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设计各种计算公式
电线常用公式
电线常用公式公式套用线材: 3.3 PVC线材为例导体结构: 30/0.08+250d*2 C芯线直径: 1.0外径尺寸: 3.3一.铜线1.绞合外径(mm)= √n*1.155*dn ---铜线总根数 d---单支铜线的直径 1.155---绞合系数例:√30*1.155*0.082.截面积(mm²)= πr²*n或 d²*0.7854*nΠ---3.14 r²--单支线的半径 n---总根数 d---单线直径例:0.08*0.08*0.7854*303.重量(kg/km)= d²*0.7854*n*8.9*1.02~1.05d---单线直径 0.7854----系数 8.9---铜线密度 1.02~1.05----绞合省耗例: 0.08*0.08*0.7854*30*8.9*1.03二.胶料用量1.芯线用量(kg/km)=(D1²-d2²)*1.5*0.7854*1.03D1---芯线的直径 d2---铜线的绞合直径 1.5---胶料密度 0.7854----系数 1.03---省耗[1.0*1.0-(√30*1.155*0.08)²]*1.5*0.7854*1.032.外被用量(km/kg)=(D1²-d2²)*1.5*0.7854*1.03例:(3.3*3.3-1.0*1.0*2)*1.5*0.7854*1.03备注: 7根以下的绞合直径计算方法 D(单线直径)* 二芯 2三芯 2.155四芯 2.414五芯 2.5六芯 2.7三.绕包屏蔽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四.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KK=√1+(3.14/M)²M = 绞合节距/绞合外径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五. 1.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cosθ θ = atan (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D=编织前线径3.编织用量(按单向覆盖率计算)Kg/Km)=[2*3.14( D.+T )*P] / N*B*R D.=编织前外径T = 编织厚度P = 单向覆盖率N= 支数R= 1.02单向覆盖率的计算方法:由图可见显然同时计算两个绕向的总编织密度不易,但是我们可以估算单向的覆盖率。
线缆计算公式汇总
第一部分导电线芯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1)单一材料的圆单线:截面 F=0.25π*d12(mm2)重量 W1=F*r=0.25π*d12*r (kg/km)W 1铜=6.982 d12 (kg/km) W1铝=2.121 d12 (kg/km) W1钢=6.126 d12 (kg/km)F—圆单线截面积 mm2 W1 --导线重量 kg/km d1—圆单线直径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 (2)双金属线:1)重量系数法:W2=W1*K W2锡=W1铜*K=6.982d12 *K2)综合比重法:W2=0.25π*d12*r2*(r-r1)/(r2-r1)W2—镀层材料重量 kg/km K --镀层的重量系数见表1d2—镀层单线的直径 mm r –有镀层材料的比重 g/cm3r1—内层材料的比重 g/cm3 r2—镀层材料的比重 g/cm3表1.<DIV align=center>1)裸扁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1)截面 F=a*b - f=a*b-[(2R)2-πR2] = a*b - 0.358 R2 (mm2)(2)周长 C=2(a+b) - L=2(a+b)-(8R-2πR) =2(a+b) - 1.72R (mm)(3)重量 W1=F*r (kg/km)a—扁线厚度 mm b—扁线宽度 mmR—扁线的圆角半径 mm r—方角一圆角截面的差数 mm2L—方欠与圆角周长的差数 mm F—扁线截面积 mm2C—扁线的周长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2)双沟形电车线截面和重量计算双沟形是车线截面可用作图法分块计算,然后相加而得,或使用求积仪测得。
但在计算重量时可用标称截面计算。
(1) 铜电车线W=F*8.89 (kg/km) F —标称截面 mm 2(2) 铝合金电车线W=F*r (kg/km) r —铝合金比重 g/cm 3(3) 钢铝电车线W=W 铜+W 铝=F 钢*r 钢+F 铝*r 铝 (kg/km)(参照电线电缆手册 第二册709页 表12—5) 3)高压电缆用型线芯重量计算 (1) 空心绞合线芯直径DD=D 0+2(t z+t 弓) (mm) (2) 重量W=(F Z n Z +F 弓n 弓)*r*K (kg/km)tz 、t 弓—Z 形及弓形线厚度 mm D 0 —油道直径 mmF Z 、F 弓—Z 形及弓形线厚度 mm n Z 、n 弓—Z 形及弓形线根数r —所用材料比重 g/cm 3K —线芯绞入系数一、 绞线1. 绞合线芯的结构计算 1)线芯按正规绞合时总根数表22)线芯绞合外径计算 (1)按正规绞合时,中心为1—6根,线芯外径比M 的计算按表3绞合线芯外径比M 可查表4计算表3(2)非正规绞合时,线芯外径比M 的计算:M=D/d=d[1+1/sin(1800/Z)]/d=1+1/sin(1800/Z) (3)线芯外径: D=M*dZ —外层根数 d —单线直径 mm n —层数 D —线芯直径 mm M —外径比表4(1)普通绞线:由相同线径的同一种材料构成截面 F=π/4 *d2Z (mm2)(kg/km)重量 W=F*r*Km其中: d—单线标称直径 mm Z—单线根数;r—所用材料比重 g/cm3 K m—平均绞入系数(2)组合绞线由不同材料的单线构成,不同材料的单线直径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结构计算、材耗计算、试验计算)附:编织屏蔽电缆编织铜丝定额计算公式推导附、常用材料的密度附:中压电缆结构尺寸计算备忘录三、电线电缆检验试验计算公式1体积电阻率计算公式:ρ—体积电阻率,Ω·cm