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陶瓷工艺学名词解释.

陶瓷工艺学名词解释.

流延成型:将粉体加入粘合剂混合成浆料,再把浆料放入流延机的料斗中,流经薄膜载体上,形成膜坯。

梯度陶瓷材料:在同一材料内不同方向上由一种功能逐渐连续分布为另一种功能的材料称为梯度材料。

生物活性陶瓷:能在材料界面上诱发特殊生物反应,从而在材料和组织间形成化学键性结合的生物陶瓷。

功能陶瓷:指具有电、磁、光、超导、声、生物、化学(答出7个中的5个)等及其功能转换的陶瓷。

压电陶瓷:由机械能转变为电能或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某些陶瓷微裂纹增韧:陶瓷材料中存在许多小于临界尺寸的微纹,这些微裂纹在负载作用下是非扩展性的,但大的裂纹在扩展中遇到这些裂纹时,使扩展裂纹转向,吸收能量,起到提高韧性的作用,称为微裂纹增韧。

反应烧结:通过多孔坯体同气相或液相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坯体质量增加,孔隙减小,并烧结成为具有一定强度和尺寸精度的成品的工艺。

PTC陶瓷:具有正的温度系数的陶瓷材料(或随温度升高,陶瓷材料的电阻率增大的陶瓷材料)热释电陶瓷:因温度而引起表面电荷变化的陶瓷(某些陶瓷)。

表面强化韧化:由于氧化锆四方晶向单斜晶转变产生的体积膨胀,从而使表面产生压应力,起到强化和韧化的作用。

低膨胀陶瓷材料:指膨胀系数的绝对值小于2×10-6/℃的陶瓷材料。

敏感陶瓷材料:当作用于由这些材料制造的元件上的某一个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湿度、气氛、电场、光及射线等改变时,能引起该材料某种物理性能的变化,从而能从这种元件上准确迅速地获得有用的信号。

反应烧结:通过多孔坯体同气相或液相发生化学反应,坯体质量增加,孔隙率减小,并烧结成为具有一定强度和尺寸精度的成品的工艺。

压电效应:向压电陶瓷施加机械应力或电场后,在压电陶瓷的表面出现电荷或陶瓷沿极化方向发生形变,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PTC效应:正温度系数效应,即陶瓷材料的体积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特性。

具缓变型、突变型等等。

人工极化:人工极化就是在电场作用下使材料内的电畴沿电场方向取向的过程,其结果是材料内部的正负电荷中心产生偏离而出现极化。

机械制造工艺学,名词解释

机械制造工艺学,名词解释

1、工艺过程——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物理,力学性能,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生产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指采用金属切削工具或磨具来加工工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力学物理性能,成为合格零件的生产过程。

2、工艺基准——零件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3、系统性误差——顺序加工一批零件,如果加工误差的大小方向都保持不变,或按照一定规律变化,则此误差为系统误差。

定位误差——设计基准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最大位置变动量。

基准不重合误差——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产生的误差。

基准位移误差——定位基准与限位基准不重合产生的误差。

4、单件工序工时定额——完成工件一个工序的时间定额。

5、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

6、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7、工序集中——工序集中就是将工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内完成。

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较多。

工序分散:将工艺路线中的工步内容分散,在更多的工序中去完成,因而每道工序的工步少,工艺路线长8、加工误差——零件经机械加工后,其几何参数的实际值和理论值之差。

9、最小余量——毛坯(或前工序)处于最小实体状态(轴最小,孔最大),而加工的成品(或本工序)处于最大实体状态(轴最大,孔最小)时的加工余量。

10、误差敏感方向——.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那个方向,通常是法线方向。

11、生产类型——是企业生产类型专门化程度的分类,一般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三种。

12、工序——一个工人在一个机床上,对同一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13、经济加工精度——正常加工条件下,该加工方法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14、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住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

完全定位——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唯一位置。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

机械制造工艺学名词解释

机械制造工艺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1.1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变成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包括原材料的采购、保管、生产准备工作、毛坯制造、零件机械加工和热处理、产品装配、调试、油封包装发运等;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形状、大小、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包括:锻造、焊接、冲压、铸造、热处理、机械加工、特种加工、表面处理、装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以最合理或者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书写的工艺文件;1.2.生产纲领: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完成的产品数量及进度计划,包含了备品和废品;生产批量:指一次投入或者产出的同一产品数量单件生产:产品种类多、数量少、工作地点经常更换、加工对象很少重复;成批生产:各工作地点分批轮流制造几种不同的产品,加工对象周期性重复;大量生产:产品产量大,大多数工作地点按照一定的生产节拍重复进行某种零件的某一个加工内容,设备专业化程度很高;工件装夹:使工件在加工钱前相对于机床、刀具、夹具具有正确的位置,且在整个加工过程保持位置的准确可靠;包括工件的定位和夹紧;1.3.基准:用以确定生产对象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线面;包括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设计基准:工件在零件图上标注尺寸所采用的基准;工艺基准:工件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包括:定位、工序、测量和装配基准工序基准:用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后的尺寸、现状、位置所采用的基准;定位基准: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者夹具中正确位置所采用的记住;测量基准:在加工中或者加工后,用以测量工件形状、尺寸和位置误差所采用的基准;装配基准:用以零件或者部件在产品上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工件定位:确定工件在机床或者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工艺过程;夹紧:将工件定位后的位置固定下来,使之在加工过程中相对于机床和刀具有正确的位置;六点定位原理:采用合理布置的六个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位置;不完全定位:没有完全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被完全的限制;过定位:采用的支承点重复限制了工件的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1.4.装配:根据一定技术要求,通过校正、调整、平衡、配作、反复检验等一系列工作来保证产品质量的一个复杂工艺过程;机器的质量最终是通过装配来保证的;装配单元:零件、套件、组件、部件和机器;装配内容:根据一定技术要求,通过校正、调整、平衡、配作、反复检验等一系列工作来保证产品质量的一个复杂工艺过程;第二章2.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作用:1.是生产准备工作的依据;2.是组织生产的指导性文件3.是新建和扩建工厂时的原始资料4.便于积累、交流和推广行之有效的生产经验;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指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包括:零件尺寸要合理和结构要合理;尺寸合理:(1)尺寸规格尽量标准化(2)尺寸标注要合理;结构合理:(1)结构应便于加工(2)便于测量(3)应有足够的刚度毛坯选择:(1)零件的材料及其力学性能(2)零件的机构形状和尺寸(3)生产类型(4)车间的生产能力(5)充分注意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

