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之历史成本会计
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性
![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35fd66ab0b4c2e3f56276385.png)
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性所谓历史成本会计,是指以历史成本作为资产计价依据的会计实务。
从15世纪开始使用复式记账以来,企业会计所使用的都是这种会计理论。
在工业经济时期,物价平稳的条件下,使用这种理论能够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它在客观性、可验证性方面一直具有优越地位。
但随着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的到来,这种会计理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理论和运用中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一、会计基本假设的局限性会计基本假设是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又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传统会计理论中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假设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其自身也发生实质性的冲击。
(1)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是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
虚拟企业的出现使我们对这个假设产生了质疑。
虚拟企业利用网络信息打破时空限制,迅速地结合、分离,明显地呈现出多元性和不确定性。
这种多元性和不确定性使会计服务的特定对象无从确定。
(2)持续经营假设。
虚拟企业是一个迅速分合的组织形式,其临时性和不稳定性使持续经营成为空想。
即使是一般的企业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随时也会有转产、破产的可能,这种假设的合理性和适应性无不令人担忧。
(3)会计分期假设所进行的本期业务和非本期业务的划分,也具有某种程度的局限性,即由此导致信息滞后及损益计算的随意性。
主要表现在:①以定期报告形式提供信息资料,会计信息滞后;②分期核算必然带来分期确认收入及费用问题,由于可供选择的方案很多,造成损益计算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很大。
③货币计量假设是假定币值稳定不变的,在物价稳定时期适用,一旦发生通货膨胀,它的适用性就大打折扣。
另外,货币计量只提供货币性指标,不能反映非货币性指标,但有时一些非货币指标更有用。
二、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局限性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会计原则对于会计人员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历史成本法名词解释
![历史成本法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d81f90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4.png)
历史成本法名词解释
历史成本法(HistoricalCostAccounting)是一种会计方法,按照发生在现在的历史费用来记录和报告对象的价值或价格。
该法是最古老的会计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财务会计。
历史成本法的定义是记录活动时使用的当时可用的经济数额来
表示财务数据,并在稍后的期间按照原金额确认记录的财务数据。
根据历史成本法的准则,资产和负债被记录为其历史成本,即资产被记录为购买时的付款,而负债被记录为购买时知晓的金额。
根据这一点,不会在财务报表上反映任何购买或出售资产或负债时发生的变动。
历史成本法还要求现金流量和利润表等财务报表按照发生时的
数额表示,而不考虑任何通货膨胀效应或者货币贬值。
历史成本法使用现金及其等价物的发生数额作为基础以及报告的依据,以此作为衡量活动的标准,使发生数额成为唯一有效的价值测量标准。
历史成本法的优势在于,它简单易行,报告的数据更可靠、更精确,并且可以作为会计标准。
由于采用发生数额,这一方法也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审计和管理财务状况,从而更准确地报告公司收入,支出和利润。
但是,历史成本法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一个最明显的问题是它无法反映价格变化的影响,这可能会使财务报表的内容和结果不准确、不严谨。
另外,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企业资产可能会变得过时,但由于历史成本法无法反映变动,这意味着报表中不会重新定价或反映任何变化。
总之,历史成本法是一种有效的会计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提供更准确可靠的财务报告,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需要慎重考虑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会带来的后果。
关于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被修正的思考
![关于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被修正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b564ba9c77da26925c5b0a2.png)
一、传统历史成本会计两个理论问题传统历史成本会计是指以历史成本作为资产计价依据的会计实务。
传统会计有两个理论问题:(1)费用的确认标准问题佩顿和利特尔顿认为:费用是对努力所作的计量,收入是对成就所作的计量。
其差额就是收益,是对企业所获得成就或经营管理成果所作的计量。
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企业负债的增加,费用的确认称为费用的配比。
传统会计所应用的费用配比原则包括以下三项确认规则:①联系因果关系确认费用;②系统地和合理地分配费用;③成本发生时立即确认费用。
第一项规则认为,费用确认的最理想的办法,是找出收入和费用的相互关系,即费用的发生是与产生某一个会计期的营业收入相关联。
对第一项规则不能完全规定的其它费用,在第二项规则中提出两种选择:①在以后的各会计期中,将成本合理地和系统地分配为费用;②当成本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
在现实情况下不可能采用第一、二两项费用确认规则时,可采用立即确认的第三项规则。
(2)资产的确认标准问题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阐述资产的确认必须具备三个标准:①有可能提供未来经济效益;②必须为企业单位所拥有或控制;③必须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
美国会计学家布诺默特,在1970年的《会计师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在公司年度报告的总经理致辞中,通常有这样一句老生常谈的话:‘我们的全体员工是最重要最宝贵的财富。
’但是随着这一致辞之后,人们不禁要问:作为最重要最宝贵的公司人力资本为什么没有反映在报告中,它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这是对传统会计较早的质疑。
传统会计观念仅承认实物资本而不承认人力资本,会计人员在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所记录和反映的也是实物资本,而不包括人力资本。
直至60年代初期,会计学家才开始研究人力资本问题,以修正传统会计中的有关缺陷。
二、人力资源会计对传统会计的修正分析人力资源会计或称人力资产会计,按美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定义为:“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的是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外界有关人士使用。
会计中历史成本原则是什么
![会计中历史成本原则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e466b9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d.png)
会计中历史成本原则是什么历史成本原则(principle of historical cost)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
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资产减负债诉所有者权益自然也是历史成本计价的,有别于报表日的重置价值、变现价值和市价。
