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与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与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5dbd276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9.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与思考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与思考题解答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P2答:(1)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3)马克思主义是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产生的。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5-P9答:(1)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
(2)古希腊罗马哲学、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着。
(3)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条件下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P14答:(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3)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理论,还包括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继承人的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P16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表现。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
(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以实践为基础,统一于实践。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24bede6348d7c1c708a145da.png)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2.1893年,梅林,《论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服从于它自己所制定的那个历史运动规律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3.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发运了起义,这是第一次直接反对资本家残酷剥削的斗争,斗争目标明明的对准了私有制,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4.资料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这是一次直接反对资本家残酷剥削的斗争,斗争明确的对准了私有制,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6.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哲学世界观和历史观。
7.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2.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处于核心地位,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所产生的结论。
8.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1.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唯心主义神秘主义辩证法+费尔巴哈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2.英国古典经济学;3.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他们代表着在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了最直接、最重大的影响。
前两者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后一个是社会主义。
9.空想社会主义:1,没有把资本主义看成永恒的、最后的社会制度,认为资本主义只不过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并提出了对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的设想;2,提出国家消亡观点;3,否认阶级斗争,反对暴力革命(唯心主义历史观);4,认识不到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和历史使命,找不到实现未来社会的社会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7335e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d.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重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难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思考题:1、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特征和品质是什么?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难点: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重点: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通过对实践含义和特点及其决定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
通过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难点: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乃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
其一,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二,实践的总和才是检验中立的根本标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什么样的关系;其三,实践检验与正确理论(人类理性)和逻辑证明的关系问题。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思考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中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相互关系如何?掌握这一原理对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何指导意义?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6、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重点: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原理阶段测验一(绪论-第一章)
![马克思原理阶段测验一(绪论-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1e06e9d8ee06eff9aff807aa.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考核)阶段测验一(绪论-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 )的科学.A、无产阶级和生产力发展B、资产阶级和人类解放C、农民阶级和生产力发展D、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答案解析】:答案选D.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参见教材P46。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为基础的。
A、创新性B、实践性C、与时俱进D、人类劳动【答案解析】:答案选B。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参见教材P49。
3、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 ),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A、思想保证B、制度保证C、技术保证D、理论保证【答案解析】:答案选A.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参见教材P50.4、人们对未来的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家庭等具体目标的向往和追求,这是()理想.A、生活B、职业C、道德D、社会【答案解析】:答案选A。
生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家庭等具体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参见教材P51。
5、从奋斗目标的长短来划分,理想可分为().A、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B、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C、梦想和愿望D、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答案解析】:答案选B。
从奋斗目标的长短来划分,有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参见教材P51。
6、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基本可以分为四种,其中()是最根本的.A、道德理想B、社会理想C、职业理想D、生活理想【答案解析】:答案选B。
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它贯穿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之中,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参见教材P51.7、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为取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近几年考点分析(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近几年考点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9250bc17a300a6c30c229f41.png)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考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选择题: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C )【2011.10】A.培根、洛克B.圣西门、欧文C.黑格尔、费尔巴哈D.斯密、李嘉图黑格尔、费尔巴哈是( A )【2011.1】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B)【2009.4】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B )【2012.10】A.培根、洛克B.斯密、李嘉图C.黑格尔、费尔巴哈D.圣西门、傅立叶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有( B C )【2013.4】A.李嘉图B.黑格尔C.费尔巴哈D.圣西门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 B )【2012.4】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D )【2010.10】A.配第、斯密、李嘉图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是 ( C )【2013.1】A.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19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20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B)【2009.1】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代表人物有( A B D )【2012.7】A、黑格尔和费尔巴哈B、斯密和李嘉图C、培根和洛克D、圣西门和傅立叶作为马克思恩德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有(BC )【2012.10】A辩证法学说B历史唯物主义学说C剩余价值学说D劳动价值学说下列科学发现中,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的有( ACD )【2012.4】A.细胞学说B.狭义相对论C.生物进化论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B)【2012.1】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B)【2012.4】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空想社会主义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主要组成部分的有(ACD)【2011.10】【2009.4】A.科学社会主义B.空想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选择题: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经典著作有(CD)【2012.1】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德意志意识形态》C.《哲学的贫困》D.《共产党宣言》除《哲学的贫困》外,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经典著作是(C)【2013.4】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共产党宣言》D.《资本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 BCD )【2011.4】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包括( BCD )【2011.4】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全版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全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a1bf8f3fcc1755270722087f.png)
