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三章 棘皮动物及半索动物门门
棘皮、半索、脊索动物门、园口纲
![棘皮、半索、脊索动物门、园口纲](https://img.taocdn.com/s3/m/8afcce8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10.png)
04
园口纲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园口纲是动物界的一个门类,属于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之外的一个独 立门类。
特点
园口纲动物具有特殊的口部结构,其口部呈圆形或半圆形,通常位于身体的腹面。此外, 园口纲动物通常具有复杂的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以适应复杂的环境和捕食行为。
园口纲动物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常见种类与分布
常见种类
海星、海胆、海参等。
分布
棘皮动物门动物广泛分布于海洋中,从潮间带到深海都有分布,其中海星分布 最广。
生态与环境适应性
生态
棘皮动物门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些 种类是底栖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捕食者,而另一些种类则与共 生生物一起生活。
环境适应性
棘皮动物门动物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水温 和盐度条件下生存,并且能够在各种底质中寻找食物。一些 种类甚至可以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如高温、高压或高浓度的 化学物质。
02
半索动物门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半索动物门是一类生活在海洋中的动 物,属于后口动物中的隐索动物门。
特点
半索动物门动物具有幼虫期,经过变 态后成为成虫,成虫具有固着生活的 习性,通常附着在岩石或其他坚硬物 体上。
常见种类与分布
常见种类
半索动物门主要包括肠鳃类和羽鳃类两大类群,其中肠鳃类包括各种龙介虫科、 羽鳃类包括海鞘科等。
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拥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 能够进行复杂的感知、思考和行为, 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相对简单。
脊椎动物的分类与演化
分类
脊椎动物门主要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
演化
从鱼类进化到两栖类,再从两栖类进化到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脊椎动物的演化历程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完 善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过程。其中,哺乳类是目前脊椎动物中最发达的一类,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和复杂的社交行 为。
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门头索动物门(分析“动物”文档)共103张PPT
![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门头索动物门(分析“动物”文档)共10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51426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f.png)
脊椎动物亚门:又称有头类
无颌类
有颌类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无羊膜类:胚胎发育中不具羊膜;鳃呼 吸
羊膜类:个体生活中的任何阶段都不用 鳃呼吸,在胚胎时期有胎(羊)膜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
海鞘(Ascidia)、柄海鞘(Styela)等约 2000多种单体或群体生活的海产动物。体 形由肉眼刚能看出到身体直径达30cm,具 有特殊的生活方式和体制结构。少数种类 终生营自由游泳生活,大多数种类只在幼 体期营自由游泳生活,尾部有脊索的结构 (故称为尾索动物),经过变态发育为成 体后,即营固着的生活方式,尾部连同其 中的脊索随即消失。
2.消化和呼吸
从前往后纵贯于领和躯干末端之间的一条直 管。口位于吻、领的腹面交界处,口腔背壁 向前突出一个短盲管至吻腔基部,盲管的腹 侧有胶质吻骨(proboscis skeleton),但尚 无坚硬结构,因此过去曾被视作雏形脊索而 称为口索(stomochord),
也有人认为短育管可能是脊椎动物脑垂体前 叶的前身。由于口索形甚短小,所以把具有 这一结构的动物称为半索动物。
围鳃腔在发生上,是由身体表面陷入内部的空腔,因此围鳃腔的衬里,来自外胚层(参见文昌鱼围鳃腔的形成,23页)。
肌肉大部分集中在背部,不似无脊椎动物的皮肤肌肉囊那样均匀的分布。
Hey who are you?
incurrent siphon
excurrent siphon
gill slits
anus
菊 海 鞘
瘤海鞘
玻 璃 海 鞘
乳突皮海鞘
长条海鞘
Urochordata
I am a tunicates and U.. U..?
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棘皮-半索-脊索动物门
![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棘皮-半索-脊索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a378d8719b6648d7c1c746b8.png)
适应辐射
分类相近的动物,由于适应不同的 生态环境,经过长期演变在形态结构上 发生显著变异,这种现象称之适应辐射。
思考题
1. 2. 3.
半索动物的进化地位及其依据是什么?
何谓口索、半索动物、适应辐射?
半索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十一章
脊索动物门
最高等动物门类!
