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一棵树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成全一棵树》教学教案设计.doc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成全一棵树》教学教案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199dc40971fe910ef02df884.png)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成全一棵树》教学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顺序。
2.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情感,感受人物形象。
3.理解“成全”的内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同时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重点难点:在读悟中,抓住以小树为线索,理解本文的寓意,领悟人物的精神实质。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身残志坚,又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呢?学生交流资料师出示相关人物图片,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残疾朋友非常坚强、乐观他们顽强地与命运抗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样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成全一棵树》)谁知道“成全”是什么意思?(学生作答,教师总结)2.看到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谁成全了一棵树?那是一棵怎么样的树?为什么要成全这棵树?成全树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解答疑问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初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出容易读错的字:拎lī 拎水怔zhèg 怔住绰chuò绰号)2.课件出示再读课文,掌握主要内容。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思考:一棵树仅仅指树吗?谁成全谁?这棵树是如何被成全的?(3)本文第一主人公是孩子还是母亲。
并说明理由。
3.交流预设(1)本文讲的是一位母亲在春天里将几棵树苗栽在门前,她那有腿残疾的小儿子请求母亲种下了一棵被丢弃、快枯萎的小树苗。
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小树苗茁壮成长,母亲也改变了想法,l 三、细读课文,品味人物情感1.孩子成全了小树。
(1)a“那树苗是她丢弃的,又细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
”b“孩子举着树苗,满眼都是渴求。
”“孩子喜悦极了……比母亲挖的要大、要深。
”c“孩子小心翼翼……给他浇水”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师总结明确:孩子由小树想到自己,自己就和这棵小树一样不被人重视。
最新《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精品)
![最新《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9d927f3a5e9856a571260bf.png)
《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课题:《成全一棵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2.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能力目标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同时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线索,揣摩文章主旨是本文重难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分析、讨论从而突破本文重难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直入课题。
板书《成全一棵树》2.就课题学生质疑。
交流预设:(1)“成全”是什么意思?(2)是谁成全了一棵树?(3)那会是一棵怎样的树?(4)成全了树的人一定有他的心愿,那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就课题提问,培养了学习质疑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线索。
1.初读要求:(1)读熟课文,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一棵树仅仅指树吗?谁成全谁?这棵树是如何被成全的?2.易错读音提示:一拐(guǎi)一拐枯萎(wěi) 灼(zhuó)怔(zhèng) 乞(qǐ)求缝(féng)制栽(zāi)种3.整体感知,全班交流(1)文章的线索是:树(2)孩子成全一棵树明线母亲成全孩子暗线孩子通过努力成全自我三、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
1.再读要求:(1)默读课文,思考:孩子和母亲是怎样的人?(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讨论:如何理解文章标题。
2.交流预设:(1)孩子:坚强、执著、有恒心、肯付出乐观……母亲:无私、伟大、公正……(2)标题语意双关,既概括了情节内容,又彰显了文章主旨。
一棵本已经失去生存资格的“又细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的小树苗,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一个“一出生腿就残疾了”的孩子,在母亲的精心培养下,在母爱的滋润下,他取得了事业的成功。
无论孩子还是母亲,他们做了相同的事:成全一个生命!四、品读课文,揣摩人物情感。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成全一棵树》教学教案设计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成全一棵树》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faad0ff02768e9950e73836.png)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成全一棵树》教学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顺序。
2.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情感,感受人物形象。
