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工业_十三五_节能潜力分析

合集下载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方向和措施方案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方向和措施方案
实现废水达标排放或回用,减少水资源消耗。
智能化生产管理与优化调度
推广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
01
实现生产计划、调度、监控等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发展能源管理中心
02
实现能源数据采集、分析、优化调度等功能,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
推广自动化控制技术
03
如自动化炼钢、自动化轧钢等,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稳定
性和效率。
绿色产品认证
推动钢铁产品绿色认证,提高产 品环保性能,满足市场需求。
01
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如高炉煤气 余压发电、干熄焦等,降低能源 消耗。
02
03
04
资源综合利用
加强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回收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 成本。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分析
低碳化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钢铁行业 将面临更严格的碳排放限制,推动低碳化发
持续改进路径及创新点挖掘
技术改造升级
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治理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 治理水平。
管理优化创新
引入精益管理、能源管理等先进理念和方法,提升企业管理效能。
创新点挖掘
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活动,培育节能减排新动力。
国内外经验借鉴与合作交流
国内经验借鉴
学习国内先进企业的节能减排经验,推广成功案例和 做法。
国际合作交流
加强与国际钢铁行业组织、企业的交流合作,引进国 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政策对接与资源整合
密切关注国内外政策动态,整合内外部资源,为企业 节能减排提供有力支持。
05
总结与展望:推动钢铁行业绿色发 展
项目成果总结及亮点展示

钢铁工业能源现状和管理

钢铁工业能源现状和管理

钢铁工业能源现状和管理1. 简介钢铁工业是现代工业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钢铁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能耗高,给能源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可持续发展和减少环境负荷,钢铁工业必须重视以及改善能源管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钢铁工业能源现状和管理:能源消耗情况、环境影响、节能技术、管理措施和未来发展展望。

2. 能源消耗情况钢铁工业是能源密集型行业,对能源的需求非常大。

其主要能源消耗包括三个方面:原料预处理、高炉冶炼和炼钢。

其中,高炉冶炼占据了最大的能源消耗比重。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钢铁工业每年消耗的能源约占全国工业总能源消耗量的15%左右。

3. 环境影响由于钢铁工业对能源的高度依赖和消耗,其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钢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对大气质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同时,钢铁工业在原料开采、废水排放以及废渣处理等环节也对水资源和土壤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压力。

4. 节能技术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环境负荷,钢铁工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节能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节能技术:•高炉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通过回收和利用高炉煤气中的余热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动态控制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钢铁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情况,使生产过程达到最佳能源利用效率。

•热再循环技术:将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再循环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

•新型燃料使用技术:采用新型的低碳燃料,如天然气、生物质能源等,来替代传统的煤炭、焦炭等高碳燃料,降低碳排放量。

5. 管理措施除了采用节能技术外,钢铁工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强化能源管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措施:•能源审计:定期对钢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审计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员工培训:加强对员工的节能意识培养和能源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能源利用效率。

•制定能源消耗指标:设定合理的能源消耗目标,对能源利用情况进行定量评价,并对能源消耗指标进行动态调整。

钢铁工业的能效评估方法与节能减排措施

钢铁工业的能效评估方法与节能减排措施

钢铁工业的能效评估方法与节能减排措施钢铁工业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生产过程中耗能较大,同时也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对钢铁工业的能效进行评估,并实施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钢铁工业的能效评估方法和节能减排措施展开讨论。

1.钢铁工业的能效评估钢铁工业的能效评估是对该行业生产过程中能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能源利用效率的高低,为实施节能措施提供依据。

(1)能源消耗分析首先,钢铁生产是一个高能耗行业,其主要能源包括煤炭、焦炭、天然气等。

对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定量地了解各种能源的消耗比例和用途,找出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环节,为后续的节能措施提供依据。

(2)能源利用效率评估评估钢铁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可以采用各种能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如单位产量能耗、煤气化率、电耗等。

通过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其能源利用效率的优劣,并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能源浪费现象。

(3)环境影响评估能效评估还需要考虑钢铁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节能减排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2.节能减排措施在进行能效评估的基础上,钢铁工业可以采取以下节能减排措施,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钢铁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能源浪费的环节,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可以提高生产线的能效。

比如改进高炉煤气的利用率、优化焦炉技术、采用高效的节能设备等,都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

(2)资源综合利用钢铁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和能源较为丰富,可以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实现能源的互补和循环利用。

比如利用余热发电、煤气替代燃料等,都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3)管理优化通过优化生产计划和工艺流程,合理安排生产时间和设备运行状态,可以减少因生产计划不合理而造成的能源浪费现象。

钢铁能耗分析

钢铁能耗分析
3.36 146.72
kg 标煤/t 60.38 63.83 63.47 59.75 kg 标煤/t 395.47 453.91 443.11 488.16 kg 标煤/t 6.81 13.03 5.29 20.85 kg 标煤/t 186.96
kWh/t 36.21 12.45 33.20 22.10
——绝大部分企业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国内企业比较:
——铁工序是钢铁生产能耗最大的工序,2003 年较 2002 年全国总体呈现略微上升趋势; 各企业差距较大,宝钢 2003 年炼铁工序能耗 395kgce/ t,全国平均为 465kgce/t,相差 70kgce/t;
——钢工序能耗在吨钢综合能耗中不可忽视,国内 2003 年平均水平为 23.56kgce/t, 宝钢、武钢连续两年实现转炉负能炼钢,优于国内平均水平约 25kgce/t;
宝钢 EMS 使分布于宝钢全厂范围的全部变电所(室)、排水泵站和给排水设施、煤气加压 站、煤气混合站及能源分配设施等通过计算机网络联结在一起,实现能源系统的分散控制、 集中管理、优化分配。
(1)可以减少能源中心定员,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调度管理人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能源系统,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1995 年 2002 年 13.27 12.41 79.2 81.1
国际先进 7(美国) 84-85
180.69 149.38
128.03
53.00 1.36
56.60 1.491
58.67(日本)
日历作业率/% 结
工序能耗/(标煤)/kg·t-1
入炉矿品位/%

