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下第九章思维

合集下载

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

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
(1)明确限定性问题(界定良好的问题) (2)非明确限定性问题(界定不良问题)
.
(1)明确限定性问题
明确界定问题是指对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 态都作了明确规定,并最终会有一个明确答案。
归纳结构问题
三种类型 转换问题
重新排列
.
归纳结构问题
要求问题解决者对自己所面临问题中诸成分的 关系作出鉴别,并要在它们之间建构一种新的 关系来解决问题。
被试使用的材料放在桌子上:几枚大头钉、几 根火柴、三个火柴盒大小的用纸板做的盒子以 及蜡烛。
.
.
结果
在控制条件下,所有的被试都解决了问题。 在“功能固着”条件下,7个测试者只有3个人
解决了问题。 第三种条件下只有1个测试者解决了问题。
.
“九点阵”问题
●● ●
●● ●
●● ●
.
问题解决的推动力-类比迁移
.
假设有张方格板,板上 有64个黑方格和白方格 。还有32张多米诺骨牌, 每张骨牌在方格上占两个 方格,这样可以用32张骨
牌摆满整个方格板。 现在,假设把这张方格板 一条斜对角线上的两个方格 去掉,如右图。现在有62个 方格,能否用31张骨牌 摆满这62个方格呢?为什么?
.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
1、算法 2、启发式
.
军事问题
有一位将军希望攻破一座城堡,城堡坐落在国 家的中心位置,从城堡向外有很多辐射状道路, 所有道路都埋有地雷,所以,尽管小队人马可 以安全通行,但是任何大批军队都会引爆地雷, 因此,投入全部兵力单一直接进攻是不可能的。 请问:将军该怎么办?
.
酝酿—避免负迁移
提高酝酿效果的两种方式 1)在问题的起初阶段投入足够的时间 2)留出足够的酝酿时间

朱滢《实验心理学》重点

朱滢《实验心理学》重点

第3章心理物理学方法1.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被叫做绝对阈限.有50%的次数能引起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感觉的那一种刺激强度。

(操作定义)2.差别阈限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的差别。

差别阈限值也称最小可觉差。

3. 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通常用△I/I = k 表示。

在这里,△I代表差别阈限,I代表标准刺激强度,k是小于1的常数。

K也称作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

不同感觉道的韦伯分数是不同的。

后来,Fechner把这个关于差别阈限的规律称为韦伯定律。

4.恒定刺激法的实验程序及特点刺激通常都由5—7个组成,在实验过程中维持不变,因而这种方法叫做恒定刺激法。

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的概率达到95%左右,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的概率只在5%左右。

各个刺激之间的距离相等,与最小变化法不同的是,恒定刺激法的刺激是随机呈现的,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

5.信号检测论色子游戏的四种情形:击中、漏报、虚报、正确否定3 0击中漏报虚报正确否定击中率+漏报率=100% 虚报率+正确否定率=100%①击中:当信号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有”。

②虚报:当只有噪音出现时,被试报告“有”。

③漏报:当有信号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无”。

④正确否定:当无信号而只有噪音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无”。

操作者特征曲线:以虚报率为横坐标,击中率为纵坐标,就可以得到随着标准的变化,击中率与虚报率相应发生的变化。

判断标准β:做出决策的分界线,人根据最优原则主观划定的标准,对应决策过程。

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1)有无法:当主试呈现刺激之后,让被试判定所呈现的刺激中有无信号,并给与口头报告。

(2)评价法:也叫多重决策法,呈现刺激的方式同有无法一样,要求被试根据自信度给出更细腻划分的有无的等级评价,得出的评价将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连续体。

第4章反应时1.唐得斯A、B、C反应时间及其测定A反应时:一个反应对应于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呈现时,就立即对它做出反应,这种反应时称为简单反应时。