生物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 药品:一定剂型和规格的药物并赋予一定的形式(如包装),而且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有明确的作用用途。

药物: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 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als:以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份为原料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化学与现代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药物。

3. 生物活性Biological activity,Bioactivity:对活组织如疫苗有影响的特性。

4.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酶学与工程学互相渗透结合,发展形成的生物技术,它是从应用目的出发,研究酶和应用酶的特异催化功能,并通过工程化过程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所需产物的技术。

5. 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是指借助于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把酶束缚在一定空间内并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制剂。

6. 组合生物合成combinatorial biosynthesis(组合生物学combinatorial biology):应用基因重组技术重新组合微生物药物的基因簇,产生一些非天然的化合物。

7. 药物基因组学:一门研究个人的基因遗传如何影响身体对药物反应的科学。

8. 凝聚作用coagulation:指在电解质作用下,胶粒粒子的扩散双电子层排斥电位降低,破坏了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发生聚集的过程。

9. 萃取extraction:将物质从基质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一般指有机溶剂将物质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的过程。

10. 反萃取stripping/back extraction: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的过程。

11. 萃取因素/萃取比:萃取溶质进入萃取相的总量与该溶质在萃余相中总量之比。

12. 分离因素separation factor:在同一萃取体系内两种溶质在同样条件下分配系数的比值。

13. 双相萃取技术two-aqueous phase extraction:利用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可产两相或多相系统,静置平衡后,分成互不相溶的两个水相,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金属工艺学名词解释

金属工艺学名词解释

材料:以用来制造有用的构件、器件或物品等的物质。

同素异晶转变:同一种金属元素在固态下由于温度的改变而发生晶体结构类型变化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晶转变。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固溶体:当合金组元之间以不同比例相互混合后,若形成的固相晶体结构与组成合金的某一组元相同,这种相称为固溶体。

金属间化合物:一类不仅具有金属键,而且具有共价键的金属化合物,不仅有金属的特性,还具有陶瓷的性能。

机械混合物:由纯金属、固溶体、金属化合物这些合金的基本相按照固定比例构成的组织称为机械混合物。

铁素体:若碳原子溶于α-Fe中形成间隙固溶体,原子排列仍为体心立方点阵,该结构为铁素体,用F或α表示。

奥氏体:若碳原子溶于γ-Fe中形成间隙固溶体,原子排列仍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该结构为奥氏体,用A或γ表示。

渗碳体:渗碳体是铁和碳的化合物,碳的质量分数为6.69%,晶体结构复杂,呈复杂斜方晶体结构。

珠光体:奥氏体的共析体γ(F+Fe3C)称为珠光体,用P表示。

高温莱氏体:低温莱氏体:共晶转变:合金系中某一定化学成分的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由液相中结晶出两种不同成分和不同晶体结构的固相的过程称为共晶转变。

共析转变:两种以上的固相新相,从同一固相母相中一起析出,而发生的相变,称为共析转变。

热处理:热处理是指将材料在固态下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并以适当的速度冷却至室温,以改变材料的内部组织,从而得到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

退火:退火是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随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适当的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将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一定温度,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叫淬火。

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钢加热到A1以下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置于空气或水等介质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总是在热处理之后进行。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水分活度: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导湿性:由于水分梯度使得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向低水分转移或扩散的现象。

导湿温性:由温度梯度引起的导湿温现象。

复水性: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及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复原性: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热端:高温低湿空气进入的一端冷端:低温高湿空气离开的一端干端:干制品离开的一端湿端:湿物料进入的一端顺流:热空气气流与物料移动方向一致逆流:热空气气流与物料移动方向相反瘪塌温度:在二级干燥阶段当温度升高到使干燥层原先形成的固态状框架结构失去刚性、发生熔化或产生发粘、发泡现象,即使食品的固态框架结构发生瘪塌(collapse),此时的温度称为瘪塌温度初级干燥:在冰晶形成后,通过控制冷冻干燥机中的真空度和注意补充热量,冰可快速升华,使食品形成的全部冰被全部升华完毕,这一过程称为初级干燥或升华干燥二级干燥:当食品中的冰全部升华完毕,升华界面消失时,此时食品的水分含量还有15—20%时,水分含量下降变慢,干燥就进入另一个阶段称为二级干燥。

商业灭菌:将病原菌、产毒菌及在食品上造成食品腐敗的微生物杀死,罐头内允许残留有微生物或芽孢,不过,在常溫无冷藏狀況的商业贮运过程中,在一定的保质期内,不引起食品腐败变质,这种加热处理方法称为商业灭菌法。

巴氏杀菌:在100℃以下的加热介质中的低温杀菌方法,以杀死病原菌及无芽孢细菌,但无法完全杀灭腐败菌,因此巴氏杀菌产品没有在常温下保存期限的要求。

D值:在一定的处理环境中和在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某细菌数群中每杀死90%原有残存活菌数时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min。

