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旅游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保康温泉小镇开发与建设浅析

保康温泉小镇开发与建设浅析

保康温泉小镇开发与建设浅析作者:孙静刘波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7年第07期摘要:本文对保康旅游业现状以及保康温泉小镇建设的区位、资源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项目的开发准则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旅游;温泉;开发一、保康旅游现状及发展机遇如今保康的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围绕九路寨、五道峡、保康温泉等自然资源展开,旅游业处于观光层面。

随着保康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追求了,对于休闲、放松身心会有更大的需求。

例如下午茶,周末爬山,远足,泡温泉等等的需求将逐渐增长。

保康地处鄂西北地区,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荆山主脉横亘东西,荆山以北南河水系注入汉江,具有发展旅游的先天优势,而且温泉资源禀赋较高,但是保康县温泉旅游开发滞后,破旧游泳馆亟待升级改造,打造成具有保康特色的温泉小镇,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迎来旅游发展新时代!二、温泉小镇竞争优势(一)区位优势保康县地处鄂西北,温泉小镇建设位置位于保康县域西南部。

尽管目前保康县受山区地形交通限制,地理区位较为偏远,但正因如此,其原生态与其特有的宁静舒适也正是其他旅游点所不可比拟的。

况且此温泉项目四周交通网发达,公路,高速公路,高铁,机场,不论是现有的还是在建中,交通网状结构正在不断壮大。

该地区旅游区位得天独“中”,处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几何中心,附近又有武汉城市圈、长江经济带等发达地带,温泉旅游发展初期借助其他旅游点发展自身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思量。

同时,保康县位于“一江两山”生态文化旅游板块与荆襄随文化旅游板块中间,位于湖北古隆中—神农架—武当山—大三峡黄金旅游节点上,如此优秀的先天条件,不得不说,保康旅游业的发展确实前景可观。

(二)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1.生态环境良好保康县是山区县,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八山一水一分田,其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暖夏凉,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水资源丰富,呈中性软水,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珍稀动物,花卉,名贵中药应有尽有。

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冈市全域旅游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冈市全域旅游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冈市全域旅游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1.26•【字号】黄政办发〔2018〕48号•【施行日期】2018.11.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冈市全域旅游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黄政办发〔2018〕4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龙感湖管理区、黄冈高新区管委会、黄冈白潭湖片区筹委会,市直有关单位:《黄冈市全域旅游发展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18年11月26日黄冈市全域旅游发展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8〕35号)精神,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提出如下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将旅游业作为重点服务业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加快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逐步形成全景化打造、全时空体验、全要素保障、全程化服务、全方位管理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动黄冈旅游高质量发展,推进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建设。

二、工作目标通过3年的努力,基本构建全域旅游的联动体制机制,形成规划布局科学、产品供给丰富、公共服务完善、市场秩序良好、综合环境优美的全域旅游体系,产业融合更加充分,发展品质更加优化,品牌形象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完善,旅游综合贡献更加突显,主要指标保持中高速增长,旅游业增加值对GDP综合贡献率在12%以上,旅游发展综合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全域全业深度融合格局基本形成,旅游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安徽大别山旅游业发展前景规划(1)

安徽大别山旅游业发展前景规划(1)

安徽大别山旅游业发展前景规划安徽大别山旅游业发展前景规划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成为国内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许多地方的经济支柱。

安徽大别山被誉为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具有较大的旅游发展潜力。

本文将针对安徽大别山旅游业的现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发展规划。

一、安徽大别山旅游业现状1.旅游资源丰富安徽大别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它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海拔最高的山脉,山脉东北和西南两侧是两个不同的气候区,是中国南北植物相交汇的地区,在这里可以看到亚热带和温带的多样的植被,拥有大量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

此外,安徽大别山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入选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有许多红色革命历史景点,如延安文艺团在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活动遗址等,还有黄宗英将军纪念馆、军事博物馆等。

2.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目前,安徽大别山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交通、通讯、住宿、餐饮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在交通方面,虽然有铁路通过,但是路况不太好,交通拥挤;在通讯方面,山区信号较弱,网络通讯不够稳定;在住宿和餐饮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提升服务质量。

二、安徽大别山旅游业发展前景1.发展红色旅游安徽大别山为红色旅游胜地,拥有众多红色革命历史遗迹。

在国内外推广打造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提升大别山的知名度和声誉。

2.发展生态旅游安徽大别山自然风光优美,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山水景观,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力。

将生态旅游融入到大别山旅游业中,可以打造低碳、健康的旅游环境。

3.发展农家乐旅游安徽大别山地区农业发展较好,农民生活水平较低。

发展农家乐旅游,可以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可以让游客体验到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

发展农家乐旅游需要关注当地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发破坏自然环境。

三、安徽大别山旅游业发展规划1.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安徽大别山旅游业需要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通讯设施、住宿和餐饮服务等。

2024年风景区旅游发展科年终总结(2篇)

2024年风景区旅游发展科年终总结(2篇)

2024年风景区旅游发展科年终总结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风景区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2024年是我国风景区旅游发展科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下面就对这一年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

二、发展情况总览2024年,我国风景区旅游发展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整体来看,风景区的数量逐渐增加,旅游者数量和旅游收入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风景区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风景区旅游产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风景区数量和游客数量增长2024年,我国风景区的数量逐渐增加。

政府对旅游业的关注和支持,各地的旅游资源开发逐渐推进,新建的风景区陆续开放。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增的风景区数量达到了100个以上,使得我国的风景区总数超过了2000个。