3.理解“成全”的内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同时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重点难点:在读悟中,抓住以小树为线索,理解本文的寓意,领悟人物的精神实质。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身残志坚,又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呢?学生交流资料师出示相关人物图片,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残疾朋友非常坚强、乐观他们顽强地与命运抗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样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成全一棵树》)谁知道“成全”是什么意思?(学生作答,教师总结)2.看到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谁成全了一棵树?那是一棵怎么样的树?为什么要成全这棵树?成全树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解答疑问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初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出容易读错的字:拎lī拎水怔zhèg 怔住绰chuò绰号)2.课件出示再读课文,掌握主要内容。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思考:一棵树仅仅指树吗?谁成全谁?这棵树是如何被成全的?(3)本文第一主人公是孩子还是母亲。
并说明理由。
3.交流预设(1)本文讲的是一位母亲在春天里将几棵树苗栽在门前,她那有腿残疾的小儿子请求母亲种下了一棵被丢弃、快枯萎的小树苗。
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小树苗茁壮成长,母亲也改变了想法,将儿子送到了学校。
小树成材了,那孩子也取得了成功。
(2)标题语意双关,一棵树不仅仅指树,还指那个残疾了的孩子。
孩子成全一棵树(明线)母亲成全孩子(暗线)。
一棵“本来已经失去了资格的”“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的小树苗,在孩子的惊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一个“一出生就残疾”的孩子,在母亲的精心培养下,在母爱的滋润下,“成了一位的作家。
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汇总20篇)
![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汇总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2138a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e.png)
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汇总2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汇总20篇)导语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成全一棵树》的教学设计
![《成全一棵树》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c6de349b89680202d82537.png)
《成全一棵树》的教学设计《成全一棵树》的教学设计《成全一棵树》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来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理清叙述顺序。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个感人的故事中,谁成全了谁?你从哪感受到的?为什么?画出有关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全班交流“孩子挖的坑比母亲挖的要大、要深。
”“孩子小心翼翼……给它浇水”“孩子经常给小树浇水。
”“上了学……水塘和树之间。
”“那树长得高,长得快……捡牛粪喂它。
”文中“一拐一拐”多次出现,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是什么?“那棵树能长大吗?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4)你怎样理解成全一颗树?一个孩子救活了一棵险些被丢弃的小树苗,使之成长为一棵大树。
母爱让一个可能处于社会边缘的残疾孩子,成长为一名成功人士。
无论是孩子,还是母亲,他们做了一件相同的事:成全了一棵树,成全一个生命。
(5)感受着人物的情感,带着自己的体会通读全文。
四、拓展学了课文,你有什么启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要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以当前的残奥会引入,能让同学们感受到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力量。
把握全文,理清顺序,是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在交流中,感受孩子的顽强、坚韧,感受母爱的伟大。
学后受到启发,在自己的生活中像那个孩子一样坚强、乐观,学会关爱,才是学习本课的意义。
六上语文 教案 第9课 成全一棵树
![六上语文 教案 第9课 成全一棵树](https://img.taocdn.com/s3/m/4a3866fd7f1922791688e842.png)
9* 成全一棵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刘若英的歌曲《成全》。
成全是所有汉语中最具有魅力的一个词语。
你有过成全别人或被人成全的经历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成全一棵树》。
(板书课题:成全一棵树)二、把握内容,理清思路。
1.自读正音,检查指导。
2.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思考。
生:一位母亲在春天里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栽在门前。
这时,她那腿有残疾的小儿子请求母亲种下了一棵被丢弃的快要枯萎的小树苗。
(起因)经过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小树茁壮成长,而母亲也改变了想法,将儿子送到了学校。
(经过)许多年过去了,小树成材了,那孩子也取得了成功。
(结果)3.探究线索,理清思路。
《成全一棵树》中,你觉得谁成全了谁?文中的“树”有几层含义?生:孩子成全一棵树(明线)母亲成全孩子(暗线)孩子成全自我。
生:文中的“树”一指那棵树,二指那个孩子。
三、研读课文,探究中心。
1.出示中心话题。
孩子成全了一棵树,母亲成全了孩子,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结合课文谈感受,交流心得。
(1)这是一棵差点儿被夺去生存资格,最终高大挺拔的树。
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谈谈。
生:“那树苗是她丢弃的……一些枯萎。
”开始时,这棵树苗先天条件不好,无人重视,容易被人丢弃。
生:“可是不久,那棵树苗……也长成一棵树了。
”小树的生存愿望很顽强。
生:“小树一天天长大了……赶上了他们。
”“春去秋来,那棵小树……更挺拔。
”“许多年之后,那几棵树已经有一抱粗了。
”这棵树已彻底摆脱随时被人丢弃的命运,他已是一棵和其他树一样正常,甚至比其他树更高大挺拔的树。
(2)这是一个自强不息、乐观自信的孩子。
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生:“孩子举着树苗,满眼都是渴求。
”这棵树苗和他同病相怜,它既是为树苗争取生存资格,也是为自己表达心声。
