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基本概念和原理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请同学们快速书写以下物质的 化学式: 氧气 氖气 氯化钠 铁
O2 Ne NaCl Fe
硝酸铵 金刚石
NH4NO3 C
锰酸钾
K2MnO4
水
H 2O
碳酸钠
Na2CO3 __
氯化氢
HCl
高锰酸钾
___ KMnO4
1、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 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 2、一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显示 不同的化合价 3、同一化合物中,同一元素也可以显示 不同的化合价 4、化合物中个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零 5、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6、原子团的化合价等于组成元素化合 价的代数和
练习:
1、判断对错: (1)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 ×
(2)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 )
(3)同一化合物中,同一元素只能有一种化 合价。(× )
1、求氯酸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2、求SO4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3、已知金属M(只有一种化合价)氯化物的 化学式为MCl3 ,则它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粒子种类 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核内质子数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核外电子数
请描述以下物质的宏观组成
氧气
氖气
氯化钠
锰酸钾
铁
水
硝酸铵 金刚石
碳酸钠
氯化氢
高锰酸钾
一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不同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 A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物质的组成化学
物质的组成化学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元,而物质的组成化学则是研究物质内部构成和变化的科学。
本文将介绍物质的组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
一、物质的基本组成物质主要由原子构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
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而电子带有负电荷,数量与质子相等,使得原子整体电荷为中性。
在化学中,原子通过化学键的形式结合形成分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而形成的粒子。
不同的元素由不同的原子组成,因此分子的组成也会不同。
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共用电子的形式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发生物质的转化和变化。
二、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界常见的元素,其他的元素都是人工合成的。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氧元素的符号是O。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组成,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分解或合成。
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以2:1的比例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H2O。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转化和变化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间的化学键被破坏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等不同类型。
化学反应的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化学反应的速度可以通过反应速率来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的存在等因素有关。
四、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一种符号表示法。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反应物位于化学方程式的左边,产物位于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反应条件则位于方程式的上方或下方。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化学式中的数字表示相应物质的摩尔比例。
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产物之间通过箭头表示反应过程,箭头的左侧为反应物,箭头的右侧为产物。
马克思中物质的解释
马克思中物质的解释
马克思的物质概念是他哲学中一个核心的概念。
马克思认为物质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基本的、客观的存在形式。
物质不仅包括人类所能感觉到的物质实体,也包括人类感觉不到的物质实体,比如说空气、磁场等等。
马克思的物质概念是一个包含了自然界全部存在形式的概念。
马克思认为,物质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客观的存在。
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等等。
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由其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强调,物质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是客观存在的。
马克思的物质概念还包括物质的运动。
马克思认为,物质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地运动变化的。
物质的运动包括各种形式,比如说质量的运动、能量的转换等等。
马克思认为,物质的运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类的观察和认知。
在马克思看来,物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物质的生产和交换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物质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物质的生产和交换方式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总之,马克思的物质概念是一个包含了自然界全部存在形式的概念,包括物质的客观存在、运动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物质的原理与方法论
物质的原理与方法论
物质的原理是指物质的本质和基本构成要素,以及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原理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1. 原子论:物质由最基本的微观粒子——原子组成。
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不同元素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
2. 分子运动论:物质中的分子不断运动,具有热运动。
温度的提高会增加分子的热运动速度。
3. 能量守恒定律:物质中的能量可以转化形式,但总能量守恒不变。
能量的转化包括热能、机械能、电能等。
4. 化学反应:物质的组成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形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5. 物质的三态: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气态,这取决于分子之间的相对距离和相互作用力。
6. 物质的性质: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包括反应性、稳定性等。
物质的方法论是指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科学研究物质的基本原则。
物质的方法论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1. 实验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和规律。
2. 分析方法:通过化学分析和物理分析等方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3. 理论推导: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和推导方程式,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描述和解释。
4. 综合方法:综合应用实验方法、分析方法和理论推导,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全面认识物质的特性和规律。
总体来说,物质的原理和方法论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物质的原理和方法论的探寻和应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
物质定义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的存在方式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1、 物质范畴的由来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世界是无限的,认识不会有劲头。过去曾经认为原 子不可再分,20世纪初以来自然科学对物质结构研究,不仅 突破了原子这一层次,发现了原子核,而且突破了原子核这 一层次,到达了“基本粒子”这一层次,现在又发现了夸克。 这些粒子,尽管千姿百态各有特性,但它们的客观实在性学 不会改变的。现代物理学使用“反物质”的概念,有人认为 是对物质的否定。其实它是指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 质”不是哲学范畴,不是指和物质相反的东西,而是物质的 一种具体形态。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实践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它 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一切从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物质定义
思考:哲学主要教给我们?
