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压轴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的计算问题-经典压轴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的计算问题-经典压轴题含答案

一、欧姆定律的计算问题难题易错题1.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从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 R1、R2的 I-U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A图线是电阻R2的I-U关系图象B.电源电压为 18VC.R1的阻值是20ΩD.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30Ω【答案】D【解析】【详解】A.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R1两端的电压最大,R2两端的电压为0;由图象可知,A为滑动变阻器R2的U−I关系图象,B为电阻R1的U−I图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U−I图象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0.2A,R1两端的电压U1=4V,R2两端的电压U2=14V,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电源电压:U=U1+U2=14V+4V=18V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I=UR可得,定值电阻R1的阻值R1=1UI=4V0.2A=20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I=UR可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2UI=14V0.2A=70Ω故D错误,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 ,当滑片P 置于变阻器的B 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 ,在10s 内定值电阻1R 产生的热量为36J ;当滑片P 置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2V 。

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 .1R 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9∶16B .滑动变阻器2R 的最大阻值为10ΩC .电源电压为12VD .1R 的阻值为10Ω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 【详解】由电路分析可知,定值电阻R 1与滑动变阻器R 2串联,电压表测R 2两端的电压,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当滑片滑到B 端时,电路中电流为11226V U I R R ==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则电源电压为111126V6V U I R U R R =+=⨯+ 当滑片滑到中点时,R 2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压表示数应减小,即滑片滑到中点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216V 2V 4V U U U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2222222224V 8V2U U I R R R R ⨯==== 则电源电压为212128V4V U I R U R R =+=⨯+ 因电源的电压不变,则11226V 8V 6V 4V R R R R ⨯+=⨯+ 解得:R 1=R 2,则电源的电压为11111216V 6V 6V 6V 12V U I R U R R R R =+=⨯+=⨯+= 当滑片滑到B 点时,R 1两端电压为3112V 6V 6V U U U =-=-=由2U Q t R=可得,R 1的阻值为 2231(6V)10s 10Ω36JU R t Q ==⨯=因R 1=R 2,故R 2的最大阻值为10Ω,滑片在B 点时和滑片在中点时,电路中的电流之比为12226V 38V 4I R I R == R 1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22211112221239()416P I R I P I R I ====() 故选ABCD 。

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欧姆定律问题的经典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欧姆定律问题的经典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欧姆定律问题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定值电阻R 的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某个位置向右滑动一段距离,使变阻器阻值增大了5Ω,电流表示数减小了0.04A ,则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是A .增加了0.2 VB .减少了0.2 VC .增加了0.4 VD .减少了0.4 V【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 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某个位置向右滑动一段距离,设通过电路的电流分别为I 1、I 2,R 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 1、U 2,因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由分压原理,电压表示数增大,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R 的电压减小;122112U U U U U U I I R R R----=-=, 2112()0.04A 10Ω0.4V U U I I R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得到变阻器增加的电压等于R 减小的电压,即电压表示数增加了0.4V .故选C .2.小华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流表的量程为0~3A ,两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相等,闭合开关S 、S 1,将变阻器R 2滑片置于最下端,将变阻器R 1滑片从最下端向最上端移动;闭合开关S 、S 2,将变阻器R 2滑片由最下端逐渐向上移动至最上端。

两种情况电流表示数与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源电压为6VB .定值电阻R 0的阻值为10ΩC .电路中消耗的最大功率为3. 6WD .同时闭合三开关,将变阻器R 2滑片置于最上端,滑动变阻器R 1的取值范围为2. 5Ω~20Ω【答案】ABD【解析】【分析】【详解】A .闭合开关S 、S 1,1R 与2R 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1R 两端的电压,将变阻器R 2滑片置于最下端,则是将2R 的最大阻值连入了电路,将变阻器R 1滑片从最下端向最上端移动,1R 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则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不变,电路中电流变大,根据I =U R可知2R 两端电压变大,则电压表示数变小,由图乙电压随电流增大而减小的图像知,1R 阻值最大时,分压最大为3V ,因两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相等,所以电源电压为U 电源=3V+3V=6V由图像可知1R 阻值为0时,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为0.3A ,两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相等,1R 与2R 的最大阻值为1R 大=6V 0.30A=20Ω 故A 正确; B .闭合开关S 、S 2,0R 与2R 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0R 两端的电压,将变阻器R 2滑片由最下端逐渐向上移动至最上端,2R 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则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不变,电路中电流变大,根据I =U R可知0R 两端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小,由图乙电压随电流增大而增大的图像知,2R 阻值为0时,电路中电流最大为0.6A ,0R 两端电压最大为电源电压6V ,所以0R 的阻值为0R =U I 大=6V 0.6A=10Ω 故B 正确。

备战中考物理欧姆定律-经典压轴题含答案

备战中考物理欧姆定律-经典压轴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问题1.如图,电源电压U不变,开关S断开与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之比是5:8,则电阻R1 与R2 的阻值之比是A.3:5 B.5:3 C.5:8 D.8:5【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开关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R1上的电压U1;开关闭合时,R2被短路,电压表测量总电压U。

因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电源的电压不变,则U1:U2=(U-U2):U2=3:5又因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且U=IR,所以R1:R2=U1:U2=3:5故选A。

2.如图所示,R1是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自B向A 移动的过程中A.电压表 V1 示数变小,V2 示数变大,电流表 A 的示数变大B.电压表 V1示数与电流表 A 示数之比不变,电压表 V2 示数与电流表 A 示数之比变大C.电流表 A 的示数变大,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电压表 V2示数变小D.电压表 V2示数变化量与电流表 A 示数变化量之比不变【答案】CD【解析】【详解】由图可知,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V1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测R1两端电压,V2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测R2两端电压;A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自B 向A 移动时,R 2的阻值减小,则通过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根据U=IR ,R 1是定值电阻,阻值不变,通过的电流增大,则分得的电压增大,即V 1的示数变大,根据串联分压的特点以及电源电压恒定,则R 2分得的电压就减小,即V 2的示数减小,故A 项不符合题意;B .电压表 V 2 示数与电流表 A 示数之比,即R 2的阻值在减小,电压表 V 1 示数与电流表 A 示数之比,即R 1的阻值是一个定值,故B 项不符合题意;C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根据公式P=UI 可知,电源电压不变,通过的电流增大,则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故C 项符合题意;D .根据串联分压的特点,则有211U U U U IR =-=-,211U U U U I R '''=-=-,则()()221111U U U U I R U IR I I R IR '''=-=---=-=-,即 21U R I=-, 所以,电压表 V 2 示数变化量与电流表 A 示数变化量之比不变,故D 项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经典压轴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经典压轴题及答案

