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考试试题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9ff3e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5.png)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一1. 特别提款权是()在第二次美元危机时创造的储备资产。
A. 世界银行B. 本国中央银行C. 国际金融公司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 下列经济一体化组织中,()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A.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C. 北美自由贸易区D.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3. 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A. 美国模式B. 日本模式C. 法国模式D. 德国模式4. 与小型经济开放体相适应的汇率制度为()。
A. 汇率目标区B. 浮动汇率制度C. 货币局制度D. 无法定货币安排5. 自然和社会条件都比较优越,其资金、人力、自然资源和市场方面都适于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中国家是()。
A. 石油生产国B. 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C.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D. 综合发展型发展中大国6.米德冲突发生在()。
A. 固定汇率制度下B. 浮动汇率制度下C. 任何汇率安排下D. 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7. 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有多种,其中()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A. 美国模式B. 日本模式C. 法国模式D. 德国模式8. 经过10多年的转轨,东欧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经济形势日益好转,主要表现为()。
A. 改革所有制结构,推行企业私有化B.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经济运行市场化和法制化C. 扩大对外开放,实现贸易和资本自由化D. 经过了“休克疗法”,经济体制已起死回生9. 凯恩斯学派认为,滞胀是由于经济体内部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发展较快的部门引起物价上涨,发展较慢或停滞的部门引起高失业。
这种理论是()通货膨胀。
A. 结构性B. 混合型C. 需求拉起的D. 成本推动的10. 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突出表现在()之间。
A. 发达国家B. 发展中国家C. 新兴工业化国家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参考答案:DCBCD ADDAB名词解释1.横向跨国并购:是指两个以上国家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其目的是为了扩大世界市场份额,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寡头垄断力量。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1-6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1-6](https://img.taocdn.com/s3/m/d659a3ab14791711cd79170d.png)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一)(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分,共30分)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C.垂直型国际分工D.混合型国际分工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表现有()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扩大了资本积累C.增加了就业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B.劳动力短缺C.经济发展加快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
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6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6](https://img.taocdn.com/s3/m/a37d07d3700abb68a982fbaa.png)
试卷6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在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下列哪个国家没有成为世界经济中心()A.法国B.英国C.荷兰D.美国2.按照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下列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A.商业B.建筑业C.运输业D.金融业3.系统提出幼稚产业保护论的经济学家是()A.亚当·斯密B.凯恩斯C.李斯特D.普雷维什4.世界经济最终形成期是在()A.15世纪末16世纪初B.18世纪6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20世纪初5.2011年全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A.36420.6亿美元B.29727.6亿美元C.21738.3亿美元D.17606.9亿美元6.WTO的最高决策机构是()A.部长级会议B.各专门委员会C.秘书处D.工作组7.下列不属于一次能源的是()A.电力B.石油C.核能D.煤炭8.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志是()A.劳动者B.劳动工具C.劳动对象D.教育水平9.成员退出WTO必须在WTO总干事收到退出的书面通知之日起()后才能生效。
A.三个月B.六个月C.一年D.三年10.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中,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典型代表是()A.英国B.美国C.日本D.德国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2分,共20分)1、金本位制是一种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2、工业结构“软化”是指工业重心由重化工业转为高技术工业、由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工业转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工业的趋势。
()3、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传统分析方法,产品多样性较小的国家,采用浮动汇率制较为有利。
()4、根据邓宁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只有当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都具备时,才会形成对外直接投资,出现跨国企业。
()5、如果某国征收的所得税很高,则跨国公司将产品转入该国时,转移价格会定的低些;将产品转移出该国时,转移价格会定的高些。
()6、各成员国之间实现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同时成员国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也协调一致,这种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指的是关税同盟。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2823e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9.png)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码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1.在工业革命之前,形成了以(为中心的商品国际化。
A.西欧B.北美C东亚D.地中海沿岸2.第二次科技革命将世界生产力推向新水平,为资本国际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是(。
A.18世纪60年代3.19世纪30年代C.19世纪后30年D.20世纪50年代3.(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角和生产国际化的载体,已成为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A.国际经济组织B.非政府组织C.跨国公司D.各国消费者4.产业转移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了由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先进国家在技术上的主导地位,技术上的主导地位又使(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
A.新兴工业化国家B.经济转轨国家C.欠发达国家D.先进国家5.世界经济区别于一般国民经济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活动主体多8.国民价值增值机制C.经济调控手段差异D.经济边界长9.国际贸易流向中的主要部分是(。
A.南北贸易10东西方贸易C.北北贸易D.南南贸易7.发达国家间的贸易主要是产业内贸易,可以解释的主要理论是(。
A.比较优势理论B.要素禀赋理论C.产业内贸易理论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8.(是推动企业进行国际生产的所有权优势的核心。