这无疑丰富了旅游产品的供给,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随着风景区数量的增加,2024年游客数量也有了显著的增长。

各地积极推广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并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旅游活动。

这些举措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风景区旅游观光。

根据数据统计,2024年全国共接待游客数突破了3亿人次,相较于上一年度增长了10%以上。

这显示出我国风景区旅游的持续繁荣和蓬勃发展。

四、旅游收入的提升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2024年我国风景区旅游收入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各地积极推进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产品升级,提高了风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同时,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增加,为风景区提供了更好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保障。

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风景区旅游收入超过了4000亿元,相较于上一年度增长了15%以上。

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各地旅游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____年的国庆假期前夕,国家旅游局综合导游管理平台的数据显示,全国排名前100的风景名胜区吸引了超过1亿游客,门票收入总计逾百亿。

湖北保康县是世界重要的牡丹发祥地之一_戴振伦

湖北保康县是世界重要的牡丹发祥地之一_戴振伦

收稿日期:2013-07-20作者简介:戴振伦,男,高级工程师,主攻珍稀植物调研。

中国林科院洪涛教授不辞劳苦5次深入保康山山水水,现场考察、调研保康牡丹,保康林业局蔡德军局长对此工作大力支持,在此,一一谨致谢忱。

湖北保康县是世界重要的牡丹发祥地之一戴振伦,高清兵,王厚春,高茂华,王东文,张继锋,戴新峰,陈健,李宏山,樊其玲(保康县林业局,湖北保康441600)[摘要]保康牡丹Paeonia baokangensis,经过1994年4月26日至28日中外专家学者实地考察和2004年5月10日至12日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第七届年会在湖北保康隆重召开之际,全国各地到会的70多位专家教授,通过现场调研得出结论:保康是中国乃至世界牡丹发祥地之一,是牡丹的故乡。

[关键词]牡丹;发祥地;湖北保康[中图分类号]S68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00-2157/SG(2013)03-0004-03一、概述牡丹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是我国独有特产的传统名花[3.6]。

自古被尊为“花中之王”[5],是富贵吉祥的美好象征。

唐代诗人李白记述“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白居易《牡丹芳》[5]“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花狂”;刘禹锡于贞元九年(公元793年)记述“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朝宪宗李纯元和中(公元812年)兴唐寺有牡丹一窠,著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深紫黄白檀等独无深红。

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径七八寸。

(相当于23-26.7厘米)[5:245]。

张又新(公元814年)称:“牡丹一朵值千金,将为从来色最深”;南宋陆游诗中称牡丹:“吾国名花天下知”[5:265]。

真是歌咏传记,不胜枚举。

周恩来总理代表国家于1950年指示:牡丹是中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满幸福的象征[6]。

由于花在谷雨前开放,因而又有“谷雨花”、“富贵花”等别名。

保康县旅游业发展规划

保康县旅游业发展规划

保康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县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涂纪东一、保康旅游概况保康东依襄阳古隆中,西邻林区神农架,北交十堰武当山,南通宜昌大三峡。

境内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人杰地灵,物产丰饶,楚文化发源地——荆山山脉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楚先民母亲河——沮水至今奔流不息,800年的楚文化历史有350年在保康演绎,是名副其实的“楚源地”;珍稀花木举世罕见,享有“蜡梅王国、牡丹故乡”的美誉;九路寨大峡谷、保康温泉、五道峡、野花谷、尧治河、百里南河、森林氧吧官山等旅游景区星罗棋布,不仅是襄阳“大荆山”旅游的核心区,也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履职以来,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和前不久市委范书记两次视察保康作出重要指示以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襄阳”建设,科学谋划县域经济发展布局,进一步深化“一主两翼”发展战略,提出了“旅游立县”、以旅游为主导产业推进经济转型的战略思路,把生态旅游作为打造“都市襄阳”后花园、“绿色襄阳”示范区的重要支撑和抓手,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引擎和突破口,抓住福银、麻竹、保宜、保神四条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建设的有利时机,高点定位,高端策划,先后聘请中国甲级旅游规划机构—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等规划机构,对全县旅游发展进行设计规划布局。

同时,大力引进武汉三特索道集团、深圳永兴华科技公司、襄阳新中昌集团、邦和药业集团、苏州大川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启动和推进了九路寨大峡谷、保康温泉小镇、荆山大峡谷(五道峡旅游区)、野花谷旅游区、尧治河旅游区等一批核心景区建设。

现在的保康,正以无法估量的发展潜力和后来居上的发展态势,迈开“振兴保康,炫动华中”的旅游发展步伐。

二、旅游发展总体构想在战略定位上,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以“大产业、大市场、大手笔、高标准”为发展理念,以打造鄂西旅游重要战略支点和服务中心、建成中国中部地区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把旅游业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产业、彰显和传承早期楚文化的载体产业、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富民产业、提升城市形象和拉动消费的动力产业、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大力培植,加快景区开发,完善旅游设施,扩大宣传营销,提升服务意识,延伸产业链条,强化产业融合,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保康县基本资料

保康县基本资料

保康县基本资料一.城市规划1.项目地址位于县城南面牌坊湾,距县城5公里本案位置2.保康县城市经济规划1、发展目标以特色旅游度假基地、新型工业基地和特色农业产业区为主体,合理布局城乡产业力争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0亿元以上;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2.商贸。

寺坪镇:利用麻竹高速出入口,承接县城的物流需求,同时依托南河风光带等生态资源,形成县域北部重要的商贸旅游集散中心。

(高速出入口位于中房项目旁)3.旅游型。

后坪镇:依托五道峡、望佛山等良好自然环境资源,形成县域范围内的特色旅游小镇。

歇马镇:利用九路寨自然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依托省道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业,形成南部的旅游节点城镇。

