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贵州大学林学院林火管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二章
1、(填)火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可燃物与氧等助燃物质发生剧烈氧化反应,并伴有发热发光的燃烧现象。

2、火是重要的生态因子(论/简)
①火是一个重要的自然因素②火能引起其它生态因子的重新分配③火的作用具有两重性④火能维护某些物种的生存
3、火是特殊的生态因子(判)
火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火不是生活因子;火因子具有不连续性;火是一个烈性因子;火与人类活动有关。

4、综合森林防火:就是进行全面综合森林防火规划,因地、因林设防,采用多种防火措施,有效控制森林火灾,将林火发生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使其损失限制在一定经济水平内,充分发挥火的有益效能,以维护社会安定、生态平衡以及繁荣山区经济。

5、森林燃烧,又称林火,是自然界燃烧现象的一种,它既有一般燃烧的基本规律,又有自己独特的规律。

6、燃烧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化合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7、森林燃烧是森林可燃物在一定外界温度作用下,快速与空气中的氧结合,产生的放热发光的化学物理反应。

8、燃烧发生必备的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氧气和一定温度。

9、明火:森林可燃物点燃后能挥发出足够的可燃性气体,燃烧是能产生火焰,这种燃烧称为有焰燃烧,亦称明火。

特点:蔓延速度快,比无焰燃烧快13~14倍,燃烧面积较大。

10、暗火:森林可燃物点燃后不能挥发出足够的可燃性气体,燃烧时没有火焰出现,这种燃烧成为无焰燃烧,亦称为暗火。

特点:蔓延速度慢,燃烧持续时间长,清理火场要仔细检查。

11、随着温度的升高,可燃物开始着火时的温度称为燃点。

12、引燃点:在火源的作用下,可燃物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可燃物分解形成的可燃性气体被引燃,当火源移开后靠自身释放的热量仍能继续持续燃烧,这时开始着火的最低温度成为引燃点,又称着火点。

13、自燃点:在没有外界火源的作用下,可燃物在环境中加热或自身发热积蓄热量到达一定温度自行着火,并能维持燃烧,这时着火的最低温度成为自燃点。

14、森林的燃烧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预热阶段、碳化(热分解)阶段和燃烧阶段。

15、森林燃烧的特点
①森林燃烧属于固体可燃物燃烧②森林燃烧是在大自然的开放系统内进行的燃烧
③森林燃烧的复杂性④森林燃烧具有大面积和高强度的特点
16、森林可燃物是指森林中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
17、根据可燃物燃烧的难易程度划分为:危险可燃物、缓慢可燃物和难燃可燃物三类。

18、根据可燃物在林内的位置划分为:地下可燃物、地表可燃物和空中可燃物。

19、树种易燃性是指森林中的树种在森林火灾中所表现出的燃烧的难易程度,是对森林中某一树种燃烧特性的相对的定性的描述,一般可分为三个等级,即易燃、可燃和难燃。

20、森林燃烧性是指森林被引燃着火的难易程度以及着火后所表现出的燃烧状态(火种类)和燃烧速度火强度等的综合。

21、可燃物类型是指具有明显的代表植物种、可燃物种类、形状、大小、组成以及其它一些对林火蔓延和控制难易有影响的特征相似或相同的同质复合体。

简而言之,可燃物类型是占据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燃烧性的可燃物复合体。

22、火源凡是来自于森林外界,能够为林火发生提供最低能源的现象和行为的热源。

23、火源可分为2大类,即天然火源和人为火源。

24、人为火源按性质可分为生产性用火、生活用火、外来火和故意纵火四类。

25、林火发生的危险程度叫森林火险。

26、火灾季节是指某一个地区在一年中森林火灾出现的季节或时期。

27、森林防火期是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森林火灾发生规律而规定的实施森林防火措施的期限。

28、森林防火戒严期:在森林防火期内,根据高温、干旱、大风等高火险天气出现的规律而划定的高火险期限。

29、林火行为是指森林可燃物从被点燃开始到发生发展直至熄灭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现象和特征。

30、森林可燃物燃烧时火的热量释放速度称为林火强度,简称火强度。

31、火烈度是指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

32、根据火烧森林的部位可以划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

33、根据燃烧的可燃物类型可以划分为荒火、草原火、草甸火、灌木火和林火。

34、对火行为影响重要的主导因素有大风、持续高温、长期干旱、地形、可燃物类型等。

第三章
1、火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火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把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有机物,并重新与土壤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和土壤肥力。