R —测量得到的绝缘电阻,ΩL —电缆长度,cm D —绝缘外径,mm d —绝缘内径,mm2编织密度计算公式:K f =(mnd )÷(2πD )×[1+(π2D 2÷L 2)]1/2K=(2K f -K f 2)×100%式中:K —编织密度, K f —单向覆盖系数; L —节距,d —屏蔽用金属圆单线直径,D —屏蔽层直径, m —锭子总数 n —每锭根数 3导体直流电阻计算公式:R 20=R t ×K t ×1000/LLt Rx R 1000)20(120⨯-+=αR20—20℃时电阻,Ω/km; Rt —t℃时L 米长电缆实测电阻, Kt —温度为t℃时的电阻温度校正系数45欧姆定律:R=IVI 为电路中流过的电流,V 为两端的电压 6电桥平衡的公式, R021x ⨯=R R R 7 绝缘电阻常数,ρ367.010Lg(D/d)10i 1111⨯=⨯=--LR K R-绝缘电阻测量值Ω, L-试样长度cm d-绝缘内径mm D-绝缘外径mm 8绝缘电阻计算公式,L Rx Rt ⨯=Rt-测量温度为t 时的绝缘电阻,若t 为20℃,那么就是该温度下的绝缘电阻。
Rx-实测绝缘电阻(M Ω), L-样品长度(km )附:产品长期载流量计算书使用条件及必要参数(YJV22-8.7/15、26/35 计算举例):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其中:I—载流量(A);△θ—导体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R—90℃时导体交流电阻(Ω/m);n—电缆中载流导体数量;W d—绝缘介质损耗;λ1 —金属护套的损耗系数;λ2 —铠装层的损耗系数;T1—绝缘热阻(k·m/W);T2—衬垫热阻(k·m/W);T3—电缆外护层热阻(k·m/W);T4—电缆表面与周围媒介之间热阻(k·m/W);导体交流电阻R 的计算:R ′=R 0[1+σ20(Q -20)]()()ps p s sp p p c c p p p s s s p s X X k k k R f X X X s d s d X X Y X X Y Y Y R R ===⨯'=⎥⎥⎥⎥⎥⎦⎤⎢⎢⎢⎢⎢⎣⎡+++⎪⎭⎫ ⎝⎛⎪⎭⎫ ⎝⎛+=+÷=++'=-110827.08.019218.1312.08.01928.019217444224444π其中:R ′—最高运行温度下导体直流电阻(Ω/m );Y s —集肤效应因数; Y p —邻近效应因数;R 0—20℃时导体直流电阻(Ω/m ); Q —最高运行温度,90℃; σ20—20℃时导体温度系数。
线材相关计算
线材成本计算线材成本计算方法通常就是根据线材制造时所采用的导体(铜线)、绝缘(PVC、PE、PU或橡胶)、屏蔽(隔离)(泡沫麦拉、铝箔麦拉、铜丝缠绕或编织)及外被(PVC、PU或橡胶)及填充物(绵线、纤维、尼龙)等之每千英尺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用量重量,单位是千克1.芯线铜丝导体绞合(或芯线绞合)之外径的计算也可使用如下方法:k*d (其中,k是成缆外经系数,d为单根线芯铜丝导线或单条芯线的直径)1~10根(条)的线芯铜丝导体绞合(或芯线绞合)之外经之成缆系数是:1根(条):1,2根(条):2,3根(条):2.154,4根(条):2.414,5根(条):2.7,6根(条):3,7根(条):3,8根(条):3.3,9根(条):3.6,10根(条):4,10根(条)以上之成缆外经系数请查证。
2.线芯铜丝导体绞合(或芯线绞合)之外径的计算方法是:√N*1.155*d (其中N为线芯铜丝导体根数量或芯线条数量,d是每根线芯铜丝导体的直径或每条芯线的直径)3. 截面积计算方式:导体半径2*π*N=导体截面积(N为铜丝数量)4. 双并线铜丝用量计算:0.7854*D2*N*8.89*0.305*1.02/305*2 =kg/m or 4.344*n(d)2 /305=kg/m(其中,D是导体直径,N为线芯(铜丝)根数量),单芯无需*2,芯线如有N则需要*N5. 铜丝缠绕用量计算:0.7854*d2*8.89*N*1.04*0.305(其中d是单根铜丝直径, N是缠绕铜丝条数量)6. 双并线胶料:(长径*短径-铜的截面积)*1.45*0.8/1000=kg/m7. 绝缘材料用量计算:(D2-d2)*0.7854*0.305*1.49*N*k1*k2/305=KG/M(其中,D是芯线直径,d是线芯铜丝导体(绞合)外径,N是芯线根数,常数k1=1.02,常数k2=1.03~1.06)8. 编织材料用量计算:d2x0.7854x8.89xTxNx1.1=KG/KM(d是单根铜丝导体,T是编织锭数,N是编织每锭的条数,1.1为绞入系数)9. 外被材料用量计算:[D2–(d+ t*2)2]*0.7854*0.305*1.49*k/305=KG/M(其中,D是外被直径OD,d是芯线绞合外径,t是缠绕铜丝直径或编织屏蔽层厚度,绞合不平系数k=1.02~1.06)10. 椭圆外被用量计算:(宽*高-芯线OD)*1.48*0.82=KG/KY(1000m)11. 外被OD芯线ID计算方式(芯线全壁厚0.5最小,外被全壁厚0.5最小)12.尼龙丝计算公式:250D尼龍絲9000米重250g 0.25kg/9Km/1000*305*21000D尼龍絲9000米重1000g 1kg/9Km/1000*305*2500D尼龍絲9000米重500g 0.5kg/9Km/1000*305*213.铝箔麦拉带用量计算:3.14159*(D+t*2+0.05)*0.025*1.8*0.305*1.25(其中,D是包铝箔前的芯线绞合外经,t是泡沫麦拉厚度)14.泡沫麦拉带用量计算:3.14159*(D+T*2)*T*ρ*0.305*1.25(其中,D是包泡沫麦拉前的芯线绞合外经,T是泡沫麦拉带厚度,ρ是泡沫麦拉之假比重)。
线材计算公式
