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教案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精选9篇)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精选9篇)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篇1一、设计背景考试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
虽然如此,由于考试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认识水平等的重要途径,有些考试甚至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前途,因此,所有考试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和焦虑,也就是考试焦虑。
在考试过程中,中等程度的焦虑水平是可以提供临场发挥的最佳情绪状态。
以这种心态迎接考试,往往不会失误,甚至能超水平发挥;而心理承受较弱、对考试压力的感受和反应过分强烈,就会产生严重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这种高强度的焦虑水平不但对考试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起相反作用。
甚至本来会做的试题,心理一紧张,也会做错了。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考试焦虑,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与具体表现,以及如何克服考试焦虑,树立自信心,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教学目标1、了解考试焦虑对人的生理、生活、学习工作的危害2、学会自己调节自己,以恰当的紧张程度对待每一次考试三、教学重点:学会克服考试焦虑的几种方法四、教学难点:运用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提高自信心五、教学方式:1、讲述与讨论2、角色扮演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案例(投影画外音)凌是某中学初中学生。
上课或做作业时,会无緣无故地东张西望,遇难题会焦虑甚至手心出汗。
该生进校后,测验考试紧张,尤其是初三下半学期期考前夕引发了胃溃疡。
凌学习上接受知识速度较慢,学习方法较差,成绩在班中倒数几名。
有时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产生弃考的念头。
2、学生发表意见: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这位同学给你留下什么印象?3、对比自己:你也有过这种考试焦虑吗?具体表现怎样?结果如何?(让学生讨论,现身说法。
)4、小结:引出考试焦虑的概念(一)考试焦虑:因考试带来的过度的心理压力,产生严重的紧张、恐惧和焦虑,这就是考试焦虑。
一个人如果长期被考试焦虑所笼罩、支配就会失去自信,影响自身潜在的才能和智慧的自我发挥,难以享受成功的快乐,常处于忧郁之中,并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2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史1.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4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二章: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2 认知学习理论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4 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三章:学生心理与教育3.1 学生的认知发展3.2 学生的情绪与动机3.3 学生的个性与差异3.4 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实践第四章:教师心理与教育4.1 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4.2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4.3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4.4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实践第五章:课堂管理5.1 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5.2 课堂纪律的管理5.3 课堂气氛的营造5.4 课堂管理策略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六章:教学设计6.1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6.2 教学目标的设计6.3 教学内容的设计6.4 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第七章:课程发展与评价7.1 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7.2 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方法7.3 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技术7.4 课程发展与评价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八章:教学方法与媒体8.1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8.2 教学媒体的种类与功能8.3 教学设计与教学媒体的整合8.4 教学方法与媒体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九章:学生评估与评价9.1 学生评估与评价的基本理论9.2 学生评估的方法与技术9.3 学生评价的标准与准则9.4 学生评估与评价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十章:教育心理学研究趋势与展望10.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10.2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创新10.3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10.4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第十一章:特殊教育心理11.1 特殊教育心理概述11.2 学习障碍的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11.3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11.4 智力障碍的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第十二章:跨文化教育心理12.1 跨文化教育心理概述12.2 文化差异对学习的影响12.3 跨文化教育心理研究方法12.4 跨文化教育心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十三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政策13.1 教育政策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13.2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作用13.3 教育政策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影响13.4 教育政策与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发展第十四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14.1 教育技术概述14.2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技术发展中的作用14.3 教育技术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14.4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的未来发展第十五章:教育心理学实践案例分析15.1 教育心理学实践案例选取与分析方法15.2 课堂教育教学实践案例分析15.3 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实践案例分析15.4 教育心理学实践案例分析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述、学习理论、学生心理与教育、教师心理与教育、课堂管理、教学设计、课程发展与评价、教学方法与媒体、学生评估与评价、教育心理学研究趋势与展望、特殊教育心理、跨文化教育心理、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政策、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以及教育心理学实践案例分析。
儿童教育心理学教案(精选2024)
家长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影响
要点一
家长教育方式的分类
根据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反应,可以 将家长教育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 、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种。
要点二
不同教育方式对儿童 心理的影响