A.创新和研发9.品牌C.资本D.专利10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
A.海默11卡森C.邓宁D.斯蒂芬斯10.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风起云涌,从地区分类看,主要发生在(之间。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新兴市场经济体D.转轨国家11.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中国家集中在(。
A.东亚地区B.拉美地区C.中东地区D.中东欧地区12.通过贸易壁垒扶持本国弱小工业的成长,提高其竞争力以使之最终能与先进国家进行自由竞争,这是(的核心内容。
A.比较成本理论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C.超贸易保护理论D.战略性贸易理论13.发展中国家为了引进技术和资金,不得不满足跨国公司的某些要求,在不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让渡部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代价。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a6a1a7f31b765ce05081484.png)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老师说,这题的答案要简洁一些)1.国际分工:是指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是社会分工的高级形式,是社会分工超出国家界限而行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
2.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活动,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行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3.共同农业政策(CAP):是指欧共体/欧盟组织农产品共同市场和推行农业生产一体化的计划和政策。
4.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手段和方法上的飞跃,也就是由于重大技术突破所引起的在技术发展中的飞跃性变革。
5.欧洲货币体系:是指欧共体以欧洲货币单位为核心,以欧洲货币基金为基础,拥有双重汇率干预机制的货币体系。
6.“滞胀”:是指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停滞伴随高通货膨胀率以及存在大量失业的一种社会现象。
它的出现使风靡资本主义达40年之久的凯恩斯理论陷入困境。
7.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8.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又称已发展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的国家,又称作工业化国家、高经济开发国家。
9.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单独或或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的境内创立新企业,或增加资本扩展原有企业,或收购现有企业,并且拥有有效管理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10.三难选择: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11.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12.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完全有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AB卷带答案期末考试卷模拟测试题综合测试题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AB卷带答案期末考试卷模拟测试题综合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b0d8695011ca300a7c39038.png)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
A.国际贸易B.国际投资C.科技革命D.国际金融2、()是国际间交易结算所采用的货币制度,即各国间进行支付的系统规定、做法与制度。
A.国际金本位制B.国际货币体系C.布雷顿森林体系D.牙买加体系3、世界上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大致可分为四种模式,其中包括以()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
A.美国B.德国C.瑞典D.日本4、俄罗斯在1992年至1994年采取的经济转型方案称为()。
A.缓慢疗法B.休克疗法C.渐进式改革D.新方案改革5、从投资周期是与产品和主要设备的更新寿命相对应的现象出发,提出平均第一周期的长度约为9-10年的经济周期被称为()。
A.朱格拉周期B.基钦周期C.库兹涅茨周期D.康德拉季耶夫周期6、()是指一国的政府、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公司企业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其他国家的政府、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公司企业以及国际机构提供的贷款,反映了国际间借贷资本的活动,是国际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
A.国际债券投资B.国际信贷C.国际股票投资D.国际期货投资7、()是指致力于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以代替同类制成品的进口,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独立自主的战略。
A.内向型工业化B.外向型产品生产导向C.进口替代D.外向型工业生产导向8、二氧化碳与水蒸汽结合形成的()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被人们称为“空中杀手”,它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建筑物受到腐蚀,人类健康受到危害。
A. 大气污染B.臭氧层破坏C.温室效应D.酸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世界经济的特点包括( )A.市场性B.整体性C.不平衡性D.复杂性2、国际分工可以分为()等几种类型。
A.垂直型分工B.水平型分工C.一体型分工D.混合型分工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包括()。
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C.完全经济一体化D.保税区4、中国经济转型的特点包括()A.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化B.宏观控制下的稳定化C.渐进模式下的自由化D.公有制主导下的私有化5、按照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国际直接投资可划分为( )等类型。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8d3cb869f78a6529657d532f.png)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二)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技术革命“罗马条约”欧洲货币体系“滞胀”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集团的类型。
2、简述资本主义中间性危机与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异同点。
3、试述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三、问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战后发达国家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手段与效果。
,2、试述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二)标答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
人员交往等活动(3分),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行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2分)。
2、国际分工:是指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分)。
它是社会分工的高级形式,是社会分工超出国家界限而行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3分)。
3、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手段和方法上的飞跃(2分),也就是由于重大技术突破所引起的在技术发展中的飞跃性变革(3分)。
4、“罗马条约”:是指1957年3月法、德、意、荷、比、卢六国首脑荷外长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2分)、“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2分)。
两个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并于1958 年1月1日生效(1分)。
5、欧洲货币体系:是指欧共体以欧洲货币单位为核心(2分),以欧洲货币基金为基础,拥有双重汇率干预机制的货币体系(3分)。
6、“滞胀”:是指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停滞(2分)伴随高通货膨胀率以及存在大量失业的一种社会现象。
(2分)。
