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合集下载

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与处理方法

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与处理方法

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与处理方法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与处理方法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为研究人员、决策者以及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与处理方法,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一、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统计数据采集方法,通过向被调查者提出特定问题,收集他们的意见和观点。

问卷调查既可以是纸质问卷,也可以是在线调查。

在实施问卷调查时,应注意设计合理的问题,并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问卷调查的优点是能够快速收集大量的数据,但缺点是容易受到被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结果可能不够客观。

二、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是一种通过对部分样本进行研究,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

抽样调查需要根据目标总体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等。

抽样调查的优点是能够通过有限的样本获得总体特征,并减少成本和时间,但也存在样本偏差的风险。

三、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和记录来收集统计数据的方法。

观察法分为实验观察和非实验观察两种形式。

实验观察是在控制条件下对被观察对象进行观察,非实验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观察。

观察法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对象的行为和现象,但也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和环境变量的影响。

四、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有的文献材料来获取统计数据的方法。

文献资料可以是书籍、论文、报告、统计年鉴等,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可以得出有关统计数据的结论。

文献资料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已有的资源进行分析,但也面临数据更新不及时和数据可信度的问题。

五、统计软件和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统计软件和工具成为统计数据采集、整理与处理的重要工具。

常见的统计软件包括SPSS、Excel、R等,它们提供了丰富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函数,可以有效地处理大规模数据和进行复杂的统计计算。

使用统计软件和工具的优点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但也需要熟悉相应的软件操作和统计方法。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调查和统计的方法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调查和统计的方法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调查和统计的方法在现代社会,数据已经成为决策和研究的重要依据。

然而,怎样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调查和统计,却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调查和统计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数据相关的工作。

一、数据收集方法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数据收集方法。

通过编制简明扼要的问卷,向受访者提出问题,可以直接获取主观信息和意见。

可以将问卷调查分为在线问卷调查和实地问卷调查两种方式。

在线问卷调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适合覆盖范围广、样本多的调查;实地问卷调查则需要调查员亲自走访,适合需要深入了解的情况。

2.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来收集数据的方法。

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形式。

自然观察是在现实环境下观察与记录,实验观察则是通过实验设计来观察与记录。

观察法适用于需要获取客观信息、运用潜在规律的情况。

3.访谈法:访谈法是通过与受访者进行谈话、交流来收集数据的方法。

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群体访谈两种形式。

个别访谈是与单个受访者进行深入交流,群体访谈则是在群体中进行观点互换和碰撞。

访谈法适用于需要获取详细信息、探索需求和动机的情况。

二、数据整理方法1.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整理数据的第一步。

在数据清洗过程中,需要处理缺失值、异常值和重复数据等。

缺失值是指数据中不完整或者缺失的部分,异常值是指与其他数据显著不同的数值,重复数据是指多次录入相同的数据。

通过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清洗,可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数据分类:数据分类是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将数据进行分类和分组,可以方便后续分析和使用。

可以按照时间、地区、性别、年龄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灵活选择。

3.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将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和转变的过程。

常见的数据转换方法有归一化、标准化、离散化等。

通过数据转换,可以使得原始数据更易于处理和分析,并且能够满足特定的要求。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数据整理和统计是指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数据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

因此,数据整理和统计的技巧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数据整理和统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一、数据整理的原则与方法1. 数据收集:数据的整理与统计首先需要从可靠来源收集数据。

数据的来源可以包括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实验结果、文献资料等。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分类与整理:在收集到大量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按时间、地区、性别、年龄等进行分类,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特征和变化趋势。

3. 数据清洗与去除异常值:在数据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数据缺失、重复、错误和异常值等问题。

为了确保统计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

清洗数据包括填补缺失值、删除重复数据、修正错误数据和排除异常值等。

4. 数据标准化与转换:不同单位、不同尺度的数据很难进行比较和分析。

因此,在数据整理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和转换,以便更好地进行统计分析。

常用的方法有最大最小值标准化、标准差标准化、百分位数标准化等。

二、数据统计的原则与方法1.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描述的过程。

通过描述统计可以了解数据的中心位置、变异程度、分布形状等特征。

常用的描述统计方法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频率分布等。

2. 探索性数据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是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和探索的过程。

通过绘制直方图、散点图、箱线图等图表,可以观察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探索性数据分析有助于发现数据的特点和趋势,为后续的统计分析提供参考。

3. 推断统计:推断统计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过程。

通过利用概率理论和统计模型,可以对总体的特征和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

常用的推断统计方法有假设检验、置信区间估计、回归分析等。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知识点总结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知识点总结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知识点总结数据的整理与统计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它用于分析和解释各种现象、趋势和模式。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整理和统计数据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数据。

