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图#精选.
合集下载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课件
3、进步性: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 融合的历史趋势; ②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 进了北魏的封建化、经济发 展和社会繁荣; 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与隋 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落4、后局民限族性征:服全先面进推民行汉族化,,最使终鲜被卑先族进丧失民作族为的一先个进民文族明的独征立服性。、 主体性;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 ——马克思
【探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中央政权所在之地洛阳汉化愈深,则边塞六镇胡化民族对于汉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反动则愈甚,卒酿成六镇之叛乱。
——陈寅恪
孝文帝 改革
短期来看,激化矛盾
曲折中前进
长期来看,文明发展
发展与交融 是历史主流
三、十六国与北朝 (四)北魏兴衰
★3. 民族融合
民族迁徙 民族交往 民族交流
思北严北重魏考魏改,的:“北北统魏革马魏治前上,统举期得治步,学天者维吏下和艰习治”汉。混汉可族乱人否,族民“各之先级马间官上进的吏治矛贪文天盾污下化十现”分象!?尖相锐当,
三、十六国与北朝 (四)北魏兴衰
★2. 孝文帝改革
北魏统一后疆域
(1)原因: ①北魏建立后,社会仍保留了大量的奴隶制残余。 ②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 ③为了更好的进行统治,改变落后的统治制度,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西晋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西晋统一
一、三国与西晋
(三)西晋时局
1. 五胡内迁
①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
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西晋向其收重税,
②到西晋,内迁的民族主要有 征兵派役,掠卖人口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18张)
二、东晋与南朝
3.东晋与南朝的交替
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国号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 梁、陈4个王朝,合称“南朝”。
4.江南开发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
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二、东晋与南朝
4.江南开发
(1)开发原因: ①为躲避战乱,大量北方人口迁至江南,为江南地区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秩序安定。 (2)开发成果:
灌
溉
陶 瓷 ( 白 瓷 )
(
冶
翻
金
车
(
)
灌
钢
法
)
三、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概况
虽然向汉族学习,民族差异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存 在。各民族呈现逐渐交融的趋势。
4.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
目的: 1、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2、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
魏 孝 文
帝
三、十六国与北朝
4.北魏孝文帝改革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与汉族联姻
鲜卑姓 拓跋 贺楼
邱穆陵 步六孤
贺兰 独孤
汉姓 元 楼 穆 陆 贺 刘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 卢、崔、郑、王4家女 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 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 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 族地主的女儿为妻。
一
宋齐梁陈
(2)局限性: 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
课堂总结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授课课件(共24张PPT)
魏 时间220年 建立者:曹丕 都城:洛阳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 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吴 时间229年 建立者:孙权 都城:建业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 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 局面结束,西晋统一。
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
渊(十六国时期前赵创建者,匈奴贵族)以汉高祖 (刘邦)、世祖(刘秀)、昭烈(刘备)为三祖,太 祖,世宗、中宗、显宗、肃宗为五宗。
——《资治通鉴》
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幼而聪悟好学,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 《孙吴兵法》靡不诵之。工草,隶,善属文,著《述 怀诗》百余篇,赋诗五十余篇。
——《晋书·刘聪载记》
三、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
曾经处于华夏边缘地区和附庸地位的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为了获得人数 众多的、文化先进的汉族的认可………在建立政权之初,他们不仅在祖源认同 上有政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 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在其统治地区进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
军事征服立身的北朝异族政权,在接连开启了封建化进程后,无疑比偏安 的南方更具有政治复兴的动量,帝国以北朝为“出口”而走向隋唐盛世。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新生的希望在北朝,隋唐继承北周
课堂小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政权更迭;区域开发;民族交融
OPTION 01
割据混战 南北对立 政权更迭 门阀政治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 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 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共21张PPT)
课程导入
这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混战、黑暗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数十万以至上百万人颠沛流离的惨状屡见不鲜; 这一时期,长安、洛阳、建康、江陵等名城都曾茂草丛生; 这一时期大片文明被毁,许多发达的地区竟变成洪荒的原野; 这一时期人口大面积锐减,录得数字还不到汉代盛世的三分之 一……
同学们,这是历史上哪个时期呢?
