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原文选读.57页PPT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ppt课件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ppt课件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
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
1
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
❖ 阴阳应象,语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本单元主要论述了《内经》中阴阳学说的
基本概念和内容。 ❖ 并列举了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
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篇解] 阴阳:是对事物对立统一双方的概括。 应:即对应、相应。 象:即表象、现象、征象。例如人体的
7
9、阳生阴长,阳杀阴藏:①互文。阴阳既为生 杀之本,亦为长藏之本。即阳既能生万物,亦能 杀万物;阴既能长万物,又能藏万物。②生与长, 杀与藏,为临文避复修饰格限制下互换使用的相 对同义词。意为阳生阴亦生,阴杀阳亦杀,阴阳 两个方面协调统一,相辅为用。
10、阳化气,阴成形:即阳主化气,阴主成形。 张介宾注:“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 成形。”这是对于阴阳的功能而言。阳气主动, 推动人体的功能;阴气柔静,生成人体的形质。
化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阴阳学说的基本内 容。
地气上为云
天气下为雨
云出天气
雨出地气
14
4、论述了人体阴阳升降反常所导致的病证。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句,论述了阴阳升降失常的病理变化。 清气,属阳当升。若清阳之气不能上升则衰于
下,而成完谷不化的飧泄证。浊气,属阴当降。若 浊阴之气滞于上而不能降,则壅塞胸膈,表现为胸 膈胀满的月真胀证。
❖ 为后世主火的学术流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22
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原文节选
23
[原文] 203 一级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
浮,湿胜则濡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以生喜怒悲忧恐。 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 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 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 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 冬生咳嗽。

《内经选读》课件

《内经选读》课件

病因病机理论
总结词
病因病机理论是《内经》中关于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的描述,它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内外环境因素有关,不同的 病因会导致不同的病机。
详细描述
病因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有关,不同的病因会对人体的脏腑和经络产生不同的 影响。病机理论则描述了疾病发生后人体内部的各种变化和反应,包括正邪斗争、脏腑功能的异常等。
一。
05 《内经》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CHAPTER
《内经》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总结词:广泛应用
详细描述:《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在现代中医临床中仍然被广泛应用。它为中医临床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 导,对于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内经》在现代针灸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重要依据
贡献
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对后世中医临床实践和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02 《内经》的基本理论
CHAPTER
阴阳五行理论
总结词
阴阳五行理论是《内经》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自然界和人体内部都存在着阴 阳和五行相互作用的关系。
详细描述
阴阳理论认为万物皆有阴阳两面,阴阳相互作用产生万物。五行理论则将自然界 和人体内部的各种事物按照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进行分类,并认为它们 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扶正祛邪
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以扶正为主或祛邪为主, 或扶正祛邪并用。
三因制宜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 治疗方案。
调理脏腑
针对病变脏腑进行调理,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
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 的穴位和针灸方法进行治疗。
补虚泻实

黄帝内经选读 ppt课件

黄帝内经选读 ppt课件

黄帝道:这些咳嗽怎样鉴别呢?
岐伯说:肺咳的症状,咳而气喘,呼吸有声, 甚至唾血。心咳的症状,咳则心痛,喉中好像 有东西梗塞一样,甚至咽喉肿痛闭塞。肝咳的 症状,咳则两侧胁肋下疼痛,甚至痛得不能转 侧,转侧则两胁下胀满。脾咳的症状,咳则右 胁下疼痛,并隐隐然疼痛牵引肩背,甚至不可 以动,一动就会使咳嗽加剧。肾咳的症状,咳 则腰背互相牵引作痛,甚至咳吐痰涎。
译文】 黄帝问道:肺脏有病,都能使人咳嗽,这是什 么道理?
岐伯回答说:五脏六腑有病,都能使人咳嗽, 不单是肺病如此。
黄帝说:请告诉我各种咳嗽的症状。
岐伯说:皮毛与肺是相配合的,皮毛先感受了 外邪,邪气就会影响到肺脏。再由于吃了寒冷 的饮食,寒气在胃循着肺脉上行于肺,引起肺 寒,这样就使内外寒邪相合,停留于肺脏,从 而成为肺咳。样受病的?
岐伯说:五脏咳嗽日久不愈,就要转移于六腑。例如 脾咳不愈,则胃就受病;胃咳的症状,咳而呕吐,甚 至呕出蛔虫。肝咳不愈,则胆就受病,胆咳的症状是 咳而呕吐胆汁。肺咳不愈,则大肠受病,大肠咳的症 状,咳而大便失禁。心咳不愈,则小肠受病,小肠咳 的症状是咳而放屁,而且往往是咳嗽与失气同时出现。 肾咳不愈,则膀胱受病;膀胱咳的症状,咳而遗尿。
3.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 于( )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4.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5.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 是( )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 心与肾
6.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 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 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 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①,感于寒则受病,微 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 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 先受之。