实验心理学邓铸

实验心理学邓铸
实 验 心 理 学
邓 铸
zdeng_psy@ /exppsych


导言: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与逻辑 第一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过程 第二章 多因素心理实验设计 第三章 准实验设计与单被试设计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 第五章 反应时间 第六章 心理学实验技术的新发展 第七章 感觉的实验研究基础 第八章 空间知觉的实验研究基础 第九章 记忆的实验研究方法 第十章 思维的实验研究方法 第十一章 发展与教育心理实验法 第十二章 人因工程学研究(开放式讨论课) 第十三章 经济心理的实验研究(略)
与冯特同时代的一些心理学家也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冯特实验法的 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因素实验、测验式实验、动物心理实验、 儿童心理实验等。
(三)分疆割据的时代:完形主义和行为主义
(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
1. 完形主义:惠特海墨、考夫卡、苛勒等
2. 行为主义:华生、托尔曼、斯金纳、桑代克等
(四)认知研究的回归:对象与技术的扩展
返回目录
一、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主观的研究者 (一)科学研究从观察开始
早期人类在生存斗争中,频繁的实践导致其观察现象的逐渐丰富和对现 象的聚焦,表象世界逐渐概念化、言语化,知识经验便快速积累,生产力随 之发展。当生产力的发展允许一部分人专门从事经验记录、整理,并去探寻 现象的特征及其关系的时候,科学研究出现了。所以说,科学研究起源于对 现象的观察,它归根结蒂是经验性的。
教学大纲 实验大纲 教学计划运行表 实验分组名单 退出
导言: 导言: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与逻辑
实验心理学的初衷在于建立完全实验性质的学科体系,但是迄今这 一意愿在某种程度上破产了,实验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科大家族中的一部 分,甚至在许多心理学家的眼中,它只是工具性的方法类课程之一。人 不是纯粹的自然存在,自然科学的方法不能独自完成对人类心灵活动机 制的探索;人也是社会性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其中的绝大部 分隐藏于我们的“感官”不及的地方,这时,也不得不借助于理性的、 形而上学的方法,超越现象地去认知。多方法共存是人类心灵探索历史 最主要的特征,也是多元文化社会中心理学家必须承认的历史和现实。 就心理学家个人来说,他必须培养关于心理学方法论的最合理的信念, 然后选择和思考适合于自己的研究取向。

心理实验设计心理学研究中的科学思维

心理实验设计心理学研究中的科学思维
神学家Paul Tillich:“全部心理学家中最有深 度旳一位”。
对弗洛伊德旳评价(2)
英国学者E.M. Thornton说:“潜意识不存在, 他旳理论毫无根据,荒唐且可笑。” 并说,弗洛 伊德是在受到可卡因旳影响下,编出他旳理论。 “是一种虚伪而且没有信仰旳预言家”。
诺贝尔奖得主Sir Peter Medawar也说,心理分 析是“本世纪最惊人旳知识欺诈”。
使用操作定义:一种概念应该用测定它所用旳 程序来下定义(Bridgman,1927)。
某些变量只有下了操作定义后才能够试验 懂得操作定义,别人才可能反复验证研究成果 研究者可对变量进行再定义,看成果是否有变 婴儿害羞旳定义…….
对不敢爱好旳变量有意识加以控制
婴儿害羞旳操作定义(Emde等,1992)
研究人员先在桌上放了一种装有一小桶蠕虫旳 试管,试管很深,乌鸦无法直接用嘴吃到;试管 旳旁边放了一截足够长旳笔直旳铁丝。
乌鸦在发觉无法直接吃到蠕虫后,立即将目光投向了 一旁旳铁丝。它们用嘴叼住铁丝伸入试管中,然后再用 嘴叼住铁丝旳一头,折成弯曲旳钩子,最终再用嘴叼着 铁丝直旳一头,将钩子伸出管内将小桶钩出。
要体现情感旳压抑性防御”
在认识到精神分析毫无用处后,该症旳研究 和治疗才得到发展。
对弗洛伊德旳评价(1)
社会学家Phillip Reiff说:“这个人旳伟大之处 不容置疑,他旳思想愈加伟大。他旳写作可能 是二十世纪最主要旳思想。”
政治学者Paul Roazen:“毫无疑问是历史上 最伟大旳心理学家之一”。
对可处理问题之探讨
能够处理旳,具有明确性旳问题,可用既有技 术找到答案旳问题
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人生意义是什么?——都 不属于科学范围旳问题。
可验证旳理论:理论>预测>试验>修正

心理学导论思维导图(超详细)

心理学导论思维导图(超详细)

思维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的策略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创造性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表象的含义
表象
表象的特征 表象的种类
表象理论
想象的含义
想象
想象的种类 想象对表象加工改造的形式
想象的功能
言语的含义
概述
言语的功能
言语的种类
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区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能力的种类 能力的结构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智力发展的差异
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概述
人格的含义 人格的特征
人的心理特性
人格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类型理论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气质
气质的含义 气质的类型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论
性格的含义
人格
性格
性格的结构 性格结构的特点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冲动型-理智型
认知风格
同时性-继时性
深层加工和表面加工
耦合型与发散型认知风格
生物遗传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早期童年因素
自然物理因素
学校教育因素
自我调节因素
结构化问卷:
研究领域
医学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突触 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
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问题解决的过程.(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措施。

(4)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及培养策略。

★考纲链接1.问题.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2.问题的分类:分为有结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与无结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两种类型。

3.问题的基本成分.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4.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将问题从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5.问题解决的特点:(1)目的指向性;(2)认知性;(3)序列性.6.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与表征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7.发现问题的能力受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影响,也与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

8.影响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的主要因素有:(1)不能有效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2)缺少某一问题领域的特定的知识;(3)太急于得出答案。

9.检验假设有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两种方法。

10.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2)启发式:①手段-目的分析;②反推法;③简化法;④类比法。