鲜卑族拓跋部的崛起
4世纪后期, 鲜卑族拓跋 部建立北魏, 公元439年, 拓跋焘统一 黄河流域, 结束了十六 国以来分裂 割据的局面。
孝文帝即位后的16年中,就发生 了29次农民起义……北魏前期,吏治 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 北魏统治者和汉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十 分尖锐,北魏的统治举步维艰。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就是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 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 问题。
【课堂练习】
1、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
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
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 )
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
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
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 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
答案:C
【课堂练习】
2、据表1可知,在此期间( ) 表1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历史 史料 解实 释证
促进洛阳的繁荣 推动北魏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民族交融 缓解了民族矛盾
为隋唐的统一和 强盛奠定了基础
三、十六国与北朝
4.北朝及其结束
⑴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 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 ⑵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 势,灭掉北齐。 ⑶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 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这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混战、黑暗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数十万以至上百万人颠沛流离的惨状屡见不鲜; 这一时期,长安、洛阳、建康、江陵等名城都曾茂草丛生; 这一时期大片文明被毁,许多发达的地区竟变成洪荒的原野; 这一时期人口大面积锐减,录得数字还不到汉代盛世的三分之 一……
同学们,这是历史上哪个时期呢?
鲜卑族拓跋部的崛起
4世纪后期, 鲜卑族拓跋 部建立北魏, 公元439年, 拓跋焘统一 黄河流域, 结束了十六 国以来分裂 割据的局面。
孝文帝即位后的16年中,就发生 了29次农民起义……北魏前期,吏治 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 北魏统治者和汉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十 分尖锐,北魏的统治举步维艰。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就是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 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 问题。
【课堂练习】
1、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
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
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 )
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
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
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 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
答案:C
【课堂练习】
2、据表1可知,在此期间( ) 表1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历史 史料 解实 释证
促进洛阳的繁荣 推动北魏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民族交融 缓解了民族矛盾
为隋唐的统一和 强盛奠定了基础
三、十六国与北朝
4.北朝及其结束
⑴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 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 ⑵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 势,灭掉北齐。 ⑶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 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
政权更迭
蜀
东汉 魏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北魏
西魏
北周
东魏 北齐
宋齐
梁
陈
隋
三国
两晋
南朝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本课小结
历史[必修 · 中外历史纲要(上) RJ]
三 国 两阶 晋段 南特 北征 朝 的
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 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 治的主要特点。
2. 短暂统一的西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
外患
316年, 西晋被 内迁匈 奴贵族 所灭。
自东汉以来,西、北 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 不断向内地迁徙。到 西晋,内迁的民族主 要有匈奴、羯、氐、 羌,还有活动在长城 边缘的鲜卑。他们受 到官府和汉族地主豪 强的剥削压迫。
贰 民族交融
汉族
农耕 为主
定居 比较 先进 完备
北魏
鲜卑 族
游牧 逐水草 相对 相对 为主 而居 落后 落后
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返回导航
迁都洛阳
……平城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移风易治,信 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 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 大同。 崤函:指洛阳附近的崤山和函 谷关。
北齐 北周
北朝:439--581
宋 齐梁 陈
南朝:420-589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秦王苻坚统一北方后, 欲灭东晋,统一中国。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 混战的状态。
二、东晋与南朝
二、东晋与南朝
东晋的门阀政治——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 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乃出身琅琊王氏 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
