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优质教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e4a5b88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7.png)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种类及其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和装饰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风筝的起源和发展:介绍风筝的起源、历史演变以及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风筝的种类和特点:介绍不同类型的风筝及其特点,如软翅风筝、硬翅风筝、立体风筝等。
3. 风筝的制作方法和装饰技巧:讲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设计、剪裁、粘贴等,以及风筝的装饰方法和技巧。
4. 风筝的放飞技巧:介绍风筝放飞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风筝的制作方法和装饰技巧。
2. 教学难点:风筝的设计与放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风筝成品、制作风筝的材料和工具等。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风筝的起源、发展、种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详细介绍风筝的制作方法、装饰技巧和放飞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风筝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六、板书设计1. 风筝的起源和发展2. 风筝的种类和特点3. 风筝的制作方法和装饰技巧4. 风筝的放飞技巧七、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风筝,并尝试放飞。
2. 搜集关于风筝的民间故事、诗歌等,进行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展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风筝的起源、发展、种类等知识,掌握了风筝的制作方法和装饰技巧。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a872aa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1.png)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风筝的文化背景,掌握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1. 了解风筝的历史、种类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2. 学会运用基本的绘画和手工技巧制作风筝。
3. 培养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风筝的历史与文化:介绍风筝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风筝的种类与特点:讲解不同类型的风筝,如软翅、硬翅、立体等,以及它们的特点。
3. 风筝的制作技巧:教授如何选择材料、设计图案、绑扎框架和装饰风筝。
4. 风筝放飞原理:简要介绍风筝在空中飞行的科学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和装饰技巧。
难点:设计独特的风筝图案,理解风筝飞行的科学原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风筝样品、教学挂图。
学具:彩纸、竹签、线、胶水、剪刀、画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风筝图片和讲述风筝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知识讲解:介绍风筝的历史、文化、种类和制作方法。
3. 示范与指导:教师现场演示风筝制作过程,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风筝的魅力》提纲:风筝的起源与发展风筝的种类与特点风筝的制作方法风筝飞行的科学原理作业设计个人作业:每人制作一个风筝,并写下制作过程中的体会。
小组作业: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独特的风筝,并解释其飞行原理。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风筝的制作技巧,还深入了解了风筝的文化内涵。
在实践环节,学生展现了极大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引入更多关于风筝飞行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探索更多传统艺术形式,促进文化传承。
本教学设计遵循了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风筝的制作方法1. 设计与准备在设计风筝之前,要确定风筝的类型,如传统的单线风筝、立体风筝或是特殊形状的风筝。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优质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d310d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0.png)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优质教案第13课风筝的魅力学习领域设计应用课时建议 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如中国传统风筝的种类、结构特征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准备教师:竹条、风筝纸、风筝图例、课件、胶带、棉绳、风筝线板。
学生:竹条、风筝纸、胶带、棉绳、风筝线板、飘带。
三、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风筝的结构特征和制作方法,运用传统材料制作一件板式菱形风筝。
难点:1、板式菱形风筝中骨架的左右对称和重心问题。
2、板式菱形风筝中十字形骨架缠绕。
3,板式菱形风筝面与风筝骨架的粘合。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通过查找资料,预习了关于风筝的知识。
现在,老师用抢答的方式检验大家预习的成果,请看题:(1)、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哲学家墨翟制造的。
(2)、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3)、中国最大的风筝制造地在山东潍坊,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
总结:每年山东潍坊都会举办盛大的风筝节。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这些形态各异的风筝。
根据地域和制作风格的差异,风筝在不同的城市呈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
最有特色的主要有北京、天津、南通、潍坊。
(二)、授新现在,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风筝的知识。
中国传统风筝的种类一般有哪些?硬翅、软翅、板式、串式、桶式(立体)等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些不同种类的风筝。
(1)、硬翅风筝硬翅风筝是用上下两根竹条做成翅膀的骨架,两侧边缘高,中间略凹,翅的端部向后倾,使风从两翅的端部逸出,平着看去,像个元宝形。
所以有的人叫它“元宝翅风筝”或“扎燕风筝”(2)、软翅风筝它的翅膀由一根主翅条构成,翅膀的下半部是软性的,没有主条依附。
它的主体骨架多数做成浮雕式,这类风筝可以表现的主题范围很广,种类较多,题材有禽鸟、昆虫。
(3)、板式风筝就是人们常说的平面形风筝,它的形状和结构简单,风筝的四边用竹条支撑。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fcaac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2.png)
一、教学内容
《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本节课主要围绕风筝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展开,使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种类、制作方法和美化技巧。内容包括:
1.风筝的起源和发展;
2.风筝的种类及特点;
3.风筝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4.创意设计风筝图案,培养审美观念;
举例:在讲解风筝种类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各种实物风筝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特点,加深记忆。
2.教学难点