4.农贸型店垭镇:依托丰富的茶叶、烟叶、核桃等农业资源,与马良镇联动,发展农贸及休闲观光产业。

龙坪镇:利用丰富的蔬菜、烟叶、核桃、畜牧等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农贸服务产业。

两峪乡:利用丰富的烟叶、食用菌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与加工。

3.交通规划1.铁路依托郑渝高铁,规划郑渝高铁在保康境内经过歇马、后坪、城关和黄堡四镇,在黄堡设置客运站场。

2、高速公路依托四条高速,在保康县域范围内形成“两纵两横”的高速公路骨架。

(出口位于中房项目旁)。

4条高速公路由谷竹、麻竹、保宜、保神四条高速公路构建3、干线公路。

提高336、305、307、225省道和252省道等道路通行能力4.用地分局1.万年山片区:以旅游地产为主导,集中建设低密度、环境优美、山地特色明显的坡地居住组团。

配套高端生活服务设施。

人口2.4万人,居住用地面积55.13公顷。

2.老城片区,将部分与行政用地混合的居住区迁出,拆除建筑质量低的建筑作为绿地,居住用地面积128.97公顷,人口5.5万人,人口毛密度426人/公顷。

3.城南片区结合新城行政办公、科教文化、商贸物流等项目开发,新建一批设施完备、环境怡人的居住小区,并完善各项配套设施。

保康11个项目集中开工竣工签约

保康11个项目集中开工竣工签约

保康11个项目集中开工竣工签约总投资11.35亿元涵盖特色农业文化旅游民生工程等领域2月16日,保康县2019年2月份项目“三集中”活动在马良镇举行。

县委副书记、县长冯云波,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宗惠,县政协主席周国明参加活动,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徐声军主持“三集中”活动,县委常委、副县长王迪介绍签约项目情况。

据悉,此次“三集中”活动共有11个项目开工、竣工和签约。

其中4个项目集中签约,4个项目集中开工,3个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达到11.35亿元。

分别是:马良神话谷旅游项目、重阳石榴风情园项目、保康源楚茶旅生态观光园项目、两峪茶业综合开发项目、保康县蜡梅公园旅游扶贫开发项目、马良陈家湾田园综合体项目、沮河(马良段、重阳段)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双堰湾一体式生态农庄项目等。

这是县委、县政府大上项目、快上项目、集中精力抓项目的一次重要体现,必将有力助推2019年全县项目建设“开门红”,经济发展“开门红”。

冯云波说,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扩大投资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抓手,坚持精准招商、招落一体,用最好的资源、最好的政策、最好的服务,着力打造最优的投资环境,推动了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开花结果。

马良神话谷、蜡梅公园旅游扶贫开发、两峪茶业综合开发等11个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和竣工投产,这是全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这些签约、开工、竣工的项目,涵盖了特色农业、文化旅游、民生工程等多个领域。

这些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必将为保康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冯云波指出,项目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是推进产业升级的关键抓手。

我们将秉承“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各乡镇、各部门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在招商引资上比担当、比作为,在项目建设上比奉献、比成效。

特别是项目责任单位,要认真履行“服务秘书”职责,全方位、全过程跟踪协调,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襄樊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襄樊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襄樊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襄阳市人民政府(原襄樊市政府)•【公布日期】2008.04.10•【字号】襄樊政发[2008]29号•【施行日期】2008.04.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襄樊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襄樊政发[2008]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为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明确旅游业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旅游旺市”理念,发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等品牌优势,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把襄樊打造成“湖北一流、全国知名”旅游城市的目标,大力实施行政推动、项目带动、品牌撬动、政策促动战略,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优势,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完善现代旅游设施,提升配套服务功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使襄樊旅游逐步形成“一心”(市区城市景观核心区,主要指江、城、河、街构成的城市景观集中区域)、“二环”(由襄樊市区的城市近郊游憩带组成内环;由老河口、枣阳、宜城、南漳、保康、谷城等旅游中心城镇组成外环)、“三带”(三国文化旅游带、大荆山生态旅游带、汉江风光旅游带)、“四区”(以古隆中为龙头的三国文化旅游区、以九路寨为龙头的大荆山生态旅游区、以襄阳古城为龙头的都市文化休闲旅游区和以鱼梁洲为龙头的汉江风光旅游区)的格局,实现旅游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力争通过3-5年努力,实现全市旅游产业规模、服务质量和旅游形象明显提升。

到“十一五”末,实现全市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力争突破100亿元;到2012年,实现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力争突破120亿元。

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襄阳市支持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襄阳政发[2010]26号

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襄阳市支持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襄阳政发[2010]26号

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襄阳市支持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正文:---------------------------------------------------------------------------------------------------------------------------------------------------- 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襄阳市支持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襄阳政发[2010]2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襄阳市支持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襄阳市支持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变,现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决定》(鄂发[2010]11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旅游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支持旅游景区(旅游项目)开发建设1、旅游项目用地享受我市工业项目用地各项优惠政策。

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景区内的植物园、绿地、水体(坑塘),可以按农(林)用地政策办理;在土地出让使用年限内可以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使用期限届满后可依法续期。

旅游项目用地,在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和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用途的前提下,用地者可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取得使用权。

2、对投资超过3亿元的重大旅游项目(宾馆饭店除外),根据需要,由市政府给予政策性补助。

补助标准由市政府根据投资强度、投资收益及综合效益情况,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政策性补助。