三国与西 晋
曹魏:
曹操,定都洛阳
占黄河中下游
孙吴:
孙权,定都建业(今南京)
占长江下游
蜀汉:
刘备,定都成都 占荆州(今湖北湖南及河南省西南 部)
东 汉
魏 蜀 吴
三国与西 晋
西晋统一:
263 年,曹魏权 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266 年,司马昭 之子司马炎代魏称 帝,国号晋,史称 西晋。
司马炎即晋武帝。 280 年,西晋灭吴, 完成统一。
魏晋世家大族分布图
东晋与南 朝
南朝:宋、齐、 梁、陈
东晋与南 朝
南朝:宋、齐、 梁、陈
东晋与南 朝
南方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劳动力,
土地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
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
造纸
民族融合:江南少数民族与汉族
交融
西北
东 汉
魏 蜀西 吴晋
十六国
东 晋
北 魏周 魏 东北
宋 齐魏 梁齐 陈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 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
东 汉
魏 蜀
北 魏周 魏 东北
隋
宋 齐魏 梁齐 朝
陈
三国与西 晋
何兹全先生的《三国史》,开 头有这样一句话:东汉统一帝国的垮 台和分裂局面的出现,应从黄巾暴动 说起。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 地的豪强纷纷组织武装,修筑坞壁占 据底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 力。
东汉末年相继出现外戚宦官交 替专权的局面。中平六年(189 年),董卓受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 袁绍所召,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利 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 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 从此名存实亡。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优秀课件
目录
三国与西晋 东晋与南朝 十六国与北朝
第一章节 三国与西晋
一、三国鼎立局势的形成
(1)时间:东汉末年,外戚专权,曹操、刘备、 孙权三大军事集团渐成鼎足之势。 (2)三国鼎立:魏—曹丕—洛阳(220—265)
蜀—刘备—成都(221—263) 吴—孙权—建业(222—280)
二、西晋的统一 (1)263年,曹魏灭蜀。 (2)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 晋,史称西晋。 (3)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到西晋的 内乱之中,并且逐渐主导了 局势,建立了数个与南方汉 族对峙的非汉族政权,史称 “五胡乱华”。
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西 晋 灭 亡:
•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 内迁的少数民族长期遭受西晋的压迫,对西晋统治者深恶痛绝,掀
士族制度:
(1)概念: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 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
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2)发展:自西晋灭亡后,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颍川庾氏、
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因此在东晋时期,士族
政治得到充分发展,进入鼎盛阶段。 积极影响:①有利于抵抗北方少数族的侵入。
4
刘备
巩固西南,站稳脚跟
1
三鼎 足立
3
三国与西晋
赤壁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获胜, 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曹操也 退回北方无力南下
2
孙权
接手父兄基业开拓江东。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知识点1
三国
三国与西晋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同步课件(共28张PPT)
宋文帝时,中书舍人徐爰有宠,“上尝命 (王 )球及殷景仁与之相知”。王球属琅琊王氏,为王 导曾孙,门第高贵,当此之时,尽管王氏已不复旧日荣耀,不过仍然当即推辞,“球辞曰:‘士庶 区别,国之章也。臣不敢奉诏。’上改容谢焉 。
——摘编自袁宝龙《晋宋之际的皇权回归与门阀余响》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晋宋之际的皇权回归。
●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 上述材料各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有何意义?
二、东晋与南朝
3.南朝:宋齐梁陈
420年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为宋, 东晋灭亡。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 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 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 史上统称为“南朝”。
二、东晋与南朝
史海拾贝:来自教材外的信息
● 方今九州之民,爰及京城,未有六乡之举,其选才之职,专任吏部。
——魏晋傅嘏
● 西晋时,州刺史察举的秀才采用了考试,实行对策。君主出五道政论题,答得好授官就高。南朝 的秀才对策,仍然是五道策题,“五问并得为上,四三为中,二为下,一不合与第”。
●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民族迁徙、民族战争、友好交往、统治者改革
三、十六国与北朝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但是,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无穷的隐患,特别是孝 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门阀士族制度,在经济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这对尚无文化积 淀可言的鲜卑贵族来说,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壞。因此,迅速汉化、士族化 的鲜卑权贵们飞速地腐化了,他们比奢斗富,相互攀比,贪污受贿,极力聚敛,凡此种 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精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沖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 转衰,归于灭亡。
——摘编自袁宝龙《晋宋之际的皇权回归与门阀余响》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晋宋之际的皇权回归。
●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 上述材料各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有何意义?