利用系数/t·m-3.d-1
热风温度/℃
0.755
0.08

钢铁十三五规划

钢铁十三五规划

钢铁行业“十三五”规划发布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之基石.长期以来,钢铁工业为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有力支撑了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三步走”建设制造强国的开局阶段,也是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制定并落实好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对实现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建成世界钢铁强国,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编制,作为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一、行业现状“十二五”时期,我国已建成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提供了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绝大部分钢铁材料,产品实物质量日趋稳定,有效支撑了下游用钢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钢铁工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矛盾愈发突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环境能源约束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持续困难等问题.一“十二五”发展成就1.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在需求的带动下,我国粗钢产量由2010年的6.3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8亿吨,年均增长5%,并在2014年达到8.2亿吨的历史峰值.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9%,基本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钢材的需求.2015年,钢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万亿元,利税2416亿元,为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2.品种丰富质量提升.“十二五”期间,关键钢材品种生产取得突破,以百万千瓦级核电用钢、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第三代高强汽车板、高性能海洋平台用钢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用钢实现产业化.量大面广的建筑用钢实现升级换代,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400兆帕Ⅲ级及以上高强钢筋生产比例高达99.6%,达到“十二五”规划“80%以上”的目标.钢材质量大幅提升,达到国外先进实物质量水平的钢材产品497项,产量占全部品种的40%.3.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我国钢铁企业主体装备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拥有一批3000立方米以上高炉、5米级宽厚板轧机、2米级热连轧机和冷连轧机等世界最先进的现代化冶金装备;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占炼铁总产能72%,100吨及以上转炉电炉占炼钢总产能65%.高效低成本冶炼技术、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一贯制生产管理技术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广泛应用,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在新建成企业中得到应用.4.节能减排成效显着.“十二五”期间,共淘汰炼铁产能9089万吨、炼钢产能9486万吨.以干熄焦、干法除尘、烧结脱硫、能源管控中心为代表的节能减排技术在行业广泛应用.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折合标准煤由605千克下降到572千克,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63千克下降到0.85千克,吨钢烟粉尘排放量由1.19千克下降到0.81千克,吨钢耗新水量由4.10吨下降到3.25吨,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钢铁能源消耗总量呈下降态势.5.产业布局日趋完善.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引导下,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日趋完善,宝钢湛江一期、武钢防城港等重大沿海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和启动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钢铁“北重南轻”的总体布局.青钢、芜湖新兴铸管、广钢已完成搬迁和转产,石钢、贵钢、杭钢等城市钢厂搬迁改造或转型发展正在实施.6.两化融合水平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信息化技术在生产制造、企业管理、物流配送、产品销售等方面应用不断深化,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65%,企业资源计划ERP装备率超过70%.开展了以宝钢热连轧智能车间、鞍钢冶金数字矿山为示范的智能制造工厂试点,涌现了南钢船板分段定制准时配送JIT为代表的个性化、柔性化产品定制新模式.钢铁交易新业态不断涌现,形成了一批钢铁电商交易平台.7.资源保障取得新进展.国内铁矿石价格指数、现货交易平台、期货交易的联动作用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铁矿石成交价格更加公开透明.利用境外铁矿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已投产的权益矿产能累计1.2亿吨,较“十一五”末增长114%.国内铁矿勘探力度不断加大,新增查明铁矿石资源量133亿吨.废钢资源利用不断推进,“十二五”期间累计利用废钢4.4亿吨,较“十一五”增长14%.二主要问题1.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产能达到11.3亿吨左右,重点大中型企业负债率超过70%,粗钢产能利用率由2010年的79%下降到2015年的70%左右,钢铁产能已由区域性、结构性过剩逐步演变为绝对过剩.产业集中度不升反降,前十家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由2010年的49%降至2015年的34%,没有达到“十二五”规划“60%”的目标.全行业长期在低盈利状态运行,2015年亏损严重.2.自主创新水平不高.我国钢铁行业自主创新投入长期不足,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有1%左右,没有达到“十二五”规划“1.5%以上”的目标,远低于发达国家2.5%以上的水平,创新引领发展能力不强,尚未跨越消化吸收、模仿创新老模式.创新载体分散,资金、设备、人才等创新资源重复配置,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足,部分关键高端钢材品种还需依赖进口.3.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我国钢铁行业装备水平参差不齐,节能环保投入历史欠账较多,不少企业还没有做到污染物全面稳定达标排放,节能环保设施有待进一步升级改造.吨钢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量虽逐年下降,但抵消不了因钢铁产量增长导致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总量增加.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等钢铁产能集聚区,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极限,绿色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4.企业经营亟需规范.我国钢铁企业良莠不齐,违反环保、质量、安全、土地法规的违法违规产能仍然存在,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监管处罚及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不健全,低效产能和僵尸企业难以市场化退出,行业自律性差,市场竞争无序,加剧了市场恶性竞争.二、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进入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钢铁工业既面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结构调整和需求升级等方面的重大机遇,也面临需求下降、产能过剩及有效供给不足等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总体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展中国家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我国钢铁行业广泛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市场机遇.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消费升级、四化同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了钢材需求空间.制造业强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正处于关键阶段,对钢铁品种、质量和服务需求不断升级.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将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为我国钢铁工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粗钢需求增长乏力与钢铁产能过剩矛盾加剧了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复杂.全球铁矿石等原燃料供应及价格大幅波动对钢铁工业运行不确定性增大.我国经济正从靠投资驱动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向以质量、效益提高和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方向转化.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行并接连实现几年高增长,产能过剩已不可能通过历史上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来消化.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结构性的,不是周期性的,是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是环境资源等发展条件的变化决定的,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或U型反弹,将经历一个L型发展阶段.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对钢铁工业有效供给水平提高将提出迫切需求,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对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提升质量将提出更新要求,企业对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机制提出了更多期盼.全力推进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实现钢铁行业脱困发展已是当务之急.二需求预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大于6.5%的预期目标,并考虑了经济发展速度区间、下游产业需求变化、区域发展平衡和钢材进出口等因素,结合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的总体形势,规划综合采用钢材消费系数法、地区消费平衡法、行业消费调研法等方法,对粗钢需求和产量进行了预测.从国际看,预测2020年粗钢消费量和产量基本维持在16亿吨左右水平.从中长期看,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摆脱危机影响,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带动下,粗钢消费将呈稳定和小幅增长态势.从国内看,“十三五”我国钢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将呈双下降走势,生产消费将步入峰值弧顶下行期,呈波动缓降趋势.国内粗钢消费量在2013年达到7.6亿吨峰值基础上,预计2020年将下降至6.5亿-7亿吨,粗钢产量7.5亿-8亿吨.