1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12.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3)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3.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要注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9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9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在较正规的学习中,成人也常用给概念下定义,即讲解的方式帮助 儿童掌握概念。
二、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一)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 (二)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 • 掌握数概念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数概念比实物概念更抽象,掌握数
概念比实物概念要困难。 • 幼儿数概念包含的三个方面: ★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能说出十以下的数字。 ★ 将数字和物体数量建立联系的阶段。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知道3代表3个人、3 本书、3辆汽车、3匹马等,所有的3个物体都可以用3这个数字来表示。 ★数的初级运算阶段:10以内的加减法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运算——是指在心理上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脑内 部的动作。
• 成就——获得了守恒性。 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思维的区别在于:
▼运算思维依靠概念进行,前运算思维依靠表象进行;
▼运算思维有可逆性,前运算思维没有可逆性。 • 比如,问一个3岁的女孩:“ 你有姐妹吗?”她说:“有” 问:“她叫什么名字?”答:“ 洋洋”再问:“洋洋有姐妹 吗?”答:“没有”。
第五节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 判断和推理都是思维的形式。
• 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作用,反映 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性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如:老虎是一种动物。
鱼会游泳 蜜蜂不是小鸟。
一、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
• 判断可以分为两大类: • 感知形式的直接判断和抽象形式的间接判断。 • 一般认为,直接判断并无复杂的思维活动参加,间接判断的获 得则需要通过推理,
三、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
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
• 1、成熟——主要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它是 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实验心理学记忆部分笔记

实验心理学记忆部分笔记

第九章记忆实验笔记第一节记忆研究的变量和材料一、记忆实验的基本变量(一)自变量自变量(或自变项)(independentvariable)是引起行为变化的因素。

研究的自变量必须具备“定性”和“定量”两个条件。

以实验的刺激材料为例,若各个刺激单位性质不稳定或者渗入其他性质的材料,那么实验就不可能获得准确的量值。

艾宾浩斯设计“无意义音节”,目的就是寻求能获得准确的量值。

所谓定性(qualitification),也就是保持刺激的性质,克服不确定性,这是实验有效性的又一个保证。

在记忆实验中,设计无意义刺激材料为的是防止产生联想,由于被试者在知识、经验、理解上的不同,一旦产生联想,就会产生不同的记忆效果。

设计有意义刺激材料,要求划分“相等的意义单位”即定量(quantification),也是为了使每个被试者在实验中接受性质相同的自变量。

只有这样,实验才能实施定量,结果才能比较。

按统计原理,保持刺激材料性质的恒定,才能达到刺激的各个子单元可以互比或互换。

满足实验随意变更操作要求,这是保证刺激材料作为自变量的基本条件。

记忆实验中的自变量1.刺激材料2.刺激呈现的速度、间隔时间的长短;刺激的空间位置和距离;学习的遍数和时间等。

3.刺激作用的感觉通道或方式,实验的干扰条件。

4.实验研究要求回忆还是再认,或其他方式。

5.指导语。

(二)因变量因变量(或依变项)(dependentvariable)即受自变量影响的行为表现。

传统记忆实验的因变量按照实验的内容和记忆过程的特点基本分成二大类:回忆类和再认类。

回忆实验要求被试全部或部分再现先前所接受的刺激材料;而在再认实验中,被试是面对再次呈现的刺激材料,进行有选择地同一再认。

1. 回忆类实验 这类实验共有三种:系列回忆、自由回忆和对偶回忆(详见本章第二节)。

这三种实验的计量方法不尽相同,但都有适宜各自特点的规则。

这些规则包括:(1)系列回忆要求记录符合系列顺序的量值或错误量,通常还要根据因变量反映前后系列的回忆特征;(2)自由回忆不要求被试恪守刺激呈现的序列顺序,允许随意提取记忆项目。

教育心理学-第9章--学习的建构主义-PPT课件精选全文

教育心理学-第9章--学习的建构主义-PPT课件精选全文

认知建构的学习观-生成学习理论
认知建构的学习观-生成学习理论
长时记忆中内容或倾向,进入短时记忆。

这些构成了学习动机,引导注意,知觉外在刺激。

七 步
知觉到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信息建立联系。
建立联系,需对构建结果进行检验
认知建构的学习观-生成学习理论
➢ 建立联系,需对构建结果进行检验 • 与感觉经验的对照,如从感觉到的信息有用?遗漏了重
运用丰富训的练想直象觉想,思象发维力展,思培维养空间
唤起学习激兴发趣兴,趣激,发培内养在内动部机 动机
记忆在于重“视提信取息”提,取而,非培“养储存” 迁移能力
提倡“发现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认知建构的学习观-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Ausubel, D. P., 1918-2008)

习 然后,让学生参与研究或探讨。
认知建构思想的教学应用-促进认知过程发展
认知建构思想的教学应用-促进认知结构获得
➢ 成分一:正例与反例
鸟 的 概 念
认知建构思想的教学应用-促进认知结构获得
➢ 成分二:相关特征与无关特征
• 身体呈流线型