Z值:热力致死时间10倍变化时相应改变的加热温度数,单位为℃F值:在121.1℃温度条件下杀死一定浓度的细菌所需要的热力致死时间,单位为min初温:指杀菌操作开始时,罐内食品冷点处的温度冷点:罐头在杀菌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最缓慢的点传热曲线:将罐内食品某一点(通常是冷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值用温—时曲线表示,该曲线称传热曲线。

机械制造工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对机械产品中的零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2生产纲领:计划期内,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产量称为生产纲领。

3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4加工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差称为加工总余量。

5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6.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的定位.不完全定位:允许少于六点(1—5点)的定位。

欠定位: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定位.过定位:工件一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以上支承点重复限制的定位。

7.加工精度、加工误差: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9误差复映:当车削具有圆度误差的毛坯时,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变化而使工件产生相应的圆度误差,这种现象叫做误差复映.10.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轮廓是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轮廓,其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小于50。

11.冷作硬化: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或称为强化).12.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称之为工艺系统。

13.工艺系统刚度:工艺系统抵抗变形的能力。

14.工序能力: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加工误差正常波动的幅度。

15.工序能力系数:表示工序能力等级,代表了工序能满足加工精度要求的程度。

16.自激振动:机械加工过程中,在没有周期性外力(相对于切削过程而言)作用下,由系统内部激发反馈产生的周期性振动,称为自激振动,简称颤振。

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食品加工:将食物(原料)经过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食品)的过程。

成熟:水果或蔬菜的器官连接在植株上时所发生的变化现象。

一般随着成熟过程的进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品质。

(注意适度,否则会迅速后熟,迅速出现严重品质降低)。

后熟:水果脱离果树或植株后于消费或加工前所发生的变化。

最后的后熟程度是在采收后形成的最佳食品品质。

质量:食品好的程度,包括口感、外观、营养价值等。

或者将质量看成是构成食品特征及可接受性的要素。

食品工艺学: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和营养学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的加工保藏;研究加工、包装、运输等因素对食品质量、营养价值、货架寿命、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开发新型食品;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实现食品工业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一门应用科学。

食品科学:应用基础科学及工程知识来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及生化性质及食品加工原理的一门科学。

食品的脱水加工:从食品中去除水分,在该条件下不导致或几乎不导致食品性质的其它变化(除水分外),是一种用于长期保藏食品的极其重要的食品加工操作。

食品干燥保藏:指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使食品中的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水平后并始终保持低水分的保藏方法。

水分活度(water activity):游离水和结合水可用水分子的逃逸趋势(逸度)来反映,我们把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

导湿温性: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无论是液态还是气态)从高温向低温处转移。

导湿性:水分扩散一般总是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扩散,亦即是从内部不断向表面方向移动。

这种水分迁移现象称为导湿性。

干制品的复水性: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一般用干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来表示。

自然干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干制食品的方法:晒干、风干、阴干。

人工干制:在常压或减压环境重用人工控制的工艺条件进行干制食品,有专用的干燥设备。

冷冻干燥:将食品在冷冻状态下,食品中的水变成冰,再在高真空度下,冰直接从固态变成水蒸汽(升华)而脱水,故又称为升华干燥热力致死温度:表示对于特定种类的微生物进行杀菌达到某一个温度时,微生物已全部死亡,该温度即热力致死温度热力致死时间曲线(Thermal death time curve,简称TDT曲线):用以表示将在一定环境中一定数量的某种微生物恰好全部杀灭所采用的杀菌温度和时间组合F0值:单位为min,即TDT121.1,是采用121.1℃杀菌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

陶瓷工艺学名词解释

陶瓷工艺学名词解释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一.名词术语解释1.陶瓷显微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陶瓷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大小、数量、分布、取向;各种杂种(包括添加物)与显微缺陷的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2.胎釉适应性——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龟裂或剥落的性能。

3.实验式——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

陶瓷物料通常以各种氧化物的摩尔数表示。

4.坯式——表示陶瓷坯料或胎体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5.釉式——表示陶瓷釉料或釉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6.粘土矿物——颗粒大小在2μm以下,具有层状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盐晶体矿物。

7.粘土—一种天然细颗粒矿物集合体,主体为粘土矿物,并含有部分非粘土矿物和有机物。

与水混合具有可塑性。

8.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9.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10.高岭石——一种二层型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矿物(Al2O3·2S?O2·2H2O),因首次在我国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发现而命名。

11.瓷石——一种可供制瓷的石质原料,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和石英,或含有少量长石、高岭石和碳酸盐矿物。

12.石英——天然产出的结晶态二氧化硅。

13.长石——一系列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铝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14.陶瓷工艺——生产陶瓷制品的方法和过程。

15.坯釉配方——坯料,釉料中各种原料配合的重量百分数。

16.细度——指固体颗粒的大小。

陶瓷生产中习惯用标准筛的筛余量来表示。

17.成型——将坯料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规格的坯体的操作。

18.可塑成型——在外力作用下,使可塑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制成坯体的方法。

19.滚压成型——用旋转的滚头,对同方向旋转的模型中的可塑坯料进行滚压,坯料受压延力的作用均匀展开而形成坯体的方法。

20.注浆成型——将泥浆注入多孔模型内,当注件达到所要求的厚度时,排除多余的泥浆而形成空心注件的注浆法。

工艺学名词解释

工艺学名词解释

发酵剂是指‎生产酸乳制‎品时所用的‎特定微生物‎的培养物。

传统的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Strep‎t ococ‎c us therm‎o phil‎u s)和嗜热链球‎菌(Lacto‎b acil‎l us bugar‎i cus)1比1的混‎合菌种。