采用历史成本原则的初衷是认为资产负债表的目的不在于以市场价格表示企业资产的现状,而在于通过资本投入与资产形成的对比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这种对比需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标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当按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对价,而且即使物价变动,一般也不进行调整。
其主要内容是:企业取得的各种财产物资,"应以其购进或建造时发生的原始成本即实际成本人账,并以此作为分摊和转作费用成本的依据。
当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按实际成本计价,能防止随意性,使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便于了解和比较。
实际成本原则主要用以确定财产物资的入账金额。
例如,企业5年前购买一栋办公楼,共耗资金500万元。
那么记账时,该大楼按其实际发生的支出500万元入账。
假设,目前该大楼的市价已达1000万元,此时,仍不对其原来入账的价值进行调整,而在账面上仍为原来取得该楼的实际成本(也即历史成本)。
应注意,按此原则,也并非绝对不能调整账面价值。
比如,该企业拟将该楼拍卖转让,因而要进行资产评估,此为特殊情况,可以调整。
采用历史成本原则有许多好处:第一,比较客观。
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是买卖双方通过正常交易确定的金额;第二,有原始依据。
即发票等作证明,可随时查证;第三,可避免企业或有关人员处于某种需要有意改动账面记录; 第四,使会计核算手续简化,不必经常调整账目。
历史成本的概念
![历史成本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4a9ec99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8.png)
历史成本的概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历史成本是企业会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成本。
这些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例如原材料、人工、设备折旧、租金等等。
历史成本可以让企业更清晰地了解生产过程中所有相关费用,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
历史成本与现实成本和机会成本是不同的概念。
现实成本是指实际支付或应支付的费用,而机会成本则是因选择某种方案而放弃的最高价值的代价。
历史成本和现实成本之间的区别在于,历史成本是过去的费用,主要用于预测未来的成本和效益。
而现实成本则是当前的费用,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
在会计中,历史成本可以帮助企业计算出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或者计算出产品的制造成本。
通过了解历史成本,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利用。
历史成本还可以帮助企业做出合理的定价策略,确保企业能够盈利。
历史成本也有一些局限性。
因为历史成本是过去的费用,它不能反映出当前市场的价格变化。
企业可能会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而承担更高的生产成本,但由于历史成本的固定性,企业可能无法完全反映这种变化。
历史成本也可能会导致企业在产品定价和资源配置上出现偏差,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历史成本是企业会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相关费用,为企业提供重要的管理信息。
企业在使用历史成本时需要注意其局限性,并结合现实成本和机会成本进行综合考虑,以更好地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
【本篇文章共451字】第二篇示例:历史成本是会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企业为取得一项资产或服务所付出的实际成本。
在实际经营中,企业会购买资产或者进行投资,这些动作都会产生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反映了企业过去的投入,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会计上常用来衡量资产的价值。
本文将从历史成本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在会计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历史成本的定义是指企业为取得一项资产或服务所支付的实际成本。
关于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被修正的思考
![关于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被修正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8a3d51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7.png)
关于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被修正的思考【摘要】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在现代经济环境下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导致了现代会计理论的不断发展。
修正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变得迫在眉睫,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形势。
新的会计理论框架强调公允价值会计的重要性,从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逐渐转变为更符合实际价值的会计方法。
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传统理论修正的必要性也被广泛认可。
未来,会计理论将继续朝着更加全面和适应性强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修正、现代会计理论、局限性、必要性、新的会计理论框架、公允价值会计、不断完善、发展方向、会计理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是会计领域中一种长期以来被广泛采用的会计制度。
这一理论强调的是资产的成本是其购入或生产时的历史成本,而不考虑资产的市场价值或未来潜在收益。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逐渐暴露出一些局限性。
在市场经济中,资产的价值往往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而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无法充分反映这种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现代企业面临的挑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并修正这一理论。
许多学者和从业者开始倡导修正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引入新的会计理论框架,以更好地适应当今快节奏的市场环境。
通过修正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挑战,提升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质量。
在未来,会计理论的发展方向将更加关注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以及企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考量。
2. 正文2.1 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的局限性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是会计界长期以来广泛应用的一种会计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资产和负债按照其购买或者取得的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和确认。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迁,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也逐渐显露出一些局限性。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史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7c4e9956b7360b4c2f3f6401.png)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史[美国]保罗?加纳博士一般认为,成本会计是在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厂制度的出现而诞生的。