• 飞翔

• 体表被覆羽毛

• 一般前肢变成翼

• 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
• 体温恒定
• 。。。。。。
认知建构思想的教学应用-促进认知结构获得
认知建构的学习观-认知灵活性理论
从学习的层级来说,可以分为: 高级学习 ➢ 即学习中的高级阶段,是指高级知识的获得。
初级学习
➢ 即初级知识的获得,处于学习中的低级阶段, 所获得的是某种入门性知识。
认知建构的学习观-认知灵活性理论

完整版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

完整版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贡献费希纳——奠基人1.费希纳定律:S=KlogR 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 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2.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冯特——创始人1.把心理现象(感知觉,注意)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3.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艾宾浩斯——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1.发现并证明实验法在整个心理研究中都是有效工具2.从根本上改变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人工材料3.新的测量方法—节省法4.遗忘曲线2.非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的区别(各自特点)非科学方法的特点:1.听信权威2.注意凝聚3.先验科学方法的特点:1.经验观察2.自我校正3.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1.观察法特点:直接和描述性缺点:①无法对因果关系做出推论②提供的资料不充分③其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④观察法本身不一定客观无偏2.相关研究法——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3.实验法——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其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优点:①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②经济实验控制一一泛指对实验精度的一切保障工作,以保证应变量确实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

①尽量消除无关变量②尽可能加以平衡4.试验心理学研究基本程序1.确定课题2.选择被试3.确定实验控制4.数据整合5.撰写研究报告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1.自变量分类自变量——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1.作业变量2.环境变量3.被试变量2.操作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布里奇曼)3.口语记录——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作回答的记录4.天花板效应& 地板效应——指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底端5.额外变量的控制方式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3.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4.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5.统计控制法6. 实验者效应 &要求特征(典型的额外变量) 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的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 主试的期望 要求特征——被试会自发的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 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7. 被试间设计 &被试内设计被试 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被试 内设计——每个被试都接受 8. 内部效度 &外部效度 内部效度——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 外部效度(生态效度) 9. 几种常用实验仪器1. 立体镜 —证实双眼视差和产生立体知觉的仪器2. 深度知觉仪 —检验深度知觉敏锐度的仪器3. 速示器 —短时呈现视觉刺激的仪器(研究知觉、记忆和学习等方面)4. 记忆鼓5. 警戒仪 —测定个体警戒状态(加工定向注意的研究)6. 镜画仪 —研究练习效果和技能迁移作用,考察被试的反转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7. 眼动仪 —测试人眼活动情况,研究有关心理过程 第三章 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1. 重要中外信息检索源中——心理学报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进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外——通用的目录 社会科学引用索引 科学引用索引生物学摘要 工效学摘要 医师索引 心理学文摘2. 核对清单阅读法——提前列出一份问题清单,然后在阅读过程中逐一回答并核对有关清单上的问题及答案3. 标准实验报告格式题目和作者 摘要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反应时1. 反应时研究历史1. 天文学——贝塞尔( 人差方程式 —天文学家在观察星体的时候,他们之间形成系统的恒定的差异,它反映了两 个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2. 生理学(第一阶段)——赫尔姆霍茨3. 心理学(第二阶段)——冯特及其学生2. 简单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给被试呈现 单一的刺激 , 距就是简单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可能呈现的 刺激不止一个知道的 3. 影响反应时的基本因素1. 简单—复杂 反应时任务2. 速度—准确性 权衡——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3. 刺激 变量4. 机体变量即 被试 变量4. 减数法 &加因素法附和 假设或猜想 ,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一个 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所有 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实验结果的 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唐纳斯7减数法 &斯滕博格7加因素法只要求做 单一的反应 ,并且两者是 固定不变 的,这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 ,对每个刺激都要求被试做一个 不同的反应 ,但刺激出现的顺序事先是不1.减数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 分析信息加工过程 (即每个阶段的 加工时间 )A 反应(简单反应)—一个刺激一个反应B 反应(选择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和对应的刺激C 反应(辨别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只有一个刺激要求反应C-A=辨别反应的时间 B-C=选择时间2. 加因素法—证实 不同加工阶段 的存在,辨认它们的 先后顺序 第五章 心理物理学1. 绝对感觉阈限 & 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 差别感觉阈限—刚好能引起 差异 感受的刺激 2. 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测量方法1. 最小变化法( 最小可觉差法 、序列探索法) 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2. 恒定刺激法( 正误法 )—选定几个 固定 刺激 与最小变化法实施上无大差异,不同在于阈限值的计算上3. 平均差误法(均误法、 调整法 )3. 韦伯定律△ 0 m =c△ 0差别阈限大小 0刺激的强度水平 C 韦伯分数4. 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e =Klg 0e 心理感觉的量值 K 固定的系数 0物理刺激高出绝对阈限以上的单位数量5. 史蒂文森定律(幂定律)S=bI aS 感觉量b 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 a 感觉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幕指数6. 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1. 信号和噪音对信号检测起干扰作用的所有背景都是噪音。