以下是数据的整理与统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和方法的总结。

一、数据整理的方法1. 数据收集:数据的整理与统计首先需要收集数据。

数据可以来自各种渠道,例如调查问卷、实地观察、实验结果、文献资料等。

在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误差和扭曲。

2.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整理数据的重要步骤。

在数据清洗过程中,需要检查和修正数据中的错误、缺失、重复或不一致等问题。

清洗后的数据更有利于后续的分析和统计。

3. 数据整合:数据整合是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的过程。

这可以包括数据的合并、重组、转换等操作,以便得到更加完整和一致的数据集。

4. 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将原始数据转变为更有用和有意义的形式。

常见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计算、归一化、标准化、离散化等。

通过数据转换,可以使数据达到适合分析和统计的状态。

二、统计分析的方法1.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的方法。

常用的描述统计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分布形态等。

2. 探索性数据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是通过可视化和图表分析来理解和发现数据的方法。

常用的探索性数据分析工具包括直方图、散点图、箱线图、饼图等。

通过这些图表,可以揭示数据的分布、关系和异常情况。

3. 参数统计与非参数统计:参数统计是基于总体参数的统计方法,例如假设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

非参数统计是不依赖总体参数的统计方法,例如排名检验、分位数检验等。

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释数据。

4. 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对总体特征和性质做出推断,并给出相应的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结果。

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在各个领域中十分重要的工作。

通过收集和整理统计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各种现象、趋势和规律,为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探讨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统计数据的收集统计数据的收集是指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搜集和归纳,获取有关个体、群体或事件的数据。

以下是常见的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数据收集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我们可以收集到被调查者的意见、看法和行为数据。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我们需要确定目标群体,编制问题,并注意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2. 访谈调研:访谈调研是通过与被调查者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其观点、经验和行为。

访谈调研通常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度,以确保获得准确和详细的数据。

3. 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直接观察和记录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和活动。

通过在实地进行观察,我们可以获取到一些实时和客观的数据,进一步了解现象的特征和规律。

4. 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通过阅读已有的书籍、论文、报告等来收集数据。

这种方法适用于已有大量相关资料的研究领域,可以迅速获取到丰富的数据。

二、统计数据的整理统计数据的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归纳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含义和趋势。

以下是常用的统计数据整理的方法和技巧:1. 数据分类: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的特点和目的,进行分类整理。

可以根据时间、地区、性别、年龄等因素对数据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2. 数据归纳:将大量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可以用表格、图表、统计指标等形式进行展示。

通过对数据的归纳,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相关性。

3. 数据分析: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应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方法,挖掘数据中的深层次信息。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决策提供依据。

4. 数据可视化:使用图表、地图、折线图等工具将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数据。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调查与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调查与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调查与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调查与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各个领域,无论是商业、科学、教育还是政府,收集并整理数据都是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调查与统计方法。

一、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收集是指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式,获取关于特定主题或事件的信息。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和分发调查问卷,收集受访者的意见和观点。

这可以用于了解受访者对某个产品、服务或政策的看法,或者用于研究特定群体的行为模式。

2.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事件或现象,收集相关数据。

例如,在市场调研中,观察员可以通过观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品陈列位置等来获取相关数据。

3.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收集。

例如,在药品研发中,科学家可以设计实验,并记录不同药物对患者的疗效,以收集相关数据。

4.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已有的文献、报告和文件,收集数据。

这对于历史研究或综述性研究非常有用,可以从已有的数据中梳理出相关信息。

二、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整理是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组织、清洗和归类的过程。

数据整理的目的是为了使得数据更易于理解和分析。

以下是常见的数据整理方法:1.数据清洗:清洗数据是指去除冗余、错误和不完整的数据。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数据录入错误或缺失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数据清洗,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数据归类:将数据按照特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使得数据更易于理解和分析。

例如,在市场调研中,可以将消费者按照年龄、性别、地区等因素进行分类,以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

3.数据可视化:通过图表、统计图等方式,将数据可视化呈现。

数据可视化可以使得数据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例如,利用柱状图可以比较不同产品的销售量,利用饼图可以表示不同地区的市场份额。

三、调查与统计方法调查和统计是数据收集与整理过程中常用的方法。

统计师工作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统计师工作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统计师工作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数据收集和整理是统计师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准确、全面、可靠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是保证统计研究和决策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统计师工作中常用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以帮助统计师们更好地开展数据工作。

一、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收集是统计师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收集大规模数据的常用方法。