益生菌 probi‎o tics‎能促进人体‎健康且能在‎人体肠道内‎定植的一类‎微生物。

单一菌种:只使用一种‎特征菌的发‎酵剂。

混合菌种:含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特‎征菌的发酵‎剂直投式酸奶‎菌种指不需‎要经过活化‎、扩增而直接‎应用于生产‎的一类新型‎发酵剂。

酸乳(Yoghu‎r t),即在添加(或不添加)乳粉(或脱脂乳粉‎)的乳(杀菌乳或浓‎缩乳)中,由于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的‎作用,经过乳酸发‎酵而制成凝‎乳状产品,成品中必须‎含有大量相‎应的活性微‎生物。

⏹凝固型酸乳‎(S et yoghu‎r t):其发酵过程‎在包装容器‎中进行,从而使成品‎因发酵而保‎留其凝乳状‎态。

⏹搅拌型酸乳‎(s tirr‎e d yoghu‎r t):发酵后的凝‎乳在灌装前‎搅拌成黏稠‎状组织状态‎。

⏹饮料型酸乳‎(D rink‎i ng yoghu‎r t):基本组成与‎搅拌型酸乳‎一样,但状态更稀‎,可直接饮用‎的饮品称之‎为饮料型酸‎乳。

⏹冷冻型酸乳‎(F roze‎n yoghu‎r t):发酵罐中发‎酵,然后像冰淇‎淋那样被冷‎冻。

⏹天然纯酸乳‎(N atur‎a l yoghu‎r t):产品只由原‎料乳和菌种‎发酵而成,不含辅料和‎添加剂。

⏹加糖酸乳(Sweet‎e n yoghu‎r t):产品由原料‎乳和糖加入‎菌种发酵而‎成。

在我国市场‎上常见,糖的添加量‎较低,一般为6%~7%。

⏹调味酸乳(Flavo‎r ed yoghu‎r t):在天然酸乳‎或加糖酸乳‎中加入香料‎(香草香精、蜂蜜、咖啡精等)而成,色素和糖经‎常和上述增‎味剂一起加‎入,必要时也可‎加入稳定剂‎以改善稠度‎。

机械制造工艺学名词解释

机械制造工艺学名词解释

1.生产过程:指把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2.工艺过程:机器生产过程中,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物理、力学性能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3.热处理工艺过程:在热处理车间,对机器零件的半成品通过各种热处理方法,直接改变它们的材料性质的过程,称为热处理工艺过程。

4.装配工艺过程:将合格的机器零件和外购件,标准件装配成组件,部件和机器的过程,则称为装配工艺过程。

5.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用机械加工方法逐步改变毛坯的形态,使其成为合格零件所进行的全部过程。

6.生产纲领:机器产品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该产品的生产纲领。

7.生产批量:指一次投入或产出的同一产品或零件的数量。

8.生产类型: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13年、14年)9.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10.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14年)11.基准:在零件图上或实际的零件上,用来确定其它点、线、面的位置时所依据的点、线、面。

12.设计基准:零件工作图上用来确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基准。

13.工艺基准:加工、测量和装配过程中使用的基准。

(13年)14.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后的位置尺寸和位置关系的基准。

15.定位基准:加工中用于定位的基准。

(14年)16.测量基准:工件测量时所用的基准。

17.装配基准:在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机器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18.工件定位:采取一定的约束措施来限制自由度,通常可用约束点群来描述,而且一个自由度只需要一个约束点来限制。

19.定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的位置。

20.装夹: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

21.定位误差:指由于工件定位造成的加工面相对工序基准的位置误差。

22.基准不重合误差:由于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致所引起的定位误差。

汽车工艺学名词解释

汽车工艺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在机床设备上利用切削刀具或其他工具,利用机械力将毛坯或工件加工成零件的过程。

2.工序:一个或一组人,在一个工作地上,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多连接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3.加工经济精度:某种加工方法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公差等级。

4.生产纲领:一夜在计划期内应生产的产品的常量和进度计划。

5.定位: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机床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过程。

06.定位误差:由于定位的不准确原因使工件工序基准偏离理想位置,引起工序尺寸变化的加工误差。

7.基准不重合误差:由于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加工误差。

8.基准位移误差:由于工件定位基面和定位元件制造不准确,使定位基准在工序尺寸方向上产生位置变化而引起的加工误差。

9.镗削:以镗刀的旋转运动作为主运动,对工件预制扩大的切削加工方法。

10.细削:使用经过仔细刃磨,几何角度合适的精钢石或硬质金镗刀,并以高切削速度和细小进给量进行镗孔的加工方法。

11.快速点磨法:在磨削外圆时,砂轮与工件是以点接触进行磨削的,砂轮多工件的磨削加工类似于一个微小的刀尖对工件进行车削加工。

12.精整及光整加工:精加工之后,从工件表面上不切除或切除极薄金属层,用以提高加工表面的尺寸和形状精度,减小表面粗糙度或用以强化表面的加工方法。

13.垳磨:用磨粒很细的油石在一定压力下,以低速对工件表面进行的精整,光整加工方法。

14.超精加工:用细粒度得磨条或砂带进行微量磨削的一种精整、光整的加工方法。

15.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接近程度。

16.表面质量:机械加工后零件表面的状况。

(一)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

1)表面粗糙度。

2)波度。

3)纹理方向。

4)缺陷。

(二)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

1)塑性变形引起的变化。

2)表面层中的残余应力。

3)表面因切削热引起的金相组织变化。

17.纹理方向:切削刀痕的方向。

18.刀具的尺寸磨损:沿加工表面法向切削刃的磨损量。

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

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或清洁化学,是指涉及和生产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小的环境负作用并且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