事实上,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4世纪。
那时候,由于意大利、英国、佛兰茫和德国商业得到发展,许多人建立了独资和合伙企业,开始从事毛织品生产、书籍印刷、钱币铸造和其他行业。
早在英国亨利七世时期(Henry ?,1485-1509),成本会计便有了明确的发展。
当时,一大批小毛纺织商由于不满各行会的种种限制,从城市转向乡村,并建立了工业群体,希望通过行会以外的其他渠道推销自己的产成品。
他们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处于垄断行会的控制之下时,没有实行成本核算的必要。
但是,像后来许多商号所认识到的那样,小型工厂主发现,不仅自己与各行会之间存在着竞争,而且他们内部也存在着竞争,于是,准确的成本记录变得必不可少,甚至成为成功的先决条件。
在那些岁月里,这些刺激无疑推动了成本会计的发展。
我们可以举出很久以前运用成本帐户的实例。
中欧著名的富格尔家族,一个时期曾控制提洛尔和卡里思亚的银矿、铜矿和一个铸造厂,早在1577年,其中一个矿的会计记录就包括下列帐户:矿石、钻、矿井和铸造,总费用、熔炼、运输、铁和煤屑贸易。
尽管没有证据证明这些会计帐户已经体现了现代成本流程意识,但已涉及到诸如产品成本(Cost of Production)和主要成本(Prime Cost)之类用语。
过后某一年,一个冶炼厂帐户借记冶炼厂营业费用,同时贷记发运货物。
借方列示了23个项目,贷方包括九类不同的记录。
显然,这些都不简单。
梅弟(Medici)家族在贸易活动中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也值得注意。
它们是运用于工业活动的簿记程序的见证。
这个著名的家族,在15、16世纪几十年里,除广泛从事银行业务之外,还经营毛纺业。
早在1431年,即比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出版第一本复式簿记教科书早63年,在梅第奇工业合伙企业中已使用了一套相当完善的会计帐簿。
当时,设置了一个名为“制造和销售衣服”(Cloth Manufactored and Sold)的帐户,并编制了列示所有售出服装利润的报表。
历史成本会计和现行价值会计的比较
![历史成本会计和现行价值会计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44d820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7.png)
历史成本会计和现行价值会计的比较一、引言会计是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报告。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会计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
历史成本会计和现行价值会计作为两种不同的会计体系,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会探讨历史成本会计和现行价值会计的比较及其应用。
二、历史成本会计历史成本会计是指在发生交易时,将交易当时的价值记录在账簿上,并保持不变直到该资产被卖出或报废。
这种会计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其稳定性,因为记录的数据不会发生变化,使得企业能够以可靠的方式进行财务规划和财务报告。
同时也有缺点,因为它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特别是当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发生时,记录的费用和资产价值将不再准确。
三、现行价值会计现行价值会计是指根据当前市场价格来确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
这种会计方法主要的优点在于其能够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情况下。
缺点是其不稳定,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四、比较分析历史成本会计和现行价值会计在核算资产和负债时的不同,主要在于在不同的时间点记录资产和负债的价值。
历史成本会计忽略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货币价值的影响,而现行价值会计强调了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格,通过市场的价格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
历史成本会计和现行价值会计在会计处理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计量方式:历史成本会计在计量资产时采用成本法,将资产的成本作为计量依据,而现行价值会计则需考虑市场价值因素。
2、资产折旧:历史成本会计采用直线法将资产折旧,现行价值会计采用加速折旧法。
3、资产减值:历史成本会计在资产减值时采用减值法,现行价值会计则采用减值损失法。
四、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历史成本会计和现行价值会计两种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历史成本会计适用于稳定的经济环境和价格波动较小的情况下,而现行价值会计适用于高通货膨胀和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
成本会计的发展范文
![成本会计的发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67020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0.png)
成本会计的发展范文
一、成本会计的发展历史
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重要性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的罗斯福派,这是一种传统的投入产出成本会计方法,旨在确定各种投入材料的成本。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对于确定各种投入材料及其成本的需要越来越不断。
1850年,马克斯·内马尔(Maximilian Naehring)出版了他的著作《产品成本》,提出了将产品成本分配到各个部门的方法,这是现代成本会计的起源。
二、20世纪成本会计发展
20世纪是成本会计的蓬勃发展时期,大多数成本会计的原则和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完善。
1914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S·萨克斯(William S·Saxe)登记的“成本会计原则”迅速变得流行,它认为应按照经营成本会计方法来记录成本。
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计算机系统得以应用于成本会计,使得成本会计的计算更加精确,记录更加准确。
三、21世纪成本会计发展
21世纪是成本会计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代,成本会计已经发展成为企业规划、决策和控制的重要工具,全面而精确的成本系统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企业会计准则中历史成本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中历史成本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214ea9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1.png)
企业会计准则中历史成本的应用1.引言1.1 概述引言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历史成本是一种重要的会计原则,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账务处理和财务报告中。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将企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按照其取得成本予以认定,即以购入或建造资产时所支付的实际现金金额作为其成本基础,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时间点的经济状况和财务信息。
本文旨在探讨历史成本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分析其定义、意义以及优势和局限性,并给出对于历史成本应用的建议。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首先对历史成本的定义和意义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会计原则的含义和重要性。
然后,我们将重点探讨并分析企业会计准则中历史成本的应用范围和方式,包括在资产和负债确认、资产和负债计量以及利润计算等方面的具体运用。