统计师可以设计问卷并发送给调查对象,通过收集被调查者的回答来获得数据。

在设计问卷时,需要确保问题清晰明了,回答选项明确,以避免产生误解或不完整的数据。

2.访谈调查:通过面对面或电话访谈的方式,统计师可以获得详细的个体数据。

相较于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可以提供更加深入和具体的信息,但收集的数据量相对较小。

3.观察法:通过观察现象和行为,统计师可以获得客观的数据。

观察可以是直接观察,也可以是通过视频、照片等媒体进行观察。

观察法的优点是数据来源真实可靠,但需要统计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分类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对个案进行深入研究和数据收集,统计师可以从案例中获得有关数据。

案例分析方法适用于个体研究和特定情况下的数据获取。

二、数据整理方法数据整理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分类和组织的过程。

以下是几种数据整理方法:1.数据清洗: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据缺失、错误或异常值的情况。

统计师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删除无效数据、修正错误和处理异常值,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数据分类和编码:对于大批量和复杂的数据,统计师需要将其进行分类和编码,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分类可以按照时间、地区、性别等维度进行,编码可以使用数字或字母表示。

3.数据转换和归一化:在数据整理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将数据进行转换,例如将时间格式转换成数值格式、将文字描述转换成定量指标等。

此外,对于不同指标的数据,为了能够进行比较和分析,统计师常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其在同一尺度上进行比较。

统计的数据整理与分析

统计的数据整理与分析

统计的数据整理与分析统计数据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和推论的过程。

在各个领域,统计数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数据整理与分析的步骤以及常用的统计方法。

一、数据整理数据整理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清洗和数据整理三个主要步骤。

1.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指获取原始数据的过程。

数据来源可以是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实验结果、观测数据等。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避免数据的误差和失真。

2.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清理和修正的过程。

在此步骤中,需要删除无效数据、处理缺失值和异常值,并对数据进行去重和排序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3. 数据整理数据整理是指将清洗后的数据进行归类、编码和整理的过程。

可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或专业的数据整理工具对数据进行整理和重构,以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工作。

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根据整理好的数据,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等方法,揭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1.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的方法。

常见的描述统计指标包括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有效地概括和表达数据的特征和趋势。

2. 探索性数据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是在数据整理的基础上,通过绘制统计图表和计算统计指标,对数据进行探索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的分布、形态和关系等,可以找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3. 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数据进行推断和估计的方法。

通过建立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等统计模型,可以对总体数据的特征和参数进行推断和分析。

4. 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可以判断变量之间是正相关、负相关还是无关。

相关性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市场调研、经济预测等。

5.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研究因变量与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预测和解释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

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

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数据在统计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对于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就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进行探讨。

一、数据收集方法1. 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从总体中选取样本进行调查和观察,以此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常见的抽样调查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

2. 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个体或对象进行实验和观察得到数据。

实验法可以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来确定因果关系。

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对于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3. 统计报表法统计报表法是通过对已有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信息。

这种方法常用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有效地发现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二、数据整理方法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筛选,去除不符合要求或有错误的数据项。

常见的数据清洗方法有去重、去噪、填充缺失值等。

2. 数据编码数据编码是将数据进行分类标记和编号,以便于统计和分析。

数据编码可以采用数字编码、字母编码或符号编码等方式,使得数据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可读性。

3. 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进行变换,以满足数据分析的需要。

数据转换可以包括数据的归一化、标准化、离散化等处理方法,使得数据更方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4. 数据汇总数据汇总是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计算出相应的统计指标。

数据汇总可以采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使得数据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结语数据收集与整理是统计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合理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实际的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以获得高质量的统计结果。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能力,为统计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统计每月总结一数据收集与整理

统计每月总结一数据收集与整理

统计每月总结一数据收集与整理统计每月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总结一、引言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负责统计每月的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

这项工作对于企业的决策制定、市场预测和业务运营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我的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改进的建议。

二、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概述1. 数据源的获取:通过内部系统、市场调研和合作伙伴获取所需数据。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收集方式:采用在线调查、面访、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3. 数据整理与清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编辑和去除异常值,以确保数据的质量。

4. 数据录入与存储:将整理好的数据录入到数据库中,确保数据的安全和易于查询。

5. 数据分析与报告:根据需求进行数据分析,撰写报告,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三、工作亮点1. 协调能力:与多个部门和合作伙伴密切合作,确保数据的及时收集和准确性。

2. 数据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控制制度,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分析能力:运用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4. 沟通能力:与团队成员和相关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及时反馈数据收集进展和问题。

四、工作挑战与解决方案1. 数据收集困难:有时由于部分合作伙伴的数据未能及时提供,导致数据收集进程受阻。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与合作伙伴加强了沟通,明确了需求和时间要求,并提出了改进合作流程的建议。