生:“孩子高兴极了……比母亲挖的要大、要深。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成全一课树》优秀教案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成全一课树》优秀教案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54e45076c66137ef061903.png)
9.《成全一课树》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3.学会有一定速度的默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成全”的内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同时
2.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感情,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教学过程】
板书
9成全一棵树
孩子
爱
母亲成全。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成全一棵树精美优质教案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成全一棵树精美优质教案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9c1155f111f18583d05a82.png)
《成全一棵树》精美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2.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3.理解“成全”的内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同时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理清思路线索。
2.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同时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重难点分析:
理清文章线索,揣摩文章主旨是本文重难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分析、讨论从而突破本文重难点。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品读感受)冀教版(最新整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品读感受)冀教版(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8964cd331126edb6e1a107a.png)
《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品读感受)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2、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成全”的内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同时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三)过程与方法。
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1、品读文章,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其情感.2、理解“成全”的内涵.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一棵又细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的小树经过精心培育,长成了茂盛的大树,而栽树的残疾孩子也受此影响成长为一名成功人士。
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成全一棵树》这篇课文。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打开课文,自由快速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在小组中互读课文,负责人注意纠正易错字的读音.3、全班交流易读错的字音。
4、重点检查以下字词的读音。
灼灼绰号纳闷怔住拎水桶5、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哪些段落写了事情的起因、哪些段落写了事情的发展和结果呢?(指名说)再读读相应的段落用简单的语言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母亲种下了几棵树苗,腿有残疾的孩子也种下了那科最小的树苗;经过:小树苗在孩子的护理下比其他树苗长得更茁壮,孩子也在母亲的决定下上了学;结果:孩子取得了成功回家探亲,交代了小树苗茁壮成长和孩子能够成才的原因.)6、请学生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你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三、品读课文,谈感受。
中心话题:在这个感人的故事中,你从谁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到了浓浓的爱,并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画出有关的字、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归纳批注在旁边,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预设点:1、母亲看着,心里想:这棵树能长大吗?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成全一棵树 教学设计冀教版教案
![成全一棵树 教学设计冀教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3302e051e79b89680226bb.png)
本课的教材分析(老师您自己写一写)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顺序。
2.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语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3.理解“成全”的内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生活,同时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重、难点
在读悟中,抓住以小树为线索,理解本文的寓意,领悟人物的精神实质。
通用教案
个性教案
一、情景引入
1.板书课题,各读课题。
2.看课题,同学们,你有什么疑问?请同学们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带着这些问题读书
二.组内交流预习收获(组长掌握指出,本组的预习情况)
1.认读字词
2.讨论词意
3.报名读课文
六.课堂训练
1.给带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字注音
分外( )拎着( )
灼灼( )绰号( )
2.选字填空
哪 哇 啊
⑴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注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知道你偷偷地为哪棵树( )!
⑵我是多么幸福( )!