答案为 D.选项 A、B、C 不符合题意.
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 L1、L2 分别标有“6V 3W”和“6V 6W”的字 样,滑动变阻器 R 的阻值变化范围为 0~12Ω,当 S1、S2 和 S3 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 到 a 端时,两灯都正常发光。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则( )
I
IL
UL RL
1.5V 5Ω
0.3A
这个电流大小没有超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大小为
R UR 3V 10Ω IR 0.3A
这个阻值大小也在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之内,所以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最小可以为 0.3A,综 上所述,电路中电流变化的范图是 0.3A~0.5A,滑动变阻阻值变化的范围是 4Ω~10Ω,A 错误、B 错误;
率。 【详解】
A.当 S1、S2、S3 都闭合,滑动变阻器滑到 a 端时,灯泡 L1 和灯泡 L2 并联,因并联电路中 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两灯都正常发光,则电源的电压
U U1 U2 6V
故 A 错误;
B.由 P UI 可得,两灯泡都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
I1
P1 U1
3W 6V
0.5A , I2
【分析】
【详解】
A.由图甲所示电路图可知,电流表采用内接法,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所测电压偏 大,试验误差是由电流表的分压造成的,当待测电阻阻值远大于电流量表内阻时,即甲图
适合测量阻值较大的电阻,误差会减小,故 A 正确; B.由图乙所示电路图可知,电流表采用外接法,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所测电流偏 大,实验误差来源于电压表分流,当电压表内阻远大于待测定值阻值时,即乙图适合测量
7.已知甲、乙两灯的额定电压均为 6V,如图是甲、乙两灯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曲 线.现将两灯串联后接在某一电源两端,要使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并保证电路安全, 则电路的工作电流和电源最大电压为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压轴题(含答案解析)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压轴题(含答案解析)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之真题直击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09•奉化市模拟)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实验室用电压表测电压时所设计的一个电路图,下列有关此电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压表不可能同时测得L1、L2两端的电压B.S1和S2不能同时闭合,否则电路将短路C.若S1和S2都断开,电压表示数为零D.若在测得L1两端电压后,只需断开S1、闭合S2,就能直接测出L2两端的电压2.(2014春•龙山县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3和R4的阻值分别是12欧、18欧、18欧和12欧,电源电压恒为12伏,电压表的量程有两挡:0~3V和0~15V,该电压表的正确连接应该是()A.“+”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15VB.“+”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3VC.“﹣”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15VD.“﹣”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3V3.(2014•十堰模拟)甲、乙、丙三只小灯泡,按如图所示连接时恰好都能正常发光.当甲灯由于接触不良而熄灭后,以下可能发生的是()A.乙、丙灯立即变得更亮 B.乙灯变暗,丙灯变亮C.丙灯烧毁,乙灯不亮D.乙灯烧毁,丙灯不亮4.(2014•乌鲁木齐)甲乙两地相距50km,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输电线,已知输电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甲乙两地检修员先后用相同的电源和电流表做成的测量仪如图,进行了如下测量,将测量仪接入ab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将测量仪接入cd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A.则短路位置离甲地()A.40km B.33.3km C.16.7km D.10km5.(2014•宜宾)如图所示,是一科技创新小组同学们设计的水位计工作原理图,绝缘浮子随水位的升降带动滑动变阻器R的金属滑杆P升降,通过电压表是显示的数据来反应水位升降情况.水位最低时,滑杆P位于R的a端处.L是一个指示灯,电路各部分接触良好,不计导线电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当水位不变时,则电压表示数不变,指示灯不亮B.当水位下降时,则电压表示数变小,指示灯变亮C.当电压表示变大,指示灯变暗,则表明水位上升D.若将电压表改装成水位计,则电压表零刻度线即为水位计零刻度线6.(2013•昌平区一模)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闭合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3V,电压表V2的示数为4V.若把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其余元件位置不变,闭合开关后,有一只电压表示数变为5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后,闭合开关,电压表V1的示数为5VB.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后,闭合开关,电压表V2的示数为5VC.电源电压为6VD.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后,闭合开关,电阻R1两端电压为1V7.(2014•泉州)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只闭合开关S1时,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之比为3:2;只闭合开关S2时,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之比为5:3,则R1与R2的电阻之比为()A.3:5 B.2:3 C.4:3 D.5:3二.填空题(共2小题)8.(2013•哈尔滨)如图电源电压恒定,闭合S0.当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示数之比U甲:U乙=7:5;当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表示数之比I甲:I乙=,此时R1、R2消耗的功率之比P1:P2=.9.(2014•北京)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R0.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10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0.断开开关S,把电阻R换成阻值为3R0的另一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0,则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Ω.10.(2014•湖北)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2为滑动变阻器,R1、R3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改变滑片P的位置,两电压表的示数与电流表的示数对应关系的图象分别表示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则:(1)当滑片移至a端时,对应的是图乙中的点;(2)当滑片移至b端时,电路中的电流为A;(3)R1的阻值为多少?(4)电源的电压为多少?三.解答题(共4小题)11.(2015•成都)在自然灾害中输电线路容易出现故障,科技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来体验判断故障类型和位置的方法.他们用AB、CD两根长为L的长直电阻丝模拟输电线,在电阻丝的左右两侧可以安装检测电路,电阻丝单位长度的阻值为r.如图1所示,在左侧安装检测电路,其中R0为保护电阻,右侧用导线连接.线路无故障时,电压表V1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1)若检测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V1示数为U,表明输电线故障为.(2)若检测电路中电流表示数大于I,电压表V1示数为U,表明输电线可能出现短路或形成间隙电阻.如图2所示,小组在AB、CD之间某处连接一根导线模拟输电线短路,或在另一处连接未知电阻R x模拟输电线之间形成间隙电阻,在右侧连接电压表V2.若输电线短路,则电压表V2示数;若输电线之间形成间隙电阻,则电压表V2示数.(3)在图2中,若输电线的故障是短路,电流表的示数为I1,电压表V1的示数为U,则故障处与A端的距离为(用r、I1、U、R0表示).12.(2013•镇江)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R为“30Ω,0.25A”滑动变阻器,R1为“10Ω,0.4A”电阻,电压表量程为0﹣3V.图中虚线框内接一只“20Ω,0.3A”电阻R2(未画出).已知:①闭合S1和S2,断开S3时,调节R,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0Ω,此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1.2W;②断开S1,闭合S2、S3,调节R,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6Ω,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0V.(1)在情形①中,求电路的总阻值;(2)请在答题卷的图中画出虚线框内的电路;(3)当闭合所有开关时,为保证电路安全,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13.(2013•烟台)图甲为某型号电子秤,其原理结构如图乙所示,R0为定值电阻;R是压敏电阻,其阻值随所受压力F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改写电压表(量程为3V)的表盘数值后可直接读出所称量物体的质量,设踏板的质量为5kg,电源电压保持9V不变,g取10N/Kg.(1)空载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V,求R0的阻值.(2)该电子秤的量程是多大?(3)如果保持电子秤结构和电压表量程不变,只在电路中增加一个电阻,使电子秤的量程变为110kg,计算说明应使用多大的电阻?如何连接?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09•奉化市模拟)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实验室用电压表测电压时所设计的一个电路图,下列有关此电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压表不可能同时测得L1、L2两端的电压B.S1和S2不能同时闭合,否则电路将短路C.若S1和S2都断开,电压表示数为零D.若在测得L1两端电压后,只需断开S1、闭合S2,就能直接测出L2两端的电压【考点】电路的三种状态;电压表的使用.【专题】错解分析题.【分析】根据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即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且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电路有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所谓电源短路,就是用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将电源两极相连.【解答】解:A、因为L1、L2是串联在电路中,则电压表不可能同时与L1、L2并联;故A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S1和S2同时闭合时会直接连通了电源的两极,电流将不再经过灯泡,发生短路,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若S1和S2都断开,电压表不能连入电路,故电压表不能测量,电压表示数就为零,故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测得L1两端电压时,电流是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则断开S1、闭合S2时,电流就会从电压表的负接线柱流入,正接线柱流出;使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不能使用;故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压表的使用.会根据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将电压表正确接入电路中.2.(2014春•龙山县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3和R4的阻值分别是12欧、18欧、18欧和12欧,电源电压恒为12伏,电压表的量程有两挡:0~3V和0~15V,该电压表的正确连接应该是()A.“+”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15VB.“+”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3VC.“﹣”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15VD.“﹣”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3V【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欧姆定律.【分析】电源的作用﹣﹣提供电压,由电路中的电阻分担,利用欧姆定律求出R2、R4两端的电压,进而确定电压表两端的电压、电流方向,进而确定正确的选项.【解答】解:由题知,R1+R2=R3+R4=12Ω+18Ω=30Ω,由于R1和R2串联,U1:U2=R1:R2=12Ω:18Ω=2:3,而U=12V,所以U2=U=×12V=7.2V;由于R3和R4串联,U3:U4=R3:R4=18Ω:12Ω=3:2,而U=12V,所以U4=U=×12V=4.8V;电压表接通后,电压表下面接线柱(A点)电压高、上面接线柱(B点)电压低,电流将从下接线柱进、从上接线柱出,“﹣”接线柱在上端,电压表两端电压U'=7.2V﹣4.8V=2.4V<3V,使用0~3V量程即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的应用,确定电压表上、下接线柱的电压高低是本题的关键.3.(2014•十堰模拟)甲、乙、丙三只小灯泡,按如图所示连接时恰好都能正常发光.当甲灯由于接触不良而熄灭后,以下可能发生的是()A.乙、丙灯立即变得更亮 B.乙灯变暗,丙灯变亮C.丙灯烧毁,乙灯不亮D.乙灯烧毁,丙灯不亮【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欧姆定律.【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甲乙两灯泡并联后与丙灯泡串联,根据电阻的并联特点可知当甲灯由于接触不良而熄灭后并联部分电阻的变化、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丙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乙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比较此时乙灯泡两端的电压和原来灯泡两端的电压关系判断其可能发生的情况,进一步得出答案.【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甲乙两灯泡并联后与丙灯泡串联,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所以,当甲灯由于接触不良而熄灭后,并联部分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丙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乙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大于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则乙灯泡可能会被烧坏,电路断路,丙灯泡不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电阻的串并联和欧姆定律的应用,要注意三灯泡原来是正常发光的,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大于正常发光时的电压时可能会被烧坏.4.(2014•乌鲁木齐)甲乙两地相距50km,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输电线,已知输电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甲乙两地检修员先后用相同的电源和电流表做成的测量仪如图,进行了如下测量,将测量仪接入ab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将测量仪接入cd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A.