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村级事务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合集下载

农村社会治理与农村社会稳定

农村社会治理与农村社会稳定

农村社会治理与农村社会稳定农村社会治理和农村社会稳定是当前农村发展中至关重要的议题。

农村社会治理涉及到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多方参与,旨在维护农村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农村社会稳定则是指农村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村地区人口众多,社会关系错综复杂,治理困难较大。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化解农村矛盾和冲突,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农村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农村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基层自治、党的领导、村民自治、法治建设、共治机制等。

农村基层自治是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的基础,党的领导是确保农村社会治理科学有序进行的核心。

村民自治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形式,法治建设则是保障农村社会治理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

共治机制是多方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

三、农村社会稳定的意义农村社会稳定对于实现农村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农村社会的稳定可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对农村安定的影响。

四、农村社会稳定的保障机制农村社会稳定的保障机制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的共同参与。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社会治理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视,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其次,社会组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动员和组织居民参与农村社会治理,促进社会治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同时,居民群众也应积极参与到农村社会治理中,增强农村社会稳定的内生动力。

五、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的建议为了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 提高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通过加强农村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政策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推动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2. 加强农村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工作。

鼓励村级组织建立健全多元化冲突化解机制,及时解决农村社会矛盾,避免矛盾的激化。

3. 推动乡村治理创新。

驻村书记如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驻村书记如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驻村书记如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近年来,中国农村社会稳定问题逐渐引起关注。

作为基层政府的代表,驻村书记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驻村书记应采取的措施,以确保农村社会的安宁和发展。

一、加强群众工作1. 加强宣传教育驻村书记应制定宣传计划,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各种农村工作政策,增强群众对农村发展的认知和对政府的信任。

可以通过村文化墙、村务公开等方式,使信息传播更加透明、及时。

2. 增加群众参与驻村书记应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农村建设和决策过程。

组织开展村民议事会、村干部倾听会等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注重设立多方位的沟通渠道,及时收集反映群众诉求的信息。

二、加强农村经济发展1. 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驻村书记应积极引导农民参与非农产业,鼓励农民创办小微企业,提供就业岗位。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2. 支持农村产业发展驻村书记应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产业,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可以组织农业技术专家进行指导,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农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加强社会管理1. 维护社会和谐驻村书记应加强对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处理。

及时组织解决各类纠纷和矛盾,防止其蔓延和恶化。

可以建立健全村务监督系统和冲突调解机制,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加强治安防控驻村书记应密切关注农村治安问题,加强对治安隐患的排查和整治。

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合作,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

四、加强扶贫工作1. 制定扶贫计划驻村书记应针对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扶贫计划,并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

可以通过落实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等方式,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2. 强化产业扶持驻村书记应积极引导和支持贫困家庭发展产业,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

农村工作中的社会稳定维护

农村工作中的社会稳定维护

农村工作中的社会稳定维护一、引言农村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工作对于社会稳定维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农村工作中的社会稳定维护进行探讨。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工作中社会稳定维护的重要基石。

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减少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经济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点。

农村工作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可以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增强其稳定感。

四、加强农村教育体系建设教育是培养农村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农村工作中,加强农村教育体系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举措。

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改善教育资源配置,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提高其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

五、加强扶贫工作农村贫困问题是社会稳定的痛点。

农村工作中,加强扶贫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可以减少社会的不公平感,增强社会稳定性。

六、加强农村治安管理农村治安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农村工作中,加强农村治安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

加强农村派出所的建设,增加执法力量,加强对农村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能够有效维护农村社会的治安稳定。

七、提供农民健康保障农村工作中,提供农民健康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措施。

加强农村卫生保健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能够减轻农民因病致贫的风险,增强其对社会稳定的认同感。

八、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文化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纽带。

农村工作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

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可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心,提升社会的凝聚力。

九、维护农民权益农民权益的维护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农村工作中,维护农民权益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任务。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村委工作的社会治理与安全维稳

村委工作的社会治理与安全维稳

村委工作的社会治理与安全维稳社会治理与安全维稳是村委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

村委会是农村基层自治组织,负责协调村民利益关系、解决社会问题以及维护社会稳定。

在当前社会变革和农村发展的背景下,村委会需要加强社会治理,提升安全维稳能力,为村民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一、建立健全村级社会治理体系1.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村委会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村规民约、村务公开制度等,明确村级管理权限和责任。

2.推进居民自治:村委会应积极引导村民自治,鼓励居民参与农村社会治理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增加居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3.推动社会组织发展:村委会应支持和引导村里的社会组织,例如妇女组织、青年组织等,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共同完成村级治理任务。

二、加强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1.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村委会可以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村级社会治理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