4、室温离子液体:简称离子液体,就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这种液体完全是由离子构成的。

5闪点、:易燃液体的蒸汽遇明火闪出火花(又称闪燃)时的温度,是有机物的固有属性,闪点越低越容易燃烧6、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温度、时间都一定的条件下,微生物在分解、氧化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7、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氧量,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和重铬酸钾。

8、总需氧量TOD: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入有机碳化合物,含S、N、P等化合物燃烧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需的氧量。

9、有机氮:是反映水中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含氮有机物总量的一个水质指标。

总氮(TN):是一个包括从有机氮到硝酸氮等全部含量的水质指标。

境单元对污染物的承受量或负荷量。

指的是自然环境可以通过大气水流的扩散、氧化,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污染物化为无害物的能力。

10、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分子量/全部产物分子量的总和*100%或预期产物分子量/全部反应物分子量的总和*100%11、光学活性物质:具有旋光性的物质12手性、:是三维物体的固有属性。

如果一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重合,该物体就成为手性物体。

在这种情况下,这两种可能的物质形态被称为对映体。

13不对称、:完全缺乏对称因素,有些不对称分子不能作为对映体存在,而有些具有简单对称轴的分子却能作为对映体(镜像)存在。

14、非对称:缺少交错对称轴,因而通常存在对映体,有人将此用“不对称”表示。

15、对映体过量(ee):在两个对映体混合物中,一个对映体E1过量的百分数。

16、非对映体过量(de):通常用来表征两个以上手性中心时的光学纯度。

17:一个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对映体多于相对对映体的程度。

21、外消旋:以外消旋物或两种对映体各占50%的混合物存在,也表示为dl(一般不鼓励使用)或+-(比较通用),外消旋物也称为外消旋体。

陶瓷工艺学资料

陶瓷工艺学资料

一、名词解释:1.等静压成型:利用液体介质不可压缩性和均匀传递压力性的一种成型方法。

3.造粒:为了干压和半干压成型的需要,将细磨后的陶瓷粉料制备成具有一定大小的团粒的坯料,这个过程成为造粒。

4.原料标准化:将开采的陶瓷原料用科学的方法按化学组成、颗粒组成分成若干个等级,是每个等级的原料的化学组成颗粒组成在一个规定的范围内波动。

5.烧结温度及烧结温度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粘土的气孔率不断降低,收缩不断增大,当其密度达到最大状态时,称为完全烧结,相应于此时的温度称为烧结温度。

烧结温度到软化温度之间粘土式样处于相对稳定阶段的温度范围成为烧结范围。

6.触变性:泥料放置一段时间后,在维持原有水分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变稠和固化现象。

影响触变性因素:粘土矿物组成,粒度大小与形状,水分含量,使用电介质种类与用量以及泥料的温度。

7.拱桥效应:粉料自由堆积的孔隙率往往比理论计算值大很多,这因为实际粉料不是球形,加上表面粗糙结果颗粒互相交错咬合,形成拱桥型空间,增大孔隙率。

8.压制成型:利用压力将置于模具内的粉料压紧至结构紧密而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体的成型方法。

9.二次粘土:由风化形成的,可塑性好,耐火度差的粘土。

10.粘土结合性:指粘土能粘结一定细度的瘠性物料,形成可塑泥团并有一定干燥强度的性能。

11.低温烧成:烧成温度有较大幅度降低,且产品性能与通常烧成产品性能相近的烧成方法。

12.可塑性:粘土与适量的水混炼以后形成泥团,这种泥团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但不开裂。

当外力去掉以后,仍能保持其形状不变,粘土这种性质成为可塑性。

13.釉:是施于陶瓷坯体表面一层极薄的玻璃态物质。

14.熔块釉:部分原料以熔块的形式引入釉。

15.湿传导:水分浓度差英气的水分传导。

16.喷雾干燥:将物料置于干燥室中将其雾化后,在与热空气的接触中,水分迅速汽化达到干燥物料的方法。

17.助磨剂:在水泥粉磨过程中,掺入的可提高粉磨效率,消降或者降低阻碍粉磨正常工作的物质。

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1.食品罐‎藏:将经过‎一定处理的‎食品装入一‎种包装容器‎中,经过密‎封杀菌,使‎罐内食品与‎外界环境隔‎绝而不被微‎生物再污染‎,同时杀死‎罐内有害微‎生物(即商‎业灭菌)并‎使酶失活,‎从而获得在‎室温下长期‎保存的保藏‎方法‎2.顶隙:‎罐内食品表‎面(包括液‎汁)与罐盖‎之间的距离‎3.软‎饮料: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饮用的,‎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的0.5‎%的制品,‎不包括饮用‎药品4‎.碳酸化作‎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一般称‎为二氧化碳‎饱和作用或‎碳酸化作用‎5.返‎砂:糖制品‎经糖制、冷‎却后,成品‎表面或内部‎出现晶体颗‎粒的现象,‎使其口感变‎粗,外观质‎量下降‎6.流汤:‎蜜饯类产品‎在包装、贮‎存、销售过‎程中容易吸‎潮,表面发‎黏等现象‎7.大豆‎分离蛋白:‎一种含蛋白‎质高达90‎%的大豆蛋‎白制品。

