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小学课堂教学(练习答案)
第六章小学课堂教学一、单项选择题1.在教学地理地图这一课时,挂上一幅世界地图帮忙学生明白得,这是()。
A.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B.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C.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D.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2.课堂教学情境的特点要紧有()。
①基于生活②注重抽象性③表现学科特点④内含问题、融人情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3.教学情境创设的大体原那么不包括()。
A.接近性原那么B.合作性原那么C.对照性原那么D.真实性原那么4.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必然要尽可能使情境真实或接近真实,通过对与真实情境相关问题的探讨,完成对问题的意义建构。
这表现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原那么。
A.层次性B.真实性C.合作性D.诱发性5.创设的情境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这表现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原那么。
A.接近性B.真实性C.合作性D.诱发性6.在教学《琥珀》一文时,课前教师展现实物琥珀,让学生对琥珀有个感性的熟悉。
这表现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的方式。
A.运用实物演示情境B.联系生活展现情境C.借助问题创设情境D.借助图画再现情境7.在教学中国地形时,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现中国地形图进行教学。
运用的教学情境创设方式是()。
A.借助问题创设情境B.借助图画再现情境C.运用实物演示情境D.联系生活展现情境8.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教师能够让学生分角色朗诵课文并排演讲义剧《皇帝的新装》。
这运用的教学情境方式是()。
A.借助问题创设情境B.借助图画再现情境C.播放音乐渲染情境D.扮演角色体会情境9.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
A.教学组织形式B.教学模式C.教学方式D.教学策略10.最先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讲课制,为班级讲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的高作是()。
A.《学记》B.《大教学论》C.《论演说家的教育》D.《爱弥儿》11.以下对班级讲课制的熟悉,不正确的选项是()。
《现代汉语》第六章_修辞_练习(有答案)讲课教案
第六章修辞一、填空1、比喻的构成要素包括、、、四种,如“月亮像玉盘”,其中的“玉盘”是,“月亮”是。
1、本体喻体比喻词相似点喻体本体2、比喻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如“党是阳光”是。
2、明喻暗喻借喻暗喻3、夸张分为、、三类,如“巴掌大一块地,他也种上了粮食”是夸张,“看到青青的秧苗,他就嗅到了面包的香味”是夸张。
3、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4、对偶从结构角度分为、两类,从语义角度分为、、三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
4、严对宽对正对反对串对严对反对严对串对5、修辞格的配合有、、三种方式,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那数不清的灯火就象千万颗星星飞上了天去”是。
5、连续(连用)包孕(套用)复合(兼用)包孕(套用)复合(兼用)6、“。
6、暗喻7、“我最近在读鲁迅”这一句话中用了借代,其借代方式是。
7、以作者代作品二、单项选择1、“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运用的修辞格是()A、借喻B、回环C、比拟D、借代2、以下各例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这孩子像他爸爸。
B、这孩子像个猴子。
C、这孩子好像感冒了。
D、这孩子好像活过来了。
3、下面的句子里使用了拈连辞格的是()A、人老心却不老。
B、舍不得孩子打不住狼。
C、酒好不怕巷子深。
D、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4、下面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B、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C、天寒地冻冻不坏我们的决心。
D、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5、“瞧人家两口子,‘郎财女貌’,多般配!”这句话用了。
A、仿词B、夸张C、双关D、反语6、关于修辞,下列最准确的说法是________。
A、修辞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格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
B、修辞是指有关修辞格运用的著作。
C、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
D、修辞就是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现代汉语》第六章_修辞_练习(有答案)讲课讲稿
第六章修辞一、填空1、比喻的构成要素包括、、、四种,如“月亮像玉盘”,其中的“玉盘”是,“月亮”是。
1、本体喻体比喻词相似点喻体本体2、比喻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如“党是阳光”是。
2、明喻暗喻借喻暗喻3、夸张分为、、三类,如“巴掌大一块地,他也种上了粮食”是夸张,“看到青青的秧苗,他就嗅到了面包的香味”是夸张。
3、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4、对偶从结构角度分为、两类,从语义角度分为、、三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
4、严对宽对正对反对串对严对反对严对串对5、修辞格的配合有、、三种方式,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那数不清的灯火就象千万颗星星飞上了天去”是。
5、连续(连用)包孕(套用)复合(兼用)包孕(套用)复合(兼用)6、“。
6、暗喻7、“我最近在读鲁迅”这一句话中用了借代,其借代方式是。
7、以作者代作品二、单项选择1、“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运用的修辞格是()A、借喻B、回环C、比拟D、借代2、以下各例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这孩子像他爸爸。
B、这孩子像个猴子。
C、这孩子好像感冒了。
D、这孩子好像活过来了。
3、下面的句子里使用了拈连辞格的是()A、人老心却不老。
B、舍不得孩子打不住狼。
C、酒好不怕巷子深。
D、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4、下面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B、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C、天寒地冻冻不坏我们的决心。
D、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5、“瞧人家两口子,‘郎财女貌’,多般配!”这句话用了。
A、仿词B、夸张C、双关D、反语6、关于修辞,下列最准确的说法是________。
A、修辞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格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
B、修辞是指有关修辞格运用的著作。
C、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
D、修辞就是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 和 will练习题讲课稿
一般将来时b eg o i n g t o和w i l l练习题二、单项选择1. There __________ a meeting tomorrow afternoon.A. will be going toB. will going to beC. is going to beD. will go to be2. Charlie ________ here next month.A. isn’t workingB. doesn’t workingC. isn’t going to workingD. won ’t work3. There ________ a dolphin show in the zoo tomorrow evening.A. wasB. is going to haveC. will haveD. is going to be4. –________ you ________ free tomorrow? –No. I ________ free the day after tomorrow.A. Are; going to; willB. Are; going to be; willC. Are; going to; will beD. Are ; going to be; will be5. Mother ________ me a nice present on my next birthday.A. will givesB. will giveC. givesD. give6. – Where is the morning paper? – I ________ if for you at once.A. getB. am gettingC. to getD. will get7. ________ a concert next Saturday?A. There will beB. Will there beC. There can beD. There are8. He ________ her a beautiful hat on her next birthday.A. givesB. gaveC. will givingD. is going to giving9. He ________ to us as soon as he gets there.A. writesB. has writtenC. will writeD. wrote10. He ________ in three days.A. coming backB. came backC. will come backD. is going to coming back11. If it ________ tomorrow, we’ll go roller-skating.A. isn’t rainB. won’t rainC. doesn’t rainD. doesn’t fine12. – Will his parents go to see the Terra Cotta Warriors tomorrow?