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件(金盛华)-价值取向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群体动力理论发展
从勒温的场论到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群体动力理论不断发展和 完善。
群体动力对个体的影响
群体动力可以影响个体的态度、行为和价值观,使个体更加符合群 体要、可衡量的团队目标, 使团队成员能够明确方向并为之 努力。
有效沟通与反馈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反馈机制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团 队协作效果。
服从现象
在权威面前,个体往往更容易放弃自己的判断而 服从权威的指示或要求。
影响因素
权威的合法性、专业性、信任度等因素影响个体 的服从程度。
04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人际关系建立与维护
人际关系定义
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建立
通过主动交往、真诚相待、寻找共同点等方式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02
社会认知过程
感知与注意
01
02
03
感知的定义
感知是个体对外界刺激进 行选择和解释的过程,包 括感觉和知觉两个阶段。
注意的作用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 象的指向和集中,它保证 了我们对重要信息的加工 和处理。
感知与注意的关系
感知和注意密切相关,注 意影响着感知的选择性和 准确性,同时感知也影响 着注意的分配和转移。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社会心理学概述 • 社会认知过程 • 社会影响因素及效应 •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 群体动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 社会心理现象解读与应对策略
01
社会心理学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 科学。
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
26
第二讲 社会认知
.
本讲大纲
社会认知概述 对自我的认知 对他人的认知 对群体的认知 归因
.
28
一、社会认知概述 (一)含义
社会认知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自我、 他人或群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进行 感知、判断、评价、推断和解释以作进 一步反应的过程。
.
29
(二)社会认知的策略
认知吝啬鬼 ──通过最小限度的观察作出社会判断
5、[美]阿伦森,《社会性动物》,新华出版社,2001

.
2
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
《自我》 《决策与判断》 《亲密关系》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社会认知:洞悉人心的心理学》 《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 《社会冲突》 《社会心理学之旅》 《社会心理学纲要》 《社会认知:从大脑到文化》
.
3
2000年,美国科学院组织了一批著名的学者讨论人类 的未来科学究竟有哪些,他们的结论是NBICS(纳米 ——生物——信息——认知——社会) NBICS: 纳米技术:消弭了自然的和人造的分子系统之间的界限
心理
预测
群体
行为
控制
社会
.
9
下列动作所蕴含的心理意义
.
10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社会情景中的个体或群体 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与社会互动的一门心理 学科。 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 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 社会互动
.
11
社会情境
社会心理 (内隐)
社会行为 (外显)
.
12
三、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霍兰德,1976)
哲学思辨
经验描述
实证分析
启蒙期
形成期

社会心理学(全)金盛华主编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全)金盛华主编ppt课件
“生不逢时”。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在社会心理学的分析中,
环境—人—行为构成了一个互动系统。
行为不再简单被理解为一种心理过程的终 结,而是另一个心理过程的始点。
行为在这种互动中获得了动态的意义。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特殊论: 文化人类学家:突破自身的局限,不同的
文化对人的行为的制约作用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代表人物: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费孝通的老师)
在对新几内亚特罗布里恩德群岛土著居民心理进 行研究之后,1927年出版了《原始社会的性与压 抑》,批驳了弗洛伊德关于“俄迪浦斯情结”在 人类发展中具有普遍性的观点。(舅舅管教孩子; 母权制社会)
/shxw/shxl x/default.htm(中国社会学网〈社会心理 学〉
(中国心理网) (心育心) (直面)
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观点
[我祈求上帝赐给我一颗勇敢的心,让我去改变可 以改变的;我祈求上帝赐给我一颗平静的心,去 接受不可以改变的;我祈求上帝赐给我一颗智慧 的心,去分辨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 改变的。——圣弗兰西斯(St.Francis)(十三世 纪意大利中部亚西西市一位传教土,为献身宗教 事业,他摒弃财欲、权欲和情欲,过着清贫如洗 的乞丐生活,现在,天主教会把他称为虔诚教徒 的典范。)]
游戏的结果是: 感受分享:
大启发
助人自助。
大启发
要我学——我 要学
观点
任何一个单独的真理都是不充分的, 因为世界是很复杂的。任何一个真

《社会心理学》课件

《社会心理学》课件

《社会心理学》课件一、概要《社会心理学》课件是一篇深入探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综合性课件文章。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思想、情感、行为以及群体互动过程的学科。