‎8.干酪‎:以乳、稀‎奶油、部分‎脱脂乳、酪‎乳或混合乳‎为原料,经‎凝乳并分离‎排出乳清而‎制得的新鲜‎或发酵成熟‎的乳制品‎9.消毒‎乳(IDF‎):通过热‎处理来降低‎乳中与乳有‎关的由致病‎菌引起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细菌‎为目的的工‎艺过程,而‎且一产品最‎小化物化感‎官变化为原‎则10‎.复原乳:‎全脂乳粉溶‎解后,制成‎的与普通市‎乳组分相同‎的液体乳‎11.再‎制乳:将脱‎脂乳粉溶解‎后,加入无‎水奶油,再‎均质化制成‎12.‎菌株:通过‎均质机的强‎力机械作用‎将乳中的脂‎肪球破碎,‎使粒径变小‎的过程‎13.乳粉‎: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粉状产品‎14.‎调制乳粉:‎以生牛羊乳‎或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添‎加剂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经加工制‎成的乳固体‎含量不低于‎70%的粉‎妆产品‎15.活力‎:1ml皱‎胃酶溶液或‎1g干粉在‎一定温度下‎35℃,一‎定时间(4‎0min)‎能凝固原料‎乳的毫升数‎来表示‎3.涂‎料铁:马口‎铁罐镀锡的‎均匀与否会‎影响铁皮耐‎腐蚀性。

金属工艺学_名词解释

金属工艺学_名词解释
48、压力铸造 简称压铸。它是将熔融的金属在高压(30~70MPa)下,快速(充型时间为 0.1~0.2s)地压入金属型(压型)中,并在压力下凝固,以获得铸件的方法。
49、离心铸造 将液体金属浇入高速旋转的铸型中,使金属在离心力作用下填充铸型和结 晶,这种铸造方法称为离心铸造。
50、金属压力加工 是指固态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 寸和力学性能的原材料、毛坯或零件的生产方法,又称金属塑性加工。
材料在无数次重复交变载荷作用下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
10、 钢的表面强化工艺
钢的整体热处理往往不能同时提高钢的硬度与韧性, 而有些机器零件要求表面与心部具有
不同的性能就必须采用各种表面强化的工艺才能满足要求, 有: 表面热处理、 表面形变强化、
表面覆层强化。
11、 回复和再结晶
32、正火 将钢件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 Accm(过共析钢)以上 30-50℃ ,保温一段 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3、淬火 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 AC3(亚共析钢) 、AC1(过共析钢)以上 30--50℃,保温
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M)的热处理工艺。
61、超塑性 是指金属或合金在特定条件下,在极低的形变速率(ε=10 -4 ~10 -2 s -1 )、一定 的变形温度(约为熔点的一半)和均匀的细晶粒度(晶粒平均直径为 0.2~5μm)条件下,其 相对延伸率δ 超过 100%的特性。
62、焊接 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达到原子 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它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永久性连接方法。
51、加工硬化 随变形程度增大,强度和硬度上升而塑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冷变形强化,又 称加工硬化。

机械制造工艺学名词解释

机械制造工艺学名词解释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2工序:是指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机床或同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3安装:在一道工序中,工件每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4工位:工件在机床上占据每一个位置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5工步:指在加工表面不变、切削刀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在一个工步内,若有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不同表面,称此工步为复合工步)6走刀:同一加工表面加工余量较大,可以分作几次工作进给,每次工作进给所完成的工步称为一次走刀。

7生产纲领: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生产能力决定生产计划。

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8时间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需要消耗的时间;9尺寸链:10基准:确定加工对象上几何要素间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11定位:指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工件相对于切削刀具或磨具的一定位置,以保证加工尺寸和形位精度的要求。

12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的基准13定位基准:在加工时用于工件定位的基准14装配基准:零件在装配时所用的基准;15封闭环:在零件加工过程或机器装配过程中最终形成的环(或间接得到的环)16增环:该环变动(增大或减小)引起封闭环同向变动(增大或减小)的环17工艺系统刚度:工件加工表面在切削力法向分力的作用下,刀具相对于工件在该方向上位移的比值;18误差复映:当车削具有圆度误差的毛坯时,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变化而使工件产生相应的圆度误差的现象;19系统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加工误差。

20随机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随机变化的加工误差。

现代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

现代制药工艺学名词解释

1. 制药工艺学(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是研究各类药物生产制备的一门学科;它是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2. 化学制药工艺学:化学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药物的合成路线、合成原理、工业生产过程及实现生产最优化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3. 制剂工艺学:是综合应用药剂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应用化学、药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知识,研究药物剂型的生产工艺、设备及质量控制,按照不同的临床医疗要求,设计、制造不同的药物剂型。

4.新药研发:新药研究与开发应包括新药从实验室研究到生产上市,扩大临床应用的整个过程,是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

制药工业是一个以新药研究与开发为基础的工业。

5.清洁技术:制药工业中的清洁技术就是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减少或消除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原辅材料、催化剂、溶剂、副产物;设计并采用更有效、更安全、对环境无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1原料的绿色化(2催化剂或溶剂的绿色化(3)化学反应绿色化(4)研究新合成方法和新工艺路线6全合成制药:是指由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

由化学全合成工艺生产的药物称为全合成药物。

7. 半合成制药:是指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

这些天然产物可以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或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制备。

8. 手性制药:具有手性分子的药物9. 药物的工艺路线: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10. 倒推法或逆向合成分析(retrosynthesis analysis):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又称倒推法、逆合成分析法。