本章知识框架及重点 三大基本特征 主要特征 脊索动物门
海参,有人称之为“海人参”,因补益作用类似 人参而得名。全世界海参共有数十种之多,我国 有 20 多种,其中以梅花参和刺参为世界上最名贵 的品种。补肾益精,养血润燥。主治肾精亏虚, 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腰酸乏力等;阴血亏虚, 形体消瘦,潮热咳嗽,咯血,消渴,大便秘等。
小知识:
海参的年龄鉴别;野生和人工养殖参的鉴别;海参的捕捞和加工。
附门:其他无脊椎后口动物
--毛颚动物门(Chaetognatha)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
毛颚动物门
海洋中浮游生活的小型无脊椎后口动物,它
们分布广,数量大。虽然总共只有50种左右, 但在海洋浮游生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甲壳类、 多毛类、小型鱼类都是毛颚动物的食物,而 它们本身也是其他海洋鱼类和其他动物的食 物。
口
反口面
骨板
步带沟
口面
海 星 的 摄 食
体腔和水管系 体腔发达,形成水管系统(步管系统) --管足的一端,将水压入管足中. 帖窦曼氏体--环管上产生变形细胞的地方. 波氏囊--储水地方,调节水压
生殖发育 雌雄异体,精卵在 海水中受精 ,各腕 内均有一对生殖腺, 后接一短的生殖导 管,开口于反口面 腕基部。 有强的再生能力 , 有的种类能进行无 性繁殖。
《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135d1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1.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普通动物学》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生态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96 学时 6 学分(全学年)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普通动物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态学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科目之一,是动物系列科学的基础主干课。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动物有机体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其目的是阐明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利于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着重加强对动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系统地掌握动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以动物适应机制为中心,系统发育为主线及动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从事专门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及开展自然科学教育技能。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学好动物学,必须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动物世界和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学会用动物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今后开展动物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1. 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2. 牢固掌握动物各门及主要纲的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的适应;动物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主要门类的演化关系;动物地理分布的基本知识和了解动物学科的发展前沿;3. 了解华北地区的动物种类及分布,生物多样性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从而加强动物资源的保护意识;4. 以生物多样性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为线索,介绍动物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多方面接触自然、联系实际,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描述、比较和实验等常用的研究手段,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揭示动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系统发育等。
棘皮动物门
![棘皮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4d458422b9f3f90f77c61b39.png)
第十二章棘皮动物门棘皮动物,毛颚动物及须腕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三个后口动物类群。
也就是说,这三类动物的口不像以前讲授的各门动物那样起源于原口(胚孔),而是在原肠期的后期,与原口相反的一端工,内外两胚层相互紧帖,最后穿成一孔,成为幼虫的口,原口则变为幼虫的胚门,这种在发育过程中胚体另外形成的口称为后口,凡是以此法形成口的动物,都称为后动物。
棘皮动物是没有头部,体部等构造,体呈辐射对称的海产动物,而且以五辐射对称为主。
所谓五辐射对称就是通过虫体的口面的中轴,可以把身体作五次不同的切割,所切出的两部分基本上互相对称。
或者说,沿着身体的体轴个身体由五个相似的部分构成。
例如星形,球形、圆形或呈树状分支。
然而棘皮动物的幼虫却是两侧对称的,从个体发育演变来看,可以设想棘皮动物的祖先是动物活泼的两侧对称型动物。
辐射对称是它们后来适应固着或不太活动的生活方式次生形成的。
在整个动物界中,只有棘皮动物幼体是两侧对称。
成体是辐射对称的动物。
棘皮动物的整个体表都覆盖着纤毛。
其下是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内骨骼有的极为细小,反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海参);有的成为许多骨片,相互排列成一定的形状,或是愈合成一个完整的壳(海胆类)。