•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234 1234
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 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 A.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认识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 力
•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思想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 彻底性的缺陷,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科学地说明了社会的物质性。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3 •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1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鲁底诺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 庄子
•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 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其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其特点是三维性。 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世界上既没有脱离时间和空间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 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94页
第三节 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我国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要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即面临着严重挑战,又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马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的深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的深](https://img.taocdn.com/s3/m/cdfa20f1aef8941ea66e0501.png)
它 自身运行的内在规律有时带给人类的可能是毁灭 性 的灾难 。这 种灾 难对 人 类 而言 就 是 自然 压 迫 ,并 对人类的生存构成 了巨大威胁。可 以想象 ,在远古 时代 的任何地方都 曾发生过类 似 20 04年死亡逾 3 0 万人 的印度洋 大海 啸 、20 0 8年 伤亡 逾 4 0万 人 的汶 川大地震等 自然灾害。每一次沧海桑 田的变迁 ,都 直 接威 胁着人 类 的生 存 。 当今 时代 ,虽 然 人 类 的能 力 已经 发展 到 “ 可上九 天揽 月 、可下 五 洋捉 鳖 ” 的 地步 ,但是 ,自然界对人类生存所构成的威胁依然 有 增无 减 。如 :环 境 污 染 、 温 室 效 应 、资 源 危 机 、 生态危机、人 口爆炸、传染性疾病肆虐等问题都对 人类 的生存 构成 了严 峻挑 战 。对 于 这些 问题 如果 处 置 不 当 ,人类 极 有可 能最 终会 在 某 些 或所 有 这些 自 然 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走 向灭亡。这决非是杞人忧天 式 的危 言耸 听 , 自古 至今 已有万 千 物 种从 地 球 上彻 底 消 失 ,其 中 ,每 一 次 的 灭 绝 都 为 人 类 敲 响 了 警钟。 第 二重 威胁 来源 于 社会 压 迫 。人 类不 仅 是 自然 的产 物 ,而且还 是社 会 的存 在 物 。社 会 在把 人 类超 拔 出动物界 的同时 ,也 对人 类 进行 着 社 会压 迫 ,从 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在阶级社会 中,统治阶级残 暴 的统治 ,总是 激起 被统 治 阶级 无 数 次 如火 山 爆发 般 的强烈反 抗 ;此外 ,统 治 阶级 之 间也不 断 进 行长 期 的兼并与掠夺 ,并 由此引发大规模 的战争 ,每次 战争过后总是山河 破碎 、生灵 涂炭, “ 榛榛莽莽 , 如天地初辟 。 ”近、现代 的两次世界大 战,更是 把 整个人类推向了灭绝的边缘。 自一战以后 ,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 ,各种先进武器层 出不穷 ;特别是 自 二 战 以来 ,世 界许 多 国家都 已经拥 有 或 正在 努 力 拥 有核 武器 ,其 总量 仅在 当前 就 可 以把 整 个地 球 毁 灭 许多次。除此之外 ,集束炸弹、贫铀炸弹、电磁脉 冲炸 弹 、石墨 炸 弹以及 包括 各 种 生 化武 器在 内 的许 多杀伤力极强 、破坏力极大的新式武器 已被越来越 多的国家所拥有。 目 ,人类非但 没有彻底摆脱战 前 争 的 威 胁 ,相 反 ,战 争 的 阴 云 始 终 笼 罩 着 整 个
绪论与第一章
![绪论与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4e4fefde76eeaeaad1f330ba.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要点(其中带“★”者应作为要点中的要点来理解和掌握)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本节重点问题:为什么会产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一、马克思主义及其产生1、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参见教材P2-P4)①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现代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②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他们的理论继承人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的关于现代工人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体系(补充)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见教材第一到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论(见教材第第四、五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论(见教材第六章)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论(见教材第七章);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教材P4-P11)①产生时间: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②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五点)●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及其引起的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的明朗化,为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创立科学的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理论提供了可能。
(参考教材P4—P6第1段)●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革命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为之提供指导。
(参考教材P6第2段---P7第2段)★●人类自然科学知识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发展和积累,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须的人类认识发展基础。
其中,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十八世纪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十八、十九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参考教材P8最后一段-P10第2段所讲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自身无与伦比的主观素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需的主观基础(补充)马、恩自身无与伦比的主观素质:_为人类解放和幸福而献身的崇高志向和使命感;_坚忍不拔的勤奋探索、刻苦钻研精神;_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思想(批判继承和创新)才能;_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优良学风_丰富的亲身社会革命斗争实践经验。
绪论:马克思主义
![绪论:马克思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68725eefaeaad1f346933fa7.png)
(1)六大缺口 星云假说、均变论、变量数学、 六大缺口:星云假说 均变论、变量数学、 六大缺口 星云假说、 氧化还原论、元素周期率的发现、 氧化还原论、元素周期率的发现、胚胎学的创立 (2)“三大发现”: 能量守恒定律 细胞学说 • 生物进化论
费尔巴哈
back
英国的古典经济学
亚当-斯密(1723-1790) 亚当-斯密(1723-1790)
大卫·李嘉图 大卫 李嘉图 1772-1823) (1772-1823) back
法英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
17601760-1825
傅立叶
17721772-1837
欧文
17711771-1858 back
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
1844年 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会见, 1844年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终 身的合作。 身的合作。 1845年 合著《神圣家族》出版, 1845年2月,合著《神圣家族》出版,清算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 心史观,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心史观,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同年11月至次年5 11月至次年 又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 同年11月至次年5月,又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广泛地阐述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 巴哈的唯心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巴哈的唯心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了马克思主 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学说的初步提纲, 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学说的初步提纲,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 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 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 1847年 他们加入正义者同盟,同年6 根据马克思、 1847年1月,他们加入正义者同盟,同年6月,根据马克思、恩格 斯的提议, 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斯的提议,“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8年 月中旬, 1848年2月中旬,两人共同起草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 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同事也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同事也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马克思恩格斯经历了大致相同的思想发展阶段,两人相识后, 马克思恩格斯经历了大致相同的思想发展阶段,两人相识后,还 共同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共同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阶 级解放的斗争。 级解放的斗争。在一系列的革命实践中有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 理论。 理论。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6d0fe6b2960590c69ec37634.png)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 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 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德国古典哲学:18 世纪下半期至19 世纪上半期。