2、火烧对土壤PH值的影响
火烧后土壤pH增加的幅度主要取决于火烧前可燃物的负荷量、火的强度、原来土壤的pH值和降水量。

3、高强度小面积(低强度大面积)的火烧可以增加积雪;低强度小面积火烧对积雪没有影响;高强度大面积火烧会减少积雪;密林融雪的速度较疏林慢5%。

4、抗火树种主要是指对林火具有较强抵抗能力的树种。

耐火树种是指树木遭火烧后仍具有生存能力的树种。

防火树种指既抗火又耐火的树种。

5、林火对野生动物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伤害和致死两个方面。

主要表现在:①火焰能直接烧伤或烧死动物;②高温辐射使动物致死、致伤;③高温气流和高温烟尘是野生动物致死、致伤;④烟雾影响野生动物的行为,造成死伤。

6、林火对野生动物的间接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改变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②改变野生动物的食源;③影响野生动物的种间关系。

7、火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是高强度林火能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产生不利影响;二是火烧能维持某些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维持少数珍稀野生动物。

第四章
1、原生演替是指开始于原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

2、林火影响群落次生演替过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①树种的组成或种源;②生境条件;③林木的发育期;④火强度的影响
3、火的作用是否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的判断标准
①火烧后能否维持自我更新;②火烧后森林植物群落的演替;③火烧后植物多样性变化;
④火烧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⑤火烧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变化
第五章
1、森林火灾预防一般包括森林防火行政管理、林火预测预报、林火监测、林火通讯和林火阻隔等内容。

2、林火行政管理是林火行政管理机构根据有关法律赋予的职责,通过宣传,提高公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同时依法进行火源管理,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所开展的行政行为。

3、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的目的是提高公众的森林防火意识、了解森林防火常识、增强森林防火的自觉性。

4、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主要内容包括:①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危害性;②森林防火的各种规章制度;③林火预防和扑救林火的基本知识;④森林防火的先进型和火灾肇事的典型案例。

5、依法治火就是使森林防火工作有法可依,并依据法律手段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管理。

6、林火预报是林火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林火预报,可以掌握未来的火险形势,使森林火灾预防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7、林火预报指通过测定和计算着某些自然和人为因素来预估林火发生的可能性、林火发生后的火行为指标和森林火灾控制的难易程度。

8、林火预报一般分为火险天气预报、林火发生预报和林火行为预报三种类型。

9、火险天气预报:主要根据能反应天气干湿程度的气象因子来预报火险天气等级。

10、林火监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及时发现火情,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第一步。

11、林火监测通常分为四个层次,即地面巡逻、瞭望台定点观测、空中飞机巡护和卫星监测。

12、林火阻隔带分自然、人工和复合三种类型。

13、绿色防火机理
(1)森林可燃物燃烧性的差异(2)森林环境的差异(3)中间关系(4)
物种对火的适应
14、树种防火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树种的燃烧性、抗火性和耐火性。

15、防火树种选择的依据
①植物的燃烧性②植物的抗火性③植物的耐火性④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16、防火树种的选择方法
①形态判断②火烧测试法③火场植被调查法④实验测定法⑤综合评判法
第六章
1、灭火的基本方法:冷却法、隔氧法和隔离法。

2、化学灭火:是使用化学药剂来扑灭林火或阻滞林火蔓延的一种方法。

3、机械灭火:是指利用重型灭火机械对林火采取的直接和间接灭火的各种手段。

4、(判断)推土机开设隔离带时,其开设露陷应该选择树龄级小的疏林地。

在组织推土机进行阻隔时,要开设推土机安全避险区。

5、以火灭火的特点:灭火速度快、灭火效果好、省时、省力、安全。

6、人工灭火:是指利用自然手段依托和手持工具扑救林火的一种灭火方法。

7、地表火扑救方法:轻型灭火机具灭火;森林消防车配合灭火;地、空配合灭火。

8、扑火组织指挥任务:遵循灭火的根本目的、战略思想、灭火原则和上级的指示、命令,并对火场进行侦查,判断情况,拟定灭火方案,下达指令,调动部队组织协同,保障供给和督促检查。

9、扑火的有利战机:林火初发阶段;风力小、火势弱时;有阻挡条件的火;逆风火;下山火;烧到林缘湿洼地带的火;利于灭火的天气;早晚及夜间的火;燃烧在植被稀少或沙石裸露地带的火;燃烧在阴坡零星积雪地带的火;可燃物载量少、火焰高度在1.5m以下的火。