本课件旨在全面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帮助学习者对社会心理学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课件的开头部分将介绍社会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阐述社会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接着将重点介绍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社会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以及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理论等。

此外还将探讨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如社会认知、社会影响、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等。

本课件还将强调社会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展示社会心理学理论如何解释和预测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习者理解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如何相互关联,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将总结社会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习者将对社会心理学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背景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认知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如何在社会环境中思考、感受、行动,以及这些行为与认知过程如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不仅研究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更侧重于揭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关联。

在这一框架内,它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冲突和和解机制,以及群体决策、社会影响等复杂的社会现象。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的思想以及早期社会学家的研究。

然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社会心理学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逐渐形成的。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益复杂,社会心理学的崛起便顺应了这样的历史背景。

其理论与方法也不断创新和完善,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指导人类的社会行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社会问题如人际冲突、群体冲突等日益凸显,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2024《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2024《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引言•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态度•社会影响•社会关系•社会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言性质社会心理学是一门介于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社会心理、群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三个层次。

其中,个体社会心理主要研究个体的社会化过程、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动机等;群体社会心理主要研究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群体冲突等;社会行为主要研究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等。

任务社会心理学的任务包括描述社会心理现象、解释社会心理现象、预测社会心理现象和控制社会心理现象。

其中,描述是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界定的过程;解释是对社会心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与过程进行说明的过程;预测是根据社会心理现象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对其未来趋势进行预见的过程;控制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的运用,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人为干预,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仪器观察被试者的行为表现或言语反应,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

•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调查法包括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等。

•档案法:通过对被试者的个人档案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弥补其他方法的不足,例如对于已故的人或无法接触的人进行研究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概念与过程01社会认知定义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群体以及社会现象进行感知、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02社会认知过程包括注意、解释、记忆等阶段,涉及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加工。

社会心理学课件完整版

社会心理学课件完整版

②同胞的影响
年长的同胞姊妹(尤其是同性别的)可提供性别角色行为的 榜样;有哥哥的男孩更有男子气、更独立、学习能力更强;有 哥哥的女孩更聪明、更野、更富攻击性、更雄心勃勃。
③独生子女 3.家庭结构 3.家庭结构 ①单亲家庭 离婚: ②离婚:头一年影响最重,对年幼儿童影响更重 ③重组家庭(继父/母家庭) 与单亲家庭的男孩相比,有一位继父的男孩更成熟、 适应更好、社会适应能力更强;男孩从继父母获益较 多,与继父生活在一起的女孩则适应不那么好,焦虑 较多;女孩与再婚的母亲之间磨擦也较多。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哲学思辩阶段(启蒙期) 一. 哲学思辩阶段(启蒙期) 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 二. 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 三. 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 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系统性原则 3.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 伦理原则
二.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1. 社会行为 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B=f(P,E) 2. 社会心理 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即由社会 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影响作用的心理活动。 三.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个体层面(微观) 1. 个体层面(微观):社会知觉、动机、态度、自 我意识、人际关系等 群体层面(中观): ):群体凝聚力、社会影响等 2. 群体层面(中观): 社会层面(宏观): ):风俗、民族心理、国民性等 3. 社会层面(宏观):
1. 2. 3.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社会学习论(班杜拉和沃尔特为代表) 一. 社会学习论(班杜拉和沃尔特为代表)
社会学习论简述 学习的机制:联想、强化、模仿 观察学习(替代性学习):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 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

[5] 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第十版),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界定
• 定义的分歧、社会心理分类系统、本书的定义、对定义 的补充理解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 社会心理发展、认知社会心理学、社会互动、社会影响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 学科性质、与人格心理学、社会学的关系
第一部分 概论、导论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理论 第三章 社态度极其测量
第四章 社会化
社会化:如何习得社会认可的心理行为模 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第四章 社会化
第四章 社会化
第 四 章 社 会 化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 田营
导言
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
社会与个体的相互作用
(1)起点:个体生存于并活动于社会之中 (2)社会对个体:社会会影响到个体的思 想、感情和行为 (3)个体对社会:对社会上或周围环境中 的人或事情有自己的认识、体验和行动 ……
一个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
部分:
社会心理 社会化;态度及其测量 发展
社会知觉;刻板印象与归因;自我概念;价 社会认知 值取向 沟通;人际吸引;人际关系;助人行为;侵 社会互动 犯行为
社会影响
从众、依从和服从;劝导与态度改变;
群体中的相互作用;合作、竞争与冲突
•社会心理学概论 •社会心理发展 •认知社会心理学 •社会互动
社会 心理学
•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发 展
社会 影响 社会互动
认知 社会 心理 学
本书中未提到或未足够提到的内 容