π*d 24注:“n”為被絞合體數量 “d”為被絞合體直徑 “1.155”為常規系數注:“n”為被集合絞合體數量 “1.155”為常規系數注:注:“ρ”為所用材料密度注:“id”為被纏繞之芯線的線徑 “y”為被纏繞之芯線的總數 “x”為用於纏繞之導體直徑“1.155”為常規系數id*√y*1.155*πn=x 2絞合導體截面積(S)計算:S=π*r 2*n=注:“r”為單隻導體半徑 “d”為單隻導體直徑“n”為導體總條數*n 線皮平均厚度計算:D-d*√n*1.155注:“D”為線材(或芯線)直徑 “d”為未押出外被(或線皮)時的芯線(或導體)直徑 “n”為芯線(或導體)數量 “1.155”為常規系數絞合外徑計算:√n*d*1.155纏繞/編織所需導體數量(n)計算:平均厚度*0.9-0.05材料重量計算:集合外徑計算:絞合外徑*√n*1.155最小平均厚度計算:“L”為所用材料長度 “S”為所用材料截面積注:“OD”為所用導體直徑 “ρ”為所用導體密度 “n”為所用導體數量 “1.12”為編織/纏繞損耗系數注:“OD”為線材外徑 “ID”為芯線直徑 “ρ”為外被所用材料密度 “n”為芯線數量※l*id 2*π*ρ4*n 注:“id”為單隻導體直徑 “ρ”為導體密度 “n”為導體數量 “l”一般以1為基數ρ(密度)*V (體積)=ρ*L*S導體重量計算:OD 2*π*ρ*n外被重量計算:4編織/纏繞材料用量計算:芯線外被重量計算:導體壓降計算:注:“P”為線路負荷(及功率) “L”為線長“A”為導體材質系數(銅大約為77,鋁大約為46) “S”為導體截面積U=(P*L)/(A*S)注:“OD”為芯線直徑 “ID”為導體直徑 “ρ”為外被所用材料密度 “n”為導體數量 “N”為芯線數量(OD 2-ID 2*n)*π*ρ4*N (OD 2-ID 2*n)*π*ρ*1.124(絞合外徑*π)除以導體直徑=纏繞所需道題數量;集合線徑*25=芯線絞距;集合線徑*π=所需鋁箔寬度;鋁箔重量=鋁箔寬度除以20(20是以鋁箔厚度乘以1000,此項只作參考)。
线材设计各种计算公式
线材设计各种计算公式设计应⽤公式⼀:导体1.绞合外径束绞: D=√N x 1.155 x d2.重量(Kg/100m)= d2 x 0.7854 x 8.89 x N x C x 1.03e/10(d=线径 N=导体条数 C=芯数 1.03=绞⼊率 e=导体之相关⼯程绞合次数)3. 绞⼊率=(外沿线长-中⼼线长)÷中⼼线长「本⼚适⽤参考值为1.03」⼆:绝缘1.外径=绝缘厚度 X 2+上过程外径2.重量(kg/100m)=(D2-d2xλ)x0.7854xGxCx1.03e/10[注:单⽀导体λ=1;绞合导体λ=0.85】(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重 C=芯数 1.03=绞⼊率 e=绝缘⼯程之绞合次数)三:外被**⽤量计算:总原则 : 截⾯积 x 单位长度(100M)x ⽐重1.充实型押出:重量(kg/100m)= (D2-d2Xc) x 0.7854 x G/10(D=完成外径 d=芯线外径 G=⽐重 C=芯数)2.半管型押出:重量(kg/100m)=(D2-d2 xλ)x0.7854xG/10(D=完成外径 d=押出前集合芯线外径 G=⽐重λ=编织缠绕取0.95,包纸包带取0.90)3. 套管型押出:重量(kg/100m)=(D2-d2)x0.7854xG/10(D=完成外径 d=押出前集合芯线外径 G=⽐重)四:绞合1.多芯线绞合绞距:本⼚设定为绞合外径的20倍左右[*参考数据]2.多芯绞合外径 D=√N x 1.155 x d; [d为芯线外径]3.多对线绞合外径:D=√Nx1.2x1.65xd五:包带1.宽度=包带前线径的 3.5倍+2MM2.厚度=[ AL-MYLAR: 0.025 mm 棉纸:0.03 mm 绝缘纸:0.04 mm ]3.重量=厚度x(包带前线径+厚度)xPI()x重迭率x⽐重/10(注:重迭率1/4Lap=1.25)公司简化公式: AL宽度*X4.68 KG/100M4.⽅向:本⼚棉纸、绝缘纸⼀般为斜包,1/4Lap;AL-MYLAR单隔离时为斜向反包AL-MYLAR双隔离时为斜向正包)六:缠绕:1.重量(kg/100m)= d2 x 0.7854 x G x Nx1.03*1.03/10(注:本⼚缠绕线遮蔽率⼀般要求达99%以上,缠绕所需条数视情节可±2条。
线材计算公式一览表
线材计算公式一览表1.导体用量公式:W=d2×N×C×Kd:表导体直径N:表导体条数C:表芯线数K:表所用材质比例系数例:铜(B C/T C/)=0.00722.绝缘用量公式:W=(D2-d2×N)×C×KD:表绝缘外径.D:表导体外径N:表导体支数C:表芯线数K:表所用材质比例系数,如:P E.P P=0.00081P V C=0.0011733.外被用量公式:W=(D2-d2×C)×K×ND:表被覆外径d:表芯线外径C:表芯线数N:表并线数K:表材质比例系数如:P U=0.0010124.绞线导体用量公式:按导体用量公式之结果×1.035.缠绕用量公式:按导体用量公式之结果×1.056.绝缘绞合外径公式:√N×1.155×线径N:表芯线数注:当一条线材中有多种规格时,要把每种芯线的I D×条数相加际以总条数才是约绝缘之线径7.芯线绞距之设计:√N×1.155×线径×(15~20)倍N:表示芯线数8.铜线绞距之设计:√N×1.155×线径×25倍N:表铜线数9.缠绕条数公式:苡线线径×π÷铜线径10.铝箔面积公式:绞合外径×π×1.2511.铝箔和棉纸用量公式:比重×面积(宽度÷1000=M)×1.03×1.3(遮蔽)注:比重为客户提供,棉纸为0.02712.外被平均厚度公式:(外被O D-芯苡线绞合外径)÷2=平均厚度外被最小厚度=外被平均厚度-0.0513.尼龙丝:250D1G K为36000M,每M=0.000028K G500D1K G为18000M,每M=0.000056K G14.芯线内模:√导体根数+4×1.155×线径外模:比芯线o d大0.05中被:比中被o d大0.1~0.2内模:比绞合外径大0.2~0.315.卷线长度=线材O D×π(卷线O D-线材O D)+两端引线+卷线O D.16.扁线外被用量:(宽度×厚度-芯苡线O D2×芯线数)×0.7854×1.45÷1000(k g/k m)。
线材用量计算公式
线材用量计算公式线材用量计算的主要变量包括电流(I)、电阻(R)、电压降(V)和线材长度(L)。
其中,电流是指通过线材的电流大小,通常用安培(A)作为单位;电阻是指线材本身的电阻大小,通常用欧姆(Ω)作为单位;电压降是指电流在线材中产生的电压降,通常用伏特(V)作为单位;线材长度是指线材的实际长度,通常用米(m)作为单位。
在线材用量计算中,最基本的公式是欧姆定律,即V=I×R,其中V是电压降,I是电流,R是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得出线材长度的计算公式:L=V/(I×R)。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电路类型和需求,还可以采用一些其他的线材用量计算公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式:1.直流电线材长度计算公式:L=(Vc×D)/(I×ρ),其中Vc是电源电压,D是电源到负载的实际距离,ρ是线材电阻率。