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推动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全面提高钢铁工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化解过剩产能为主攻方向,促进创新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推动智能制造,提高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二基本原则1.坚持结构调整.以化解过剩产能为核心,积极稳妥实施去产能,以智能制造为重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兼并重组为手段,深化区域布局协调发展.2.坚持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力,以破解钢铁材料研发难题为突破点,全面引领行业转型升级.3.坚持绿色发展.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升级改造,不断优化原燃料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研发、推广全生命周期绿色钢材,构建钢铁制造与社会和谐发展新格局.4.坚持质量为先.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以提高产品实物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为核心,加强质量提升管理技术应用,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实现质量效益型转变.5.坚持开放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坚持“优进优出”,积极引进境外投资和先进技术,全面推动国际钢铁产能合作.三目标到2020年,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全行业根本性脱困.产能过剩矛盾得到有效缓解,粗钢产能净减少1亿—1.5亿吨;创新驱动能力明显增强,建成国家级行业创新平台和一批国际领先的创新领军企业;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全面稳定达标,总量双下降;培育形成一批钢铁智能制造工厂和智能矿山;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一批关键钢材品种有效供给.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着成效,自主创新水平明显提高,有效供给水平显着提升,形成组织结构优化、区域分布合理、技术先进、质量品牌突出、经济效益好、竞争力强的发展态势,实现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四、重点任务一积极稳妥去产能去杠杆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的原则,突出重点、依法依规,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停止建设扩大钢铁产能规模的所有投资项目,将投资重点放在创新能力、绿色发展、智能制造、质量品牌、品种开发、延伸服务和产能合作等方面.各地一律不得净增钢铁冶炼能力,结构调整及改造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产能减量置换,已经国家核准和地方备案的拟建、在建钢铁项目也要实行减量置换.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地区按不低于1:1.25的比例实施减量置换.2015年含以前已淘汰产能、落后产能、列入压减任务的产能、享受奖补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退出产能不得用于产能置换,列入产能置换方案的企业和装备必须在各地政府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依法依规去产能.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要依法依规关停退出.2016年全面关停并拆除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符合铸造生铁用企业认定规范条件的铸造高炉除外,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30吨及以下电炉高合金钢电炉除外等落后生产设备.全面取缔生产“地条钢”的中频炉、工频炉产能.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举报作用,积极利用卫星监测等技术手段,全面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等专项行动,重点排查未列入钢铁行业规范管理的钢铁生产企业和项目.推动僵尸企业应退尽退.将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靠银行续贷等方式生存的企业实施整体退出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僵尸企业和低效产能,停止财政补贴,停止银行贷款,妥善安置职工,促其退出市场.支持地方和企业通过主动压减、兼并重组、转型转产等途径,退出低效产能.发挥专项奖补资金等激励政策作用,鼓励产能规模较大的地区主动压减钢铁产能.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行业和企业应立足于质量效益为先,通过各种手段大幅降低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要把降低负债作为重要任务.已经核准和备案的拟建、在建结构调整、城市钢厂搬迁项目,要结合当前形势,在减量发展基础上重新评估建设可行性,经济效益差、资本金比例低于40%的要坚决停下来,防止产生新的高负债企业.资不抵债、债务违约的企业要通过破产重整、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多种方式加快处置,要严厉打击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依法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由市场主体自主选择,严禁僵尸企业作为债转股对象.二完善钢铁布局调整格局统筹考虑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和资源能源支撑条件,结合化解过剩产能,深化区域布局减量调整.沿海地区要转变将区域内钢厂一味转移到沿海建设的思路,不再布局新的沿海基地,立足现有沿海基地实施组团发展、提质增效;内陆地区要以区域市场容量和资源能源支撑为双底限,坚决退出缺乏竞争力的企业,立足现有龙头企业实施整合脱困发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在已有沿海沿江布局基础上,着眼减轻区域环境压力,依托优势企业,通过减量重组,优化调整内陆企业,大幅化解过剩钢铁产能.位于河北境内首都经济圈内的重点产钢地区,要立足现有沿海钢铁基地,研究城市钢厂整体退出置换,实现区域内减量发展.中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依托区域内相对优势企业,实施区域整合,减少企业家数,压减过剩钢铁产能.东南沿海地区:以调整全国“北重南轻”钢铁布局为着力点,建好一流水平的湛江、防城港等沿海钢铁精品基地.城市钢厂:对于中心城市中的现有钢厂要服从和服务于城市发展的需要,综合平衡所在城市整体定位、环境容量、土地资源价值、税收占比等因素,确定关停转产、搬迁转移、与城市协调发展等多种选择.对不符合所在城市发展要求,改造难度大、竞争力较弱的城市钢厂,实施转型转产,退出钢铁行业;符合所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城市钢厂实施“绿色发展、产城共融”战略;正在实施的城市钢厂搬迁项目必须实施减量搬迁,要坚决落实减量置换产能,并在政府网站上向社会公示.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低能耗冶炼技术,节能高效轧制技术,全流程质量检测、预报和诊断技术、钢铁流程智能控制技术、高端装备用钢等升级需求,支持现有科技资源充分整合,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设计单位的桥梁和推广作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基础先导作用,实施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和多元化合作模式,在钢铁领域建设国家级行业创新平台,提高原始创新、自主集成创新能力,开展行业基础和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创新工作,每年取得标志性创新成果.推动建设国家技术创新示范钢铁企业,支持以钢铁为主导产业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鼓励优势钢铁企业与科研院校、设计单位和下游用户的协同创新,加大创新投入,实现创新引领发展新局面.四提升钢铁有效供给水平推动服务型制造.全面确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理念和服务意识,推进钢铁企业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鼓励钢铁企业与下游用钢企业主动对接,围绕用户需求,结合先期研发介入、后期持续跟踪改进EVI模式,创新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提供材料推荐、后续加工使用方案等一系列延伸服务,创造和引领高端需求.支持企业重点推进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电力、航空航天、机械等领域重大技术装备所需高端钢材品种的研发和产业化,力争每年突破3-4个关键品种,持续增加有效供给.五发展智能制造夯实智能制造基础.加快推进钢铁制造信息化、数字化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支持钢铁企业完善基础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制造执行、企业管理四年级信息化系统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建立大数据平台,在全制造工序推广知识积累的数字化、网络化.支持钢铁企业在环境恶劣、安全风险大、操作一致性高等岗位实施机器人替代工程.全面开展钢铁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评定工作,推进钢铁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在全行业推进智能制造新模式行动,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经验.重点培育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4种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提升企业品种高效研发、稳定产品质量、柔性化生产组织、成本综合控制等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鼓励优势企业探索搭建钢铁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钢铁生产企业、下游用户、物流配送商、贸易商、科研院校、金融机构等各类资源,共同经营,提升效率.支持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在汽车、船舶、家电等重点行业,以互联网订单为基础,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鼓励优势钢铁企业建设关键装备智能检测体系,开展故障预测、自动诊断系统等远程运维新服务.总结试点示范经验和模式,提出钢铁智能制造路线图.六推进绿色制造实施绿色改造升级.加快推广应用和全面普及先进适用以及成熟可靠的节能环保工艺技术装备.全面完成烧结脱硫、干熄焦、高炉余压回收等改造,淘汰高炉煤气湿法除尘、转炉一次烟气传统湿法除尘等高耗水工艺装备.全面建成企业厂区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环保在线监控体系.研发推广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开展焦炉和烧结烟气脱硫脱硝、综合污水回用深度脱盐等节能环保难点技术示范专项活动.在环境影响敏感区、环境承载力薄弱的钢铁产能集中区,加快实施封闭式环保原料场、烧结烟气深度净化等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在钢铁产业集聚区,积极探索和实施物流集中铁路运输方案,系统优化物流体系,减少物流过程中无组织排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随着我国废钢资源的积累增加,按照绿色可循环理念,注重以废钢为原料的短流程电炉炼钢的发展机遇.鼓励产业耦合,建设绿色工业园区,推进钢铁与建材、电力、化工等产业及城市间的耦合发展,实现钢铁制造、能源转换和废弃物消纳三大功能.加快钢铁行业资源能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加强冶金渣、尘泥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加快废钢加工配送体系建设,推广城市中水和钢铁工业废水联合再生回用集成技术.引导绿色消费.加快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支持钢铁企业主动参与钢结构示范产业基地建设,研发生产与钢结构建筑构件需求相适应的定制化、个性化钢铁产品,推广390兆帕及以上高强钢结构用钢,研发防火、防腐高性能钢结构用钢,探索生产标准化程度高的钢结构构配件,建立钢结构构配件统一配送中心,力争钢结构用钢量由目前的5000万吨增加到1亿吨以上.继续深入推进高强钢筋应用,全面普及应用400兆帕Ⅲ级高强钢筋,推广500兆帕及。

