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6.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导学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6.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导学案

学习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京沪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全长 1462km ,是我国最繁忙的
铁路干线之一 .
如果货运列车的速度为 akm/h,快速列车的速度为货运列车 2 倍,那么 :
(1) 货运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 ?
(2) 快速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 ?
5、 2
2
7、① x≠
3
②小于 2 且 x 0 3
③0
2,
1
x= .
3
3x 2 y
8、2Biblioteka 3y之 间 的 关 系 , 找 出 它 们 以 及 2 、n 、m n 等 式 子 的 共 同 点 有 : ama b
( 1)

(2)

( 3)
; 它们与分数的相同点

.不同之处有
.
4、分式概念是什么?有理式呢?
5、自己写几个分式:
6、课本“做一做”中( 2)题试用其它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说明:
7、课本例 1 解:
可以不含有字母,而分母中必须含有字母,这是分式与整式的根本区别
.
七、达标测试: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 A,B 都是整式,那么 A 就是分式 B
B 只要分式的分子为零,则分式的值就为零
C 只要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必无意义
D x2 不是分式,而是整式 x
2、要使分式
x2 x2
1
有意义,则
x 取值范围应是(
1

A1
B1
C1
3、 x 克盐溶解再 a 克水中,取这种盐水
mx
A
a
am

[最新]华东师大版初二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导学案16分式16.3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02)

[最新]华东师大版初二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导学案16分式16.3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02)
本题有两个相等关系:
(1)甲速=2乙速
(2)甲时+120=乙时
其中(1)用来设,(2)用来列方程
概 括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清题意;
(2)设未知数(要有单位);
(3)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并验根,还要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 5)写出答案(要有单位)。
当x=9时,2x=18,5x=45
答:大车的速度为18千米/时,小车的速度为45千米/时
练习:(1)甲乙两人同时从 地出发,骑自行车到 地,已知 两地的距离为 ,甲每小时比乙多走 ,并且比乙先到40分钟.设乙每小时走 ,则可列方程为()
A. ;B. ;C. ;D.
(2)我军某部由驻地到距离30千米的地方去执行任务,由于情况发生了变化,急行军速度必需是原计划的1.5倍,才能按要求提前2小时到达,求急行军的速度。读题、审题、设元、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分析](1)如何设元(2)题目中有几个相等关系?(3)怎样列方程
解 设乙每分钟能输入x名学生的成绩,则甲每分能输入2x名学生的成绩,根据题意得
= .
解得x=11.
经检验,x=11是原方程的解.并且x=11,2x=2×11=22,符合题意.
答:甲每分钟能输入22名学生的成绩,乙每分钟能输入11名学生的成绩.
练习:求解本章导图中的问题.
实践与探索2:A,B两地相距135千米,两辆汽车从A开往B,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小汽车与大汽车的速度之比为5:2,求两车的速度。
解析:设大车的速度为2x千米/时,小车的速度为5x千米/时,根据题意得
解之得x=9
经检验x=9是原方程的 解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7.2.2 函数的图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7.2.2   函数的图

17.2.2函数的图象(1)总第 15 课课标要求:1.掌握用描点法画出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会列表、描点、连线;2.理解解析法和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的相互转换.【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探索用图象表示函数的过程.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体会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步骤。

过程与方法:引导、启发、探索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探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导学核心点】重点:认识函数图象的意义,会对简单的函数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

难点:灵活选择自变量的值,便于描点使画图简便.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具应用:【导学过程】一、知识链接:问题1在前面,我们曾经从如图所示的气温曲线上获得许多信息,回答了一些问题.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先考虑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是如何从图上找到各个时刻的气温的?问题2 如图,这是2004年3月23日上证指数走势图,你是如何从图上找到各个时刻的上证指数的?二、探究归纳例1画出函数y=x+1的图象.分析要画出一个函数的图象,关键是要画出图象上的一些点,为此,首先要取一些自变量的值,并求出对应的函数值.解取自变量x的一些值,例如x=-3,-2,-1,0,1,2,3 …,计算出对应的函数值.为表达方便,可列表如下:由这一系列的对应值,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有序实数对:…,(-3,-2),(-2,-1),(-1,0),(0,1),(1,2),(2,3),(3,4),…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这些有序实数对(坐标)的对应点,如图所示.通常,用光滑曲线依次把这些点连起来,便可得到这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这里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列表、描点、连线三步,通常称为描点法. 例2 画出函数x y 21=的图象. 分析 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步骤: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步.解 列表:描点:用光滑曲线连线:三、交流反思 由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2.描点:以表中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结起来.描出的点越多,图象越精确.有时不能把所有的点都描出,就用光滑的曲线连结画出的点,从而得到函数的近似的图象.四、检测反馈1.在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x y 21=的图象(先填写下表,再描点、连线). 2.画出函数xy 6-=的图象(先填写下表,再描点、然后用光滑 曲线顺次连结各点).3.(1)画出函数y =2x -1的图象(在-2与2之间,每隔0.5取一个x 值,列表;并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画图).(2)判断下列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函数y =2x -1的自变量x 与函数y 的一对对应值,如果是,检验一下具有相应坐标的点是否在你所画的函数图象上:(-2.5,-4),(0.25,-0.5),(1,3),(2.5,4).4.(1)画出函数231+-=x y 的图象(在-4与4之间,每隔1取一个x 值,列表;并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画图).(2)判断下列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函数231+-=x y 的自变量x 与函数y 的一对对应值,如果是,检验一下具有相应坐标的点是否在你所画的函数图象上:)312,2(-,)212,23(-,(-1,3),)211,23(. 五、课内小结: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了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有三种:1、解析式法——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关系。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17章 分式§17.1.1 分式的概念导学目标: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导学重点: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导学难点: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导学过程:一、做一做(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二、概括: 形如B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分式.三、例题: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1)x 1; (2)2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S 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1)11-x ; (2)322+-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解 (1)分母1-x ≠0,即x ≠1.所以,当x ≠1时,分式11-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3. 所以,当x ≠-23时,分式322+-x x 有意义. 四、练习:P5习题17.1第3题(1)(3)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1) (2) (3) 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 (2) (3)五、小结:什么是分式?什么是有理式?六、作业:P5习题17.1第1、2题,第3题(2)(4)七、导学后记§17.1.2 分式的基本性质导学目标:1、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约分方法,熟练进行约分,并了解最简分式的意义。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设计:17.3.1一次函数(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设计:17.3.1一次函数(无答案)

初中课改教学案年级:八年级下期科目:数学执笔:课题17.3.1一次函数课型:预习+展示总第22节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2.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简单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由实际问题引出一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探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使学生感受到解析法和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的相互转换这一数形结合的思想.学习重点:会从函数的图像中获取信息。

学习难点: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解释、分析。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试一试问题1小明暑假第一次去北京.汽车驶上A地的高速公路后,小明观察里程碑,发现汽车的平均车速是95千米/小时.已知A地直达北京的高速公路全程为570千米,小明想知道汽车从A地驶出后,距北京的路程和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有什么关系,以便根据时间估计自己和北京的距离.问题2小张准备将平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已存有50元,从现在起每个月节存12元.试写出小张的存款与从现在开始的月份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思考:1、探求这类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的首要工作是什么?答:2、以上问题1和问题2表示的这两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自变量的取值各有什么限制?答:3、归纳概括:上述两个问题中的函数解析式都是用表示的,我们称它们为一次函数(linear function).一次函数通常可以表示为的形式,其中是常数,≠0.特别地,当=0时,一次函数也叫做正比例函数。