二、东晋与南朝
3.南朝:宋齐梁陈
420年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为宋, 东晋灭亡。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 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 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 史上统称为“南朝”。
二、东晋与南朝
史海拾贝:来自教材外的信息
● 方今九州之民,爰及京城,未有六乡之举,其选才之职,专任吏部。
——魏晋傅嘏
● 西晋时,州刺史察举的秀才采用了考试,实行对策。君主出五道政论题,答得好授官就高。南朝 的秀才对策,仍然是五道策题,“五问并得为上,四三为中,二为下,一不合与第”。
●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民族迁徙、民族战争、友好交往、统治者改革
三、十六国与北朝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但是,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无穷的隐患,特别是孝 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门阀士族制度,在经济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这对尚无文化积 淀可言的鲜卑贵族来说,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壞。因此,迅速汉化、士族化 的鲜卑权贵们飞速地腐化了,他们比奢斗富,相互攀比,贪污受贿,极力聚敛,凡此种 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精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沖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 转衰,归于灭亡。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课件
南
成
建
朝 梁 萧衍 502年—557年 康
陈 陈霸 557年—589
先
年
三、东晋与南朝 观察对比:汉代至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有什么变化? (三)江南开发 南方经济发展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无冻饿之人汉代,亦手无工千业金分布之图家。—《史记》
魏晋南北朝经济形势图
三、东晋与南朝
(三)江南开发:
魏
东
220年
西
汉
蜀
221年
吴
222年
晋
北朝(439—581年)
十 六 国
前 秦
北 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隋 朝
东晋
宋齐梁陈
(317-420
年)
南朝(420—589年)
三、东晋与南朝 (一)东晋:司马睿 结合漫画,指出东晋政治的特点 1、政治:士族专权
形成原因: (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2)经济: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自给自足) (3)政治:皇帝依赖士族支持;九品中正制提供政治保障 表现: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不与庶族通婚;庄园经济,自给自足;崇尚清谈
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 国号晋,史称西晋
魏:220年,曹丕,洛阳 三国鼎立 汉:221年,刘备,成都
吴:229年,孙权,建业
西晋
三国实力对比表
户数 人口 兵力
263年 曹魏权臣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司马昭发兵灭蜀
西晋
蜀
28万
94万
10.2 万
思吴考:哪国52万最.有3 实2力3完0万成统一23?万
四、十六国与北朝 (二)北朝 1、北魏孝文帝改革 (3)迁都洛阳的原因
第0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江南开发
材料一:江南卑湿,丈夫早夭。总之,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 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史记· 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 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孔季恭等传》
根据材料及所学,归纳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成就
江南开发
开发条件 ①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为江南地区发展带 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水热条件好; ③江南地区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东晋疆域
陈朝疆域
疆域收缩
东晋北边的疆域,大致到淮水为止。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 河南岸附近,但随后在军事上渐趋下风,又退回到淮水一线。到陈朝,只能保 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明显处于劣势,覆亡大局 已定。
03 十六国与北朝 民族隔阂与民族矛盾 民族交融与隋的统一
图1 四川成都武侯祠
01 三国与西晋 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民族交融
图2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三国并立,鼎足天下
魏国:公元220年,曹丕称帝, 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
蜀国:公元221年,刘备称帝, 定都成都,国号蜀,史称蜀汉
吴国:公元229年,孙权称帝, 定都建业,国号吴
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南征,同时 派马忠、李恢兵分两路攻打南蛮。 战争中,诸葛亮采取了马谡“心战为 上”的建议,成功平定南中叛乱,并 加强了与南方少数民族的联系。
士族门阀
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 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东 晋以来,以王导、王敦琅琊王氏为代表的士族帮助皇帝掌握、稳定政 权,地位、权力急剧上升。东晋进一步确立了“举贤不出士族,用法 不及权贵”的政治、法律准则。大族权力不断膨胀,甚至一度威胁到 了皇权。东晋初年,就发生过两次较大的内乱。皇帝凭借自身力量不 能完全压制士族,只好依靠其他士族的力量,才勉强压制住叛乱。这 种形势使得东晋皇室一直难以摆脱门阀的控制,皇权与门阀的斗争, 门阀内部的斗争,一直未停止过。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3-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
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 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各 是哪一年建立的?