理性精神——理性有限,应该在必要的地方充分运用 哲学主要教给我们的是,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学习与思考的 姿态,因为我们面对这个世界和我们自己实在太无知 我们应该敢想、要避免任何的教条,保持思想和认识的一 种开放性 哲学教会我们一种宽容,一种敬畏
1.列宁的关于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 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 过感知感觉的,它不 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 存在,为我们的感觉 所复写、摄影、反 映。”
《列宁选集》,第2卷,128页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单位
克
是比值,无单位
计算公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水、二氧化碳
三、化学用语
1、化合价和离子符号
项目
价标符号
离子符号
意义
表示某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表示某种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写法
化合价的正、负在前,数字在后:
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
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方
举例
+2 –1 +1-2
MgCl2H2O
Mg2+Cl-H+O2-
四、溶液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1、分子和原子
项目
分子
原子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
相似点
1、质量、体积都很小
2、都是在不断运动的
3、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各异: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原子性质各异
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联系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项目
混合物
纯净物
概念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原有的性质
由一种物质组成
区别
1、多种物质
2、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1、一种物质
2、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一种分子构成
3、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物理化学是对物质及其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领域。
它结合了物理学和化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特性,揭示了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变化的原理。
本文将介绍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涵盖物质的性质、分子与原子结构、化学反应动力学等方面。
1. 物质的性质物理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其中包括物质的质量、密度、热容、热导率、电导率、折射率等基本性质。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并通过物理化学定律和理论进行解释。
例如,质量守恒定律表明在化学反应中质量没有净变化,而密度可用于确定物质状态的改变。
2. 分子与原子结构物理化学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主要涉及分子和原子的组成与排列方式。
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结合而成,而原子又由更基本的粒子如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通过量子化学的理论与计算方法,可以揭示分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 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以及反应机理。
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物理化学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和利用反应速率理论,可以描述化学反应的速率规律,进而对反应过程的控制与优化提供基础。
4. 热力学热力学研究物质热学性质和能量转化规律。
它描述了化学平衡、热效应、热力学循环和化学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
热力学通过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函数(如熵、焓、自由能)来描述物质的热学性质及其变化趋势。
5. 量子化学量子化学揭示了分子和原子的量子力学性质和电子结构。
量子力学提供了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框架,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可得到分子和原子的波函数。
基于量子化学理论,可以计算和预测分子的电子结构、分光学性质、反应活性等。
在物理化学领域,研究者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探索物质的本质和行为规律。
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为我们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不断拓展和应用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化学的相关领域。
第一章复习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 反应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催化剂 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缓慢氧化和自然 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爆炸,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化学用语和化学量
化学符号的含义,正确书写常见的元素符号 化学式的书写 化学式的应用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原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符号的含义 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五、溶液
溶液、溶质、溶剂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 溶液的导电性 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固体溶解度曲线 常见的结晶水合物 混合物分离的常见方法:过滤、结晶等 风化 、潮解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PH---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 联系 离子的含义,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原子团的概念 元素的含义,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混合物、纯净物 酸、碱、盐 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二、物质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 外电子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NaCl、HCl)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现象:物质的外系、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现象: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产生沉淀等(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注意:(1)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和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已经班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例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2)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判断是中考重点,学习时要深入理解,掌握判断的依据,灵活应用(3)化学反应伴随能量的变化,如发光、放热等。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
(3)性质的确定:物理性质有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3.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者的区别是化学性质必须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铝箔能在氧气中燃烧”这一化学性质,是通过铝燃烧这个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引申:性质通常用“易、会、能”等词语描。
而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具体说,物理性质可以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如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
物理性质除了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外,其他的如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等则需仪器测定出来。