4、想一想: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是什么?答:5、辨一辨: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属于一次函数,其中哪些又属于正比例函数?(1)面积为10cm2的三角形的底a(cm)与这边上的高h(cm);(2)长为8(cm)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L(cm)与宽b(cm);(3)食堂原有煤120吨,每天要用去5吨,x天后还剩下煤y吨;(4)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行驶的路程s(千米)和时间t(小时).6、用一用:已知函数y=(k-2)x+2k+1,若它是正比例函数,求k的值.若它是一次函数,求k的值.二、达标反馈1.仓库内原有粉笔400盒,如果每个星期领出36盒,求仓库内余下的粉笔盒数Q与星期数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今年植树节,同学们种的树苗高约1.80米.据介绍,这种树苗在10年内平均每年长高0.35米,求树高(米)与年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算一算4年后这些树约有多高.3.小徐的爸爸为小徐存了一份教育储蓄.首次存入1万元,以后每个月存入500元,存满3万元止.求存款数增长的规律.几个月后可存满全额? 4.以上3道题中的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三、课外探究1、能力升级(1)已知y与x-3成正比例,当x=4时,y=3.①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y与x之间是什么函数关系;③求x=2.5时,y的值.(2)已知A、B两地相距30千米,B、C两地相距48千米.某人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从A地出发,经过B地到达C地.设此人骑行时间为x(时),离B地距离为y(千米).①当此人在A、B两地之间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及自变量x取值范围.②当此人在B、C两地之间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四、教(学)后反思。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十六章 分式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识记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知道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3.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二、自主预习: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并完成以下各题。

1.完成教材“思考1”中的空格。

2.什么叫分式?分式与整式的区别是什么?3.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不是整式? ①38n m ++m 2 ; ②1+x +y 2-z 1; ③π213-x ; ④x 1;⑤1222++x x ; ⑥222ab b a +;三、课堂导学:例1 填空:当x 时,分式x 52有意义;当x 时,分式22-x x有意义;当x 时,分式x 252-有意义;当x 、y 满足关系 时,分式y x yx 2-+有意义;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1-m m (2)32+-m m (3) 112+-m m四、课堂自测: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9x+4, x 7, 209y +, 54-m , 238y y -, 91-x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1) (2) (3)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 (2) (3)4、列式表示下列各量:(1)某村有n 个人,耕地40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 公顷;(2)ABC ∆的面积为S ,BC 边长为a ,则高AD 为 ;(3)一辆汽车行驶a 千米用b 小时,它的平均车速为 千米/小时;一列火车行驶a 千米比这辆汽车少用1小时,它的平均车速为 千米/小时。

5、下列式子中,哪些是是分式?哪些是整式?两类式子的区别是什么? ①x 1;②3x ;③5342+b ;④352-a ;⑤22y x x -; ⑥n m n m +-;⑦121222+-++x x x x ;⑧)(3b a c -4522--x x x x 235-+23+x x x 57+x x 3217-x x x --221完成课本课后习题16.1.2 分式的基本性质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辨别分式的基本性质.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二、自主预习:自学教材P4—P6思考上面,并完成以下各题:1.描述分式的基本性质:2.用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质:3.理解教材P5例2并完成以下各空:(1)3)(32-=-a a a a ;()y x x xy x -=-32422;(2)()2xy xy y x =+三、课堂导学:例1 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abb a +当分母变为b a 2时,分子变为怎样的因式? (2)22xxy x +当分子变为x+y 时,分母变为怎样的因式?(3)一个分式的分子为a a +2,分式变形后为ca (a+1≠0),则分式变形前分母是怎样的因式?例2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a b56--, y x 3-, n m --2, n m 67--, y x 43---四、课堂自测:1.填空: (1) x x x 3222+= ()3+x (2) 32386b b a =()33a (3)c a b ++1=cn an +)( (4) ()222y x y x +-=)(y x - 2.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 233ab y x -- (2) 2317ba ---(3) 2135x a -- (4) m b a 2)(--3.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正数:(1)13232-+---a a a a (2)32211xx x x ++--(3)1123+---a a a4.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子第一项系数为正,分式本身不带“-”号.(1)b a ba +---2 (2)y x yx -+--32教材P8习题16.1第4、5题16.1.2 分式的基本性质第3课时一、学习目标: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正确进行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5实践与探索导学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5实践与探索导学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5实践与探索导学案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5实践与探索导学案课题实践与探索单元17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函数图象,能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2.理解函数图象交点的意义,能够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等.3.通过收集数据,利用函数图象整理数据,发现函数图象的特征,•猜想函数的相应名称.重点难点重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难点:选择恰当的函数图象、性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知识链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合作探究一、教材第59页问题:学校每个月都有一些复印任务,原来由甲复印社承印,按每100页40元计费,现在乙复印社表示:若学校先按每月付给一定数额的承包费,则可按每100页15元收费,两复印社每月收费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1)乙复印社的每月承包费是多少?(2)当每月复印多少页时,两复印社实际收费相同?(3)如果每月复印页数在1200页左右,应选择哪个复印社?二、教材第60页思考(1)“收费相同”在图象上怎样反映出来(2)如何在图象上看出复印费的多少三、教材第60页联想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函数y=-某+1和y=2某-5图象.四、教材第61页例2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y=某+5某+2y=-2的解.五、教材第61页画出函数y=32某+3的图象,根据图象,指出:(1)某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等于零?(2)某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始终大于零?思考: 1.一元一次方程32某+3=0的解与函数y=32某+3的图象有什么关系?2.一元一次方程32某+3=0的解,不等式32某+3>0的解集与函数的图象y=32某+3有什么关系?六、教材第62页为了研究某合金材料的体积V(cm3)随温度t(℃)变化的规律,对一个用这种合金制成的圆球测得相关数据如下:你能否据此求出V和t的函数关系概括:。