国号 都城
魏
洛阳
蜀(汉) 成都
吴
建业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建立时间
220年 221年 222年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2、国家统一是主要趋势:
(1)依据:时间上合长于分、空间上合的范围不断扩大、 程度上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大
(2)影响:统一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权巩固、 民族融合、文化进步、边疆开发、赈济灾荒、抵御侵略、 提高国际地位等
问题1、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1、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 条件。
317年, 司马 睿建立东晋, 都城在建康 (今南京)。
东汉至隋朝政权分立示意图
东汉
魏 蜀吴
(建业)
西晋
十六国
北朝
隋
东晋
南朝
(建康)
(建康)
宋、齐、梁、陈
封建国家分裂,
三国
魏(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政权交替频繁 两晋
西晋
(265—316)
十六国
(304—439)
2、大量的北方人口南迁, 为江南的 发
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 3、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 社会秩 序
比较安定。 4、统治者实行奖励耕织等优惠政策。
问题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是什么? 铁制农具的推广, 育种施肥
农业: 的改进 手工业:纺船织技术、有制很瓷大提、高冶铁、造 商业: 建康(南京)成为大都会
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 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各 是哪一年建立的?
国号 都城
魏
洛阳
蜀(汉) 成都
吴
建业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建立时间
220年 221年 222年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2、国家统一是主要趋势:
(1)依据:时间上合长于分、空间上合的范围不断扩大、 程度上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大
(2)影响:统一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权巩固、 民族融合、文化进步、边疆开发、赈济灾荒、抵御侵略、 提高国际地位等
问题1、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1、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 条件。
317年, 司马 睿建立东晋, 都城在建康 (今南京)。
东汉至隋朝政权分立示意图
东汉
魏 蜀吴
(建业)
西晋
十六国
北朝
隋
东晋
南朝
(建康)
(建康)
宋、齐、梁、陈
封建国家分裂,
三国
魏(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政权交替频繁 两晋
西晋
(265—316)
十六国
(304—439)
2、大量的北方人口南迁, 为江南的 发
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 3、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 社会秩 序
比较安定。 4、统治者实行奖励耕织等优惠政策。
问题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是什么? 铁制农具的推广, 育种施肥
农业: 的改进 手工业:纺船织技术、有制很瓷大提、高冶铁、造 商业: 建康(南京)成为大都会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课件
一、三国与西晋
1.1 三国鼎立
建立者:曹丕 都 城:洛阳 时 间:220-265
魏
蜀建立者:刘备 都 城:成都 时 间:221-263
建立者:孙权 都 城:建业 时 间:222-280
吴
◎三国鼎立形势图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一、三国与西晋
1.2 西晋的短暂统一
(1)统一历程 ① 263 年 :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南朝帝陵石刻
◎南北朝并立形势图
二、东晋与南朝
3.江南开发 (1)原因
①北民南迁带来劳 动力、技术
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分布 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二、东晋与南朝
至于元嘉(南朝宋文帝年号)末……兵车勿用, 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 扃(jiōng,门闩)……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 稔(rěn,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 畴亦数十万顷……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 鱼盐杞梓(qǐ zǐ,两木皆良材)之利,充仞八方;丝 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后期 孝文帝主持
移风易俗
迁都洛阳,讲汉语、易 服装、改汉姓,与汉族
通婚
三、十六国与北朝
3.3 北魏孝文帝改革
(4)改革影响
材料一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 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刘知幾
促进民族交流和民 族融合,大大缓解
了民族矛盾。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
② 266 年 :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
国号晋,史称西晋。
③ 280 年 :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2)统一意义:结束了东汉以来
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式
(1)是一次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最全面,影响最 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2)孝文帝改革措施具有创新性、开创性 成功的原因及认识 原因: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 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 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认识: 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 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
宗主在政治上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 它改变了以往豪强地主隐瞒户籍的状况,使北魏 割据势力,宗主控制下的包荫户多 数没有户籍,他们只为宗主的私家 的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 人口,任凭宗主剥削和奴役,国家 权的巩固。 不得征调亦不能干预。
三长制
由“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的变 化