– No, ________ (不去).A. they willn’tB. they won’t.C. they aren’tD. they don’t.13. Who ________ we ________ swimming with tomorrow afternoon?A. will; goB. do; goC. will; goingD. shall; go14. We ________ the work this way next time.A. doB. will doC. going to doD. will doing15. The day after tomorrow they ________ a volleyball match.A. will watchingB. watchesC. is watchingD. is going to watch16. There ________ a birthday party this Sunday.A. shall beB. will beC. shall going to beD. will going to be17. They ________ an English evening next Sunday.A. are havingB. are going to haveC. will havingD. is going to have18. ________ you ________ free next Sunday?A. Will; areB. Will; beC. Do; beD. Are; be19. He ________ there at ten tomorrow morning. A. will B. is C. will beD. be20. ________ your brother ________ a magazine from the library?A. Are; going to borrowB. Is; going to borrowC. Will; borrowsD. Are; g oing to borrows答案1. C 2. D 3 D 4 D 5 B 6 D 7.B 8. D 9. C 10. C 11. C 12. B 13. D 14. B 15. D 16. B 17. B 18. B 19. C 20.B。
回归分析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讲课讲稿
求:(1)人均GDP 作自变量,人均消费水平作因变量,绘制散点图,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态。
(2)计算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
(3)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
(4)计算判定系数,并解释其意义。
(5)检验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显著性(0.05α=)。
(6)如果某地区的人均GDP 为5000元,预测其人均消费水平。
(7)求人均GDP 为5000元时,人均消费水平95%的置信区间和预测区间。
解:(1)可能存在线性关系。
(2)相关系数:(3)回归方程:734.6930.309y x=+回归系数的含义:人均GDP没增加1元,人均消费增加0.309元。
%%%%%%%%%%%%%%%%%%%%%%%%%%%%%%%%%%%%%%%%% 注意:图标不要原封不动的完全复制软件中的图标,要按规范排版。
系数(a)模型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t 显著性B 标准误Beta1 (常量)734.693 139.540 5.265 0.003人均GDP(元)0.309 0.008 0.998 36.492 0.000 a. 因变量: 人均消费水平(元)%%%%%%%%%%%%%%%%%%%%%%%%%%%%%%%%%%%%%%%%人均GDP对人均消费的影响达到99.6%。
%%%%%%%%%%%%%%%%%%%%%%%%%%%%%%%%%%%%%%%%%注意:图标不要原封不动的完全复制软件中的图标,要按规范排版。
模型摘要模型R R 方调整的R 方估计的标准差1 .998(a) 0.996 0.996 247.303a. 预测变量:(常量), 人均GDP(元)。
%%%%%%%%%%%%%%%%%%%%%%%%%%%%%%%%%%%%%%%%(5)F检验:回归系数的检验:t检验注意:图标不要原封不动的完全复制软件中的图标,要按规范排版。
系数(a)模型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t 显著性B 标准误Beta1 (常量)734.693 139.540 5.265 0.003人均GDP(元)0.309 0.008 0.99836.4920.000a. 因变量: 人均消费水平(元)%%%%%%%%%%%%%%%%%%%%%%%%%%%%%%%%%%%%%%%%(6)某地区的人均GDP为5000元,预测其人均消费水平为734.6930.30950002278.693y=+⨯=(元)。
职业卫生评价练习题(带答案版)讲课稿
职业卫生评价练习题(带答案版)一填空题1.职业卫生是对工作场所内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损害进行识别、评估、预测和控制的一门学科。
2.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职业病防治法》确立了我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基本方针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原则。
4. 用人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5.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确定的职责,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6.有关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并公布。
7.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8.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
9.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职业禁忌的作业。
10.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11.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12.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1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14.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材料,未按照规定提供中文说明书或者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1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资质有不少于25名经培训合格的专职技术人员,乙级资质有不少于20名经培训合格的专职技术人员,丙级资质有不少于10名经培训合格的专职技术人员。
教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在教学设计中,下列哪个环节属于课堂实施的内容?A. 课堂准备B. 课堂评价C. 教学目标D. 教学资源答案:B2.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基础,以下哪个是正确的教学目标描述?A. 学生能够记住课文内容B. 学生能够分析文中人物性格C. 学生能够背诵课文D. 学生能够快速阅读课文答案:B3. 下列哪个评价方法适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评价?A. 口头答辩B. 报告写作C. 小组合作D. 实验测试答案:D4. 在教学中,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使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默写C. 游戏D. 考试答案:C二、填空题1.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 ________。
答案:兴趣2. 教学设计中的________阶段需要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答案:准备3.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互动交流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_________水平。
答案:思维4.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和________等。
答案:课件三、问答题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课堂评价?答:课堂评价是指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观察、记录、评估和反馈的过程。
通过对学生的表现和回答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2. 什么是授课方法?答:授课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培养能力的具体方式和手段。
常见的授课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3. 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教学资源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教学工具和教育技术手段。
它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四、解答题1. 简要描述一下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主谓一致练习二带答案讲课教案