自主尝试1.如果某=3y=-2是方程组m某+12ny=13m某+ny=5的解,则一次函数y=m某+n的解析式为()A.y=-某+2B.y=某-2C.y=-某-2D.y=某+22.已知函数y=8某-11,要使y>0,那么某应取()A.某>B.某<C.某>0D.某<0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方程5某-y=2的解为坐标的点所组成的直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A、(0,4)B、(0,2)C、(0,-2)D、(0,-4)【方法宝典】根据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解题即可.当堂检测1、二元一次方程3某-4y=5的解有()A、1组B、2组C、3组D、无数组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方程5某-y=2的解为坐标的点所组成的直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A、(0,4)B、(0,2)C、(0,-2)D、(0,-4)3.已知一次函数y=k某+b的图象,如图所示,当某<0时,y的取值范围是(•)A.y>0B.y<0C.-2<y<0D.y<-2某yO3y2=某+ay1=k某+b5题-2yO13题某4.已知y1=某-5,y2=2某+1.当y1>y2时,某的取值范围是()A.某>5B.某<C.某<-6D.某>-65.一次函数y1=k某+b与y2=某+a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①k<0;②a>0;③当某<3时,y1<y2中,正确的个数是()A.0B.1C.2D.36.在一次函数y=3某-5的图象上任意取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7、点(1,)在函数y=5某-4的图象上,所以某=1,y=是方程5某-y=4的解。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名师导学案 (全书完整版)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名师导学案 (全书完整版)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名师导学案汇总课题一次函数【学习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情景,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2.让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并了解它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学习重点】一次函数的定义.【学习难点】一次函数的意义.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知识链接:这里的s,t是两个变量,s是t的函数,t是自变量,s是因变量.解题思路:找出问题中的变量并用字母表示是探求函数关系的第一步.方法指导:在y=12+0.5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由“弹性限度”确定的.所以我们不研究.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在研究函数图象时,横、纵轴上的点、交点表示什么意思?答:表示的意义不一样,要从实际情景出发.交点表示的横、纵坐标相同.2.小明暑假第一次去北京.汽车驶上A地的高速公路后,小明观察里程碑,发现汽车的平均车速是95 km /h .已知A 地直达北京的高速公路全程为570 km ,小明想知道汽车从A 地驶出后,距北京的路程和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有什么关系,以便根据时间估计自己和北京的距离.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 一次函数的概念 【自主探究】1.我们知道汽车距北京的路程随着行车时间而变化,要想找出这两个变化着的量的关系,并由此得出相应的值,就应该探求这两个变量的变化规律.为此,我们设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间为t (h ),汽车距北京的距离为s (km ).根据题意,s 和t 的函数关系式是s =570-95t.2.小张准备将平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已存有50元,从现在起每个月存12元.试写出小张的存款与从现在开始的月份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解:设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为x ,小张的存款数为y 元,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y =50+12x.3.上面两个函数关系都是用自变量的一次整式表示的,我们称之为一次函数.一次函数通常可以表示为y =kx +b 的形式,其中k ,b 是常数,k ≠0.像1、2中的两个函数都是一次函数.4.特殊地,当b =0时,一次函数y =kx(常数k ≠0)也叫做正比例函数. 【合作探究】范例1:若y =(a +3)x +a 2-9是正比例函数,则a =__3__.分析: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只是没有常数项,即b =0.一次函数的限制条件是:k ≠0,所以有⎩⎪⎨⎪⎧a +3≠0,a 2-9=0, 所以a =3.范例2: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 )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kg )有下面的关系:A .y =12+0.5xB .y =12x +0.5C .y =12x +8D .8+0.5x学习笔记:1.确定函数是否为一次函数或正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表达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 =kx +b(k ≠0)或y =kx(k ≠0)的形式.2.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时一定要建立等式.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比.学习笔记:检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并会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在题4中,(1)当此人在A,B两地之间时,离B地距离y为A,B两地的距离与某人所走的路程的差;(2)当此人在B,C两地之间时,离B地距离y为某人所走的路程与A,B两地的距离的差.分析:由表可知:弹簧没挂物体时的长度为12 cm,每挂1 kg的物体时弹簧伸长0.5 cm,所以挂x kg物体时弹簧伸长0.5x cm,所以有y=12+0.5x.知识模块二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自主探究】1.设未知数,根据题意列出一个等式.2.结果应化成y=kx+b(k≠0)或y=kx(k≠0)的形式.【合作探究】范例3:已知y与x-3成正比例,当x=4时,y=3.(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y与x之间是什么函数关系;(3)求x=2.5时,y的值.解:(1)∵y与x-3成正比例,∴设y=k(x-3).又∵当x=4时,y=3,∴3=(4-3)k,解得k=3,∴y=3(x-3)=3x-9;(2)y是x的一次函数;(3)当x=2.5时,y=3×2.5-9=-1.5.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一次函数的概念知识模块二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一次函数的图象(1)【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并会根据直线的基本性质快速地画一次函数的图象.2.让学生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学习重点】一次函数图象是一条直线及画法.【学习难点】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位置关系.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知识链接:1.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2.求自变量取值范围时,应考虑能否为0.解题思路:1.画一次函数图象时,只需取两点;2.求函数表达式时,先列等式,再化为y=kx+b的形式.方法指导:自变量中不等式没有等号,所以在画图的过程中,应用“空心”点描点.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画函数图象的步骤是什么?答:列表,描点,连线.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12x;(2)y=12x+2;(3)y=3x;(4)y=3x+2.解:如图:3.观察所画的图象是什么样的?不同的k 与b 的值对图象的位置有什么影响?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画法 【自主探究】 1.一次函数y =kx +b(k ≠0)的图象是__一条直线__.通常也称为直线y =kx +b.特别地,正比例函数y =kx(k ≠0)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2.直线的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直线y =kx +b 的快速方法是:只需在直线上任意取__两个点__,画一条直线即可.【合作探究】范例1:函数y =2x -2的图象是( C ) A .过点(0,-2),(2,0)的一条直线 B .过点(0,-2),(2,0)的一条直线C .过点(1,0),(12,-1)的一条直线D .过点(-23,-103),(-2,2)的一条直线分析:函数y =2x -2是一条直线,只需验证点是否在直线y =2x -2上.学习笔记:1.一次函数y =kx +b(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正比例函数y =kx(k ≠0)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2.直线y =k 1x +b 1与直线y =k 2x +b 2(k 1k 2≠0)平行的条件是:k 1=k 2,b 1≠b 2. 3.平移口诀:(x 轴)左加右减;(y 轴)上加下减.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比.学习笔记:检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以及图象之间的位置关系. 范例2:(2016·邵阳中考)一次函数y =-x +2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 C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分析:本题可以利用一次函数图象的快速画法(只取两点).范例3:长方形的周长是8 cm ,设一边长为x cm ,另一边长为y cm .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此函数的图象,解:(1)由题意,得2(x +y)=8,∴y =4-x.∵⎩⎪⎨⎪⎧x>0,4-x>0;∴0<x<4.(2)图象如图所示:知识模块二 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位置关系 【自主探究】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比较下列各对一次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1)y =3x 与y =3x +2;(2)y =12x 与y =12x +2;(3)y =3x +2与y =12x +2.图见“旧知回顾”.2.两个一次函数,当k 一样,b 不一样时,它们的函数图象是平行的,都是由直线y =kx(k ≠0)向上或向下移动得到;而当两个一次函数b 一样,k 不一样时,它们的图象与y 轴交于同一点(0,b),但这两条直线不平行.【合作探究】范例4:将直线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直线y =2x ,则原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B ) A .y =2x -4 B .y =2x +3 C .y =-x -1 D .y =-x -4范例5:当k =__-4__,b =__0__时,直线y =kx +b 经过原点,且与直线y =-4x +7平行.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画法知识模块二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位置关系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一次函数的图象(2)【学习目标】1.让学生会熟练求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的方法,理解常量与变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2.让学生理解画一次函数图象时取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的原因,同时会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画图.【学习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学习难点】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画图.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知识链接:1.因为距离为非负数,所以坐标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都是非负数.2.点A(x,y)到x轴的距离=||y,到y轴的距离=||x.解题思路:1.求与x轴的交点时,可以令y=0,组成一元一次方程求得点的坐标;求与y轴的交点时,可以令x=0,组成一元一次方程求得点的坐标.2.求三角形的面积时,一般应先观察是什么三角形,然后明确边与高.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如何简便地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答: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画一次函数图象时,取两点即可画出函数的图象.2.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经过哪一点的直线?答: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y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征?答: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自主探究】1.求直线y=-2x-3与x轴和y轴的交点,并画出这条直线.解:因为x轴上点的纵坐标等于0,y轴上点的横坐标等于0,所以,当y=0时,x=-1.5,点(-1.5,0)就是直线与x轴的交点;当x=0时,y=-3,点(0,-3)就是直线与y 轴的交点.2.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的求法不仅是今后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也体现了函数和方程的联系,常量与变量的转化.【合作探究】范例1:求直线y=3x+9与x轴和y轴的交点A和B,并求△AOB的面积.分析:求y=3x+9与x轴和y轴的交点,可以利用“自主探究”中的方法.求△AOB 的面积时,由于它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只需求出两直角边的长即可.解:当y=0时,0=3x+9,解得x=-3,∴点A的坐标是(-3,0),当x=0时,y=9,∴点B的坐标是(0,9).∴OA=3,OB=9,∴S△AOB=12OA·OB=12×3×9=272.知识模块二实际问题中的一次函数的图象【自主探究】1.实际问题中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非常关键,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对与错决定了函数图象的对与错.学习笔记:1.求一次函数与x,y轴交点的过程与方法.2.求坐标三角形的面积时,一定要选取一条边在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这样易于求高.3.在坐标系中求线段的长度.4.