黄帝内经节选PPT课件

黄帝内经节选PPT课件
《黄帝内经》
养生节选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 论》、《神农本草经》) 之一。 《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分,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涉及天文、地理、 物候、农业、人体、生命科学等多方面的一 部医学巨著。
《黄帝内经》节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 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 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 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 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 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就会有正确的行为, 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和灾难的发生。 4、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美的灵体,人 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 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 作用。
5、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 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 的通道)。 6、足够的气血靠:适量的食物+优质的睡眠 +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7、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 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 行。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 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 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 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 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 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 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 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 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 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 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 齿发去。

《皇帝内经》ppt课件

《皇帝内经》ppt课件
接督脉的气息,吸气,拉直脖颈去感受身体前侧自会阴而上 的冲脉、任脉的紧张与拉伸。此式可弥补在人体长久的坐姿 所带来的腹部肌肉的松弛。
用手掌压实垫子,然后用手掌的内发力量与前胸向上的气脉 动力使身体向上向前推拉起。直至两手肋触垫子停留,就像 木匠做活时,轻敲松头‘咯’一声落座。
呼气稍做气息调整,伸展双肋向上,再次去感受前身任、 冲脉的紧张与拉伸。 吸气,抬高头颅向后,在后颈项紧绷的同时,让腰际自 然地向下陷,使整个身体出现中间低两头高(头与臀部 高的样子)在瑜伽称为猫式,它不仅可以拉动人体的带 脉和腰椎,而且还可使女子身材恢复‘S’形体。
当他降临人世后,在他的脐带被剪断的一刻,他便脱离母 体的依赖与避护,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此时他的 呼吸还是延续着腹式呼吸,一口气能从天门一直接到地户, 因为伟大的自然造化洞悉他成长的需求,在他还没有脱离 天真之性时,需要一段自我保护成长的旅程。
大家有没有发现小孩子长得特别的快,差不多每天都一个 样,而过了发育期,人就不长了或说只能再长一点点。
那么什么是阴阳平衡?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美丽的太极图。太极图是由阴鱼和阳 鱼相抱而成的,并用S线将其一分为二,它表示着阴阳双方是在不停地消长转化。 这种消长转化就是我们所说的阳长阴消,阴长阳消,阳极则阴,阴极则阳。这 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一种处在阴阳消长转化当中的平衡。这种平衡,表现在 大自然就是阴阳气化的平衡,表现人体,就是阳气与阴精的平衡。
第二式:迎佛出世
此式要我们放下“我执”以弯腰曲膝来体现人性中的纯朴与谦卑。
呼气,双足并拢随呼气弯曲向下,双手掌支撑垫子面,让身 体在自然平和中缓缓靠向垫子。当双膝盖触到垫子时,以足 指尖为支撑作转换点,改脚掌为脚背贴向垫子(行走脚背的 有胆经、肝经、脾经和胃经)。期间可以交换几个呼吸。

黄帝内经PPT

黄帝内经PPT
藏(音cáng),是指藏于体内的脏器;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 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忧愁则心动,心动 病理现象。藏象学说,就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 则五脏六腑皆摇。 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极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第一部养生宝典 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 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 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 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 气虚,故目不瞑矣。 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藉“ 论托 非 以黄 家轩 自 说帝 联辕 一 明” 合黄 书之 创帝 人 中名 作名 之 所, 。, 手 言意 之为 : 非在 所医 虚溯 以家 。源 冠、 崇 以医 本 学 , 理
的上 文成 非 战古 献书 一 国医 大于 时 以学 约春 前的 有秋 之 医第 战 作 学一 余国 : 的次 种时 集总 ,期 大结 是, 成, 对所 之是 中引 作仅 国的 。存 古
脉象学说
脉象,脉动应指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的情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 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关 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 系密切,故不同的脉象可反映出脏腑气血的生理及病理变化。
听。别气者,心主之气也。
藏象学说
50
著治 。疗 原 则 和 药 物 学 的 医 学 巨
诊 断 学研 、究 人 的 生 理 学 、 病 理 学 、
益 寿 、 延养 年生 。、 摄 生 、