最后,我们将评估历史成本原则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完善其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通过这样的探讨和分析,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对于历史成本原则的深入了解和应用指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该文的主题和内容,并介绍了历史成本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此外,引言还说明了文章的目的,即探讨历史成本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部分将进一步探究历史成本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如何应用。
在历史成本的定义和意义部分,将介绍历史成本的概念和背后的理论基础,以及为什么历史成本对企业会计至关重要。
接着,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历史成本的应用部分,将详细介绍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历史成本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方法。
结论部分将对历史成本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评述,并提出对企业会计准则中历史成本应用的建议。
在历史成本的优势和局限性部分,将探讨历史成本在提供可比性、稳定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势,以及在面临通货膨胀和资产贬值的情况下的局限性。
在对企业会计准则中历史成本应用的建议部分,将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历史成本这一会计方法。
历史成本名词解释
![历史成本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7d1b9be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9.png)
历史成本名词解释一、历史成本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在过去发生的、与生产和经营活动相关的支出和投入。
它是企业在过去经营活动中实际支付的费用,包括购买固定资产、支付工资、购买原材料等。
历史成本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财务报表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且不易变现的资产,包括土地、房屋、机器设备等。
固定资产属于长期投资,其价值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减少。
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时所支付的费用即为历史成本。
三、原材料原材料是指用于生产加工产品所需的物质。
它们可以直接加工为最终产品或者作为产品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并最终转化为最终产品。
四、直接人工直接人工是指直接参与产品制造或服务提供过程,并可以与特定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人员所支付费用。
这些人员通常包括生产线上操作员和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等。
五、间接人工间接人工是指与产品制造或服务提供过程相关的人员所支付费用,但无法与特定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联。
这些人员通常包括管理层、行政人员和维护人员等。
间接人工费用通常以固定费用或变动费用的形式存在。
六、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与产品制造直接相关的支出,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间接费用。
这些费用是企业计算产品成本和决策定价的重要依据。
七、销售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包括广告宣传、促销活动和销售团队薪酬等。
销售费用是企业推广产品和提高市场份额所必需的投入。
八、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在组织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包括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研发投入等。
这些支出不直接与产品制造或销售相关,但对于企业运营和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九、财务成本财务成本是指企业为融资所支付的费用,包括利息、手续费和其他金融费用等。
财务成本是企业融资活动的直接成本,也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十、折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价值的减少。
由于时间和使用等原因,固定资产会逐渐磨损和老化,因此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计提折旧费用。
会计理论之历史成本会计
![会计理论之历史成本会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aca6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1.png)
• 支持现时成本会计的人认为,采用现时成 本对资产进行计价并没有丧失客观性,而 是比原始成本会计更具客观性。之所以如 此,是因为这两种观点对客观性的含义的 理解是不尽相同的。
• 与原始成本会计制度不同的是,现时成本 会计所依据的收益概念是经济收益概念, 而不是会计收益概念,也就是说,这一制 度下所保全的资本是实物资本而不是货币 资本或财务资本。按照资本的实物保全概 念,只有在实物资本或生产能力得到维持 的情况下,才能确认营业收益。
• 财务资本保全理论和实物资本保全理论下 的收益计量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实物资本 保全概念下,企业的营业循环始于存货的 购进,再终于存货的购进,换言之,如若 存货未能得以重置就不能确认营业收益, 营业收益是按当期营业收入和重置存货成 本之差额计列的。举一简例予以说明:
• 相关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指导现代会计实务发展的一个重要会计 原则。
• 2.资产计价采用现时成本计量属性
• 在会计上,人们一直在寻求一个能表示企 业财务状况的真实价值(True Value),而主张 现时成本会计的另一个主要理由就是认为 现时成本是这一真实价值的良好替代,这 一量度会更有助于报表使用者的决策。
• 英国和美国会计权威机构的公报,例如,英国第十六 号标准会计实务公报和美国第三十三号财务会计 准则公报均要求企业披露现时成本 数据.1986年公 布的第八十九号财务会计准则公报,正式建议
• 1.收益确定的基础是实物资本保全概念
• 收益被定义为企业在期末时保持和期初一 样“富有”的情况下所能分配给股东的数 额.
• 支持现时成本的会计学者认为,它可以 避免原始成本会计中主观的成本分配,就 此而言,它是更为客观的。
历史成本计量
![历史成本计量](https://img.taocdn.com/s3/m/d454284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b.png)
历史成本计量一、历史成本计量历史成本计量是一种会计核算方法,其核心原则是将企业资产以其购入时的成本作为计算基础进行会计核算。
所谓“历史成本”,即是指企业在购买某种资产时,所花费的实际成本。
历史成本计量的目的在于对企业及其资产进行真实和准确的记录和统计,以便企业管理者了解资产的状态和情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历史成本计量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欧洲,由法国人Boyer提出。
当时的欧洲,由于公司数量较少,经营的产业也不太复杂,因此历史成本计量还未成为会计的主流方法。
到了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公司数量急剧增加,产业也变得更加复杂,各种资产种类繁多,对企业的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环境下,历史成本计量逐渐成为了主流的会计方法,并且在20世纪以后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历史成本计量的原理及优缺点历史成本计量的核心原理是“即买即计”,即企业在购入资产时所花费的实际成本即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因此,历史成本计量能够准确反映企业所购置的资产的实际价值,从而避免了资产价值的虚高或虚低。
同时,历史成本计量也能够确保资产的重复计价问题不会出现,避免企业在核算中出现错误。
历史成本计量的优点还在于其应用范围广泛,并且操作简便。
历史成本计量不仅适用于企业资产的计算,也适用于负债和权益的计算。