2. 数据整理复杂性:不同部门提供的数据格式和标准不统一,导致整理过程复杂。

为应对这个问题,我制定了数据整理指南,明确了标准化要求,提高了数据整理的效率和质量。

3. 数据分析时间紧迫:在某些月份,由于紧急需求或其他工作任务,我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数据分析和撰写报告。

为应对这种情况,我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并与团队成员协作,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五、工作改进建议1. 提前预估需求:与相关部门和合作伙伴沟通,提前了解将要收集和整理的数据,以便提前准备和安排工作计划。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数据对于各行各业的决策和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和证据,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然而,要想获得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步骤和方法。

一、确定数据收集的目的和范围在开始收集统计数据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数据收集的目的和范围。

明确目的可以帮助我们确定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以及从哪些渠道进行收集。

范围的确定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收集冗余或不必要的数据,节约时间和资源。

二、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收集方法有许多种,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实验等。

选择合适的方法能够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问卷调查是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之一,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至关重要。

在设计问卷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简洁明了:问卷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复杂和难懂的语言,确保被调查对象可以轻松理解问题。

2.避免主观性问题:问卷中的问题应该尽量客观,避免引导被调查对象做出特定的回答。

例如,不要使用“你同意吗?”或“你认为怎样?”等主观性的问题。

3.合理编排问题:问卷中的问题应该合理编排,从整体到细节,逻辑清晰。

同时,要注意问题的互斥和覆盖范围,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可以通过多次采样和重复实验,减少数据的误差和偶然性。

同时,要注意避免数据的丢失和篡改,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五、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收集完毕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获得有意义的结果。

数据整理包括数据的清洗、归类和汇总等过程,可以使用电子表格或数据分析软件辅助完成。

数据分析则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和图表展示等手段,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

六、数据可视化呈现为了更好地展示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我们可以使用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呈现。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的重要步骤,它涉及到数据的获取、整理、清洗和分析等多个环节。

本文将介绍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收集是统计工作的第一步,它决定了后续数据分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 调查问卷:通过编制调查问卷,针对特定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获取他们的信息和观点。

调查问卷需要设计合理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抽样,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2. 实地观察:直接前往研究对象所在的地方进行观察,记录下所需的数据。

实地观察可以获取真实的数据,但需要注意对象的行为是否受到观察者的影响。

3. 统计年鉴和报告:收集已经由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年鉴和报告,获取所需的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经过权威机构的审核和整理,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4. 网络搜索: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或官方发布的数据,获取所需的数据。

但需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和可信度。

二、数据的整理与清洗数据的整理与清洗是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组织和加工的过程,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的分类:根据数据的类型和研究的目的,将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整理。

例如,将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分开,或者根据时间和地域进行分类等。

2. 数据的编码:为了方便数据分析和处理,对数据进行编码是必要的。

编码可以是数字、字母或符号等形式,以表现出数据的不同特征或属性。

3. 缺失数据的处理: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数据缺失的情况。

对于缺失的数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使用平均值填补、删除缺失数据或使用插值法等。

4. 异常值的处理:在数据中可能存在一些异常值,这些异常值可能是由于测量误差或录入错误导致的。

对于异常值,需要进行检查和修正,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的分析与解读数据的分析与解读是根据统计学方法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过程,旨在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1. 描述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总体描述和归纳,包括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数据是指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和整理的相关信息,通常用于分析和研究某一特定领域的情况。

收集和整理统计数据的过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探讨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一、统计数据的收集1. 定义数据需求:在开始收集统计数据之前,需要明确自己所需要的数据类型和范围。

这可以通过明确研究目的和相关问题来实现。

例如,如果我们要研究某一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我们需要收集的数据可能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迁移数据等。

2. 选择数据收集方法:根据数据需求的不同,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访谈等。

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设计数据收集工具:根据所选择的数据收集方法,需要设计相应的数据收集工具。

问卷调查可以设计问卷表,实地观察可以设计观察表,访谈可以设计访谈提纲等。

这些工具应该清晰明了,便于被被调查对象理解和回答。

4. 数据收集:进行数据收集的过程需要注意保持中立性和客观性,确保数据能够真实地反映所研究领域的情况。

同时,需要注意保护被调查对象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二、统计数据的整理1. 数据录入:数据收集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录入工作。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电子表格或统计软件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数据录入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初步的数据清洗,排除不符合条件和无效的数据。

2. 数据清洗和验证:进行数据清洗的目的是排除数据中的错误和异常,保证数据集的准确性。

数据清洗的过程包括查找和修改错误记录、填补缺失数据等。

同时,还需要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3. 数据分析:在数据整理完成后,可以进行数据分析的工作。

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可以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以发现数据间的相关性和规律性。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