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食品工艺学名词解释

间时续持藏冻的值价品商去失未尚低降的量质品食冻冷� �LSP�期藏冻用实.14 间时续持的藏贮品食结冻�时化变大较的义意有上学计统 在并来出别识被能了生发量质品食果如�较比品样照参与品食结冻� �LQH�期藏冻质品高.04 系体通流温 低的定稳、续连的立建间节环个各的者费消至直售销、发批、输运、藏贮在品食�链藏冷.93 。烧结冻为称 �差变养营、味风�坏损观外品食使 �褐黄 变面表 �败酸化氧肪脂的中品食 �下用作的 氧在 。积面触接气空与品食结冻了加增大 大 �穴空细微为成方地的后华升晶冰于由且而 �失损量重成造 �重减水脱品食结冻使仅不 样 这 �华升晶冰部深到达 �伸延内向华升晶冰 的面表品食 �行进断不的耗干于由 �烧结冻.83 耗干称俗即�失损 量重成造并�象现燥干现出面表品食结冻使而从�失损 分水成造�华升晶冰的面表品食结冻得使�差温的间之室藏冻与面表品食结冻于由�耗干.73
。种用专藏罐为称种品的 好良能性藏罐�异差大较有常间之系品、种品在性应适工加的料原藏罐蔬果�种用专藏罐.13 。压反做叫力压外罐的充补内锅菌杀向�力压的高过内罐时却冷或菌杀消抵了为�压反.03 。之示表 A 以�值率效菌杀分部即� 1t/t 为度程菌杀的成完下度温该在则�nim t 了热加下℃ θ度温 同相在如�nim 1t 为)TDT(间时死致力热�时℃ θ度温在菌细内罐� �A�值率效菌杀分部.92 。的化变是度温心中头罐中 程过菌杀际实在�果效菌杀的总的下件条菌杀一某在指� �实 F�值 F 的下件条菌杀际实.82 。间时热加的要需所孢芽或物生微的量数 定一灭杀�度温准标为℃121 以常通�下度温菌杀的定恒一某在指� �安 F�值 F 菌杀全安.72 度温的前菌杀始开后锅菌杀入装是的指�温初品食.62 慢越率速热加�大越值 hf�率速 热加示表值 hf�)nim(间时热加的要需时环循数对个一过横线直为�数倒的率斜线直 :hf.52 式方种一的递传量热行进动流的体气和体液于助借指是�热传流对.42 热导即�热传导传称�式方的递传次依子分量能低近邻向子分 量能高从量热�撞碰互相的间子分�同不度温热受�中程过却冷和热加在品食�热传导传.32 位部的慢缓最化变度温中程过却冷或 热加即�位部的度温求要所到达后最品食内罐�中程过菌杀热加�)点冷(度温心中的头罐.22 。值化变的度温菌杀的应对所�时小减或加增倍 01 成间时死致力热�值 Z.12 间时理处热的短最的须必所死杀部全)孢芽或(菌象 对一某的中品食的下件条定一于处将�变不持保度温死致力热指是�)T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间时死致力热.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剂是指生产酸乳制品时所用的特定微生物的培养物。

传统的菌种
保加利亚乳杆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嗜热链球菌(Lactobacillus bugaricus)1比1的混合菌种。

益生菌 probiotics
能促进人体健康且能在人体肠道内定植的一类微生物。

单一菌种:只使用一种特征菌的发酵剂。

混合菌种:含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特征菌的发酵剂
直投式酸奶菌种指不需要经过活化、扩增而直接应用于生产的一类新型发酵剂。

酸乳(Yoghurt),即在添加(或不添加)乳粉(或脱脂乳粉)的乳(杀菌乳或浓缩乳)中,由于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的作用,经过乳酸发酵而制成凝乳状产品,成品中必须含有大量相应的活性微生物。

⏹凝固型酸乳(Set yoghurt):其发酵过程在包装容器中进行,从而使成品因发酵而保留其凝乳状态。

⏹搅拌型酸乳(stirred yoghurt):发酵后的凝乳在灌装前搅拌成黏稠状组织状态。

⏹饮料型酸乳(Drinking yoghurt):基本组成与搅拌型酸乳一样,但状态更稀,可直接饮用的饮品称之为饮料型酸乳。

⏹冷冻型酸乳(Frozen yoghurt):发酵罐中发酵,然后像冰淇淋那样被冷冻。

⏹天然纯酸乳(Natural yoghurt):产品只由原料乳和菌种发酵而成,不含辅料和添加剂。

⏹加糖酸乳(Sweeten yoghurt):产品由原料乳和糖加入菌种发酵而成。

在我国市场上常见,糖的添加量较低,一般为6%~7%。

⏹调味酸乳(Flavored yoghurt):在天然酸乳或加糖酸乳中加入香料(香草香精、蜂蜜、咖啡精等)而成,色素和糖经常和上述增味剂一起加入,必要时也可加入稳定剂以改善稠度。

⏹果料酸乳(Yoghurt with fruit)成品是由天然酸乳与糖、果料混合而成。

果料的添加比例通常为15%左右,其中约有一半是糖。

包装前或包装的同时将酸奶与果料混合起来。

酸乳容器的底部加有果酱的酸乳为圣代酸乳
⏹复合型或营养健康型酸乳:通常在酸乳中强化不同的营养素(维生素、食用纤维素等)或在酸乳中混入不同的辅料(如谷物、干果、菇类、蔬菜汁等)而成。