⑶绍兴的船( )绍兴的桥。
⑷摇( )摇,摇到外婆桥。
教学反思:
注:此稿件由河北承德县六沟学区中心校提供
学生可能不懂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可能提不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抛给学生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小节:
文章围绕一棵数讲述了母亲和儿子的故事,说明了正是因为
母亲的关爱,才成全了儿子这课树,表现了儿子对生命,母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小学六年级语文《成全一棵树》教案范本
![小学六年级语文《成全一棵树》教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ac26913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8.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成全一棵树》教案范本《成全一棵树》述的是一位母亲在春天里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种在门前。
她那腿有残疾的儿子请求母亲种下了一棵被丢弃的快要枯萎的小树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成全一棵树》教案范本,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成全一棵树》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2.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3.理解“成全”的内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同时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过程与方法:1.熟读课文,理清思路线索。
2.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同时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重难点分析:理清文章线索,揣摩文章主旨是本文重难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分析、讨论从而突破本文重难点。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直入课题。
板书《成全一棵树》2.就课题学生质疑。
交流预设:(1)“成全”是什么意思?(2)是谁成全了一棵树?(3)那会是一棵怎样的树?(4)成全了树的人一定有他的心愿,那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线索。
1.初读要求:出示课件(1)读熟课文,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一棵树仅仅指树吗?谁成全谁?这棵树是如何被成全的?2.易错读音提示:一拐(guǎi)一拐枯萎(wěi) 灼(zhuó)怔(zhèng) 乞(qǐ)求缝(féng)制栽(zāi)种3.整体感知,全班交流(1)文章的线索是:树(2)孩子成全一棵树明线母亲成全孩子暗线孩子通过努力成全自我三、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
1.再读要求:出示课件(1)默读课文,思考:孩子和母亲是怎样的人?(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讨论:如何理解文章标题。
2.交流预设:(1)孩子:坚强、执著、有恒心、肯付出、乐观……母亲:无私、伟大、公正……(2)标题语意双关,既概括了情节内容,又彰显了文章主旨。
《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
![《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a555e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9.png)
《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课文教学目标中生字的音和形;2.揣度文中词句,品读人物情感,人物形象能力训练:理清文章思路线索,突出全文主旨。
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
思想情感教育:理解“成全”的内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成全他人。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线索,品读人物情感教学难点:揣摩全文主旨教学方法:引导,分析、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师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成全一棵树》,那么,何为成全呢?(学生作答,教师总结)《成全一棵树》到底说的是人还是树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
二、诵读课文,理清思路线索:1.一棵树仅仅指树吗?”、“这棵树是如何被成全的?”2.如何理解文章标题?明确:标题语意双关,既概括了情节内容,又彰显了文章主旨。
一棵“本来已经失去了资格的”“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的小树苗,在孩子的惊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一个“一出生就残疾”的孩子,在母亲的精心培养下,在母爱的滋润下,“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无论孩子还是母亲,她们作了相同的事:成全一棵树!3.请你谈谈本文是以孩子还是母亲为第一主人公,并说明理由。
明确:理由充分即可,教师要引导到全文主旨上来。
三、揣度文中词句,品读人物情感1.“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
明确:可以从如下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第一,如文中所述“(那棵树)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第二,“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
第三层,就是这棵被丢弃的树所牵动的母亲心中的痛——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她为孩子的前途担忧。
第一二点,通过仔细阅读不难发现,而第三点实际上使用了象征的意义。
如果学生着眼于题干上“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这一提示,由树及人地做一番思考,也许会有助于理解题意,更迅捷地找出答案来。
2.“母亲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请联系全文,写出促使母亲作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成全一棵树》教学教案设计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成全一棵树》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c2bac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1f.png)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成全一棵树》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舍小利大”这一道理的内涵;2.理解父亲为何舍掉价值不高的小金钱,助人为乐,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故事的情节分析,学会理解故事的主旨意义;2.学会运用“舍小利大”这一道理。
三、教学方法1.探究型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故事的道理和生活中的案例;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交流、合作、探究;3.讲授法:老师阅读故事,分析情节,分解出她的作者为何想要让你读这个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故事的语言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实地教学,引导孩子们对故事的主要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文或老师对课文的介绍。