2.推广使用智能化设备:村委会可以引入智能化设备,如安防监控系统、智能感知设备等,提升社会治理工作的科技化水平,加强对社区内的安全防范。

3.利用互联网平台:村委会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村务公开网站或社交媒体账号,及时发布政策信息,增强村民对村委会工作的了解和参与度。

三、加强社会安全维稳工作1.加强治安防控:村委会应与公安机关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加强治安防控,按照“防、控、治、管”原则,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2.加强基层法律服务:村委会可以组织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村民的法律意识,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3.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村委会应制定健全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能力,保障村内安全稳定。

四、促进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有机融合1.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作用:村委会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承接乡村振兴战略任务,推动产业发展、农村环境整治等,为社会治理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加强与乡镇政府的合作:村委会应与上级乡镇政府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乡村治理和社会安全工作。

村维稳工作方案

村维稳工作方案

村维稳工作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稳定农村经济社会秩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为了保障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制定并实施村维稳工作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加强村级社会管理,提高农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推动农村稳定发展。

二、主要内容1. 政策引导(1) 落实惠农政策,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2) 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3) 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4) 加强就业服务,提供更多机会和渠道。

2.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1)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提高交通便利度;(2) 完善农村供水供电设施,提高生活品质;(3) 推广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

3. 加强社区管理(1) 建立农村社区工作体系,健全工作机制;(2) 加强社区治理,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环境;(3) 开展社会组织服务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4) 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4. 推进农村教育与文化(1) 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学校标准化水平;(2)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3)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

5. 加强安全防范与维护(1) 加强农村公共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防范体系;(2) 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提高农村消防安全水平;(3)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4) 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制素养。

三、实施措施1. 组织指导(1) 设立村维稳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组织实施和日常工作协调;(2)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沟通,形成工作合力;2. 落实政策(1) 制定落实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2) 宣传政策,加强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的宣传教育;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 落实农村道路建设计划,提高交通条件,便利农民出行;(2) 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农村供水供电设施,提供优质的生活条件;(3)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获取渠道和方式;4. 完善社区管理机制(1) 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村级社区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2) 组织开展社区治理培训,提高社区干部和群众参与意识;(3) 加强社会组织服务活动,提供居民需求的多样化服务;5. 推进农村教育与文化(1) 支持农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2) 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3) 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就业技能和素质;6. 加强安全防范与维护(1) 加强村级治安防控工作,确保农村社会的安宁稳定;(2) 加强农村消防队伍建设,提高火灾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3) 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4) 加强农村法律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四、工作要求与保障1. 工作要求(1) 全面贯彻落实方案,确保工作顺利实施;(2) 加强与职能部门和相关力量的协作,形成合力;(3) 加强政策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2. 保障措施(1) 加大财政投入,为工作提供资金保障;(2) 建立和完善工作监督机制,保障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3)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

农村社会事务与农村社会管理

农村社会事务与农村社会管理

农村社会事务与农村社会管理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社会事务和农村社会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农村社会事务涵盖了从农业生产到社区服务的各个方面,而农村社会管理则负责维护农村社会秩序和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

本文将探讨农村社会事务和农村社会管理的相关问题,以期为促进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农村社会事务的特点农村社会事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广泛性。

农村社会事务涉及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教育、医疗、文化等各个领域,事务众多、内容繁杂;二是复杂性。

由于农村地域广阔、资源分布不均、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大等因素,农村社会事务的处理更为复杂;三是多元性。

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各异,不同地区、不同社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二、农村社会管理的意义农村社会管理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它能够规范农村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防范和化解各类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它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农村社会管理还能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农民自治能力,增强社会共治意识。

三、农村社会事务与社会管理的关系农村社会事务和农村社会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

农村社会事务的有效管理是实现农村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而农村社会管理则是对农村社会事务进行协调、规范和引导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完善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社会事务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

四、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关键举措1. 完善农村社会组织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社区建设,激发农民自治能力,推动居民自治和社会共治。

2. 提高农村社会服务水平。

加大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

3.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能力建设。

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社会管理人才,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推动农村社会事务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村主任岗位职责

村主任岗位职责

村主任岗位职责村主任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岗位,负责协调管理村级事务、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

村主任在村委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下是村主任的主要职责。

一、领导村委会工作作为村委会的负责人,村主任需要领导村委会的工作,全面协调管理村级事务。

村主任要组织召开村委会会议,听取村民的诉求,确定村级工作重点,并指导村委会成员开展相关工作。

同时,村主任也要与上级政府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上报村级工作情况。

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村主任是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者,需要积极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化解矛盾纠纷,确保村内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村主任要加强与村民的沟通,了解民情民意,及时回应村民关切,解决村内矛盾。

同时,村主任要加强与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的协作,确保农村社会治安得到有效维护。