2.交流电线材长度计算公式:L = (Vr × D) / (I × ρ × cosθ),其中Vr是电源电压的有效值,θ是电流相对于电压的相位差。
3.平衡桥电路(如电阻测量)的线材长度计算公式:L=(2×V×R1×R2)/(R1^2-R2^2),其中V是电桥电压,R1和R2是电桥桥臂的电阻值。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公式仅仅是一些常见的例子,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需要考虑,如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线材截面积、线材类型(例如铜线、铝线等)等。
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计算和选择。
总结起来,线材用量计算公式是根据电流传输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电流、电阻、电压降和线材长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所需的线材长度。
根据不同的电路类型和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笔记(线材各计算公式)
π*d 2
4注:注:
纏繞/編織所需導體數量(n)計算:注:“id”為被纏繞之芯線的線徑
“y”為被纏繞之芯線的總數 “x”為用於纏繞之導體直徑
“1.155”為常規系數
id*√y*1.155*πn=絞合導體截面積(S)計算:
S=π*r 2*n=注:“r”為單隻導體半徑 “d”為單隻導體直徑 “n”為導體總條數
*n
x 線皮平均厚度計算:D-d*√n*1.155
2注:“D”為線材(或芯線)直徑 “d”為未押出外被(或線皮)時的芯線(或導體)直徑
“n”為芯線(或導體)數量
“1.155”為常規系數
芯線外被重量計算:
注:“OD”為線材外徑 “ID”為芯線直徑 “ρ”為外被所用材料密度 “n”為芯線數量*N
(OD2-ID2*n)*π*ρ
注:“OD”為所用導體直徑 “ρ”為所用導體密度
“n”為所用導體數量
“1.12”為編織/纏繞損耗系數平均厚度*09-0.05
材料重量計算:
ρ(密度)*V (體積)=ρ*L*S 導體重量計算:
最小平均厚度計算:
外被重量計算:
4
編織/纏繞材料用量計算:
OD2*π*ρ*n *1.124※
(絞合外徑*π)除以導體直徑=纏繞所需道題數量;集合線徑*25=芯線絞距;
集合線徑*π=所需鋁箔寬度;
鋁箔重量=鋁箔寬度除以20(20是以鋁箔厚度乘以1000,此項只作參考)。
l*id2*π*ρ 4
*n
注:“id”為單隻導體直徑 “ρ”為導體密度 “n”為導體數量 “l”一般以1為基數注:“OD”為芯線直徑 “ID”為導體直徑 “ρ”為外被所用材料密度 “n”為導體數量 “N”為芯線數量(OD2-ID2*n)*π*ρ4。
线材成本计算方法
线材成本计算方法线材成本计算方法通常就是根据线材制造时所采用的导体(铜线)、绝缘(PVC、PE、PU或橡胶)、屏蔽(隔离)(泡沫麦拉、铝箔麦拉、铜丝缠绕或编织)及外被(PVC、PU或橡胶)及填充物(绵线、纤维、尼龙)等之每千英尺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用量重量,单位是千克,再分别乘以各材料用料相对应的当时市场行情价格(人民币元、新台币元或港币元)之总和,单位是人民币元、新台币元或港币元每千英尺。
1.导体材料用量计算:0.7854*D2*N*8.89*0.305*1.02 (其中,D是导体直径,N 为线芯(铜丝)根数量),(铜重换算:G=d的平方*(∏/4)*n*p.cu*K1 G=1KM铜重∏/4=0.7854 d=单支外径p.cu为铜的比重8.89 N=导体条数 K1=绞合间隙比率常数1.02)2.绝缘材料用量计算:(D2 -d2 )*0.7854*0.305*1.49*N*k1*k2 (其中,D是芯线直径,d是线芯铜丝导体(绞合)外径,N是芯线根数,常数k1=1.02,常数k2=1.03~1.06),(胶料换算:G=(d1的平方d2的平方)*(∏/4)*n*p.pvc*K2 G=1KM胶料重 d1=外径 d2=导体外径p.pvc=PVC比重按通用1.5计算K2=常数1.02)3.外被材料用量计算:[D2–(d+ t1*2+t2*2+ t3*2)2 ]*0.7854*0.305*1.49*k (其中,D是外被直径OD,d是芯线绞合外径,t1是泡沫麦拉厚度,t2是铝箔麦拉厚度,t3是缠绕铜丝直径或编织屏蔽层厚度,绞合不平系数k=1.02~1.06)4.线芯铜丝导体绞合(或芯线绞合)之外径的计算方法是:√N*1.144*d (其中N 为线芯铜丝导体根数量或芯线条数量,d是每根线芯铜丝导体的直径或每条芯线的直径)5.上述线芯铜丝导体绞合(或芯线绞合)之外径的计算也可使用如下方法:k*d (其中,k是成缆外经系数,d为单根线芯铜丝导线或单条芯线的直径)1~10根(条)的线芯铜丝导体绞合(或芯线绞合)之外经之成缆系数是:1根(条):1,2根(条):2,3根(条):2.154,4根(条):2.414,5根(条):2.7,6根(条):3,7根(条):3,8根(条):3.3,9根(条):3.6,10根(条):4,10根(条)以上之成缆外经系数请查证。
电线电缆计算公式表
电线电缆计算公式表一、电线电缆的基本结构与参数。
1. 导体(铜或铝)- 圆形导体截面积计算公式:S = π r^2(其中S为截面积,r为导体半径)。
对于单根圆形导体,如果已知直径d,则S=frac{π d^2}{4}。
- 例如,一根铜导体的直径为2mm,则其截面积S=frac{π×(2)^2}{4}=πmm^2≈ 3.14mm^2。
2. 绝缘层。
- 绝缘层厚度的计算通常根据电缆的额定电压等因素确定。
对于低压电缆(如额定电压0.6/1kV),绝缘层厚度有相应的标准规定值。
例如,在一些情况下,1kV电缆的绝缘层厚度可能为0.7mm左右(具体按标准执行)。
3. 护套层。
- 护套层厚度也依据电缆类型、使用环境等确定。
一般来说,护套层厚度h的计算要考虑电缆的外径D、电缆的防护要求等。