但测的过程中一定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物质的变化是物质运动的形式,是一个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两者的本质区别是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因此判断一个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是否其他物质生成,除此之外,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或气体等现象发生,但不能以此判断是化学变化。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掌握根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根本微粒.〔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响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根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Na+、H+、NH4+…阴离子:Cl–、O2–、OH–、SO42–…〔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4.元素元素是具有一样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构造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一样,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一样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假设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一样。
核外电子排布一样,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一样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响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响。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关于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希望能帮到你。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物质概念的的理论
物质概念的的理论物质是物理世界中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实体。
在哲学和自然科学的范畴中,关于物质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理论,旨在解释物质的本质、性质和存在方式。
以下将介绍四个主要的物质概念的理论:原子论、波粒二象性、质能等价原理和量子场论。
首先,原子论是关于物质的组成的概念。
原子论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构成的,这些基本粒子称为原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有正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论的理论基础是物质不连续的观念,即物质是由离散的粒子构成的。
原子论为解释化学反应、物质性质和放射现象提供了基础。
其次,波粒二象性理论是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
根据波粒二象性理论,物质既可以表现出粒子特性,也可以表现出波动特性。
这个理论首先由德布罗意提出,他认为物质的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质。
后来,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发现光可以同时表现出粒子和波动的性质,这进一步支持了波粒二象性理论。
波粒二象性理论为解释电子的行为、光谱、干涉和衍射现象提供了基础。
第三,质能等价原理是关于质量和能量之间关系的概念。
根据质能等价原理,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能量也可以转化为质量。
这个概念由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
根据相对论,质量和能量之间的转化遵循质能关系E=mc²,其中E是能量,m是质量,c是光速。
质能等价原理解释了物质的质量来源以及在核反应和核能中如何转化为能量。
最后,量子场论是物质的基本概念之一。
根据量子场论,物质是由量子场产生的。
场是一种物质和能量的分布形式,在量子力学中被描述为激发态下的基本粒子。
根据量子场论,粒子和反粒子是由相应的场的激发态产生的。
量子场论为解释粒子的产生和湮灭、粒子相互作用和基本力量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之,物质概念的理论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其中包括原子论、波粒二象性、质能等价原理和量子场论。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物质的本质、性质和存在方式,为解释自然现象和物质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3、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化学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化学性质是一个静态特征。
4、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5、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的类型(2)基本反应类型的注意问题:①对于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要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②浓硫酸、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产生氢气,不属于置换反应。
③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时有条件的: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三者具备其一即可)④盐与碱、盐与盐的复分解反应,除要求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外,还要求反应物中的盐、碱必须都溶于水。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①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②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③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6、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使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注意: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④钾、钙、钠不符合这一条。
它们会先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和盐反应。
⑤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⑥在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距离大的,反应优先发生。
7、质量守恒定律①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②解释: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看质量守恒定律,可将化学反应过程归纳为“六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即:“六个一定不变”:宏观上: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
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1 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句所复写、摄影、反映。
2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3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4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7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8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动力价值的价值。
9经济全球化: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10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11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指任何哲学派别和哲学家都不能回避,而且都必须要直接或间接地、自觉或不自觉地作出回答的问题。
物质的组成原理是什么原理
物质的组成原理是什么原理物质的组成原理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和阐述,以下将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探讨。
微观层面的组成原理是基于原子论的。
根据现代化学理论,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
原子又由更基本的粒子组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的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则围绕着核旋转,形成电子云。
不同原子的核中的质子数是不同的,从而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而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反应性质。
通过原子之间的电子交互作用,原子可以形成分子,从而构成不同的化合物。
因此,微观层面上,物质的组成原理是由不同原子通过各种化学键连接而成,形成分子和离子。
在宏观层面上,物质的组成原理可以通过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来描述。
化学元素是指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原子数目决定了元素的原子量。
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组成化合物。
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类原子以固定的化学比例连接而成的物质。
例如,水分子由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化学式为H2O。
化学反应可以改变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但是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因此,在宏观层面上,物质的组成原理可以用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和反应来解释。