体腔发达,属次生体腔。
除围绕内部器官的围脏腔外,体腔的一部分形成棘皮动物特有的水管系。
水管系包括环管、辐管和侧管。
其内体液具变形细胞,体液的功能主要是运输。
棘皮动物的代表是海盘车,海盘车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五腕海星。
其体形似五角星,体略遍平,中央为体盘由它发出五个放射状的腕。
肉食性,喜以瓣鳃类为食,是牡蛎养殖业的敌害。
棘皮动物的分纲——海星纲、蛇尾纲、海胆纲、海参纲、海百合纲。
第十二章 半索动物门
![第十二章 半索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34a150f9f705cc1755270973.png)
一、半索动物的进化地位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物)是一个种类很少的小门,分为二个纲:肠鳃纲(如柱头虫)和羽鳃纲(如头盘虫和杆壁虫)。
由于它们的胚胎发育与棘皮动物相似,但又有鳃裂及中空的神经,类似于脊索动物。
所以,认为与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二、主要结构特征1、体型•典型的种类如柱头虫,身体蠕虫状,多穴居在泥沙中,•分布在浅海和潮间带,体长2~250 cm;•身体可分为吻、领、躯干3部分;•吻和领都有发达的肌内,吻能缩入领内,依赖于吻部和领部的伸缩、柱头虫能在泥沙中掘穴和运动身体。
•躯干部细长,前部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翼状板,内有生殖腺,称为生殖翼。
肛门在躯干部未端。
•动物学上,将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长期演变终于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适应辐射。
•半索动物门羽鳃纲的动物(如杆壁虫),由于营海底固着的群体生活,形态结构上发生很大的变化,该纲动物体形小,有腕和触手,吻部退化,外形上像苔鲜虫。
二、体壁•体壁层由上皮层和肌肉层构成。
上皮层由表皮细胞、腺细胞和神经细胞等组成,吻部的上皮着生纤毛,为纤毛上皮。
•上皮下为肌肉层,包括环肌层和纵肌层;领部肌肉层更发达,分别由领圈外肌,领圈内肌和领部纵肌组成,躯干部为纵肌层。
三、体腔•体腔包括一个吻体腔、成对的领体腔和成对的躯干体腔,体腔之间有隔膜隔开。
四、鳃裂•柱头虫躯干部前端,背中线两侧各有一行成对(7-700)外鳃裂,其内部为鳃囊或咽囊,鳃囊中有若干对“U”形的内鳃裂。
内鳃裂与外鳃裂一一相对应。
五、中空的领神经索•半索动物的神经系统原始而又特殊:身体头部表皮细胞的基部的一层神经纤维网,或称表皮神经丛,分别在背中线和腹中线处加厚形成背、腹神经索,两神经索在躯干的前端相连成一神经环,背中神经索在领内形成领索,可能为动物的神经中枢。
五、中空的领神经索•特别的是:领索是中空的,而且位于体腔内,这种中空的神经索类似于高等动物的神经管。
12-- 棘皮动物门
![12-- 棘皮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6c884892daef5ef7ba0d3c79.png)
棘皮动物在动物演化上属后口动物 (deuterostome),它们与原口动物(protostome) 不同的是:在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胚期,其原口(胚 孔)形成动物的肛门,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另 形成一新口称为后口。以这种方式形成口的动物, 称为后口动物。因此棘皮动物与半索动物和脊索动 物同属后口动物,类缘关系较近,为无脊椎动物中 最高等的类群。
口
食道
喷门
幽门胃
肠
肛门
幽门管
幽门盲囊 直肠盲囊
3. 水管系统(海盘车)
相对封闭的管状系统,包括筛板、石管、环水管 (上有帖氏体)、幅水管、管足、吸盘、坛囊等。 水管系统内壁是体 腔上皮。管足的外 壁是纤毛上皮,与 内壁的体腔上皮之 间有肌肉层。水管 系统内的液体与海 水等渗,管足可以 伸缩,末端有吸盘, 有运动功能。
第二节 棘皮动物主要特征
一 、辐射对称 二 、有特殊的水管系统,血系统与围血系统 三、体腔由肠腔法形成, 四、 均黄卵,等全裂,间接发生,幼体两侧 对称。 海百合 桶形幼虫; 海星纲 羽腕幼虫; 海胆纲 海胆幼虫; 蛇尾纲 蛇尾幼虫; 海参纲 短腕幼虫
第三节 棘皮动物门分类
现存6 000多种,化石达20 000多种。全部 营海洋底栖生活,活动能力差,分布从浅海到 数千米深海。
本章小节
棘皮动物与以前描述的无脊椎动物不同,
它的卵裂、早期胚胎发育、中胚层的产生、
体腔的形成,以及骨骼由中胚层产生等都
与脊索动物有相同的地方,而不同于无脊 椎动物。从成体口的形成和肛门的形成看 棘皮动物也与脊索动物相同,与脊索动物 都属于后口动物。现在普遍认为脊索动物 与棘皮动物有共同的祖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思考题
十二、三章 棘皮动物及半索动物门门
![十二、三章 棘皮动物及半索动物门门](https://img.taocdn.com/s3/m/3939c269172ded630a1cb684.png)
55
10
l 2、身体次生性五辐射对称,无头部,其幼体 左右对称,固着生活。
五辐对称是次生性的,由幼体的左右对称发展而成的, 且其外形上和内部器官均呈五辐对称。所以成体的五辐对称 可能是次生性的,可能与原始种类的固着生活相关。
棘皮动物很低 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l 3、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和脊索动物类 似)。
9
l 1、属于后口动物(deuterostomes): 原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发育成动
物成体的口,由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 腔的一类动物。
后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发育成动 物成体的肛门或封闭,在其相对端另形成开 口,由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的一类动 物。
l 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同属于后口动物,所以 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
46
半索动物门(Phylum Hemichordata)
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物(Adelochorda), 是一个种类很少的小门(约90种)均为海产,生 活于海水中或泥质沉积物中。典型的种类如柱头
虫(Balanoglossus)。
47
半索动物在动物 界的位置???