10、扑火指挥程序9个步骤:①制定方案②调用扑火力量③消灭明火④控制火场⑤清理火线⑥看守火场⑦验收火场⑧撤离火场⑨再次准备
11、指挥员的职责6个方面:掌握火情变化;制定灭火方案;调用扑火队伍;协调灭火行动;确保人员和装备安全;运用科学手段,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效益。

12、指挥员的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决断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指挥能力。

13、国家扑火队伍主要分为:武警森林部队、专业扑火队、半专业扑火队、群众义务扑火队。

14、(填)危险环境:恶劣的气象条件、不利的地形环境和可燃物的因素,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会构成各种危险环境。

第七章
1、营林安全用火是指在人为控制下,在指定的地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安全用火,并达到预期的经营目的和效果,成为森林经营的一种措施和手段。

其两种方式:计划火烧、控制火烧。

2、计划火烧:又称规定火烧或计划烧除,是在规定的地区内,利用一定强度的火烧来烧除森林可燃物或其它植被,一满足该地区的造林、森林经营、野生动物管理、环境卫生和降低森林燃烧性等方面的要求。

3、控制火烧指在一定的控制地点,将大量中度和重度的死可燃物集中烧除。

4、营林安全用火与森林火灾的区别(简答)
答:①定义上的区别。

森林火灾是失去人为控制的森林燃烧现象,火在森林中自由燃烧、蔓延和扩展;营林安全用火则是在人为控制下,有计划有目的地用火,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和取得一定的生态、经济效果。

②释放能量的速率不同。

森林火灾是突然爆发式地大量释放能量,破坏森林生态的稳定,使森林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因子和生态因子发生混乱,长期不能恢复。

营林安全用火则是在一定生态条件下进行的,即使是高能量的控制燃烧,也是在人为控制下,起到加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作用。

③两者的后果不同。

森林火灾能破坏森林结构和影响森林的正常生长发育,并给人类带来一定的损失。

营林安全用火则能为森林的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是经营森林的工具和手段,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

5、火在森林经营管理领域的应用(论)
(1)改善造林条件,提高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2)清理林下木、杂草,防止或减少其与林木的竞争——起透光伐的作用
(3)抑制次生树种,维护目的树种的生长——起除伐的作用
(4)清楚林内站杆、倒木和病腐木,改善林内卫生状况——起卫生伐的作用
(5)营林安全用火在特定的林分内可起到疏伐的作用
(6)火烧清理采伐迹地
(7)作为次生林改造的一种措施和手段
6、(填)火烧清理采伐迹地一般有3种方法:堆积火烧法、全面火烧法、带状火烧法
7、火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方面的应用
(1)促进死地被物、有机物的迅速分解,加速养分循环
(2)火烧促进天然更新
(3)火烧与森林演替
(4)调节森林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流
(5)丰富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6)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八章
1、火灾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①目的:查明火灾原因,查清火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依据法律对事故责任者或犯罪分子做出处理,并为研究火灾发生规律,预防和扑救火灾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使人类更有成效地同火灾做斗争。

②意义:积累资料,找出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防范工作的落实;为改进灭火工作提供素材和经验;为依法追究火灾责任者的责任提供事实依据;可以有力地打击纵火犯罪;为防火部门提供研究方向;为国家提供精确的、时效性强的火灾情报和统计资料;为制定中期对策和长期的对策进行服务。

③内容:起火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和伤亡原因;火灾损失。

2、火灾原因分类:防火、失火和意外火灾。

3、放火:是指行为人为了达到一定的违法犯罪目的,在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希望或放任火灾发生的行为。

4、失火: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火灾,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过于自信,或轻信能够避免,以至发生火灾。

5、意外火灾是指由于不可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火灾。

6、火灾现场是指发生火灾的具体地点和具有与火灾有关痕迹、物证的一切场所。

7、按火灾现场现场形成之后有无变动,可将现场分为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

8、火灾现场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做好火灾现场勘查,提取痕迹物证,侦破火案。

9、现场调查的要求做到:及时、全面、细致、客观、合法。

10、火灾现场勘查主要目:搜集证据,查明火灾原因,确定事故性质。

11、火灾痕迹物证是指证明火灾发生原委和经过的一切痕迹和物品。

12、证明起火原因的那部分痕迹物证,有的是人为的,有的是自然形成的。

13、(判)火灾经常提取的物证主要是固体实物。

14、物证检验是指对现场勘查中发现并收集的各种痕迹物证的审查、分析、检验和鉴定。

15、火灾现场分析的基本要求
(1)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
(2)既要重视现场中的各种现象,又要抓住火灾本质性问题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抓住重点,兼顾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