节能规划十三五

节能规划十三五

节能规划十三五节能规划是指在未来五年内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节能规划十三五是指中国在2016年至2020年间的节能规划。

本文将从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节能技术研发、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强节能管理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节能规划十三五的内容。

一、减少能源消耗1.1 加强能源消耗监测和评估,建立能源消耗监测体系。

1.2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利用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

1.3 加强节能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节能意识,鼓励节能减排行动。

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1 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2 加强能源管理,建立健全的能源管理体系,推动企业节能减排。

2.3 加强节能标准制定和实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标准。

三、加强节能技术研发3.1 加大节能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新能源、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2 支持节能技术创新企业,鼓励企业开展自主研发。

3.3 建立节能技术创新平台,促进节能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4.1 加大清洁能源投入,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4.2 建设清洁能源基地,推动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应用。

4.3 制定清洁能源政策,推动清洁能源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五、加强节能管理5.1 建立健全的节能管理制度,加强节能监督检查。

5.2 加强节能考核评价,激励单位和个人节能减排行为。

5.3 建立节能奖励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活动。

综上所述,节能规划十三五的实施将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应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为建设美丽中国、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024-2030年中国铁矿行业前景研究与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铁矿行业前景研究与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铁矿行业前景研究与投资潜力分析报告铁是世界上发现最早,利用最广,用量也是最多的一种金属,其消耗量约占金属总消耗量的95%左右。

铁矿石主要用于钢铁工业,冶炼含碳量不同的生铁(含碳量一般在2%以上)和钢(含碳量一般在2%以下)。

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铁矿行业前景研究与投资潜力分析报告》共十二章。

首先介绍了铁矿行业市场发展环境、铁矿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铁矿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铁矿市场竞争格局。

随后,报告对铁矿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铁矿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

您若想对铁矿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铁矿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

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第一章世界铁矿行业市场运行形势分析第一节全球铁矿资源分布情况第二节全球铁矿行业主要国家发展情况分析一、巴西二、澳大利亚三、俄罗斯联邦四、乌克兰第三节全球铁矿资源产出控制格局一、全球铁矿资源产出控制格局现状(一)主要国家铁矿资源产出格局概况(二)全球铁矿资源产出控制格局分析二、全球铁矿资源产出格局特点(一)全球铁矿资源产出所控主体特点(二)铁矿资源产出地优势明显(三)跨国矿业公司是铁矿资源产出控制格局的主要角色(四)亚洲和南美等新兴市场铁矿生产格局特点第四节全球铁矿行业市场发展情况一、全球铁矿行业供给二、全球铁矿行业需求第五节全球铁矿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分析一、主要国家产业政策(一)中国(二)澳大利亚和巴西(三)乌克兰(四)印度二、世界新增产能计划三、世界长期供需趋势(一)需求方面(二)供给方面第二章铁矿行业发展状况综述第一节中国铁矿行业简介一、铁矿行业的界定及分类二、铁矿行业的特征三、铁矿的主要用途第二节铁矿行业经营模式第三节铁矿行业盈利水平第四节铁矿行业生命周期分析第五节中国铁矿行业发展状况一、中国铁矿行业发展历程二、中国铁矿石资源概况(一)中国铁矿石资源分布(二)中国铁矿石资源特点三、中国铁矿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四、中国铁矿行业生产现状的建议第三章铁矿产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状况分析一、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二、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四、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析六、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分析七、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第二节行业政策环境分析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管理体制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分析三、产业相关政策规划分析(一)《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二)《钢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三)《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四)《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六)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1-2012)第三节铁矿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展会、新产品等)一、铁矿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二、印度将成为铁矿石净口国三、太钢不锈袁家村铁矿项目已办理采矿许可证四、天津检验检疫局南疆办连续检出进口铁矿石严重短重五、寿王坟铜铁矿矿产资源整合历经七年终完成六、中冶北方签订秘鲁邦沟铁矿采选工程设计合同第四章中国铁矿行业上下游及相关行业分析第一节铁矿的产业链分析第二节上游地质勘查及矿业权市场发展分析第三节下游钢铁行业发展分析一、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二、中国钢铁企业景气情况三、中国钢铁行业市场供给四、中国钢铁行业市场需求五、中国钢铁价格走势六、中国钢铁行业需求前景分析第四节上下游产业发展对铁矿行业的影响分析第五章中国铁矿行业技术发展分析第一节中国铁矿行业技术发展现状一、中国铁矿石行业技术水平二、中国铁矿石开采技术三、中国铁矿石选矿指标第二节铁矿行业技术工艺流程分析第三节难选铁矿的选矿技术现状与发展一、中国铁矿资源的特点二、中国难选铁矿的选矿技术三、中国难选铁矿技术发展建议第四节铁矿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第六章中国铁矿行业市场运行情况分析第一节中国铁矿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分析第二节铁矿行业市场供给总量分析第三节铁矿行业市场需求总量分析第四节铁矿行业市场价格分析第五节铁矿行业发展市场规模分析第七章中国铁矿所属行业产品进出口数据监测分析第一节铁矿石所属行业进口分析一、铁矿石所属行业进口总体情况分析(一)铁矿石所属行业进口量情况(二)铁矿石所属行业进口额情况(三)铁矿石所属行业进口来源地(四)进口铁矿石主要地区(五)铁矿石所属行业进口价格分析二、实行网上申领政策后铁矿石进口市场的特点(一)实行网上申领政策后铁矿石进口总量增加(二)实行网上申领政策后进口平均单价稳中有降(三)实行网上申领政策后新企业大量涌入三、铁矿石进口需关注的问题(一)长期方面存在的问题(二)短期内存在的问题四、中国铁矿石所属行业进口政策建议(一)加强铁矿石所属行业进口的战略规划(二)转变铁矿石所属行业进口的管理思路(三)提升铁矿石所属行业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四)加强应对铁矿石金融化的市场适应能力(五)强化铁矿石市场的中介力量建设第二节中国铁矿砂及其精矿所属行业进出口分析一、铁矿砂及其精矿所属行业进口分析(一)铁矿砂及其精矿所属行业进口数量情况(二)铁矿砂及其精矿所属行业进口金额情况(三)铁矿砂及其精矿所属行业进口来源分析(四)铁矿砂及其精矿所属行业进口均价分析二、铁矿砂及其精矿所属行业出口分析(一)铁矿砂及其精矿所属行业出口数量情况(二)铁矿砂及其精矿所属行业出口金额情况(三)铁矿砂及其精矿所属行业出口流向分析(四)铁矿砂及其精矿所属行业出口均价分析第八章国内铁矿竞争状况分析第一节国内铁矿竞争影响因素分析一、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粗钢产量增速提高二、发达国家引领全球经济复苏,刺激国内钢铁产品出口三、前期过度去库存,钢铁企业存在巨大补库需要四、矿业巨头进行价格战,挤压国内企业份额第二节国内铁矿竞争格局分析第三节中国铁矿行业的进入壁垒一、资源禀赋壁垒二、行政许可壁垒三、市场开拓壁垒四、资金壁垒分析五、矿山建设周期长第四节中国铁矿行业集中度分析一、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二、行业企业集中度分析第五节行业竞争策略分析第九章中国铁矿采选所属行业数据监测分析第一节中国铁矿采选行业发展分析一、中国铁矿采选行业发展概况二、中国铁矿采选行业发展概况三、中国铁矿采选行业发展概况第二节中国铁矿采选行业规模分析一、企业数量增长分析二、资产规模增长分析三、销售规模增长分析四、利润规模增长分析第三节中国铁矿采选所属行业结构分析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二、资产规模结构分析三、销售规模结构分析四、利润规模结构分析第四节中国铁矿采选所属行业成本费用分析一、销售成本统计二、主要费用统计第五节中国铁矿采选所属行业运营效益分析一、偿债能力分析二、盈利能力分析三、运营能力分析第十章中国铁矿行业重点生产企业分析第一节山东金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三、企业产品产销分析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五、企业销售网络分布六、企业竞争优势分析第二节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三、企业产品产销分析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五、企业销售网络分布六、企业竞争优势分析第三节中国罕王控股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三、企业产品产销分析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五、企业销售网络分布六、企业竞争优势分析第四节中国中盛资源控股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三、企业产品产销分析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五、企业销售网络分布六、企业竞争优势分析第五节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三、企业产品产销分析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五、企业销售网络分布六、企业竞争优势分析第六节内蒙古大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三、企业产品产销分析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五、企业销售网络分布六、企业竞争优势分析第七节中国钒钛磁铁矿业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三、企业产品产销分析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五、企业销售网络分布六、企业竞争优势分析第八节山东华联矿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三、企业产品产销分析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五、企业销售网络分布六、企业竞争优势分析第九节山东宏达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三、企业产品产销分析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五、企业销售网络分布六、企业竞争优势分析第十节山东地矿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三、企业产品产销分析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五、企业销售网络分布六、企业竞争优势分析第十一章铁矿市场发展趋势与及策略建议第一节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一、产品与技术二、市场竞争格局三、渠道与终端四、价格走势第二节2024-2030年行业运行能力预测一、行业总资产预测二、产品销售收入预测三、利润总额预测第十二章2024-2030年中国铁矿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第一节中国铁矿行业投资环境分析第二节中国铁矿行业投资机会分析第三节中国铁矿行业投资吸引力分析第四节中国铁矿行业投资风险分析一、政策风险二、上下游供需风险三、市场风险四、竞争风险五、资源依赖性风险()六、安全生产风险七、环境保护风险第五节2024-2030年中国铁矿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一、有利因素二、不利因素第六节中国企业境外铁矿项目投资隐忧一、中国境外铁矿项目主要数据点(一)中国企业境外铁矿投资分布(二)境外铁矿项目进展情况分析(三)项目的投资结构特点二、中外企业境外铁矿项目竞争力对比分析(一)国际铁矿项目:富矿多、自动化水平高、成本低(二)中国企业的境外铁矿项目:贫矿多、品位低三、境外矿业投资存在的问题(一)时机把握不准,整体质量欠佳(二)企业国际化运作经验不足,项目整体进展不顺利(三)非洲整体投资环境较差,项目开发成本高四、境外矿业投资建议(一)重新评估,果断选择(二)改变走出去策略,低成本介入(三)平衡战略与战术第七节2024-2030年中国铁矿行业投资建议。