三、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村主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者,需要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村主任要引导村民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植和养殖技术水平。

同时,村主任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争取更多农村发展项目和资金,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乡村旅游业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村主任也需要参与和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村主任要积极整合村内旅游资源,制定并实施乡村旅游规划,吸引游客,提升村级经济收入。

同时,村主任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保护好生态环境,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五、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村主任要致力于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这包括道路、供水、供电、卫生等方面的设施建设改善。

村主任要争取政府的支持,争取更多资金和资源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村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六、推动村民自治村主任要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推动村民自治。

村主任要协助村委会成员选派村务监督员,加强村民自我管理和监督的力度。

同时,村主任要加强村规民约的建设,促进村民自治的顺利进行。

驻村书记如何加强农村社会治理

驻村书记如何加强农村社会治理

驻村书记如何加强农村社会治理近年来,中国政府把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放在了重要位置。

驻村书记作为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改善农村治理水平的重大责任。

本文将从推动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方面,探讨驻村书记如何加强农村社会治理。

一、推动自治自治是农村社会治理的基础,也是农民群众直接参与农村治理的重要方式。

驻村书记应该积极促进农村自治的实施,发挥农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推动农村治理的基层民主化。

首先,驻村书记应加强与农民自治组织的沟通和联系。

通过定期召开农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等形式,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符合农村实际的管理规定和政策,加强村庄自我管理的能力。

其次,驻村书记应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参与村庄事务管理。

通过开展村级事务的公开透明,让农民了解村庄的决策过程和管理情况,鼓励他们参与到农村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中,增加农民自治的主动性和责任心。

二、强化法治法治是农村社会治理的保障,是治理效能和公正性的重要体现。

驻村书记应当加强法治宣传,推动法律意识的普及,并促进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

首先,驻村书记需要加强自身法律素养。

通过参加法学培训、学习乡村法治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法律能力,以便更好地维护村庄的法制秩序。

其次,驻村书记要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

可以通过在村庄内开展法律讲座、宣传法治宣传资料、制作法治宣传牌等方式,向农村居民普及基本法律法规,提高大家的法律素养和遵法意识。

三、倡导德治德治是农村社会治理的精髓,是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驻村书记要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倡导德治,塑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首先,驻村书记应以身作则,做到清正廉洁,秉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

通过廉政教育和自我约束,使自己始终保持廉洁奉公的形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其次,驻村书记应加强道德教育,注重农村青年的道德培养。

通过组织和开展道德模范评选、道德讲堂等活动,引导青年农民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

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

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随着我国农村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农村社会事务涉及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影响着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因此,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

一、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是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我国近年来在农村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仍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推动教育公平,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农村医疗条件相对较差,人们普遍存在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在农村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卫生保健的投入,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农村医疗水平,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三、构建健全农村养老体系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养老事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养老体系建设,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保障农民的老年生活质量。

四、推动农村文化发展农村文化是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农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为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培养和挖掘农村文化人才,丰富农村文化活动,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五、加强农村公共安全管理农村公共安全管理是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了加强农村公共安全管理,我们应该完善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对农村治安的监控和管控,增加警力配置,健全农村公安机构,提升农村的治安状况。

六、完善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支撑。

为了发挥农村社会组织的作用,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村社会组织的培训和引导,提升其服务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激发农民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乡村振兴与农村治安维稳:加大安全防控力度,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乡村振兴与农村治安维稳:加大安全防控力度,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强化科技手段在农村治安维稳中的应用
建立视频监控系 统,提高治安防 范能力
应用大数据和人 工智能技术,实 现治安风险预警 和预测
推广智能门禁和 人脸识别技术, 提升农村社区安 全管理水平
加强农村地区网 络监管,维护网 络安全和信息安 全
建立健全农村治安维稳考核评价机制
目的:对农村治安维稳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社会力量参与,加强支持与协作
政府主导,加强 政策支持
企业参与,提供 资金和技术支持
社会组织参与, 提供专业服务和 资源支持
个人参与,提高 农村治安维稳意 识
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培养农民自治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鼓励农民成立各类合作社、协会等组织,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引导农民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自身行为,维护乡村秩序。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其文化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制约乡村治理能力:治安问题考验乡村治理能力,影响治理效果和公信力。
当前农村治安维稳的挑战与困境
农村人口外流严重,治安 力量薄弱
传统安全问题与新型安全 问题交织,治理难度大
基层组织建设不完善,治 安管理不到位
农民安全意识薄弱,自防 能力不足
03
加大安全防控力度,提升农村治安 水平
建立健全农村治安防控体系
02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治安现状
农村治安问题概述
农村治安问题 现状:盗窃、 抢劫、诈骗等 犯罪行为时有 发生,影响农 民生产生活和 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治安问题 成因:贫困、 教育落后、人 口外流、监管
不力等。
农村治安问题 特点:地域性、 季节性、团伙 性等特点明显, 犯罪手段多样 化,防范难度
大。
推广安全防范技术,鼓励农民使 用安全防范设施。