例如,对于普通的电力电缆,护套层厚度可能在1 - 2mm之间,具体数值需参照相关电缆制造标准。
二、电线电缆的电气性能计算。
1. 电阻计算。
- 对于导体电阻,根据公式R=ρ(l)/(S)(其中R为电阻,ρ为导体材料的电阻率,l为导体长度,S为导体截面积)。
- 铜在20^∘C时的电阻率ρ = 0.0175 Ω· mm^2/m,铝在20^∘C时的电阻率ρ = 0.0283 Ω· mm^2/m。
- 例如,一根长度l = 100m,截面积S = 4mm^2的铜导线,其电阻R =0.0175×(100)/(4)= 0.4375 Ω。
2. 电容计算(针对电缆电容)- 对于单芯电缆的电容计算公式为C=(2πε)/(ln(frac{D){d})}(其中C为电容,ε为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D为绝缘层外径,d为导体外径)。
- 例如,若绝缘材料介电常数ε = 2.5,导体外径d = 5mm,绝缘层外径D = 10mm,则C=(2π×2.5)/(ln(frac{10){5})}≈ 23.3 pF/m。
3. 电感计算(针对电缆电感)- 对于单芯电缆的电感计算公式为L = (μ)/(2π)ln((D)/(d))(其中L为电感,μ为磁导率,D为回路外径,d为导体外径)。
线材基本公式
一、软铜的电阻:R L S =ρ其中: ρ为铜的电阻率 ρ=⋅1582Ωmm m / 二、绞线:D------绞合直径d-------单线直径d’------填充直径n-------单线数量①二芯绞:D=2dd’=23d ②三芯绞:D=2.155d不填充③四芯绞:D=2.414dd’=0.414d 也可不填充④五芯绞:D=2.701dd’=0.701d⑤六芯绞:D=3dd’=d⑥七芯绞:D=3d当n>7时,可按下公式计算,n 越大,结果越精确。
D n d =1155..本公式适用于铜线绞合及芯线绞合。
铜箔丝的处理:视铜箔丝的直径而定,一般铜箔丝直径为0.25mm ,恰为3/0.12的绞合直径。
故每根铜箔丝以3/0.12计算。
三、缠绕速度:其中:L 为绞距,一般为25mm 。
ω为马达转速(转/分),全速为1800rpm.75传动系数缠绕机全速为600 M/Min 。
V L =ω/75四、缠绕铜线数与芯线径的关系:()()n D d L d L D d =+++ππ222D ndLL n d d =--π222简化形式为:()n D d d =+πD ndd =-π其中:D------芯线直径。
d------铜线直径。
L------缠绕节距,25mm ,细芯线应减小。
五、编织遮蔽率:K F F (%)()=-22 s i n α=N P d Fcos ()απ=+NdC D d F22 其中:K-----遮蔽率F----单向遮蔽率D----芯线直径,以inch 计算 d----铜线直径,以inch 计算 N----每锭铜线数 C----锭数P----目数α----倾角六、静电容量:C D d=2413.lg ε (pF/M ) 七、同轴电缆特性阻抗:(>10 MHz )Z D d 060=εl n。
线材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系数 K2=芯线绞入系数 C=绝缘芯线根数
0.12*0.12*64*0.7854*8.89*1.15*20=148KGS
备注:因半成品直径大小有异,计算有所偏差,特殊产品可采用称重方式
三、缠绕铜用量计算公式:
铜直径2*铜支数*0.7854*比重(8.89)*1.02(缠绕捻入率)*长度(KM单位)=KGS
例如:
10/0.12BC*1.0PVC+28/0.12BC
2*编织铜直径2*编织铜支数*1.15(编织捻入率)*0.7854*1.45
(PVC比重)*长度(KM单位)
例如:
21/0.18TS
20000M用量
0.18*0.18*21*0.7854*8.89*20=95.014KGS
二、编织铜用量计算公式
铜直径2*铜支数*0.7854*比重(8.89)*1.15(编织捻入率)*长度(KM单位)=KGS
例如:
64/0.12TC#编织 20000M编织铜用量
20000M
(2.8*2.8-0.18*0.18*34)*0.7854*1.45*20=153.48KGS
二、多芯线外被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直径2-芯线直径2*芯线支数)*0.7854*1.45(PVC比重)*长度(KM单位)
例如:
16/0.2BC*2.1PVC*3C*5.5
20000M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线材设计各种计算公式
线材设计各种计算公式线材设计中,常用的计算公式涵盖了线材的尺寸、电气性能、负载能力等方面。
以下将详细介绍线材设计中常用的若干计算公式。
1.线的截面积计算公式:线的截面积表示线材在横截面上的面积大小,常用单位为平方毫米(mm²)。
线的截面积计算公式为:截面积(mm²) = π * (线径(mm) / 2)²。
2.线的电阻计算公式:线的电阻是指单位长度线材的电阻值,常用单位为欧姆/米(Ω/m)。
线的电阻计算公式为:电阻(Ω/m) = (电阻率(Ω*mm²/m) * 线长(m)) /截面积(mm²)。
3.线的电压降计算公式:线材在传输电流时会产生一定的电压降,即损耗的电压。
线的电压降计算公式为:电压降(V)=电流(A)*电阻(Ω/m)*线长(m)。
4.线的功率损耗计算公式:线材在传输电流时,会有一定的功率损耗,即损耗的电能。
线的功率损耗计算公式为:功率损耗(W)=电流(A)²*电阻(Ω/m)*线长(m)。
5.线的电弧电压计算公式:线材传输电流时产生的电弧电压通常很小,可以忽略。
电弧电压计算公式为:电弧电压(V)=电弧电阻(Ω)*电流(A)。
6.线材的短路电流计算公式:线材在短路情况下会承受较大的电流,需要考虑线材的短路能力。
短路电流计算公式为:短路电流(A)=电源电压(V)/总电阻值(Ω)。
7.线的受力计算公式:线材在安装过程中或受到外力时,需要考虑线的受力情况。
受力计算公式有多种,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计算公式。
8.线的负载能力计算公式:线材的负载能力表示线材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超过该电流会导致线材过热甚至损坏。