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发展路径与实践

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发展路径与实践

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发展路径与实践摘要:在现阶段的工业化进程中,绿色低碳节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

本文就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发展路径与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实践;路径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能源管控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等技术的持续融合,钢铁能耗水平已显著改善。

1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现状和进展“十三五”以来,钢铁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改造,从生产结构、装备技术、创新机制等方面多措并举,积极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节能降耗成效明显,行业的绿色发展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2015—2022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降幅4%。

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降幅73%;吨钢烟粉尘排放降幅65%。

2022年,随着超低排放工程的持续推进,会员企业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各项环保指标持续改善。

但由于钢铁需求减少、产量下降,整体产能利用率有所降低,以及环保设施耗能等因素,抵消了企业实施节能措施带来的能耗降低,导致吨钢综合能耗同比增长0.23%。

为进一步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钢铁行业和企业正从超低排放、节能增效、低碳转型等方向持续稳步推进。

2碳中和背景下钢铁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1需面临新阶段的绿色贸易壁垒钢铁贸易将面临传统的贸易壁垒和新阶段的绿色贸易壁垒。

区域贸易保护措施及碳边境税将进一步加大钢材和钢材制品的国际贸易难度。

欧洲议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碳边界调整机制的修正案,对温室气体排放量高的企业带来重大挑战。

钢铁企业应率先开展企业评估、报告、计算产品的碳足迹成本等。

2.2钢铁产业链完备,产能供需基本平衡我国建成了全球产业链最完备、规模最大的钢铁产业体系。

在新冠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我国钢铁产业链相对完整、技术自主性比较强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随着钢铁工业的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钢铁产业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行业运行趋势稳健。

钢铁行业耗能结构和节能情况现状

钢铁行业耗能结构和节能情况现状

钢铁行业耗能结构和节能情况现状钢铁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其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越来越大,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如何优化钢铁行业的耗能结构和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钢铁行业能源消耗结构的现状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以煤为主,其次是电力和天然气等。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钢铁企业的总用能量在12亿吨标准煤以上,其中燃煤消耗量达到8.3亿吨,占总用能量的70%以上。

此外,电力消耗量约为2亿千瓦时,天然气消耗量为1.5亿立方米。

这表明,我国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结构呈现出煤炭主导,电力和天然气等辅助的特点。

此外,由于我国钢铁生产工艺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成熟之处,电、蒸汽、气体等能源的能量损失比较大,烟气和废水就又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二、钢铁行业的节能降耗情况1. 能量利用率的提高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在能源的利用率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方面,企业加强了节能设备的配置,引入了新技术和新工艺,例如热回收、尾气余热发电等,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另一方面,企业在产品工艺与生产流程方面也进行了技术改良、优化,减少能源的浪费。

2. 能源结构优化在加强能源利用的同时,企业也在不断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耗量,推广应用清洁能源。

例如,在电力消耗方面,企业正在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的电机、变频设备和能量回收等措施,以降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用电量。

在燃气消耗方面,推广使用液化天然气等,取代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能源。

3. 行业标准的制定与落实为鼓励企业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相关行业管理机构也制定了系列行业标准,如《钢铁厂节能技术规程》、《钢铁行业节能标准体系》等。

通过执行标准,加强了对钢铁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促进了企业加强内部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钢铁行业耗能结构与节能降耗工作存在的问题1. 具体节能降耗量仍有待提升我国钢铁行业在节能降耗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节能降耗量仍有待提升。

中国钢铁工业的能耗现状及分析研究

中国钢铁工业的能耗现状及分析研究

中国钢铁工业的能耗现状及分析研究钢铁行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我国钢铁行业装备及技术创新任重而道远。

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

在我国,科技水平较低一直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最大障碍,钢铁行业同样也不例外。

其中,技术装备落后是中国钢铁工业目前存在的最大结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钢铁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虽然得到较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钢铁出口产品中,我国的初级产品比重高达60%,而高级产品的比重我国只有20%,仅占美国的30%、日本的27%、韩国的26%。

并且,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仅为3%,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远。

按生产能力统计,我国有竞争能力的装备约占50%,其余是需要改造和淘汰的。

在大中型钢铁企业中,炼铁高炉中约有两千五百万吨的生产能力是落后的。

在轧钢设备中,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设备不到50%,国际上早已淘汰的复二重机等设备仍在使用。

目前,我国在整体装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企业只有宝钢和天津钢管公司,年产钢能力约为一千余万吨,占全国钢总产量不到10%。

目前我国钢铁产量、消费量、净出口量以及铁矿石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一,2004 年,中国生铁产量为2.51亿t,钢产量为2.72亿t,钢材产量为 2.97亿t,焦炭产量为2.09亿t。

去年(2005年),宝钢分公司炼铁厂全面完成铁水、烧结矿、焦炭等生产目标,其中共生产铁水1301.18万吨,焦炭535.4万吨,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仅以钢产量而论,中国的钢产量要比产钢量居世界第二、第三、第四位国家的产量之和还要多,占世界钢总产量的 26.31%;焦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其贸易量占世界焦炭贸易量的60%。

由于中国钢铁产品产量高,也就造成了中国钢铁工业所消耗的能源总量很大。

据统计,2003年中国钢铁工业消耗了2.74亿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耗量的16.3%,消耗量仅次于电力工业。

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两千年前就提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而我国资源储量的本并不强,如果不在合理使用上下功夫,不顾自然、不计代价、不为未来、竭泽而渔、竭矿而采,就会很快耗尽国内资源,而且会加大全球资源供给的压力。