则短路位置离甲地()A.40km B.33.3km C.16.7km D.10km【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分析】根据欧姆定律可计算电路中的电阻,进一步计算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解答】解:已知输电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设每km输电线的电阻为R0,导线的短路位置离甲地为s,短路位置离乙地为50km﹣s,则R ab=2sR0,R cd=2(50km﹣s)R0,由欧姆定律得:U=I ab R ab,U=I cd R cd,∴I ab R ab=I cd R cd,即:0.3A×2sR0=1.2A×2(50km﹣s)R0,∴s=40km.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题意求从检修点到短路处的总电阻是关键的一步,再进一步根据总电阻得出导线的总长度,值得注意的是:短路处距甲处的距离则是导线总长度的一半.5.(2014•宜宾)如图所示,是一科技创新小组同学们设计的水位计工作原理图,绝缘浮子随水位的升降带动滑动变阻器R的金属滑杆P升降,通过电压表是显示的数据来反应水位升降情况.水位最低时,滑杆P位于R的a端处.L是一个指示灯,电路各部分接触良好,不计导线电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当水位不变时,则电压表示数不变,指示灯不亮B.当水位下降时,则电压表示数变小,指示灯变亮C.当电压表示变大,指示灯变暗,则表明水位上升D.若将电压表改装成水位计,则电压表零刻度线即为水位计零刻度线【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专题】错解分析题;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分析】图示电路中,指示灯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串联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阻器的金属滑杆P上下移动时,电路中电阻改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分压特点,分析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解答】解:A、由图可知:指示灯与变阻器串联连接在电源上,处于通路状态,指示灯发光;当水位不变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不变,则电流不变,所以电压表示数不变.故A错误.B、电压表测量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特点可知,当水位下降,即滑动触头P向下运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小;电路处于通路状态,指示灯变亮,故B 正确;C、当电压表示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特点可知,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大,表明触头P向上移动,即水位上升;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变小,所以指示灯变暗,故C正确.D、若将电压表改装成水位计,则电压表零刻度线时,即滑杆P位于R的a端处,由题干可知,此时水位最低,但不是水位计零刻度线,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电路的分析,关键抓住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特点分析电压表示数与变阻器的阻值变化关系.6.(2013•昌平区一模)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闭合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3V,电压表V2的示数为4V.若把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其余元件位置不变,闭合开关后,有一只电压表示数变为5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后,闭合开关,电压表V1的示数为5VB.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后,闭合开关,电压表V2的示数为5VC.电源电压为6VD.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后,闭合开关,电阻R1两端电压为1V【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路的动态分析.【专题】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分析】电路图中R1、R2和R3串联在电路中,V1测的是R1和R2的总电压,V2测的是R2和R3的总电压;当R2与R3位置对调后,三个电阻仍是串联,此时V1测的是R1和R3的总电压,V2测的仍是R2和R3的总电压,所以V1示意改变,V2示意不变.然后由欧姆定律列出方程即可求出电源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后电阻R1两端电压.【解答】解:由图可知,电路由三个电阻串联而成,设电源电压为U,电路中的电流为I,则有:I(R1+R2)=3V﹣﹣﹣﹣﹣﹣﹣﹣﹣﹣﹣①I(R2+R3)=4V﹣﹣﹣﹣﹣﹣﹣﹣﹣﹣②当R2与R3位置对调后,三个电阻仍是串联,电路中电流不变,V2示数不变,故A正确,B不正确;则:I(R1+R3)=5V﹣﹣﹣﹣﹣﹣﹣﹣﹣﹣③①②③式相加得:I(R1+R2+R3)=6V﹣﹣﹣﹣﹣﹣﹣﹣﹣④因为U=I(R1+R2+R3)=6V,故C正确;④减③可得:U1=2V,故D不正确.故选AC.【点评】首先要看懂电路图中电阻的连接方式,是做题的基础,然后确定每个电压表的示数,再根据欧姆定律列出式子,从几个式子中找出规律是关键.7.(2014•泉州)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只闭合开关S1时,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之比为3:2;只闭合开关S2时,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之比为5:3,则R1与R2的电阻之比为()A.3:5 B.2:3 C.4:3 D.5:3【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应用题;欧姆定律.【分析】只闭合开关S1时,电阻R1与R0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电阻R1两端电压;只闭合开关S2时,电阻R2与R0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电阻R2两端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先得出电阻R1与R0的比值,再得出电阻R2与R0的比值,最后即可得出R1与R2的电阻之比.【解答】解:只闭合开关S1时,电阻R1与R0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电阻R1两端电压;因为电压表V1、V2示数之比为3:2,即U:U1=3:2,则U1:U0=2:1,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R1:R0=U1:U0=2:1,∴R1=2R0;只闭合开关S2时,电阻R2与R0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电阻R2两端电压;因为电压表V1、V2示数之比为5:3,即U:U2=5:3,则U2:U0′=3:2,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R2:R0=U2:U0′=3:2,∴R2=R0;∴R1:R2=2R0:R0=4:3.故选C.二.填空题(共2小题)8.(2013•哈尔滨)如图电源电压恒定,闭合S0.当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示数之比U甲:U乙=7:5;当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表示数之比I甲:I乙=2:7,此时R1、R2消耗的功率之比P1:P2=5:2.【考点】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电功率的计算.【专题】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分析】由电路图可知,闭合S0、S,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甲测电源电压,电压表乙测电阻R2电压,由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阻值之比;由电路图可知,闭合S0、S断开且两电表为电流表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甲测通过R2的电流,电流表乙测干路电流,由欧姆定律及并联电路特点求出两电流表示数之比,由P=UI 求出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解答】解:闭合S0、S,两电阻串联,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U甲:U乙=7:5,令U甲=7U,U乙=5U,则U1=U甲﹣U乙=2U,U2=U乙=5U,有I=,则====,闭合S0、断开S,两电阻并联,两电表为电流表时,===,I1=I2,由于甲电流表测量R2的电流,乙电流表测量干路电路,则I甲=I2,I乙=I1+I2=I2,==;两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之比:===;故答案为:2:7;5:2.9.(2014•北京)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R0.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10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0.断开开关S,把电阻R换成阻值为3R0的另一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0,则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30Ω.【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欧姆定律.【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列出等式即可求得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解答】解:设电源电压为U,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R,由“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10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0.”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可得,﹣﹣﹣﹣①,当“电阻R换成阻值为3R0的另一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0,”则=﹣﹣﹣﹣②,由①②解得R=30Ω.故答案为:30.【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电压表的示数和电源的电压不变建立方程进行解答.10.(2014•湖北)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2为滑动变阻器,R1、R3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改变滑片P的位置,两电压表的示数与电流表的示数对应关系的图象分别表示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则:(1)当滑片移至a端时,对应的是图乙中的B点;(2)当滑片移至b端时,电路中的电流为1A;(3)R1的阻值为多少?(4)电源的电压为多少?【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分析】(1)由电路图可知,当滑片移至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据此进行判断;(2)当滑片移至b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象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3)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当滑片移至b端时,R1两端的电压最小,据此判断R1的I﹣U图象,并读出对应的电压和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1的阻值;(4)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分别表示出滑片位于a端、b端电源的电压,联立等式即可求出电源的电压.【解答】解:(1)由电路图可知,当滑片移至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图象可知,对应的是图乙中的B点;(2)当滑片移至b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象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为1A;(3)因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所以,当滑片移至b端时,R1两端的电压最小,图象中AB是R1的I﹣U图象,此时U1=1V,电路中的电流I=1A,则R1===1Ω;(4)由图象可知,滑片位于a端时,V2的示数为3V,电路中的电流I′=3A,滑片位于b端时,V2′的示数为9V,电路中的电流I=1A,因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U=U V2+I′R3=U V2′+IR3,即3V+3A×R3=9V+1A×R3,解得:R3=3Ω,电源的电压U=U V2+I′R3=3V+3A×3Ω=12V.答:(1)B;(2)1;(3)R1的阻值为1Ω;(4)电源的电压为12V.【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判断出滑片位于两端时对应的电表示数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较高.三.解答题(共4小题)11.(2015•成都)在自然灾害中输电线路容易出现故障,科技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来体验判断故障类型和位置的方法.他们用AB、CD两根长为L的长直电阻丝模拟输电线,在电阻丝的左右两侧可以安装检测电路,电阻丝单位长度的阻值为r.如图1所示,在左侧安装检测电路,其中R0为保护电阻,右侧用导线连接.线路无故障时,电压表V1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1)若检测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V1示数为U,表明输电线故障为断路.(2)若检测电路中电流表示数大于I,电压表V1示数为U,表明输电线可能出现短路或形成间隙电阻.如图2所示,小组在AB、CD之间某处连接一根导线模拟输电线短路,或在另一处连接未知电阻R x模拟输电线之间形成间隙电阻,在右侧连接电压表V2.若输电线短路,则电压表V2示数为0V;若输电线之间形成间隙电阻,则电压表V2示数小于U.(3)在图2中,若输电线的故障是短路,电流表的示数为I1,电压表V1的示数为U,则故障处与A端的距离为(用r、I1、U、R0表示).【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欧姆定律.【分析】(1)电压表有示数说明两接线柱与电源之间是通路,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源板并联部分断路;(2)若输电线短路,电压表V2被短路示数为0;若输电线之间形成间隙电阻,电路为R0、R x与R x左侧电阻丝串联,电压表测R x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电压表V2示数与电压表V1示数之间的关系;(3)若输电线的故障是短路,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电阻丝的阻值,再根据电阻丝单位长度的阻值为r求出电阻丝的长度,然后除以2即为故障处与A端的距离.【解答】解:(1)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V1示数为U,说明电压表并联部分断路,即输电线断路;(2)若输电线短路,电压表V2被短路,示数为0;若输电线之间形成间隙电阻,电路为R0、R x与R x左侧电阻丝串联,电压表测R x两端的电压,由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电压表V2示数小于电压表V1的示数U;(3)若输电线的故障是短路,由I=可得,电路中的总电阻:R=,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阻丝的阻值:R线=R﹣R0=﹣R0=,因电阻丝单位长度的阻值为r,所以,电阻丝的长度:L线===,则故障处与A端的距离:L==.故答案为:(1)断路;(2)为0V;小于U;(3).【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故障的判断和串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要注意电阻丝的长度是故障处与A端距离的2倍.12.(2013•镇江)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R为“30Ω,0.25A”滑动变阻器,R1为“10Ω,0.4A”电阻,电压表量程为0﹣3V.图中虚线框内接一只“20Ω,0.3A”电阻R2(未画出).已知:①闭合S1和S2,断开S3时,调节R,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0Ω,此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1.2W;②断开S1,闭合S2、S3,调节R,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6Ω,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0V.(1)在情形①中,求电路的总阻值;(2)请在答题卷的图中画出虚线框内的电路;(3)当闭合所有开关时,为保证电路安全,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阻的串联;电功率的计算.【专题】计算题;作图题;压轴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分析】(1)知道电源的电压和情形①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根据P=求出电路的总阻值;。