投资强度越大,回报周期越长,综合效益越好,政策性补助越多,最大限度地调动投资商加大投资的积极性。

3、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根据项目需要,各级政府把通往重大旅游项目和旅游景区的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投资计划中优先安排。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鞍山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鞍山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鞍山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30•【字号】马政办[2006]67号•【施行日期】2006.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鞍山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马政办[2006]67号)当涂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市旅游局制定的《马鞍山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三十日马鞍山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1.总则1.1规划范围和期限本规划范围为马鞍山市行政区域所辖范围。

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

1.2规划依据《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马鞍山市旅游总体规划》、《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是编制本规划的依据。

1.3规划目的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马鞍山的旅游资源,明确马鞍山旅游业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定位和旅游发展战略,合理规划旅游空间布局、功能分工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实现马鞍山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措施,促进马鞍山“十一五”及今后更长一个阶段旅游业的快速和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1.4规划原则编制本规划的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精神,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处理好旅游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区域协调、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注重空间协调,切实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1.5规划施行本规划经马鞍山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由马鞍山市旅游局负责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解释。

2.发展基础条件分析2.1马鞍山旅游业总体评价2.1.1 “十五”时期,马鞍山旅游业总体上仍处于旅游发展的起步期和旅游产业化前期。

各项旅游经济指标迅速增长,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由2000年的124.66万人次增加到2005年的216.09万人次,年均增长11.63%;旅游总收入由6.88亿元增加到12.1亿元,年均增长11.95%。

保康县旅游开发定位、思路与战略初探

保康县旅游开发定位、思路与战略初探

展 条件 的基础上进行 了旅 游发展 定位 ,提 出了旅游特 色产品开发思路与 因地制 宜的旅 游发展战略 。认 为保康的旅
游产品应 重点抓好 以峡谷 、温泉、山花 为特 色的生态旅 游、养生旅 游和以风情小镇为特 色的体 闲旅 游产品开发。 旅 游发展 应将 生态与养生有机 结合 ,形 成特 色旅 游产品 系列 ,打造 “ 生 态保 康 ,养生花国”旅 游品牌。 关键 词: 生态旅游 ;养 生旅游 ;旅游品牌
传 、端公舞 、薅 草锣鼓 、保康碑刻 、保康皮影等一 批独特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其中 , 《 黑暗传 》 被列
周边附近的景点吸引力强,竞争激烈;磷化工
址。其 中,荆楚文化活宝——端公舞 、濒临绝迹的 产业的污染 ;工矿、水电、采石 、挖沙等生产活动 荆 山地方戏——皮影戏 、第一部反映汉 民族史诗的 对环境 的破坏 ;旅游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中可能带 《 黑暗传 》等都在这里广为流传 。沮水巫音 、黑暗 来不 良的发 展效 应 。
保康县峡谷 、瀑布众多 ,山水大美 ,著名的有
九路寨 、五道峡 、尧治河 、野花谷等 。保康 区内有
收稿 日期 :2 0 1 3 — 1 0 — 1 1
作者简 介 : 曹诗 [  ̄ ( 1 9 5 4 一 ) , 男 ,湖北宜都人。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 院教授 ,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 旅游开发 、旅游哲学研
保康县旅游开发定位 、思路 与战略初探
曹诗 图 ’,田德林 。,柳德才 ’,彭燕丽
( 1 . 武汉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 ,武汉 4 3 0 0 8 1 ;2 . 湖北省保康 县旅 游局 保康 4 4 1 6 0 0 )

要: 保康县生 态环境优越 , 在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 圈中是颇具发展潜力的县域。文章在 分析保康旅 游发

保康旅游发展规划

保康旅游发展规划

课题:保康旅游发展规划目标:了解保康旅游概况及发展规划重点:保康旅游发展规划教法:介绍、讲解教程:一、保康旅游概况保康东依襄阳古隆中,西邻林区神农架,北交十堰武当山,南通宜昌大三峡。

境内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人杰地灵,物产丰饶,楚文化发源地——荆山山脉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楚先民母亲河——沮水至今奔流不息,800年的楚文化历史有350年在保康演绎,是名副其实的“楚源地”;珍稀花木举世罕见,享有“蜡梅王国、牡丹故乡”的美誉;九路寨大峡谷、保康温泉、五道峡、野花谷、尧治河、百里南河、森林氧吧官山等旅游景区星罗棋布,不仅是襄阳“大荆山”旅游的核心区,也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履职以来,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和前不久市委范书记两次视察保康作出重要指示以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襄阳”建设,科学谋划县域经济发展布局,进一步深化“一主两翼”发展战略,提出了“旅游立县”、以旅游为主导产业推进经济转型的战略思路,把生态旅游作为打造“都市襄阳”后花园、“绿色襄阳”示范区的重要支撑和抓手,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引擎和突破口,抓住福银、麻竹、保宜、保神四条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建设的有利时机,高点定位,高端策划,先后聘请中国甲级旅游规划机构—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等规划机构,对全县旅游发展进行设计规划布局。

同时,大力引进武汉三特索道集团、深圳永兴华科技公司、襄阳新中昌集团、邦和药业集团、苏州大川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启动和推进了九路寨大峡谷、保康温泉小镇、荆山大峡谷(五道峡旅游区)、野花谷旅游区、尧治河旅游区等一批核心景区建设。