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取决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比.学习笔记:检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的求法,坐标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并会验证点是否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点的横坐标的值代入函数中,看纵坐标是否与函数的值相等,若相等,则点在函数的图象上,否则不在). 2.实际问题中因为自变量的原因所画的图形可能是:直线,射线,线段或点.3.联系统计图与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说明两条坐标轴的取名及单位的规定可以有所变化,但必须明白在没有实际背景的函数图象中,两轴的单位长度一般应一致.【合作探究】范例2:问题1中,汽车距北京的路程s(km)与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为s=570-95t,请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分析:这是一道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函数应用题,函数关系式s=570-95t中,应注意两点:(1)自变量t是小明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所以0≤t≤6,画出的图象是直线的一部分;(2)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在表示时间的t轴和表示路程的s轴上分别选取适当的单位长度,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解:∵⎩⎪⎨⎪⎧t ≥0,570-95t ≥0,∴0≤t ≤6.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在表示时间的t 轴和表示路程的s 轴上分别选取适当的单位长度,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 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知识模块二 实际问题中的一次函数的图象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一次函数的性质【学习目标】1.让学生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并能借助性质和图象判断k、b与0的大小.2.能根据函数的图象结合性质求自变量或函数值的范围.【学习重点】一次函数的性质,判断k、b与0的大小.【学习难点】根据图象判断自变量或函数值的范围.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知识链接:一次函数识图方法:k定象限(k>0,过一、三象限;k<0,过二、四象限);b 定截距(截y轴的点:b>0,在y轴正半轴上;b<0,在y轴负半轴上).解题思路:在确定k,b的范围之前,必先注意函数的表达式是否为一般形式:y=kx+b(k≠0,b是常数).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如何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函数的图象上?答:把点的横坐标的值代入函数中,看纵坐标是否与函数的值相等,若相等,则点在函数的图象上,否则不在.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3x+1和y=3x-2的图象.在你所画的一次函数图象中,直线经过哪几个象限?解:如图,函数y=23x+1经过一、二、三象限;函数y=3x-2经过一、三、四象限.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直线y=kx+b(k≠0)的位置与k、b的关系【自主探究】1.在所画的一次函数图象中,直线经过了三个象限.观察图象发现在直线y=23x+1上,当一个点在直线上从左向右移动时(即自变量x从小到大时),点的位置也在逐步从低到高变化(函数y的值也从小到大),即: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函数y=3x-2也是这种情况.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和y=-32x-1的图象如图,发现:当一个点在直线上从左向右移动时(即自变量x从小到大时),点的位置逐步从高到低变化(函数y的值也从大到小).即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3.综上可知:当k>0,b≠0时,直线经过一、二、三象限或一、三、四象限;当k<0,b≠0时,直线经过一、二、四象限或经过二、三、四象限.【合作探究】范例1:(2016·玉林中考)关于直线l:y=kx+k(k≠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点(0,k)在l上B.l经过定点(-1,0)C.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D.l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分析:使用代入法,发现答案A正确;经过检验并结合代入法,发现B正确;当k>0时,由识图方法发现C是正确的.故选D.方法指导:1.准确地找到k,b;2.根据条件转化成不等式.学习笔记:1.当k>0,b>0时:2.当k>0,b<0时:3.当k<0,b>0时:4.当k<0,b<0时: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比.学习笔记:检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一次函数的性质,并能在不同的问题中灵活运用.可以准确快速地根据题中的信息转化不等式,从而求出字母的取值范围.范例2:(2016·呼和浩特中考)已知一次函数y=kx+b-x的图象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且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则k,b的取值情况为(A)A.k>1,b<0B.k>1,b>0C.k>0,b>0D.k>0,b<0分析:先将函数表达式化简成一般形式y=(k-1)x+b,再根据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关系确定k,b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答案为A.知识模块二 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性质与应用 【自主探究】1.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上升. 2.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这时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下降.3.当b >0,直线与y 轴交于正半轴;当b <0时,直线与y 轴交于负半轴;特别地,当b =0时,正比例函数也有上述1与2的性质.【合作探究】范例3:已知一次函数y =(2m -1)x +m +5,当m 是什么数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解:∵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2m -1<0,∴m<12.范例4:画出函数y =-2x +2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函数中,随着x 的增大,y 将增大还是减小?它的图象从左到右怎样变化? (2)当x 取何值时,y =0? (3)当x 取何值时,y >0?解:如图,(1)∵k =-2<0,所以随着x 的增大,y 将减小.图象从左到右呈下降趋势; (2)当x =1时,y =0; (3)当x <1时,y >0.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直线y=kx+b(k≠0)的位置与k、b的关系知识模块二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与应用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变量与函数的相关概念,力求做到理解.2.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函数的三种最常用的表示方法,并会用表达式法表示数量关系. 【学习重点】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变量与函数的概念.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知识链接:1.对于收音机而言,波长与频率的积是一个定值.2.利率=利息本金×100%.解题思路:将所有相应的x ,y 的值代入函数关系式,如果等式成立,则成立.方法指导:一个函数中,至少有两个变量,而且自变量对因变量而言,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要研究一些数量关系,先看下面的问题:如图是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请同学们看图回答:(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是多少?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3)这一天中,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升高?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降低?2.学生思考、讨论后,引导学生如何从图象中获取信息,并给出本题答案:(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1 ℃、2 ℃、5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5 ℃,最低气温是-4 ℃;(3)这一天中,3~14时的气温在逐渐升高,0~3时和14~24时的气温在逐渐降低.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函数的表示方法【自主探究】1.图象法: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t(h)的变化,相应地气温T(℃)也随之变化.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图来反映气温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列表法:下表是某年某月某银行为“整存整取”的存款方式规定的利率:来反映两个变化着的量之间的关系.3.表达式法:如λf =300 000或f =300 000λ或S =πr 2等,可以用一个等式来反映两个变化着的数量之间的关系.4.不同的函数之间的表示方法也可以互相变换.学习笔记: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表达式法. 2.当一个自变量对应唯一一个因变量时才是函数.3.寻找函数表达式时,一般应建立等式,再写成左边只含因变量、右边含变量的形式.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比.学习笔记:检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函数中的变量、常量与表示方法,学会求简单的函数表达式. 【合作探究】范例1:已知两个量x 和y ,它们之间的3组对应值如下表所示:则y 与x A .y =x B .y =2x +1 C .y =x 2+x +1 D .y =3x知识模块二 常量、变量与函数的定义 【自主探究】1.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__不同数值的量__,叫做变量.2.函数: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例如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__有唯一的值__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此时也称y 是x 的函数.3.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取值__始终保持不变__的量,叫做常量. 【合作探究】 范例2:写出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式,并指出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1)橘子每千克的售价是1.5元,则购买数量x(kg)与所付款y(元)之间的关系式;(2)用总长为60 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则矩形的面积S与一边长x之间的关系式.解:(1)y=1.5x,x,y是变量,1.5是常量;(2)S=-x2+30x,x,S是变量,-1,30是常量.范例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m/s)(简称音速)与气温x(℃)有一定的关系,下表列出一组不同气温时的音速:(1)y确定吗?(2)音速y可以看成是气温x的函数吗?如果可以,请写出函数表达式.解:(1)确定;(2)音速y可以看成是气温x的函数,此时y=0.6x+331.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函数的表示方法知识模块二常量、变量与函数的定义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变量与函数(2)【学习目标】1.让学生掌握函数、组合函数、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求法.2.让学生学会已知自变量求函数值、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的方法.【学习重点】函数自变量的求法.【学习难点】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求法.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知识链接:1.分式AB:B ≠0.2.二次根式:a(a ≥0). 3.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解题思路:1.看清题目中的条件限制.2.在实际问题中,切记不等号下是否带“=”号.方法指导:求组合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有几个条件限制一般用“{”号,表示并列的意思,若有排除时用“且”.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用实例中的量来说明什么是变量?什么是自变量?什么是因变量?什么是一个变量的函数?答:举例后,归纳: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例如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此时也称y 是x 的函数.2.如图所示的加法表,然后把所有填有10的格子涂黑,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如果把这些涂黑的横向的加数用x 表示,纵向的加数用y 表示,试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解:y =10-x.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自主探究】1.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 (1)应使函数的表达式有意义:①当函数的表达式为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②函数的表达式分母中含有字母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等于零; ③函数的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2)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2.对于组合而成的函数,应该使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意义,最后将它们合并起来. 3.在“旧知回顾”中第2题:发现y +x =10,即有函数关系式:y =10-x ,这个函数的右边是一个整式,自变量x 应为全体实数,又因为是10以内的正整数的加法,所以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1≤x ≤9,且x 为正整数.。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9.3正方形 (1)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9.3正方形 (1)