2. 呈现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倾听故事,了解故事背景,然后凝聚对这个故事的不同看法和内涵。
3. 执行舍小利大结合这个故事,讲解“舍小利大”是什么,带领学生思考这种行为背后的理由。
4.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请学生一起讨论一下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类似情况。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总结,引导他们把这些情况归结为具有通用性的问题,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道理。
5. 故事情节分析请学生细心分析并描述故事的情节,尤其是关键事件。
6. 故事的主旨意义请学生思考故事的主旨意义。
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思考如何将故事的教训运用于自己的生活经历。
7. 个人写作请学生分别就自己的思考或自己的经历写一篇短篇文章,以表达他们对“舍小利大”这种行为的认识和态度。
8. 总结评估请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师还应当鼓励尽量使用语言和细节来说明故事背后的道理。
五、板书设计舍小利大故事情节分析故事的主旨意义小组讨论个人写作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计划,学生可以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了解“舍小利大”这个道理,培养学生爱助人为乐,以及捍卫生命和爱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不具名 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
![不具名 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1df126af45b307e8719778.png)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成全》。
成全是悉数汉语中最具有魅力的一个词语。
你有过成全别人或被人成全的经历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成全一棵树》。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刘若英的“成全”为出发点,既自然引出课文,又印发学生对成全的思虑。
】二、初读课文,整体体感知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指出易读错的字:拎lī 拎包拎水拎着怔zhèg 怔住)2.再读课文,掌握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按事情的原由、经过、结果来思虑。
一位母亲在春天里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栽在门前。
这时,她那腿有残疾的小儿子哀求母亲种下了一棵被丢弃的快要枯萎的小树苗。
(原由)经过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小树茁壮成长,而母亲也改变了想法,将儿子送到了私塾。
(经过)众多年曩昔了,小树成材了,那孩子也取得了成功。
(结果)【设计意图:既得出结论,又引导方法,为学生的学习迁移打下基础。
】3.默读课文,理清叙述次序。
成全一棵树》中,你觉得谁成全了谁?文中的“树”有几层含义?孩子成全一棵树(明线)母亲成全孩子(暗线)孩子成全自我(板书)文中的“树”一指那棵树,二指谁人孩子。
【设计意图:从文章问题入手,既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又能明晰笔者写作的思路。
】三、细读课文,揣度词句,品味情感1.默读课文,思虑:在这感人的故事中,谁成全了谁?你从哪里受到的?画出相关文句,品一品,读一读,把感受写在旁边,然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1)孩子成全了小树“那树苗是她丢弃的,又细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
“孩子举着树苗,满眼都是渴求。
”(树是有生命的。
孩子由小树想到本人,本人就和这棵小树一样是不被人正视的,是不被人看好的,是被认为没哪样盼望的。
惺惺相惜让这个孩子更加懂得爱惜生命,关爱生命。
)“孩子挖的坑比母亲挖的要大、要深。
”“孩子警惕翼翼……给它浇水”“孩子常常给小树浇水。
”“上了学……水塘和树之间。
”“那树长得高,长得快……捡牛粪喂它。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9《成全一棵树》精美优质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成全一棵树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9《成全一棵树》精美优质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成全一棵树](https://img.taocdn.com/s3/m/9a625802a58da0116d174923.png)
2021-3-29 20XX年复习资料小学复习资料班级:科目:《成全一棵树》精美优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2.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3.理解“成全”的内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同时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过程与方法:1.熟读课文,理清思路线索。
2.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同时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重难点分析:理清文章线索,揣摩文章主旨是本文重难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分析、讨论从而突破本文重难点。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直入课题。
板书《成全一棵树》2.就课题学生质疑。
交流预设:(1)“成全”是什么意思?(2)是谁成全了一棵树?(3)那会是一棵怎样的树?(4)成全了树的人一定有他的心愿,那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线索。
通过让学生就课题提问,培养了学习质疑的能力。
边读书边思考是学生有效学习1.初读要求:出示课件(1)读熟课文,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一棵树仅仅指树吗?谁成全谁?这棵树是如何被成全的?2.易错读音提示:一拐(guǎi)一拐枯萎(wěi)灼(zhuó)怔(zhèng)乞(qǐ)求缝(féng)制栽(zāi)种3.整体感知,全班交流(1)文章的线索是:树(2)孩子成全一棵树明线母亲成全孩子暗线孩子通过努力成全自我三、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
1.再读要求:出示课件(1)默读课文,思考:孩子和母亲是怎样的人?(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讨论:如何理解文章标题。
2.交流预设:(1)孩子:坚强、执著、有恒心、肯付出、乐观……母亲:无私、伟大、公正……(2)标题语意双关,既概括了情节内容,又彰显了文章主旨。
一棵本已经失去生存资格的“又细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的小树苗,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成全一棵树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顺序。
2.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情感,感受人物形象。
3.理解“成全”的内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同时
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重、难点:
在读悟中,抓住以小树为线索,理解本文的寓意,领悟人物的精神
实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身残志坚,又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呢?