权威型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 律性和责任感;专制型教育方式可能 导致儿童缺乏自信和自主性;放任型 教育方式可能使儿童缺乏责任感和自 律性;民主型教育方式则有助于培养 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情感发展
儿童的情感从简单到复杂 ,逐渐学会表达和控制自 己的情绪,如喜怒哀乐等 。
社会性发展
儿童逐渐学会与他人交往 和合作,建立友谊和信任 关系,同时学会遵守社会 规则和道德规范。
性别认同
儿童开始意识到性别差异 和角色期待,逐渐形成性 别认同和性别角色行为。
03
学习理论与儿童教育应用
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情感、价值观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个体自我发 展和实现的过程。
教学方法
采用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实践应用
在儿童教育中,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同 时,通过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促进他们全面而 有个性地发展。
方面的综合体现。
02 03
家庭氛围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家庭氛围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积极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儿 童形成健康的人格特质,如自信、乐观、独立等;而消极的家庭氛围则 可能导致儿童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不同家庭氛围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专制严厉的家 庭氛围可能导致儿童缺乏自信和自主性;放任自流的家庭氛围则可能使 儿童缺乏责任感和自律性。
教育心理学完整教案
教育心理学完整教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2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教育心理学的起源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1.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概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设计第二章: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信息加工模型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建构的过程第三章:学生心理与发展3.1 学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3.2 学生的情绪与情感情绪与情感的基本概念情绪调节与情绪智力3.3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差异个性发展与自我概念学习动机与学习风格第四章:教师心理与教学策略4.1 教师的认知与情感教师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效能感教师的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4.2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教学策略的类型与选择4.3 课堂管理与发展课堂管理的基本概念课堂纪律与课堂管理策略第五章:教育评估与测量5.1 教育评估的基本概念教育评估的定义与目的教育评估的类型与方法5.2 教育测量的基本技术教育测量的原则与工具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5.3 教育评估的应用与实践学生评估与课程评估教学评估与教师评估第六章:学习动机与激励6.1 学习动机的理论模型行为主义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目标定向理论6.2 学习动机的因素与培养内在动机与外部动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6.3 学习激励策略与实践奖励与惩罚的运用任务设计与管理第七章:课堂交流与合作7.1 课堂交流的基本原理交流的模型与过程有效沟通的技巧7.2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合作学习的定义与原则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7.3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实践策略第八章:特殊教育与差异教学8.1 特殊教育的需求与策略特殊教育的定义与范围特殊教育的学生评估与适应策略8.2 学习差异与个体教学学习差异的类型与识别个体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8.3 多元文化教育与包容性教学多元文化教育的原则与实践包容性教学策略与实践第九章:教育技术应用9.1 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分类教育技术的概念教育技术的种类与用途9.2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9.3 虚拟现实与混合现实教学虚拟现实与混合现实的概念虚拟现实与混合现实在教学中的应用第十章:教育心理学研究趋势与展望10.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跨学科研究的发展10.2 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10.3 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挑战与机遇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中的1.3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育心理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分类,动机理论的基本框架,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以及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2. 掌握动机理论的基本框架,能够分析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
3. 学会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机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
教学重点: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学习优秀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讨论学习动机在其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分类。
(2)动机理论的基本框架。
(3)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动机理论在实际学习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学习动机问题,巩固所学。
5. 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激发与维持自己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教育心理学教案:学习动机2. 板书内容:(1)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分类(2)动机理论的基本框架(3)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
2. 答案:(1)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引导、维持和调节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
分类: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任务动机、自我动机。