48
结构和功能的适应 1.外形
– 由钙化的小骨片(ossciles)组成,骨片或彼此 成关节,如海星、海蛇尾、海百合等类;或骨片 愈合成一整个的胆壳,如海胆类;或散布在体壁 中,如海参类。这些小骨片还可以形成棘、刺, 突出体表之外,使体表粗糙因而得名棘皮动物。
– 其他无脊椎动物的骨骼是由外胚层发育而来的外 骨骼。
12
13
14
第十十三章总担、棘皮、半索动物门
![第十十三章总担、棘皮、半索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97996c2555270722192ef7ca.png)
二、游移亚门 蛇尾纲: 腕细长,与中央盘的界限非常明显,没有步带沟,管足没有 坛囊和吸盘。筛板位于口面。
阳遂足(Amphiura)
海星纲: 身体呈星形,中央盘和腕之间的界限与海蛇尾比不明显,腕 的口面有步带沟,步带沟中有2~4排管足。
海胆纲: 5个腕向反口面愈合,由圆球形或扁圆形的骨骼包住身体。 体表有可活动的刺。
身体柔身体柔软软分吻分吻领领躯躯干三部分干三部分具有背神具有背神经经索其前端索其前端变为内变为内部有空腔的管部有空腔的管状状神神经经索可能是索可能是背神经经管的管的雏雏形形消化管的前端有消化管的前端有鳃鳃裂裂为为呼吸器官呼吸器官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条短盲管短盲管称为称为有口索
第十二章 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之间的过渡类群 —触手冠动物(lophophorates)
第三节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位置
半索类和棘皮动物的亲缘更近,它们可能是由一类共同的原
始祖先分支进化而成。根据是; L 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都是后口动物。 2 两者的中胚层都是由原肠凸出形成。 3 柱头虫的幼体(柱头幼虫)与棘皮动物的幼体(例如短腕幼 虫)形态结构非常相似。 4 生化分析相似:同时含有肌酸及精氨酸。
3 消化管的前端有鳃裂,为呼吸器官
4 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称为有口索。
第一节 半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及其主要特征 (-)柱头虫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体呈蠕虫形,两侧对称而背腹明显,全身由吻、领和躯干三 部分组成, (二)主要特征 1.体壁和体腔: 体壁由表皮、肌肉层和体腔膜构成。 2.消化和呼吸 3.循环和排泄 循环系统属于原始的开管系,主要由纵走于背、 腹隔膜间的背血管、腹血管和血窦组成。 4.神经 5.生殖和发育 雌雄异体。
六. 呼吸与排泄: 呼吸:皮鳃,管足,体表、呼吸树(海参) 排泄:皮鳃、体壁、管足 代谢产物:氨和尿素 七.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没有神经节和中枢神经系统。
【经典】棘皮、半索脊索动物门、园口纲
![【经典】棘皮、半索脊索动物门、园口纲](https://img.taocdn.com/s3/m/f07941e105087632311212f8.png)
本纲约有1600种,分为显带目、有棘 目、钳棘目多 臂Leabharlann 海 星赤刺海
冠
星
海
五角海星
星
角海星
奇异十腕海星
一、棘皮动物门的分类
3.海胆纲
◆约800种,我国南海30多种 ◆常见种类如马粪海胆、紫海胆等 ◆呈球形、心形等,腕向反口面愈合成完整硬壳 ◆体表一般具长刺、棘等,口内有复杂的咀嚼器 ◆卵和生殖腺可吃,有些种类危害贝、藻
第十二章 半索动物门
一、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二、半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柱头虫 三、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
半索动物包括肠鳃纲、羽鳃纲两 大类,其中有77%以上的种类隶属于 肠鳃纲,最常见的代表动物为各种柱 头虫。
一、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具有背神经索,索前端为内部有空腔的管状神经 索,一般认为这是背神经管的雏形。
肛门,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另形成一新口称为后口。以这种方
式形成口的动物即为后口动物。半索动物门、毛颚动物门、棘皮
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动物均为后口动物。它们是动物进化的主干
。
棘皮动物是最原始的后口动物!