课题: 19.3正方形 (1)总第45课时课标要求:理解正方形的概念,以及它与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探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

探索正方形判定方法: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导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过程与方法:探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核心点:1.导学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2.导学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3.导学关键:弄清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4.导学用具:三角板 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一.温故知新 填表:性质 判定方法矩形 边:角: 对角线: 对称性:1. 2. 3. 菱形 边:角 对角线: 对称性:1. 2. 3. 二.学习新知自学教材119-120页,落实:性质 判定方法正方形 边:角 对角线:对称性:二、合作解疑1、如图6,已知点E 为正方形ABCD 的边BC 上一点,连结AE ,过点D 作DG ⊥AE ,垂足为G ,延长DG 交AB 于点F. 求证:BF=CE.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分别过点A 、C 两点作l1∥l2,作A FB ECD G图6BM⊥l1于M,DN⊥l1于N,直线MB、DN分别交l2于Q、P点.求证:四边形PQMN是正方形.三、综合应用拓展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的交点为O,E是OB上的一点,DG⊥AE于G,DG交OA于F.求证:OE=OF.四、作业:P121练习2、3 P121习题1、2、3板书设计课题:19.3正方形(1)1、自主预习2、合作解疑3、综合应用拓展导学反思本节亮点:待改进处:。

华东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华东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A. (1,2) B. (1,-2) C. (-1,2) D. (-1,-2)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坐标所对应的点位于第三象限的是( )
A. (-1,-3) B. (-3,0) C. (1,-4) D. (3,2)
3.直角坐标系中,点 P(2,5)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1+ )÷

16.3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一、例题学习: 1.下列方程不是分式方程的是()
A.
B.
C.
D.
二、课堂练习
1.分式方程 =1 的解是 x=______.
2.当 x= 三、作业 1 解方程:
时,分式 的值为 1. .
16.4.1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
一、例题学习:
例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约分: =( )
D. x=1
A.
B. 2abc
C.
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例 2:
通分: 1 1 ______, 1 1 ______,
23
ab
二、课堂练习
1、化简 A. ab
结果正确的是( B. .-ab
) C. .a2-b2
D. .b2-a2
113
2、分式 , 的最简公分母是______.
3、化简: =______.
A. a+b B. a C. a-b D. b
114
D. a2 D. D. a2 D.
2、计算
的结果是( )
A. a+2
B.
C.
二、课堂练习
1、计算 - 的结果为( )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1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导学案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1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导学案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1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导学案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1.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导学案课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单元18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目标1、在掌握平行四边形部分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其他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2、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在应用中探索平行线的性质.重点难点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及其应用.难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教学过程知识链接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怎样的?平行四边形具有哪些性质?合作探究一、教材第77页如图,在□ABCD中,当连结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时,除平行四边形中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外,图中还有相等的线段吗?并理由。

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性质:二、教材第77页例5如图,▱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AOB的周长为15,AB=6,那么对角线AC与BD的和是多少?三、教材第78页例6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O作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求证:OE=OF.四、教材第79页例7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16,三角形AOB的周长比三角形BOC的周长小2.求AB和BC的长.五、教材第79页例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21,BE⊥AC,BE=5,AD=7.求AD和BC之间的距离.自主尝试1.如图,在□中,已知对角线、相交于点,,,求的周长。

2.在□中,对角线、相交于点,且,,求、及边的取值范围。

3.□的周长为,对角线、相交于点,的周长比的周长少,求□的各边长。

【方法宝典】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即可.当堂检测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AO=ODB.AO⊥ODC.AO=OCD.AO⊥AB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C=10,AC=14,BD=8,则△BOC的周长是()A.21B.22C.25D.323.如图,EF 过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O,交AD于点E,交BC于点F.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18,OE=1.5,则四边形EFCD的周长为()A.14B.13C.12D.10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DA=90°,AC=10cm,BD=6cm,则AD的长为()A.4cmB.5cmC.6cmD.8cm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是AC,BD的交点,过点O作OE⊥AC交AD于点E.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22cm,则△CDE的周长为()A.8cmB.10cmC.11cmD.12cm6.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22cm,O为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若AD=4cm,则△AOD的周长比△AOB的周长小cm. 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如果AC=14,BD=8,AB=某,那么某的取值范围是. 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0,AD=6,AC⊥BC,则BD=. 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经过点O的直线交AB于点E,交CD于点F.求证:OE=OF.1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BD=2AB,E是OA的中点.求证:BE⊥AC.小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参考答案:当堂检测: 1.C2.A 3.C 4.A5.C6.37.3<某<118.9.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AB∥CD,∴∠OAE=∠OCF.又∵∠AOE=∠COF,∴△OAE≌△OCF(A.S.A.),∴OE=OF.10.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B=OD.∵BD=2AB,∴AB=OB.∵E是OA的中点,∴BE⊥AC.。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7.1.1变量和函数(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7.1.1变量和函数(无答案)

赵集一初中课改教学案年级:八年级下期科目:数学执笔:课题17.1.1变量与函数课型:预习+展示总第15节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常量和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函数)基本概念;2.了解表示函数关系的三种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并会用解析法表示数量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直观感知,领悟函数基本概念的意义;2.引导学生联系代数式和方程的相关知识,继续探索数量关系,增强数学建模意识,列出函数关系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函数概念,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学习重点:函数的的基本概念:常量和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

学习难点:函数的识别及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区别。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问题1 图18.1.1是某日的气温变化图.看图回答:(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自己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最低气温是。

(3)这一天中,时段的气温在逐渐升高,时段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4)在这张图中,主要体现了那些数量的变化?答:(5)在这张图中,你发现任意一个时刻对应的气温有几个?答:结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的变化,相应地也随之变化.每一个时间t,都有的气温T与之对应.问题2 下表是200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为”整存整取”的存款方式规定的年利率. 观察下表:存期x 三月六月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年利率y(%) 1.80 2.25 2.52 3.06 3.69 4.14说一说:(1)在这个问题中,变化的量是(2)观察上述表格,在上述变化过程中,任取存期x的一个确定的值,年利率y有个值和它对应。

(3)随着存期x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问题3收音机上的刻度盘上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米(m)和千赫兹(kHz)为单位标刻的.下面是一些对应的数:(1)在这个问题中,变化的量是_____ ___(2)观察上述表格,在上述变化过程中,任取波长λ的一个确定的值,频率f有个值和它对应。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7.2.2 函数的图象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7.2.2 函数的图象