它的出现使风靡资本主义达40年之久的凯恩斯理论陷入困境(1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集团的类型。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其答案及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其答案及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b83b37bcc22bcd127ff0c58.png)
《世界经济概论》网上试题题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世界市场主要包括的领域有()。
A.国际商品流通领域 B.国际资本流通领域C.国际人才流通领域 D.国际货币流通领域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A.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B.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D.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3.下列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B.欧洲联盟(EU)C.世界银行(IBRD)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4.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A.高技术化 B.服务化 C.信息化D.融合化5.人口过快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包括()。
A.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经济发展负担沉重C.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D.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6.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
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C.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7.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A.保护本国的市场 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B.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D.积累资本或资金8.GATT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A.无歧视性待遇原则B.关税减让原则C.取消数量限制原则D.透明度原则9.跨国公司作为一个微观经济主体,它之所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然有许多微观层面的动因。
具体来看,一个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大体上有()。
A.充分利用本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垄断优势B.推动自己的成熟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C.为了充分利用东道国在特定产业部门的比较优势D.通过跨国内部化交易,实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目的10.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1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1](https://img.taocdn.com/s3/m/e9314d036bd97f192279e955.png)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A卷)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明显成绩,同其选择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其中的发展模式有()。
A. 中东模式B. 雁形模式C.东亚模式D. 拉美模式2.波兰、匈牙利分别是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两种转轨战略的典型,它们的不同特点主要有()。
A. 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的力度不同B. 价格自由化的步骤不同C. 实行货币可兑换的步骤不同D. 外贸自由化的步骤不同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表现有()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扩大了资本积累C.增加了就业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5.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A.保护本国的市场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B.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D.积累资本或资金6.GATT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A.无歧视性待遇原则 B.关税减让原则C.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D.透明度原则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9. 特别提款权是()在第二次美元危机时创造的储备资产。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含答案(8套)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含答案(8套)](https://img.taocdn.com/s3/m/4a64299bda38376baf1fae59.png)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含答案(8套)试卷1一、概念(每题10分,共20分)1 国际分工2 管理贸易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成因2浮动汇率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适宜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中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区别体现在什么地方,4 二战后,世界由“领土主义时代”进入“经济主义时代”的原因是什么,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地大物博”是一个国家富有的必要条件么,试用分工理论进行分析。
试卷1答案一、概念1 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2 所谓管理贸易,就是对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
它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贸易制度。
其基本特点就是通过贸易立法使贸易保护主义合法化。
二、简答题1内涵:(1)畅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成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2 (1)发展中国家多为小型开放经济,进出口商品结构较为单一,出口供给、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不足,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来促进资源配置和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反,汇率浮动频繁而剧烈的情况会导致国际商品和资本市场价格波动,对企业收益和投资计划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2)浮动汇率具有内在的通货膨胀倾向,发展中国家往往具有加速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多采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
但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多种因素的存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往往演化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最后陷入“通货膨胀—汇率贬值—通货膨胀… … ”的恶性循环中。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7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7](https://img.taocdn.com/s3/m/2e533523844769eae009edaa.png)