村级维稳实施方案

村级维稳实施方案

村级维稳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经济结构转型、人口流失、社会治安问题等,这些问题对农村维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村级维稳实施方案,以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二、目标设定。

村级维稳实施方案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确保农民安居乐业,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具体目标包括,加强基层治理,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加强对特殊人群和重点区域的管理,确保农村社会的整体稳定。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

加强对村干部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培训,提升其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村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加强对村级干部的考核评价,激励其为民服务。

2. 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村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对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预防和化解;加强对农村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的关爱和管理,保障其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对不良信息的记录和管理。

3. 加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村级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包括建立调解室、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员队伍等;加强对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工作,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实施保障。

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对农村社会管理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政策环境等;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工作的奖惩机制,激励各级政府和村级干部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工作。

2.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对村级干部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职责。

3. 健全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社会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加强对农村社会管理工作的评估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五、总结。

村级维稳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安宁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工作的社会治安与稳定维护

农村工作的社会治安与稳定维护

农村工作的社会治安与稳定维护农村社会治安与稳定维护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与进步。

为了实现社会治安与稳定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农村工作的社会治安与稳定维护。

一、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村级组织是农村社会治安维护的基础。

通过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能够提高村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增强社会和谐稳定。

村级组织可以通过组织村民自治、开展法制教育等方式,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

二、加强农村警务力量建设农村警务力量是保障农村社会治安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加强农村警务力量建设,可以提高农村治安管理的能力,增强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能力,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农村警务力量的建设包括警察队伍的建设、警察装备的更新以及警情管理的优化等方面,通过提高警务力量的专业化水平和技能培训,能够更有效地维护农村社会治安与稳定。

三、加强农村公共安全教育农村公共安全教育是提高村民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农村公共安全教育,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安全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农村公共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安全知识宣传活动、组织安全演练等方式,加强对村民的安全宣传和培训,提高村民的救援和自救能力,切实保障农村社会的安全稳定。

四、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够提高农村矛盾纠纷的化解能力,增强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包括村民自治、社区组织、人民调解等方面,通过搭建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加强村民自治和社会组织力量的建设,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社会矛盾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五、加强农村网络安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村网络安全日益受到关注。

加强农村网络安全,可以有效防范网络犯罪,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稳定。

农村网络安全包括网络防火墙的设立、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保护以及网络犯罪的打击等方面,通过加强网络安全的宣传教育、完善网络安全技术手段,能够保障农村网络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农村基层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社会稳定

农村基层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社会稳定

农村基层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社会稳定一、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农村基层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基层治理如何促进乡村振兴,并使乡村社会保持稳定。

二、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农村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它直接涉及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利益。

良好的基层治理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保障。

具体来说,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农村居民权益农村基层治理能够有效保障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他们的利益。

通过建立健全的农村组织,实施民主决策和公正执行,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得以充分保障。

2.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农村基层治理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村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基于实际情况的资源统筹和合理配置,能够使农村经济更加繁荣,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3. 推动乡村社会稳定农村基层治理为乡村社会稳定提供坚实基础。

通过建立有效的农村组织和社区纠纷调解机制,解决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农村基层治理的关键内容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和社会稳定,农村基层治理需要涵盖以下关键内容:1. 建立健全农村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的农村组织体系是农村基层治理的关键一环。

应该在每个行政村建立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以及其他必要的村级组织,为农村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2. 推进农村自治农村自治是农村基层治理的核心原则之一。

应该鼓励农村居民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农村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实现农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3.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农村法治建设是农村基层治理的必要条件。

应该完善农村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村级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村干部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

四、农村基层治理的实践案例以下是一些农村基层治理在促进乡村振兴和社会稳定方面的成功案例:1. 长河村的党建模式长河村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民互助组织的发展模式,通过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推动了村里的农业产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村社区治理成为了当前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村社区治理的加强和创新是促进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农村振兴的关键举措。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加强和创新农村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1. 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加强自治能力。

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农民了解村民自治的重要性,让村民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中。

要注重培养和提升村民自治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管理水平和民主决策能力。

2. 完善村级治理体系,推动村民自治制度的规范化和民主化。

要建立健全村级自治机构,明确村级事务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并且倡导村级事务公开透明,充分保障村民知情权和参与权,让村民自治制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推动农村社区治理的规范化和民主化。

二、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社区服务1. 加强村级社会组织建设,丰富社会治理主体。

要鼓励和支持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包括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自治组织等,通过多元化的社会组织形式,引导和激励农民自主参与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和服务水平。