实验心理学邓铸

实验心理学邓铸

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现代心理学诞生于这一天心理学的诞生是件默不出声的琐事,未曾有一丝张 扬。这天,在莱比锡大学一栋叫做孔维特(寄宿性的招待所)的破旧建筑物三楼 的一间小屋子里,一位中年教授和两位年轻人正张罗着一些器具准备实验。他们 在一张桌子上装了一台微时测定器(一种铜制的,像一座钟一样的机械装置,上 面吊着一个重物,还有两块圆盘)、“发声器”(一个金属架子,上面升起一只 长臂,有只球会从这里落下来,掉在一个平台上)和报务员的发报键、电池及一 台变阻器。然后,他们把这五件东西用线连接起来,这套电路比今天开始电气培 训的初学者用的那套不会复杂到哪里去。 这三位是威尔汉姆·冯特教授,一位47岁的男人,脸长长的,简朴的装束、满 脸浓密的胡须;他的两位年轻学生,马克斯·弗里德里奇,德国人及G· 斯坦利· 赫 尔,美国人。这套摆设是为弗里德里奇做的,他要用这套东西收集博士论文所需的 数据,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 “知觉的长度”——即受试者感知到他已经听到球落 在平台上的时候,到他按动发报键之间的时间。没有记载写明那天是谁负责让球 落下、谁坐在发报键跟前,可是随着那只球砰地一声落在平台上,随着发报键喀 地一响,随着微时测定器记录下所耗费的时间,现代心理学的时代就到来了。
与冯特同时代的一些心理学家也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冯特实验法的 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因素实验、测验式实验、动物心理实验、 儿童心理实验等。
(三)分疆割据的时代:完形主义和行为主义
(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
1. 完形主义:惠特海墨、考夫卡、苛勒等
2. 行为主义:华生、托尔曼、斯金纳、桑代克等
(四)认知研究的回归:对象与技术的扩展
实际上,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并不是“喀”的一声那么简单,应该 看到它有一较为漫长的思想准备期,包括这一准备期,我将实验心理 学的诞生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第09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第09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问题解决是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

加涅认为:“教育课程的重要的最终目标就是教学生解决问题——数学和物理问题、健康问题、社会问题以及个人适应性问题。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问题的解决者。

人类的文明史,从火的发明到宇宙飞船上天,就是一部问题解决史。

教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显然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内容。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一)问题1.什么是问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随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不断地去解决它们。

要详细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首先应了解到底什么是问题。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们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其实就是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处理当前所遇到的疑难情境。

也就是难题。

事实上,任何问题都必然含有四个基本的成分。

一是目的,即在某种情境下想要干什么。

一种情境可能有许多目的,也可能只有一种目的;目的可能很明确,也可能很模糊。

教学情境中的大多数问题目的是相当明确的。

二是个体已有的知识,这是指个体在问题情境一开始就已具备的知识技能。

三是存在的障碍,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需解决的因素。

四是解决的方法,个体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步骤。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人们选择的方法常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能力、知识、工具等。

另外,某一情境或事件是否成为问题,取决于个体主观的认知与感受,对缺乏某种知识经验的人可能是问题,而对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则未必是问题;对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是问题,对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者则未必是问题。

2.问题的分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研究者倾向于把问题分为两类。

(1)有结构的问题。

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目的都非常明确,个体只要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就呵获得问题的答案。

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2)结构不良的问题。

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目的都比较模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

• 二、共同要素说
– 人物
• 桑代克、吴伟士
– 观点 • 从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 移,只是由于这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相同 的成分,迁移是非常具体而有限的。桑 代克所谓的“共同元素”实质就是两次 学习在刺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
– 实验:判断图形面积
• 被试:大学生 • 程序:先估计多种图形的面积,测量其判断成绩; 然后用90个平行四边形充分训练。最后的测验一是 判断长方形的面积;二是判断与训练材料不相似图 形的面积(在前测中出现过)。 • 结果:长方形面积判断成绩提高;其它图形判断成 绩没有提高。 • 结论:迁移产生的原因是练习课题与迁移课题之间 具有共同的要素。练习任务与测验任务越接近,测 验任务的成绩越好。 –评价 • 揭示了迁移现象中的一些事实,对原有教育的形式 训练教学的改革有促进。 • 但只注重学习情境客观方面对迁移的影响,忽略了 学习主体特点对迁移的影响。
知识理解的类型:
按知识的类型可分为四种: 陈述性知识的理解。包括:对语言、符号的理解; 对概念的理解;对科学原理(公理、定理、公式、 法则等)的理解。
程序性知识的理解:是指对按一定的步骤和程序 进行的操作活动的理解。
策略性知识的理解:是指对认知策略、解决问题 的思想和方法的理解。 图形知识的理解:主要指从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 简单的、基本的图形,由基本图形寻找出基本元 素及其关系等。
第三节
错误概念的转变
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 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三、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四、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
一、错误概念的含义 错误概念或称另类概念:指 与当前科学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 违背的概念。

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1、概念转变的含义 指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 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 它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 经验对已有经验的改造。概念转变过程就 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 (补充)概念转变有两种可能: 一是丰富,二是修订。