钢铁行业碳排放现状及减排潜力分析

钢铁行业碳排放现状及减排潜力分析

Changchun
Yellow River
Hohhot Beijing
Shenyang
River
Yinchunan Xining
Lanzhou
ShijiazhuangTianjin Taiyuan
Jinan
Chengdu Chongqing
Zhen Zhou Xi'an
Hefei
Nanjing Shanghai
钢铁行业碳排放现状及减排潜力分析
提纲
1
研究背景
2 碳排放数据库建设
3 钢铁行业减排潜力
4
工作方向
钢铁行业碳排放现状及减排潜力分析
1
研究背景
国际钢铁行业碳排放现状
‾ 工业部门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36%
‾ 钢铁行业为工业部门第二大排放行 业,占比19%
‾ 吨钢能耗趋于平稳
‾ 碳排放强度近两年有所上升
Specification
Others 11%
铁矿石
Brazil 23%
Domestic 17%
India 6%
Australia 43%
高炉规格
15
10
5
0
<1000 1000-3000 3000-5000(m3)
Specification
Others 10%
He nan 10%
煤炭
An hui 5%
直接排放 =(碳输入 − 碳输出)*44 / 12
企业CO2排放
外购电力等 余热/余压发电等
企业总排放量 = 直接排放 + 间接排放 - 碳抵扣
行业CO2排放
国家统计数据 实测
分析计算
直接排放量 =(燃料消耗量 * 含碳量 * 氧化因子)*44 / 12

节能规划十三五

节能规划十三五

节能规划十三五一、背景介绍节能是指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采取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排放,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了应对全球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并制定了十三五节能规划。

二、目标设定根据中国政府的要求,节能规划十三五的主要目标如下:1. 实现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合理增长范围内,力争能源强度下降18%以上;2. 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使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5%以上;3. 推进能源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40%以上;4. 加强节能监管和政策支持,完善节能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三、措施与政策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节能规划十三五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与政策:1. 加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定能源消耗总量控制指标,推行能源消耗总量交易制度;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工业和建筑领域的节能改造力度,推广高效节能设备和技术;3. 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力度,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推广使用电动汽车;4. 加强能源监管,建立健全的能源统计和监测体系,加强能源消费信息公开;5. 完善节能法规体系,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监督和管理;6.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节能的认识和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四、预期效果通过实施节能规划十三五,预计可以取得以下效果:1. 能源消耗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实现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2. 清洁能源比重明显提高,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改善能源结构;3. 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降低单位GDP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 节能减排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5. 公众节能意识提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减排氛围。

五、总结节能规划十三五是中国政府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通过制定目标、采取措施和实施政策,旨在实现能源消耗总量的控制、能源结构的调整、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节能减排的目标。

2022年中国钢铁产业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2022年中国钢铁产业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2022年中国钢铁产业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2000年开头的十多年间,中国钢铁业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富强期,2000年初,中国的钢铁行业开头蓬勃进展。

但在经受了几年大跃进式的快速进展后,2022年左右,过剩的产能把钢铁业带入了盘整期。

钢铁企业开头合并重组,市场活跃度渐渐下降。

2022年在,中国钢铁产业紧紧围绕“去产能”这一主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切实有效的行动,压减炼钢产能,超额完成了全年压减4500万吨的目标任务。

2022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国的钢铁产业又会如何进展呢?以下是2022年中国钢铁产业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全球钢铁产业现状及需求推断在全球钢铁产业进展历程中,钢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曾经是英国、美国和中国。

自1996年以后,中国粗钢产量始终保持世界第一位,2022年1-11月粗钢产量占全球50.3%。

当前,在经济进展及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在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的支撑下,全球钢铁产业已经转向中国。

从生产来看,2022年1-11月全球粗钢产量14.7亿吨,同比增长0.4%;其中,世界粗钢产量前十位国家总计生产粗钢12.4亿吨,占世界总产量84.6%。

2022年11月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仅为69.6%,环比10月下降0.1个百分点。

从消费来看,2022年全球钢材消费量低于2022年,是自2022年以来首次下降,全球钢材消费格局变化不大。

全球钢铁产业进展现已进入第四阶段新一轮平台期,并将迎来一个漫长的调整过程。

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可预见的将来,钢铁由于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性能优越、体系成熟、应用广泛、绿色循环等优势,都是应用最广泛的结构材料和重要的功能材料。

通过钢铁积蓄量统计结果可以预判,中国将长时期保持较大规模钢铁需求。

按中长期猜测,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摆脱危机影响,复苏范围不断扩大,将逐步拉动钢材消费需求增长。

中国钢铁产业进展现状及趋势现状:2022年已超额完成全年压减粗钢产能4500万吨伴随全球钢铁产业的进展形势,中国钢铁产业也已步入减量阶段,转向创新进展。

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与节能减排

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与节能减排

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与节能减排钢铁行业作为重工业的代表之一,在全球工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由于其高度依赖能源,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巨大,直接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碳排放的增加。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钢铁行业需要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

本文将分析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现状,并探讨一些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

一、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现状钢铁行业以高炉冶炼为主要工艺,这种工艺不仅耗能量大,而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根据统计数据,目前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约占全球工业能源消耗的15%-20%。

高炉冶炼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炭和焦炭,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还进一步加剧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钢铁行业的高能耗和高碳排放直接影响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背景下,钢铁企业不仅要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还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钢铁企业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有效改善环境质量,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节能减排的措施1.技术改进:推动钢铁行业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工艺的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引进先进的高效炼钢设备和渣钢综合利用技术,减少原料浪费,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2.能源替代:开发利用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替代传统能源。

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对煤炭等有限资源的依赖,减少碳排放,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3.废气治理:加强钢铁行业的废气处理和治理,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通过引进先进的废气处理设备和技术,实现废气的高效净化,减少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4.节约用水:钢铁行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用水,因此,节约用水也是重要的节能减排措施之一。

通过引进节水设备和工艺,降低水资源消耗,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加强管理:健全环保管理制度,完善监测和考核机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推动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

四、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节能减排是全球范围的工作,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

钢铁企业节能环保形势分析及应对措施

钢铁企业节能环保形势分析及应对措施

钢铁企业节能环保形势分析及应对措施摘要:目前钢铁企业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及新环境质量标准已经出台,给企业带来了减排、节能和环保成本上升的压力。

本文就钢铁企业节能环保形势分析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在分析钢铁企业面临的节能环保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钢铁企业节能环保形势分析应对措施现阶段,随着环境质量下降,国家出台了一些环保政策,使得钢铁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促进环境保护,落实环保节能标准,钢铁企业必须要从自身做起,严格遵循国家的环保要求,协调好难处理大宗固废及危废处置相关环保工作,做好各类环保报表的指导、监督和协调。

另外,钢铁企业必须要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的开发力度,才能推进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一、现阶段钢铁企业面临的节能环保形势分析1.1迫于排总量控制和限期治理的压力,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成效钢铁行业是国家环保部“十二五”期间的整治重点,将对钢铁企业总量减排进行全口径核查核算。

国家环保部、各省、市政府均以责任状的形式,明确了重点钢铁企业烧结球团脱硫,电厂脱硝等重点减排限期治理项目,对未上脱硫措施的钢铁企业将面临限产、限排甚至停产整治。

在此过程中,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成效。

1-4月繁盛厂、福利厂、钢渣厂、盛鹏源的总电耗量为1000248kwh。

能源消耗钢渣厂1-4月份处理量429945吨,电耗796641kwh。

福利厂1-4月份处理量40833吨(重力除尘灰),电耗173040kwh。

繁盛厂1-4月份处理量5033吨(细灰球和炮泥处理量),电耗21233kwh。

盛鹏源公司1-4月份处理量421.5吨(药剂RP-98B、MN-309B、QY-202),电耗9334kwh。

各厂的吨量电耗均小于年度考核指标。

预计1至5月繁盛厂、福利厂、钢渣厂、盛鹏源的总电耗量为1250310kwh。

1.2新的环境质量标准的出台,对钢铁工业提出更高要求环保部修订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苯并吡(Ba P)的环境质量标准比原来严格4倍以上。