负载能力的计算公式为:负载电流(A)=(线材最高允许温度-环境温度)/线材的温升系数(A/°C)。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线材设计中,除了上述基本计算公式,还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环境温度、散热条件、安全系数等,以保证线材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
线材成本重量计算公式
线材成本重量计算公式线材重量(g)= (π/4) * 密度(g/cm³) * 线材直径²(cm²) *线材长度(cm)其中密度(g/cm³)是指线材材料的密度;线材直径(cm)是指线材的直径,相当于圆的直径,即线材的截面积;线材长度(cm)是指线材的长度。
详细解释:1.π/4:这是圆的面积与周长的关系。
圆的面积公式是π*r²,而周长公式是2*π*r,其中r是圆的半径。
由于线材的直径既可以用于计算线材的截面积,也可以用于计算线材的周长,所以需要将线材直径的平方除以4,得到线材截面积的一半。
2. 密度(g/cm³):密度是指线材材料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密度通常以克(g)为单位,而线材的截面积是平方厘米(cm²)为单位,所以需要将密度单位转换成克每立方厘米(g/cm³)。
3. 线材直径²(cm²):线材的直径是线材直径的平方,即线材截面积。
线材截面积与线材的质量成正比,所以线材直径的平方越大,线材的重量越大。
4. 线材长度(cm):线材的长度是指线材的实际长度,一般以厘米为单位。
线材的长度与线材的质量成正比,所以线材长度越长,线材的重量越大。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线材的重量。
线材的成本可以通过将线材的重量乘以单位质量的价格得出。
需要注意的是,线材成本重量计算公式是一个理论模型,实际应用时还需要根据所使用的线材材料的具体性质和供应商的报价进行修正。
此外,公式中的密度、直径和长度等参数都需要以正确的数值进行计算,否则计算结果可能会产生误差。
综合布线线材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线材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是指在建筑物内进行电力、通信、数据传输等各种信号线路的布置,为各种设备提供电源和数据传输通道。
在综合布线中,线材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线材计算公式。
1.电力线材计算:
在综合布线中,电力线材通常用来传输电流,供应各种设备的电源。
为了确定所需线材的截面积,需先计算所需电流的大小。
电流大小的计算公式为:
I = P / (V * cosφ)
其中,I代表电流大小,P代表设备的功率,V代表电源的电压,cosφ代表功率因素。
了解了所需电流的大小后,可以根据以下的公式计算线材的截面积:S=(k*I)/(ρ*ΔT)
其中,S代表线材的截面积,k代表线材的导电能力系数,I代表电流大小,ρ代表线材的电阻率,ΔT代表允许的线材温升。
2.通信线材计算:
通信线材的计算公式为:
L=(C*T)/(S*D)
其中,L代表线材的长度,C代表信号传输速度,T代表允许的信号传输时延,S代表线材的传输速度,D代表传输距离。
3.数据线材计算:
数据线材用于计算机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如USB线、HDMI线等。
在计算数据线材时,需要考虑数据传输速度和设备的距离。
数据线材的计算公式为:
L=(B*T)/(S*D)
其中,L代表线材的长度,B代表数据传输带宽,T代表允许的数据
传输时延,S代表线材的传输速度,D代表传输距离。
以上是综合布线中常见的线材计算公式,可以根据这些公式计算所需
线材的截面积、长度等,以确保布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实际应
用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安全系数、环境条件等,以获得更准
确的结果。
线材计算公式一览表【模板】
线材计算公式一览表1.导体用量公式:W=d2×N×C×Kd:表导体直径N:表导体条数C:表芯线数K:表所用材质比例系数例:铜(B C/T C/)=0.00722.绝缘用量公式:W=(D2-d2×N)×C×KD:表绝缘外径.D:表导体外径N:表导体支数C:表芯线数K:表所用材质比例系数,如:P E.P P=0.00081P V C=0.0011733.外被用量公式:W=(D2-d2×C)×K×ND:表被覆外径d:表芯线外径C:表芯线数N:表并线数K:表材质比例系数如:P U=0.0010124.绞线导体用量公式:按导体用量公式之结果×1.035.缠绕用量公式:按导体用量公式之结果×1.056.绝缘绞合外径公式:√N×1.155×线径N:表芯线数注:当一条线材中有多种规格时,要把每种芯线的I D×条数相加际以总条数才是约绝缘之线径7.芯线绞距之设计:√N×1.155×线径×(15~20)倍N:表示芯线数8.铜线绞距之设计:√N×1.155×线径×25倍N:表铜线数9.缠绕条数公式:苡线线径×π÷铜线径10.铝箔面积公式:绞合外径×π×1.2511.铝箔和棉纸用量公式:比重×面积(宽度÷1000=M)×1.03×1.3(遮蔽)注:比重为客户提供,棉纸为0.02712.外被平均厚度公式:(外被O D-芯苡线绞合外径)÷2=平均厚度外被最小厚度=外被平均厚度-0.0513.尼龙丝:250D1G K为36000M,每M=0.000028K G500D1K G为18000M,每M=0.000056K G14.芯线内模:√导体根数+4×1.155×线径外模:比芯线o d大0.05中被:比中被o d大0.1~0.2内模:比绞合外径大0.2~0.315.卷线长度=线材O D×π(卷线O D-线材O D)+两端引线+卷线O D.16.扁线外被用量:(宽度×厚度-芯苡线O D2×芯线数)×0.7854×1.45÷1000(k g/k m)。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电线电缆是电力传输和分配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们包括导线、绝缘材料和保护层等。