认知心理学第九章问题解决

认知心理学第九章问题解决
大家好
1
第九章 问题解决
2
提纲
对问题解决的几种理解 问题表征 问题解决策略 问题表征与策略的关系 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心理因素
3
一、对问题解决的几种理解
尝试错误说 顿悟说 多阶段理论 技能说 信息加工说
4
1、尝试错误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E. L. Thorndike, 1874-1949)提出尝试 错误说
30
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中心环节
问题表征直接影响着问题解决者所考虑的一系 列合法、适当的步
如果一个问题得到了正确的表征,可以说它已 解决了一半(Simon,1986)
有时按常规方式表征的问题难以求解,但若换 一个角度来表征同一个问题,问题就迎刃而解 了(Simon,1991)
31
适宜的表征
问题解决的典型特征即在于生成合理的问题表征, 即问题被恰当地组织起来。
优点:它能够保证问题的解决 缺点:需要大量的尝试,因此费时费力
当问题复杂、问题空间很大时,人们很 难依靠这种策略来解决问题
有些问题也许没有现成的算法或尚未发 现其算法
37
2、启发法
启发法(heuristic method)是人根据一 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 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1+9)92+5=50
34
策略有效性
某些策略比其他一些策略更有效,表现在 它们要求的短时记忆的负担 保持它们的容易程度 它们达到问题解决的速度 它们所适用的作业范围
35
通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算法 启发式
手段-目的分析 逆向搜索 爬山法 计划
36
1、算法
算法策略(algorithm strategy)是在问 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 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 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DOC)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DOC)

实验心理学第九章情绪的早期研究1.早期的情绪理论(1)詹姆斯-朗格的情绪理论(外周情绪理论)代表人物:詹姆斯-朗格观点:情绪发生必先有引起个体反应的刺激,该刺激必然引起个体的生理反应,该生理反应最终产生了情绪体验,即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

(2)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丘脑情绪理论)代表人物:坎农,巴德观点: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后所引起的神经冲动,首先传递到丘脑和下丘脑部位,再由这两处同时发出神经冲动,一方面上达至大脑皮层,另一方面同时传递冲动到达内脏,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都是作为丘脑和下丘脑活动的同一个结果而在同一时刻产生的。

(3)帕佩兹环路学说代表人物:帕佩兹观点:整个位于前脑底部、重叠在下丘脑之上、环绕着脑干形成的皮层内边界的边缘系统,调整着有机体的内部过程。

2.早期情绪实验(1)后天习得实验——小艾尔伯特的恐惧(华生)观点:恐惧这种复杂的内在情绪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来逐步实现,并且这种情绪还会迁移和泛化到相似的物品上。

(2)先天获得实验——恒河猴的依恋(哈罗)观点:接触安慰对幼猴与母猴间依恋关系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情绪的测量方法(量化)(1)主观体验法:通过标准化的量表测量个体情绪的主观体验。

①形容词检表法(静态);②时间抽样技术(动态)(2)面部表情法:伊扎德等人的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MAX)和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AFFEX)(3)生理指标法(客观):情绪的生理指标有:心率、呼吸、血管容积、皮肤电、循环系统、语图分析、脑电波、生化指标4.情绪的实验方法(1)刺激反应法情绪是联系刺激和反应间的中间环节,通过测定刺激和反应间的联结可以推测内部情绪。

实验:双跑道程序(阿姆塞尔)(2)情绪诱导法研究者运用一些新的方法来直接操纵情绪状态,然后记录或观察情绪状态下被试的各种心理、行为或生理指标,以探讨情绪和这些指标的关系。

A单词诱导法;B图片诱导法①诱导法的局限性:实验室情境中诱发的情绪往往带有明显的人为性质,被试很可能由于知道这是一项实验而无法真正引发所要研究的情绪,这使得实验室中所得出的结论很难有推广性。

认知心理学_第09章_表象

认知心理学_第09章_表象

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第一节结构和功能理论距离效应❝Kosslyn等人(1978)•实验材料第一节结构和功能理论第一节结构和功能理论心理扫描的大小效应❝Kosslyn(1974)•实验程序:–让被试表象一个动物(如兔子)靠在另一个大的动物(如大象)旁边–让被试表象一个动物(如兔子)靠在另一个小的动物(如苍蝇)旁边–然后实验者说出目标动物兔子的一个特征(如耳朵),让被试利用他的已构成的表象来确认兔子是否有耳朵。

第一节结构和功能理论心理扫描的大小效应Kosslyn(1975)第一节结构和功能理论心理旋转实验 Shepard(1970)•实验所用材料,分为三种情况,–A为平面对,正确反应为“相同”–B为立体对,正确反应为“相同”–C为镜象对。

正确反应为“不同”•实验验要求当被试判断所看到的一对图体经过旋转以后能否重合,记录被试的正确反应时。

两对图形的方位差越大,结构和功能理论心理旋转的理论概括表象的实质是就是一种类比表征,表象与外部客体有着同构的关系;但是表象并不是直接从结构上来表征外部客体,它与外第二节相互作用理论和命题理论表象对知觉的促进作用Hayes(1973)•表明如果当前要知觉的字母的大小与事先表象出的该字母的大小一致时,识别所需要的时间要少于大小不一致的字母。