试卷7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目前,从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分布来看,占比重最大的是()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制造业2.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关贸总协定(GATT)主持的下列哪一回合谈判的结果()A.多哈回合B.安纳西回合C.东京回合D.乌拉圭回合3.世界经济最终形成期是在()A.15世纪末16世纪初B.18世纪6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20世纪初4.根据《马约》规定的“趋同标准”,成员国年度政府总预算赤字不得超过GDP 的()A.60% B.3%C.2% D.1.5%5.在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下列哪个国家没有成为世界经济中心()A.英国B.荷兰C.法国D.美国6.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下列不属于实体要素的是()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劳动工具7.下列属于“开放的地区主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A.ASEAN B.NAFTAC.APEC D.EU8.系统提出幼稚产业保护论的经济学家是()A.亚当·斯密B.李斯特C.凯恩斯D.普雷维什9.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中,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典型代表是()A.日本B.英国C.德国D.美国10.2011年中国外贸出口额居世界()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2分,共20分)1、七十七国集团是协调发达国家之间经贸关系的组织。
()2、国际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根据对世界市场的考察和公司自身的战略目标,通过协议进行联合与合作的经营方式,属于股权式国际直接投资。
()3、工业结构“软化”是指工业重心由重化工业转为高技术工业、由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工业转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工业的趋势。
()4、各成员国之间实现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同时成员国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也协调一致,这种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指的是关税同盟。
《世界经济概论》最新试卷A及参考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最新试卷A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1ee95dcc7931b765ce15b1.png)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试卷A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
A.国际贸易B.国际投资C.科技革命D.国际金融2、()是国际间交易结算所采用的货币制度,即各国间进行支付的系统规定、做法与制度。
A.国际金本位制B.国际货币体系C.布雷顿森林体系D.牙买加体系3、世界上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大致可分为四种模式,其中包括以()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
A.美国B.德国C.瑞典D.日本4、俄罗斯在1992年至1994年采取的经济转型方案称为()。
A.缓慢疗法B.休克疗法C.渐进式改革D.新方案改革5、从投资周期是与产品和主要设备的更新寿命相对应的现象出发,提出平均第一周期的长度约为9-10年的经济周期被称为()。
A.朱格拉周期B.基钦周期C.库兹涅茨周期D.康德拉季耶夫周期6、()是指一国的政府、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公司企业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其他国家的政府、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公司企业以及国际机构提供的贷款,反映了国际间借贷资本的活动,是国际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
A.国际债券投资B.国际信贷C.国际股票投资D.国际期货投资7、()是指致力于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以代替同类制成品的进口,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独立自主的战略。
A.内向型工业化B.外向型产品生产导向C.进口替代D.外向型工业生产导向8、二氧化碳与水蒸汽结合形成的()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被人们称为“空中杀手”,它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建筑物受到腐蚀,人类健康受到危害。
A.大气污染B.臭氧层破坏C.温室效应D.酸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世界经济的特点包括()A.市场性B.整体性C.不平衡性D.复杂性2、国际分工可以分为()等几种类型。
A.垂直型分工B.水平型分工C.一体型分工D.混合型分工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包括()。
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C.完全经济一体化D.保税区4、中国经济转型的特点包括()A.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化B.宏观控制下的稳定化C.渐进模式下的自由化D.公有制主导下的私有化5、按照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国际直接投资可划分为()等类型。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ebc08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4.png)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内容一、名词解释1.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
一般地讲,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
科技革命是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革命,进而引起生产力飞速发展的过程.2.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3.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甚至让渡部分经济主权,逐步减少直至消除区域内的各种壁垒,使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从而达到共同繁荣和发展的区域性经济安排.同经济全球化一样,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4.绝对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而不必发展那些不具备优势条件的工业绝对成本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来的,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成本论”。
绝对成本论是早期的分工贸易理论的理论内容之一.比较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生产那些有利程度较大或不理程度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5.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都承认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都以高科技的大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为前提;都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内容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的全球化。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试题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f8865a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0.png)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试题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世界经济概论的研究对象是()。
A. 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B. 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C. 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D. 世界各国的经济指标2. 以下哪个不是国际经济组织?A. 世界贸易组织(WTO)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C. 亚洲开发银行(ADB)D. 世界卫生组织(WHO)3. 下列关于全球化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全球化是以经济为主导的一种现象B. 全球化主要体现在文化交流方面C. 全球化使国家特色文化逐渐消失D. 全球化只有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后才会出现4.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
A. 国家对外开放政策B. 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革命C. 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合作项目D. 外商对本国经济的投资5. 现代化的指标主要包括()。
A. 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B. 文化传统和历史沿革C. 政府机构和法律制度D. 社会制度和民族特色6. 以下哪个国际组织的总部设在日内瓦?A.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B. 国际清算银行(BIS)C. 国际劳工组织(ILO)D. 世界卫生组织(WHO)7. 经济增长率指的是()。