进一步,可以从能量角度理解物质的组成原理。
根据相对论理论,质量和能量之间满足E=mc²的关系,其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
由此可见,物质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在核反应和化学反应过程中,质量的转化也意味着能量的转化。
根据质能方程,质量变化Δm可以对应能量变化ΔE=Δm*c²。
因此,物质的组成原理可以看作是由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来解释,能量通过质量和各种相互作用来体现。
在宇宙学角度,物质的组成原理可以从宇宙大爆炸起源理论进行解释。
根据宇宙学理论,宇宙的起源始于一个巨大的爆炸,这个爆炸将能量转化为物质。
在宇宙演化过程中,物质以不同形式存在,包括宇宙尘埃、气体、恒星和行星。
这些物质的组成和演化过程受到重力、电磁力和强弱核力的相互作用所驱动。
初中九年级化学基础篇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三节物质
初中九年级化学基础篇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三节物质第三节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考点说明]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3.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4.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6.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计算。
7.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变化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8.认识质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知识整理]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和原子的质量均未发生改变。
金属活动顺序表:第1页共5页①只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②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除K、Ca、Na)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者同时满足。
爆炸: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催化剂的特点: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催化剂本身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体现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各物质微粒个数比;各物质间质量比。
[经典例题]例1,“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绿色化”要求的是()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分析】该题重点在于“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产品中”以上四种类型中一定将反应物中所有原子转入产品的只有化合反应,而其它反应类型均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且不一定都是期望的产品,只有期一种产物为期望产品。
马原中物质的基本概念
马原中物质的基本概念
在马克思主义中,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范畴的特点包括抽象性、彻底性、辩证性和可知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是世界上一切现象(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根本特性的最高概括,因此不能把它同自然科学中关于物质结构的学说相混淆。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世界能为人的感觉和意识所反映,但不可穷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列宁的物质概念
列宁的物质概念一、引言列宁(Vladimir Lenin)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杰出理论家之一。
在他的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他对唯物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物质概念。
列宁的物质概念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二、列宁的物质概念1. 定义列宁的物质概念是对辩证唯物主义中物质的本质和作用进行阐述的理论框架。
在列宁看来,物质是存在的最基本和最真实的东西,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基础。
列宁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和主观思维。
物质具有客观的性质和规律,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
2. 重要性列宁的物质概念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首先,物质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基石。
列宁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基础。
只有正确理解物质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才能有效地进行改革和发展。
其次,物质概念是解决唯心主义和唯意识主义的重要工具。
列宁反对唯心主义和唯意识主义的观点,主张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他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类的主观意识。
只有通过研究物质的变化和发展规律,才能真正理解人类社会的运动和演变。
最后,物质概念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列宁认为,物质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基础,决定了社会的发展过程和运动规律。
只有通过研究物质的本质和规律,才能真正理解社会运动的本质和规律。
3. 应用列宁的物质概念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物质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自然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研究物质的本质和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科学中的发现和创新。
其次,物质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列宁认为,物质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之道都源于物质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深入研究物质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途径。
最后,物质概念还可以指导我们的个人生活和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定律
• 守恒的原因: •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
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 (生成物)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 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各原子的质量也 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相等。
质量守恒定律
•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看质量守恒定律, 可将化学反应过程归纳为“五个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
(5)没有电子的微粒是
;
(6)质子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微粒是
;
(7)电子数相同的微粒是
;
3 、例题 :
(1)某矿泉水标签上说明该矿泉水所含主要的矿物
质成份如下(单位毫克/L ) Ca- 20,K - 39 ,Zn
- 0.06,F - 0.02 等,这里的 Ca ,K ,Zn, F 是
指( )
B
A )单质 B )元素 C)原子 D)分子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质子(+) (相对质量约相等,都为1) 中子(不带电)(相对原子而言,原子 核体积小,质量大。)
电子(- ) ——相对质量为1/1836
氕---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量=质子数+中子数。
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二、物质的分类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四、化学用语
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 1、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相
互关系关系图表
宏 观
物质
微 观
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离子 原子
结构特点 相对原子质量
分子 相对分子质量
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 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氕 氘 氚) (Na和Na+)
2 )在化学研究中,因为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 质,因此我们常常按物质的结构给物质进行分类。 便于掌握相同结构的一类物质的性质。
1、分类图
纯
单 质
净 元素
物 的种类
金属 非金属
物 物质 质 的种类
化 无机化合物
合 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有机化合物
甲烷、酒精、甲醇、甲醛、醋酸
混合物
如石灰石、石油、空气\溶液等
判断
1、NaHSO4是否属于酸?
2、Cu2(OH)2CO3(铜绿)
是否属于碱?