主谓一致练习二带答案主谓一致练习题1.Neither he nor I ___ for the plan.a. wereb. isc. ared. am2.My family as well as I ___ glad to see you.a. wasb. isc. ared. am3.My father, together with some of his old friends, ___ there already.a. will beb. had beenc. has beend. have been4.There are two roads and either ___ to the station.a. is leadingb. are leadingc. leadd. leads5.Nine plus three ___ twelve.a. are makingb. is makingc. maked. makes6.Twenty miles ___ a long way to cover.a. seem to beb. isc. ared. were7.Very few ___ his address in the town.a. has knownb. are knowingc. know d . knows8.When and where this took place ___ still unknown.a. hasb. isc. wered. are9. I know that all ___ getting on well with her.a. wereb. arec. isd. was10. The rest of the novel ___ very interesting.a. seemb. isc. ared. were11. Our family ___ a happy one.a. areb. wasc. ared. is12. The boy sitting by the window is the only one of the students who ___ from the countryside in our school.a. wasb. werec. isd. are13. More than one answer ___ to the question.a. had givenb. were givenc. has been givend. have been given14. Th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each ___ an English dictionary.a. are havingb. hadc. hasd. have15. The pair of shoes ___ worn out.a. had beenb. have beenc. wered. was16. A professor and a writer ___ present at the meeting.a. had beenb. werec. isd. was 17. Those who ___ singing may join us.a. is fond ofb. enjoyc. likesd. are liking18. There ___ a knife and fork on the table.a. areb. is seeming to bec. seem to bed. seems to be19. Over 80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___ workers.a. will beb. arec. isd. was20. The whole class ___ greatly moved at his words.a. isb. hadc. wered. was21. The wounded ___ good care of here now.a. is takingb. are takingc. are being takend. is taken22. Deer ___ faster than dogs.a. will runb. are runningc. runsd. run23. The police ___ a prisoner.a.are searched forb. is searchingc. are searching ford. d is searching for24. It was reported that six ___ including a boy.a. had killedb. was killingc. were killedd. was killed25. The United Nations ___ in 1945.a. was foundb. was foundedc. were foundedd. werefound26. I, who ___ your good friend, will share your joys andsorrows.a. wasb. arec. isd. am27. Between the two buildings ___ a monument.a. is standingb. standingc. standsd. stand28. Laying eggs ___ the ant queen’s full-time job.a. haveb. hasc. ared. is29. Peter, perhaps John, ___ playing with the little dog.a. seemsb. werec. ared. is30. Many a student ___ that mistake before.a. had madeb. has been madec. have maded. has made31. The Arabian Nights ___ well known to English lovers.a. is beingb. arec. wered. is32. Your new clothes fit you, but mine ___ me.a. don’t fit forb. doesn’t fit forc. don’t fitd. doesn’t fit33. Tom’s teacher and friend ___ Mr Smith.a. hasb. are beingc. isd. are34. All that can be eaten ___ eaten up.a. have beenb. had beenc. has beend. are being35. Some person ___ calling for you at the gate.a. will beb. is beingc. isd. are36. On each side of the street ___ a lot of trees.a. are grownb. is standingc. growd. stands37. The number of the people who ___ cars ___ increasing.a. own….areb. own…isc. owns…isd. owns…are38. No one except Jack and Tom ___ the answer.a. are knowsb. is knowingc. knowsd. know39. Nothing but cars ___ in the shop.a. are going to sellb. were soldc. are soldd. is sold40. Here is a message of importance to every man andwoman who ___.a. votesb. votec. votingd. are voting41. Politics ___ one of the subjects that I study.a. areb. isc. wered. was42. ___ already been interviewed.a. A number of applicants haveb. A number of applicantshasc. The number of applicants haved. The number ofapplicants has43. ___ is misused in the sentence.a. A word or twob. One or two wordsc. One and twowords d. Many words44. There ___ priceless jewellery on display at theexhibition hall.a. areb. havec. isd. has45. I am the one who___ wrong.a. amb. isc. ared. have been46. Each of the footballers ___ over 150 pounds.a. weighb. weighsc. weightsd. were weighing47. There is ___ rice.a. fewb. a fewc. manyd. a great deal of48. Half of the material ___ away.a. has been takenb. are takenc. have been takend. weretaken49. The manager or his assistant ___ planning to go.a. wasb. werec. bed. will50. There ___ in this room.a. are too many furnituresb. are too much furniture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c. are too much furnituresd. is too much furniture51. His brother rather than his parents ___.a. are to be blamedb. is to blamec. are to blamed. is to be blamed.52. What caused the accident and who was responsible for it ___ a mystery to us.a. has been remainedb. have been remainedc. remaind. remains53. To know merely the main facts ___ enough.a. areb. bec. beingd. is54. Watering the flowers and looking after the children ___ all I have to do every day.a. areb. isc. wasd. were55. Each boy and each girl ___ a new book.a. have goneb. has gonec. have gotd. has got56. American and Dutch beer ___ both much lighter than British.a. areb. isc. wered. was57. It is not I but you who ___the first to run to the goal in that competition.a. isb. wasc. ared. is going to58. Every means ___ been tried since then.a. hasb. havec. ared. is59. One and a half bananas ___on