17.2 函数的图象2.函数的图象学习目标:1.理解函数的图象是由许多点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图形,能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2.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能够从所给的图象中获取信息,从而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在平面上画两条原点 、互相 且具有相同 的数轴(如图),这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1)图中点P 的坐标是 ; (2)请在图中标出点Q (-3,2)的位置.二、新知预习在17.1节的问题1中 ,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1)图中直角坐标系的横轴表示 ; (2)图中直角坐标系的纵轴表示 ;(3)图中的气温曲线给出哪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 (4)坐标是(10,2)表示 ;(5)一般来说,函数的图象是由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系列的 组成的.图象上每一点的坐标(x ,y )代表了函数的 ,它的横坐标x 表示 的某一个值,纵坐标y 表示与该自变量对应的 .O 1 23 -1 -2 -3 -1 -21 2 3 y Px合作探究一、探究过程探究点1:画函数的图象y =21x 2的图象. 分析:要画出一个函数的图象,关键是要画出图象上的一些 ,为此,首先在 内,适当取一些自变量的值,并求出对应的 ,最后再用 的曲线把这些点 连接起来就得到了函数的图象.解:取自变量x 的一些值,例如x =-3,-2,-1,0,1,2,3 ,…,计算出对应的函数值.为表达方便,可列表如下:(填出空白部分)…,(-3, ),(-2, ),(-1, ),(0, ),( ,0.5),(2,2),( ,4.5),… 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这些有序实数对(坐标)的对应点,如图1所示.通常,用 曲线 把这些点连起来,便可得到这个函数的图象,如图2所示.【要点归纳】这里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可以概括为 、 、 三步,通常称为 法. 【针对训练】在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 =21x 的图象(先填写下表,再描点、连线).探究点2: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问题:王教授和孙子小强经常一起进行早锻炼,主要活动是爬山.有一天,小强让爷爷先上,然后追赶爷爷.图中两条线段分别表示小强和爷爷离开山脚的距离(米)与爬山所用时间(分)的关系(从小强开始爬山时计时). (1)图中有一个直角坐标系,它的横轴(x 轴)和纵轴(y 轴)各表示什么?(2)如图,线段上有一点P ,则P 的坐标是多少?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看上面问题的图,回答下列问题:(1)小强让爷爷先上多少米?(2)山顶离山脚的距离有多少米?谁先爬上山顶?【针对训练】如图表示某学校秋游活动时,学生乘坐旅游车所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的示意图,请根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学生时下车参观第一风景区,参观时间有小时;(2)11:00时该车离开学校有千米远;(3)学生时返回学校,返回学校时车的平均速度是千米/时.二、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下列各图分别近似地刻画了现实生活中两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能大致刻画张老师从小区单元楼的2楼坐电梯到5楼(中途不停)过程中高度与时间关系的变化图是()A .B .C .D .2.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课,他比修车前加快了骑车速度匀速行驶.下面是行驶路程s (米)关于时间t (分)的函数图象,那么符合这个同学行驶情况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A. B . C . D .3.画出函数xy6-=的图象.4.下面的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张强从家跑步去体育场,在那里锻炼了一段时间后又走到文具店去买笔,然后散步走回家,图中x 表示时间,y 表示张强离家的距离. (1)体育场离张强家多远?张强从家到体育场用了多少时间? (2)体育场离文具店多远? (3)张强在文具店停留了多少时间? (4)张强从文具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x … -3 -2 -1 1 2 3 … y……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解:重合垂直单位长度(1)(3,-1) (2)略.二、新知预习(1)时间(2)气温(3)某日的气温T(℃)与时刻t(时)之间的关系(4)上午10时的气温是2℃(5)点一对对应值自变量函数值合作探究一、探究过程探究点1:画函数的图象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函数值光滑依次解:4.5光滑依次【要点归纳】列表描点连线描点【针对训练】解:表格内从左到右依次填:-1.5 -1 -0.5 0 0.5 1 1.5画图略.探究点2: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问题解:(1)横轴(x轴)表示两人爬山所用时间,纵轴(y轴)表示两人离开山脚的距离.(2)点P的坐标是(3,90).表示小强爬山3分后,离开山脚的距离90米.解:(1)小强让爷爷先上60米.(2)山顶离山脚的距离300米,小强先爬上山顶.【针对训练】(1)9 1.5 (2)65 (3)14 45当堂检测。

华东师大版初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变量与函数导学案

华东师大版初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变量与函数导学案

华东师大版初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变量与函数导学案17.1变量与函数导学案课题变量与函数单元17 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知识目标经历对具体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能指出自变量和函数;会求出函数值和写出解析式;认识变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和唯一性,有简单的函数思想. 重点难点重点: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知识链接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午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如何用代数式表示总收入?合作探究一、教材第28页问题1、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t(时)的变化,相应地气温T(℃)也随之变化.问题2、小蕾在过14岁生日的时候,看到了爸爸为她记录的各周岁时的体重,如下表观察上表,说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蕾的体重是如何变化的?在哪一段时间内体重增加较快?二、教材第29页问题3、收音机刻度盘上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米(m)和千赫兹(kHz)为单位标刻的.下面是一些对应的数值波长λ和频率f 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4、如果用r表示圆的半径,S表示圆的面积,S与r之间满足关系式:S=πr2 ,可以看出:圆的半径越大,它的面积就越大概括: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

函数:。

三、教材第30页函数的表示方法:,,。

四、教材第31页例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y是底角度数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列函数关系式的步骤:,,。

例2、如图,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边长与正方形MNPQ的边长均为10cm,CA与MN在同一条直线上,开始时点A与点M重合,让△ABC向右移动,最后点A与点N重合(1)试写出两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y与线段MA的长度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点A向右移动1cm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自主尝试1、试写出用自变量表示函数的式子.(1)改变正方形的边长x,正方形的面积S随之改变.(2)秀水村的耕地面积是106m2,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随这个村人数n•的变化而变化.2、一水库的水位在最近5小时内持续上涨,下表记录了这5小时的水位高度.t/时0 1 2 3 4 5 。

[最新]华东师大版初二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导学案17函数及其图象17.3一次函数17.3.2一次函数的

[最新]华东师大版初二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导学案17函数及其图象17.3一次函数17.3.2一次函数的

一次函数的图象
教材内容17.3.2 一次函数的图象
上课时间月日




多媒体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与掌握一次函数y=kx 、 y=kx +b 的图像特点;
过程与方法理解直线y=kx +b 与直线y=kx 之间的位置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k 相同,b 不同;b 相同,k 不同时图像的相同和不同点。

教学重点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
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的探究过程。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法学法设计
一、知识回顾、温故知新形如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形如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一:
1、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 y=1/2x , y=x
的图像。