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唯心主义形式叙述)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英国古典经济学:17 世纪后半期至19 世纪初。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最主要是严密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并在些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9 世纪上半叶,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2、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3、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之后,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4、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公开问世的著作: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鸿篇巨作:{资本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它的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3、它的科学性表现为不带任何偏见,它的理论是深刻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理想理想就是人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力量,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还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性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1、首先在于它不带有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3、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时间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d3aed95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7.png)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是路德维 黑格尔(1770-1831)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 人物是亚当· 斯密(1723-1790)和 大卫· 李嘉图(1772-1823)。
英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恩格斯:“……我在一定 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 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 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 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 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 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 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 的。……没有马克思,我们 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 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
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
马克思恩格斯著 《共产党宣言》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三)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 的进一步解读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 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 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 点和学说的体系。
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自然 界
人类社 会
精神世界
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 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 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 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 颠倒了。
(2)马克思主义关于消灭剥削和压迫等一切不公 正社会制度、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幸福的学说, 代表了整个人类进步的理想和信念。
(3)马克思、恩格斯高尚的人格具有永恒的魅力。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原题库汇总-学习通马原题库
![马原题库汇总-学习通马原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5e331539a32d7375a4178027.png)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A.德国古典哲学 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B )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 B.与时俱进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 B)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在实践的基础上革命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7.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A.辩证法 B.科学社会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8.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C)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 BCE)A.马克思主义法学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 ACD )A.德国古典哲学 B.剩余价值学说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E.唯物史观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D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4.下面对马克思主义正确的表述是( ABCD )A.是马恩创立并由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B.是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C.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包括( ABC )A.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B.无产阶级的壮大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BC )A.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1838年英国宪章运动C.1844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 D.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7.下列哪些人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 AB)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亚当·斯密D.欧文8.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要求我们必须坚持( ABC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C.实事求是D.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三、辨析题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的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允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cac9bf1214791711cc7917da.png)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创新
直接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亚 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 斯密和大卫·
政治经济学史的革命: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政治经济学史的革命: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最根本的生产关系; 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最根本的生产关系; 第一次明确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即 阶级关系; 阶级关系; 第一次发现了劳动的二重性, 第一次发现了劳动的二重性,建立了劳动价值论 和剩余价值论。 和剩余价值论。
1、学透理论,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学透理论,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 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3、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四 、 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反对教条 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反对教条 主义态度
四、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解放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解放无产阶级 和全人类, 和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
第三节 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世纪之交的马克思主义 1、苏东剧变及其之后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世界 的情况 2、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何在?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何在?
二、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与创新
德国古典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第一、科学实践观的创立——马克思主义 第一、科学实践观的创立——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根本观点