一、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5.神经、感官、呼吸、排泄、循环
(1)运动、神经系统和感官不发达 ◆利用管足和棘刺进行运动,效率低。 ◆神经系统与上皮不分开。分散不集中,没有神经节和中枢神 经系统。 ◆感官不发达,只有海星腕末端有眼点。 (2)没有专门的呼吸、排泄和循环系统 ◆呼吸和排泄主要依靠管足、皮鳃和体表进行。 ◆循环主要依靠体腔液执行,具有特殊的血系统和围血系统。
现生种类有800多种
常见的海胆
马粪海胆
紫海胆
(正形目)
蛸枕(斗笠海胆)
心形海胆
一、棘皮动物门的分类
12棘皮动物门
![12棘皮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acad7ae6910ef12d2af9e742.png)
常见种类:海盘车、海燕、 砂海星、太阳海星。
海盘车
太阳海星
海燕
二、 蛇尾纲
1、形似海星纲:但中央盘极小 腕特细长,腕与中央盘分界明 显,是主要运动器官。 2、无步带沟,管足2列,无吸盘。 管足作用:呼吸、感觉。 3、消化管呈囊状,无肛门,筛 板在口面。 4、间接发育,蛇尾幼虫。 常见种类:日本蛇尾、滩栖蛇 尾、阳隧足、刺蛇尾等。
三、具真正的内骨骼
其内骨骼形态多样: 有的极小,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如:海参; 有的为排列规则的骨板或骨片:如:海燕; 有的愈合为1个完整的壳:如海胆。 特点: 1、起源于中胚层; 2、位于体内; 3、终生生长的活物质。
四、具独特的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
由其发达的次生体腔的一部分演化而成。
五、再生能力强。
第四节 棘皮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海参等,如 刺参 海胆、海盘车等的生殖腺 危害:海盘车以软体动物为食,危 害养殖业。
第五节 棘皮动物的系统发展
一、起源: 棘皮动物幼虫两侧对称,由两侧对称的祖先演化来。 祖先的传说有两种: 1、Bather认为:两侧囊祖先 幼体为两侧对称。所以,由两侧对称、具2对体腔囊 的蠕虫进化而来(支持者少); 2、Semon认为:五触手祖先 由3对体腔囊、5个触手的祖先,经过固着生活,体制 逐渐变成辐射对称(支持者多)。 棘皮动物属后口动物,且其幼虫与脊索动物和半索动 物的幼虫相似,它们同源于自由生活的共同祖先。
(七)具内骨骼
起源于中胚层,为真正的内骨骼,且骨片 有一定的排列方式。 内骨骼的特点:1、2、3
(八)生殖发育
雌雄异体,水中受精
生殖腺: 10个,各腕 基两侧,性细胞成熟后 排入水中。 生殖孔: 5个,两腕间
发育:
均黄卵; 完全均等卵裂; 内陷法形成原肠胚; 体腔囊法形成真体腔; 发育过程经羽腕幼虫。
动物学各门动物的主要特征
![动物学各门动物的主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24a67cf05087632311212fb.png)
动物学各门动物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门:1、结构:由单细胞构成,具有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等一般细胞的基本结构,还具有动物细胞所没有的特殊细胞器(类器官,如胞口、胞咽、伸缩泡、鞭毛等),完成运动、消化、排泄、生殖、感应等多种生理机能2、运动器官:鞭毛、纤毛和伪足3、营养方式:光和营养、渗透营养和吞噬营养4、呼吸和排泄:主要是通过体表进行。
伸缩泡只能排出一部分代谢废物,主要是水分5、分布:海水、淡水和潮湿的土壤都有分布,营共生和寄生生活的种类也不少6、生殖方式:无性生殖(等二分裂、纵二分裂、横二分裂、裂体生殖、孢子生殖、出呀生殖)、有性生殖(配子生殖、结合生殖)海绵动物门:1、水生,成体营固着生活,体制多数不对称2、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具有骨针或有有机纤维组成的内骨骼3、具独特的水沟系统4、生殖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胚胎发育过程中具胚层逆转现象腔肠动物门:1、体制辐射对称