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势特征》说课稿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地形和地势》说课稿1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__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A、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B、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3、教学重点:本节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征,因此中国地势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4、教学难点: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所经历现象跟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相接。
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总结出来。
二、说教法本节课应注重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更多资料,使教学更生动、直观。
通过画面的动静结合、问题的设置和填图练习,最后达到在图上巩固知识的目的。
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互动时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说学情、学法1、学生特点分析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地形地势说课稿人教版
地形地势说课稿人教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是人教版地理教材中关于“地形地势”的单元。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与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教材分析本单元位于人教版地理教材的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地势类型及其特征。
通过对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地球表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形地势知识,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地形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和解释地形地势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征。
2. 难点:地形地势图的识别和解读,以及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本单元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形地势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知:详细讲解各种地形地势的特点和分布,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不同地形地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或周边环境的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地形地势特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形地势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张简易的地形地势图,并标注出不同的地形类型。
评价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提问、讨论和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同时,我也会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地形地势作为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文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文地形和地势是地理学中基础性的概念。
地形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河流等。
而地势则指的是地形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水源、交通、居民点等。
本次说课将介绍地形和地势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及其区别。
2.了解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地形和地势的思维转变。
四、教学方法1.引导思考:对于孩子们已经了解过的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孩子们自己思考解决。
2.演示教学:通过图片、地图等形式呈现地点特征及地域气候等相关信息。
3.举例分析:通过生动的实例分析不同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引入首先,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地形和地势这两个概念。
例如: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3.演示教学在讲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之后,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地图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如,对于山地地形,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高山峻岭,以及山地的气候条件和水资源。
对于平原地形,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平坦宽广的平原,以及它对于农业和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4.举例分析5.巩固练习在上完课后,老师可以设计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课后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让学生完成对中国不同省份地形和地势分析的练习,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思考。
六、教学评估老师可以通过复习或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估,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和区别,以及能否对不同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描述。
七、教学反思地形和地势是地理学基础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们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于地形和地势概念的抽象性,老师需要运用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等,提供更具有直观性和可视性的教学资源,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成效。
地形地势特征(第1课时)示范教案
《地形地势特征》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分布的基本特征;2.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交通、河流等影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教学难点】读图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交通、河流等影响。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师:“大河向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百川东到海……”为什么我国大江大河多数向东流?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今天的地理课堂。
(板书)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一、地势西高东低1.总特征师:通过阅读材料,我们知道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地势就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你能通过我国地势分布图说出我国地势特征吗?高低生:(可能的答案)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板书)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师: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一个学生用笔画了两幅都是西高东低的地势走势图,你能阅读课本,找出下列最接近我国地势起伏变化的图示,并说出我国地势特点。
生:(可能的答案)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所以图2各符合我国地势特征。
(板书)特点:呈三级阶梯分布师:活动探究1:读图2-1-1,完成下列任务:1.结合沿36˚附近地形剖面图,说说从A点到B点海拔是怎么样变化的。
2.看看图中颜色明显分为哪三大层次,按照高度表,说说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生:(可能的答案)沿36˚附近地形剖面图,自西向东海拔虽有升有降,但总体上是降低的,因而我国地势具有西高东低的特征;褐色、黄色、绿色三种颜色突出我国地势另一特征:大体呈三级阶梯分布。
承转: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阶梯内部的状况。
师: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思考每一级阶梯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又有什么特点?生:(可能的答案)第一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形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
第二阶梯:海拔迅速下降到2000——1000米,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地形与地势说课稿
地形与地势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地形与地势”在地理学科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地理知识体系的基础内容,既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石。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地形、地势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从地形、地势两个角度展开,介绍了地形的基本类型、地势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地形的分类与特点、地势的划分与变化、地形地势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方面。
(三)教学价值1. 知识价值:让学生掌握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及分布,提高地理素养。
2. 能力价值: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3. 情感价值: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2. 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分布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地理知识分析地形地势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分布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难点1. 地形地势的空间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地形地势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重点内容的讲解与巩固,同时引导学生克服难点,提高地理素养。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
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掌握地形与地势的知识。
例如,我会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对城市的分布有何影响?”等,让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地形地势的概念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形与地势说课稿
地形与地势说课稿一、说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地形与地势的概念和特征;2.掌握地形与地势的分类方法;3.了解地形与地势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地形与地势的概念和特征的讲解,以及分类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地形与地势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说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讲解:1.导入与概念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地球表面的卫星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特征,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地形与地势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2.地形与地势的概念与特征教师通过讲解地形与地势的概念和特征,帮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多样性和地势的多样性。
可以通过示意图和实地图片来说明不同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3.地形与地势的分类方法教师介绍地形与地势的分类方法,包括高原、平原、山地、山脉、丘陵等分类,并结合实际地理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不同地形与地势的形成原因和区别。
4.地形与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地形与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山地区的农业发展受限、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丰富等。