为了确保电线电缆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和设计。
1.导线电阻计算公式:电阻(R)=电阻率(ρ)×导线长度(L)/导线截面积(A)其中,电阻率是材料的属性,单位为Ω·m;导线长度和导线截面积的单位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2.电线电缆的截面积计算公式:导线截面积(A)=电流(I)×电流密度(J)电流密度通常根据导线的材料和工作条件决定,单位为A/mm23.纯铜导线的电阻计算公式:4.电缆线的温度上升计算公式:温升(ΔT)=0.0692×(I2×R+I2×r)其中,I是电流(单位为安培),R是每相电阻(单位为欧姆/公里),r是每相电阻(单位为欧姆/米)。
5.电缆线的短路电流计算公式:短路电流(Isc)= Uc / (Zc + Zs)其中,Uc是电缆的额定电压,Zc是电缆的阻抗,Zs是系统的阻抗。
6.电缆线的容量计算公式:容量(C)=C0×(K1×K2×Ki)其中,C0是导线的电容,K1是温度修正系数,K2是土壤修正系数,Ki是相互间距修正系数。
7.单芯电缆的感应电压计算公式:感应电压(U)=(2×π×f×B×d)/1000其中,f是电力频率(单位为赫兹),B是磁感应强度(单位为特斯拉),d是导线的直径(单位为毫米)。
8.电缆的电压降计算公式:电压降(∆U)=I×R其中,I是通过电缆的电流,R是电缆的电阻。
9.电线电缆的功率损耗计算公式:功率损耗(P)=I2×R×3其中,I是电流,R是电线电缆的电阻,3是系统的相数(单相系统是1)。
10.电缆线的电磁场强度计算公式:磁场强度(H)=(I×μ)/(2×π×R)其中,I是电流,μ是磁导率,R是导线到观测点的距离。
线材计算公式
线材计算公式一、电子线计算:(1+2)*利润*损耗1.铜丝根数*铜丝直径2*0.7854*8.9/1000*铜丝单价(75元/M)=线的铜丝单价2.(OD2-铜丝直径2*铜丝根数)*0.7854*1.5/1000*胶料单价(9元/公斤)=线的胶料单价二、2芯扁形电源线2*0.75MM2计算:{(1+2)*2芯数+3}*利润*损耗1.铜丝根数*铜丝直径2*0.7854*8.9/1000*铜丝单价=线的铜丝单价2.铜丝根数*铜丝直径2*0.7854*3.63/1000*铜包铝单价=线的铜丝单价3.(17-铜丝根数*2(芯数)*铜丝直径2*0.7854)*1.5/1000*胶料单价=胶料单价扁形电源线外被为:17三、3芯圆形电源线3*0.75MM2计算:{(1+2)*3芯数+3}*利润*损耗(材质对半)1.铜丝根数*铜丝直径2*0.7854*8.9/1000*铜丝单价=线的铜丝单价(全铜)2.铜丝根数*铜丝直径2*0.7854*3.63/1000*铜包铝单价=丝的铜丝单价(铜包铝)3.(线的实际OD2-铜丝根数*3(芯数)*铜丝直径2)*0.7854*1.5/1000*胶料单价四、屏蔽线1C计算:(1+2+3)*利润*损耗1.芯线铜丝根数*铜丝直径2*0.7854*8.9/1000*铜丝单价=芯线铜丝单价2.地线铜丝根数*铜丝直径2*0.7854*8.9/1000*铜丝单价=地线铜丝单价3.{外被2-(芯线铜丝根数*铜丝直径2+地线铜丝根数*铜丝直径2)}*0.7854*1.5/1000*胶料单价=胶料单价如2芯或多芯=芯线铜丝单价*几芯五、 2芯黑体线计算:(1+2)*利润*损耗1.铜丝根数*2芯*铜丝直径2*0.7854*9/1000*铜丝单价2(线的实际OD2-铜丝根数*2(芯数)*铜丝直径2)*0.7854*1.5/1000*胶料单价比重:铜包钢:8.1 全铜:8.9 铜包铝:3.63全铜和铜包铝现在市场价为73元铜包钢:0.10裸=25.5 0.14裸=25元 0.15镀=27.5元 0.12裸=25 0.12镀=28排线外被按单P外被为1.25换算除透明胶料为:13元其它胶料单价现在市场价为9元厂商利润:全铜:1.25 铜包铝:1.36+1.03 铜包钢:1.36+1.03 此为润业计算方式.。
线材设计各种计算公式
设计应用公式一:导体1.绞合外径束绞: D=√N x 1.155 x d2.重量(Kg/100m)= d2 x 0.7854 x 8.89 x N x C x 1.03e/10(d=线径 N=导体条数 C=芯数 1.03=绞入率 e=导体之相关工程绞合次数)3. 绞入率=(外沿线长-中心线长)÷中心线长「本厂适用参考值为1.03」二:绝缘1.外径=绝缘厚度 X 2+上过程外径2.重量(kg/100m)=(D2-d2xλ)x0.7854xGxCx1.03e/10[注:单支导体λ=1;绞合导体λ=0.85】(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比重 C=芯数 1.03=绞入率 e=绝缘工程之绞合次数)三:外被**用量计算:总原则 : 截面积 x 单位长度(100M)x 比重1.充实型押出:重量(kg/100m)= (D2-d2Xc) x 0.7854 x G/10(D=完成外径 d=芯线外径 G=比重 C=芯数)2.半管型押出:重量(kg/100m)=(D2-d2 xλ)x0.7854xG/10(D=完成外径 d=押出前集合芯线外径 G=比重λ=编织缠绕取0.95,包纸包带取0.90)3. 套管型押出:重量(kg/100m)=(D2-d2)x0.7854xG/10(D=完成外径 d=押出前集合芯线外径 G=比重)四:绞合1.多芯线绞合绞距:本厂设定为绞合外径的20倍左右[*参考数据]2.多芯绞合外径 D=√N x 1.155 x d; [d为芯线外径]3.多对线绞合外径:D=√Nx1.2x1.65xd五:包带1.宽度=包带前线径的 3.5倍+2MM2.厚度=[ AL-MYLAR: 0.025 mm 棉纸:0.03 mm 绝缘纸:0.04 mm ]3.重量=厚度x(包带前线径+厚度)xPI()x重迭率x比重/10(注:重迭率1/4Lap=1.25)公司简化公式: AL宽度*X4.68 KG/100M4.方向:本厂棉纸、绝缘纸一般为斜包,1/4Lap;AL-MYLAR单隔离时为斜向反包AL-MYLAR双隔离时为斜向正包)六:缠绕:1.重量(kg/100m)= d2 x 0.7854 x G x Nx1.03*1.03/10(注:本厂缠绕线遮蔽率一般要求达99%以上,缠绕所需条数视情节可±2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应用公式
一:导体