高考物理复习冲刺压轴题专项突破—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含解析)

高考物理复习冲刺压轴题专项突破—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含解析)

高考物理复习冲刺压轴题专项突破—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含解析)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电阻R 的I -U 图象,图中α=45°,由此得出()A .欧姆定律适用于该元件B .电阻R =0.5ΩC .因I -U 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故R =1tan α=1.0ΩD .在R 两端加上6.0V 的电压时,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是2.0C 【答案】A 【解析】A .根据数学知识可知,通过电阻的电流与两端电压成正比,欧姆定律适用,A 正确;B .根据电阻的定义式U R I =可知,I-U 图象斜率的倒数等于电阻R ,则得1025R =Ω=Ω,B 错误;C .由于I-U 图象中横纵坐标的标度不同,故不能直接根据图象的斜率求电阻,C 错误;D .由图知,当U =6V 时,I =3A ,则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是31 3.0q It C C ==⨯=,D 错误.2.如图1所示,R 1和R 2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体的导体,边长之比为2∶1,通过导体电流方向如虚线所示;现将这两个电阻R 1、R 2串联接入正弦交流电路,电路图如图2所示;交流电源电压u 随时间t 变化的情况如图3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阻R1和R2的阻值之比为1∶2B.流过电阻R1和R2是的电流之比为1∶2 C.电阻R1两端的电压最大值为220V D.电阻R2两端的电压有效值为110V 【答案】D【解析】根据电阻定律:LRLd dρρ==,可知电阻R1和R2的阻值之比为1∶1,选项A错误;两电阻串联,则流过电阻R1和R2的电流之比为1∶1,选项B错误;两电阻阻值相等,则两端电压的最大值相等,均为,有效值也相等,均为110V,选项C错误,D正确.3.某一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AB段(曲线)所示,关于导体的电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点的电阻为12ΩB.B点的电阻为40ΩC.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1ΩD.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9Ω【答案】B【解析】AB .B 点的电阻为16Ω40Ω1.510B U R I -===⨯故A 错误,B 正确;CD .A 点的电阻为13Ω30Ω1.010A U R I -===⨯故两点间的电阻改变了10Ω,故CD 错误。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的计算问题-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的计算问题-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

一、欧姆定律的计算问题难题易错题1.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8V 且保持不变,标有“8V ,8W ”小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当滑片P 由A 端滑到B 端过程中,根据两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绘制出的U -I 图像,两图像交于Q 点,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Q 点处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 >4VB .Q 点处流过小灯泡的电流I <0.5AC .Q 点处整个电路总功率P <4WD .Q 点处小灯泡实际功率P 灯>2W【答案】D 【解析】 【详解】由甲可知,该电路是灯泡与电阻器串联,电压表V 1测灯泡L 电压,电压表V 2测变阻器R 的电压,二者电流相等,电流表测电流I 。

对甲电路进行动态分析可得,当滑片往A 移动,滑动变阻器R 电阻变小,电路电流变大,电压表V 1示数变大,电压表V 2示数变小。

A . 从图中可以获得信息,Q 点为二者的交点,Q 点表示二者此刻的电流、电压都相等即I R =I L ,U R =U L灯泡与变阻器串联,所以二者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即U L +U R =8V所以U R = U L =4V故A 错误;B . 设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灯丝电阻为R L1,灯泡两端电压为4V 的时候灯丝电阻为R L2,R L1=2U P 额额=()28V 8W=8Ω灯泡L 的电阻在变化,随着电压增大,灯丝的温度变高,电阻变大。

电压减少时,灯丝温度较低,电阻较小,即:R L1>R L2,则:R L2<8Ω。

Q 点为二者的交点,Q 点表示二者此刻的电流、电压都相等。

所以Q 点时电流,I Q =L2U R '=L24V R >4V 8Ω=0.5A 故B 错误;C . 由于I Q >0.5A ,所以此时电路总功率P Q =UI Q >8V ×0.5A=4W故C 错误; D . 灯泡的实际功率P LS =UI L2=4V ×I L2>4V ×0.5A=2W故D 正确。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的计算-经典压轴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的计算-经典压轴题含答案
A.当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Rl接入电路的电阻为6欧姆
B.当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该电路在10s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30J
C.当滑片P移到最左端时,通过小灯泡L的电流为1A
D.当滑片P移到最左端时,电路的总功率最小且为10W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当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小灯泡L两端的电压是6V,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滑动变阻器R1的电压也是6V,流过灯泡L的电流大小是
实际功率之比为1:4;D正确。
故选D。
8.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9V保持不变,滑片P由A点滑到B点时(图中未标出),电压表的示数由6V变为3V,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3A。关于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A和RB的大小关系、定值电阻R0的电功率变化量△P0,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RA>RB、△P0=2.7WB.RA>RB、△P0=1.9W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输电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设每km输电线的电阻为R0,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为 ,则短路位置离乙地的距离为s- ,则AB间的总电阻:
RAB=2 R0
同理可得,CD间的总电阻:
RCD=2×(s- )R0
用如图所示的测量仪进行检测时,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由欧姆定律得:
一、欧姆定律的计算问题难题易错题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2R2,闭合S、S1,断开S2时,电压表示数为5V,闭合S、S2,断开S1时,电压表示数为7V,则R:R2为
A.3:2B.2:3C.7:5D.5:7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闭合S、S1,断开S2时,R1、R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测量的是R两端电压,示数为UR=5V,则由串联分压得 ,即 ①;闭合S、S2,断开S1时,R2、R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测量的是R两端电压,示数为UR′=7V,则由串联分压得 ,即 ②,由①②解得R:R2=3:2.故选A.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精选全文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初中物理欧姆定律问题1.洋洋设计了一个自动测高仪,给出了四个电路,如下图所示,R是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其中能够实现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的电路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知,R与R′串联,电压表并联在电源两端测电源的电压,其示数不随滑片的移动而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知,R与R′并联,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电源的电压,其示数不随滑片的移动而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D.电路中R与R′串联,当身高越高时,滑片上移,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越大,电路中的总电阻越大,由UI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越小,由U IR=可知,R两端的电压越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R′两端的电压变大;C选项中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身高越高时,其示数越大,故C符合题意;D选项中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身高越高时,其示数越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9V,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4Ω 0.8A”,灯泡标有“3V 1.5W”字样。

闭合开关,在电路安全的情况下(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允许调节的范围是0~24ΩB .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0.1A~0.5AC .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1V~3VD .灯泡的最小功率是0.54W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根据电功率公式P UI =可知灯的额定电流是L L L 1.5W0.5A 3V P I U ===额额额 还可知道灯泡的电阻是L L L 3V6Ω0.5AU R I ===额额因为电压表的量程是0到3V ,所以当灯泡两端的电压是3V ,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大小是max L 0.5A I I ==额由此可计算得电路中的最小总电阻是min max 9V18Ω0.5AU R I ===总 那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是L min min -18Ω-6Ω12ΩR R R ===滑总而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灯泡两端的电压最小,电流也是最小的,电路是安全的,所以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允许调节的范围是12Ω~24Ω;电路中的最大总电阻是L max 6Ω24Ω30ΩR R R =+=+=总电路中的最小电流是min max9V0.3A 30ΩU I R ===总 所以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0.3A~0.5A ;也可知道灯泡两端的电压最小值是Lmin min L 0.3A 6Ω 1.8V U I R ==⨯=所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1.8V~3V ;当电路中电流最小时,灯泡的电功率最小,大小是()22Lmin min L 0.3A 6Ω0.54W P I R ==⨯=故选D。

中考物理压轴题05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版)

中考物理压轴题05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版)

压轴题05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一、考向分析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需要保持电阻不变,所以要运用控制变量法。

需选取定值电阻,不能选取小灯泡代替定值电阻,因为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升高而增大。

2. 这里滑动变阻器有两个作用:①保护电路;②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本实验多次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而改变电流,获取多组数据的目的:分析数据,获取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规律)。

不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电压表要与定值电阻要并联。

若果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相并联,则会出现“电压越高,电流越小”的现象。

3.结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4.实验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处于最大阻值处。

(2)注意选择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接线时,要让电流从它们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3)电压表要与定值电阻相并联。