引导学生思考地形与地势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并探讨适应不同地形与地势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5.地形与地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教师通过讲解地形与地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山地的侵蚀、平原的水资源丰富等,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形成与地势有密切关系,探究地形与地势对自然环境的重要作用。
四、说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1.视觉教具:通过展示卫星地图、示意图和实地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形与地势的概念和特征。
2.实地观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活动,了解身边的地形与地势,并通过观察和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地形与地势的分类方法、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展开深入思考和探讨。
地形地势说课稿
《地形地势》说课稿老师同学早上!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地势》第一课时。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我的说课紧紧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内容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教材,也是认识和学习中国地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
而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认识过世界不同区域、国家,对所涉及的地区和国家的地形地势已有所研究,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相统一的教育原则,根据大纲对知识、能力及思想教育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通过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②根据根据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知道三级阶梯的界限名称;②能结合自己认知,说出我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②通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过程,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②通过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学习和欣赏,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3、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初中生认知的特点,我将“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确定为重点。
而将地形地势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在重点和难点确立的基础上,要在教学中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是本学期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地形的分类、特点以及地形对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势则主要指地表形态的高低与险峻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和特点,认识地形和地势对环境及人类活动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地形的分类、特点以及地形和地势对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和地势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形的分类、特点以及地形和地势对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意义,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地形的分类、特点,地形和地势对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形和地势对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我国地形地势特点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及作用。
2.知识讲解:讲解地形的分类、特点,地势的概念,以及地形和地势对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如山脉、高原、平原等地形地势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形地势优势发展经济。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说课稿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形地势特征》是八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地势特征,掌握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对地形地势有直观的认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地势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地形地势的分类、形成原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为主,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地势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形地势的定义,掌握地形地势的分类,了解地形地势的形成原因,认识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地势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形地势的分类、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形地势的形成原因,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如地形地势示意图、地球仪等教具,以及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形地势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地形地势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地形地势的兴趣。
2.讲解:讲解地形地势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讲解过程中,结合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地形地势案例,讨论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形地势案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进行展示。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形地势的分类、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形地势特征说课稿
地形地势特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形地势特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形地势特征”是初中地理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学习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形类型、地势特点以及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在地理课上接触过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地图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地形地势这种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学生可能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我国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2)学生能够描述我国地势的特点,并能指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学生能够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2)我国地势的特点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教学难点(1)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地形地势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中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地形和地势”在地理学科中扮演着基础而关键的角色。
它不仅是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地形与地势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基本认识,理解不同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人类社会以及区域发展的影响。
(1)作用与地位地形和地势是地理学的基础概念,是理解和分析各种地理现象与问题的基础。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本节内容位于地理知识框架的初步阶段,起到承接前期地理常识,开启后续复杂地理环境分析的作用。
它是从简单的地理事实认知向抽象的地理规律理解迈出的重要一步。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涉及地形的定义、分类以及地势的特点与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 地形的定义及其与地势的区别;- 常见地形的分类,如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地势对气候、水文、生物多样性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国地势特点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理解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 掌握不同类型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了解地势对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地形地势对区域气候、水文等自然现象的作用;- 能够运用地图、模型等工具识别地形地势;- 能够通过实例说明地势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地理环境变化的情感;- 增强学生对我国地理多样性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 地形与地势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不同类型地形的特征及其对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 地形地势对气候、水文等自然现象的复杂影响;- 我国地势特点及其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对重点内容的深入讲解,以及针对难点内容的逐步引导与化解。
通过生动的案例、形象的比喻、互动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关键知识点。
四、说教法在教学“地形和地势”这一课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以及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地形和地势》范文篇1你们好!今天我为大家讲的课选自人教版教材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先就我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重点难点的确立等方面的内容作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形和地势》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认识过世界不同区域、国家。
对所涉及的地区和国家的地形地势已有所研究,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一般来讲,我们在研究一个地区和国家时,都会先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因为自然环境是人文环境形成的基础,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才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环境。
中国地形和地势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贸易以及旅游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
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
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内容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材从结构上分为三个标题,教学内容的安排从宏观到微观,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利于学生掌握中国的地势特征,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研究这种地势特点对中国气候、河流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形复杂多样则需要学生在阅读地图的基础上加以分析,进而认知地形特征,这样的安排不仅能锻炼学生阅读地图、使用地图的能力,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的过渡。
地势地形说课稿
地势地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势地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势地形”这一内容是初中地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后续学习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也对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对地势地形的介绍较为系统和全面。
教材首先通过地形剖面图直观地展示了我国地势的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然后分别阐述了我国主要的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等地形区。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地球的形状、海陆分布等地理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势地形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直观、生动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比较感兴趣,但对于较为复杂的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位置和特征。