-创意设计风筝图案:学生在设计风筝图案时,往往难以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熟练掌握风筝制作技巧:制作风筝过程中,如何剪裁出准确的形状、如何绑线使风筝保持平衡等,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风筝设计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风筝制作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风筝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风筝设计成果和制作过程。
(四)学生小组讨பைடு நூலகம்(用时10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风筝的历史、种类、制作技巧及其在文化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风筝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造美的风筝。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导入环节的问题,他们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与风筝相关的经历,这为接下来的课程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反思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在以下方面还需改进:
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73a95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c.png)
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更了解我国风筝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欣赏,小组分析讨论及教师演示绘制一件风筝作品,进一步理解掌握民间艺术的造型美及色彩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体验用自己作品参与活动的快乐。
2学情分析本课学习主体为小学五年级孩子,这一年龄段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趋向。
因此课前布置了学生独立进行课前预习有关风筝知识的任务。
《风筝的魅力》一课的设计,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思维从现实生活之中常见的玩具风筝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体会艺术与身边的事物紧密的联系。
3重点难点1、学生学会从身边事物出发认识风筝文化,了解风筝的来历、作用,制作。
2、风筝工艺的掌握和实践。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风筝。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一)导入新课古诗导入:师:“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复习一首古诗《村居》。
这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一首古诗。
在这首诗里有个词‘纸鸢’老师不太明白。
哪位同学能给老师说说?生: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风筝的历史距今有多少年了吗?风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你们看!一位叫墨子的老先生正在制作一只木鸟,墨子花了。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优质教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a989707cd184254a353538.png)
第13课风筝地魅力学习领域设计应用课时建议 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筝地相关知识,如中国传统风筝地种类、结构特征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地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地热爱。
二、教学准备教师:竹条、风筝纸、风筝图例、课件、胶带、棉绳、风筝线板。
学生:竹条、风筝纸、胶带、棉绳、风筝线板、飘带。
三、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风筝地结构特征和制作方法,运用传统材料制作一件板式菱形风筝。
难点:1、板式菱形风筝中骨架地左右对称和重心问题。
2、板式菱形风筝中十字形骨架缠绕。
3,板式菱形风筝面与风筝骨架地粘合。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通过查找资料,预习了关于风筝地知识。
现在,老师用抢答地方式检验大家预习地成果,请看题:(1)、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地风筝是由古代地哲学家墨翟制造地。
(2)、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至今已有2000多年地历史。
(3)、中国最大地风筝制造地在山东潍坊,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
总结:每年山东潍坊都会举办盛大地风筝节。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这些形态各异地风筝。
根据地域和制作风格地差异,风筝在不同地城市呈现出不同地地方特色。
最有特色地主要有北京、天津、南通、潍坊。
(二)、授新现在,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风筝地知识。
中国传统风筝地种类一般有哪些?硬翅、软翅、板式、串式、桶式(立体)等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些不同种类地风筝。
(1)、硬翅风筝硬翅风筝是用上下两根竹条做成翅膀地骨架,两侧边缘高,中间略凹,翅地端部向后倾,使风从两翅地端部逸出,平着看去,像个元宝形。
所以有地人叫它“元宝翅风筝”或“扎燕风筝”(2)、软翅风筝它地翅膀由一根主翅条构成,翅膀地下半部是软性地,没有主条依附。
它地主体骨架多数做成浮雕式,这类风筝可以表现地主题范围很广,种类较多,题材有禽鸟、昆虫。
(3)、板式风筝就是人们常说地平面形风筝,它地形状和结构简单,风筝地四边用竹条支撑。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3课 风筝的魅力》 人教 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3课 风筝的魅力》 人教 版](https://img.taocdn.com/s3/m/cb952a5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c.png)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版教学内容《风筝的魅力》是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的内容,本课以风筝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风筝。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风筝的美。
教学难点1. 风筝的制作方法,特别是风筝的平衡和稳定性问题。
2. 风筝的绘画和装饰,如何使风筝既美观又具有个性化。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具:风筝制作材料,如竹条、纸张、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特别是风筝的平衡和稳定性问题。
3. 示范:示范风筝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制作步骤。
4. 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风筝的制作技巧和审美要点。
板书设计1. 《风筝的魅力》2. 副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3. 内容:风筝的历史、文化背景、制作方法、审美要点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风筝,要求风筝既美观又具有个性化。
2. 写一篇关于风筝的短文,内容包括风筝的历史、文化背景、制作过程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展示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风筝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制作出满意的风筝。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欣赏风筝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部分,尤其是风筝的平衡和稳定性问题,以及风筝的绘画和装饰。
教学难点详解风筝的平衡和稳定性问题风筝的平衡和稳定性是制作风筝时的关键因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要点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3《风筝的魅力》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3《风筝的魅力》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27c7a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8.png)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风筝的魅力》。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地域的风筝特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风筝的基本制作技巧,并能够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风筝作品。