在学习过程中,动机具有激发学习行为、调节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作用。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性和价值1.2 儿童发展概述掌握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儿童发展的不同理论和观点1.3 研究方法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掌握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儿童行为和发展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2.1 感知觉和注意力理解儿童感知觉和注意力的发展过程学习如何促进儿童的感知觉和注意力发展2.2 记忆和语言掌握儿童记忆和语言的发展特点探索如何促进儿童记忆和语言能力的提升2.3 思维和问题解决了解儿童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成长学习如何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第三章:儿童情感和社会发展3.1 情感和情绪发展掌握儿童情感和情绪的发展过程探索如何理解和管理儿童的情感和情绪3.2 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理解儿童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学习如何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技巧和合作能力3.3 道德和价值观探索儿童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学习如何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第四章:儿童个性和自我意识发展4.1 个性特征和人格发展掌握儿童个性特征和人格的发展过程探索如何培养儿童的积极个性和健康人格4.2 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理解儿童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的形成学习如何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4.3 自尊和自信探索儿童自尊和自信的培养方法学习如何提高儿童的自尊和自信心第五章:儿童发展中的问题和干预策略5.1 常见发展问题了解儿童发展中常见的问题和挑战学习如何识别和应对儿童发展中的常见问题5.2 干预策略和方法掌握儿童发展中的干预策略和方法探索如何通过教育和支持促进儿童的发展5.3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理解家庭和学校在儿童发展中的合作重要性第六章:儿童发展中的心理健康6.1 心理健康概述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学习儿童心理健康的评估和识别方法6.2 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掌握儿童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常见类型探索针对儿童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干预策略6.3 心理创伤和逆境了解儿童心理创伤和逆境的影响学习如何帮助儿童应对心理创伤和逆境第七章:特殊儿童的发展7.1 特殊儿童的定义和分类理解特殊儿童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学习如何识别和评估特殊儿童的需求7.2 特殊儿童的发展特点掌握特殊儿童的发展特点和挑战探索如何适应和支持特殊儿童的发展7.3 特殊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了解特殊教育的原则和目标学习特殊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以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第八章:文化和社会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8.1 文化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发展的差异学习如何尊重和促进儿童的文化多样性8.2 社会背景和环境因素掌握社会背景和环境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8.3 社会公正和平等了解社会公正和平等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学习如何推动社会公正和平等,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第九章:观察和评估儿童发展9.1 观察和评估的重要性理解观察和评估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学习有效观察和评估儿童发展的方法和技巧9.2 发展适宜的评估工具掌握常用的评估工具和量表探索如何选择和使用适合儿童发展的评估工具9.3 评估结果的应用和改进了解评估结果对儿童教育和干预的意义学习如何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改进和家长支持第十章:未来趋势和研究前沿10.1 技术在儿童发展中的应用理解科技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和机会学习如何利用技术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10.2 跨学科研究的兴起掌握跨学科研究在儿童发展中的应用探索如何通过跨学科合作推动儿童发展研究10.3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了解儿童发展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学习如何为儿童发展做好准备,应对未来的变化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关注章节: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重点关注儿童感知觉、记忆、语言、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教案文档
教育心理学教案文档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解释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强调教育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1.2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分析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因素1.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特点强调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第二章: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解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2.2 认知学习理论解释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探讨认知学习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2.3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介绍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第三章:学生心理与教育3.1 学生的认知发展探讨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提出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教育策略3.2 学生的情感与动机分析学生情感与动机对学习的影响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动机3.3 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适应性讨论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提出应对学生个体差异和促进适应性的教育方法第四章:教师心理与教育4.1 教师的认知特征与教学效能分析教师的认知特征及其对教学效能的影响探讨提高教师教学效能的策略4.2 教师情感与师生关系探讨教师情感与师生关系对教育的影响提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议4.3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介绍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途径和策略强调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第五章:课堂管理5.1 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解释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分析有效课堂管理的要素5.2 课堂纪律与学生行为管理探讨课堂纪律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提出应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策略5.3 课堂氛围与学习动机分析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提出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建议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方法6.1 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解释教学策略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教学策略的类型和选择依据6.2 常见的教学方法及其应用介绍常见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探究法等分析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和适用场景6.3 教学评价与反馈探讨教学评价的类型和作用提出有效的评价和反馈策略,以促进学生学习第七章:特殊教育与心理干预7.1 特殊教育的需求与方法讨论特殊教育的对象和需求介绍特殊教育的常用方法和策略7.2 心理干预与辅导解释心理干预的概念和作用探讨心理干预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实施方法7.3 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和建议第八章: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8.1 教育心理学实验设计介绍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步骤强调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8.