 无私利性C 一致性D 明确性1. 启蒙期开始的标志事件:利玛窦来到中国2. 现代科技发展:体制形成期完成了体制模式的转变3. 现代发展期的开始时间是1956年4. 跪拜礼:中华民族当时的封闭愚昧状态5. 洋务运动中科技引进的主要内容在器物层面Part2 北京大学理科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第一讲)1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A 创造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自然观的演变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姓名:程志先班级:食研1402班学号:14020000405摘要自然观又称自然论,或自然哲学,是人类由于生产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索活动而形成的对于自然界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自然观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古代有机论自然观,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演化、系统、生态自然观。
谈到自然观必然要谈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反映的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
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
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其实说到底,有什么样的自然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自然观、人与自然、人类、自然1.导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等部分。
在以系列讲座形式学习自然辩证法之后,自然观的演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自然观的演变过程一、古代有机论自然观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有机论生态自然观"从来不把自然看作是存在于人之外的而与人隔离的对立物",而是"根据阴阳五行的宇宙一体化理论,认为自然界与人有相互联系,有同构性、同型性,因而确信自然景物能够寄予人的心性情感,能够在自然中发现人自身"。
这种生态价值观把人与自然看成是高度相关的统一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整体性和有机性。
现代生态学理论揭示出:整体性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特征,自然界是由物质循环,能量循环信息变幻等多样性构成的有机整体[1]。
每一个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都离不开与其它物种的联系和对环境的依赖。
它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看成平等的主体际关系,人对自然环境负责就是对一个“他者”负责,人类呵护自然的内在价值就是维护自己的生存权利,从而将人文法则逐步推广到非人类的自然——从动物到植物,到所有生命的存在,再到大地生态环境。
它的宇宙观是有机论的而非还原论的,是综合的而非机械的,是网络主义的而非分析主义的。
这种古朴的生态哲学,“肯定人同自然界的有机联系,认为自然万物的本性及其变化关乎人类生命的存在,要求人事活动应同自然机制保持协调,这将不但为现代化提供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也是保护人类生存摇篮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一项基本措施”。
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所说:“在对于把自然的控制方面,我们欧洲人永远跑在中国人的前头,但是作为自然的意识的一部分的生命都迄今在中国找到了最高的表现”[2]。
然而,无论是作为自然的统治者还是作为自然的臣民,我们毕竟是自然的一部分,这种基本的综合是不变的。
中国人是完全意识到这种综合的,而我们却没有,在这种意义上,他们比我们站的更高远一些。
二、近代机械论自然观机械论自然观渊源于古希腊的原子论,肇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勃兴于近代科学革命中,19世纪后半叶受到挑战,20世纪初渐趋衰微,在西方思想史乃至世界思想史上居于统治地位有年,其成就骄人其缺陋也尖锐。
由它所产生的并反过来支持它的主客二分论形上学思维也与它一样命运波舛,成为被指摘的现代生态环境危机的深层思想根源。
机械论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分离的和对立的,自然界没有价值,只有人才有价值,发展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这就为人类无限制地开发、掠夺和操纵自然提供了伦理基础;在西方文化中,自然和女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政治关系,因而当自然被工具化、遭受迫害的同时,女性也未能幸免,同样遭受着人格丑化和迫害。
生态女性主义从人性、价值和公正的伦理视角对机械论自然观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
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3]。
他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是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其基本特征为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6]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历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为科学和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理论前提[4]。
为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演化、系统、生态自然观演化、系统、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来源;揭示了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和生态科学基础;论述了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其基本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
生态系统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自然整体,是以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演替为主要内容的活生生的系统。
生物圈所以被称为生态圈,就是因为它普遍存在着生命现象。
在整个生物圈中,森林、草原、海洋等地带有大量的生物生存,即使“死寂”的沙漠或冻土带中,也有生命存在,也分别构成了沙漠生态系统和苔藓生态系统[5]。
因此,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和演化,都是围绕生命物质来进行的。
生态系统的活力是生态系统本身所固有的。
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就是各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有机构成的‘张生命之网,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
生态系统伪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离开了非生物各种因素所构成的环境,生物就不能生存,就无所谓生态系统;二是每一种生物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构成了相互依赖的食物链或食物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命系统的生存。
其三,生态系统是组织织的开放系统。
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由外来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的输人维持。
、外来能量的输入及其在系统内的流动、消耗;转化,形成了生态系统复杂的反馈联系,使系统具有自我调控、保持平衡的能力。
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
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由系统内的物质运动决定。
系统内的物质和输入系统的能量从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循环和转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由无机元素合成的有机物质,经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一级一级地转移,组成食物链,物质和能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最后被微生物分解为。
简单的化合物和元素,再回到环境中。
这种循环和转化构成了生态系统不断发展和演化的动态过程[6]。
其五,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来的稳定状态,不是单纯的消极适应和回归自然;而是遵循生态规律,自觉地积极保护自然。
那种认为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任何干预都是破坏生态平衡的观点是错误的。
当人们运用生态平衡的规律时,不必要也不可能完全不去打破生态系统的原有平衡。
生态系统在人为的有益影响下,可以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的效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
3.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个历史演变过程。
在原始发展时期,人类崇拜依附于自然,匍匐在大自然的脚下;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对自然进行初步开发;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控制、支配自然,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
尤其是到了近代,人类开始直观地认识到人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不是依赖自然的给予,而是依赖自己对自然的改造。
为了有效地“改造自然”,人们不惜把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看得轻而易举,并加以夸大和绝对化。
随着对自然控制与支配能力的急剧增强,以及自我意识的极度膨胀,人类开始一味地对自然强取豪夺,从而激化了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与自然的对立,人类也不得不面对人口剧增、能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水资源缺乏、森林锐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的种种现实[7]。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当把促进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未来的持续发展统一起来,积极地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自觉地调整自身的行为,力求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通过相互依赖、互惠互补,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既改造自然,又不破坏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目标,以便全面长远地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逐步提高生活质量,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创立一个完全新式的人类文明,一个可以永续发展的文明社会。
4.结论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采取五大措施:一是严格控制人口骤增与资源锐减。
人口方面,要制定与自然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提高全社会的计划生育意识,确保控制人口数量,确保提高人口质量。
资源方面,在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同时,控制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不能超过其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提倡少用或不用不可再生资源[8]。
环境保护方面,要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植树造林工程,研究开发无公害生产技术,并把环境、资源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是努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既要充分发挥我国资源总量巨大、品类齐全的优势,自然、有序、适度地开发利用,又要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资源上狠下功夫,科学地采用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建立一个包括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以节省运力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以适度消费、勤俭节约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生活服务体系[9]。
三是努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研究、开发和推广新能源、新材料,广泛采用符合域情的污染治理技术和生态破坏恢复技术,包括投资少、效益高的废水处理技术、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固体废物的无害处理技术等,全力推行清洁生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