另外,历史成本计量的操作也非常简单,只需要记录每一笔资产的实际成本,就能完成会计核算,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非常方便。
然而,历史成本计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变化。
历史成本计量的基础是资产购入时的实际成本,而资产的市场价值和真实价值通常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历史成本计量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变化,不能提供全面的信息。
2.历史成本计量忽略通货膨胀的影响。
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同样的资产在不同时间购买的价格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历史成本计量不能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3.历史成本计量不能反映资产的质量差异。
历史成本的概念
![历史成本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4fa4d8f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f.png)
历史成本的概念历史成本,又称为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是指企业在取得一项资产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它是会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税务处理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历史成本的定义和计算历史成本的概念源自于会计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和可比性。
由于资产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会计人员通常以资产取得时的价格作为其价值的衡量标准。
这就是历史成本的由来。
历史成本的计算通常是根据购买资产时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总额来确定的。
如果在取得资产的过程中还发生了其他费用,比如运输费、安装费等,这些费用也会被纳入历史成本的计算中。
另外,如果企业是以非现金的方式取得资产,比如通过股权交换或者债务重组等方式,那么历史成本则会按照公允价值来确定。
二、历史成本的应用1. 财务报表编制:历史成本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重要依据。
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的账面价值通常就是其历史成本。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因为历史成本是一个可以被准确计量和验证的数据。
2. 税务处理:在税务处理中,历史成本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般来说,企业购买资产的成本可以在税前进行抵扣,这就需要企业能够准确地确定资产的历史成本。
3. 资产管理:从资产管理的角度来看,历史成本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资产的真实价值,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投资决策。
三、历史成本的局限性尽管历史成本在会计和财务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历史成本不能反映资产的现值。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资产的实际价值可能会与其历史成本有很大的差距。
其次,历史成本也不能反映资产的盈利能力。
最后,历史成本可能会导致财务信息的失真。
例如,当企业的存货价格下跌时,如果仍然按照历史成本来计价,那么财务报表上的利润就会被高估。
四、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历史成本的质疑越来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的概念应运而生。
国际会计6.1 历史成本8.1 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模式
![国际会计6.1 历史成本8.1 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693891902768e9950e7380d.png)
第一节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模式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模式的基本设想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historical cost/constant purchasing power)会计模式简称不变购买力会计模式,或称一般物价水平(general price level)会计模式或不变币值会计模式。
基本设想的具体做法是通过某种物价指数把财务报表上各个项目的历史价格金额换算为不变价格金额,即以某一年度的货币购买力为基准的共同价格金额。
例如,应用美国的城市消费物价指数,并且以1986年美元价格为共同价格金额,详见表6-1。
不变购买力模式的基本设想是,按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来调整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表,确定货币性项目净额上的购买力损益,重编以不变购买力为基础的财务报表。
重编不变购买力财务报表的程序[例1]设迪凡有限公司于19×2年1月1日开业。
按历史成本编制的19×4年度收益及留存收益表如表6-2,19×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如表。
按以下几个步骤重编以不变购买力(年末美元)为基础的财务报表。
(一)把资产负债表项目调整为19×4年12月31日的美元价格1.货币性项目由于通货膨胀,年初的金额按年末购买力计量时,其换算系数为“年终物价指数/年初物价指数”;年末的金额不变,即其换算系数为“年终物价指数/年终物价指数”。
2.非货币性项目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它们的价格将上涨。
按“年终物价指数/购置时日物价指数”换算为年末美元金额。
(二)把收益及留存收益表项目调整为19×4年12月31日的美元价格除折旧费的换算系数应与厂场设备的换算系数一致外,销货收入、购货成本、营业费用(折旧费除外)及所得税的换算系数都是“年终物价指数/全年平均物价指数”。
由于现金股利是在年末分派的,它的金额已是年末美元价格。
(三)计算货币性项目净额上的购买力损益在计算时,应当考虑年内货币性项目净额的流量,即“年初持有+本年来源-本年运用=年末持有”,并编成购买力损益计算表如表6-4。
历史成本的概念
![历史成本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daa8c34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8.png)
历史成本的概念
"历史成本"是财务会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企业在过去购得或生产某项资产时所支付的实际成本。
这个成本包括了购买、制造、运输、安装等方面的支出,以获取或准备资产投入生产或其他业务活动。
以下是历史成本的一些关键概念和相关内容:
1. 资产的定义:历史成本通常涉及到各种类型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如建筑、机械设备)、库存、投资等。
这些资产都是企业为了支持其运营和发展而持有的。
2. 计量基准:历史成本是一种计量基准,它在财务报表中用于评估和报告企业的资产价值。
与历史成本相关的计量基准还包括市场价值、公允价值等。
3. 资产的会计记录:当企业购得或生产资产时,它们会根据实际支付的费用来记录这些资产的历史成本。
这个过程包括将支出分配到适当的资产账户中。
4. 折旧和摊销:对于固定资产,企业通常会按照一定的折旧率,将其历史成本分摊到其估计使用寿命内。
对于其他资产,如无形资产,也可能采用摊销的方式。
5. 资产减值:如果某个资产的市场价值低于其历史成本,企业可能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并在必要时减记其账面价值,以反映其潜在的减值损失。
6. 财务报表中的应用: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历史成本用于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项目通常以其历史成本列示,而在损益表中,折旧和摊销的费用会计入成本和费用。
虽然历史成本是财务报表中最常见的计量基准之一,但也有一些批评意见。
一些人认为历史成本无法准确反映资产当前的价值,因为它不考虑通货膨胀和市场变动等因素。
因此,一些公司也会选择采用其他计量基准,如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https://img.taocdn.com/s3/m/a0ffe4d689eb172ded63b7e3.png)
历史成本
原始成本(Historical Cost)
什么是原始成本?