2. 完善农村社区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水平。

要加大对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资源的投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各项服务,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增强社会治理的公平性和包容性。

三、加强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和谐稳定1. 强化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文明乡风。

要注重引导农村文明风尚和社会文化传统的发扬,倡导尊老爱幼、互助互爱、守法守纪的良好风气,培养农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营造积极向上的农村社区氛围。

2. 加强文化服务基层化,促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强农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开展文艺、科技、教育等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强农村社区凝聚力和创造力。

农村工作的社会稳定与治理

农村工作的社会稳定与治理

农村工作的社会稳定与治理社会稳定与治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和繁荣的基础。

对于农村工作来说,社会稳定与治理更显得重要。

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和治理能否得到有效保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工作的社会稳定与治理。

一、衣食住行的基本保障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与治理首要任务之一是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农村地区的农民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为生,他们的收入来源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活水平。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确保农村地区的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包括改善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提供更便捷的交通条件等。

只有保障了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才能维护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

二、农村教育与文化建设教育和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灵魂。

在农村地区,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拓宽他们的视野来说至关重要。

要加强农村教育,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

此外,政府还应该鼓励和支持农民接受终身教育,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以便他们增加知识和技能。

同时,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鼓励农民参与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农村文化。

通过教育和文化的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增强他们对社会稳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三、农村医疗与健康保障农村地区的医疗和健康保障是社会稳定与治理的重点。

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医疗条件相对较差,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

为了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农村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只有保障了农民的医疗和健康需求,才能有效维护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

四、加强农村安全维护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与治理还要加强安全维护工作。

农村地区的治安状况相对较差,常常发生盗窃、扒窃、骗取农民财产等违法犯罪行为。

农村工作的社会治安与维护稳定措施

农村工作的社会治安与维护稳定措施

农村工作的社会治安与维护稳定措施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社会治安和维护稳定成为一项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十个方面展开回答:社会教育和宣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警务改革和加强人力资源、法律法规宣传与普及、信访系统建设、经济发展与就业保障、村委会建设与治理、老年人和儿童保障、互助保险与社会公益、社会组织与自治建设。

1. 社会教育和宣传为了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农村工作需要进行广泛的社会教育和宣传。

政府可以通过农村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向农民宣传法律法规,并组织法制教育活动。

此外,可以邀请法律专家走进农村,为农民开展法律咨询,使乡村法制建设走近农民,将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2.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农村地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加大力度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

这样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减少农村犯罪的发生。

3. 警务改革和加强人力资源农村警务改革和加强人力资源也是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警察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犯罪行为。

同时,还可以引入社会力量,组织志愿者、义务警察等参与农村治安工作,加大警力的投入。

4. 法律法规宣传与普及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也是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的关键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法治知识讲座、成立法律咨询站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还可以加大对违法犯罪案例的曝光力度,警示广大农民要依法行为,远离犯罪。

5. 信访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的农村信访系统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

政府需要加强对信访工作的组织和指导,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的解决,避免信访问题导致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同时,还要加强对信访渠道的宣传,引导农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减少不安定因素的存在。

6. 经济发展与就业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就业保障是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的基础。

村级社会事务管理报告范文

村级社会事务管理报告范文

村级社会事务管理报告范文尊敬的村民朋友们:为了更好地推进村级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探索,我们向您汇报村级社会事务的管理情况,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工作概述今年,我们重点关注了村级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全力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

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推动了社区自治的建设,提升了村民的管理能力和积极性。

二、组织架构为了更好地负责村级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我们成立了村级社会事务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各专项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的工作任务分派和协调。

三、公共设施建设今年,我们把公共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加大了投入力度。

通过修建新的道路、铺设自来水管道、建设公园等措施,有效提高了村民的出行便利性,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了村容村貌。

四、社区安全管理为了保障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加强了社区安全管理工作。

通过完善社区巡逻机制、安装安防设备、加强矛盾化解等措施,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确保了村民的居住安全。

五、文化娱乐活动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文化娱乐活动。

组织了农民画培训班、健身舞蹈比赛等活动,既增进了社区的凝聚力,又提升了村民的文化修养。

六、社会服务改进我们注重改进社会服务,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通过开展义务医疗、法律咨询等活动,为村民提供免费的服务和帮助。

同时,我们积极引导和推动社会组织的参与,提高了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七、问题与展望在村级社会事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管理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村民的法律意识和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健全管理机制,加强村级社会事务的规范化管理。

2. 继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管理能力。

3. 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公共设施建设情况。

4. 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强化八项措施推进村级组织管理规范化

强化八项措施推进村级组织管理规范化

强化八项措施推进村级组织管理规范化一、前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村的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广泛而深入的现代化建设,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