这种酸乳在西方国家非常流行,人们常在早餐中食用。

⏹疗效酸乳:包括低乳糖酸乳、低热量酸乳、维生素酸乳或蛋白质强化酸乳。

⏹全脂酸乳: 脂肪含量3.0%。

⏹部分脱脂酸乳: 脂肪含量0.5~3.0%。

⏹脱脂酸乳: 脂肪含量0.5%。

⏹浓缩酸乳: 将正常酸乳中的部分乳清除去而得到的浓缩产品。

因其除去乳清的方式与加工干酪方式类似,有人也叫它酸乳干酪。

⏹冷冻酸乳: 在酸乳中加入果料、增稠剂或乳化剂,然后进行冷冻处理而得到的产品。

⏹充气酸乳: 发酵后在酸乳中加入稳定剂和起泡剂(通常是碳酸盐),经过均质处理即得这类产品。

这类产品通常是以充CO2气的酸乳饮料形式存在。

⏹酸乳粉: 通常使用冷冻干燥法或喷雾干燥法将酸乳中约95%的水分除去而制成酸乳粉。

一般将酸乳终止发酵后冷藏 12~24h,这个阶段称为后熟期。

在此期间香味物质的产生会达到高峰期。

●乙醛是构成酸奶特征风味的基本物质之一。

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前发酵阶段发酵乳糖产生。

●双乙酰后发酵阶段产生。

软饮料:指不含乙醇或作为香料等配料用的溶剂乙醇含量小于0.5%的饮品。

●瓶装水(bottled water),又称瓶装饮用水,是指密封于包装容器不含任何添加剂,可直接饮用的水。

●瓶装是泛指用于装水的包装容器,包括塑料瓶、塑料桶、玻璃瓶、易拉罐、纸包装等。

●饮用天然矿泉水
●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

●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CO2气体。

●饮用天然泉水
●其他天然饮用水
●采用未经污染的水井、水库、湖泊或高山冰川等且未经过公共供水系统的水源制成的制品。

●饮用纯净水:采用适当的方法,去除水中矿物质
●饮用矿物质水:采用适当的方法,有目的的加入矿物质
●其他包装饮用水
●其他活化功能水
●磁化水、电子水、碱离子水、酸性强氧化水、麦饭石水、臭氧水、超声波水等。

●曝气
●曝气是使矿泉水原水与经过净化了的空气充分接触,使它脱去其中的CO2、H2S等气体,并发生氧化作用,除去水中易氧化产生沉淀的成分。

目前饮用的瓶装纯水,也称纯净水、太空水、蒸馏水。

一般用反渗透处理的水称纯水,用微滤或超滤处理的水称为纯净水,蒸馏取得的为蒸馏水
●粗滤:多介质或沙心过滤
●目的是降低水中的色度和混浊度
●去除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活性碳过滤(GAC)
●吸附、脱氯、脱色
●微滤
●精密过滤,去除液体或气体中0.5~10μm的微粒,如部分病毒、细菌、胶体等。

超滤是以压力为推动力,采用半透性的超滤膜,在动态条件下,能有效地截留水中大部分胶体、大分子化合物、热源和细菌类杂质,但不能去除低分子量的盐分。

●臭氧消毒是氧的一种变体,由三个氧原子组成,很不稳定,很不稳定,在水中很容易分解成氧气和一个活泼的氧原子。

此氧原子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与水中的细菌及其他微生物或有机物作用,使其失去活性。

●紫外线消毒当微生物被紫外线照射时,由于光化学作用,细菌内的核酸、原浆蛋白、酯等即发化学变化,从而导致微生物的死亡,达到消毒目的。

波长通常在180~400nm。

当在253.7nm 对细菌的杀伤力最强。

碳酸饮料即含CO2气的饮料,俗称汽水,在碳酸饮料中占比例较高,是软饮料的主要产品。

预调式(一次灌装)
水和果味糖浆按一定比例先调和,在经冷却和碳酸化将达到一定含气量的汽水灌入容器中的方式。

●原糖浆:在生产中经常讲砂糖制备成较高浓度的溶液,成为原糖浆。

●调味糖浆:在原糖浆中添加柠檬酸、色素、香精等各种调配料制备而成的是调味糖浆。

●原浆:将原糖浆之外的配料预先配合,则称之为原浆。

碳酸化是指水(或糖浆)中充入二氧化碳的工艺。

●清凉作用:当二氧化碳从体内排放出来时,会把体内
的热带出来,降低体温,使人有凉爽之感。

●H2CO3 ↔ CO2+H2O
●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碳酸饮料的货架期。

●突出香味,并使碳酸饮料具其特有的甜、酸味感。

●适当的刹口感。

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拉丁种名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 ) ,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

一般为灌木,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亦称“茶鞣质”、“茶单宁”,茶鲜叶中的含量一般在18~35%(干重)之间。

是一类存在于茶树中的多元酚的混和物。

●分为四类:
儿茶素(黄烷醇类);
黄酮、黄酮醇类;
花青素、花白素类;
酚酸及缩酚酸等
儿茶素是绿茶汤苦涩味的主体
茶氨酸是茶树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在一般植物中罕见的氨基酸,是茶叶的特色成分之一。

调节脑内神经传达物质的变化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传达物质。

帕金森症和精神分裂症的起因,是由于病人的脑部缺乏多巴胺。

茶氨酸被吸收入脑后会使脑内神经传达物质多巴胺显著增加,因而使脑部疾病有可能得到调节或预防。

生物碱:一般是指来源于植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蛋白质、肽类、氨基酸及VB除外),大多具有较复杂的氮杂环结构,并具有生理活性和碱性。

●茶饮料是用水浸泡茶叶,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果汁或植(谷)物提取液等调制加工而成的制品。

茶叶浸提液冷却后出现乳酪状的浑浊物,俗称冷后混,是茶饮料产生沉淀的主要原因
●低温澄清,迅速冷却后离心或过滤。

●精滤澄清:超滤、微滤技术,去除大分子物质。

●吸附澄清:硅藻土吸附。

●其他:电渗析——微滤法,降低高价金属离子浓度、除去大分子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