the table.a. are leftb. is leftc. have leftd. has left60. There ___ in this room.a. are too many roomsb. are too much roomC.. are plenty of rooms d .is plenty of room.KEYS1-10 DCCDD BCBCB11-20 DCCDD BBDBC21-30 CDCCB DCDDD31-40 DCCCC CBCDA41-50 BAACB BDAAD51-60 BCDAD ACABD主谓一致练习题(1)1.Each of you ______ responsible for the accident.a. amb. bec. isd. are2.Each man and woman ______ the same rights.a. hasb. havec. hadd. is having3. Every means ______ tried but without much result. a. has been b. have been c. are d. is4.There ______ in this room.a. are too much furnitureb. is too many furnituresc. are too much furnituresd. is too much furniture5.The manager or his assistant ______ planning to go.a. wereb. arec. wasd. be6.Not only I but also David and Iris ______ fond of playingbasketball.a. amb. isc. ared. was7.Neither Tom nor his parents ______ at home.a. isb. arec. hasd. was8. Either the dean or the principal ______ the meeting.a. attendsb. attendc. are attendingd. have attended9. ______ was wrong.a. Not the teacher but the studentsb. Both the students andthe teacherc. Neither the teacher not the studentsd. Not the studentsbut the teacher10. “______ twenty dollars a big sum to her?”“I suppose so.”a. Will beb. Isc. Ared. Were11. Three hours ______ enough for us to finish the task.a. areb. hasc. isd. were12. Most of his savings ______ in the Xin Hua Bank.a. has been keptb. is being keptc. have keptd. have beenkept13. All that can be done ______.a. has doneb. has been donec. have doned. have been done14. One or perhaps more pages _______.a. is missingb. has been missedc. are missingd. wasmissing15. More than one worker ______ dismissed.a. have beenb. arec. has beend. has16. Many a student ______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aforeign language.a. have realizedb. has realizec. have been realizedd. hasbeen realized17. The gas works ______ near the city.a. isb. arec. wered. be18. The surroundings of his house ______ clean now.a. isb. arec. wasd. were19. The committee ______ over the problem amongthemselves for two hours.a. has arguedb. has been arguingc. have arguedd. havebeen arguing20. The public ______ generous in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earthquake victims.a. isb. wasc. ared. has been21. Cattle ______ on the hillside.a. grazesb. is grazingc. was grazingd. were grazing22. Her politics ______ neither conservative nor liberal.a. isb. arec. wasd. has been23. Measles ______ a kind of infectious illness.a. isb. arec. wered. have been24. The Philippines ______ to the south-east of China.a. liesb. liec. layd. lays25. Mary is one of the girls who ______ always on time.a. isb. amc. ared. was26. Tom is the only one of the stall members who ______ tobe promoted.a. is goingb. are goingc. has been goingd. have been going27. What caused the accident ______ on the road.a. were stoneb. were stonesc. was stoned. was stones28. Wisky and soda ______ his favorite drink.a. isb. arec. wered. have been29. ______ is to attend our evening.a. both the singer and the dancerb. Either the singer ordancersc. The singer or dancersd. The singer and dancer30. The Smiths ______ their breakfast when the morningpost came.a. hadb. has been havingc. are havingd. were having31. No one except two students ______ the meeting.a. has been late forb. have been late forc. was late ford.were later for32. All but him and me ______ to the exhibition.a. am goingb. is goingc. are goingd. was going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33. Interest, as well as prospects, ______ important when one looks for a job.a. areb. werec. isd. was34. The president, accompanied by his assistants, ______.a. have arrivedb. are arrivingc. had arrivedd. has arrived35. A number of cars ______ in front of the parka. is parkedb. was parkedc. are parkedd. has parked36.The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on smoking ______ amazing.a.isb. arec. wered. have been1—5 CAADC 6—10CBADB 11—15CDBCC 16—20BABDC 21—25DBAAC 26—30ADADD 31—35CCCDC 36.A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讲课比赛考试题及答案
讲课比赛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教学设计中,以下哪项不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教学评价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不包括以下哪项?A. 提出开放式问题B. 避免提问过于简单或复杂C. 只提问学习成绩好的学生D. 鼓励学生思考和回答3. 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更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演示法D. 练习法4.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意义不包括以下哪项?A.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B. 改进教学方法C. 减少教学错误D. 增加学生负担5.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丰富教学内容B. 提高教学效率C. 降低教学成本D. 减少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6. 请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7.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8. 论述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40分)9. 阅读以下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D(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2. 答案:C(只提问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学习)3. 答案:B(讨论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4. 答案:D(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但不会直接增加学生负担)5. 答案:C(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并不直接降低教学成本)二、简答题6.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评价标准。