A.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度变化率B.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之差C. 年平均工资与年平均消费水平之差D. 国家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8. 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A. 美国B. 日本C. 中国D. 德国9. 联合国最高机构是()。
A. 安全理事会B. 联合国大会C. 联合国秘书处D. 联合国国际法院10. 下列哪个国际组织的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A. 世界银行集团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亚洲开发银行D. 国际清算银行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1. 简述世界经济概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答:世界经济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经济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国际经济环境、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国际贸易与投资等。
(完整版)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其答案及复习重点汇集
![(完整版)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其答案及复习重点汇集](https://img.taocdn.com/s3/m/031945f15acfa1c7aa00cce0.png)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一)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C.垂直型国际分工 D.混合型国际分工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表现有()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C.增加了就业 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B.劳动力短缺C.经济发展加快 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
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9.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第二章.世界经济概论试题
![第二章.世界经济概论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c95391ff18583d0496459b4.png)
1.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ABCD)。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2.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ABCD)。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ABCD)A.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B 金融、货币与投资市场的全球化C 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D 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负面作用(ABCE)A发达国家结构性失业增加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拉大C发展中国家出口下降,失业者增多D促进了南北贫富差距的缩小E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被破坏5.下列各种现象属于经济全球化以整个世界的负面作用的是(ABCD)。
A.非法收入的国际转移,非法移民的增多B.毒品越境走私的泛滥,非法武器的国际扩散C.传染病的国际蔓延D.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6.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ABCD)。
A.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B.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D.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7.下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ABCD)。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B.欧洲联盟(EU)C.世界银行(IBRD)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判断题1.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半个多世纪里,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群雄中崛起并独占鳌头,全面代替了英国当年的地位,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
(×)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都是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
(√) 3.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美国的一统天下。
(×)4.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间相联系的概念。
(√)5.欧洲经济共同体属于区域经济的协调组织。
沈明其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试卷
![沈明其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12ba368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5.png)
沈明其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试卷一、名词解释(5题)1.关税同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或其它壁垒,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壁垒而缔结的同盟。
结盟的目的在于使成员国的商品在统一关税的保护下,在内部市场上排除非成员国商品的竞争,它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
例如东非共同市场和70年代初期的欧洲经济共同体2.国际金本位制黄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是最终清偿于段,充当国际货币.币值比较稳定各国货币都规定有含金量,它们之间的兑换率就由它们的含金量比例决定。
实际汇率围绕法定平价上下波动,其波动幅度不会起讨平价加减黄金的运输成本。
汇率制度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
3.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
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
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4.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也称为外向型发展战略,其主要特点是一国(地区)以大量的商品出口为导向,并以制成品出口逐步代替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把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以本国(本地区)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利用扩大出口来积累资金,进而推动国民经济整体或地区经济整体的发展。
5.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的经济统计数据,经过测算表明,美国进口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高于美国的出口商品。
这意味着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一结果与赫克歇尔一俄林定理恰恰相反,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6.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以亚当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和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实践为理论依据,主张国家对私人企业尽可能少干预,实行自由经济、自由贸易;企业高风险、高利润;强调个人白由,反对国家制定经济发展规划。
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是:①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②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③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④劳动力市场的白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二(含)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二(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a023fe783e0912a3162a26.png)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二(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外国投资者以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为核心,为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在国外创建一个永久性企业的投资行为称为(D)。