7.教学指导手册:为教师准备教学指导手册,其中包括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资源等的详细介绍,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指导和反馈。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2.风筝的制作技巧和创意设计。
难点:1.对风筝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运用到作品中。2.风筝制作过程中的技术细节和创意实践。
解决办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风筝的艺术价值。2.分步骤讲解风筝的制作技巧,并示范制作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要领。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尝试和创作。5.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克服技术难题,提升作品质量。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和对色彩、形状的认识。通过对风筝历史的了解,学生能够将已有的历史知识与美术课程相结合,更好地理解风筝的文化内涵。在实践环节,学生可以运用已学的绘画和制作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风筝。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人教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be99b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0.png)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与文化,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制作风筝,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风筝的历史与文化2. 风筝的制作方法与技巧3. 风筝的绘画与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风筝的制作方法与技巧,风筝的绘画与设计。
2. 教学难点:风筝的平衡与稳定性,风筝的设计创新。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风筝制作材料,绘画工具。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画笔,颜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风筝的历史与文化,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与技巧,展示风筝的绘画与设计。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风筝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风筝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1. 《风筝的魅力》2. 内容:风筝的历史与文化,风筝的制作方法与技巧,风筝的绘画与设计。
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自己的风筝,要求造型独特,色彩鲜艳。
2. 写一篇关于风筝的作文,内容包括风筝的制作过程,风筝的绘画与设计,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制作风筝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在绘画与设计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风筝作品。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了解风筝的历史与文化,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与技巧,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风筝在春天高空中飞翔的视频或图片,配合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风筝带来的愉悦和自由。
接着,教师可以简要介绍风筝的起源和发展,讲述风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风筝与民间故事、节日习俗的联系。
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能够对风筝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13. 风筝的魅力(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
![13. 风筝的魅力(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62a663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4.png)
13. 风筝的魅力(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历史和风筝艺术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对风筝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风筝的起源与发展2. 风筝艺术的基本特征3. 风筝的制作方法4. 风筝的放飞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风筝的制作方法、放飞技巧。
2. 教学难点:风筝艺术的基本特征、风筝的放飞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展示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风筝的特点。
1.2 学生分享自己对风筝的了解。
2. 讲授新课2.1 教师讲解风筝的起源与发展,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
2.2 教师分析风筝艺术的基本特征,如造型、图案、色彩等。
2.3 教师示范风筝的制作方法,并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4 教师讲解风筝的放飞技巧,如选择放飞场地、判断风向等。
3. 实践操作3.1 学生分组,每组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制作风筝。
3.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3 学生完成风筝制作后,进行放飞练习。
4. 展示与评价4.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互相评价。
4.2 教师对学生的风筝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5. 总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风筝艺术的魅力。
5.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5.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风筝,并在适当的场合放飞。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展示与评价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风筝的起源、发展历史和风筝艺术的基本特征,掌握了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如引入风筝比赛、风筝节等相关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风筝文化。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人教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db0ec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1.png)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风筝的制作技巧。
同时,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风筝的设计与制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够运用创意设计出独特的风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风筝的起源与发展:介绍风筝的起源、历史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