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解释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探讨如何合理解释实验结果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意义8.3 实验研究的伦理considerations强调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问题提出确保研究伦理的策略和措施第九章: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9.1 教育咨询与评估介绍教育咨询和评估的重要性和过程探讨教育心理学在咨询和评估中的应用9.2 培训与专业发展强调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介绍教育心理学在培训和专业发展中的应用9.3 教育政策与实践改革分析教育政策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探讨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政策制定和改革中的作用第十章:展望与未来趋势10.1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分析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强调教育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10.2 创新与技术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探讨创新和技术在教育心理学中的作用和影响分析未来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机遇和挑战10.3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介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强调跨学科合作和研究的必要性第十一章: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需求11.1 学习障碍的定义与分类解释学习障碍的多种定义和分类系统强调早诊断和干预的重要性11.2 学习障碍的评估与诊断介绍学习障碍评估的工具和技术强调多学科评估团队的作用11.3 特殊教育策略与支持探讨特殊教育中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分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支持系统第十二章:多元文化与教育心理12.1 多元文化教育的背景与重要性讨论多元文化教育的兴起背景强调在教育中尊重和包容文化多样性12.2 跨文化教育心理研究介绍跨文化教育心理研究的主题和挑战探讨文化差异对学习过程的影响12.3 多元文化教育心理实践分析多元文化教育心理实践的策略强调教师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角色和责任第十三章:道德发展与教育13.1 道德发展的理论模型介绍道德发展的主要理论模型,如科尔伯格的理论分析道德发展对教育实践的启示13.2 道德教育策略探讨如何在教育中促进道德发展提出道德教育的有效实践方法13.3 道德冲突与决策分析学生在道德冲突中的决策过程探讨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心理教育14.1 网络环境对心理教育的影响探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对心理教育的影响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特点和挑战14.2 在线教育心理干预介绍在线教育心理干预的策略和技术强调网络环境下心理支持的必要性14.3 网络素养与教育讨论网络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分析提高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策略第十五章: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展望15.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未来方向预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强调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15.2 教育心理学的实践应用前景探讨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未来应用分析教育心理学对教育改革的影响15.3 终身学习与心理发展强调终身学习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支持终身学习者的心理需求和动机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的教育心理学内容广泛,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涉及多个方面。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1
(二)实验性研究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 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条件下,在专门的实验室内, 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通过引起或改变一种或几种 影响个体心理变化的条件,从而观察个体生理及行 为变化,揭示出特定条件与儿童心理现象之间的关 系的方法。 优点:控制比较严格,所获得的数据的可重复性高, 数据比较可靠,结论经得起考验。 局限性:实验室情况与儿童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 离,可能会使儿童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 思考: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个性品质等复杂的心 理特点能否用此法?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 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感知觉:当我们听到声响,看到光亮,并明白声响和光亮的实质。 思维: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师提问的思考。 记忆:要记住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 情感:教师讲到幽默之处,学生发出会心的笑声,这是情感现象 的外露。 意志:到了饥肠辘辘的时候,我们仍坚持听课。 注意:我们能一边听课,一边思考,一边记录,这是注意的分配 现象。 气质:有的同学急噪,有的同学耐心。 性格:有的同学处世理智冷静,有的同学易于感情用事,有的同 学则意志坚强,这是反映了不同的性格类型。 能力:有的同学聪明伶俐,有的同学相对迟钝,有的同学记忆力 特好,有的同学创造力特强。
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 要探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教育心理学主要探讨 学校教育情境下学与教 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属于心理学的应用学科 之一。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研究儿童心理发 展特点和学习与教育规律的科学,是发展与教 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 ( W.T.Preyer , 1842-1897 )是儿童心理学的 真正创始人。 《儿童心理》( 1882 )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 学的正式诞生。 研究方法: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 3 岁每天 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观 察,最后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书。
教育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第一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六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六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小学教育心理学项目九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教学教案
4.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等而勤奋学习。
(二)培养和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3.正确运用竞赛与评比
4.正确的评价和适应的表扬与批评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利用原有兴趣和动机的迁移
任务三:学习迁移
言语联结学习: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即言语连锁化
辨别学习: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