7.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方法包括: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材料、合理安排多媒体的使用时机、确保多媒体的使用能够辅助教学而非替代教师的讲解。
三、论述题8. 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提升教学素养的方法包括: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实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美化嗓音 轻松讲课_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美化嗓音轻松讲课_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所有的声音训练都必须建立在语言清晰、不扯嗓子的基础上。
参考答案:正确2.很激动地说话、唱歌时,可以用力撑喉和咬字。
参考答案:错误3.当歌唱和说话时出现声音发硬不可练习参考答案:“身体定音”练习法4.当歌唱和讲话出现压喉可练习参考答案:“行走转头”松喉法5.在美化嗓音训练法中与“拳开后牙增力”无关的一项是参考答案:有利于声情并茂的演唱6.与导致气息不足无关的一项是参考答案: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7.以下与改善声音发虚无关的一项是参考答案:“对镜正容”美颜法8.以下对唱高音不利的一项是参考答案:元音用力说9.在美化嗓音的训练中,以下不正确的做法是?参考答案:瞪大眼10.可采用“身体定音”练习法改善音准问题。
参考答案:正确11.在美化嗓音的训练中遇到音准问题是无法改善的。
参考答案:错误12.高音唱不上时可采用“吹蒲公英”练习法。
参考答案:正确13.通过“走路转脖”松喉法有助于音准的提升。
参考答案:错误14.“搬重物”练习法有助于唱高音、增音量。
参考答案:正确15.大多数学生喜欢教师的声音是?参考答案:柔和的16.美化嗓音,解决喉音的方法:让歌者边转动脖子边朗诵歌词,体会朗诵时喉咙与口腔的关系。
参考答案:正确17.说话及唱歌出现摇音、抖音、羊音等均会损害嗓音的问题,可以从朗诵入手进行解决。
参考答案:正确18.对于朗诵和唱到低音区声音就发虚的学生,可以让其加深情感和说话的力度,从而防止撑喉咙、扯声带的现象。
参考答案:正确19.唱长音时出现气息不够,一般是因为参考答案:激情不够20.唱高音时,以下哪种做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咬字要用力21.要把节奏的快慢、强弱理解成情绪的变化和情感的强弱。
参考答案:正确22.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人唱歌时会出现瞪眼、抬眉等五官变形的现象,从而使得声音和表情不统一,其错误原因是参考答案:太过注重仪表23.在美化嗓音的训练中,女声用真声带唱到上不去的音高时才换混声演唱。
《海底两万里》试题和答案解析讲课稿
《海底两万里》试题和答案解析《海底两万里》练习题一、填空(每空2分,第9题3分,共35分)1、凡尔纳是国的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
他被公认为为“”。
法国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的之父”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的三部曲之二,其余两部是:第一部,第三部是。
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3、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现代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
“机器时代”西方和日本科幻4、《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
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还在于。
构思巧妙、情节惊险,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
5、《海底两万里》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
即:船长、自然科学家、仆人、捕鲸手,“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
尼莫、阿龙纳斯、康塞尔、尼德•兰,法拉格特6、《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莫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发电。
海洋7、《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场和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鲨鱼儒艮8、《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方面的知识,使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的同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
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象9、《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 “人类进步的实在是太慢了。
”你还知道作者的那些作品?写出其中几部:《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游地球》《机器岛》《大木筏》《隐身新娘》等二选择(每题4分,共36分)10、( B )是加拿大人,勇敢机智,捕鲸技艺天下无双。
A康塞尔 B尼德 C阿尤纳斯11、尼摩船长在海底用(A )做的笔写字。
课堂教学技能练习题库与答案
课堂教学技能练习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教师通过提问常识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这属于课堂教学导入结构中的()A、组织指引B、建立联系C、引起注意D、激起动机正确答案:D2、教师通过合适的提问,能够引起学生对〃盲点〃内容的重视和注意这属于提问功能中的()A、提示学习重点B、启发学生思维C、培养学生参与能力D、激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正确答案:A3、教师对所要讲的知识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分析、论证的一种讲授方式是()A、讲读B、讲解C、讲述D、讲演正确答案:B4、在组织教学中,教师最经常采用的奖励方式是()A、给予笔记本B、奖金C、给予小红旗D、表扬正确答案:D5、说学习方法有助于()A、向谁学B、学什么C、怎么学D、谁学正确答案:C6、()反映教学内容中有关诠释性、延伸性信息、,提示有关零散的知识, 一般随教学进程的发展随写随擦或择要保留A、辅助板书B、系统板书C、主板书D、基本板书正确答案:A7、教师在倾听学生时,可以采用积极倾听方式中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深化自己的观点或重申自己的主张A、支持性陈述B、提问C、反馈性陈述D、关键词重复正确答案:B8、教师提问之后,学生虽然提供了正确答案,但提供的答案不够深入,或者不够详细,或者不够规范时,适宜的理答方式是()A、探究B、转弓IC、提示D、延伸正确答案:A9、你的解法很具有创造性,说明你具有创造潜力这样的评语属于()A、针对性评语B、期盼性评语C、激励性评语D、建议性评语正确答案:C10、对于学生而言,最好的强化物就是()A、同学为其挑选的强化物B、自己挑选的强化物C、家长为其挑选的强化物D、教师为其挑选的强化物n、教师打开了一只耳朵,接纳学生的声音,但却让它从另一只耳朵悄然流出,未能让这声音在自己的内心之湖激起任何涟漪,未能使教师的言行和态度发生任何与这倾听有关的改变这属于教师〃失聪〃表现形式中的()A、虚假地倾听B、片面地倾听C、拒绝倾听D、错误地倾听正确答案:A12、下列行为中属于恰当分配问题的是()A、教师倾向于把问题分配给自愿举手的学生B、教师把问题多分配给成绩好的同学C、把较简单的问题分配给成绩差的学生D、倾向于把问题分配给前面和中间的学生正确答案:C13、教师观察的对象为()A、学生和教师本人B、只是教师本人C、教学过程D、只是学生正确答案:A14、一般来说,上下两节课的内容或形式具有密切联系或适宜迁移的,最适合的结课方法是()A、归纳式结课方法B、悬念式结课方法C、探索式结课方法D、震颤式结课方法正确答案:B15、()是以文字表述为主,并用线条、数字或符号把文字组成一个框架, 表现事物的结构、顺序、过程等的板书形式A、线条式板书B、表格式板书C、图形示意法D、综合式板书16、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提出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向课外延伸这样的结课方法是()A、悬念式结课方法B、探索式结课方法C、归纳式结课方法D、震颤式结课方法正确答案:B17、强化技能涉及的教师引导行为一般发生在()A、学生的尝试活动之前B、学生的尝试活动过程中C、学生对学习材料有了初步学习之后D、学生完全掌握了学习材料之后正确答案:B18、教师恰当理答的基本原则是()A、认真倾听B、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深入理解问题并找到答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C、耐心等待D、善于理解正确答案:B19、教师就一个问题分别向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生提问的理答方式称为()A、提示B、延伸C、回问D、转引正确答案:D20、李老师的班级嘈杂喧闹,他一直想把班级建设成为一个可控的班集体, 但是他从来都没完全成功过以上所描述的课堂类型是()A、与学生合作型B、贿赂学生型C、无法应对型D、铁腕手段型正确答案:C21、演示所反映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科学的,所提供的感性材料一定要准确,这反映了课堂演示的()A、规范性原则B、真实性原则C、目的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正确答案:D22、教师针对学生学过的内容提问,由学生回答以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做法属于()A、引导式巩固B、问答式巩固C、复述式巩固D、图像式巩固正确答案:B23、一教师在讲授《赤壁之战》一课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辨证法, 