2. 风筝的制作技巧:讲解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包括选择材料、设计图案、剪裁、粘贴等步骤。
3. 风筝的设计与制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出独特的风筝。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风筝的设计与制作。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创意设计出独特的风筝,同时保证风筝的稳定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筝制作材料、PPT、教学视频等。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竹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风筝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风筝的起源和发展。
2. 新课导入:介绍风筝的起源、历史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
3. 制作方法讲解:讲解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包括选择材料、设计图案、剪裁、粘贴等步骤。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出独特的风筝。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风筝的魅力》2. 内容:风筝的起源、发展、制作方法、设计与制作、展示与评价。
七、作业设计1. 课内作业: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独特的风筝。
2. 课外作业:收集有关风筝的图片或实物,进行观察和分析,进一步了解风筝的艺术魅力。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风筝的起源和发展,还掌握了风筝的制作方法,并能够运用创意设计出独特的风筝。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72253c9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d.png)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学习风筝的基本构造和绘制方法。
3.通过绘制风筝,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和美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
2.风筝的基本构造和绘制方法。
3.分组制作风筝并进行展示。
三、教学过程1. 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故事的方式,介绍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风筝的来历和发展。
2. 风筝的基本构造和绘制方法(3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风筝的构造和绘制方法,并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风筝。
风筝的构造方法:1.选材:选择轻薄、坚韧、柔韧、易切削、不开裂、不湿润的材料,如竹子、木条、麻线、纸等。
2.制作框架:用竹子或木条制作风筝的框架。
框架可以是方形、圆形、菱形或其他形状。
3.缠线:用麻线或棉线将框架缠绕起来,使其固定。
4.贴面纸:用彩纸或其他材料将框架包覆起来,并用胶水固定。
5.挂尾巴:用麻线或其他材料制作尾巴并挂在风筝上。
风筝的绘制方法:1.设计图案: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出要在风筝上绘制的图案。
2.绘制图案:用彩笔或其他颜料在风筝上绘制图案。
3. 分组制作风筝并进行展示(3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制作出不同形状的风筝。
制作完成后,各小组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了风筝的基本构造和绘制方法,提高了手工制作和美术表现能力,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分组制作和展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5f6584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04.png)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风筝的魅力》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和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包括风筝的历史、种类、制作材料和步骤等,同时配以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基础,对风筝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风筝的制作细节和绘画技巧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来掌握。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各不相同,教师应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和种类,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和绘画技巧。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相互欣赏的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风筝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掌握风筝的制作和绘画技巧。
2.教学难点:风筝制作细节的处理和绘画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风筝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
2.示范法:展示风筝制作和绘画的示范。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和绘画风筝。
4.欣赏法:欣赏优秀风筝作品,提升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风筝制作材料、绘画工具、优秀风筝作品图片等。
2.学生准备:携带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筝的美感,激发学生对风筝制作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风筝的历史和种类吗?你们最喜欢的风筝是什么样子?”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风筝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同时展示制作风筝的示范。
讲解制作风筝的步骤:选择材料、剪裁、绑线、绘画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开始制作风筝。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完成风筝制作后,教师学生相互欣赏、交流,让每个学生介绍自己的风筝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五年级美术下册《风筝的魅力》优秀教学案例
![五年级美术下册《风筝的魅力》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6d2d84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f.png)
本案例强调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鼓励他们思考创作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同时,教师给予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讲授新知
1.讲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制作材料及制作方法。
a.教师展示风筝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风筝的构造。
b.讲解风筝的制作材料,如纸张、竹条、胶水等。
c.演示风筝的制作过程,强调注意事项,如安全使用剪刀、正确拼接等。
2.分析不同地区、风格的风筝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a.展示各地特色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其特点。
1.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地区、风格的风筝,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观察、欣赏和评价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表达个人情感和创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表现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意识。