(4)每次实验操作力求迅速,尽量减小由于电阻长时间通电温度升高,电阻变大。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需要保持电压不变,所以要运用控制变量法。

需选取定值电阻,不能选取小灯泡代替定值电阻,因为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升高而增大。

2.这里滑动变阻器有两个作用:①保护电路;②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本实验多次使用不同阻值的电阻进行实验,获取多组数据的目的:分析数据,获取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规律)。

电压表要与定值电阻要并联。

在用大电阻替换小电阻之后,需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阻值较大的方向滑动,同时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当与开始实验时设定的电压值相同时停止滑动,观察电流表示数,记录数据。

3.结论: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4.实验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处于最大阻值处。

(2)注意选择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接线时,要让电流从它们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物理欧姆定律-经典压轴题及详细答案

物理欧姆定律-经典压轴题及详细答案
所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1.8V~3V;当电路中电流最小时,灯泡的电功率最小,大小是
故选D。
3.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b端移动到a端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4VB.电路总功率的最大值为2.4W
B.滑动变阻阻值变化的范围是2.5Ω~10Ω
C.灯泡的最小功率是0.45 W
D.该电路的最大功率是1.25W
【答案】C
【解析】
【详解】
AB.当灯泡的电压最大时,即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为
这个电流值没有超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是
这个电压大小也没有超过电压表的量程,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大小为
C.当灯泡的功率最小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最小,即 ,灯泡的最小功率是
C正确;
D.该电路的电流最大时,根据 ,电路中的功率最大,大小为
D错误。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9V,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4Ω 0.8A”,灯泡标有“3V 1.5W”字样。闭合开关,在电路安全的情况下(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可能是电流表、也可能是电压表
B.只闭合S、S2,移动滑片P,则a示数的变化量与b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可能等于
C.若将b换成另一种电表,只闭合S、S2,将滑片P向右移动, 消耗的功率一定变大
D.若将a与b的位置互换,只闭合S、S2,则a的示数与b的示数的比值可能等于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中的电流最大是0.5A;
由题意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最大只能是3V,此时灯泡的电压是1.5V,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为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问题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问题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欧姆定律问题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2R2,闭合S、S1,断开S2时,电压表示数为5V,闭合S、S2,断开S1时,电压表示数为7V,则R:R2为A.3:2 B.2:3 C.7:5 D.5:7【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闭合S、S1,断开S2时,R1、R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测量的是R两端电压,示数为U R=5V,则由串联分压得,即①;闭合S、S2,断开S1时,R2、R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测量的是R两端电压,示数为U R′=7V,则由串联分压得,即②,由①②解得R:R2=3:2.故选A.2.小丽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子距离测量仪,R是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其每厘米长的电阻为0.5 Ω,电路各部分均接触良好.物体M只能在导轨上做直线运动,并带动与之相连的金属滑片P移动,电压表示数可反映物体M移动的距离.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中点,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为1.5 V和0.2 A.由此可知A.电阻丝的总电阻为7.5 ΩB.当电压表示数为2 V时,物体M向左移动了5 cmC.当电压表示数为1 V时,物体M向左移动了5 mD.若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某端点,可测量的最大距离30 cm【答案】BD【解析】【分析】滑片移动时,电阻丝接入电路的电阻不变,一直等于其总电阻,所以电流表示数保持0.2A不变,但由于与电压表并联的那部分电阻丝的长度变化,所以电压表的示数改变,滑片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大,向右移动时,示数变小。

【详解】A .滑片在中点时,电压表测量的是一半电阻丝分得的电压,其阻值为 1.5V '7.50.2A U R I ===Ω 则电阻丝的总电阻为15Ω,所以A 错;B .当电压表示数为2 V 时,比滑片在中点时增大了0.5V ,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增大了110.5V =2.5Ω0.2AU R I == 电阻丝的长度增加了 2.5Ω==5cm 0.5Ω/cm l ∆ 所以物体M 向左移动了5 cm ,B 对;C .当电压表示数为1 V 时,比滑片在中点时减小了0.5V ,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减小了2.5Ω,电阻丝的长度减小了5cm ,所以物体M 向右移动了5 cm ,C 错;D .若开始测量前,如果将金属滑片P 置于电阻丝的左端,电压表测的是整根电阻丝的电压,所以可测量的最大距离是max 15Ω==30cm 0.5Ω/cml D 对。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问题-经典压轴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问题-经典压轴题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欧姆定律问题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

若只闭合开关S1,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置于A端时,电压表V1示数为U1,电压表V2示数为U2;若此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B端,电压表V1示数为U1′,电压表V2的示数为U2′,电流表A1的示数为0.4A。

已知:U1:U1′=1:2,U2:U2′=3:1,R2=3Ω。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R1的电阻为2ΩB.电源电压为6VC.当开关都闭合,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30WD.只闭合开关S1时,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7.2 W【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若只闭合开关 S1时,电路如下图甲所示,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置于A端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0,简化后的电路如下图乙所示。

此时,R1、R2两端电压分别为U1、U2。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移至 B端时,电路如下图所示此时,R2两端电压为U2′,变阻器和R1两端的总电压为U1′。

可知,R2两端电压U2′为1.2V。

此时,电流表示数为I丙=0.4A,R2=3Ω,据U IR根据U 2:U 2′=3:1结合U 2′为1.2V ,可以推得U 2为3.6V乙图中,电流表示数I 乙为22 3.6V 1.2A 3U I R ===Ω乙 已知 U 1:U 1′=1:2根据欧姆定律,有111()2I R I R R =+乙丙 即111.2A 10.4A ()2R R R ⨯=⨯+ 整理得15R R =乙图中,电流表示数为1.2A ,根据欧姆定律有21U I R R =+乙 即 11.2A 3U R =Ω+……① 丙图中,电流表示数为0.4A ,根据欧姆定律有 21U I R R R =++丙 即110.4A 35U R R =Ω++……② 结合①②,有 16V 2U R ==Ω则1510R R ==Ω只闭合开关S 1时,当变阻器滑片在A 端时,电路中电阻最小,电路总功率最大,为6V 1.2A 7.2W P UI ==⨯=当所有开关都闭合时,电路为三个用电器并联,当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电阻为其最大阻值时,电路的总功率最小,为2222221212(6V)(6V)(6V)=33.6W 3102U U U P P P P R R R =++=++++=ΩΩΩ滑滑 故选项A 、B 、D 正确,不符合题意;选项C 错误,符合题意。

物理欧姆定律-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

物理欧姆定律-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

A.250Ω~2000Ω
B.400Ω~500Ω
C.250Ω~400Ω
D.500Ω~2000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 R2 的电阻是 1000Ω 时,通过 R2 的电流为
15V =0.015A=15mA 1000
由于稳压管的电流范围是 5mA 到 25mA,则通过 R1 的电流为 20mA 到 40mA,根据欧姆定律
A.此时灯泡的电阻为 8Ω B.此时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之比为 8∶7 C.该电路能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D.该电路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 压;由图示电表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读出其示数,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 题。
3.在图所示的电路中,W 为一个稳压管,其作用是确保 C、D 之间的电压 UCD 不变,只要 流过稳压管 W 的电流在 5mA 和 25mA 之间,UCD 将稳定为 15V。R2 为一可变电阻,它的最 小值为 1000Ω,最大值为无穷大(即断路)。设电源电压 U 为 25V,则当 R2 变化时,为了 确保 UCD 为 15V,则 R1 阻值为范围应为( )
【详解】
A.此时灯泡电阻
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R UL 2.4V 8Ω I 0.3A
U滑 =U UL 4.5V 2.4V 2.1V
此时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之比
RL UL 2.4V 8 R滑 U滑 2.1V 7
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利用该电路可以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控制电阻阻值不变,而灯泡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 该电路不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故 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电学之欧姆定律压轴题附解析

电学之欧姆定律压轴题附解析

电学之欧姆定律压轴题(附解析)电学之欧姆定律压轴题(附解析)一、选择题1.(2014铜仁)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压表的示数U与电流表的示数I变化情况正确的是()A.U变大,I变小B.U变小,I变大C.U变大,I变大D.U变小,I变小【答案】D考点:动态电路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

2.(2014辽阳)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下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V示数变大,电流表A2示数变小B.电流表A1示数变小,小灯泡亮度变暗C.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变大D.电流表A1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差值不变【答案】CD【解析】试题分析:闭合开关S,灯泡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下滑动时,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V示数不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变大,由可知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变大电流表A2示数变小,故选项A错误;由于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变,灯泡的亮度不变;由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可知电流表A1示数变小,故选项B错误;由可知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所以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变大;电流表A1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差值为通灯泡的所在支路的电流,电流的大小不变,故选项CD正确。