让被试想象屏幕上有一个红的西红柿;同时实际在屏幕上投射出一个比较模糊第二节相互作用理论和命题理论知觉与表象机能比较实验•表明:同一感觉道的表象和知觉是相似的,两者竞相争夺同一心理过程或资源:–视觉表象对视觉信号觉察有干扰–听觉表象对听觉信号觉察有干扰•某些情况下,表象也有利于知觉。

成对联想实验Paivio(1969)结果表明:表象是一种强有力的编码,在学习和记忆中起中介作用,能促进学习和第三节表象的作用和功能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表象在问题解决、创造活动等思维活动中有重要作用。

•在心理学中早就指出,视觉表象对诸如绘画、建筑设计、机械设计和安装等是必不可少的,而听觉表象对于音乐家有重要意义,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5 11.5 13.5 13.5
36
37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3)模型的完善
颜色识记实验:新几内亚对土著居民
结果:土著居民识记西方各颜色范畴的原型时,仍 然要快于识记其他边缘颜色,而且效果也较好,无 论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都是如此。
34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2)模型的实验验证
评定实验: Rosch ( 1975)
结论:每个概念中,各个实例的代表性程度都是不 同的,具有最高评定等级的那个实例就是概念的原 型或者说是最佳实例。
匹配实验: Rosch ( 1975)
呈现一对名称,要求被试尽快说出这对名称是否属 于相同范畴,研究者记录被试的反应时间。
概念是由原型和维量结合形成的。
原型(prototype)是概念的最佳实例,是能够用来 最好地说明概念的一个样例。
维量是指范畴成员的代表性程度(degree of categorymembership),即概念内的其他个体偏离 原型的距离。
33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例:苛勒的顿悟实验
苛勒系统观察了大猩猩解决问题时由尝试——停顿 ——“领悟”的过程。
12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2. 行为指标
例:波斯纳(1973)的酝酿实验
自变量为酝酿期的长短 ,三个水平分别为0、15 和 30 分钟。
因变量指标:一个是被试解决问题的百分率,另一 个是解决问题所花费的时间。
35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家具
椅子 沙发 睡椅 桌子 安乐椅 梳妆台 转椅 咖啡椅 摇椅 双人椅 柜厨 写字台