中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潜力及能效提升途径

中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潜力及能效提升途径

中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潜力及能效提升途径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的加强,社会在不断的进步,钢铁工业是典型的资源能源密集型行业,是节能减排重点行业之一。

总结了中国钢铁工业“十二五”以来所取得的节能减排进展及存在的问题,采用动态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了钢需求量和废钢回收量预测模型,基于35项重点节能减排技术评估,结合能源消耗与CO 2 排放模型,分析了中国钢铁工业到2050年的节能减排潜力并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中国钢铁工业能效的若干途径,为钢铁工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钢铁工业;节能;减排;能效引言钢铁工业是一个物质质量和能量高度聚集的产业,因而社会对钢铁业的普遍认识是,钢铁工业是“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行业,要节能减排,就要抑制钢铁业的发展。

然而,从全生命周期的思想来看,事实并非如此,钢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可持续的,在经济发展与环境责任同等重要的绿色经济中,钢铁占据着核心地位。

在人类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钢铁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础材料,集强度、成形性和多功能性于一体的独特特征是其他任何材料不可媲美的,钢铁材料仍然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俱佳的良好材料 [1]。

也就是说,如果不使用钢铁材料而又要实现同样的功能、达到同样的产量,就意味着有比使用钢铁更高的环境负荷。

因此,对钢铁工业目前的处境及发展前景,需要从生命周期视角来看问题,不仅钢铁业内需要重新认识,全社会都有必要重新认识。

因为钢铁业的良性发展,需要一个客观、理性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的现状下。

1节能减排在工业企业中的作用节能减排对工业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能有效解决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矛盾,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促进工业企业经济的健康良好发展。

工业企业在实施节能减排后,能有效节约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资源,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能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这可缓解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

钢铁工业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钢铁工业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钢铁工业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前言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及辅料等生产工序。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钢铁企业协同发展,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

钢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主要阐明钢铁行业发展战略和目标,明确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对钢铁工业转型升级进行部署,作为“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五年,钢铁工业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逐步增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十二五”主要成就1.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粗钢产量由3.5亿吨增加到6.3亿吨,年均增长12.2%。

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由92%提高到97%。

2010年,钢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资产总计6.2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值的10.4%,为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品种质量明显改善。

“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钢材品种齐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品种自给率达到100%。

关键钢材品种开发取得长足进步,高强建筑用钢板、抗震建筑用高强螺纹钢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线钢、大型水电站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速铁路用钢轨等高性能钢铁材料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的发展,保障了北京奥运会场馆、上海世博会场馆、灾后重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西气东输、三峡工程、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发展路径与实践

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发展路径与实践

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发展路径与实践当前,低碳绿色已逐渐成为未来全球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钢铁行业作为资源消耗密集型产业和典型的高碳排放行业,约占全球能源总消耗的8%和全球CO2 排放总量的7%,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约占世界钢铁行业总排放量60% 和我国总排放量的16%. 未来要实现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绿色将是重要发展主题之一. 本文阐述了世界钢铁工业中心转移发展趋势,着重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到减量、创新发展阶段的过程中,典型钢铁企业的低碳绿色发展实践及规划,探讨钢铁工业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实践案例.1 世界钢铁工业发展概况1.1 世界钢铁工业进入中国时代现代钢铁工业经过一百多年的技术变革发展,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钢铁发展中心也随着主导技术革新的中心国(地区)而变化.第一次技术革新产生于19 世纪50~80 年代的工业革命时期,发明自英国的贝赛麦工艺使钢铁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人类进入大规模生产液态钢的新纪元,促进钢铁材料的迅速普及,开启了现代钢铁文明时代. 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统计,在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发明之后的大约20 年间,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曾占世界总产量一半以上.第二次技术革新是20 世纪后转炉炼钢法被引进美国,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 到20 世纪中叶,炼钢技术不断发展,碱性氧气炼钢法和电炉炼钢法成为主要生产工艺,美国大力推进电气化在钢铁制造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炉炼钢的产业化应用;自1890 年至1970 年间,美国占据了长达81 年的“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主导地位”,累计生产了41.95 亿吨钢,占同期世界总产量的35%。

第三次技术革新是20 世纪50 年代中期至70 年代初期,前苏联和日本推动以装备大型化和连铸连轧为代表的系列技术变革,带动钢铁制造效率的全面提升;前苏联自1971 年开始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国,在1988 年产量达到峰值,为1.63 亿吨,占当年全球粗钢产量的20.9%. 直到1992 年苏联解体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日本在1973 年和2007 年有两个产量峰值(1.19 亿吨和1.20 亿吨),分别占当期世界总产量的17.3% 和8.9%。

钢铁行业中的能耗分析与节能措施研究

钢铁行业中的能耗分析与节能措施研究

钢铁行业中的能耗分析与节能措施研究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之一。

然而,随着全球能源紧缺和环保压力的增大,钢铁行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能源和环境压力。

因此,如何降低钢铁生产的能耗并采取可持续的节能措施成为钢铁企业的重要问题。

一、钢铁行业的能耗现状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

钢铁行业是我国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之一,目前钢铁行业的能耗量处于全球最高水平。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钢铁生产能耗为14.91千克标煤/吨,能耗排名仅次于南非,位列全球第二。

二、钢铁行业的节能措施1、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降低钢铁生产能耗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钢铁行业逐渐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集约化、低能耗、清洁生产方向转型。

例如采用炼铁、炼钢、轧钢等新技术,进行烟气余热回收,优化工艺流程等。

2、节能改造节能改造是钢铁企业减少能耗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进行设备能效改进、建筑节能改造、生产流程优化、余热回收等手段,来降低钢铁生产的能耗。

例如升级现有的高炉和轧机,增加钢铁生产单位的产出,同时降低电和煤的消耗。

3、清洁能源利用清洁能源利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

利用风和太阳等可再生能源来代替传统的化石燃料,不仅可以降低排放,还可以减少能耗。

例如在钢铁生产中,使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可以减少钢铁生产中的电能消耗。

三、钢铁行业的环境保护钢铁行业不仅需要降低能源消耗,同时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钢铁企业需要采取一些环境保护措施,例如:1、减少钢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采用高效的工艺技术和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减少排放废气、废水和工业废渣等污染物。

例如减少钢铁生产中的碳排放、酸雨生成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

2、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是钢铁企业强化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制定环境管理规定和标准,以及培训和监督员工遵守环境法规,进一步加强环保管理和监督。

3、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帮助钢铁企业逐步转型成为低耗能、低排放、环境友好型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钢铁工业“十三五”节能潜力分析李新创1郜学姜晓东(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北京 100711)摘要系统总结了我国钢铁工业“十二五”期间节能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并剖析了目前钢铁工业节能工作存在的五大主要问题。

文章进一步展望了未来“十三五”钢铁工业面临的节能形势和整个钢铁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未来我国钢铁工业主要节能潜力和方向。