2024版社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社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 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或态度的现象。
VS
从众行为的原因
从众行为的原因包括信息性影响(即个体 认为他人拥有更准确的信息)、规范性影 响(即个体希望被他人接受和认可)和群 体压力(即个体感受到来自群体的压力和 要求)。
2024/1/27
21
抵制从众行为的方法与策略
重于个体内部的认知机制。
8
社会认知的偏差与影响因素
1 2
社会认知偏差的定义 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出现的系统性误差,导 致对他人或社会现象的误解或误判。
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 包括刻板印象、晕轮效应、近因效应等。
3
社会认知偏差的影响因素 包括个体的经验、文化背景、情感状态等。
2024/1/27
9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2024/1/27
16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态度影响行为
个体的态度会对其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态度会促使个体采取积极的行为, 消极的态度则可能导致消极的行为。
行为反作用于态度
个体的行为也会对其态度产生影响,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方式,可以进而改变其态 度。
2024/1/27
17
态度改变的理论与方法
态度改变的理论
2024/1/27
22
06
社会群体与互动
2024/1/27
23
社会群体的概念与分类
社会群体的定义
具有共同目标和归属感,通过社 会互动形成的人群集合体。
2024/1/27
社会群体的分类
根据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群体目 标和群体规模等因素,可分为初级 群体、次级群体、内群体和外群体 等。
社会群体的特征
有意伤害他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 许可的行为的内在驱力。

《社会心理学》第1章 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第1章 PPT课件

——2/3的实验者完全服从指令。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一、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问题
3、助人?还是助己?
农民遭歹徒抢劫,过路公交乘客捡钱不救人
正阳县一位从事粮食收购生意的农民,从银行取款骑摩托 车返回途中遭遇歹徒撞车抢劫。歹徒得手后,随手撒了一 把小面额纸币,受伤躺在路边的这位农民向路过的公交车 招手求救,没想到,公交车停下后,众人下车“捡”完路 上的钱后又都迅速上了车。公交车疾驶而去,将受伤的他 丢在了路边……
出版社,1997 《社会心理学》,时蓉华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社会心理学》(第8版),戴维·迈尔斯著,侯玉波等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心灵聚会——管窥社会心理学
教师教育学院 汪伟 E-mail: xiaoxieww@
双重格言
这边更正确
还是这边的……
人多手杂反而碍事 VS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文胜于武
VS
事实胜于雄辩
朽木不可雕 VS
活到老,学到老
血浓于水
VS
亲兄弟明算帐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VS 三思而后行
有备无患
VS
船到桥头自然直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事实上,我们经常为自己犯的一些小错误而自责 不已,当回头看时,我们明白了该如何行事。然 后心里想着“我早就知道是这样了,但当初就是 一念之差啊。”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 以下三类问题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思维
• 我们如何知觉自我和他人 • 我们的信念是什么 • 我们所能做的判断 • 我们的态度

社会心理学第二版金盛华主编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第二版金盛华主编复习资料

社会⼼理学第⼆版⾦盛华主编复习资料第⼀章社会⼼理学概述1.⼼理学研究⽅法:2.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指通过有⽬的、有组织的直接观察,收集有关⼈类社会⾏为的各种⾮语⾔资料,从⽽分析、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法。

分类:参与观察(公开与隐蔽)与⾮参与观察(前者研究⼈员为参与者,后者为旁观者)3.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现实性。

它主要研究在现实⽣活条件下发⽣的过程,没有研究者⼈为安排的场⾯;⽽且这种研究可以在长时间内进⾏,因⽽能够得到有关⾏为发⽣顺序和发展过程的资料。

4.观察法的主要缺点是:第⼀,由于对⾃变量缺乏控制,所以难以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第⼆,在使⽤观察法时,如果被观察者意识到他们正在受到观察,那么⾏为表现就有可能不同,使得观察结果不够真实;第三,观察者⾃⾝的主观愿望易于影响观察过程及观察结果。

5.实验法(experiments method):根据⼀定的研究假设,系统地操纵⼀个或多个变量,对额外变量进⾏控制(使其对所有被试保持常数,消除可能使结果出现误差的⽅⾯和挑选条件相同或近似的被试者),并观察这种操纵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从⽽发现因果关系的⼀种⽅法。