黄帝内经幻灯片课件

黄帝内经幻灯片课件
• 1.为什么一定要吃早饭 • 2.早饭吃多会不会发胖 • 3.“胃经”的涵义 • 4.血病与胃(主血所生病)
23
胃经
24
巳时(上午9-11点) 脾经当令
• 1.脾主运化 • 2.脾主身之肌肉 • 3.脾在志为思,思伤脾 • 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25
脾经
26
午时(上午11-13点) 心经当令
• 黄帝问衰老的原因在时代还是在人 --在于人及其脏腑能否“法于阴 阳、和于术数”
• 人为什么会得病--习性造病(欲,好)
42
上古天真论
•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 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 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黄帝 内经》
1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 1. 《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
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 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 2. 可以认知自我
• 生命活力: 魄力 精神 意志 胆识 聪明 • 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
• 3. 可以培养我们的洞察力
守,病安从来 • 脏腑本性--也是人性所不及
40
上古天真论
•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 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 生命是一个过程
•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 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晙作,精之至也。终 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老子55章)
41
上古天真论
44
上古天真论
•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

11、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11、寒气生浊,热气生清:寒气的凝固作用生成 浊阴;热气的升腾作用产生清阳。 浊阴;热气的升腾作用产生清阳。浊,痰湿之类 的病理产物。 水谷精微。 的病理产物。清,水谷精微。 1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残渣, 1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又叫完 谷不化。 谷不化。 13、月真(chēn)胀:此指胸膈胀满。 此指胸膈胀满。 13、 14、反作:即反常。阳应升而反在下, 14、反作:即反常。阳应升而反在下,阴应降而 反在上,是谓阴阳反作。 反在上,是谓阴阳反作。 15、逆从:偏义复词,即逆的意思。指上述飧泄、 15、逆从:偏义复词,即逆的意思。指上述飧泄、 月真胀 是阴阳升降反常的表现。 月真胀,是阴阳升降反常的表现。
[分析] 分析]
1、阐明了阴阳的基本概念及引入医学领域的重要意义。 阐明了阴阳的基本概念及引入医学领域的重要意义。 指出世界上一切事物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 指出世界上一切事物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新生和消 亡。 指出了阳主化气、主动、主升;阴主成形、主静、 指出了阳主化气、主动、主升;阴主成形、主静、主 降的阴阳特性。 降的阴阳特性。 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根源, 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根源,在于事物本身存在着相互 对立统一的阴阳两方 二者在运动变化过程中, 阴阳两方, 对立统一的阴阳两方,二者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既是 对立的 又是相互依存 相互为用的 相互依存、 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并在一定条件 能够相互转化 相互转化的 下,能够相互转化的。 并提出“阴阳” 并提出“阴阳”引入医学领域的重要意义及临床治疗 的指导思想就是“治病必求于本” 的指导思想就是“治病必求于本”。
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精读《黄帝内经》 ppt课件

精读《黄帝内经》  ppt课件
ppt课件 38

ppt课件
39

谢谢
ppt课件
40


1、阴阳的其本概念,
2、阴阳其本内容,
ppt课件
23
3、人体结构和物质阴阳分属和特征,
4、人体生理功能方面的阴阳相互关系,
5、人体病变方面的阴阳病因病机, 6、诊断辨证阴阳学说的运用, 7、中医治疗上阴阳学说的运用, 8、养生防治上阴阳理论的应用。
ppt课件 24

脏象学说内容类 《素问·灵兰秘典》论述十二脏的主要 生理功能。 《素问·六节藏象》论述五脏与体表联 系及与季节气候关系。 《素问·别论》五脏六府、奇恒之府的 共同的功能
ppt课件
27