第三、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为无产阶级 第三、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最好的劳动工具和最 锐利的武器” 锐利的武器”
1.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文档资料
![1.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530077e767f5acfa1c7cd53.png)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时 代 发 展 的 产 物 人 类 文 明 的 精 华 开 放 发 展 的 理 论
时代发展的产物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导致19世纪
中叶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1、1834)
英国:人民宪章运动(1836—1840)
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184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主讲:蒋应顺
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 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 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在 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 “终结论”的今天,这个评选结果的确发人深 思。
邓小平:“我坚信,世界上赞 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2
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按照世界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 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性 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归宿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含义(p.19 第10—13行)
高瞻远瞩
立场正确 富于创造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p.19—20)
理论创新的长期性(p.20)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长期性(p.20)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理想定义—奋斗目标 理想分类—生活、职业、道德、社会 社会理想—社会制度、社会风貌的期
人类文明的精华
马克思以前人类文明的三大思想成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大学期末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大学期末考](https://img.taocdn.com/s3/m/1254e20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3.png)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着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着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B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C的理论A.唯物主义B.二元论C.唯心主义D.怀疑论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 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D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1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 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 D.理论联系实际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D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D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1.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B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22.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BA.唯物主义决定论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D.相对主义诡辩论2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B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C.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着运动状况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24.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属于DA.不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25.度是BA.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 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C.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 D.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26.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DA.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28.实践是指D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29、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B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3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DA.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B.锻炼逻辑思维能力C.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D.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二、多项选择题四、简答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一是社会历史根源二是阶级根源三是认识根源3.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着、最根本的特点.4.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握运动.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事物区分开来进行科学分析.5.怎样理解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差别是主观的,但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客观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是近似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这是意识最鲜明的主观特征,但任何反映归根到底都有自己的客观原型.6.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第一,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第二,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第三,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能战胜旧事物.7.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最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8.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一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内因,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外因.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事物发展第二位的原因;外因一般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9.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答案要点]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超越度的范围的变化.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二,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不断转化、循环往复、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10.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要点]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本身的创造性;意识活动对人体的控制作用;意识通过人的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五、论述题1.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可以表述为:世界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其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该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它包括了物质观、运动发展观、规律观和意识论.对于指导我们的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既然世界是不依赖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其次,既然客观世界是在时空中运动、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实事求是制定方针和政策.第三,既然客观世界有自己固有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2.试述普遍联系观点的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总是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之中.这个观点的方法论意义主要有二:一是有助于我们树立条件论的思想.联系是普遍的,而具体事物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随着条件的改变,联系的方式也要发生变化.“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者是条件论者.但又不唯条件,因为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又在创造条件和改变条件.二是有助于我们树立整体性的思想.和系统论一样,唯物辩证法认为,从功能上看,整体常常大于部分之和.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有全局观念.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2附答案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c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2.实践的主体是B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D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A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D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C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B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C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B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C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B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D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B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20.