2、具两胚层、原始消化腔3、有组织分化4、具肌肉结构5、具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弥散式,牵一发而动全身)扁形动物门:1、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制,分化出前后左右和背腹,并使神经进一步向前集中,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准确2、中胚层的形成可以储藏水分和营养,加强了新陈代谢3、体壁是由表皮和肌肉层共同形成的皮肤肌肉囊4、消化系统包括:口、咽、肠,无肛门,属于不完全消化系统5、出现了原肾管的排泄系统,即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管分布在身体两侧6、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前端形成脑,从脑发出背、腹、侧3对神经索7、出现了产生雌雄生殖细胞的固定的生殖腺,以及交配和体内受精现象原腔动物门:1、原腔动物都具有原体腔2、具有发育完全的消化管3、体表被角质膜4、排泄器官属原肾管5、雌雄异体环节动物门:1、体呈蠕虫状,两侧对称,同律分节2、三胚层,体壁与消化管之间形成次生体腔3、运动器官为刚毛和疣足4、闭管式循环系统5、后肾管排泄系统6、链式神经系统7、陆生和淡水生活者,雌雄同体,直接发育;海水中生活的,雌雄异体,间接发育,幼虫为担轮幼虫软体动物门:1、身体不分体节,划分为头、足、内脏团3部分2、具有外套膜(体壁背侧皮肤褶向下形成),外套膜向体表分泌碳酸钙,形成1个或2个贝壳3、次生体腔退化或缩小4、出现专门的呼吸器官——鳃和肺5、口腔内多具齿舌,肛门常开口于外套腔6、神经中枢包括脑神经节、足神经节、脏神经节和侧神经节7、大多数雌雄异体。
12半索动物门
![12半索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564a364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d.png)
12半索动物门
12半索动物门一、代表动物:柱头虫二、特征三、生殖与发育四、分类五、半索动物的分类位置柱头虫柱头虫前段纵切柱头幼虫与短腕幼虫(海星)半索动物门半索动物门吻领躯干鳃裂区生殖区肝囊区肠区P303原始特征具腹神经索肛
门位于体末端开管式循环进步特征具口索(曾被认为是不完全的脊索)背神经索前段中空具咽鳃裂半索动物门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以肠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发育过程类似于棘皮动物柱状幼虫与海星的短腕幼虫相似幼虫游泳数日或数周后沉入水底变态为成虫半索动物
门具口索,又称隐索动物。
已知90余种,分为2个纲肠鳃纲:体呈蠕虫状羽鳃纲:形似苔藓动物适应辐射: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长期演变终于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适应辐射。
半索动物门过去:脊索动物的一个亚门半索
动物门现在:无脊椎动物的一个门(半索动物门)口索相当于脊索(两者既不同源,又不同功)咽部有鳃裂空腔的背神经索相当于背神经管
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均为后口动物中胚层以肠腔囊法形成柱头幼虫与短腕幼虫相似脊索动物肌肉中含有肌酸化合物,非脊索动物的肌肉中含
有精氨酸化合物。
柱头虫与棘皮动物的肌肉中同时含有肌酸和精氨酸,返回半索动物门P303返回半索动物门P304返回半索动物门P305返回羽鳃纲半索动物门肠鳃纲P305。
半索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7600cc1f4431b90d6c85c72c.png)
主讲人:
半索动物也是后口动物的一支,全 部海产,身体多呈蠕虫形。
半索动物的体表覆盖有一层上皮,其 中含有许多腺细胞。特别是在领及 躯干部分,体壁的上皮细胞基部包 括有发达的神经层,这相似于棘皮 动物
取食、消化道为一直管
半索动物有开放式循环系统,是由两条 血管及一系列血窦组成。