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这体现了讲授基本要求中的()A、切中讲授的时机B、要有启发性C、会进行强调D、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正确答案:D24、说学情,主要是说()A、学生的家庭B、学生的学习C、学生的身体健康D、学生的年龄特征正确答案:B25、讲授的重点和主干是()A、导论B、引入C、主体D、结论正确答案:C26、下列内容中,属于板书内容美的是()A、板书的规范美B、语言的精练美C、板书的色彩美D、板书的结构美正确答案:B27、评课的最终目的是()A、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B、评出优秀的教师C、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D、改进教学过程正确答案:C28、一般而言,适合于大学生的讲授时间是()A、10-20 分钟B、20-30 分钟C、30-60 分钟D、60-90 分钟正确答案:C29、有些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相近的关系,学生容易产生混淆,对此教师应该选用的巩固方法是()A、复述式巩固B、图像式巩固C、归纳表格式巩固D、问答式巩固正确答案:C30、下列导入方法中,不能预先进行设计的是()A、随机事件的导入B、悬念导入C、事例导入D、表演导入正确答案:A31、如果必须进行惩罚,教师应该把惩罚同()联系起来A、学生的人品B、学生的家庭环境C、学生的错误行为D、学生的同学正确答案:C32、下列强化中,哪种强化所花时间少,但是行为减退快?()A、变化比例强化B、变化间隔强化C、间歇强化D、连续强化正确答案:D33、作业设计时要求把握好数量限度和难易程度,这体现了作业设计的()A、适度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针对性原则正确答案:A34、听课者在上课前观察的重点应该是()A、教师的状态B、学生的状态C、教室的环境D、课堂的氛围正确答案:B35、讲课之前,为了学好新课出几道思考题、过渡题、准备题等让学生去看书,这种讲课前的随堂板书重在()A、指引思路B、提示结构C、强化整体D、展示中心正确答案:A36、下列强化中,偏重于结果的是()A、偶尔强化B、比例强化C、间隔强化D、连续强化37、巩固技能的主要手段是()A、教师细心讲解新课B、教师组织学生复习C、组织学生认真预习D、学生参加考试正确答案:B38、教师应该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体验学生的心理、精神和内心世界,即〃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替学生思考这是提高教师倾听技能基本原则中的()A、耐心等待B、真诚赏识C、热情参与D、善于理解正确答案:D39、下列有关实验演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它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密切配合讲授内容的实验B、它主要由教师指导学生操作C、它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D、它要求装置比较复杂、效果直观正确答案:A40、在观察时,教师要尽力摒弃一切个人的主观偏见,使自己的思维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充分的空间这体现的是课堂观察的()A、即时性原则B、全面性原则C、同步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正确答案:D41、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导入的功能的是()A、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B、发展学生的自控能力C、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D、激发学习兴趣42、预习型作业经常采用的形式是()A、学期练习B、单元作业C、技能训练D、阅读作业正确答案:D43、引起‘代沟’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提问属于()A、应用水平的提问B、理解水平的提问C、综合水平的提问D、分析水平的提问正确答案:D44、有的学生犯了小错误,如果教师不公开批评他,而是用信任的眼光注视他,他很快就改正了这样做是利用了强化的()A、激励功能B、维持功能C、巩固功能D、促进功能正确答案:D45、关于导入与情境创设,错误的说法是()A、导入方式有情境化的,也有非情境化的B、现代教学观强调知识的情境化,因此情境创设是导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C、导入的方式虽多,但都属于情境创设D、导入是课堂教学之初的教学行为,情境创设则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正确答案:C46、评课中对于教学内容的呈现首先要求的是()A、科学性B、工具性C、思想性D、严谨性正确答案:A47、教师在长期教学工作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化的教学艺术可以称为()A、教学风格B、教学魅力C、教学个性D、教学特征正确答案:A48、下列媒体中属于双向表象媒体的是()A、电视B、幻灯片C、录像D、电影正确答案:C49、可用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以一种新的或有创造性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关系的提问类型是()A、综合水平的提问B、理解水平的提问C、分析水平的提问D、评价水平的提问正确答案:A50、课堂观察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学,教师不能仅满足于看到了什么, 还要进一步对所看到的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这反映的是课堂观察的()A、全面性原则B、反省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同步性原则正确答案:B51、学期结束时的巩固通常通过()进行A、专设复习课B、引导性复习C、完成课外作业D、局部复习正确答案:A52、在教学《谈笑》一文时,教师叫了四位笑的表情不一,但乐于表演的学生站在讲台上,要求其他的学生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这种导入方法称为()A、事例导入B、经验导入C、实验导入D、表演导入正确答案:D53、教师〃失聪〃即失去了倾听学生的能力,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教师过分的自我关注B、教师与学生存在年龄差距C、教师过度控制的教学观D、教师抽象地理解学生正确答案:B54、如果要巧妙引入新课,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知,往往采取()A、先讲后书B、不一定C、边讲边书D、先书后讲正确答案:A55、不强调结课的形式技巧,讲究的是课堂教学进程和时间的精心设计, 自然而然,一气呵成以上描述的结课方法是()A、回应式结课方法B、归纳式结课方法C、震颤式结课方法D、自然式结课方法正确答案:D56、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作进一步的说明,这属于结课程序中的()A、拓展延伸B、巩固练习C、提示要点D、简单回忆正确答案:C57、王老师的班级比较吵闹,他通过给学生讲故事以及让他们看电影等方式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但是学生上课时还是容易分心,作业也比较马虎以上所描述的课堂类型是()A、与学生合作型B、无法应对型C、贿赂学生型D、铁腕手段型正确答案:C58、在板书时机的选择上,对难度较大的概念、公式等一般选择()A、先讲后书B、先书后讲C、光讲不书D、边讲边书正确答案:B59、教师在倾听学生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回应和适当的建议这体现了提高教师倾听技能基本原则中的()A、真诚赏识B、耐心等待C、善于理解D、热情参与正确答案:D60、关于直观导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物、模型、幻灯、电视等蕴涵的内容必须与新教材有密切的联系B、观察实物、模型、电视片等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提出问题,指明学生观察中的思考方向,促进他们的思维,为学习新教材做好准备C、有助于学生在直观感知中生成疑问D、适合于自然科学类内容的教学,人文社会科学类内容的教学则不适合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根据教学提问的内部结构分类,提问的类型有()A、台阶式提问B、插入式提问C、连环式提问D、总分式提问正确答案:ABCD2、有效导入的基本原则是()A、规范性B、趣味性C、针对性D、新颖性正确答案:BCD3、下列表述中符合评课的含义的是()A、评比B、评论C、研究D、评价正确答案:ACD4、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观察技能,可从()几方面入手A、具备相关的条件性知识B、及时撰写观察记录C、培养强烈的观察动机D、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正确答案:ABCD5、在运用强化技能时要注意()A、准确判断学生的认识或行为是否符合目标要求B、要选择恰当的强化物C、要确保学生正确理解教师的意图D、强化要有普遍性正确答案:ABC6、课堂记录的形式有()A、分类系统式B、实录式C、图示记录D、叙述式正确答案:ABCD7、讲授的优点有()A、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知识,并保持知识的系统性B、能使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授丰富的知识C、教师具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D、便于教师结合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正确答案:ABCD8、组织教学包含了对课堂教学的()等方面A、指导性组织B、管理性组织C、诱导性组织D、合作性组织正确答案:ABC9、教师课堂观察的对象包括()A、教师B、观察学生的仪容C、观察学生的人际互动情况D、观察学生所携带的物品正确答案:ABCD10、在讲授的主体里可供教师选择的方式有()A、原理中心式B、结论中心式C、活动中心式D、问题中心式正确答案:AD三、判断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教师只要准备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