(3)理解地势对气候、河流和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形剖面图和地形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我国主要山脉、地形区的分布。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说课稿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地形和地势》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点,以及地形和地势对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展现了我国的地形和地势多样性,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地形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在地形和地势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不足,如对地形地势的概念理解不深,对地形地势对其他方面的影响认识不足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点,掌握地形和地势对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地形和地势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2.难点:地形和地势的概念理解,地形地势对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的地形和地势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讲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分析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点,以及地形和地势对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地形和地势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实用6篇)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实用6篇)地形和地势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 教材内容本节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通过活动来认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接着展示大量不同地形区的景观图片,并设计了认识山脉网格中地形区位置分布的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最后通过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计算得出“山区面积广大”。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的知识点有三个:分别是地势特点及影响,地形种类与分布以及地形特点及影响。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教材把本节作为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来讲,充分体现了本节的重要性。
它是学习第二节气候、第三节河流的基础。
同时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征。
(2)尝试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有利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过程。
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3)通过认知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2、认识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人教版初二地理《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例
人教版初二地理《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例
人教版初二地理《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例
提前做好规划对于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较高的提高效率,下文为大家带来了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例,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的第二课时,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对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我国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影响的主要方法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但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上节课主要介绍了地势呈阶梯状的内容,这一节课是在建立了地势西高东低的系统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地形复杂多样的微观知识,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围绕这种关系步步展开,引导学生层层探究。
2、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发。
初二下册地理地形地势特征说课稿
三一文库()/初中二年级〔初二下册地理地形地势特征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课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而设计的。
内容包括“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和“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两部分。
因此,学好本课,能为学好后面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地形是中国地理中比较繁杂的内容,本课教材对应的“课程标准”删繁就简,将学习重点放在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上,并且要求把它们落实到中国地形图上。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安排,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运用地形图,归纳总结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特征。
2.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活动,初步形成读图用图的基本能力。
2.通过组织讨论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2.通过读图用图方法的指导,培养运用地图的良好习惯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的确定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地势的整体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分析说明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对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作简单的评价。
而后者因为学生年龄偏小,需要老师进行指导,让学生总结出来。
据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分别确定为:教学重点: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和人类活动等的影响。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在七年级已学过世界地理,已初步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分析、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观察,敢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地势特征》说课稿
《地形地势特征》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自然要素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学好本课,能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特征,希望通过一课时的教学,达成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学会观察、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读图,用图去理解地理事物。
并通过对地形地势特征的分析,认识到地形地势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讨论山区开发的利与弊,让他们学会的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让学生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因此我把中国地形的特征确定为本课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农村中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眼界不太开阔,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从感性认识层面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
本节授课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对他们而言,抽象思维已渐形成,但仍带有不少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同时,他们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年龄
阶段,好奇心较强,因此,设计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引发他们积极学习的兴趣。
有这样一句话“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在学生读图、看书的基础上,采用课堂讨论法、问答法、师生交谈法等教学方法来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在提问的时候,我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这样使基础差的学生也有表现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也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的原则,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来理解和消化知识,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过程方面,我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堂课中,通过导入新课——指导读图——合作探究——教授新课——课堂小结——反馈练习等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播放课前搜集的中国不同地形景观图片,同时播放歌曲《歌唱祖国》,这样学生对我国的地形首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讲授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地形特征,复习地形有关的知识。
接下来出示中国地形模型图,让学生结合课本22页图“中国的地形”,初步了解我国地形的种类。
参照地形区景观图片说出五个地形区的地形特点,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板书】。
接着,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各类地形的代表性地区及所占陆地面积的百分比,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出几种地形的柱状图,使学生直观认识到我国的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板书】。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为把内容顺利、自然的过渡到下一知识点,我打算用歌曲《歌唱祖国》——“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来引出地势概念【板书】引发学生思考我国地势的特点。
让学生联系课本24页“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读懂分层设色图,再配以直观形象的“楼梯”形状,讨论得出“阶梯”的分布特点。
对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会向他们展示中国地型立体模型,使他们更直观的记住我国地势的特点。
之后,让学生在黑板上和自己的作业本上画出楼梯图,只要求画三步。
接下来,让学生联系模型图和书本,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海拔高度。
对于重点字眼用笔勾画。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的是自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读教材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和总结能力。
分析25页“我国东西向(北纬36°)地形剖面”图,让学生得出中国地势的特点。
同时能够归纳出第一级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第二
级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第三级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
(板书: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地势对气候、河流的流向、交通的影响【板书】,锻炼他们的合作和沟通交谈能力。
具体从以下问题展开:
1.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面向海洋,对气候产生了什么影响?
2.这样的地势特点对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对航运、水电开发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
至此,本节课的教学已接近尾声,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回顾所学,主要采用师生共同回忆的形式来加深对中国地形地势特征的相关知识的理解。
为做到及时巩固学以致用,课后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当地地形地势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