熟悉统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流程

熟悉统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流程

熟悉统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流程一、引言在过去的工作周期中,我负责了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统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流程,我成功完成了任务,并在此向大家总结一下我所学到的经验和教训。

二、数据收集1.明确数据需求在开始数据收集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数据需求。

与相关部门和团队合作,了解他们需要收集什么类型的数据以及数据的具体要求。

2.选择合适的数据源根据数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源。

数据源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数据库、外部数据供应商或公开的数据集等。

确保数据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建立数据收集计划制定详细的数据收集计划,包括收集时间、地点、方法和人员等。

确保数据收集过程的有序进行,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4.收集数据根据数据收集计划,进行数据收集工作。

可以使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

同时,确保数据收集的过程符合法律和伦理规范。

三、数据整理1.数据清洗在收集到原始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

这包括检查和修正数据中的错误、缺失值和异常值。

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减少后续分析的误差。

2.数据归档和备份将清洗后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归档和备份。

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以备后续需要使用或审核。

3.数据整合和转换对于不同来源的数据,需要进行整合和转换,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这包括数据合并、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标准化等。

4.数据分析根据业务需求和目的,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可以使用统计软件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和洞察。

四、总结与反思通过这次的工作,我对统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流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学会了如何明确数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源,制定数据收集计划,进行数据清洗和整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这些经验对我的职业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难以预料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应对。

此外,数据整理和清洗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第⼆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第⼆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教学⽬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统计数据搜集与整理的基本理论与⽅法,掌握各种⽅法的特性。

(⼆)基本要求要求灵活运⽤各种数据搜集的⽅式⽅法,并对所得数据进⾏加⼯整理,为以后各章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要点1、数据搜集的⽅式⽅法;2、统计调查⽅案的设计;3、统计分组;4、变量数列的编制;5、统计数据的显⽰。

(四)教学时数9课时(五)教学内容本章共分四节:第⼀节数据的计量与类型⼀、数据的计量尺度在计量学的⼀般分类⽅法中,依据对事物计量的精确程度,可将所采⽤的计量尺度由低级到⾼级、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即名类尺度、顺序尺度、区间尺度和⽐尺度。

1.定类尺度定类尺度(Nominal scale,亦称分类尺度、列名尺度等)是这样⼀种品质标志,按照它可对研究客体进⾏平⾏的分类或分组,使同类同质,异类异质。

例如,按照性别将⼈⼝分为男、⼥两类;按照经济性质将企业分为国有、集体、私营、混合制企业等。

这⾥的“性别”和“经济性质”就是两种名类尺度。

名类尺度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利⽤它只可测度事物之间的类别差,⽽不能了解各类之间的其他差别。

名类尺度计量的结果表现为某种类别,但为了便于统计处理,例如为了计算和识别,也可⽤不同数字或编码表⽰不同类别。

⽐如⽤1表⽰男,0表⽰⼥;⽤1表⽰国有企业,2表⽰集体企业,3表⽰私营企业,等等。

这些数字只是不同类别的代码,决不意味着它区分了⼤⼩,更不能进⾏任何数学运算。

名类尺度能对事物做最基本的测度,是其他计量尺度的基础。

2.定序尺度定序尺度(Ordinal scale,亦称序数尺度、顺位尺度等)是这样⼀种品质标志,利⽤它不仅能将事物分成不同的类别,还可确定这些类别的等级差别或序列差别。

例如“产品等级”就是⼀种测度产品质量好坏的顺序尺度,它可将产品分为⼀等品、⼆等品、三等品、次品等;“考试成绩”也是⼀种顺序尺度,它可将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对某⼀事物的态度”作为⼀种顺序尺度,可将⼈们的态度分为⾮常同意、同意、保持中⽴、不同意、⾮常不同意,等等。