现在的保康,正以无法估量的发展潜力和后来居上的发展态势,迈开“振兴保康,炫动华中”的旅游发展步伐。

二、旅游发展总体构想在战略定位上,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以“大产业、大市场、大手笔、高标准”为发展理念,以打造鄂西旅游重要战略支点和服务中心、建成中国中部地区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把旅游业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产业、彰显和传承早期楚文化的载体产业、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富民产业、提升城市形象和拉动消费的动力产业、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大力培植,加快景区开发,完善旅游设施,扩大宣传营销,提升服务意识,延伸产业链条,强化产业融合,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安徽大别山旅游业发展前景规划

安徽大别山旅游业发展前景规划

安徽大别山旅游业发展前景规划1. 引言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作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之一,安徽省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地方。

其中,大别山是安徽省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具有浓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因此大别山的旅游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2. 大别山旅游资源的简介大别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位于安徽、江苏、湖北三省交界处。

大别山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等。

其中,自然景观有山峰奇峰、绝壁险峰、瀑布峡谷、溶洞奇观等;人文景观包括了古村落、古建筑、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主要是红色革命文化、三国历史文化、古代文化等。

这些旅游资源构成了大别山独特魅力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3. 大别山旅游业的现状分析大别山旅游业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按照安徽省政府的数据,2018年大别山旅游接待人数达到了4,794,800人次,同比增长23.45%;旅游收入达到了58.27亿元,同比增长27.39%。

目前,大别山旅游业已经形成了以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健康休闲旅游、文化旅游为主要特色的四大旅游产业链条。

同时,大别山也逐渐成为了国内外著名的户外运动和探险目的地之一。

4. 大别山旅游业发展的建议大别山旅游业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但是目前也面临一些瓶颈和挑战。

针对当前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4.1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别山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需要建设更多的交通工具、餐饮、住宿等设施,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4.2 加强投资和资金管理需要加强对旅游产业链的投资管理和资金管理,加大对旅游项目的投资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此外,与各类旅游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也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式。

4.3 加强宣传和推广需要加强对大别山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推广,扩大大别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采用多种宣传手段,比如网络、电视等媒体的广告推广,同时也可以在国内外多个旅游交流平台上宣传。

十四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十四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十四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十四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旨在指导我国旅游产业在未来五年内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国家软实力、增进人民福祉等方面的作用。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1.1 发展现状在“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消费持续升级,旅游业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市场总量达到55.35亿人次,同比增长9.5%;国内旅游收入5.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

1.2 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我国旅游产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1. 国际环境: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国际旅游市场合作与竞争日益激烈。

2. 国内环境: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旅游需求持续增长。

3. 技术环境: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与任务2.1 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1.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旅游总收入和旅游人次年均增长8%以上。

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旅游产业链更加完善。

3. 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游客满意度保持在85%以上。

4. 旅游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至60%。

5. 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升,资源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

2.2 发展任务1. 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2. 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发挥地区特色优势。

3.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4. 推动旅游产业创新,培育新兴旅游业态。

5. 深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旅游产业链价值。

保康温泉小镇的旅游建设与发展

保康温泉小镇的旅游建设与发展

保康温泉小镇的旅游建设与发展作者:马宽刘波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7年第07期摘要:笔者从旅游产品档次、景区特色、资源利用三个角度分析保康县现营旅游经济效益较低的状况,提出应充分开发保康县温泉资源,打造保康温泉小镇以解决这一难题。

并从深入开发温泉资源、改良运营模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进人才四个方面给出具体的旅游发展建议,以期带动保康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温泉小镇;旅游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可带动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目前保康县经济不发达,且旅游资源禀赋一般。

但是保康县温泉资源禀赋较高,发展好温泉市场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可使保康县经济持续增长。

一、保康县旅游现状分析(一)旅游产品档次不高保康县地处鄂西北,受山区地形限制,地理区域较为偏远。

[1]虽然道路已修通,但已开发的旅游产品档次不高:保康观光类产品也仅九路寨、野花谷、五道峡三处景点,景点装饰较简陋;目前仅有开放的标准游泳馆一座,农家饭馆十多家,没有高端酒店、旅社、饭馆供给,排水系统也比较落后,未建成规范化的景区排水系统。

保康县旅游游客多以武汉、南阳、十堰为主,宜昌、恩施、黄冈等市的游客占极少数。

近几年游客略有增多,但相对来说,保康县旅游客源规模偏小,2016年仅接待游客2.5万人次。

(二)景区缺乏特色在湖北及邻近省域中,同类型旅游资源地域分布相对集中,且多以观光类产品为主,大多数游客认为没有新鲜感。

相比较而言,温泉类旅游产品需求量较大,但是保康县温泉旅游开发相对滞后,名牌拉动效应不足,大大限制了消费点的增长,破旧游泳馆亟待升级改造,打造成具有保康特色的温泉小镇。

省内温泉地产项目主要集中在咸宁区域,投资规模较大,风格多以现代风格为主;邻省温泉地产主要集中在江西九江星子县区域,投资规模较小,风格多以欧式为主,而保康县温泉缺乏自己的风格及特色产品。

(三)存在明显的资源浪费现象环境资源上,保康县依山傍水,开发者未将温泉的特色与峡谷、小溪、农庄、果园充分融合一体,倒显得较为突兀,这便是对环境资源的浪费。

02九路寨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08年-heng12月

02九路寨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08年-heng12月

九路寨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前言《湖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一五”时期,将重点建设“一江两山”(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国际旅游区域、武汉城市圈旅游区域和清江土家民俗生态旅游区域,以及红色旅游、三国文化旅游重点专项产品。