文章认为,“十三五”期间,钢铁工业技术节能的贡献平稳并呈下降趋势,结构节能贡献比例上升但同时存在较大变数,管理节能将逐步发挥更大潜力。

关键词节能潜力,结构节能,管理节能,技术节能Analysis on Potential of Energy Conservation of Chinese Steel Industryin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Li Xinchuang, Gao Xue, Jiang Xiaodong(China Metallurgical Industry Plann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711,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great achievement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of Chinese Steel Industry in the 12th Five-year Period, and illustrates five main weaknesses existing in energy conservation. In addition, the paper makes a prospect for development trend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the whole industry in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 as well as provides an analysis on potential and directio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of Chinese Steel Industry over the coming years.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it is predicted that proportion of technical contribution will move steadily and show a downturn, proportion of contribution made by structure will move up and contribution made by management will show a greater potential step by step in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Key words potential of energy conserv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by structural adjustment, energy conservation bymanagement, energy conservation by technical improvement1“十二五”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回顾1.1取得的成绩1.1.1 为国家单位GDP能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做出巨大贡献与2010年相比,2014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下降了3.36%,完成了“十二五”节能进度的81.3%,超进度完成“十二五”工业节能规划提出的目标。

与2010年相比,2014年全国粗钢产量增加了31.28%,但总用能量仅增加了26.88%。

1.1.2 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重点统计钢铁企业5m及以上焦炉产能占炼焦总产能48%,1000m3及以上高炉占炼铁总产能65%,100t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

本文为作者在2015年3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举行的钢铁工业“十三五”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思路研讨会上的报告及以上转炉占转炉炼钢总产能59%。

烧结余热发电机组普及率大幅提高,配备比例超过20%,超额完成国家提出的“十二五”发展目标;干熄焦装置约占世界总套数的60%;1000m3以上高炉TRT配备率接近100%,干式TRT配备率大幅度提高,钢铁工业烧结余热发电机组、干熄焦装置、TRT装置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钢铁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已经位居世界领先行列。

1.1.3 生产工序能耗指标逐步降低与2010年相比,2014年焦化、烧结、炼铁工序能耗分别降低了7.3%、7.1%和3.1%,转炉冶炼工序能耗下降了9.8千克标准煤每吨。

与2013年版《粗钢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焦化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相比,2014年重点统计企业焦化工序能耗企业达标率91%,烧结工序能耗企业达标率93%,炼铁工序能耗企业达标率91%,转炉工序能耗企业达标率42%。

1.1.4 二次能源回收及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与2010年相比,2014年焦炉煤气利用率提高了1.2%,高炉煤气利用率提高了2.9%,转炉煤气利用率提高了8.0%,吨钢转炉煤气回收量提高了30.8%,企业自发电量占总用电量的比例提高了5%左右。

焦炉上升管、烧结大烟道烟气、高炉冲渣水、轧钢加热炉等产生的中低温余热资源回收利用取得一定突破。

1.1.5 自动化节能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十二五”期间,钢铁企业已建和在建能源管控中心数量超过90家。

随着一批能源管理中心项目的建成,促进了钢铁企业两化融合,提高了企业能源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形成了钢铁行业能源消费精细化管理示范效应,为政府节能监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大气污染防治、企业自身节能减排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1.2存在的问题1.2.1 结构节能负贡献与2010年相比,2014年重点统计企业铁钢比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炼钢废钢综合单耗降低了20%,造成结构节能不但对整个节能没有“正”贡献,反而“负”贡献。

此外,原料条件进一步恶化,和2010年相比,高炉入炉品位下降了3.67个百分点,烧结矿品位下降了1.08个百分点,对烧结固体燃料单耗和高炉燃料比影响较大。

1.2.2 能源管理水平低我国节能技术和装备水平已处于国际领先行列,但我国能源管理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企业领导层对节能工作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节能管理机构层级偏低,专职节能管理人员数量偏少,节能管理基础能力薄弱,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普遍不足。

多数企业未形成完整的能源管理体系,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仍然不高。

1.2.3 技术创新难度大常规节能措施如干熄焦、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烧结余热发电、余热余能发电等技术逐渐普及,但节能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难度大、进度慢,焦炉煤调湿、上升管余热回收、钢铁渣余热利用、低碳冶金等节能技术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1.2.4 节能长效机制缺乏单一的行政命令式节能减排考核机制越来越难以适应节能工作形势的发展,如何调动企业自愿节能的积极性,如何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办法和评价机制对今后节能工作影响很大。

钢铁工业节能工作推动的手段缺乏,奖励和惩罚的抓手不足。

1.2.5 “数字节能”现象明显钢铁企业在节能减排考核和内部节能潜力空间逐渐缩小的双重压力下,统计数据失真现象越来越明显。

焦化工序能耗、炼铁工序能耗等工序的突破理论值数据不断涌现,吨钢综合能耗同比大幅降低也时有出现,数据的失真给行业节能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带来困难,给国家制定政策造成干扰。

2十三五我国钢铁工业节能面临形势从国家政策看,对节能工作考核将进一步加强。

国家正在实施“一挂双控”政策,“一挂”就是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挂钩,“双控”就是对高耗能产业和过剩产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约束,能源消费总量只减不增;对其他产业按平均先进能效标准实行能耗强度约束,现有产能能效限期达标,新增产能必须符合先进能效标准,促进优胜劣汰。

“十三五”碳排放总量控制和强度控制也将落实到各家钢铁企业,企业面临的减碳压力骤然增大。

此外,能耗限额新标准对企业能耗达标提出新的要求。

从企业内部看,钢铁企业经济效益差、经营困难,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处于工业行业最差水平。

钢铁主业持续亏损,负债率居高不下,用于节能减排上的投入受到严重影响,节能难度加大。

企业面临环保的生存压力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压力,环保和深加工制造用能会较大幅度增加。

虽然节能工作存在难度,但节能降耗仍是企业降本增效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是企业的内在需要。

3“十三五”钢铁工业总体趋势与铁钢结构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中国钢铁产业依靠规模增长和质量提升的双轮驱动,满足了建筑、机械、能源、汽车等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生产国与出口国,产业素质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作用逐步显现,钢铁产业将在较长时期处于新常态,表现为“三低一高”的特点:生产消费在峰值平台波动发展,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经营困难,原燃料价格处于相对低位,钢价则在绝对低位,环保治理保持高压态势,能源制约趋紧,融资难度大、资金成本高。

随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趋于逐步显现,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的局面将发生改变,单位经济总量的钢材消费强度进一步下降,钢铁生产和消费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处于峰值弧顶区,对铁矿、废钢等原材料的需求将保持高位,但着眼中长期,随着废钢资源量的增加,国内铁矿需求回落的大趋势不可避免。

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十三五”规划时期,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钢铁工业进入了生产总量峰值期,市场格局深度调整期、建成钢铁强国关键时期和创新发展机遇期。

钢铁工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主线是改革、调整、绿色、创新,其总任务是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提供坚强支撑,并为完成第二个“百年”目标蓄势谋篇、做好准备。

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钢铁产业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由钢铁制造向材料服务转变;二是由国内发展向国内国际协调发展转变;三是由要素投入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四是由高消耗高排放粗放式发展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转变;五是由钢铁一业独大向多元协调发展转变;六是由无序盲目竞争向有序协调竞争转变,加快联合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实现有序发展。

我国粗钢生产已处于峰值弧顶区,从中长期、整体的角度来看,已经呈现“弧顶”加“下降通道”的走势,但不排除个别年份的波动回升。

生铁生产呈现同样特点,且随着废钢资源量逐步增加,生铁产量在长周期内的平均下降速度将比粗钢要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