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作业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自然观的演变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现
实意义
姓名:程志先班级:食研1402班学号:14020000405
摘要
自然观又称自然论,或自然哲学,是人类由于生产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索活动而形成的对于自然界的基本观点和看法。自然观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古代有机论自然观,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演化、系统、生态自然观。谈到自然观必然要谈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反映的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其实说到底,有什么样的自然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自然观、人与自然、人类、自然
1.导言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
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等部分。在以系列讲座形式学习自然辩证法之后,自然观的演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自然观的演变过程
一、古代有机论自然观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有机论生态自然观"从来不把自然看作是存在于人之外的而与人隔离的对立物",而是"根据阴阳五行的宇宙一体化理论,认为自然界与人有相互联系,有同构性、同型性,因而确信自然景物能够寄予人的心性情感,能够在自然中发现人自身"。这种生态价值观把人与自然看成是高度相关的统一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整体性和有机性。现代生态学理论揭示出:整体性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特征,自然界是由物质循环,能量循环信息变幻等多样性构成的有机整体[1]。每一个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都离不开与其它物种的联系和对环境的依赖。它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看成平等的主体际关系,人对自然环境负责就是对一个“他者”负责,人类呵护自然的内在价值就是维护自己的生存权利,从而将人文法则逐步推广到非人类的自然——从动物到植物,到所有生命的存在,再到
大地生态环境。它的宇宙观是有机论的而非还原论的,是综合的而非机械的,是网络主义的而非分析主义的。这种古朴的生态哲学,“肯定人同自然界的有机联系,认为自然万物的本性及其变化关乎人类生命的存在,要求人事活动应同自然机制保持协调,这将不但为现代化提供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也是保护人类生存摇篮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一项基本措施”。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所说:“在对于把自然的控制方面,我们欧洲人永远跑在中国人的前头,但是作为自然的意识的一部分的生命都迄今在中国找到了最高的表现”[2]。然而,无论是作为自然的统治者还是作为自然的臣民,我们毕竟是自然的一部分,这种基本的综合是不变的。中国人是完全意识到这种综合的,而我们却没有,在这种意义上,他们比我们站的更高远一些。
二、近代机械论自然观
机械论自然观渊源于古希腊的原子论,肇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勃兴于近代科学革命中,19世纪后半叶受到挑战,20世纪初渐趋衰微,在西方思想史乃至世界思想史上居于统治地位有年,其成就骄人其缺陋也尖锐。由它所产生的并反过来支持它的主客二分论形上学思维也与它一样命运波舛,成为被指摘的现代生态环境危机的深层思想根源。机械论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分离的和对立的,自然界没有价值,只有人才有价值,发展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这就为人类无限制地开发、掠夺和操纵自然提供了伦理基础;在西方文化中,自然和女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政治关系,因而当自然被工具化、遭受迫害的同时,女性也未能幸免,同样遭受着人格丑化和迫害。生
态女性主义从人性、价值和公正的伦理视角对机械论自然观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3]。他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是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其基本特征为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6]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历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科学和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理论前提[4]。为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演化、系统、生态自然观
演化、系统、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来源;揭示了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和生态科学基础;论述了生态自然
观的基本思想及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其基本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
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自然整体,是以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演替为主要内容的活生生的系统。生物圈所以被称为生态圈,就是因为它普遍存在着生命现象。在整个生物圈中,森林、草原、海洋等地带有大量的生物生存,即使“死寂”的沙漠或冻土带中,也有生命存在,也分别构成了沙漠生态系统和苔藓生态系统[5]。因此,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和演化,都是围绕生命物质来进行的。生态系统的活力是生态系统本身所固有的。
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就是各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有机构成的‘张生命之网,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生态系统伪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离开了非生物各种因素所构成的环境,生物就不能生存,就无所谓生态系统;二是每一种生物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构成了相互依赖的食物链或食物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命系统的生存。
其三,生态系统是组织织的开放系统。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由外来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的输人维持。、外来能量的输入及其在系统内的流动、消耗;转化,形成了生态系统复杂的反馈联系,使系统具有自我调控、保持平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