而村级组织是乡村振兴中的基石,是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加强和规范村级组织管理,对于农村全面发展和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为此,强化八项措施,推进村级组织管理规范化成为一项紧迫而必要的工作。

二、强化八项措施1.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建立选民名单,开展竞争性、实质性的选举,实现领导班子公开、公正、公平、公正的产生以及群众代表的产生。

2.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指村级组织建立的民主自治制度和约法规范。

通过立法工作小组开展消防安全、垃圾分类、环保等议题的制订,借助村民议事会开展讨论并最终投票。

同时,加强对村规民约的宣传培训,确保村民能够自觉遵守。

3.资金管理强化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社会建设改革的财政保障,健全农村和农村相关设施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乡村旅游等融合发展的财政保障体系。

同时,对于村级组织的资金管理,应当实行专人专管,并有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

4.信息透明加强村级组织信息公开工作,增加村委会公开、村民代表公开等各个环节的公示权,让村民代表和普通村民实现思想上的共识。

同时加强村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无线网络、村务网站等,提高信息的公开透明度。

5.厉行节约厉行节约,保护生态环境。

强化对人为损坏生态的监管,发挥好农村官员在生态建设方面的监管作用。

村级组织应当鼓励村民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行为;同时村民代表也应当提供好榜样,传递好口号,让村民切实地行动起来,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6.推进文明村建设积极推进文明村建设,培养好村民卫生、文化素质。

建立村民的文化素质档案,加强研究、培训文明村的建设,形成一个自己村子、自己家庭的自我提升机制。

7.维护农村稳定加强社会管理和秩序,维护农村稳定。

应当以平等、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维护邻里和睦、和谐稳定的局面。

重视对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并满足平凡村民的基本权益。

村干部如何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工作

村干部如何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工作

村干部如何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工作农村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而且关键的任务。

作为村干部,如何有效地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来提升村干部的社会治理工作能力。

一、加强组织建设1. 健全村务档案:建立健全村务档案制度,记录村庄各项工作,包括人口、土地、财务等信息。

这有助于村干部了解基层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2. 建立党组织:村干部应积极参与党建工作,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制定党务活动计划,组织党员参与社会治理活动,推动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升村干部素质1. 加强培训和学习:组织村干部参加相关培训课程,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同时,鼓励村干部学习新知识,积极参加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 建立交流平台:创建村级交流平台,让村干部能够相互交流心得和经验,学习他人的成功做法,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进步。

三、加强基层治理1. 建立村民议事会:村干部应建立村民议事会制度,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决定村庄事务。

这可以提高决策的合法性和民主性,加强基层治理的有效性。

2. 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村民参与社区服务工作,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培养村民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社会安全保障1. 建立举报机制:建立健全村级举报机制,鼓励村民积极举报违法犯罪行为,保护社会安全和村民的合法权益。

2. 加强警务协作:加强与当地派出所和公安机关的合作,建立警务协作机制,共同维护社会治安。

定期组织联合执法行动,打击非法活动,保障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推动村庄经济发展1. 支持农民就业创业:村干部应积极引导农民就业创业,提供必要的扶持政策和创业平台,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2. 落实农村土地规划:建立健全农村土地规划制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强农民的发展动力。

六、加强环境治理1. 建立环境保护机制:村干部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宣传环保理念,引导村民关注环保问题,保护好家园。

村级管理制度的好处

村级管理制度的好处

村级管理制度的好处首先,村级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基层自治。

在中国乡村社会中,村级管理制度是实施基层自治的重要途径。

建立村级管理制度,有助于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加强村民自治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村民的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推动基层民主决策,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进程。

村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激发农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和科学化。

其次,村级管理制度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村级管理制度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建立健全村级管理制度,有利于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提高乡村治理效能、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效管理,村级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社会发展和进步。

再次,村级管理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在中国农村社会中,因为农民的收入不稳定、生活水平不高、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存在一定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建立健全村级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乡村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改善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基层干部和村民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社会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外,村级管理制度有利于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在中国农村社会中,因为农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存在着教育医疗资源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均衡等问题。

建立健全村级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

通过有效规划、科学投资、合理分配资源,村级管理制度可以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村级事务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维护社会稳定是全党全社会压倒一切的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

我县有近四分之三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的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农村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稳定的社会,一切都无从谈起;没有稳定的环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社会。

“十一五”期间,我县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路、电、通讯、饮用水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农民物质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当前,我县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治安秩序整体好转,总体形势不错。

但是,作为基层两委的带头人,我们在座的各位必须有足够的政治敏锐性,必须认识到我们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

主要是:1、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没有停止对我国的渗透破坏活动,正在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2、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相互勾结,利用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制造事端,企图破坏我国的社会稳定;3、“法轮功”“东突”等邪教组织不断策划和煽动闹事,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不少地方人民内部矛盾突出,群体性事件增多。