概念学习: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命题的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指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目的。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光。----{中}刘向”引出主题。
二、进入课程内容
任务一:学习概述
一、学习
(一)广义
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
1.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
2.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和强制性
2.按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以及特征等方面的事实性信息的学习。
智慧技能: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的学习。
动作技能:通过人的一般活动而习得的一套熟练的动作系统。如写字技能、体操技能等。
3.学习任务是明确的和特定的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下)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下)第一章:学会感恩1. 教学目标了解感恩的含义,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2. 教学内容a. 讲解感恩的概念和重要性b. 分享感恩的故事和实例c. 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人和事,培养感恩意识3. 教学活动a. 讨论:什么是感恩?b. 分享:你曾经感恩过谁或什么事?c. 小组活动:制作感恩卡片,写下对身边人的感谢之情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表现出感恩的行为和态度。
1. 教学目标2. 教学内容a. 讲解良好习惯的含义和作用b. 分享良好习惯的实例和故事c. 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良好习惯计划3. 教学活动a. 讨论:什么是良好习惯?b. 分享:你有哪些良好习惯?c. 小组活动:共同制定一个班级的良好习惯计划4. 教学评价第三章:学会合作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2. 教学内容a. 讲解合作的含义和作用b. 分享合作的故事和实例c. 引导学生参与团队合作活动3. 教学活动a. 讨论:为什么需要合作?b. 分享:你曾经合作过吗?有什么体会?c. 小组活动:完成一个团队合作任务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是否表现出积极的行为和态度。
第四章:学会沟通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沟通的重要性,学会有效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 教学内容a. 讲解沟通的含义和作用b. 分享沟通的故事和实例c. 引导学生学习沟通技巧3. 教学活动a. 讨论:沟通的重要性b. 分享:你曾经遇到过沟通困难吗?如何解决?c. 小组活动:模拟沟通场景,练习沟通技巧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表现出有效的沟通行为。
第五章:培养自信心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信的含义,学会培养自信心,提高自我价值感。
2. 教学内容a. 讲解自信的含义和作用b. 分享自信的故事和实例c.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培养自信心3. 教学活动a. 讨论:什么是自信?b. 分享:你曾经自信过吗?有什么体会?c. 小组活动:共同制作一份自信海报,展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表现出自信的行为和态度。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1.1 儿童发展的含义与特点1.2 儿童发展的理论流派1.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4 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实践意义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2.1 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2.2 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2.3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与特点2.4 认知发展对教育的启示第三章:儿童情绪与社会性发展3.1 儿童情绪发展的基本概念3.2 儿童情绪发展的主要理论3.3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概念3.4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第四章:儿童语言发展4.1 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概念4.2 儿童语言发展的主要理论4.3 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与特点4.4 语言发展对教育的启示第五章:儿童个性与人格发展5.1 儿童个性的基本概念5.2 儿童个性发展的主要理论5.3 儿童人格发展的基本概念5.4 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理论第六章:儿童发展评估与干预6.1 儿童发展评估的意义与方法6.2 儿童发展评估的工具与运用6.3 儿童发展干预的策略与方法6.4 儿童发展干预的实践案例分析第七章: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7.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应用7.2 认知学习理论及其应用7.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应用7.4 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整合与应用第八章: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8.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8.2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应用8.3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策略设计中的应用8.4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评价设计中的应用第九章:教师心理与专业发展9.1 教师心理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9.2 教师心理压力的识别与应对9.3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策略9.4 教师专业发展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第十章: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10.1 家庭教育的意义与作用10.2 家庭教育的方法与技巧10.3 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沟通与亲子关系10.4 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与启示第十一章: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11.1 特殊儿童发展的特点与挑战11.2 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1.3 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策略11.4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策略第十二章:跨文化教育心理学12.1 跨文化教育的意义与挑战12.2 跨文化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2.3 跨文化教育中的教学策略与方法12.4 跨文化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第十三章:道德发展与教育13.1 道德发展的基本理论13.2 道德发展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13.3 道德教育的实践策略与方法13.4 道德教育案例分析与反思第十四章:网络时代儿童发展与教育14.1 网络时代儿童发展的特点与挑战14.2 网络时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14.3 网络教育资源的选择与利用14.4 网络时代儿童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第十五章:未来视角下的儿童发展与教育15.1 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与儿童教育15.2 未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与挑战15.3 适应未来教育的创新教学策略与方法15.4 未来视角下的儿童发展与教育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儿童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各个领域的发展特点(如认知、情绪、社会性、语言等)。