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D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2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B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22.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2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C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2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C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2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D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2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C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27.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C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2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B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29.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3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C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四、简要回答题1.简述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2.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4.如何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5.如何理解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6.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7.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8.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9.简述价值评价及其特点.10.简述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五、材料分析题1.[材料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材料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材料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材料4]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请回答:1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2材料4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答案要点]1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以及荀子的观点,承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习所得,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2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也不可能一次完成.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包含了在实践中需要理论的指导以行求知和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知先行后这样的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意义,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2.[材料l]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看来,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他进一步指出: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者更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材料2]波普尔在科学知识进化论一书说道:“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科学史也像人类思想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也许是唯一的―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材料3]正当相对论得到普遍称誉时,爱因斯坦却冷静地说:“如果引力势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从它推出许多结论中,只要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然被抛弃.”请回答:l上述材料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的共同观点是什么2恩格斯与波普尔对科学的发展有什么不同认识3简述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的观点.[答案要点]1恩格斯、波普尔和爱因斯坦分别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真理与谬误的矛盾,指出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修正错误、发展真理的过程.2恩格斯与波普尔的不同在于,波普尔把科学可能错误、可以被否证作为科学的最本质的特征,把科学史简单归结为一种理论推翻另一种理论的历史,没有重视被推翻理论其中可能包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主观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主观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e4233a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5.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目录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2)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4)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5)
第四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7)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9)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1)
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2)
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假定工作日为八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四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00。
如果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小时,则剩余劳动时间就增加一小时,由此增加的剩余价值即为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主要取决于。
2020马克思基本原理选择题库
![2020马克思基本原理选择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85380f6db8f67c1cfbd6b85d.png)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A.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C.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D.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日趋激化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D.人类文明成果的最新发展3.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A.无产阶级革命学说B.无产阶级政党学说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4.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
列宁认真总结了当时变化了的新情况,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
列宁得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依据是A.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程度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C.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D.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5. 2015年10月10日,由北京大学主办的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主义大会在北京举行。
来自世界近20个国家的400多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和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受邀参加,对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传播与发展,以及存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展开研讨。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它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C.它是符合所有人利益的普遍其理D.它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6.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是A.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普遍性的统一C.直观性和现实性的统一D.规范性和开拓性的统一7.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A.强大生命力的根源B.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最崇高的社会理想8.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单项选择题答案]1. A2.A3.D4.C5.A6.A7.B8.A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恩格斯指出:“在化学中,燃素说经过上百年的实验工作才提供了一些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格斯在1886年曾经作了说明
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 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 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 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 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 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 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 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 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 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 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 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一切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 鲜明的政治立场。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恩选集》第二卷第81页