表中1~5组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1
2
3
4
5
酸 硝酸
硫酸
盐酸 碳酸氢钠 氢硫酸
碱 烧碱
纯碱苛性钠碱式碳酸 铜源自消石灰盐 大理石 胆矾
纯碱
蓝矾 石灰石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④⑤ D. ①③⑤
3 、现有①金刚石②氢气③海水④铁⑤二氧化
碳⑥石灰水⑦空气⑧水⑨酒精⑩氧化铜等物质, 从中选出三种物质进行归类,并说明如此归类的 理由:
归类: 1 ②⑤⑦ 常温下都是:气体
2 .①②④
都是单质
3 ③⑥⑦
都是混合物
4 ③⑧⑨
常温下都是液体
5 ⑤⑧⑩
都是氧化物
由 Na 、 O 、 H 、 S、
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 按下列要求各写出一种可能得到 的物质的化学式:
注意:①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②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③不同的物质可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如:单质中的金刚石与石墨、红磷与白磷、氧 气和臭氧等、化合物中的CO与CO2, FeCl2与 FeCl3
1.元素种类:100余种(由此组成了3 000多万种物质)。
2.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质量分 数):氧(48.06%)硅(26.30%)铝 (7.37%)铁(4.75%)
( 1 )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 BCD )
①酒精挥发
②钠原子变成钠离子
③食物腐烂
④铁矿石炼铁
⑤物质爆炸
⑥电灯发光
( 2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即利用了物质的物理 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D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 H2 用于探空气球 C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 CO2 用于灭火
红磷 白磷
CO2 ----HCl -----
干冰 盐酸
纯碱—Na2CO3
CH4---------C2H5OH -----
甲烷、(沼气、天然气) 乙醇、酒精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 物理性质 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
物质 物理变化 的 变化
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
放热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吸热
置换反应
基本类型
BD
实例分析
例1 下列变化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的是( )
A.湿衣服经风吹后变干 B.磨制石器 C.用麻织布 D.煤燃烧 例2 氢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 的是( )
A.无色无味 B.密度比空气小 C.能燃烧 D.难溶于水
质量守恒定律
• 定律内容: •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生物细胞中前四位元素:氧(65%) 碳(18%)氢(10%)氮(3%)
4、海水中含量:氧
④元素有两种存在的形态
游离态---- 表示O2中氧元素
化合态——表示H2O、CaO等化合物中的氧元素
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 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按质量分数计算,由多到少的 前四位:O、Si、Al、Fe
(1)金属氧化物 ; (2)碱 ; (3)含氧酸 ; (4)盐 ;
化学式
俗名
NaOH -------- 苛性钠、火碱、
Ca(OH)2 ----CaCO3 ----CuSO4.5H2O --C ---------
熟石灰、消石灰 大理石、石灰石
蓝矾、胆矾 金刚石、石墨
Hg(汞) ---- 水银
P -----
相对原子质量 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
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 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 际质量。
单位为1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 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铝 金刚石 蒸馏水 氯化 氢
二氧化碳 氧化铁 氯化钠 硫酸铜 氢氧化钙 碳酸钾
1 、判断下列物质各属于哪一 类:
氯化钠 、 海水 、纯净的空气、石 墨 、二氧化碳(CO2 )、 矿泉水 、雪 碧饮料、足球烯(C60 )、氮气(N
2) 碘酒、硫、铁、镁带 、大理石、沼
气
属于混合物的是(
),
例 混合物不可能由一种元 素组成,对吗?
• ①⑤⑦⑧ B. ①③⑤⑧ C. ①⑥⑦⑧ D. ③⑤⑥⑦
A
现有H、O、H+、O2-、H2、O2、OH-、 H2O八种微粒,试用这些微粒的符号填写下 列空白:
(1)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2)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过程中的最
小微粒是
;
(3)水变成水蒸气时
没有变化;
(4)电解水得到的产物是
质子数〉阳电离子子数-失----电---子----原子----得----电---子------阴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2、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反之不同。)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质量、体积都很小 不断运动 特点: 分子、原子间有间隔
3、粒子和粒子构成的物质
(S1)O2由H分2O子\H构C成l\有的机物物质等:H2 、O2、N2、CO2、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 金刚石、石墨等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NaCl、NaOH、 CuSO4等
4。1原子和分子的比较
原子
分子
相同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区别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
小粒子,在化学变 质的最小粒子,在
化中不能再分
化学反应中可分成
原子
联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 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
4。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元素
原子
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微粒
区 是宏观概念,只论种类, 是微观概念,既论种
( 2 )若用表示 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 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以表示为( )
C
( 3)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主要原
因是( B )
A. 组成元素含量不同 B. 原子的排列不同 C. 分子构成不同 D. 核外电子数的不同
二、物质的分类
物质分类思想?
1 )物质分类的目的是根据研究事物规律的需要而进 行的一种归纳方法,因此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
• ①对于反应前的物质来讲,强调的是“参 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没有参加反应 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入。对于反应后的物 质来讲,强调“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 像生成的气体,沉淀等都要计入生成物的 质量总和中去。②“质量守恒”不等于 “体积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宏观
元素种类不变
五个不变
原子种类不变
微观 原子数量不变
化学
原子质量不变
反应
过程
宏观: 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两个一定变
微观: 分子的种类一定变
• 一个可能变 —— 分子总数可能变
质量守恒定律
• 定律的应用:
• 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配平化学方程式的 依据;是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