1.绞合外径束绞: D=√N x 1.155 x d
2.重量(Kg/100m)= d2 x 0.7854 x 8.89 x N x C x 1.03e/10
(d=线径 N=导体条数 C=芯数 1.03=绞入率 e=导体之相关工程绞合次数)
3. 绞入率=(外沿线长-中心线长)÷中心线长「本厂适用参考值为1.03」
二:绝缘
1.外径=绝缘厚度 X 2+上过程外径
2.重量(kg/100m)=(D2-d2xλ)x0.7854xGxCx1.03e/10[注:单支导体λ=1;绞合导体λ=0.85】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比重 C=芯数 1.03=绞入率 e=绝缘工程之绞合次数)
三:外被
**用量计算:总原则 : 截面积 x 单位长度(100M)x 比重
1.充实型押出:重量(kg/100m)= (D2-d2Xc) x 0.7854 x G/10
(D=完成外径 d=芯线外径 G=比重 C=芯数)
2.半管型押出:重量(kg/100m)=(D2-d2 xλ)x0.7854xG/10
(D=完成外径 d=押出前集合芯线外径 G=比重λ=编织缠绕取0.95,包纸包带取0.90)
3. 套管型押出:重量(kg/100m)=(D2-d2)x0.7854xG/10
(D=完成外径 d=押出前集合芯线外径 G=比重)
四:绞合
1.多芯线绞合绞距:本厂设定为绞合外径的20倍左右[*参考数据]
2.多芯绞合外径 D=√N x 1.155 x d; [d为芯线外径]
3.多对线绞合外径:D=√Nx1.2x1.65xd
五:包带
1.宽度=包带前线径的 3.5倍+2MM
2.厚度=[ AL-MYLAR: 0.025 mm 棉纸:0.03 mm 绝缘纸:0.04 mm ]
3.重量=厚度x(包带前线径+厚度)xPI()x重迭率x比重/10
(注:重迭率1/4Lap=1.25)
公司简化公式: AL宽度*X4.68 KG/100M
4.方向:本厂棉纸、绝缘纸一般为斜包,1/4Lap;AL-MYLAR单隔离时为斜向反包
AL-MYLAR双隔离时为斜向正包)
六:缠绕:
1.重量(kg/100m)= d2 x 0.7854 x G x Nx1.03*1.03/10
(注:本厂缠绕线遮蔽率一般要求达99%以上,缠绕所需条数视情节可±2条。
)
4.缠绕绞距[参考绞距=√缠绕前外径x 18
参数说明:d单根铜线线径;n芯线数;D芯线线径;N缠绕条数; G比重 h绞距
八:编织
1.重量(Kg/100m)=d2xO.7854xGxTxN*1.035/10
2.遮蔽率 S=1-(1-F)2 F=( N x d x P) Sinθ
【θ=ATAN(2xPI()x(D+2d)xP÷T÷25.4)】
注: s:双方向遮蔽率; F:单方向遮蔽率; T:锭数; N:每锭条数; d:编织铜线线径;
D:编织前线径; θ:编织角度
3.编织外径:=D+4d
4.编织机一般操作范围:(1)编织角度θ: 一般取30~45。
(2)每锭条数 N : 一般为5~12条。
(3)每吋目数 P : 一般为8~12目。
九:材质比重
1.导体铜(裸、镀锡)=8.9g/cm3铜包钢=8.3 g/cm3铝=
2.70 g/cm3
2.绝缘&外被一般PVC=1.47 透明PVC=1.4 SR-PVC=1.47 LDPE=0.95
HDPE=0.95 FRPE=1.70 发泡PE=0.63~0.65 PP=0.95 PU=1.4
3.带类棉纸=0.60 MYLAR=1.37 AL-MYLAR=1.80 绝缘纸=1.35
棉布带=0.55(假比重)
4.冲麻重量(Kg/Km)*参考值
8000D=0.98 10000D=1.20 12000D=1.50
14000D=1.75 16000D=2.00 18000D=2.25
十:抗张强度及伸长率【此项供试验时计算用】
1.抗张强度(P )=F ÷S[单位:kgf/mm 2] 注:F=断裂拉断力(Kg ) S=横截面积
2.伸长率(E )=(L-L O )x100% L O =标线距离 L:拉断时标线间长度
十一:电气特性
1.导体电阻 R (Ω/Km ) 直流电阻 R (Ω/Km )=17.24÷(A x C x K )
2.
=17.24÷(d 2x0.7854xNxCxK )
概略计算R=24.4÷d 2÷N
注:A=截面积 C=导电率 K=导体绞合系数 d=导体线径 N=导体倏数
2.绝缘电阻IR (M Ω/Km )=1.592x10-12x ρx log(D/d) ρ:体积固有电阻(概估值)
注: PVC=5x1013 (1013~1015) PE=2.5x1015 (>1015) FPE=5x1013 (>1015) Nylon=2x1011
PU =2x1014 PVC=2.5x1015(>1015
3.静电容量 C (Pf/M)
A:对型电缆 C=(12.06x ε)÷log(1.2xD/Kd 1)或
A:对型电缆(F/M) C=(12.08x ε)÷log 10[2a+√11
隔离多对时(Nf/KM) C=(27.8x ε)÷ln(0.94D/d
1
B:同轴电缆 C=(24.13x ε)÷log[(D+1.5d)/(Kxd 1
其中: ε=介电常数; D=绝缘外径; d=编织铜线径; d1=内部导体外径; K=系数导体条数N=1,K=1 N=7,K=0.94 N=12,K=0.96 N=19,K=0.97
4.特性阻抗
A:同轴电缆(Z)=(138.1/√ε)xlog[(D+1.5d)/(Kxd 1)] B:对型电缆(Z)=(276/√ε)xlog[(1.2xD)/Kd 1]
注: ε取值 PVC=(5~7) PE=2.3 PEF20%=2.0 PEF30%=1.85 PEF40%=1.71 PEF50%=1.58 PEF60%=1.46 PEF70%=1.33 Nylon=3.5 PP=2.6 FEP=2.20
3.发泡度之计算步骤(1)先根据线材要求之特性阻抗逆推计算出发泡度之ε。
(2)再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发泡度。
公式: F=(3.6ε
e -2ε
e
2+2.3)÷3.9ε
外模选择: D=SQRT[(1-F)(d
12-d2)+d2] d
1
=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xK(同上列系数值)
**各种形状面积及体积计算公式:
**各规格导体最大直流电阻标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