不要板书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所谓演示适时是指演示的时间要在恰当的时候进行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课堂板书具有互动功能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为了让学生对问题有准确的把握,发问时应复述几遍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5、教师的信任度能否建立起来,主要靠教师能否保证做到言行一致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教师在结课时应重复该节课的所有内容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7、评课时只要遵循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即可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8、强化技能的运用目的是促进学生理解、回忆学习材料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9、在巩固之前要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教材,这是因为纠正错误要比学习新知识更容易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0、课堂导入的关键是要有趣味性,其他方面则不用考虑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IK有效的强化一定有利于学生的发展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2、板书与讲授结合,其方式皆是先板书后讲授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3、讲课之前板书,重在指引思路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4、讲授比较适合班级规模大一些、教学人员相对不足的场合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5、教师在演示挂图时,可以同时板书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6、对于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不可能形成普遍性的评价模式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7、课堂提问无须预先设计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8、系统板书构成了整个课堂板书的骨架,一般保留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9、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0、课堂观察的方法可大体分为划记法和描述法两种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
讲课用光的直线传播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一、选择题1.生活中许多物体能够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CA.水母B.萤火虫C.月亮D.霓虹灯2.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CA.水中倒影B.小孔成像C.雨后彩虹D.空中楼阁2.如图所示,“手影”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3.如图是2012年5月21日发生的日环食景象,南宁市当天也能观看到部份奇迹。
日环食是由于月球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不能完全遮住太阳光而形成的。
说明日环食的形成是由于D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色散D.光的直线传播4.如图甲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如图乙所示中青蛙通过井口观看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A5.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
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C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6.已知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从地球向月球发出一束激光信号,通过约秒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AA.×108m B.×108m C.×108m D.8×108m7.2009年夏日,中国显现了日食奇迹.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看,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C8.(10湘潭)2009年7月,我国显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迹。
产生日食的缘故和下面示用意中能看到日全食的区域别离是CA.光的反射;a区B.光的折射;b区C.光的直线传播;a区D.光的直线传播;b区二、填空题1.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进程中,咱们常常会用到一些隐含的已知条件。
利用激光测月球距地球的距离,隐含条件: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A. B. C. D.乙甲O OO O度为。
3×108m/s(或3×105km/s)2.物理学中经常使用光线来表示一束光.光线表示了光的传播路径和,而忽略了光的亮度、(写出一条即可)等其它性质.方向色彩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打算,向月球发射的激光抵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m.3.9×1084. 2009年7月22日上午9∶30,在我国长江流域地域将发生“日全食”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评价人物洋务派人物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窃以为天下穷则变,变则通。
中国士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又说:“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李鸿章关于学习西方的观点。
(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二:评价事件50.评价评述材料:这种全球化也许会受到普遍的欢迎。
……东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表明,它们可以利用全球经济带来的机遇。
管理良好的社会可以摆脱欠发达的状态,转而变的繁荣兴旺,而且全球化如果管理得当,能够使其向西方国家一样富裕。
……日本是典型的范例。
日本接受美国的方案……为欧洲制造业生产零件,从世界各地进口零件进行组装,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进行投资,在美国购买银行,并在欧洲和非洲设立工厂。
……即便如此,全球经济的内在关系越密切,机会就越多。
更多的国家和更多的人能够分享其中的好处。
……中国是最令人瞩目的例子。
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每年接近10%.如果继续保持这一速度,中国经济将在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然而,全球化的好处分布不均。
在某种程度上,全球化延续了世界经济的旧殖民地格局,贫困国家的农民和血汗劳工给富裕的国家提供廉价的商品,导致贫富差距变成了贫富沟壑。
……甚至连承认全球化好处的经济学家都怀疑全球化的稳定性。
有些制度论家认为世界经济越复杂,世界经济就越脆弱,因为在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内,某个地方的经济失败可能会造成广泛的破坏。
在20世纪初,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如果某个地方的经济失败,如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可能会导致世界大多数地区的经济衰退。
在80年代和90年代,易于受市场恐慌的市场对类似的经济崩溃做出紧张的反应:如1987年主要股票市场的崩溃,1992年英国货币体系的崩溃,1999年阿根廷银行体系的崩溃,以及时不时发生的石油体系和主要商品市场的崩溃。
-------------摘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请评述材料中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三:评价历史观点评价评述(11)不同的外交方式,产生的结果不同。
如何解决各国之间的摩擦、冲突,小华和小明争论不休。
小华:以妥协的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小明:不能一味妥协,要以斗争的方式为主,这才是胜利的法宝。
请任选一个观点,结合史实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要求:史实充分,文字流畅,表述成文,300字左右。
(11分)四:评价阶段性特征材料:在这个变革加快的时代,传统必须苦苦挣扎才会得以生存,因而使得其中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既让未来的几代人难以辨别,也让亲身经历这些变革的人们感到茫然。
科学推动了变革,激励了新技术,重新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全球人口的无情增长连战争都没有使之中断,对世界的资源造成了压力。
但是,相比于人口增长盘旋上升的欲望-----即所谓的消费主义,渴望丰富的物质生活,急于享受经济增长的回报-----更使得人们对地球的开发愈发心狠手辣。
(科技、人口的膨胀和欲望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人们禁不住认为20世纪是一个悖论的世纪。