考点:动态电路、欧姆定律。

3.(2014吉林)如图所示,R1的电阻是30Ω,R2的电阻是20Ω,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3A,再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的示数是()A.0.3AB.0.5AC.0.6AD.0.2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时,电路中只有R2电流表测量经过R2的电流,电源电压U=I1R2=0.3A×20Ω=6V;再闭合开关S1时,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量通过R1和R2的的电流,由于R2两端电压不变仍为6V,则通过R2的电流不变,通过R1的电流,,此时电流表的示数I=I1+I2=0.3A+0.2A=0.5A。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欧姆定律问题
1.洋洋设计了一个自动测高仪,给出了四个电路,如下图所示,R是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其中能够实现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的电路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图知,R与R′串联,电压表并联在电源两端测电源的电压,其示数不随滑片的移动而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D.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是4~10Ω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从图中可以看到,向左移动滑片,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在变大,这是一个串联电路,电路的总电阻在变大,根据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在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在变小;灯丝的电阻是不变的,那么灯泡两端的电压是变小的,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是变大的,即电压表的示数是变大的;A错误;
A.R1的电阻为2Ω
B.电源电压为6V
C.当开关都闭合,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30W
D.只闭合开关S1时,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7.2 W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若只闭合开关S1时,电路如下图甲所示,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A端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0,简化后的电路如下图乙所示。此时,R1、R2两端电压分别为U1、U2。
B.由图知,R与R′并联,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电源的电压,其示数不随滑片的移动而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D.电路中R与R′串联,当身高越高时,滑片上移,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越大,电路中的总电阻越大,由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越小,由 可知,R两端的电压越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R′两端的电压变大;
A.小灯泡的额定电流是0.6A
B.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3A~0.6A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欧姆定律问题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当开关闭合时,标有“8V8W”的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若保持定值电阻R不变,将L换成另一只标有“8V 4W”的小灯泡,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工作时消耗的实际功率A.大于4W B.等于4W C.小于4W 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公式可知,当额定电压相同时,额定功率越大,电阻越小,所以“8V 8W”的灯泡电阻小,“8V 4W”的灯泡电阻大;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分压特点可知,改接后,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大于8V,所以这只灯泡消耗的功率大于4W.2.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测定小灯泡电阻,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4.5V不变,灯泡上标有“2.5V,?A”字样,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Ω 1A”。

闭合开关,将滑片P滑到某一位置时,两电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时灯泡的电阻为8ΩB.此时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之比为8∶7C.该电路能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D.该电路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由图示电表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读出其示数,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

【详解】 A .此时灯泡电阻L 2.4V8Ω0.3AU R I ===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L = 4.5V 2.4V 2.1V U U U -=-=滑此时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之比L L 2.4V 82.1V 7R U R U ===滑滑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C .利用该电路可以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控制电阻阻值不变,而灯泡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该电路不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故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3.小明利用图甲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根据实验的数据绘出了I —1R图像,如图乙,由图可知( )A .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控制为2V 不变B .当电流为0.2A 时,电阻R 为0.1ΩC .当滑片向右移时,电压表数变大D .当电流分别为0.25A 和0.5A 时,接入电路的导体的电阻之比为1:2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本题考查了“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可以运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

备战中考物理欧姆定律-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备战中考物理欧姆定律-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欧姆定律问题1.洋洋设计了一个自动测高仪,给出了四个电路,如下图所示,R是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其中能够实现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的电路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知,R与R′串联,电压表并联在电源两端测电源的电压,其示数不随滑片的移动而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知,R与R′并联,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电源的电压,其示数不随滑片的移动而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D.电路中R与R′串联,当身高越高时,滑片上移,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越大,电路中的总电阻越大,由UI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越小,由U IR=可知,R两端的电压越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R′两端的电压变大;C选项中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身高越高时,其示数越大,故C符合题意;D选项中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身高越高时,其示数越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当开关闭合时,标有“8V8W”的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若保持定值电阻R不变,将L换成另一只标有“8V 4W”的小灯泡,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工作时消耗的实际功率A.大于4W B.等于4W C.小于4W 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公式可知,当额定电压相同时,额定功率越大,电阻越小,所以“8V 8W”的灯泡电阻小,“8V 4W ”的灯泡电阻大;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分压特点可知,改接后,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大于8V ,所以这只灯泡消耗的功率大于4W .3.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

现有如下两种操作:①用电压为2U 的电源替换原来的电源;②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

其中可以使电流表A 1示数与A 2示数的比值变大的操作有A .只有①可行B .只有②可行C .①②都不行D .①②都可行【答案】B【解析】【详解】 由图可知,R 1和R 2并联,电流表A 1测量干路中的电流,电流表A 2测量通过R 2的电流,用电压为2U 的电源替换原来的电源,两电阻不变,由I =U R可知电流表A 1示数与A 2示数大小不变,两电表示数之比也不变,不可行;并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由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电流表A 1示数与A 2示数的比值 1211222212111UI I I R R I U I I I R R +==+=+=+, 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即R 2的阻值变大,R 1的阻值不变,21R R 变大,2I I 变大,电流表A 1示数与A 2示数的比值变大,②可行,故选B 。

中考物理与欧姆定律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与欧姆定律有关的压轴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问题1.左图中所示的装置是水位监测仪,图甲是该水位监测装置的模拟电路图。

柱形绝缘容器A内部左右两面插有竖直薄金属板并与电路连接,底部有一小孔与湖水相通,且容器底面与警戒水位相平。

已知电源电压恒为6V,小灯泡标有“2V 2W”字样(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两金属板间的湖水电阻R与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x为容器内水柱高度h 的倒数,即x=h-1)。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容器内水柱越高,两金属板间的湖水电阻R越大B.将电流表改为水位计,水位越高电流表示数越大C.当湖水水位高于警戒水位5m时,灯泡的实际功率大于2WD.当湖水水位高于警戒水位0.4m时,电流表示数为0.6A【答案】B【解析】【分析】(1)容器内水位上升时,根据图乙判断其电阻的变化;(2)由2UPR=计算灯泡电阻,根据图像得出R与x的关系式,再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得出I与h的关系式,分析关系式中I与h的关系判断两者的变化情况;(3)由B中I与h表达式计算湖水水位高于警戒水位5m时,电流表示数,再根据2P I R=求出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据此判断;(4)由B中I与h表达式计算湖水水位高于警戒水位0.4m时,电流表示数。