等级
1.5 1.5 3.5 3.5 5 6.5 6.5 8 9 10 11 12 13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水果
橙子 苹果 香蕉 桃子
梨 杏 柑桔 梅子 葡萄 油桃 草莓 葡萄柚 浆果
等级
1 2 3 1 5 6.5 6.5 8 9 10 11 12 13
机动车 等级
汽车
1
旅行汽车 2
卡车
3
小汽车
4
公共汽车 5.5
出租汽车 5.5
吉普车
7
急救车
8
摩托车
9
街车
10
大蓬货车 11
Honda牌汽车 12
缆车
13
武器
枪 手枪 左轮手枪 机关枪 步枪 弹簧枪 刀 匕首 猎枪 剑 炸弹 手榴弹 原子弹 刺刀
概念形成
人工概念的形成过程
布鲁纳、古德诺和奥斯丁的实验
材料:图形卡片,共81张
实验前实验者必须先规定某个维度的某一属性或 几个维度的属性为某个人工概念的特有属性,即 这一人工概念由这些维度和属性构成,这些维度 和属性被称为有关维度和有关属性,而其他的维 度和属性称为无关维度和无关属性。具有所规定 的全部有关属性的卡片就是人工概念的肯定实例, 否则就是否定实例。
(4)将录下的言语报告逐字逐句地整理成文字材料, 并对记录进行细致的分析,提炼其中有价值的材料, 以分析被试思维的过程及其特点。
出声思维的分析----问题行为图
问题行为图可以使研究者直观地看出被试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操作序列。问 题行为图由两个部分组成:(1)知识状态, 即被试在某一具体时刻所知的关于该思维作业 的全部信息;(2)操作,即被试每次用来改 变其知识状态的手段。
行为测量 行为测量是指研究者通过对被试外显行为
的观察或运用各种指标对被试的外显行为得评 估来获得思维过程数据的方法。
行为测量有两个层次:观察数据和行为指 标。观察数据即对被试行为进行观察后所获得 的数据。行为测量时所采用的行为指标多种多 样。
一、行为测量
行为测量(Behavioral Measures)是指研究者 通过对被试外显行为的观察、或运用各种指标 对被试的外显行为的评估来获得思维过程数据 的方法。
2. 实验验证阶段:
设计实验检验先验模型。
3. 模型完善阶段:
根据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然后再次进行实验 验证;如此不断提高模型的解释效力。
32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运用实例:概念结构的原型说
(1) 先验模型的提出:
有关概念表征的认知模型——概念结构原型说( Rosch,1975)
三、建构认知模型
建构认知模型是一个方法论上的概念,它代表 的是一种指导思想,而非专指某种具体的方法 。
研究者往往尝试各种方法,综合系列实验研究 的结果,来建立模型以揭示思维的心理机制和 内部表征。
31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实施阶段
1. 先验模型阶段:
先验模型是指研究者头脑中的理论模型,即还未得 到实验验证的思想雏形。
三种策略有显著差异,”计划简化策略”所剩棋子数最少,其次是” 选择性搜索策略”,最差的是”知觉指引策略”。
且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能使用有效策略(选择性搜索策略和计划简 化策略)的被试越来越多。
27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问题行为图表明:被试的过程并不是直线 式的,而是以一种曲折、迂回的方式前进。被 试在思维的过程中,可能会尝试各种路径,并 慢慢积累信息。他有时会钻进死胡同,然后, 倒退到原始状态,再尝试其他的路径。随着信 息积累逐渐丰富,被试的推理也会变得更为有 效。在每一时刻,被试关于思维作业的全部知 识便构成了他此时的认知状态,他尽量尝试使 用各种操作,以进入一个新的状态,逐步达到 目标状态。
(2)操作:即被试每 次用来改变其知识状态 的手段。
例:纽厄尔和西蒙(1972
)密码问题的行为图
23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图:一个被试解密码问题的问题行为图片段
24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3. 研究实例:钻石棋游戏问题(傅小兰,1995)
(2)在解决问题时让被试进行言语报告是否会影响到被试的思维? 也许为了更清晰地报告某个想法,而未能及时地注意下一想法, 而会导致灵感的丢失。不过,也有研究显示出声思维的方式并不 会影响思维的正常进程。
(3)言语报告的可信程度到底有多大?出声思维和过去心理学中 的内省法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有关内省法可信程度的争论在 出声思维法上再度出现 。
行为测量有两个层次:
观察数据:对被试行为进行观察所获得的数据 行为指标:在实验设计中规定某些因变量指标,并
针对它们进行观察记录。
11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1. 观察数据
例: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实验
桑代克观察并描述了猫在迷箱中的行为,又以每次 猫逃出迷箱的时间和成功解决问题前所犯的错误作 为行为测量的指标。
出声思维的由来
认知心理学对快速的信息加工过程,通常 会使用反应时等指标,而对于诸如思维等慢速 的信息加工过程,通常使用出声思维等考察形 式,因为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持续时间较长, 内部操作更为复杂,存在多种选择的可能性, 对其进行行为测量几乎是不可能的。
比如:一个人在完成一道数学题的思维作 业时,他通过哪些内部操作来完成是别人无法 直接观察到的,而事后询问所得的答案又常常 是不完整、不准确的。克服这种困难的一个有 效方法是让他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即出声 思维,使他的思维过程外显化,这样就可以直 接观察人的思维过程。
在制图时,用方框来表示知识状态,用箭 头来表示改变知识状态的操作,箭头的方向指 出知识状态变化的路线,画时要依次排列,遵 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原则。
已知:D=5,
DONALD GERAKD ROBERT
2.出声思维的分析----问题行为图
问题行为图由两个部 分组成:
(1)知识状态:即被 试在某一具体时刻所知 的关于该思维作业的全 部信息;
第九章 思维
主讲人:
思维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包括:概念形成、判断、 推理、问题解决、决策等,这为思维研究开辟了广阔 的天地。
早在1911 年,桑代克(Thomdike, E. L.)就研究了猫在 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尝试错误学习,而后,格式塔学派 的苛勒(Kö hler,W.)又研究了猩猩的思维顿悟现象。
游戏玩法:每次动一
个棋子,这个棋子必须 跳过另一个棋子,而且 要跳到空位上,被跳过 的那个棋子就被吃掉了 。游戏的成绩取决于最 后剩下的棋子数,最好 成绩是只在棋盘中央( 44 处)剩下一枚棋子。
25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结果:发现被试采用了三种不同策略
“知觉指引策略”:一般这类被试的口语报告多 包含”先试试”、”车到山前必有路”、”走一 步看一步”等;
20 世纪50 年代起,思维的研究开始涉及深层认知机制 方面,如:对问题空间和算子的探讨;对有限理性和 启发式策略的探讨等。
近年来,思维研究领域又兴起新一轮的浪潮,其中有 关思维中的无意识过程,以及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 是极具活力的热点。前者使人们对思维内部过程的理 解更加深入;而后者则广泛用于对各种思维理论的模 拟、检验上,以期提供理论上的启发。
(2)给被试一个思维作业,比如:一道数学题或是一 种智力游戏,让他们用出声思维的方法来完成作业, 同时用录音机记录他们的全部口述;
(3)当被试在进行出声思维的过程中,发生停顿,实 验者应及时提醒或询问他们在想什么,不过,除非有 特殊的研究目的,并事先做过准备,实验者在出声思 维过程中,不应提问,以免干扰被试的出声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