统计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核心在、统计调查的各种形式: 1、普查: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全面调查,主要用
以搜集某些不能或不宜用报表搜集的统计 资料。对国情国力的调查一般用普查,如人口、工业和
农业普查。
❖ 普查的特点:全面调查;非经常性调查。
❖ 我国的普查制度:
每逢末尾数字为“0”的年份进行人口普查; “1”或“6”的年份基本统计单位普查;“逢3、逢8的年份经济普查; “5”的年份工业普查;“7”的年份进行农业普查。
❖ 本报告研究的内容较敏感,在调查过程中,由于涉及标会 运作中的核心内容,实践小组受到当地标会保护势力的威 胁,几度要求收缴所有调研资料,但我们依靠勇敢和智慧 将大量的调查结果保留了下来,即本文所用到的珍贵数据 及图片材料。
❖ 数据整理分析……(统计分组、统计表、统计图)
统计研究的过程
统计设计
实际问题
3. 调查项目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改变或增减,以免影响 汇总总和,降低资料质量。
❖ 普查的组织形式:
▪ 专门组织普查机构并配普查人员直接登记(人口普查); ▪ 利用原始资料由调查单位自填表格(物资库存普查)
第一节 统计数据的搜集
三、统计调查的各种形式:2、统计报表制度:
❖ 统计报表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 国统计法》),自上而下的统一布置,以一定的 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指标 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自下而上地 逐级地定期提供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是搜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统计数据的主要方式。
❖主要特点:
① 资料来源建立在基层单位的各种原始记录的基础 上,基层单位可利用其资料;
② 逐级上报和汇总,各级领导能了解其辖区的情况 ③ 属于经常性调查,项目相对稳定,利于积累资料,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处理方法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处理方法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处理方法统计数据在各个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了解问题的本质、发现问题的规律,并做出科学的决策。

然而,要准确地收集、整理和处理统计数据并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方法。

一、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统计数据收集方法,可以通过编制问卷并发放给目标受众来获取数据。

问卷调查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访谈、电话调查或在线调查等方式进行。

在设计问卷时,需要确保问题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理解性,以便受访者可以清楚地理解并提供准确的回答。

2.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观察目标群体的行为或现象来收集统计数据的方法。

观察可以是直接观察,也可以是利用摄像机、监测设备等进行间接观察。

在进行观察时,需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收集的数据类型,并制定观察规则和记录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对不同试验组进行操作或处理,并观察结果的变化来收集统计数据的方法。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设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并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以便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二、统计数据的整理方法1.分类整理分类整理是将收集到的统计数据按照不同的特征或属性进行分类,并将其编码或标记,使数据更易于分析和处理。

分类的方式可以是按照时间、地区、性别、年龄等进行划分,根据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分类方式。

2.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收集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去噪、去重、修正等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进行数据清洗时,需要对异常值进行识别和处理,并对缺失值进行填充或删除,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将原始数据按照需要的形式进行格式转换和计算,以方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数据转换可以包括数值的计算、数据的加工和指标的计算等操作。

在进行数据转换时,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和转换规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统计数据的处理方法1.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是对统计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量计算和分析,以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

经济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经济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经济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经济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经济研究和决策制定的重要环节。

只有准确、全面、及时地收集和整理数据,才能为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经济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收集经济统计数据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向调查对象提出相关问题,可以获取大量的定量和定性数据。

问卷调查的优点是能够覆盖大范围的调查对象,同时可以灵活地设计问题,以满足研究的需要。

然而,问卷调查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样本选择偏差、回收率低等,需要注意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二、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是一种经济统计数据收集的常用方法。

通过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可以在保证一定可靠性的前提下,节省调查成本和时间。

抽样调查的关键是样本的选择和抽样方法的确定。

常用的抽样方法有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

抽样调查需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样本量的大小,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三、实地观察法实地观察是一种直接收集经济统计数据的方法。

通过亲自前往调查对象所在的地点,观察和记录相关数据,可以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

实地观察的优点是能够直接接触到被调查对象,获取详细的信息,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如时间和成本较高,只能涵盖有限的观察对象等。

因此,在实地观察时需要合理规划调查范围和时间,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收集与整理经济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需要进行数据录入、数据清洗和数据分析等过程。

数据录入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记录的过程,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清洗是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检查和修正的过程,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是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可以通过统计软件和方法进行数据的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

在数据收集与整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

数据的来源应该是可信的,可以通过官方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学术研究的成果、企业的财务报表等途径获取。

统计师在数据收集和整理方面的工作技巧

统计师在数据收集和整理方面的工作技巧

统计师在数据收集和整理方面的工作技巧统计师在数据收集和整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以支持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

为了能够有效地完成这项工作,统计师需要具备一些重要的技巧和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统计师在数据收集和整理方面的工作技巧。

一、明确目标和需求在开始数据收集和整理之前,统计师需要与相关部门或团队明确目标和需求。

明确目标和需求有助于统计师在整个过程中明确方向,避免出现问题或错误的数据。

此外,明确目标和需求还可以提供指导,确保统计师收集到准确、实用的数据。

二、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统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

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

在选择方法时,统计师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数据的类型、采样的方式、受访人群的特点等。

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三、设计有效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

设计有效的问卷调查是统计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设计问卷时,统计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的清晰度和准确度、选项的合理性、问卷的流程和顺序等。

合理设计的问卷可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四、保护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统计师需要注意保护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他们应当确保所收集到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避免出现误差或遗漏的情况。

为了保护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统计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仔细核对数据、使用多个数据源进行验证、遵循标准操作规程等。