作为全省三国文化旅游的重点之一,在《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襄樊要以三国文化为主体,重点开发以古隆中、襄阳古城、水镜庄为中心的三国文化旅游区,积极开发以保康九路寨、紫薇生态园、谷城大薤山—南河风景区为中心的荆山生态旅游区,以鱼梁洲为中心的汉江风光旅游区,打造三国文化游和荆山生态游两大品牌。

在2008年7月举行的湖北旅游发展高层论坛上,湖北省提出将整合省内旅游资源,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这个旅游圈包括宜昌、荆州、荆门、襄樊、十堰、随州、恩施、神农架等8市(州、林区)。

在这个区域内聚集着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等经典旅游景点,同时还拥有荆山、汉江等一系列高品位旅游资源,其开发前景广阔。

随着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的即将建成;神农架机场、麻竹高速、十宜铁路的即将动工,制约鄂西旅游发展的交通问题将得到极大的改善,便捷的交通网络将有力地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整合和发展,把湖北旅游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作为湖北省三大城市之一、省域副中心以及旅游中心城市,襄樊可利用市区及周边保康等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以生态休闲和古文化旅游为主打产品,打造湖北最大的生态休闲和三国文化旅游目的地,使襄樊成为继武汉和宜昌之后,湖北旅游的“第三极”、鄂北旅游的中心枢纽城市。

将襄樊保康温泉养生小镇、九路寨生态休闲景区和汉江滨江休闲旅游区的建设,作为湖北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层次提升的突破口,通过发达的高速公路网、高速城际铁路、航空,将武汉、襄樊、宜昌三大城市旅游圈进行联结,构建横跨荆楚大地的旅游“金三角”,以武汉为中心,面向全国,将游客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宜昌和襄樊,使游客在“金三角”区域内自由通畅的尽赏湖北山水、享受生态休闲之乐趣。

论山区县域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论山区县域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论山区县域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山区县域由于独特的地缘因素,通常难以很好地发展工业,所以经济发展稍显落后,但山区县域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厚旅游资源。

本文以湖北保康县的旅游业发展现状为例,分析了山区县域发展旅游的优势、不足、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贫困山区县域的旅游发展之路,既要集中精力通过寻找突破口以点带面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还要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标签:保康县;生态旅游;旅游品牌;合理规划;集中精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也逐步受到重视,山区生态游逐渐成为大多数出行者的共同选择。

山区县域因为地处偏僻、地势崎岖、交通欠发达,难以很好地发展工业,但也正因如此,这些地方得以始终保持着优越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得到完整保护,有着繁茂的植被、清新的空气,观光旅游价值较高,国内众多学者也对山区县域如何有效利用当地生态资本开发旅游资源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云南财大的明庆忠等人更是从“大健康”旅游视角对山区健康旅游进行深度剖析,认为山区健康旅游资源丰富,非常契合当代旅游者的健康诉求[1]。

近年来,不少山区县域开始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希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全县经济增长,山区旅游业表现出了很好的发展前景。

一、保康县山区旅游资源分析湖北保康县地处鄂西北,荆山山脉横贯其东西,全县版图面积3 225平方公里,下辖11个乡镇、257个村、19个社区,总人口28.2万,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且是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全国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

全县工业主要围绕磷矿开采进行,其中磷矿保有储量3.37亿吨,远景储量达10亿吨以上,但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技术能力限制,严重制约矿业发展,难以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保康县逐渐调整了县域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旅游业,希望借助当地丰富的山地资源和文化资源推动全县脱贫致富,当前,旅游业已有发展为全县经济支柱产业的趋势。

(一)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山区县域相对于其他地域,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最大的优势就是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立足保康实际发展生态文化旅游

立足保康实际发展生态文化旅游

立足保康实际发展生态文化旅游
叶丛
【期刊名称】《政策》
【年(卷),期】2009(000)008
【摘要】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的战略构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加快鄂西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保康地处襄樊市的西南部,是襄樊大荆山旅游区的核心区,也处于湖北传统“一江两山”旅游圈的几何中心。

“鄂西圈”战略的实施。

无疑为保康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在“鄂西圈”建设进程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生态文化旅游内涵,扎实做好生态保护工作,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叶丛
【作者单位】保康县人民政府县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
【相关文献】
1.立足讲台创佳绩——记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山乡名教师崔德丽 [J], 曹洪波
2.立足乡土立足实际立足校本 [J], 肖宝珠
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调研报告——基于保康县的实际 [J], 余兴洲;李金平;
梁遗强;梁修全
4.立足保康实际加快茶叶产业化进程 [J], 汪明新
5.立足实际抓培育——立足实际抓培育 [J], 钱子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康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县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涂纪东一、保康旅游概况保康东依襄阳古隆中,西邻林区神农架,北交十堰武当山,南通宜昌大三峡。

境内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人杰地灵,物产丰饶,楚文化发源地——荆山山脉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楚先民母亲河——沮水至今奔流不息,800年的楚文化历史有350年在保康演绎,是名副其实的“楚源地”;珍稀花木举世罕见,享有“蜡梅王国、牡丹故乡”的美誉;九路寨大峡谷、保康温泉、五道峡、野花谷、尧治河、百里南河、森林氧吧官山等旅游景区星罗棋布,不仅是襄阳“大荆山”旅游的核心区,也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履职以来,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和前不久市委范书记两次视察保康作出重要指示以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襄阳”建设,科学谋划县域经济发展布局,进一步深化“一主两翼”发展战略,提出了“旅游立县”、以旅游为主导产业推进经济转型的战略思路,把生态旅游作为打造“都市襄阳”后花园、“绿色襄阳”示范区的重要支撑和抓手,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引擎和突破口,抓住福银、麻竹、保宜、保神四条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建设的有利时机,高点定位,高端策划,先后聘请中国甲级旅游规划机构—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等规划机构,对全县旅游发展进行设计规划布局。