小学生情绪管理心理健康课教案(通用6篇)
小学生情绪管理心理健康课教案小学生情绪管理心理健康课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情绪管理心理健康课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生情绪管理心理健康课教案1一、主题:克服厌学情绪。
二、目的要求:1、通过小品形式表现自己对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自我剖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2、给厌学者开处方,帮助他们克服厌学情绪,培养学习兴趣。
三、理论分析:厌学是中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有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两方面。
有的学生受社会环境影响,错误地认为读书没有用;有的学生不爱读书,则是由于家长期望值太高,压力太大或父母关心不够;有的学生受学校环境的制约,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觉得作业负担太重;有的学生主观上不努力,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次失败导致成绩每况愈下,如此恶性循环,使他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
针对不同的厌学原因,应开出相应的“处方”。
本活动试图通过生动、形象的小品表演,让学生看到厌学的危害,并用自我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对待学习,促使学习成绩提高。
四、操作步骤:1、活动前的准备。
(1)教师了解班上同学对学习的不同态度。
(2)准备六张面具作为上课小品表演的道具。
(3)选择有不同学习态度的六位同学排练小品。
2、活动过程:(1)小品表演(请六位同学戴上面具依次上台)A、我是多多,从小爱看好问,学习时专心致志,还喜欢独立思考。
我喜欢在知识的海洋里翱游,常常品尝到学习的喜悦。
B、我是来来,没姐姐学得活,但对学习也有浓厚的兴趣。
当看到自己经过努力取得好成绩时,我会很快乐。
学习有困难、有竞争、才有乐趣。
C、我是咪咪,我觉得学校里的生活很有趣,当然也爱学习。
虽然学习很辛苦,但我能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D、我是发发,我觉得读书没太大的用处,爸爸没读多少书,照样赚大钱。
儿童教育心理学教案
儿童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介绍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并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促进儿童的学习与成长。
教案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教学目标: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和要达到的效果;2. 教学内容:介绍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内容;3. 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4. 教学过程:按照一定的教学步骤和顺序进行;5. 教学评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学习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应用与分析: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并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儿童教育实践;3. 综合与创新:培养对儿童行为和思维的观察能力,并能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儿童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说明儿童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介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如发展阶段理论等。
2.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整理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等;- 分析理论差异和各自的优缺点。
3. 儿童的情感与社会发展- 探讨情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介绍儿童情感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影响因素。
4. 儿童认知发展和学习- 阐述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和阶段;- 探索儿童的学习机制和认知学习理论。
5. 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方法- 分析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如孤独、焦虑等;- 提供一些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干预策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向学生传授儿童心理学相关知识;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案例为基础,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3. 教学实践法: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儿童心理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引发学生对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兴趣,提出相关问题,如:“你们小时候的一些行为你觉得是受到哪些心理因素的影响?”2. 知识讲授:依次介绍儿童心理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理论;3. 案例分析:以具体案例为基础,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4. 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应用儿童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 总结回顾:总结本次教学的重点内容,并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目。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发展。
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3. 教学活动:引入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中的心理现象。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小组讨论,探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二、第二章:学习理论1.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理解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应用。
掌握学习的分类和教学策略。
2. 教学内容: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行为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学习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桑代克的试误说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或案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效果。
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学习理论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境。
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三、第三章:发展心理学1. 教学目标:了解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过程。
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
掌握发展的心理理论和教育策略。
2. 教学内容: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过程: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等。
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等。
心理理论的发展和教育的关联:认知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婴儿或幼儿的行为,让学生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和教育策略。
设计教学活动,考虑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教育支持。