分类:实验室实验、模拟实验、⾃然(现场)实验6.调查法(survey method)⼜称询问法。

它的基本做法是研究者拟定⼀系列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要求他们作出回答,然后整理所获得的资料,从中得出结果。

调查法分为两种,⼀种是访谈法(interview method),另⼀种是问卷法(questionaire method)。

访谈法是研究者亲⾃访问被调查者,向他们直接提问,并对回答作出记录;问卷法则是以书⾯形式向被调查者提问,让他们填写问卷。

7.采⽤调查法进⾏社会⼼理学研究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第⼀,要注意研究范围,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套问题。

第⼆,要注意对被调查对象的取样问题。

取样正确,才能保证结果有代表性。

社会心理学课件(金盛华)-价值取向

社会心理学课件(金盛华)-价值取向
可能诱导价值观 的形成
行为
行为的改变会导致价值 观的改变 (哪怕是表面的、暂时 的妥协)
四、价值取向的本土化研究
(一)国内价值取向研究的阶段
阶段1:20世纪80年代前
——全面介绍、移植和验证阶段
阶段2:20世纪80年代后
——“中国化”或“本土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定向的价值取向
研究
杨中芳(1994)

二、价值观理论
(一)Allport的六分类
Spranger( 《人的类型》 1928): 理论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审 美的、宗教的
价值观研究量表 (Allport&Vernon1960 )
√ 经济型的人务实,对有用的东西感兴趣;
√ 理论型的人以发现真理为主要追求;
√ 审美型的人以美的原则评价事物;
4、人情与面子
黄光国(1983)——《人情与面子:中国人 的权力游戏》 资源支配者的心理历程可能存在三种不 同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做事法则和决策策略。 √工具性关系→公平法则→客观决策;
√ 情感性关系→需求法则→亲情困境;
√混合性关系→人情法则→人情困境。
◇西方人社会——工具性关系——公平法 则;
◇中国人社会——情感性关系(或接近情 感性关系的混合型关系)——需求法则和 人情法则。
2、 以社会、关系、情境为中心的价值观

杨国枢(1992) 人类社会→生活圈(两种主要运作方式) √个我取向(individualorientation)— —以自主性为重 √社会取向(social orientation)—— 以融合性为重
中国人是比较典型的社会取向。具体表现为: √家族取向
√关系取向
文化价值观是一个文化中的成员在社会 化过程中被教导的一套价值,大体上,这 一套价值是共存于文化成员之中的。

《社会心理学》课件(2024)

《社会心理学》课件(2024)