同时,大力引进武汉三特索道集团、深圳永兴华科技公司、襄阳新中昌集团、邦和药业集团、苏州大川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启动和推进了九路寨大峡谷、保康温泉小镇、荆山大峡谷(五道峡旅游区)、野花谷旅游区、尧治河旅游区等一批核心景区建设。

现在的保康,正以无法估量的发展潜力和后来居上的发展态势,迈开“振兴保康,炫动华中”的旅游发展步伐。

二、旅游发展总体构想在战略定位上,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以“大产业、大市场、大手笔、高标准”为发展理念,以打造鄂西旅游重要战略支点和服务中心、建成中国中部地区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把旅游业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产业、彰显和传承早期楚文化的载体产业、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富民产业、提升城市形象和拉动消费的动力产业、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大力培植,加快景区开发,完善旅游设施,扩大宣传营销,提升服务意识,延伸产业链条,强化产业融合,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在市场定位上,紧紧依托区位条件和过境高速以及周边区域未来铁路、航空发展所带来的交通机遇,致力构建以保康为中心的辐射襄阳、神农架、宜昌、十堰(武当山)一小时旅游经济圈和以襄阳为中心的武汉、郑州、西安、长沙三小时旅游经济圈,使保康成为连接“一江两山”的生态休闲旅游中心,形成稳定的以武汉、襄阳、宜昌、十堰四角区域为主体的基础市场,以郑州、长沙、西安、合肥为主体的临近省份城市拓展市场,以武当山、神农架、宜昌三峡等旅游地分流而来的大量国内发达城市群以及入境游客为主体的分流过境市场。

在目标定位上,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第一阶段(2013-2014年):集中力量加快核心景区建设,完善旅游设施,打造保康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第二阶段(2015-2016年):初步形成以旅游为核心的服务产业;第三阶段(2017-2018年):到2017年,实现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亿元以上,成为襄阳生态休闲旅游中心,建成“都市襄阳”后花园、“绿色襄阳”示范区,进入湖北旅游强县行列;第四阶段(2019-2021年):到2021年,实现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0亿元以上,建设成为华中区域旅游核心之一、中国中部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进入全国重点旅游城市行列。

在发展布局上,彰显“荆山楚源,大美保康”的主题形象,加速生态和人文资源的融合与整合,按照“对接一江两山,实施差异化发展”的思路,构建形成“一心·两轴·五区·八镇·十线”的旅游发展格局。

一心:把县城打造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服务中心。

按照“新保康,慢生活”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县城的旅游集聚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实行大旅游与大城建相结合,重点加快建设沿河滨水景观走廊、环城路、熊绎大道、大型停车场、五星级酒店、旅游车站、旅游购物一条街、美食一条街、文化一条街、游客接待中心、早期楚文化博物馆等标志性旅游项目;完善提升中华紫薇林,分期开发蜡梅岭、牡丹园、杜鹃山;配套开发万年山、官山“两山”山地休闲、森林度假项目;围绕“让生活慢下来”的绿色健康理念,增加城市休闲绿地和休闲徒步区,建立和完善城市公共旅游标识、旅游交通服务系统,建设一座“山水”、“休闲”、“文化”、“宜居”、“宜游”的保康新城,整体打造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华中一流的山花名城、中国最具魅力的生态养生之城。

两轴:纵横高速驱动轴。

以从北至南沿福银高速、保宜高速为纵向高速驱动轴,以从西至东沿保神高速、麻竹高速为横向高速驱动轴,充分利用高速骨架网的客源聚合效应和带动作用,完善两条高速轴线基础配套设施,合理设置高速互通、服务区和出口,建设汽车营地,使之成为集交通连接、生态观光、形象展示、自驾车服务功能于一体的轴心驱动线,形成连接通达武当山、长江三峡、神农架和襄阳的黄金旅游交通线。

五区:即形成以九路寨大峡谷旅游区、温泉小镇旅游区、荆山大峡谷旅游区、野花谷旅游区、马桥乡村游旅游区为核心的五大旅游板块。

九路寨大峡谷旅游区。

以生态旅游项目为吸引物,以运动体验项目为兴奋点,以高端休闲、野奢度假、民俗体验项目为盈利点,近期加快白竹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建成黄龙洞和象鼻峰景区,创建国家4A景区。

中远期逐步延伸开发擎天峰景区、玉带瀑景区和锣鼓泉景区,打造生态观光、户外探险、拓展运动等特色旅游产品,建成国家5A景区。

温泉小镇旅游区。

按照第一形象区、温泉风尚区、精品会所区、世界温泉区、楚源民风区、温泉疗养区、问道养生区“一带七区”的总体布局,突出温泉水的品质优势,融入道教养生文化,2013至2014年重点建设温泉形象广场、五星级尚品温泉度假酒店、温泉服务中心、SPA休闲会所、室外浴场等主体项目,2015—2016年延伸开发温泉会所、温泉疗养、温泉养生、温泉风情别墅项目,使之成为中国首席峡谷温泉旅游目的地,全面提升保康山城休闲功能。