【详解】由图甲可知灯泡、电流表与金属块间湖水电阻串联,由图乙可知,R与h-1成正比,所以h 越大,R越小;A.容器内水柱越高时,则A内湖水电阻R变小,故A错误;B.由2UPR=可得,灯泡电阻()22L 2V 2Ω2WU RP ===额额由图像可知,R =4Ω时,x =0.2m −1,R =8Ω时,x =0.4m −1,设R =kx +b ,则14Ω0.2m k b -=⨯+,18Ω0.4m k b -=⨯+解得:k =20Ω·m ,b =0,则R 与x 的关系式20Ωm20Ωm R x h⋅=⋅⨯=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I 与h 的关系式L 6V20Ωm 2ΩU I R R h==⋅++由表达式可知,水位越高电流表示数越大,故B 正确; C .由B 中I 与h 的表达式可知,当h 1=5m 时,电流表示数116V 6V1A20Ωm 20Ωm 2Ω2Ω5mI h ===⋅⋅++ 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2211A 2Ω2W P I R ==⨯=实故C 错误;D .由B 中I 与h 的表达式可知,当h 2=0.4m 时,电流表示数226V 6V0.12A20Ωm 20Ωm 2Ω2Ω0.4mI h ==≈⋅⋅++ 故D 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之真题直击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09•奉化市模拟)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实验室用电压表测电压时所设计的一个电路图,下列有关此电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压表不可能同时测得L1、L2两端的电压B.S1和S2不能同时闭合,否则电路将短路C.若S1和S2都断开,电压表示数为零D.若在测得L1两端电压后,只需断开S1、闭合S2,就能直接测出L2两端的电压2.(2014春•龙山县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3和R4的阻值分别是12欧、18欧、18欧和12欧,电源电压恒为12伏,电压表的量程有两挡:0~3V和0~15V,该电压表的正确连接应该是()A.“+”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15VB.“+”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3VC.“﹣”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15VD.“﹣”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3V3.(2014•十堰模拟)甲、乙、丙三只小灯泡,按如图所示连接时恰好都能正常发光.当甲灯由于接触不良而熄灭后,以下可能发生的是()A.乙、丙灯立即变得更亮B.乙灯变暗,丙灯变亮C.丙灯烧毁,乙灯不亮D.乙灯烧毁,丙灯不亮4.(2014•乌鲁木齐)甲乙两地相距50km,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输电线,已知输电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甲乙两地检修员先后用相同的电源和电流表做成的测量仪如图,进行了如下测量,将测量仪接入ab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将测量仪接入cd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A.则短路位置离甲地()A.40km B.33.3km C.16.7km D.10km5.(2014•)如图所示,是一科技创新小组同学们设计的水位计工作原理图,绝缘浮子随水位的升降带动滑动变阻器R的金属滑杆P升降,通过电压表是显示的数据来反应水位升降情况.水位最低时,滑杆P位于R的a端处.L是一个指示灯,电路各部分接触良好,不计导线电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当水位不变时,则电压表示数不变,指示灯不亮B.当水位下降时,则电压表示数变小,指示灯变亮C.当电压表示变大,指示灯变暗,则表明水位上升D.若将电压表改装成水位计,则电压表零刻度线即为水位计零刻度线6.(2013•昌平区一模)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闭合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3V,电压表V2的示数为4V.若把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其余元件位置不变,闭合开关后,有一只电压表示数变为5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后,闭合开关,电压表V1的示数为5VB.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后,闭合开关,电压表V2的示数为5VC.电源电压为6VD.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后,闭合开关,电阻R1两端电压为1V7.(201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只闭合开关S1时,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之比为3:2;只闭合开关S2时,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之比为5:3,则R1与R2的电阻之比为()A.3:5 B.2:3 C.4:3 D.5:3二.填空题(共2小题)8.(2013•)如图电源电压恒定,闭合S0.当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示数之比U甲:U乙=7:5;当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表示数之比I甲:I乙=,此时R1、R2消耗的功率之比P1:P2=.9.(201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R0.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10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0.断开开关S,把电阻R换成阻值为3R0的另一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0,则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Ω.10.(2014•)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2为滑动变阻器,R1、R3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改变滑片P的位置,两电压表的示数与电流表的示数对应关系的图象分别表示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则:(1)当滑片移至a端时,对应的是图乙中的点;(2)当滑片移至b端时,电路中的电流为A;(3)R1的阻值为多少?(4)电源的电压为多少?三.解答题(共4小题)11.(2015•)在自然灾害中输电线路容易出现故障,科技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来体验判断故障类型和位置的方法.他们用AB、CD两根长为L的长直电阻丝模拟输电线,在电阻丝的左右两侧可以安装检测电路,电阻丝单位长度的阻值为r.如图1所示,在左侧安装检测电路,其中R0为保护电阻,右侧用导线连接.线路无故障时,电压表V1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1)若检测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V1示数为U,表明输电线故障为.(2)若检测电路中电流表示数大于I,电压表V1示数为U,表明输电线可能出现短路或形成间隙电阻.如图2所示,小组在AB、CD之间某处连接一根导线模拟输电线短路,或在另一处连接未知电阻R x模拟输电线之间形成间隙电阻,在右侧连接电压表V2.若输电线短路,则电压表V2示数;若输电线之间形成间隙电阻,则电压表V2示数.(3)在图2中,若输电线的故障是短路,电流表的示数为I1,电压表V1的示数为U,则故障处与A端的距离为(用r、I1、U、R0表示).12.(201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R为“30Ω,0.25A”滑动变阻器,R1为“10Ω,0.4A”电阻,电压表量程为0﹣3V.图中虚线框内接一只“20Ω,0.3A”电阻R2(未画出).已知:①闭合S1和S2,断开S3时,调节R,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0Ω,此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1.2W;②断开S1,闭合S2、S3,调节R,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6Ω,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0V.(1)在情形①中,求电路的总阻值;(2)请在答题卷的图中画出虚线框内的电路;(3)当闭合所有开关时,为保证电路安全,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13.(2013•)图甲为某型号电子秤,其原理结构如图乙所示,R0为定值电阻;R是压敏电阻,其阻值随所受压力F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改写电压表(量程为3V)的表盘数值后可直接读出所称量物体的质量,设踏板的质量为5kg,电源电压保持9V不变,g取10N/Kg.(1)空载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V,求R0的阻值.(2)该电子秤的量程是多大?(3)如果保持电子秤结构和电压表量程不变,只在电路中增加一个电阻,使电子秤的量程变为110kg,计算说明应使用多大的电阻?如何连接?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09•奉化市模拟)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实验室用电压表测电压时所设计的一个电路图,下列有关此电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压表不可能同时测得L1、L2两端的电压B.S1和S2不能同时闭合,否则电路将短路C.若S1和S2都断开,电压表示数为零D.若在测得L1两端电压后,只需断开S1、闭合S2,就能直接测出L2两端的电压【考点】电路的三种状态;电压表的使用.【专题】错解分析题.【分析】根据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即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且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电路有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所谓电源短路,就是用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将电源两极相连.【解答】解:A、因为L1、L2是串联在电路中,则电压表不可能同时与L1、L2并联;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S1和S2同时闭合时会直接连通了电源的两极,电流将不再经过灯泡,发生短路,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若S1和S2都断开,电压表不能连入电路,故电压表不能测量,电压表示数就为零,故C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测得L1两端电压时,电流是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则断开S1、闭合S2时,电流就会从电压表的负接线柱流入,正接线柱流出;使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不能使用;故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压表的使用.会根据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将电压表正确接入电路中.2.(2014春•龙山县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3和R4的阻值分别是12欧、18欧、18欧和12欧,电源电压恒为12伏,电压表的量程有两挡:0~3V和0~15V,该电压表的正确连接应该是()A.“+”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15VB.“+”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3VC.“﹣”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15VD.“﹣”接线柱在上端,量程用0~3V【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欧姆定律.【分析】电源的作用﹣﹣提供电压,由电路中的电阻分担,利用欧姆定律求出R2、R4两端的电压,进而确定电压表两端的电压、电流方向,进而确定正确的选项.【解答】解:由题知,R1+R2=R3+R4=12Ω+18Ω=30Ω,由于R1和R2串联,U1:U2=R1:R2=12Ω:18Ω=2:3,而U=12V,所以U2=U=×12V=7.2V;由于R3和R4串联,U3:U4=R3:R4=18Ω:12Ω=3:2,而U=12V,所以U4=U=×12V=4.8V;电压表接通后,电压表下面接线柱(A点)电压高、上面接线柱(B点)电压低,电流将从下接线柱进、从上接线柱出,“﹣”接线柱在上端,电压表两端电压U'=7.2V﹣4.8V=2.4V<3V,使用0~3V量程即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的应用,确定电压表上、下接线柱的电压高低是本题的关键.3.(2014•十堰模拟)甲、乙、丙三只小灯泡,按如图所示连接时恰好都能正常发光.当甲灯由于接触不良而熄灭后,以下可能发生的是()A.乙、丙灯立即变得更亮B.乙灯变暗,丙灯变亮C.丙灯烧毁,乙灯不亮D.乙灯烧毁,丙灯不亮【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欧姆定律.【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甲乙两灯泡并联后与丙灯泡串联,根据电阻的并联特点可知当甲灯由于接触不良而熄灭后并联部分电阻的变化、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丙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乙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比较此时乙灯泡两端的电压和原来灯泡两端的电压关系判断其可能发生的情况,进一步得出答案.【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甲乙两灯泡并联后与丙灯泡串联,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所以,当甲灯由于接触不良而熄灭后,并联部分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丙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乙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大于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则乙灯泡可能会被烧坏,电路断路,丙灯泡不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电阻的串并联和欧姆定律的应用,要注意三灯泡原来是正常发光的,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大于正常发光时的电压时可能会被烧坏.4.(2014•乌鲁木齐)甲乙两地相距50km,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输电线,已知输电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甲乙两地检修员先后用相同的电源和电流表做成的测量仪如图,进行了如下测量,将测量仪接入ab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将测量仪接入cd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A.则短路位置离甲地()A.40km B.33.3km C.16.7km D.10km【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分析】根据欧姆定律可计算电路中的电阻,进一步计算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解答】解:已知输电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设每km输电线的电阻为R0,导线的短路位置离甲地为s,短路位置离乙地为50km﹣s,则R ab=2sR0,R cd=2(50km﹣s)R0,由欧姆定律得:U=I ab R ab,U=I cd R cd,∴I ab R ab=I cd R cd,即:0.3A×2sR0=1.2A×2(50km﹣s)R0,∴s=40km.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题意求从检修点到短路处的总电阻是关键的一步,再进一步根据总电阻得出导线的总长度,值得注意的是:短路处距甲处的距离则是导线总长度的一半.5.(2014•)如图所示,是一科技创新小组同学们设计的水位计工作原理图,绝缘浮子随水位的升降带动滑动变阻器R的金属滑杆P升降,通过电压表是显示的数据来反应水位升降情况.水位最低时,滑杆P位于R的a端处.L是一个指示灯,电路各部分接触良好,不计导线电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当水位不变时,则电压表示数不变,指示灯不亮B.当水位下降时,则电压表示数变小,指示灯变亮C.当电压表示变大,指示灯变暗,则表明水位上升D.