A.垂直型投资B.国际间接投资C.绿地投资D.国际直接投资2、世界上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大致可分为四种模式,其中包括以(A)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A.美国B.德国C.日本D.瑞典3、(C)战略,即采取某些限制进口的政策,保护国内市场,同时引进外资、技术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建立起本国工业生产体系,以本国的制成品代替过去同类产品的进口。
A.内向型工业化B.外向型产品生产导向C.进口替代D.外向型工业生产导向4、俄罗斯在2000年至2008年采取的经济转型方案称为(C)。
A.缓慢疗法B.休克疗法C.渐进式改革D.新方案改革5、从厂商生产过多时就会形成存货,就会减少生产的现象出发,提出为期3-4年的经济周期被称为(B)。
A.朱格拉周期B.基钦周期C.库兹涅茨周期D.康德拉季耶夫周期6、(C)指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随着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不规定汇率波动的幅度,各国中央银行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水平的义务。
A.固定汇率制B.金本位制C.浮动汇率制D.自由汇率制7、使俄罗斯的经济转型从“激进”转为“渐进”,强调转型的可控性的领导人是(B)。
A.盖达尔B.普京C.戈尔巴乔夫D.赫鲁晓夫8、(D)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A.共同市场B.关税同盟C.经济同盟D.自由贸易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世界经济的研究方法包括(ABCD)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B.辩证的方法C.比较方法D.数量分析方法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包括(CD)。
A.竞争效应B.规模经济效应C.贸易创造效应D.贸易转移效应3、经济波动的周期可分为(ABCD)。
A.衰退B.谷底C.扩张D.峰顶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ACD)。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库(含)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ab17f2f121dd36a32d82d8.png)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库(含)答案试卷1一、概念(每题10分,共20分)1 国际分工2 管理贸易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成因2浮动汇率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适宜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中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区别体现在什么地方?4 二战后,世界由“领土主义时代”进入“经济主义时代”的原因是什么?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地大物博”是一个国家富有的必要条件么?试用分工理论进行分析。
试卷1答案一、概念1 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2 所谓管理贸易,就是对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
它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贸易制度。
其基本特点就是通过贸易立法使贸易保护主义合法化。
二、简答题1内涵:(1)畅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成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2 (1)发展中国家多为小型开放经济,进出口商品结构较为单一,出口供给、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不足,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来促进资源配置和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反,汇率浮动频繁而剧烈的情况会导致国际商品和资本市场价格波动,对企业收益和投资计划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2)浮动汇率具有内在的通货膨胀倾向,发展中国家往往具有加速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多采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
但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多种因素的存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往往演化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最后陷入“通货膨胀—汇率贬值—通货膨胀… … ”的恶性循环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年度第×学期学业考试《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二)(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世界市场主要包括的领域有()。
A.国际商品流通领域 B.国际资本流通领域C.国际人才流通领域 D.国际货币流通领域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A.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B.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D.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3.下列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B.欧洲联盟(EU)C.世界银行(IBRD)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4.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A.高技术化 B.服务化 C.信息化 D.融合化5.人口过快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包括()。
A.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经济发展负担沉重C.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D.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6.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
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C.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7.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A.保护本国的市场 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B.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D.积累资本或资金8.GATT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A.无歧视性待遇原则 B.关税减让原则C.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D.透明度原则9.跨国公司作为一个微观经济主体,它之所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然有许多微观层面的动因。
具体来看,一个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大体上有()。
A.充分利用本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垄断优势B.推动自己的成熟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C.为了充分利用东道国在特定产业部门的比较优势D.通过跨国内部化交易,实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目的10.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A.跨国公司投资有助于东道国的资本形成B.跨国并购推动了东道国企业的资产重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C.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D.拓展了东道国产业空间11. 欧洲货币体系包括()。
A. 欧洲货币单位B. 稳定汇率机制C. 欧洲货币合作基金D. 联合浮动12. 与小型经济开放体相适应的汇率制度为()。
A. 汇率目标区B. 浮动汇率制度C. 货币局制度D. 无法定货币安排13. 欧洲经济区(EFA)与欧洲联盟相比,区内没有()。