本门的主要特征: 1、具有背神经索。 2、消化管的前端有鳃裂,为进行呼吸的 器官。 3、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称为 “口索”。这是半索动物特有的。
•肠鳃纲:柱头虫
•羽鳃纲:杆壁虫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
半索动物的胚胎发育与棘皮动物十分相似, 这说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起源。但半索 动物又有鳃裂及中空的神经,这又相似于 脊索动物。 由此可见,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及脊索动 物均有某种亲缘关系。
半索动物的神经系统是很原始 及特殊的,和棘皮动物一样, 在身体表皮细胞的基部有一层 神经纤维网,但在背、腹中线 处神经层加厚而形成神经索.口 腔背面有一向前伸的盲管,称 为“口索”,口索前端是一血 管球,为排泄器官。
生殖与发育:半索动物雌雄异体,生殖
腺呈囊状,纵列在躯干部前端两侧的体腔中, 约在鳃区处,每个生殖腺开口到外界,因此 生殖孔也排成列。卵产出后往往粘成团块状。 雄性个体在卵的刺激下排精,卵在体外受精。 受精卵由潮汐作用而被分散。 胚胎发育要经过变态,幼体称柱
32-33棘皮-半索动物门
![32-33棘皮-半索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6e68a22faaea998fcc220ec4.png)
八、生殖和发育 雌雄异体,生殖腺5对,分别位 于各腕间步带区的基部,各有 短管以小孔开口于反口面两腕 之间。生殖季节生殖腺发达, 可充满腕内 体外受精,完全等裂,内陷原 肠,肠体腔,后口。 间接发育:羽腕幼虫、短腕幼虫 游泳一段时期后沉底,营固着生 活,变态为小海盘车。 再生:能力很强,腕、体盘受损 伤或自切,均能再生。
五、血系统和围血系统
血系统退化,是原体腔的残留,包括 口面环血管 辐血管 反口环血管 生殖血管 轴器(轴腺):海绵状,搏动中心 围血系统由次生体腔特化而成(各血管均位 于各围血窦内),主要包括 环围血窦:口面 生殖围血窦:反口面 辐围血窦:口面 轴窦: 背囊:反口面,可收缩 轴复合体axial complex=轴器+石管+轴窦
z z z z
2、五辐对称,无头部,幼体左右对称
五辐对称是次生性的,由幼体的左右对称发展而成的, 且其外形上和内部器官均呈五辐对称。所以成体的五辐对 称可能是次生性的,可能与原始种类的固着生活有关。
3、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 由钙化的小骨片(ossciles)组成,骨片或彼此成关
节,如海星、海蛇尾、海百合等类; – 愈合成一整个的胆壳,如海胆类;或散布在体壁中,如 海参类。 – 其他无脊椎动物的骨骼是由外胚层发育而来的外骨骼。
脊索动物的四大特征 • 脊索 • 背神经管 • 咽鳃裂 • 肛后尾
羽鳃类 肠鳃类
28
海羊齿
纲2:海星纲Asteridea
星形,口面向下,自由 生活; 腕五个或更多,腕与体 盘无明显分界; 口面步带沟发达,2-4行 管足,末端多具吸 盘; 具棘和叉棘; 筛板位于反口面; 消化道囊状,原始种类 无肠及肛门。
纲3:蛇尾纲Ophiuroidea
体盘小; 腕细长、分节,与体盘 分界明显; 无开放的步带沟; 管足小,无吸盘及罍; 无皮鳃和叉棘; 筛板位于口面; 消化系统呈囊状,只限 于体盘内,无肛
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
![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cbd55931856a561253d36fce.png)
28
29
30
4、海参纲(Holothuroldea)
身体沿口面和反口面延长,成为长圆柱状,无腕,并 以步带区和间步带区附着。
口、肛门分别在身体的两端,出现次生性的两侧对称。 骨片小而分散,无互相关连的骨板——故体表没有棘、
叉棘 口被一圈管足形成的触手所包围。
31
32
33
34
海盘车口周围的管足有嗅觉功能。
12
8. 生殖和发育
雌雄异体。生殖腺5对,每个生殖腺有1条生殖管, 并开口于两腕间的反口面。
筛板
肠盲囊
罎 贲门胃 幽门胃 幽门盲囊