若将电压表改装成水位计,则电压表零刻度线即为水位计零刻度线【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专题】错解分析题;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分析】图示电路中,指示灯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串联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阻器的金属滑杆P上下移动时,电路中电阻改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分压特点,分析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解答】解:A、由图可知:指示灯与变阻器串联连接在电源上,处于通路状态,指示灯发光;当水位不变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不变,则电流不变,所以电压表示数不变.故A错误.B、电压表测量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特点可知,当水位下降,即滑动触头P向下运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小;电路处于通路状态,指示灯变亮,故B 正确;C、当电压表示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特点可知,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大,表明触头P向上移动,即水位上升;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变小,所以指示灯变暗,故C正确.D、若将电压表改装成水位计,则电压表零刻度线时,即滑杆P位于R的a端处,由题干可知,此时水位最低,但不是水位计零刻度线,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电路的分析,关键抓住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特点分析电压表示数与变阻器的阻值变化关系.6.(2013•昌平区一模)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闭合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3V,电压表V2的示数为4V.若把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其余元件位置不变,闭合开关后,有一只电压表示数变为5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后,闭合开关,电压表V1的示数为5VB.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后,闭合开关,电压表V2的示数为5VC.电源电压为6VD.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后,闭合开关,电阻R1两端电压为1V【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路的动态分析.【专题】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分析】电路图中R1、R2和R3串联在电路中,V1测的是R1和R2的总电压,V2测的是R2和R3的总电压;当R2与R3位置对调后,三个电阻仍是串联,此时V1测的是R1和R3的总电压,V2测的仍是R2和R3的总电压,所以V1示意改变,V2示意不变.然后由欧姆定律列出方程即可求出电源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阻R2和R3的位置对调后电阻R1两端电压.【解答】解:由图可知,电路由三个电阻串联而成,设电源电压为U,电路中的电流为I,则有:I(R1+R2)=3V﹣﹣﹣﹣﹣﹣﹣﹣﹣﹣﹣①I(R2+R3)=4V﹣﹣﹣﹣﹣﹣﹣﹣﹣﹣②当R2与R3位置对调后,三个电阻仍是串联,电路中电流不变,V2示数不变,故A正确,B不正确;则:I(R1+R3)=5V﹣﹣﹣﹣﹣﹣﹣﹣﹣﹣③①②③式相加得:I(R1+R2+R3)=6V﹣﹣﹣﹣﹣﹣﹣﹣﹣④因为U=I(R1+R2+R3)=6V,故C正确;④减③可得:U1=2V,故D不正确.故选AC.【点评】首先要看懂电路图中电阻的连接方式,是做题的基础,然后确定每个电压表的示数,再根据欧姆定律列出式子,从几个式子中找出规律是关键.7.(201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只闭合开关S1时,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之比为3:2;只闭合开关S2时,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之比为5:3,则R1与R2的电阻之比为()A.3:5 B.2:3 C.4:3 D.5:3【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应用题;欧姆定律.【分析】只闭合开关S1时,电阻R1与R0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电阻R1两端电压;只闭合开关S2时,电阻R2与R0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电阻R2两端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先得出电阻R1与R0的比值,再得出电阻R2与R0的比值,最后即可得出R1与R2的电阻之比.【解答】解:只闭合开关S1时,电阻R1与R0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电阻R1两端电压;因为电压表V1、V2示数之比为3:2,即U:U1=3:2,则U1:U0=2:1,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R1:R0=U1:U0=2:1,∴R1=2R0;只闭合开关S2时,电阻R2与R0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电阻R2两端电压;因为电压表V1、V2示数之比为5:3,即U:U2=5:3,则U2:U0′=3:2,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R2:R0=U2:U0′=3:2,∴R2=R0;∴R1:R2=2R0:R0=4:3.故选C.二.填空题(共2小题)8.(2013•)如图电源电压恒定,闭合S0.当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示数之比U甲:U乙=7:5;当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表示数之比I甲:I乙= 2:7 ,此时R1、R2消耗的功率之比P1:P2= 5:2 .【考点】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电功率的计算.【专题】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分析】由电路图可知,闭合S0、S,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甲测电源电压,电压表乙测电阻R2电压,由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阻值之比;由电路图可知,闭合S0、S断开且两电表为电流表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甲测通过R2的电流,电流表乙测干路电流,由欧姆定律及并联电路特点求出两电流表示数之比,由P=UI 求出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解答】解:闭合S0、S,两电阻串联,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U甲:U乙=7:5,令U甲=7U,U乙=5U,则U1=U甲﹣U乙=2U,U2=U乙=5U,有I=,则====,闭合S0、断开S,两电阻并联,两电表为电流表时,===,I1=I2,由于甲电流表测量R2的电流,乙电流表测量干路电路,则I甲=I2,I乙=I1+I2=I2,==;两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之比:===;故答案为:2:7;5:2.9.(201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R0.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10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0.断开开关S,把电阻R换成阻值为3R0的另一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0,则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30 Ω.【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欧姆定律.【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列出等式即可求得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解答】解:设电源电压为U,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R,由“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10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0.”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可得,﹣﹣﹣﹣①,当“电阻R换成阻值为3R0的另一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0,”则=﹣﹣﹣﹣②,由①②解得R=30Ω.故答案为:30.【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电压表的示数和电源的电压不变建立方程进行解答.10.(2014•)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2为滑动变阻器,R1、R3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改变滑片P的位置,两电压表的示数与电流表的示数对应关系的图象分别表示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则:(1)当滑片移至a端时,对应的是图乙中的 B 点;(2)当滑片移至b端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1 A;1(4)电源的电压为多少?【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分析】(1)由电路图可知,当滑片移至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据此进行判断;(2)当滑片移至b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象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3)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当滑片移至b端时,R1两端的电压最小,据此判断R1的I﹣U图象,并读出对应的电压和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1的阻值;(4)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分别表示出滑片位于a端、b端电源的电压,联立等式即可求出电源的电压.【解答】解:(1)由电路图可知,当滑片移至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图象可知,对应的是图乙中的B点;(2)当滑片移至b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象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为1A;(3)因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所以,当滑片移至b端时,R1两端的电压最小,图象中AB是R1的I﹣U图象,此时U1=1V,电路中的电流I=1A,则R1===1Ω;(4)由图象可知,滑片位于a端时,V2的示数为3V,电路中的电流I′=3A,滑片位于b端时,V2′的示数为9V,电路中的电流I=1A,因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U=U V2+I′R3=U V2′+IR3,即3V+3A×R3=9V+1A×R3,解得:R3=3Ω,电源的电压U=U V2+I′R3=3V+3A×3Ω=12V.答:(1)B;(2)1;1(4)电源的电压为12V.【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判断出滑片位于两端时对应的电表示数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较高.三.解答题(共4小题)11.(2015•)在自然灾害中输电线路容易出现故障,科技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来体验判断故障类型和位置的方法.他们用AB、CD两根长为L的长直电阻丝模拟输电线,在电阻丝的左右两侧可以安装检测电路,电阻丝单位长度的阻值为r.如图1所示,在左侧安装检测电路,其中R0为保护电阻,右侧用导线连接.线路无故障时,电压表V1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1)若检测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V1示数为U,表明输电线故障为断路.(2)若检测电路中电流表示数大于I,电压表V1示数为U,表明输电线可能出现短路或形成间隙电阻.如图2所示,小组在AB、CD之间某处连接一根导线模拟输电线短路,或在另一处连接未知电阻R x模拟输电线之间形成间隙电阻,在右侧连接电压表V2.若输电线短路,则电压表V2示数为0V ;若输电线之间形成间隙电阻,则电压表V2示数小于U .(3)在图2中,若输电线的故障是短路,电流表的示数为I1,电压表V1的示数为U,则故障处与A端的距离为(用r、I1、U、R0表示).【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欧姆定律.【分析】(1)电压表有示数说明两接线柱与电源之间是通路,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源板并联部分断路;(2)若输电线短路,电压表V2被短路示数为0;若输电线之间形成间隙电阻,电路为R0、R x与R x左侧电阻丝串联,电压表测R x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电压表V2示数与电压表V1示数之间的关系;(3)若输电线的故障是短路,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电阻丝的阻值,再根据电阻丝单位长度的阻值为r求出电阻丝的长度,然后除以2即为故障处与A端的距离.【解答】解:(1)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V1示数为U,说明电压表并联部分断路,即输电线断路;(2)若输电线短路,电压表V2被短路,示数为0;若输电线之间形成间隙电阻,电路为R0、R x与R x左侧电阻丝串联,电压表测R x两端的电压,由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电压表V2示数小于电压表V1的示数U;(3)若输电线的故障是短路,由I=可得,电路中的总电阻:R=,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阻丝的阻值:R线=R﹣R0=﹣R0=,因电阻丝单位长度的阻值为r,所以,电阻丝的长度:L线===,则故障处与A端的距离:L==.故答案为:(1)断路;(2)为0V;小于U;(3).【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故障的判断和串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要注意电阻丝的长度是故障处与A端距离的2倍.12.(201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R为“30Ω,0.25A”滑动变阻器,R1为“10Ω,0.4A”电阻,电压表量程为0﹣3V.图中虚线框内接一只“20Ω,0.3A”电阻R2(未画出).已知:①闭合S1和S2,断开S3时,调节R,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0Ω,此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1.2W;②断开S1,闭合S2、S3,调节R,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6Ω,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0V.(1)在情形①中,求电路的总阻值;(2)请在答题卷的图中画出虚线框内的电路;(3)当闭合所有开关时,为保证电路安全,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阻的串联;电功率的计算.【专题】计算题;作图题;压轴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分析】(1)知道电源的电压和情形①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根据P=求出电路的总阻值;(2)情形②中,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总电阻大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和R1的阻值之和,据此可知此时R2应串联在电路中,据此画出虚线框内的电路;(3)闭合所有开关时,电阻R2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当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根据滑动变阻器和R2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R2两端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进一步得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解答】解:(1)根据P=可得,在情形①中电路的总阻值:R总===30Ω;(2)情形②中,电路中的电流:I===A,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36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