原始成本亦称历史成本。
资产在其取得时为它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负债在正常经营活动中为交换而收到的或为偿付将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资产一般一开始都是根据取得时的交换价格入账的,所以资产的原始成本一般指取得成本,就是取得一项资产并使其适合于它的预期用途所支付的交换价格的总额。
这项总额或其未摊销额列示在财务报表中。
原始成本会计模式
原始成本会计模式以原始成本为计量属性,并将原始成本视为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般原则。
在这种会计模式下,一切经济业务和事项,一律以原始成本为入账标准。
各类资产都按原始成本转销。
各类权益都以业务发生时实际收到的或承诺支付的货币数量计价。
产品成本也按原始成本计算。
这样,就把整个会计建立在原始成本基础之上。
原始成本计量属性的优缺点
原始成本计量属性的主要优点是:
(1)原始成本是在市场上通过正常的交易客观的确定下来的,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
(2)原始成本可以验证。
(3)原始成本较近似于购置资产时的资产价值。
(4)原始成本数据易于取得,并且与收益计量上的实现概念相一致。
原始成本计量属性的缺点主要有:
(1)由于资产的价值经常发生变动,经过较长时期以后,原始成本作为企业可用资财的计量属性就缺乏重大意义。
(2)原始成本不能使利得和损失的实际发生期间有可能得到确认。
(3)由于资产的价值自始自终在变动,不同时期取得资产的成本在资产负债表早加在一起,缺乏可解释性。
历史成本使用范围
![历史成本使用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72171b0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d.png)
历史成本使用范围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因计量而形成的成本。
其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计量:在传统会计中,历史成本是主要的计量属性。
企业根据历史成本原则,对购置的资产或承担的负债进行记账。
这种做法基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反映了资产或负债的实际成本,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2、财务报告:历史成本在编制财务报告时起到了核心作用。
企业根据历史成本原则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向报表使用者提供了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3、税务处理:在税务处理中,历史成本也常被用作计税基础。
例如,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时,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通常基于其历史成本。
4、保险赔偿:在保险业务中,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的损失赔偿通常基于损失发生时的历史成本。
这样可以确保赔偿金额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5、法律证据:在某些法律情境下,历史成本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例如,在涉及资产所有权争议的法律诉讼中,历史成本的记录可以作为证明资产归属的证据。
6、投资决策: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通常会考虑资产的历史成本。
通过比较不同投资方案的初始历史成本,投资者可以评估投资的经济效益。
7、经济分析:在经济分析中,历史成本常被用作参考基准。
例如,在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中,使用历史成本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和可比较的参照点。
8、审计程序:在审计过程中,历史成本是审计师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审计师会检查财务报表中列报的资产和负债是否按照适当的会计政策进行了适当的计量和列报,特别关注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历史成本记录。
9、国际会计准则:在国际会计准则(IFRS)中,历史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计量基础。
IFRS 强调了财务报表应真实和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重要性,而历史成本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
尽管历史成本在很多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也存在局限性。
例如,它无法反映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变化,这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决策有用性下降。
中级会计考试知识点:历史成本
![中级会计考试知识点:历史成本](https://img.taocdn.com/s3/m/61d8527069eae009591bec09.png)
中级会计考试知识点:历史成本小编梳理了中级会计考试知识点。
2019年考试的备考之路漫长而又辛苦,但是只要我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就能够收获成功的喜悦,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是可以通过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不虚度光阴,努力过好每一天。
为了实现考试的目标,努力奋斗吧!打败备考路上的一切拦路虎。
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是指为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应用:存货的初始计量。
会计要素计量概述中级会计考试知识点。
1、会计要素计量的含义会计要素的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金额的过程,是指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
2、会计计量属性内容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3、计量属性的运用原则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价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教材是我们学习基础,教材中的考点一定要扎实掌握,小编梳理了中级会计考试知识点。