四、第四章: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1. 教学目标:了解个体差异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理解特殊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掌握个体差异的教育策略和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
(4)经验系统就是传递的对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等。
这三个系统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这个系统的核心是教与学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心理学正是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反映了心理现象研究的独特领域。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1. 基本理论2. 学习心理学3. 教学心理4. 群体心理5. 个体差异6. 学生心理健康7. 教育、教学的测量与评定8. 教师心理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 开创阶段2. 发展阶段3. 成熟与完善阶段(一)开创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孔子的智商四分法;启发式教学思想 ,学记:喻的原则2.两大支柱学科的推动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879年,自然科学引入心理学研究。
3.教育理论们卓有成效的工作(1)瑞士教育学家裴斯塔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教育要依靠心理学”(2)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进行了心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3)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认为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是教育学的三个重要基础,而且心理学应放在首位(4)卡普切列夫1877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5)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20年代后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华生、赫尔、斯金纳苏联教育心理学界:以维果斯基和鲁宾斯坦等为代表我国教育心理学界1. 房东岳于1908年翻译了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2.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3. 在本世纪50年代主要学习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儿童发展和学科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成熟与完善时期(60年代到现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于1994年在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近十几年来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1)主动性 :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更多的控制(2)反思性从个体内部强调知识的获得和建构,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节学习(3)合作性强调共享教学中的人类资源,重视在一定背景下组织起来学习,如合作学习,把个人的思维与群体工作相结合,交互式学习和同伴辅导等(4)社会文化性强调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任何学习的发生不是在白板上进行的,而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建构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教案第十一章课堂学习管理第一节课堂学习管理概述一.课堂学习管理的概念课堂学习管理的概念是相当广泛的,一般来讲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二、课堂学习管理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功能1.课堂学习管理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课堂教学过程可分为教学、评价与管理三个方面。
2.课堂学习管理具有两个基本功能: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原则1.了解学生的需要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4.建立课堂规范四、影响课堂学习管理的因素1.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2.学生的定型期望3.班集体的特点第二节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一、课堂气氛的含义课堂气氛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由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形成的。
它是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
二、课堂气氛类型1.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2.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格的有机统一体。
3.消极课堂气氛常常以学生的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
4.对抗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一种失控的课堂气氛三、教师的领导作风与课堂气氛1.权威式领导方式,常常引起学生的高焦虑。
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既害怕,又反感。
教师在场时,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秩序好;教师一旦离开课堂,学生的学习活动效率就明显下降。
在这种领导方式下,学生容易产生挫折感,形成不良情绪,产生攻击性行为。
不过,当班集体纪律涣散、课堂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紧张时,权威式领导方式往往能有效地控制局面,使课堂活动摆脱困境。
2.放任式领导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各行其事,造成无组织、无结构、放任自流的课堂气氛。
在这种课堂气氛下,学生学习效率低,往往不能掌握所学的内容,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学生因不了解社会的要求、在课堂规范内应怎样活动、如何有效地同他人交往,常常会产生不现实的期望,因而不可避免会造成混乱,在课堂中问题行为也较多。
3.民主式领导:在民主式领导方式下,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喜欢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上呈现一派思维活跃、积极向上的和谐的学习气氛。
学生心情舒畅,关心集体,自我定向和自律能力得以发展,活动的独立性较强。
无论教师在场或不在场,学生的行为反应相差无几。
四、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一)教师的课堂运作能力1.洞悉:洞悉指的是教师在实施教学的同时,还能注意到课堂内发生的所有情况,并用言语或非言语予以适当处理的能力。
2.兼顾:兼顾指的是教师在同一时间内能注意或处理两个以上事件的能力。
也就是在同一时间内,既能照顾到全班学生的学习活动,又能回答个别学生的问题。
3.把握分段教学环节顺利过渡: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学活动还必须分段进行。
在分段教学中,教师要具有能按照计划组织学生,使他们迅速而有序地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能力。
4.使全班学生始终参与学习活动(1) 教师讲解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
(2) 指定某个学生在黑板上演算一道题,同时要求全班学生在座位上也演算这道题。
(3) 在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如果课文篇幅较长,可以由几个学生接力朗读。
(4) 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5) 责罚学生时避免微波效应。
二)教师的移情移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
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三)教师的期望期望是人们在对外界信息不断反应的经验基础上,或是在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需求基础上,所产生的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