2.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既要关注作品的质量,也要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态度、合作精神等,给予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3.开展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激发他们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本章节教学策略旨在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共同探讨、研究风筝的制作方法、设计要素等,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01d97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e.png)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风筝的魅力》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对风筝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完成风筝的制作。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风筝的放飞。
教学内容1. 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风筝的分类和特点3. 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4. 风筝的放飞技巧和注意事项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2. 教学难点:风筝的比例设计和平衡调整。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风筝制作材料、放飞工具。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绳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风筝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风筝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放飞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风筝的放飞,体验风筝的魅力。
板书设计1. 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风筝的分类和特点3. 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4. 风筝的放飞技巧和注意事项作业设计1. 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风筝的制作,并写下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学生与家长一起进行风筝的放飞,记录下放飞的过程和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学会了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得到了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风筝的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因为这是学生实践操作的核心部分,也是学生能否成功制作和放飞风筝的关键。
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详细补充风筝制作的基本步骤1. 设计图样:在制作风筝之前,需要设计一个图样。
这个图样可以是手绘的,也可以是打印的。
13. 风筝的魅力(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13. 风筝的魅力(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f60ba6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a.png)
教案:风筝的魅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认识到风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对风筝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4. 培养学生对风筝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1. 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技巧3. 风筝的欣赏和评价教学难点:1. 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技巧2. 风筝的欣赏和评价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图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 准备风筝的制作材料,如纸张、竹签、线等,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风筝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风筝的特点和美感。
2. 教师向学生介绍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风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观察与想象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风筝的形状、颜色和图案,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心中的风筝。
2. 学生通过绘画或描述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风筝的观察和想象。
三、制作风筝1. 教师向学生讲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技巧,如选择合适的纸张、竹签和线,以及如何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自己的风筝,注意风筝的平衡和稳定性。
3.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给自己的风筝添加个性化的图案和颜色。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将制作好的风筝展示给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教师和学生一起对风筝进行评价,从美观、创意和技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努力。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让学生认识到风筝的魅力和美术创作的乐趣。
2.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和提升的建议。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风筝放飞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筝的乐趣和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风筝的魅力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课时建议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如中国传统风筝的种类、结构特征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准备
教师:竹条、风筝纸、风筝图例、课件、胶带、棉绳、风筝线板。
学生:竹条、风筝纸、胶带、棉绳、风筝线板、飘带。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风筝的结构特征和制作方法,运用传统材料制作一件板式菱形风筝。
难点:1、板式菱形风筝中骨架的左右对称和重心问题。
2、板式菱形风筝中十字形骨架缠绕。
3,板式菱形风筝面与风筝骨架的粘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通过查找资料,预习了关于风筝的知识。
现在,老师用抢答的方式检验大家预习的成果,请看题:
(1)、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哲学家墨翟制造的。
(2)、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3)、中国最大的风筝制造地在山东潍坊,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
总结:
每年山东潍坊都会举办盛大的风筝节。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这些形态各异的风筝。
根据地域和制作风格的差异,风筝在不同的城市呈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
最有特色的主要有北京、天津、南通、潍坊。
(二)、授新
现在,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风筝的知识。
中国传统风筝的种类一般有哪些?