A. 共同的外贸政策B. 共同农业政策C. 共同的货币政策D. 四大流通便利14. 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A. 战后欧洲、日本发展迅速,美国经济地位相对下降B. 战后美国一直倡导和维持国际自由贸易体制C. 美、加、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D. 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用差别待遇对付外部竞争15. 战后以来,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协调的领域日益广泛,几乎涉及经济的所有部门和领域,主要有()。
A. 国际贸易政策协调B. 汇率政策协调C. 宏观经济政策协调D. 国家发展政策协调16. 发达国家经济调节的主要目标是()。
A. 保障经济运行环境B. 实现四大经济运行目标C. 规范市场行为D. 为国有经济扫清障碍17. 80年代发展中国家纷纷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和调整,具体内容包括()。
A. 国有企业的私有化B. 放松商品价格管制C. 金融自由化D. 产业结构的调整18. 自然和社会条件都比较优越,其资金、人力、自然资源和市场方面都适于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中国家是()。
A. 石油生产国B. 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C.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D. 综合发展型发展中大国19. 以叶利钦为代表的俄罗斯民主派之所以选择激进改革,主要原因有()。
A. 必须向市场经济过渡已经在俄罗斯达成社会共识B. 极其严峻的经济形势C. 尽快摧毁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D. 叶利钦等人只不过是承袭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设想20. 中国整个渐进改革过程的特点大致有()。
A. 采取了逐步推进的方法B. 曾在较长时间内实行“双轨体制”C. 始终坚持从创新到规范,再到制度化的原则D. 采取了“小私有化”和“大私有化”两种私有化改革方式二、判断题(请将√或×填入下表中。
每题1分,共10分)1. “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2. 国际商品流通领域,主要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交换活动。
3. 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因而使落后国家失去了发展经济的机遇。
4. 生产力,或称社会生产力、物质生产力,是指人们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界以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
5.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6. 哈佛大学的多国企业研究中心坚持必须在7个国家以上设有子公司或附属企业,才能算是跨国公司。
7. 德国模式的实质是国家维护下的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维护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竞争机制的维护,二是对社会利益的维护。
8. 特别提款权由5种主要西方货币组成定价,因而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
9. 所谓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10. APEC的建立,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机构已由基本属于民间性协商机构向官方的政策协调和协调机构过渡。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 经济全球化:2. 垂直型直接投资:3. 保护贸易政策:4. 关税同盟:5. 汇率目标区: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 战后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2. 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3. 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五、论述题(本题15分)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有哪些?六、案例分析(本题15分)休克疗法,本来是医学上的治疗方法,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创造性地将其用于经济改革实践中。
指通过实施财政货币紧缩政策,治理恶性通货膨胀的一系列严厉经济措施。
后来成为转型国家实行激进改革的纲领,指采取一步到位的激进方式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1980s年代末期,萨克斯被波兰等东欧国家聘为政府经济顾问,这些国家面临反危机和经济转轨的双重任务。
萨克斯决定把他在玻利维亚的经验应用到东欧。
1992年初俄罗斯经济转轨时也聘请萨克斯担任政府经济顾问,推行“休克疗法”。
曾任波兰第一副总理、财政部长(1994-1997年),被称为波兰改革的总设计师的科勒德克认为,人为的“休克疗法”并未带来经济增长的奇迹,波兰的成功来自抛弃了“休克疗法”,而非相反。
另外,匈牙利、爱沙尼亚、亚美尼亚、立陶宛、捷克等对转轨第一阶段效果不满意的国家,纷纷抛弃“休克疗法”而转向渐进改革。
这些国家经过1990-1993年的负增长,1994年以后开始步入回升轨道并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讨论以下问题:1. 如何认识“休克疗法”?(5分)2. 中国从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转轨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10分)主要参考网站:1、世界经济网 2、世界经济研究中心 3、世界贸易网 /gl.htm4、哈佛商业论坛 5、CCTV财经报道 6、-----金融财经 课外阅读书目:1.宋则行、樊亢、池元吉等主编:《世界经济史》上、中、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
2.陶大镛主编:《世界经济新格局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3.[美]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WORLD ECONOMIC PRIMACY:1500-1990),1996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版由高祖贵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6月第1版。
4.郭宝宏著:《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4月1日第1版。
5. 陈漓高等主编:《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1日第1版。
6. 罗烨菁著:《经济发展的全球观》,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4月1日第1版。
7.吴长庆主编:《百年科技聚焦——1900-2000世界科技发展概览》,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8.[美]丹尼尔贝尔(Danniel Bell):《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 Venture in Social Forecasting),英文本出版于1973年,中译本由高銛等译出,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9.王天雨、刘晓武主编:《科学技术发展启示录——第一生产力的见证》,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
10.[美]戴维兰德斯(David ndes):《国富国穷》(The Wealth and Poverty of Nations),门洪华等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11.赵丽芬、江勇主编:《可持续发展战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12.佟家栋、周申编著:《国际贸易学——理论与政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13.陈春洁、李小东等:《中国入世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14.[美]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主编:《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STRATEGIC TRADE POLICY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海闻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15.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跨国公司与投资司编著:《世界投资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6.滕维藻、陈荫枋主编:《跨国公司概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7.王志乐主编:《走向世界的中国跨国公司》,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18.李扬、黄金老:《金融全球化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19.张幼文、周建明等:《经济安全:金融全球化的挑战》,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20.[英]布莱恩凯特尔(Brian Kettell):《外汇市场的驱动力——欧元的启动与金融市场新格局》(WHAT DRIVES CURRENCY MARKETS),2000年由英国《金融时报》出版公司出版,中文版由项卫星、李宏瑾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