(3)唯物史观的创立以及《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第一阶段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 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开始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 学哲学手稿》,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异化劳动理 论的提出,使马克思朝着在劳动发展史中寻找理解 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参加青年黑格尔运动
青年黑格尔派主要由一些青年知识分子组成,他 们在哲学上特别强调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 认为现存的秩序与黑格尔所主张的理性与现实统一的 相差很远,主张彻底改变这个不合理的现实。这是一 种比较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
(2)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
《莱因报》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塞尔记者的 辩护、黑尔格法哲学批判,《德法年鉴》论犹太人问 题、黑尔格法哲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等。
傅立叶
欧文
圣西门
空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的贡献:
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
展过程
触及到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问题,试图
用社会经济状况来说明政治制度
看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在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中提出了许多合理的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 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的产物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 断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 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 其后还有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经典作 家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 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理论
(1)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德国资本主 义发展的独特条件下的产物——革命性和软弱性、妥协性的 结合体。其奠基人为康德,中经费希特、谢林,由黑格尔集 大成。费尔巴哈则一反其先驱的唯心主义传统,高举唯物主 义大旗,反对和批判宗教神学,至此德国古典哲学划上句号。
威廉· 配第
亚当· 斯密
大卫· 李嘉图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提出了商品价值和社会财富由劳动创造的观点
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开始接触到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利益对立的本
质
(3)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在资产阶级哲学家、经济学家面对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难 题一筹莫展、困惑不解时,19世纪初,在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为杰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对未来的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和谐”社会作了许许多多天 才的构想。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恩选集》第二卷第81页
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 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 会生产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 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 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 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 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 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 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第三阶段唯物史观的创立 在清算青年黑格尔派之后,马克思于1845年春写出了被 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 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紧接着二人合作, 创作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 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因此《关于费尔巴 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课后作业
1、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特征和品质是什么?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阅读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列宁:《卡尔· 马克思》、《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绪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工人阶级 和人类解放的理论
甘肃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绪论在全书的地位与作用
总纲
正确认识马克 思主义是时代 精神之精华
正确把握马克思 主义的理论特征
本章的教学目的
1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
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
本章的学习内容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3)唯物史观的创立以及《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第四阶段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 从50年代起马克思开始把主要精力用于对政治经济学的 研究,从写作《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政治经 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和《1861-1863年政治经济学手 稿》,直到《资本论》第一卷问世,经过长达10余年的 研究,他终于在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中获得了重大突破, 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并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 从而与唯物史观一道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马恩选集》第一卷第228页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 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本章总结
丰富和发展 实践并发展 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 主要的理论来源:劳动价值论和辩证法思想 理论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经、科社)
黑 格 尔
费 尔 巴 哈
德国古典哲学的贡献:
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了辩证法 的发展观,从世界观的高度用辩证法代替形而上 学。 特别是黑格尔在历史观上提出不少深刻的、有 价值的思想。 把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作为最重要 的哲学问题来研究,并对此作了不少回答。
(2)古典政治经济学
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他们首先也经历了 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洗礼,即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 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断地学 习、批判和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思想成果,并积极投身于社会 实践当中,与各种错误的思想做斗争,从而取得伟大成就, 实现了思想上的伟大转变。其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3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4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2、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 与狭义之分: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 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 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 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 克思主义。
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 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这部著作的导言曾发表在 1844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上。我的研究得出这样 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 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 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 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十八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 的先例,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应 该到政治经济中去寻求。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十七世纪中叶,完成于十九 世纪初期的英国和法国,而在英国取得了最大发展。英国资 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为了适应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发 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极力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力图 证明经济生活是受永恒的自然规律支配的。而在探寻这种内 在的自然规律时,逐渐摆脱了重商主义的影响,第一次把理 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内部联系作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使政治经济学成了 一门独立的科学。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44-47页
(3)唯物史观的创立以及《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第二阶段清算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携手创作《神圣家族》,针对鲍威尔等人 思辩哲学的秘密进行揭露和批判,从而朝着唯物史观的 创立又迈进了一大步。
(3)唯物史观的创立以及《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因为时代特征和历史 任务的不同,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相继形 成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