4、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控制功能下降,不能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进行有效的遏制和打击。

基层政权组织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以及农村一家一户的自主经营模式,使得农村成员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于乡村政权组织的依赖性相对减弱,导致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权威下降,对农村的行为处于失控状态,大大削弱了预防、遏制犯罪功能。

5、农村社会管理松散疲软,使得政府与群众的联系桥梁和纽带相距较远,信息不畅,反馈迟缓,从时空上削弱了对农村的控制;6、农村闲散人员缺乏有效管理和正确引导,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大批剩余动力,在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刺激和超前消费影响下,一部分不工、不商、不农的无业游民极易结成帮伙,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

同时,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的法制建设、思想教育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工作还没完全跟上,这些都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

一、影响当前我县农村稳定的主要矛盾及其成因1、干部矛盾。

一是在职干部之间的矛盾。

围绕“权”和“利”,村两委会干部之间在工作中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互不买账,班子软弱涣散,工作无法开展。

二是在职干部与卸任干部之间的矛盾。

少数卸任干部为达到重新上台的目的,往往利用现任干部工作中的某些失误,夸大事实,或幕后操纵,或直接站出来,组织与村干部有矛盾的个别人和村干部作对,甚至煽动群众上访告状。

同时,也有一些在任干部,不够谦虚谨慎,不注意团结和尊重卸任干部,挑前任干部的刺,导致关系紧张。

2、干群矛盾。

一是部分村干部群众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对群众的困难不关心,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重视,遇事往上推,碰到困难绕道走。

二是部分村干部工作方法粗暴,宣传政策、处理问题往往是“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不仅不利于政策的落实和事情的处理,还造成干群关系的紧张。

三是有的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一些政策、法规理解片面,以自己理解或道听途说的内容来衡量村干部的行为,认为村干部一些不合己愿的做法违反政策,甚至违法,并借此不予执行,形成干群矛盾。

四是部分曾受到打击和处理的人心怀不满,从私利出发,想方设法找村干部的毛病,以泄私愤,形成干群矛盾。

五是部分素质不高的人手里有了钱,为了提高自己在村里的地位,以自己的经济实力为后盾,拉帮结派,搞权利之争,以期达到政治目的。

六是宗族势力之争,也是形成干群矛盾不可忽视的因素。

3、邻里、家庭矛盾。

一是邻里矛盾。

包括耕地纠纷,宅基地纠纷,建房纠纷,道路出行纠纷,厕所安置、垃圾堆放纠纷等,这类纠纷多,涉及面广,也最让人头疼,最易忽视麻痹。

二是家庭矛盾。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出现了诸如夫妻不合甚至离婚的矛盾,小孩无人照顾,老人得不到赡养的矛盾等。

4、利益矛盾。

一是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基础建设投入加大,因修路、项目建设拆迁等因素占用群众土地、造成群众农作物受损等情况,围绕补偿产生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矛盾。

二是因历史原因造成的村民占用集体土地、房屋、资源等现象,在追回集体资产时造成的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矛盾。

5、社会矛盾。

一是贫困家庭、五保四属照顾不周,农闲期间劳力不能就地消化等矛盾。

二是因各种原因导致群众一些合理诉求得不到解决、一些本应享受的待遇得不到落实等方面的矛盾。

造成以上矛盾的主要原因:1、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一是村级经济薄弱,公益事业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部分群众生产难发展,生活难改善,有埋怨情绪。

二是村级经济薄弱,对贫困家庭、社会弱势群体关心力度不够,使个别家庭生计困难,产生怨恨和仇视社会情绪。

2、村干部素质不高。

一是能力不强。

在职村干部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思路不活,办法不多;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能力不强,群众大失所望,甚至反感;二是办事不力。

面对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抱着“大事拖小,小事拖没”的侥幸心理;遇有棘手的急事,能避则避、能躲则躲,急事缓办甚至不办;碰到群众相求的难事,因怕麻烦或怕解决有难度,就推三阻四,甚至一推了之,从而推掉了群众的信任,推掉了与群众的鱼水之情。

三是处事不公。

在搞基础设施建设时,不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而从方便自己或方便给自己实惠之人利益出发;在农村低保、五保申报,扶贫济困等方面不实事求是,而是优亲厚友,从中谋利。

群众批手续、开证明、盖公章,不拿东西不好办,不请吃喝不好办等。

3、农民法制意识淡化。

一是由于农村普法缺乏实效性、针对性和经常性,流于形式,造成部分群众不学法、不懂法,当与人产生矛盾冲突时,不是通过合理渠道解决,而是感情用事采取各种手段报复来达到“心理取胜”,甚至在少数人的煽动下,盲目参与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二是农民的法制观念不强,往往将个人利益凌驾于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上,不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本是合理的诉求,往往却采取非法的手段,导致矛盾激化。