解:列表:
x ……y=1/2x ……y=x


2、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3x ,y=-2x 的图像。

2、讨论:(1)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是经过点的。

(2)正比例函数y=kx ,当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图像通
过。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图像通过。

x ……y=3x ……y=-2x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归纳知识,加强理解并帮助记忆.
通过例题讲解和纠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22函数的图象导学案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22函数的图象导学案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22函数的图象导学案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2.2函数的图象导学案课题函数的图象单元17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函数的图象是由许多点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图形.2.能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重点难点重点: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难点: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教学过程知识链接如何在平面坐标系中找点的位置?合作探究一、教材第36页在上节课我们学到,下图气温曲线图表示的是某日气温T(℃)与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那么如何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呢?二、教材第37页概括:函数的图象:,三、教材第37页例1、画函数y=12某2的图象.列表:描点:画图:归纳:画函数图象的步骤: 1.,2.,3.四、教材第39页例2、王教授和孙子小强经常一起进行早锻炼,主要活动是爬山.有一天,小强让爷爷先上山,然后追赶爷爷,两人都爬上了山顶.图中两条线段分别表示小强和爷爷离开山脚的距离y(米)与爬山所用时间某(分)之间的函数关系(从小强开始爬山时计时),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小强让爷爷先上多少米?(2)山顶离山脚的距离有多少米?谁先爬上山顶?(3)小强何时赶上爷爷?这时距山脚的距离是多少?自主尝试1.小明的父亲饭后出去散步,从家中走20分钟到一个离家900米的报亭看10分钟报纸后,用15分钟返回家里.图中表示小明的父亲离家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是().2.某运动员将高尔夫球击出,描绘高尔夫球击出后离原处的距离与时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可能为().3.飞机起飞后所到达的高度与时间有关,描绘这一关系的图象可能为().【方法宝典】根据函数图象解题即可.当堂检测1.如图17.12是某蓄水池的横断面示意图,分为深水池和浅水池,如果这个蓄水池以固定的流量注水,下面能大致表示水的最大深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图17.12t(时)T(℃)2··········26101418····46810·-2O图17.132.图17.13所示的是某城市冬季某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图,这一天的温差为____℃;当t________范围内,气温逐渐升高.3.某同学在测量体温时意识到体温计的读数与水银柱的长度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函数关系,就利用体温计收集到的数据如下:体温计的读数t(℃)3536373839404142水银柱的长度l(mm)56.562.568.574.580.586.592.598.5请你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判断,水银柱的长度l(mm)与体温计的读数t(℃)()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是()A.B.C.D.4.(重庆市)某产品的生产流水线每小时可生产100件产品,生产前没有产品积压,生产3小时后安排工人装箱,若每小时装产品150件,未装箱的产品数量(y)是时间(t)的函数,那么这个函数图象只能是()(A)(B)(C)(D)图17.165.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每浆洗一遍都经历了注水、清洗、排水三个连续过程(前洗衣机内无水).在这三个过程中,洗衣机内的水量y(升)与浆洗一遍的时间某(分)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为()A.B.C.D.6.下列图象中,表示y是某的函数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7.如图是甲、乙、丙三人百米赛跑的函数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面的问题:(1)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2)甲比乙提前秒到达目的地; (3)乙的速度比丙快米/秒. 8.小明骑单车上学,当他骑了一段路时,想起要买某本书,于是又折回到刚经过的某书店,买到书后继续去学校.图14是他本次上学所用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米; (2)小明在书店停留了分钟; (3)本次上学途中,小明一共行驶了米;一共用了分钟; (4)在整个上学的途中,(哪个时间段)小明骑车速度最快,最快的速度是米/分. 9.一列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列慢车沿相同路线从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某(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km),图15中的折线表示y与某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进行以下探究:(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km; (2)请解释图中点B的实际意义;(3)求快车和慢车的速度.小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参考答案:当堂检测:1.C(点拨:蓄水池的横断面是由“上大下小”的两个长方形构成.)2.12,–2≤t≤14(点拨:4时气温最低(-2℃);14时的气温最高(10℃).)3.C(点拨:设其函数关系式为l=6t-,当t为35、36,l分别为56.5、62.5.)4.A(点拨:当时间0≤t≤3时,只不装箱,故未装箱的产品数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多,当t>3时,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故未装箱的数量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故可同时排除B、C、D).5.D6.B7.(1)甲(2)0.5 (3)0.8解:(1)从图象知,甲跑完100米的时间最少,用了12秒;(2)乙跑完100米所用时间为12.5秒,比甲多用12.5-12=0.5(秒);(3)乙的速度比丙快10012.5-9012.5=0.8(米/秒).8.解:(1)∵纵轴表示路程,起点是家,终点是学校,∴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2)由图象可知,小明在书店停留了4分钟.(3)1500+600某2=2700(米),即本次上学途中,小明一共行驶了2700米,一共用了14分钟.(4)折回之前的速度=1200÷6=200(米/分),折回书店时的速度=(1200-600)÷2=300(米/分),从书店到学校的速度=(1500-600)÷2=450(米/分).经过比较可知:小明在从书店到学校的时候速度最快,即在整个上学的途中,从12分钟到14分钟小明骑车速度最快,最快的速度是450米/分.9.解:(1)900(2)图中点B的实际意义:当两车行驶4h时,慢车与快车相遇.(3)由图象知,慢车12h行驶的路程为900km,所以速度为90012=75(km/h),当慢车行驶4h时,慢车与快车相遇,两车行驶的路程之和为900km,两车的速度之和为9004=225(km/h),所以快车的速度为225-75=150(km/h).。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导学案:17.5.2实践和探索(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导学案:17.5.2实践和探索(无答案)

17.5 实践与探索-2【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发展形象思维。

2、体验一次函数图象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图形语言,数学语言以及文字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

【重点难点】: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发展形象思维【导学指导】一、新知自学:(学生独立完成后,互相对正)画出函数y =32 x+3的图象,根据图象,指出: (1)x 取什么值时,函数的值等于零?(2)x 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 始终大于零? 从函数y =32 x+3图象可以看出: 当函数值y 等于零时,直线y =32x+3与x 轴相交于点( , ),这时的 坐标就是所求的x 值。

所以当x= 时,函数值y 等于零。

因为在x 轴上方的函数图象每一点的纵坐标都 0,横坐标都 -2。

所以当x>-2时,函数值y 始终大于零。

小结:在x 轴上方的函数图象,任意一点的 坐标都大于0,反映在函数解析式上,就是 值大于0,在x 轴下方的函数图象,任意一点的 坐标都小于0,反映在函数解析上,就是 值小于0。

提问:①当x 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 始终小于零? ②当x 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 小于3? ③当x 取何值时,0≤y ≤3?二、探究、合作、展示:1、由上例,想想看,一元一次方程 32 x+3=0的解,不等式32 x+3>0的解集与函数y =32 x+3的图象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想法,并和同学讨论交流.跟踪练习:1、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当x 时,y 值为正数,当x 时,y 为负数。

2、如图,一次函数y=kx+b 与x 轴的交点为(-4,0),当y >0时,x 的取值范围是( )A 、x>-4B 、x>0C 、x<-4D 、x<03、一次函数1y kx b =+与2y x a =+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①0k <;②0a >;③当3x <时,12y y <中,正确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4、根据函数1036521+=+=x y x y 和的图象,当2>x 时,1y 与2y 的大小关系是( )A 、21y y <B 、21y y >C 、21y y =D 、不能确定5、一次函数b ax y +=,当32>x 时,0>y ,那么不等式0≥+b ax 的解集为( ) A 、32>x B 、32<x C 、32≥x D 、32≤x 6、若直线221-=x y 与直线a x y +-=41相交于x 轴上,则直线a x y +-=41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7、已知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象经过点(0,2)和(-3,0),则0<+b kx 的解集为( )A 、3->xB 、3-<xC 、2>xD 、23<<-x8、在同一坐标系下,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回答:(1)方程组⎩⎨⎧-=--=-45102y x y x 的解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第十六章 分式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识记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知道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3.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二、自主预习: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并完成以下各题。