北魏政府 宗主 农民
魏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时间界限:220年——581年 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政 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 差距缩小。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1) 时代特征 国家长期分裂,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 济发展 政治 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局面,朝代更替频繁; 北魏孝文帝等顺应民族融合趋势,进行改 革 经济 铁犁、牛耕等先进生产方式继续向边疆地 区推广;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缩小,为隋朝 统一创造条件 文化 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在 不少领域取得世界领先成就;出现三教并 立局面
冯太后(442年—490年),汉族,长 乐信都(今河北省冀州)人,477年至 公元490年十四年间一系列改革的实际 主持者。冯太后本是官宦之女,因罪 充公为奴。452年,被选为魏文成帝的 贵人。456年被立为皇后。465年魏献 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太后临朝辅 政,定策诛杀丞相乙浑,而后归政献 文帝。476年献文帝病死,再度临朝称 制达十四年。490年去世,享年49岁冯 太后聪明果决,猜忌而长于权术,以 重管﹑重罚驾御群臣,为其所用,展 现出超强的政治手段。冯太后本是汉 人,极力推行汉化。在两度摄政期间, 将北魏的汉化推向巅峰。在她的影响 下,北魏封建化进程加快。冯太后是 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政治家,
(2)孝文帝改革措施具有创新性、开创性 成功的原因及认识 原因: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 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 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认识: 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 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
宗主在政治上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 它改变了以往豪强地主隐瞒户籍的状况,使北魏 割据势力,宗主控制下的包荫户多 数没有户籍,他们只为宗主的私家 的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 人口,任凭宗主剥削和奴役,国家 权的巩固。 不得征调亦不能干预。
三长制
由“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的变 化
北魏政府 宗主 农民
魏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时间界限:220年——581年 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政 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 差距缩小。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1) 时代特征 国家长期分裂,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 济发展 政治 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局面,朝代更替频繁; 北魏孝文帝等顺应民族融合趋势,进行改 革 经济 铁犁、牛耕等先进生产方式继续向边疆地 区推广;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缩小,为隋朝 统一创造条件 文化 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在 不少领域取得世界领先成就;出现三教并 立局面
冯太后(442年—490年),汉族,长 乐信都(今河北省冀州)人,477年至 公元490年十四年间一系列改革的实际 主持者。冯太后本是官宦之女,因罪 充公为奴。452年,被选为魏文成帝的 贵人。456年被立为皇后。465年魏献 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太后临朝辅 政,定策诛杀丞相乙浑,而后归政献 文帝。476年献文帝病死,再度临朝称 制达十四年。490年去世,享年49岁冯 太后聪明果决,猜忌而长于权术,以 重管﹑重罚驾御群臣,为其所用,展 现出超强的政治手段。冯太后本是汉 人,极力推行汉化。在两度摄政期间, 将北魏的汉化推向巅峰。在她的影响 下,北魏封建化进程加快。冯太后是 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政治家,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北方少数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
③为分裂走向统一,以及 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
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 ……扭转了
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
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三、民族交融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三、民族交融 2、北方胡汉交融
①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内迁 胡汉对立
②十六国:少数民族政权建立 民族差异逐渐缩小, 民族隔阂依旧存在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交融加强
迁都洛阳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 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 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 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三、民族交融 1、南方蛮汉交融
从东汉末年开始到隋唐统一的四百年间, 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吸收了数百万外来(注: 外来即汉人之外)的基因。……在南方,百越和其 他原居民(例如苗、蛮),以及西南部的藏缅语系 与南亚语系的原居民,都被中原扩散的大批汉人同 化为南方的中国人。
——许倬云《说中国》
三、民族交融 2、北方胡汉交融
材料一 (太傅何曾)“日食万钱,犹曰 无下箸处”;(其子何劭)“食必尽四 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 (1)统治集团内部—奢—侈《腐晋化书·何曾传》
材料二 相当一部分宗王的权力远不限于 其封国境内,而能参政统军。 (2)宗王权重—威—胁张中帆央《,中爆国发古八代王简之史乱》
材料三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因其 衰敝,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 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 则坐生其心。 (3)少数民族内迁,—民—族江矛统盾《尖徙锐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