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提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提纲

绪论

1.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p3

根本要求: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①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大学生要保持对理想信念的激情和执着,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内化为担当的自觉,外化为实际的行动,从容自信,坚定自励。

②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大学生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③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越是需要付出更为艰巨、艰苦的努力。

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夯实综合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修养,展现新的面貌、新的姿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2.思想道德与法律的作用和关系

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

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了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思想道德为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了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法律正当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思想道德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方式更加广泛灵活,可以弥补法律调整的短板,与法律一道共同促进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

另一方面,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法律通过对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将思想道德有机融入法律体系,使法律具有鲜明道德导向,让法治成为良法善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使思想道德要求在实践中得到切实遵循。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有助于增强人们信守法律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导人们自觉履行义务与责任。

第一章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就是人民关于人生目的(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如何活着)、人生价值(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人生目的: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

求。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态度: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价值: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包含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处理生命历程中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付出与收获、生与死等一系列人生中的重大问题等,都与人生价值紧密相关。)

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2.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内涵和两者关系(重要、背)

(1)自我价值: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3)二者关系: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①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②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使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

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前与后根本上一致,后是前实现的前提与基础,保障前的实现)

4.评判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

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5.人生矛盾,正确的幸福观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首先,幸福是一个总体范畴。相对的,不是尽善尽美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标准。

其次,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幸福的重要方面,还有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

再次,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只有在为社会做贡献,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获得幸福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产生更大的幸福感,实现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的相互促进。

第二章

1.理想的内涵和特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超越性。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源于现实,超越现实。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在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合乎社会发展要求、合乎人民利益的理想。

实践性。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以实践为桥梁,化理想为现实。

时代性。受时代条件的制约,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2.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追求理想目标的精神动力。

执着性。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多样性。不同的人不同的信念,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层次的信念。高-低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3.理想信念的作用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1)昭示奋斗目标。(2)提供前进动力。(3)提高精神境界。

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激发起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4.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1)对立: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

(2)统一:理想的发展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现实孕育理想;理想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以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如何处理:

(1)理想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要符合实际

(2)在现实艰苦奋斗.

5.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重点、背)(可能出论述题)

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①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属于

“应然”与“必然”的矛盾。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理想中也包含现实,包含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以及理想转为现实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