五、合理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数据分析是统计师的核心工作之一。

为了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师需要熟练掌握数据分析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常见的数据分析工具包括Excel、SPSS、Python等。

合理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六、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数据收集和整理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更新。

为了跟上行业的发展潮流,统计师需要保持持续学习的状态。

他们可以参加培训课程、阅读专业书籍、参与学术讨论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和数据的类型,了解绝对数和相对数的意义及比例和比率的计算方法;了解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掌握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了解数据预处理的意义;掌握统计数据的分组方法,能够对原始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并编制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的直方图和茎叶图。

二、教学重点1、统计调查方案设计2、统计数据的分组3、变量数列的编制三、教学难点1、抽样调查、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比较2、调查方案的设计3、次数分布的概念4、变量数列的基本术语及编制四、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数据的计量与类型一、数据的计量尺度(一)定类尺度按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类或分组。

(只能测度事物之间的类别差,其他差别无法得知)例:按照性别将人口分为男、女两类。

(二)定序尺度又称顺序尺度,是对事物之间等级差别和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

它不仅可以测度类别差,还可以测度次序差。

(不能测量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只能比较大小,不能进行加、减、乘、除数学运算)例:考试成绩可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定距尺度又称间隔尺度,是对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距离的测度。

该尺度通常使用自然或物理单位作为计量尺度。

例:考试成绩80分与90分之间相差10分。

定距数据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不能进行乘、除运算。

其原因为定距尺度中没有绝对零点(定距尺度中的“0”表示水平,不表示没有)。

(四)定比尺度又称比率尺度,由于定比尺度有绝对零点(定比尺度中的“0”表示没有,不存在)。

因此,不仅可以加减运算,还可以乘除运算。

例如,甲工资为600元,乙工资为1200元,则乙的工资为甲的2倍。

二、数据的类型统计数据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定性的数据和定量的数据。

定性数据也称品质数据,它说明的是事物的品质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这类数据由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计量形成。

定量数据也称数量数据,它说明的是事物的数量特征,是能够用数值表示的,这类数据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形成。

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

变量可分为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

离散变量只能取有限个数,而且其取值都以整位数断开,如企业个数、职工人数等;连续变量可以取无穷个数值,其取值是连续不断的,不能一一列举,如零件尺寸、年龄、温度等。

三、统计数据的表现形式数量型统计数据通常有两种基本的表现形式,即绝对数与相对数。

(一)总量指标(绝对数)1、概念:反映客观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

2、种类按反映现象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反映总体所有单位总数的指标。

总体标志总量:反映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总和的指标。

按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发展变化的总量指标。

时点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个时点所达总量的指标。

(二)相对指标1、概念: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的比值(相对水平)2、作用:用一个抽象化了的数值来反映两个有联系的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3、种类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比例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动态相对数第二节统计数据的搜集一、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直接来源:专门组织的调查、科学试验;(一)统计调查方式1、普查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特点:(1)、一次性调查;(2)、全面性调查;(3)、是有关国情、国力的调查。

标准时点:对调查对象登记时所依据的统一时点。

标准时点的作用:(1)、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反映现象在该时点上的状况。

普查的组织方式(1)、通过专门组织的普查机构进行。

如人口普查(2)、利用企事业单位日常核算资料和报表资料进行。

如物资库存普查、快速普查等2、抽样调查从调查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根据其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特点:(1)、根据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数量特征;(2)、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3)、抽样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

3、重点调查从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重点单位是指调查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绝大比重的单位。

特点:(1)、调查目的是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2)、重点单位的重点位置是客观存在的;(3)、不可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4、典型调查在对调查对象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特点:(1)、是深入细致的调查;(2)、典型单位的选择带有明显的主观因素;(3)、可以据以估算总体数值,但不能计算和控制调查误差。

5、统计报表制度自上而下布置任务,自下而上上报资料的统计制度或调查方法。

(二)数据的搜集方法1、访问调查2、邮寄调查3、电话调查4、座谈会5、个别深度访问(三)调查方案设计1、确定调查目的(Why)2、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Who)调查对象:被研究现象的总体(即调查范围)。

调查单位:需要对它的标志进行登记的总体单位填报单位:填写、上报统计资料的单位。

注: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3、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What)调查项目:调查时应进行登记的标志。

调查表:具体可区分为单一表与一览表。

单一表:一个调查单位用一张表;一览表:多个调查单位共一张表。

4、确定调查时间(When)调查时间:资料所属时间(一段时期、某个时点)。

时期现象:资料所反映的起止时间。

时点现象:调查规定的时点。

调查期限:调查工作进行的起止时间。

5、组织实施计划(How)二、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第二手数据:主要有公开出版或公开报道的数据。