在控制条件下,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 行操纵和测量,以探究因果关系。
2024/1/29
5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启蒙时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社 会心理学开始萌芽,代表 人物有塔尔德、麦独孤等 。
2024/1/29
形成时期
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 ,社会心理学逐渐发展成 为一门独立学科,代表人 物有勒温、米德等。
06
例子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 没水喝。
19
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
群体极化
指群体在讨论或决策时,往 往会倾向于更加极端或冒险
的立场或行为。
影响因素
群体氛围、群体规范等。
2024/1/29
例子
在某些政治或社会议题上,群体讨论可能 会导致更加极端或激进的观点出现。
群体思维
指群体在讨论或决策时,由于追求一致性 和避免冲突的心理压力,导致群体成员忽 视或压制不同意见和警告信号的现象。
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代至今,社会 心理学不断壮大和完善,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 方法不断创新。
6
PART 02
社会认知
REPORTING
2024/1/29
7
社会认知的概念与过程
1 2
社会认知的定义
指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社会现象的心理表征和 认知过程。
社会认知的过程
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多个心理过程, 涉及对社会信息的加工和解释。
社会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2024/1/29
消费者行为研究
分析消费者的心理过程、需求、动机和价值观,以了解他们如何 做出购买决策。
品牌形象与消费者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9-2 中国民众价值取向各因素的得分情况
价值取向 工作学习 品格境界 公共利益 名望追求 家庭人伦 法律规范 金钱权力 从众认同 有效样本量 平均数(M) 5459 5464 5458 5461 5457 5459 5464 5459 4.957 4.938 4.648 4.006 3.863 3.589 3.088 2.982 标准差 (S.D.) 0.743 0.669 0.901 0.970 0.876 1.240 0.959 0.898
(一)价值取向与态度 联系◇价值观功能和作用的实现需要通 过态度来完成。 ◇都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区别◇价值观比态度更广泛、更抽象。
◇态度是情境性的;价值观是超越 情境的
◇ 态度与具体行为的距离更近,对行为 的预测作用更为明显,而价值观没有直接的 行为动力意义。 价值观 态度 行动
(二)价值取向与需要系统
(二)中国民众价值取向“好人定位”结 构
金盛华认为, 中国人价值观结构,其在整 体上是以品格自律、才能务实、公共利益、人 伦情感为优先取向的亲社会结构,具有鲜明的 “好人定位”的特点
中国民众价值取向“好人定位”结构(图 9-1)
金钱权力
公共利益
中国民众价值取向“好人定位”结构(图 9-2)
本土 跨文化从中国人Biblioteka 同的、 独特的心理、行 为出发
1 、以“己”为中心的价值观 费孝通(1947)
在差序性同心圆中,最中心的是自己,然后“一圈 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差序格 局中,“社会关系也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 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 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自我 重要他人 一般人
2、情绪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 为反应。 ◇情绪——与主体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 度体验; ◇情感——与人的社会关系需要相联系, 并受社会关系制约的态度体验。 构成要素一 情绪情感 价值观 以心理体验的方式反映
3、兴趣爱好
◇个性倾向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兴趣在行为中的表现即为爱好;
◇归根到底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
第二节 中国民众价值取向状况
一、中国民众整体价值取向结构 特点
(一)
中国民众价值取向现状
《中国民众价值取向问卷》(QVOC)(金盛 华),共40个项目,为防止趋中性回答定 势,采用6级评分制。 □8因素模型(按强度递减排列) √工作学习取向; √品格境界取向;
√公共利益取向; √名望追求取向; √家庭人伦取向; √法律规范取向; √金钱权力取向; √从众认同取向;
(8)传统(Tradition):尊敬、接受传 统文化和宗教要求的习惯和思想; (9)遵从(Conformity):抑制引起他人 不安或伤害他人及违背社会期望与规 范的行为、倾向和冲动;
(10)安全(Security):社会交往和个 人的稳定、安全、和谐。
三、 价值取向与主要关联心理变量 的关系
√权威取向
√他人取向
3、富贵与道德追求 □文崇一(1993)
◇提出“富贵与道德”的二分模式
◇中国人的价值观始终在正面的“富贵
与道德相容”与负面的“富贵与道德冲突” 之间徘徊。 ①富贵与道德相容:富贵而道德;道德 而富贵。 ②贫贱与道德相容:贫贱而道德;道德 而贫贱。
③富贵与道德相斥:富贵而不(轻) 道德;不(轻)道德而富贵。 ④贫贱与道德相斥:贫贱而不(轻) 道德;不(轻)道德而贫贱。
(三)
Morris的生活方式理论
价值:包含实际价值(operative value)、 想象价值(conceived value)、客体价值 (object value)三种涵义。
价值观是一种对理想生活方式目标的憧憬, 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生活方式问卷 (ways to live questionaire,1956) 13种生活方式(想象价值,即理想价值观)。 ※价值观=生活方式(极端) → 把抽象的东西用 具体的行为阐述出来 → 完成形而上向形而下的 转换
施瓦茨价值观量表(Schwartz Value Survey, 简称SVS)
57项价值观,用以代表10个普遍的价值观 动机类型:

(1)权力(Power):社会地位和特权, 控制或统治他人和资源; (2)成就(Achievement):根据社会标准 通过能证明个人成功的竞争;
(3)享乐主义(Hedonism):追求生理上的 满足及愉悦;
表9-1 Rokeach的价值观调查表项目
终极性价值观
舒适自在的生活 令人兴奋的生活 有成就感 和平的世界 美丽的世界 平等 家庭安全 自由 幸福 内心的和谐 成人的爱 国家安全 快感 救世的 自我尊重 社会认可 真正的友谊 智慧
工具性价值观
有抱负的 心胸开阔的 有能力 欢愉的 干净的 有勇气的 宽容的 愿意助人 诚实的 富于想象的 独立的 智识的 有逻辑 有爱心的 服从的 礼貌的 负责的 有自制能力的
2、 以社会、关系、情境为中心的价值观