学生交流资料
师出示相关人物图片,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残疾朋友非常坚强、乐观他们顽强地与命运抗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样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成全一棵树》)
谁知道“成全”是什么意思?(学生作答,教师总结)
2.看到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谁成全了一棵树?那是一棵怎么样的树?为什么要成全这棵树?成全树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解答疑问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初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出容易读错的字:拎lī拎水怔zhèng怔住绰chuò绰号)
2.课件出示再读课文,掌握主要内容。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一棵树仅仅指树吗?谁成全谁?这棵树是如何被成全的?
(3)本文第一主人公是孩子还是母亲。
并说明理由。
3.交流预设:
(1)本文讲的是一位母亲在春天里将几棵树苗栽在门前,她那有腿残疾的小儿子请求母亲种下了一棵被丢弃、快枯萎的小树苗。
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小树苗茁壮成长,母亲也改变了想法,将儿子送到了学校。
小树成材了,那孩子也取得了成功。
(2)标题语意双关,一棵树不仅仅指树,还指那个残疾了的孩子。
孩子成全一棵树(明线)母亲成全孩子(暗线)。
一棵“本来已经失去了资格的”“又细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的小树苗,在孩子的惊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一个“一出生就残疾”的孩子,在母亲的精心培养下,在母爱的滋润下,“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无论孩子还是母亲,她们作了相同的事:成全一棵树!
(3)明确:理由充分即可,教师要引导到全文主旨上来。
三.细读课文,品味人物情感
1 .孩子成全了小树。
(1)a.“那树苗是她丢弃的,又细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
”
b.“孩子举着树苗,满眼都是渴求。
”“孩子高兴极了……比母亲挖的要大、要深。
”
c.“孩子小心翼翼……给它浇水。
”
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
师总结明确:孩子由小树想到自己,自己就和这棵小树一样不被人重视。
不被人看好。
同病相怜让这个孩子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2)a.“孩子挖的坑比母亲挖的要大、要深。
”
b.“孩子小心翼翼……给它浇水”
c.“孩子经常给小树浇水。
”
d.“上了学……水塘和树之间。
”
e.“那树长得高,长得快……捡牛粪为他。
”
他精心照料小树的同时,也在悄悄的实现着自己的心愿。
他是凭着自己坚强乐观的心态在成全着自己。
2.母亲成全孩子
a.“这棵树能长大吗?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长成一棵大树。
”
b.“这年冬天,母亲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去读书。
”
为什么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
又是什么促使母亲作出了让孩子上学这项重大决定的。
(学生交流)
师总结明确:就是这棵被丢弃的树所牵动的母亲心中的痛——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她为孩子的前途担忧,所以目光是复杂的。
而母亲又从①孩子本人为种那棵树挖了一个又大又深的坑;②孩子天天拎着水桶认真浇树苗;③孩子天天偷偷地给那棵树喂牛粪。
看到了孩子那颗发奋图强的心,她要给这个孩子机会,就像给那棵小树机会一样。
她信托孩子会像小树一样刚强地生长,会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样。
她相信小树能长大,自己的儿子也会成长。
3.课件出示:文中“一拐一拐”多次出现,说明了什么?(学生交流)
师总结明确:第一次“一拐一拐”是交代残疾体征,后几次的描写能则显示她的性格特点:身残志坚、快乐阳光、乐观自信、自强不息。
4.课件出示:你如何理解成全一颗树?
一个孩子救活了一棵险些被丢弃的小树苗,使之成长为一棵大树。
母爱让一个可能处于社会边缘的残疾孩子,成长为一名成功人士。
无论是孩子,照旧母亲,他们做了一件雷同的事:成全了一棵树,成全一个生命。
5.感受着人物的情感,带着本人的领会配乐朗读全文
四、回顾课文,融情入心
从孩子、母亲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闪光的品质?
简要总结:男孩形象:坚强、乐观、执着、有恒心、
母亲形象:无私、伟大、公正
五、拓展
学了课文,你有哪样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要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课下的时候我们可以搜集一些身残志坚的文章来读一读,进一步感受人物的品质。
板书设计:
9* 成全一棵树
孩子成全一棵树明线
母亲成全孩子一生暗线
身残志坚、快乐阳光、乐观自信、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