(四)教师的焦虑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第三节维持课堂学习的纪律一、课堂纪律的含义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和控制。
二、课堂纪律的功能1.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社会化2.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3.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4.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使学生的行为有所遵循,不至于因为对自己行为的迷惑、担心而产生焦虑。
三、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四、学生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一)强制阶段(0-6岁)1.强制分为积极强制和消极强制。
所谓积极强制就是,当儿童做出不当行为时,成人通过语言、目光或身体动作使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好的,心理上感到压力,从而放弃不适当行为方式,回到纪律的轨道上来。
消极的强制才有身体上的强迫,也就是体罚。
由于体罚存在诸多负作用,应该尽量少用。
(二)强化阶段(6-9岁)1.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知道行为后果对自己的影响,已经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判断事物了。
这时他们认为,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不正确的。
他们的行为遵循的是快乐原则(三)遵从集体阶段(9-16岁)1.这一阶段的儿童群体归属意识形成,开始认识到集体与自己的关系,产生集体荣誉感,十分看重集体荣誉。
(四)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16-成年)1.大约从16岁开始,学生认为只要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就是好的行为。
2.这时是教给学生自我管理的最佳时机。
(五)民主平等阶段(成年)1.这一阶段是纪律约束发展的最高级的阶段。
在群体中所有成员平等地共同商讨,为一个理想的目标,制定规则并实施规则。
这时的纪律,事实上已不是纪律了,因为它不是外部的要求,而是个体内部要求的外化。
五、维持课堂学习纪律的基本策略1.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2.非言语线索的运用3.有选择地强化正当行为4.赞扬其他学生5.正确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六、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行为(一)什么是问题行为1.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2.问题行为包括品行和人格两个方面。
(二)引发课堂问题行为的因素适应不良适应不良是指学生人格的适应不良,即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或学生不能积极作用于环境并改造环境,由此产生各种情绪上的干扰。
在中小学校中,学生人格适应不良较常见的症状是注意广度小、多动、寻衅闹事、学业志向水平低和人格不成熟等。
1.厌烦2.寻求注意与地位3.过度活动4.性别差异5.许多问题行为的产生与教师是有直接关系的三)课堂学习中对问题行为的调控1.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3.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5.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6.协调伙伴关系7.与家长合作第十二章学生和老师的心理健康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含义健康是躯体、精神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坚强\行为协调;●人格健全;●人际关系和谐;●积极适应和改造现实●智力正常正常人的智商是100左右,低于70表明智能有缺陷。
智力正常是人们正确认识现实,顺利学习、工作的必要条件,是人们心理健康的表现之一。
●情绪健康情绪不稳定,喜怒哀乐变化无常表明人的心理不健康。
情绪是“心理的血压”,情绪稳定、心境愉快乐观是心理健康最重要、最显著的表现。
●意志坚强,行为协调心理健康的人,行动有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坚持性。
他们不盲从、不臆断、不放纵,行动目的明确,做事有条不紊,反应灵敏适度,判断及时准确,行为协调统一。
●人格健全人格健全者应该有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个性倾向性的各部分(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之间应该能保持一种动态的协调、平衡。
而且他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之间也应该具有协调性。
例如有与认识相一致的情感体验;能控制自己的言语和行动使之适合目的行为的需要。
●客观的社会知觉和人际关系和谐客观的社会知觉(对人认知)是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之一。
人格健全者应能准确地从别人的言语、行为中体察别人的思想、愿望和感受,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而且,他对别人的了解是建立在事实依据上的而不是主观臆测。
此外,他对人的态度特征和人际交往技能应有助于建立适意的人际关系。
例如对人具有关注、同情心,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能力等等。
●积极适应和改造现实即使现实不符合自己的希望与信念,也能设身处地、实事求是地面对和接受现实的考验;能多方寻求信息,倾听不同意见,把握事实真相,相信自己的力量,随时接受挑战。
心理健康常用标准第二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3.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4.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的矛盾(1) 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小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一般来说应当是同步进行的,但由于外部条件的制约和个体差异的影响,小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在客观上往往表现出发展速度不够均衡的现象,心理的发展往往滞后于生理的发展,由此造成了一种矛盾。
(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往往出现不协调的局面。
要么是认识过程的发展跟不上,导致行动上的盲目和情感发展方向上的偏离;要么是情感过程的发展跟不上,造成情感的脆弱和言与行的脱节。
这种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随时注意发现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3)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由于个性心理结构的复杂多样,更由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对个性塑造的不同作用,小学生在个性心理结构的发展中很难保持平衡状态,往往会出现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
(4)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的矛盾进入小学后,学生已经形成的自我发展能力,如果同家庭、学校的外部要求相吻合,可以更好地加快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促进其心理品质的提高;如果已经形成的自我发展要求和能力,同家庭特别是学校的外部要求不一致,则会造成小学生的心理困扰,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主要表现1.学习方面的问题2.情绪方面的问题3.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4.行为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学校恐惧症、学习障碍、厌学、考试焦虑、吮咬手指、遗尿、偏食厌食、肥胖症、睡眠障碍、撒谎、口吃、多动症、攻击行为、社交退缩等三、影响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生物学因素1.首先是遗传因素的影响。
2.其次是病菌、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影响。
3.再次是大脑的外伤或化学物质所造成的影响。
4.某些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的影响(二)社会环境因素1.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2.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三)个体心理因素1.心理冲突(1)“趋-避式冲突”。
这种冲突是指个体所面临的选择既能给他带来好处,同时又伴随着不良的影响。
2.特殊的人格特征(1) 研究资料表明,各种精神疾病,特别是神经官能症往往都有相应的特殊人格特征作为其发病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