请大家坚持为2019年考试加油,考试未到来,我们的学习就不会停止,奋斗不止。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是可以通过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预祝考生在2019年顺利通过考试,争取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
历史成本会计面临的冲击与发展趋势
![历史成本会计面临的冲击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2934b2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7.png)
历史成本会计面临的冲击与发展趋势一、背景介绍历史成本会计是一种会计方法,它记录会计单位在购买或生产资产时的成本,并将其保存至资产负债表中。
随着业务模式的变化和经济环境的转型,历史成本会计面临一些挑战和冲击。
二、冲击1. 通货膨胀历史成本会计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导致了资产负债表上记录的资产实际价值与实际存在的价值之间的差距。
由于货币购买力的下降,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实际价值在时间上逐渐降低,但它们仍以原有的成本价值计价。
2. 高额的退休金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方法通常无法记录企业的高额退休金。
这些支出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3. 资本资产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无法充分反映在资本资产(例如专利、商标、版权等)的投资价值。
这些资产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值,但由于历史成本会计的限制,它们仍然以初始成本价值计算。
4. 财务报告透明度历史成本会计方法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对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不够透明。
因为这种方法不考虑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它可能会误导股东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了解。
三、趋势发展面对历史成本会计的冲击,一些国家开始采取新的会计方法,例如净现值法(Net present value)和重估价值法(Revaluation)。
1. 净现值法净现值法是一种基于资产或负债的实际现值的会计方法。
它将每种资产或负债的现值视为当前价值,并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净现值法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并减少通货膨胀对会计的不利影响。
2. 重估价值法重估价值法是一种基于合理市场价值的会计方法。
企业可以根据各种资产的市场变化进行重新估价,准确反映其实际价值,并记录在财务报表中。
重估价值法有助于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并提高整个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3. 混合会计方法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混合会计方法也可以用于记录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
例如,对于采用重资产类型的企业,资本资产可以通过采用混合会计方法来记录其实际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因为报表使用者所关心的是物价变动对特 定企业的影响,而不是一般物价变动对企 业的影响。 • 因此,现时成本会计中所指的物价变动指 的是特定物价水平的变动,它不同于按一 般物价水平调整的原始成本会计,它是以 现时成本作为计量属性的。
• 例如,同一行业的两家企业甲和乙,由于 甲企业早于乙企业开始营业,由于甲企业 最初购置之固定资产成本低于乙企业相同 固定资产的成本,因此,使得甲企业具有 较高的收益,但这一收益数字并不源于管 理,而是物价变动所致。并且,实际上, 乙企业却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较高的现 金流量可部分地加以证明。因此,将持产 损益与经营收益分开列示能揭示出传统会 计所不能揭示的信息,如管理效率、管理 当局在物价变动期间的操持资产及应变能 力等。
• 资产: • 现金 6000 • 存货 4800
合计 108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股本 6000 留存收益 己实现 2400 未实现 2400 合计 10800
• 存货以年末变现价值(即现时售价)计价为400x • 1 2=4800(元). • 已实现留存收益包括己实现经营利润(销售所得)和 已实现持有损益,即(6000-4800)+1200= 2400(元). • 末实现留存收益包括未实现经营利润(存货所得)和 未实现持有损益,即(4800-3800)+1400=2400(元). •
• • • • • • •
对实物资本维护的批评 1.需要不断地重置 2.面对不断上升的成本 3.买卖在不同的市场 对现时成本会计的批评: 1.历史成本会计的拥护者---资产是用还是卖 2.二手市场?
脱售价值会计(Exit Price Accounting)
• 也称变现价值会计(Realizable Value Accounting)
• (一)收益表的编制.在变现价值会计中,收 益总额等于经营利润和持有损益之和.经 营利润可分解为销售所得的经营利润和存 货的经营利润.销售所得的经营利润是指 己实现销售收入与销售项目相应重置成本 之间的差额.存货的经营利润等于存货项 目的变现价值与相应重置成本之间的差 额.持有损益可分解为已实现持有损益(来 自销货部分)和未实现持有损益(来自期末存 货部分)
• 简述历史成本会计,现时成本会计和变现价 值会计的优缺点.
• 某公司购入一项设备使用年限为四年,设备 的购置成本为3000元,其现时成本每年提高 1000元,按现时重置成本记录企业资产每年 的增值和折旧费用.
• • • • • • • •
按上述资料每年应作会计分录: 第一年:3000×25%=750元 第二年:(3000+1000)× 25%=1000元 增补的折旧费用:1000-750=250元 第三年:(3000+2000)×25%=1250元 增补的折旧费用:1250-750=500元 第四年:(3000+3000)× 25%=1500元 增补折旧的费用:15000-750=750元
• 指以资产的现时售价或变现价值计价为基础的会 计程序和方法它与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和现时成本 会计不同,不是使用投入价值,而是使用产出价 值作为资产计价的基准. • 变现价值会计支持者认为,现代工商企业最重要 的特征是对社会经济环境的迅速变化具有适应能 力,变现价值会计所反映的是企业的动态财务状 况和企业的应变能力.