1.完成教材“思考1”中的空格。

2.什么叫分式分式与整式的区别是什么3.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不是整式 ①38nm ++m 2 ; ②1+x +y 2-z 1; ③π213-x ; ④x 1;⑤1222++x x ; ⑥222ab b a +;三、课堂导学:例1 填空:当x 时,分式x52有意义; 当x 时,分式22-x x 有意义; 当x 时,分式x252-有意义; 当x 、y 满足关系 时,分式y x y x 2-+有意义; 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1-m m (2)32+-m m (3) 112+-m m 四、课堂自测: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209y +, 54-m , 238y y -,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4、列式表示下列各量:4522--x x x x 235-+23+x x x 57+x x 3217-x x x --221(1)某村有n 个人,耕地40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 公顷;(2)ABC ∆的面积为S ,BC 边长为a ,则高AD 为 ;(3)一辆汽车行驶a 千米用b 小时,它的平均车速为 千米/小时;一列火车行驶a 千米比这辆汽车少用1小时,它的平均车速为 千米/小时。

5、下列式子中,哪些是是分式哪些是整式两类式子的区别是什么 ①x 1;②3x ;③5342+b ;④352-a ;⑤22y x x -; ⑥nm n m +-;⑦121222+-++x x x x ;⑧)(3b a c - 完成课本课后习题分式的基本性质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辨别分式的基本性质.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二、自主预习:自学教材P4—P6思考上面,并完成以下各题:1.描述分式的基本性质:2.用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质:3.理解教材P5例2并完成以下各空:(1)3)(32-=-a a a a ;()y x xxy x -=-32422; (2)()2xy xy y x =+三、课堂导学:例1 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ab b a +当分母变为b a 2时,分子变为怎样的因式(2)22x xy x +当分子变为x+y 时,分母变为怎样的因式 (3)一个分式的分子为a a +2,分式变形后为ca (a+1≠0),则分式变形前分母是怎样的因式 例2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a b56--, y x 3-, n m --2, n m 67--, y x 43---四、课堂自测:1.填空: (1) x x x 3222+= ()3+x (2) 32386b b a =()33a (3)c a b ++1=cn an +)( (4) ()222y x y x +-=)(y x - 2.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 233ab y x -- (2) 2317ba --- (3) 2135x a -- (4) m b a 2)(-- 3.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正数:(1)13232-+---a a a a (2)32211x x x x ++-- (3)1123+---a a a 4.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子第一项系数为正,分式本身不带“-”号.(1)ba b a +---2 (2)y x y x -+--32 教材P8习题第4、5题分式的基本性质第3课时一、学习目标: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正确进行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二、自主预习:自主学习教材P6—P7,并完成以下各题:1.回答问题:什么是分式的约分什么是最简分式;什么是分式的通分什么是最简公分母2.学习教材例3约分和例4通分并完成以下两题:(1)322323515c b a c b a -; 44422++-x x x (2)abc b a ba -与22; 3332+-x x x x 与 三、课堂导学:例1 约分:(1)cab b a 2263(2)532164xyz yz x -(3)x y y x --3)(2 例2 通分:(1)321ab 和c b a 2252 (2)xy a 2和23xb (3)223abc 和28bc a - (4)11-y 和11+y 四、课堂自测:1.判断下列约分是否正确:(1)c b c a ++=b a (2)22yx y x --=y x +1 (3)nm n m ++=0 2.约分:(1)cab b a 2263-; (2)122362+-x x ; 3.通分:(1)231ab 和b a 272 (2)xx x --21和x x x +-21 4.化简求值:222693yxy x xy x +--,其中34=x ,32-=y 。

教材P8练习1、2,习题第6、7题分式的乘除第4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识记分式乘除法的法则;2.运用分式乘除法的法则进行分式乘除运算;二、自主预习:[观察] 根据所给算式,请写出分数的乘除法法则.2. P11[思考]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你能说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3.用字母表达式表示为:三、课堂导学:例1 计算:(1)2328334a b b a • (2)z y x zxy 4522222-÷ (3)9444962222--•+++-a a a a a a (4)xx x 6136122-÷- 例2 学习教材P12例3.并重新做一遍。

四、课堂自测:1、计算(1)ab c 2cb a 22⋅ (2)322542n m m n ⋅-(3)⎪⎭⎫ ⎝⎛-÷x xy 27 (4)-8xy xy 52÷(5)4411242222++-⋅+--a a a a a a (6))3(2962y y y y -÷++- 2、计算(1)⎪⎪⎭⎫ ⎝⎛-⋅y x y x 132 (2)⎪⎭⎫ ⎝⎛-÷a bc ac b 2110352 (3)()y x a xy 28512-÷ (4)b a ab abb a 234222-⋅- (5))4(12x x x x -÷-- (6)3222)(35)(42x y x xy x --⋅-教材P13练习第2、3题,习题第1、2题分式的乘除第5课时一、学习目标:能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二、自主预习:1.自主学习教材P13例4并能计算2.计算:(1))(x yy x x y -⋅÷ (2) )21()3(43xy x y x -⋅-÷ 三、课堂导学:例1 计算:3525933522-•-÷+a aa a a 例2 计算:(1))4(3)98(23232b xb a xy y x ab -÷-⋅(2)x x x x xx x --+⋅+÷+--3)2)(3()3(444622四、课堂自测:1、计算:(1))2(216322baa bc ab -⋅÷(2)103326423020)6(25b a c c ab b a c ÷-÷(3)x y y x x y y x -÷-⋅--9)()()(3432 (4)22222)(xyx xy y xy x x xy -⋅+-÷- 2、计算:(1))6(4382642z yx yx y x -÷⋅-(2)9323496222-⋅+-÷-+-a a b a b a a (3)229612316244y yy y y y --÷+⋅-+- (4)xyy xy y x xy x xy x -÷+÷-+222)( 教材P15练习第1题、习题第3(1)、(2)题分式的乘除第6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识记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2.会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二、自主预习:1.自学教材P14,并仔细计算例5各题; 2、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分式乘法的法则计算:(1)2)(ba=⋅b a b a =( )(2) 3)(ba=⋅b a ⋅b a b a =( )(3)4)(ba=⋅b a ⋅b a b a b a ⋅=( )根据计算推导可得:n ba)(=( ).(n 为正整数)3、分式乘方的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导学:例1 计算:(1)22332⎪⎪⎭⎫⎝⎛-zy x (2)32223⎪⎪⎭⎫⎝⎛-d c ab 例2 计算:(1)443332222⎪⎭⎫⎝⎛⋅÷⎪⎪⎭⎫ ⎝⎛-a c d a cd b a(2)4322224⎪⎭⎫ ⎝⎛⋅⎪⎭⎫ ⎝⎛-÷⎪⎪⎭⎫ ⎝⎛x ay ax y axy四、课堂自测: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并改正.(1)23)2(a b =252a b (2)2)23(a b -=2249ab - (3)3)32(x y -=3398xy (4)2)3(b x x -=2229b x x -2、计算(1)22)35(yx ; (2)332)23(c b a - ; (3)32223)2()3(xay xy a -÷ ; (4)232)23()23()2(ayx y x x y -÷-⋅-(5)4234223)()()(c aba cb ac ÷÷ ;(6) )()()(2232b a ab a ab b a -⋅--⋅-; 教材P15练习第2题;习题第3(3)、(4)题分式的加减第7课时一、学习目标:1.会熟练地进行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2.会把异分母的分式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二、自主预习:1.自学教材P15至P16,理解问题3和问题4,列出式子并进行计算;2.归纳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将加减法法则用含字母的式子进行表示:三、课堂导学:例1 计算:计算:(1)2222235yx xy x y x ---+; (2)qp q p 321321--+;例2 计算:96261312--+-+-x x x x 四、课堂自测:1.若111+=++x xx A ,则A = ; 2.某项任务,若m 人完成,需要a 天,现有m+n 人完成此项任务,则可提前 天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