(七)结合临床实践应用,深入地 理解《内经》的理论观点
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学习《内 经》时对某些理论原则,在全面深入理 解的基础上,还应当与临床实践密切结 合起来。通过实践更进一步深入理解和 掌握《内经》学术思想和理论原则。
也有很多医家认为,《内经》也是临床 之书。
ppt课件 28


ppt课件
3

《内经》,原为 18 卷。其中 9 卷名《素 问》;另外 9 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 《九卷》或 《针经》,唐以后被称为 《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 形成于战国时期。
ppt课件
4
ppt课件
5

吴仪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 2008年全 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说这番话的。 吴仪笑呵呵地说:“中医是有很大 学问的,我打算退休后研究中医药,现 在正在学习《黄帝内经》……”她的话 还没有说完,在场的人都笑了,然后便 是掌声。
ppt课件
14

要掌握原文中的理论原则及其学术观 点,除了自己在读通原文的基础上,运 用中医理论的思想方法,进行思考、探 索外,还必须参阅历代各注家对《内经》 的理解和心得体会,进一步进行深入的 研究和分折。

黄帝内经(养生节选) ppt课件

黄帝内经(养生节选)  ppt课件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 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 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 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ppt课件
3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 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与万物沉浮 于生长之门。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 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 于本。
ppt课件 8
四时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 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 奉长者少。
ppt课件
9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 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 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 者少,冬至重病。
ppt课件
24
19、静养法:安坐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 自己浑身如融化,呼吸顺其自然,好像与宇 宙自然融为一体,自然全身气血顺畅。 20、身外之物(人的财物)丢了,都想着 去寻找;可人的本心(道德)丢了,又有几 个人想着要去找回来呢?舍本逐末,悔之晚 矣。
ppt课件
25
21、运动有两点禁忌:一是不能在气血不 足的时候运动;二是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运 动。 22、什么是悟性?什么是智慧?悟性和智 慧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处理、看待一切事 物。繁和简其实是一回事,是一回事的两个 方面。聪明的人看到的是简单的一面,愚蠢 的人看到的是复杂的一面。
ppt课件 28

黄帝内经-大学生课上PPT讲解PPT课件

黄帝内经-大学生课上PPT讲解PPT课件

选C 肾 水
生姜泻心汤 散痞气之结:半夏,生姜 温补中气:人参,大枣,甘草 降胃气之逆:黄连,黄芩
半夏:辛开(调脾气升) 黄连: 苦寒(使胃气降)
脾胃的病机病理变化:
1饮食不节 (过饱或饮食无常) 《内经》”阴之所生,本
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2湿·热致脾为病 《内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暴注
黄帝内经-大学生课上PPT讲 解
№提示:
张仲景:今有人过于饱食,或病胀满者,卧必不安,
此皆胃气不和之故。 《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
心火
“治病必求于本。”“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思路:失眠
本:脾胃 (中焦斡wo旋上下之作用)
脾胃
标: 心肾(水火相济)
脾胃不和使水火相济之功受阻→阴阳不
交 ,阳不入阴→失眠多梦
3>少阳脾胃病——和解
有“胸满胁痛而呕”或“潮热”者,均主用小柴胡汤
4>太阴脾胃病——理中
太阴主寒湿之化,治疗以温中为主,立方如理中汤.(丸)、 甘草干姜汤之类。 1“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 ,宜理中丸”此乃脾虚中寒不能摄液所致.方用理中丸温中 缓 图,属正治之法。 2太阳与太阴并病,“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 桂枝人参汤主之” 以人参汤温中寒.加桂枝以解表散寒,自是表里双解之法
发展
《伤寒杂病论》发展了六经病机,发挥 了脏腑、经络、气血、痰饮病机。
《诸病源候论》为最早的中医病因病机 专著。
《小儿药证直诀》奠定了儿科病机理论 基础,阐明了儿科病机特点。
刘完素认为“六气皆从火化”。
李东垣确立“阴火”的病机概念。 朱震亨倡“相火论”,提出“阳有 余、阴不足”及阐发“六郁”病机。 温病学派阐发了卫、气、营、血病 机传变规律与三焦传变机理 《医林改错》丰富了瘀血病机理论。 《血证论》对血证与脏腑病机作出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文档资料57页PPT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文档资料57页PPT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源自的劳动。——乌申斯基谢谢!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文档资料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