杨国枢(1992) 人类社会→生活圈(两种主要运作方式) √个我取向(individualorientation)— —以自主性为重 √社会取向(social orientation)—— 以融合性为重
中国人是比较典型的社会取向。具体表现为: √家族取向
√关系取向
文化价值观是一个文化中的成员在社会 化过程中被教导的一套价值,大体上,这 一套价值是共存于文化成员之中的。
Schwartz (1994) 在一个社会成员有意无意的价值社会化 (value socialization)中会表露出某种共同性, 而这种“共同性”就是所谓的文化价值观。
不同文化下的行 为比较
Triandis(1989):
个人主义的核心含义是优先考虑个人目 标而非小组的目标,强调服务于个人的价 值观、个人爱好、与众不同、独立;
集体主义的核心含义是优先考虑小组的 目标而非个人的目标,强调服务于小组的 价值观,为了保护小组的完整、成员的独 立及和谐的关系可以把个人的目标放在次 要的地位。
(五)
√ 社会型的人追求权力、影响和声望;
√ 宗教型的人信神或寻求天人合一等; √ 政治型的人重视权力、地位和影响力。
(二) Rokeach的工具性、终极性价值 观理论
□终极性价值观(terminal values) 欲达到的最终存在状态或目标,如和平的世 界、舒适的生活等; □工具性价值观(instrumental values) 为达成上述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或手段, 如负责任的和自我控制的等。 □价值观调查表(M. Rokeach,1973) 由36项价值观信念构成的,分别测量这两类 价值观(两类各18项)。

二、价值观理论
(一)Allport的六分类
Spranger( 《人的类型》 1928): 理论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审 美的、宗教的
价值观研究量表 (Allport&Vernon1960 )
√ 经济型的人务实,对有用的东西感兴趣;
√ 理论型的人以发现真理为主要追求;
√ 审美型的人以美的原则评价事物;
(4)刺激(Stimulation):兴奋、新奇和生活 中的挑战; (5)自我导向(Self-Direction):独立的思想 和行为——选择、创造、探索; (6)世界主义(Universalism):理解、欣赏、 容忍和保护所有人和未来的福利;
(7)仁慈(Benevolence):保护和提高那些 个人交往较多的人们的福利
Rokeach(1973)
①一般的信念;
②具有动机功能、评价性、规范性和禁止性; ③行动和态度的指导; ④个人和社会的现象;
Schwartz(1998)
①合乎需要的超越情境的目标; ②在个人生活中或其它社会存在中起着指导原 则的作用;
(三)价值取向
金盛华(1995) : 人们对特定事物所 采取的价值观。它是和具体事物、情境相 关联的,是人们在特点对象之上所进行的 价值选择。
(四)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
Hofstede(1980):
◇个人主义是指在团体、组织中情感相 对独立; ◇集体主义的”我们感”很突出,在组 织中重视成员资格,对组织有情感依赖, 强调忠于本集体的那些价值观。
Hui &Triandis(1986):
集体主义是有关人际间感情、理想、信 仰、观念和行为间的一种综合体。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量表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Scale简 称IC)(1988):从个体对待配偶、父母、 亲戚、朋友、邻居及同事的态度等六个方 面衡量一个人的集体主义倾向。
价值观 VS 价值取向 ◇价值观——强调“观”的认知层面,注重 人们判断事物价值的视角,具有系统性和 静态性等特点; ◇价值取向——指向性更为明确,与更为具 体的行动选择相关联,是个人价值观的体 现。 ※很多研究情境中,价值观=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更强调了主体与客体的关联性和 主体对客体的选择性。
Schwartz的价值观理论
设想人类存在着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 的价值观的心理结构。 认为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目标的类型,或 目标所表达的动机内容。
价值观满足以下5条标准:
(1)价值观是一些概念或信念;
(2)价值观是人们想要追求的终极状 态或行为; (3)价值观是超越具体情境的;
(4)价值观对行为或事件的选择和评 价具有指导作用; (5)价值观是有层次的,它们根据相 对重要性的不同进行排序。
兴趣 更能充分反映 价值观
个体差异性; 自由选择性。
(三)价值取向与行为
□行为是价值取向的表现;
□价值取向引导行为;
□行为可能诱导价值取向的改变
◇做出重大行为之前,个体有价值判
断的过程(有意识,直接) ◇琐碎行为或习惯行为:头脑中的图式 起作用,也受到价值观影响(无意识, 间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