4、制度流于形式。

例如村务公开不透明、村民建房不规范、大圩禁种无成效、公共财物被侵占等等。

5、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够。

一是群众利己思想越来越严重。

如今社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实际生活中人们所奉行的行为准则在许多方面出现了背离,使得人们在处理集体与个人、公与私、义与利等重大问题上愈来愈向后者偏移,农村各类关系的调节由道德杠杆为主逐步演变为利益杠杆为主,于是在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宅基地、承包田、农民负担、计划生育等方面,产生了诸多利己主义思想和行为。

二是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有抬头倾向。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诸如封建迷信、赌、黄甚至毒等不良现象,产生了很大的维稳和安全隐患。

二、预防和化解矛盾是包括村级事务管理组织在内的基层组织的重要使命据统计,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占到我县矛盾纠纷总量的90%以上,这表明,农村是大量矛盾纠纷的产生地和聚集地,难化解、难处置,争议搁置时间长、问题发酵易激化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

因此,基层组织直接面对各类难易不同的大量矛盾纠纷,在化解矛盾纠纷上,基层组织是主力军。

基层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这是我国的政权性质所决定的。

在当前农村,土地、宅基、村委换届、资历待遇等矛盾多发,好多问题都属村民自治范畴,是可以甚至有些必须依靠群众集体才能解决的。

因此,基层组织在化解矛盾纠纷上具有先天条件。

此外,基层组织还具有利益代表、意见传达、民意整合等功能,这些对于社会稳定的维护、社会秩序正常化、社会压力调节等都具有基础性作用。

在这次两委换届当中,我们新设了村级社会事务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各村的党支部书记担任村级社会事务管理委员会主任,由一名副支书或者副村长担任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这个村级社会事务管理委员会是我们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情况下设立的,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协助支村两委管理好村里各项事务,化解好各类矛盾纠纷,维护好村里的安全和稳定。

从成立的那天起,各村的村级社会事务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就被赋予了社会管理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职责,不仅担负着本村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且担负着本村长治久安的重任。

三、加强村级社会事务管理维护农村和谐稳定1、加强经济建设,以经济发展促社会稳定。

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

由当前的大量矛盾纠纷可以看出,利益问题是大量矛盾纠纷存在的根源,大都是因经济发展不均衡,利益分配不合理所引发,因此,基层组织在做好矛盾化解工作的同时,要切实担负起发展经济社会的重任,奠定和谐社会物质基础。

2、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建立健全《村民公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村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村民民主理财制度》、《村干部任期审计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移交制度》等规章制度,完善村务公开记录簿、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记录簿、村委会记录簿等档案资料和工作资料。

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只有对村务进行公开,村民才能在知情的前提下实现对村民自治事务的决策、监督、教育和管理。

也只有基层组织全面实行政务公开,人们才能建立起对社会自治组织的信任,才能与利益相关的各方主体实行有效的理性沟通,在有效沟通和社会信任的氛围中,许多社会矛盾就不容易产生,或者即使产生,也容易沟通调节,不会造成矛盾扩大化的危险倾向,能有效促进基层社会稳定。

3、创新民主决策形式,保障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可以实行“一事一议”,保证作出的决策民主、科学:一是所“议”之事符合大多数农民群众的意愿。

无论是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兴办集体经济项目,还是村容村貌规划、整治,兴办公益事业,都要尊重农民意愿。

二是坚持“议”要真“议”。

所谓真“议”,就是按照中央有关文件规定的关于村级事务决策程序进行,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按大多数人的意见办理。

通过真“议”,充分尊重民意,调动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减少矛盾和问题。

三是“议”事之后的实施过程和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村民代表会议对事项议决后,村委会利用村务公开栏、布告、广播宣传等形式及时向村民进行公示,村委会成员随时接待群众所议事项的来访,对多数村民反映意见大的事项重新开会,形成新的议决意见,让多数村民满意,保证“一事一议”的事项得以顺利实施。

通过“一事一议”,维护村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4、创新矛盾化解手段,全力推进调解建设。

在依靠和发挥农村原有的矛盾化解工作机制基础上,农村要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建设,以调解促矛盾化解。

在研究制定出台相关意见的同时,要积极科学完善配套措施,建立调解网络,做到村村设立调解室,集中选派调解员,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员储备库,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调解工作网络,为化解各类矛盾提供组织保证。

同时,要发挥法官、检察官、律师的法律指导功能,农村矛盾调解做到情、理、法三结合,切实消除矛盾纠纷,实现握手言和的最佳社会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