第三节统计数据的整理统计整理的概念: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调查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以反映总体特征的工作过程。

一、数据的预处理(一)数据的审核与筛选准确性审核(包括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及时性审核(是否按时交统计数据)完整性审核(调查单位是否全包括?调查项目是否都回答?)(二)数据的排序二、数据分组与频数分布(一)统计分组1、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概念:将总体按照一定的分组标志区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作用:(1)、划分现象的不同类型;(2)、揭示现象的内部结构;(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2、统计分组的原则和关键原则:保持组内的同质性与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性关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二)、次数分布的概念及类型1、概念次数:分布在各组的单位数频率:各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重次数分布:反映总体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表、图)。

次数分布作用:显示现象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特征。

2、类型属性分布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分布数列。

体现现象质上的差别且较稳定。

变量分布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分布数列。

体现现象量上的差别且有多种编制方法。

变量数列的构成:(1)变量及变量值;(2)次数或频率。

3、变量数列的编制组限:一组的数量界限。

组限的确定原则:确保组内的同质性,组间的差异性。

组距=本组上限-本组下限组数=全距/组距组中值=(上限十下限)/2开口组首组组中值=上限一邻组组距/2开口组末组组中值=下限+邻组组距/2次数密度=本组次数/本组组距对连续型变量,只可编制组距数列,且相邻的组限必须重叠。

记住:“上组限不在内”对离散型变量,可编制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

编制组距数列时采用不重叠组限依据: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

三、次数分布的图示和类型(一)直方图和折线图(1)直方图横轴:表示变量;纵轴:表示次数。

(2)折线图:将组中值用折线连接而成。

(二)茎叶图茎叶图可用于展示原始数据的分布,同时还保留原始数据在图形里面,相当直观。

从茎叶图中,可直接看出数据是否对称、是否有极端值以及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

茎叶图由“茎”和“叶”两部分构成,其图形由数字组成。

绘制茎叶图的关键是设计好树茎,通常是以该组数据的高位数值作为树茎。

树茎一经确定,树叶就自然地长在相应的树茎上了。

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分布特征的各种描述方法;掌握不同测度方法的特点、应用条件及应用场合;能利用所学的方法对统计数据作各种统计描述。

二、教学重点1、集中趋势测度的方法及应用场合2、离散程度测度的方法及应用场合3、分布偏态与峰度的测度三、教学难点1、集中趋势测度的方法及应用场合2、离散程度测度的方法及应用场合四、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分布的中心集中的现象。

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又称平均指标。

一、众数众数是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一般只有在总体单位比较多,且存在明显集中趋势的数列中才存在众数。

众数是根据标志值在数列中所处的位置来计算的,不受极端值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众数来表明现象的一般水平。

例如,某农贸市场某种蔬菜的单价有1.00、1.20、1.50、2.00元不等,在了解这种蔬菜的平均价格时,不需登记这种蔬菜所有的成交量和成交额来加以平均计算,只要掌握这种蔬菜成交量最大的价格就可以了。

(一)、由单项数列确定众数在单项数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就是众数。

(二)、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下限公式:上限公式:二、中位数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处于中点位置的标志值就是中位数。

中位数不受极端值影响,当一个总体的大部分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比较集中时,以中位数为代表值,比算术平均数还能更确切地反映次数分配的集中趋势。

(一)、根据未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当总体单位数为奇数时,处于中间位置上的那个标志值就是中位数;如果总体单位数为偶数,中位数则是位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标志值的算术平均数。

(二)根据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1、由单项数列确定中位数。

第—步,根据中位数位置公式确定中位数所在组;第二步:中位数所在组的标志值,就是中位数。

2、由组距数列确定中位数。

第一步:根据中位数位置公式确定中位数所在组;第二步:在假定中位数所在组的次数是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利用比例插值法推算中位数的近似值。

下限公式:上限公式:三、均值(算术平均数)(一)、简单算术平均数(适用于未分组资料):(二)、加权算术平均数(适用于分组资料):次数之所以具有权数的作用,是因为各组的次数不相等。

如果各组次数相同,那它对各组标志值来说,就失去了权衡轻重的作用。

用绝对数权数与用相对数权数计算的结果一致。

(三)、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1、各个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等于零。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值。

四、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是N个变量值乘积的N次方根。

(一)、简单几何平均数当各变量值的次数不相同时,采用简单几何平均数。

(二)加权几何平均数当各变量值的次数不相同时,采用加权几何平均数。

用同一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结果是:H≤G≤。

五、集中趋势测定指标的比较(一)、各种数值平均数的比较1、适用场合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