荆山大峡谷旅游区。

深度挖掘荆山主峰“楚源地”文化内涵,打通环线旅游公路,架设观光索道,近期重点建设五道峡峡口“楚文化”主题综合服务中心,中远期集中开发五道峡早期楚文化摩崖石刻长廊、横冲万亩野生牡丹园、大型野生动物繁育养殖园(狩猎场)、龙坪高山滑雪场、望佛山国家滑翔伞训练基地、中华楚人祭祀坛六大主体项目,配套开发越野车俱乐部、野外训练营等项目,打造集观光、休闲、养生、猎奇、避暑、科考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使五道峡、麻坑林场、横冲药材场、欧店望佛山、龙坪聚龙山等荆山主脉连成一片,与九路寨大峡谷南北呼应。

野花谷旅游区。

依托野花谷优越的珍稀花卉和生态优势,建设景观式蜡梅精油萃取及深加工基地(通透可观光游览)、万亩蜡梅培育改良基地、食疗中心、五星级蜡梅艺术主题精品酒店、会议中心、疗养中心、木屋别墅、SPA会所等项目,建设成为国内唯一的以蜡梅精油萃取及养生体验为主题的高端商务休闲、康体疗养、分时度假基地,辐射延伸至寺坪天子湖库区,配套开发水岸渔村、水上飞机、水上快艇、水上自行车、水上高尔夫、水上购物街等特色项目,与野花谷连成一体,形成县城近郊综合性商务休闲旅游区。

马桥乡村旅游区。

突出乡村文化、田园风光和民俗农事体验特色,加快尧治河太极养生馆、民俗博物馆、文学艺术馆、老龙洞、民居别墅区等项目建设,打造成为中国山区新农村建设新地标;按照“看现代农业科技,赏自然田园风光,做现代都市农夫”旅游新概念,依托黄堡农业园、店垭茶叶基地、黄龙观核桃基地、中坪中药材基地,开发建设新型农业观光体验园,双向辐射带动马桥堰垭、黄龙观、中坪以及店垭、黄堡公路沿线各村以新农村为特色的旅游综合开发,并通过合理的旅游交通设施将各村串点成线,形成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板块。

八镇:深度融合旅游景区与重点城镇建设体系,根据地方特色,按照“一年起好步,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总体要求,力争用3—5年的时间在全县建成8个主题定位鲜明、建筑风格独特、生活环境整洁、基础设施完善、主导产业成熟的旅游风情小镇。

即依托九路寨景区,以沮河为主线,以古镇文化、自然风光、田园风情为主题,在歇马建设沮水风情小镇;依托荆山大峡谷,以楚源地文化为主线,以原始、粗犷、雄健、质朴为基调,在后坪建设彰显先楚文化浑厚底蕴的荆山风情小镇;依托天子湖库区,充分借鉴荷兰马肯镇滨水风情,突出湖泊、田园、山峦三大景观资源特色,发展休闲度假、天子湖风景区旅游服务、水上运动体验旅游三大旅游功能,在寺坪建设天子湖风情小镇;依托野花谷景区,充分借鉴法国普罗旺斯小镇风情,突出旅游集散服务、四季花卉体验、清溪河岸休闲三大功能,以蜡梅为主要观赏花卉,补充以其它四季花卉,在过渡湾建设花团锦簇,花香醉人的蜡梅风情小镇;依托朝元山宗教文化,以世外桃源、古色古香为基调,在两峪建设朝元风情小镇;呼应对接宜昌旅游,以茶园、农庄、自然为基调,在店垭建设以茶园采摘体验、品茶文化体验、特色农产品体验为特色的茶乡风情小镇; 依托特色观光农业,以农家风情为主线,以乡土、民俗、传统为基调,在黄堡建设以赏乡村美景、吃乡村野菜、品民俗文化、进农业园区为特色的农家风情小镇; 依托高山生态、古堡古寨,充分借鉴匈牙利埃格尔镇山林风情,在龙坪建设以高山运动、避暑度假为主,以休闲农业体验和自然及文化观光为辅的古山寨风情小镇,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体系。

在实施过程中,近期先期启动5个试点卫星风情小镇建设,即把县城周边黄堡、后坪、寺坪、过渡湾、温泉小镇纳入“大县城一体化发展圈”,推动县城新区向卫星风情小镇不断延伸,进一步拉大城市骨架;后期适时分批启动歇马、龙坪、店垭和两峪四个风情小镇建设,逐步形成具有保康山区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崇文的旅游风情小镇发展新格局。

十线:按照“互联互通、方便快捷”的要求,加快县内旅游公路网络建设,整合连通县内主要景区,形成县内六大旅游精品旅游线;对接襄阳、三峡、神农架、武当山,形成环“一江两山”四大黄金旅游线。

三、旅游发展行动计划(一)旅游项目实施计划根据总体规划,我们按照兼顾当前快速跨越发展与长远科学统筹发展并重的原则,积极谋划了一大批旅游项目,形成了未来旅游建设和发展的路线图。

第一期(2013-2014年),预计总投资50亿元。

重点实施19个项目建设:即县城熊绎大道、五星级酒店、旅游车站、紫薇林二期工程、旅游商品研发和展销中心、温泉小镇一期工程、九路寨大峡谷一期工程、尧治河国家4A旅游区、荆山大峡谷一期(五道峡)提升工程、野花谷蜡梅精油养生体验中心、望佛山国家滑翔伞训练基地、黄堡农家风情小镇、过渡湾蜡梅风情小镇、歇马沮水风情小镇、后坪荆山风情小镇、寺坪天子湖风情小镇、两峪朝元风情小镇以及温泉旅游景观路、歇白(九路寨)旅游景观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