1,经营利润 (A)销售所得的经营利润=已实现销售收入-相应重置 成本 =600x10-600x 8=1200(元) (B)来自存货的经营利润;存货项目的变现价值。相 应重置成本=400x 1 2-400x 9.5=1000(元) • 经营利润=A+B=1200十1000=2200(元) 2.持有损益 (C)已实现持有损益;销售的存货数量x重置成本变 动额 =600x(8-6)=1200(元) (D)未实现持有损益;期末结存的存货数量x重置成 本变动额 =400x(9.5-6)=1400(元) • 持有损益=C+D=1200+1400=2600(元)
•
这种客观性所关注的不是资产的价值量度 而是会计处理技术,因此,它并不关心资 产价值的实对投资人、债权人和企业管 理当局所报告的营业收益和资产的价值而 言却失去了真实性。 • 支持现时成本的会计学者认为,它可以 避免原始成本会计中主观的成本分配,就 此而言,它是更为客观的。
• 由于现金流量的现值是难以估计的,而重 置成本则比较接近于这一价值,通过这一 模式,既可以预计未来重置资产所需的现 金流量,还可以预测出股东通过股利形式 所能得到的现金流量。
• 在目前西方各国中,荷兰的重置成本会计 采用实物资本保全概念,欧洲经济共同体 第4号指令(1978)也持这一概念。 •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 委员会等组织则没有表示明确的倾向,但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第33号公告中 的例示中则倾向于财务资本保全概念,然 而在其第89号公告中的背景资料和结论根据 中却明确表示赞同实物资本保全概念
现时成本会计(Current Cost Accounting )
• 也称现时重置成本会计(Current Replacement Cost Accounting) • 特点---资产负债表上所反映的企业资产价值是决 算日期的价值,即现时重置成本价值;在损益表上是 以现时收入和现时成本相配比.现时成本会计依据 的资本维护概念是实物资本维护概念,对销货成本 和折旧费进行调整. • 英国和美国会计权威机构的公报,例如,英国第十六 号标准会计实务公报和美国第三十三号财务会计 准则公报均要求企业披露现时成本 数据.1986年公 布的第八十九号财务会计准则公报,正式建议
• 财务资本保全理论和实物资本保全理论下 的收益计量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实物资本 保全概念下,企业的营业循环始于存货的 购进,再终于存货的购进,换言之,如若 存货未能得以重置就不能确认营业收益, 营业收益是按当期营业收入和重置存货成 本之差额计列的。举一简例予以说明:
• 从收益计量的角度看,现时成本会计的意 义在于,一个连续经营的企业,惟有在其 实物可以得到重置的情况下才有收益可言, 惟有这样的收益才是企业的真实收益(Real Income),也只有这样的收益才是可以分配 的,否则就会损害企业的再生产能力。现 时成本会计认为,这一收益概念不仅更具 有经济意义,而且对决策者更为相关。 • 相关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指导现代会计实务发展的一个重要会计 原则。
• 2.资产计价采用现时成本计量属性
• 在会计上,人们一直在寻求一个能表示企 业财务状况的真实价值(True Value),而主张 现时成本会计的另一个主要理由就是认为 现时成本是这一真实价值的良好替代,这 一量度会更有助于报表使用者的决策。
• 现时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随着物价 的变化,不断地对资产的现时价值进行重 新计价,以揭示出资产的现时成本和反映 物价变动的影响。
历史成本会计
一.历史成本会计的特点 1.面对过去的确认基础 2.按历史成本计量 3.遵循实现和配比原则决定收益 4.可靠性强 二.受到批评 1.是否有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
• 历史成本会计应对批评: • 1.历史成本对作出经济决策是相关的. • 2.历史成本依据的是实际发生的交易而不是 可能发生的交易. • 3.最好明白的利润是售价超过历史成本 • 4.是较客观的. • 5.基于现时成本或出售价值的利润有没有用?
• • • • • • • • • • • •
收入: 销售 (600x 10) 6000 存货 (400x1 2) 4800 小计 10800 成本: 销售 (600x 8) 4800 存货 (400x 9.5) 3800 小计 8600 经营利润 2200 已实现持有损益(销货部分) [600x(8-6)] 1200 未实现持有损益(存货部分) [400x(9.5-6) ] 1400 收益总额 4800
• 将其与营业收益分开列示,可以提供一些 十分相关的信息:(1)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经 营效率。其中,营业收益的大小决定于企 业管理当局的经营管理水平,而持产收益 则可以反映出管理当局的应变能力和社会 经济环境对企业的影响,这种区分还可以 与财务管理上的风险概念相联系。
• (2)有助于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
• 对持产损益的性质应直接列入股东权益还 是作为收益到目前尚无定论。但基本上可 以分成两种不同的观点。 • 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资产的升值,不 论其是否实现,均不确认为本期收益。即 在本期收益中,不仅不包括未实现的持产 损益,而且也不包括已实现的持产损益。 因此,在收益表中仅包括营业收益,而不 包括持产损益。在这种观点下,持产损益 全部作为股东权益项目下的资本公积或维 持资本准备金
• 第二种观点认为,企业资产的升值,不论 其是否实现,均应确认为本期的收益。即 在本期收益中,既包括营业收益,还包括 持产损益;不仅包括已实现的持产损益, 还包括未实现的持产损益。也就是说,收 益表中净收益包括营业收益和持产损益。
• 支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资产的升值是 不可处置的利益,是一种“暂时束缚起来 的货币资本”,是保持企业简单再生产的 资本项目。而支持第二种观点的人则认为, 资产的升值也是企业的收益,只是其性质 与营业收益有所不同而已。
• 支持现时成本会计的人认为,采用现时成 本对资产进行计价并没有丧失客观性,而 是比原始成本会计更具客观性。之所以如 此,是因为这两种观点对客观性的含义的 理解是不尽相同的。
• 支持原始成本会计者所强调的客观性是指 它的可验证性,即这种客观性仅限于资产 价值量度有可资检验的基础,也就是说, 不同的人依据原始记录进行验证,可得出 相同或相似的结果.
• • • •
正方: 1.可提供有用的信息(信息不对称问题) 2.有利于信息使用者作决策 资产=现时现金的等价物
• 某企业2003年1月1日开业,投资者投入货币 资金6000元.该企业1月1日购入1000公斤商 品,单价是每公斤6元.当年该企业售出600 公斤,每公斤售价10元,此时单位重置成本 8元.年末结存商品400公,单位重置成本 9.5元,现时售价12元.按变现价值会计要 求编制的收益表和资产负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