硬翅、软翅、板式、串式、桶式(立体)等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些不同种类的风筝。
(1)、硬翅风筝
硬翅风筝是用上下两根竹条做成翅膀的骨架,两侧边缘高,中间略凹,翅的端部向后倾,使风从两翅的端部逸出,平着看去,像个元宝形。
所以有的人叫它“元宝翅风筝”或“扎燕风筝”
(2)、软翅风筝
它的翅膀由一根主翅条构成,翅膀的下半部是软性的,没有主条依附。
它的主体骨架多数做成浮雕式,这类风筝可以表现的主题范围很广,种类较多,题材有禽鸟、昆虫。
(3)、板式风筝
就是人们常说的平面形风筝,它的形状和结构简单,风筝的四边用竹条支撑。
因为制作容易,飞升性能好,又适合表现多种题材,故深受大家的喜爱,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风筝种类之一。
(4)、串式风筝
就是把相同或不同的风筝,像冰糖葫芦似的拴在一个根或多根线上,串连起来放飞。
这也是我们常见的风筝形式之一。
(5)、桶形(立体)风筝
是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的风筝,像花瓶、宫灯等都属于此类,我们也称其为立体风筝。
由于他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较为少见。
总结:同学们,根据我们所欣赏的不同种类的风筝,请你们找一找,这
些不同种类的风筝,在结构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它们的外形都是对称的。
风筝的骨架一定是对称的,但风筝面的图案就不一定是对称的,可以是不同的图案。
(三)、制作过程
同学们,学习了那么多不同种类的风筝,大家想不想自己做一个风筝呢?
好,那么,今天老师就来教一教大家如何做风筝。
首先我们来了解中国传统风筝的制作技艺。
中国传统风筝的制作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绘、糊、绑。
简称“四艺”,即扎骨架、绘花彩、糊纸面、绑风筝线。
(1)、扎——扎骨架
1、在长竹条的1/3处,也就是10cm处,用铅笔做一个记号,在短竹条的中间处,也就是12.5cm处做一个记号。
2、将两个记号处重叠在一起,取一段60cm左右的棉线,用“十字”交叉的方法捆紧,捆的时候留一段小尾巴,留到最后打结用。
3、取一段170cm左右的棉线,对折以后,将中间段绑在十字架的末端,绕四到五圈,然后绑紧打结。
4、将十字架末端的两条绳子,其中的一根,系在十字架的横杠一头,绕四到五圈,然后绑紧打结。
将另外一根绳子,以同样的方式,系在十字架横杠的另外一段。
5、最后将剩下的绳子系在十字架的顶端,用同样的方式打结系紧。
6、骨架完工之后,用尺子量好,左右误差越小越好,重复量重复调整,最后每个捆绳处用502点一一下,晾干。
将多余的线剪掉。
(2)、绘——绘花彩
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在风筝布上画了漂亮的图案,今天你们带来了吗?好的,接下来老师教大家把风筝布糊在风筝骨架上。
(3)、糊——糊纸面
1、首先将风筝布平铺在桌上,再把风筝骨架摆放在风筝布上。
(注意;放的时候不能歪斜,否则风筝会重心不稳,飞不起来。
)
2、接下来,骨架摆放好后,用铅笔画下剪切线。
风筝面的边,要预留2厘米左右(折边的时候要预留,粘贴双面胶的位置)
3、将风筝面预留的2厘米,边依次折好,用双面胶整条粘贴,平整。
(注意:骨架的边角要黏贴牢固,不能移动。
)
(4)、绑——绑风筝线
最后绑上风筝线,就可以放飞了。
(四)、学生实践
学生动手制作风筝,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交流展示
展示学生制作完成的风筝,师生交流。
(六)、课后整理
请学生收拾好桌面和地上,将剪刀收好,将完成或未完成的风筝作品收好,将垃圾倒掉。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