挫败的希望伴随着前所未有的进步。
未受控制的变革使世界的大部分地区陷入定制不前的状态。
乌托邦造成了道德沦丧、自杀和犯罪。
民主的世纪也是独裁的世纪。
战争的世纪也是和平主义的世纪。
年轻人比以前获得更多的财富和影响力,但是世界上却出现了庞大的老人群体需要照顾。
虽然赋权于年轻人,但掌权的却是老人。
全球化打破了一些国家和社会的框架,但却鼓励其他国家和社会恢复历史的认同。
科技和世俗主义的兴起恢复了宗教信仰。
最后正如我们将在最后一章看到的那样,20世纪也叫做生态的世纪,但对自然界却极具破坏性。
-------------摘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评价材料中关于“20世纪是一个悖论的世纪”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讨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练习答案一提出观点:2分。
明确表示赞同(反对)、一分为二(1分);明确表示赞同(反对)、一分为二,有具体内容(“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科技,对这个观点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既有其进步的一面,同时具有局限性”)(2分)。
评述观点:5分(进步方面3分)。
关键词:“开明官吏”“维护清朝统治”“自强运动”“师夷长技”“科学技术”等。
进步方面:①以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清朝开明官吏感受到时局的变化,提出了求变(“师夷长技”)的观点(批判了传统学术存在的问题或与西方抗衡);②李鸿章等人认识到西方国家坚船利炮的威力,他们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自强”的目的;③在学习西方的方式上,他主张重点培养近代科技人才;④在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他认为对西方要有所防范;⑤在“师夷长技”主张的指导下,李鸿章等人创办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还建立了海军,创办了新式学堂,还派遣了留学生;⑥李鸿章等人开展的洋务活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总之,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分,回答①~④的其中1点可得2分,回答⑤⑥的其中1点可得1分,只取其中1点给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得分点最高分不超过3分)讲解:从答案可看出,从材料出发的观点值2分,从课本出发的值1分,事实上只要将材料分析透了,说出两点内容并不难。
(局限性方面2分)局限性方面:①李鸿章等人开展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镇压农民起义),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这导致他们对西学的认识存在主观上的选择性和片面性;②李鸿章等人强调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不主张政治改革,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③李鸿章等人在洋务运动中,其活动受到封建因素和外国势力的影响,成效不大;④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分,回答①②的其中1点可得2分,回答③④的其中1点可得 1分,只取其中1点给分,本得分点最高分不超过2分)讲解:第一二点,从目的和失败原因上说,也是结合了材料,给二分。
第三点和第四点从结果和影响上说,根据所学作答,结合材料较远,给一分。
结论:还是要紧扣材料作答。
总结观点:1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等人感受到时局的变化,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其主张具有进步性;同时,李鸿章等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洋务运动失败的历史教训是改革应该具有综合性,应该将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相结合。
(1分,只有总结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具有进步意义即可得分)按照评分建议给定分等级:一等(8~7分);二等(6~4分);三等(3~0分)。
二:参考答案自新航路开辟开始,世界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化趋势渐趋明显。
同其他事物一样,全球化的发展,有其巨大的优点,但也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弊端。
2分正面论述: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有利于世界经济和人类的发展,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从中受益匪浅。
正如第一段材料中所说,东南亚国家的发展,日本经济的腾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都得益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2分反面论述:然而,对于全球化好处的分享并不均匀,存在着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的地方。
由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发达国家受益最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较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更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使穷国愈穷,富国愈富。
贫富差距急剧加大。
同时由于全区化背景下各国联系日益紧密,也使市场的破坏作用膨胀,如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迅速蔓延成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而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也很快发展成全球的经济不景气。
2----4分总之,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但我们同样要正视其弊端,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优点,同时使其危害性降低到最小。
2分三答案一我同意小华的观点,我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接触交往频繁,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相互妥协是解决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
(1分)(例子的选取要有代表性,多角度,能充分说明论点)正面论述:首先互相妥协有利于矛盾的解决。
1.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2。
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双方最终互相妥协,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世界和平。
3.中国美建交有利于两国的发展。
4二战期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家之间互相妥协,反法西斯力量的凝聚加速了二战胜利。
应该2点即可,但理要说透,每点2分)反面论述:反之,不互相妥协,只能导致事态的恶化,最终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1.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严重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
2.中东地区各国的不妥协,造成长期的动荡,严重影响地区的和平与发展3,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它们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一战爆发,4,二战中,德日法西斯因为不妥协,给本国及世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因此,妥协的方式是解决彼此之间矛盾是行之有效的。
讲解:观点的选取要找相对容易的,自己有话说的,不要找太难而且例子太少的,即不要挖个深坑,自己跳不出来难为自己。
四讲解:这个题给的太大,时间横跨整个世纪,涉及内容是诸多方面,让人无从下手,但事物都是辩证的,反过来想,这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多角度论证,材料的选取可以天马行空,其实阶段性的特征,无外乎从政治(民主与法治、国际格局和局势)、经济(生产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思想的解放等方面来说。
答案一:20世纪虽然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但我仍然认为这不是一个悖论的世纪。
①本世纪虽然还有许多地区依然是专制落后的制度盛行,民主法制仍然有待发展和完善。
但民主法制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的主流,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一个民主普及,法制完善的更加公平公正的世界是可以期待的。
②20世纪虽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而且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因素也严重的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但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多极化,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中国等热爱和平的力量的实力的增长,也极大地维护了世界和平,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