13
海星的发育
羽腕幼虫
短腕幼虫
14
棘
皮
动
物
羽腕幼虫
短腕幼虫
的
幼
虫
海胆幼体
耳状幼虫
蛇尾幼体
樽形幼虫
15
三、棘皮动物的分类
有柄亚门Pelmatozoa
附着或固着生活,生活史中至少有一个时期具固着 用的柄。 海百合纲Crinoidea
最原始的棘皮动物,以柄固着生活(海百合),或无 柄营自由生活(海羽星)。
五个腕的基部多分枝,身体看似杯状,但口面、反口 面均在同一个面。
16
17
18
19
游移亚门(Eleutherozoa)
自由生活,生活史无固着生活的柄。
复习思考题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中的位置。
43
由次生体腔代替循环功能;体腔上皮的纤毛拨动时,使体 腔液流动,因此循环系统十分退化,仅有围血系统和血窦 系统。围血系统是由一部分次生体腔分化而成的管状结构, 包围在血窦系统(属原体腔)之外。围血系统位于水管系 统的下方,其分布和排列几乎完全和水管系统相同,不同 的只是围血系统还有1反口面环围血窦,由此也发出5条反 口面辐围血窦并伸向各生殖腺,并膨大形成包围生殖腺的 囊。口面与反口面环围血窦间有中轴窦相连。被围血系统 包围的血窦系统也有环血窦和辐血窦。口面与反口面环血 窦间以中轴器相连。石管和中轴器二者都被包围在中轴窦 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
4、海参纲:
体柔软,长筒形,无腕,无口面和反口面之分,口位于前端, 肛门在后端;呼吸树是海参特有的呼吸排泄器官。1000种。 例如:梅花参,海地瓜,刺参等。
38
海参全世界约有多1100种,我国约有120多种, 绝大多数海参不能食用。据统计,全世界有40种可 食用海参。我国可食用海参20种。分光参和刺参两 大类,光参主产于南方,营养价值远不如刺参。刺 参主要有绿刺参、花刺参、梅花参和刺参等,其中 以黄海、渤海的刺参最名贵被称之“参中之冠”。 到了清代,海参已作为名门贵族高级宴席的美味佳 肴了。 海参生长速度很慢,长大成年约需三年左右时 间。
27
(六)骨骼 内骨骼:(中胚层产生)
28
29
二、主要类群
1、海星纲:
体扁平而呈星形,体盘和腕分界不明显,腕常5个,口 面向下,有肛门和筛板。约1600种。 例如:海燕、骑士勋章等。
30
31
32
2、蛇尾纲:
– 体盘月饼形,腕细长,二者界限明显。腕5个口面向下
肛门退化,无步带沟,管足退化。约200种。 例如:阳遂足,刺蛇尾等。
管→环水管→辐水管→侧水管→坛→管足。 – 管足:为棘皮动物水管系统侧管末端腹分支,伸 出体外,壁薄,末端有吸盘。其功能:内体腔液 通过它呼吸、排泄;辅助运动。
15
16
5、运动迟缓,神经和感官不发达。(次生 适应固着或缓慢运动的结果):
(1)运动、神经系统和感官不发达。 利用管足和棘刺的运动效率低;神经系统与上 皮不分开;感官不发达,只有海星腕末端有眼点。
(2)没有专门的呼吸、排泄和循环系统。 呼吸和排泄主要依靠管足、皮鳃和体表来进行。 循环主要依靠真体腔。
17
18
6、雌雄异体,间接发育,幼体左右
对称。
例如海星类形成羽腕幼虫 (bipinnaria),海蛇尾类及海胆类形 成腕或长或短的长腕幼虫(pluteus), 海参类形成耳状幼虫(auricularia), 海百合类形成桶形幼虫(doliolaria)。
第十一章 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帚虫 动物门
第一节 概述 冠体腔动物门(总担动物): 苔藓动物门,帚虫动物门,腕 足动物门具真体腔,又有触 手冠.
1
触手冠
第二节 苔藓动物门
1.水生群体,分泌外骨骼 ,触手冠,触手鞘,消化 管,群体个虫分为自个虫,异个虫. 2.雌雄同体,精巢在胃绪上,卵巢在体壁上. 3.以硅藻为食,海水,淡水(苔虫)
11. 进化地位
半索动物的胚胎发育与棘皮动物相似,鳃裂及中空的 背神经索又与脊索动物相似,说明半索动物与棘皮动 物和脊索动物均有亲缘关系。 属无脊椎动物的理由:无真正的脊索,为腹神经索, 开管式循环。 属脊椎动物的理由:具口索,背神经管前部有空腔, 咽鳃裂。
54
复习思考题:
– 1、名词解释:原口动物、后口动物、五辐对称、
10
2、身体次生性五辐射对称,无头部,其幼体 左右对称,固着生活。
五辐对称是次生性的,由幼体的左右对称发展而成的, 且其外形上和内部器官均呈五辐对称。所以成体的五辐对称 可能是次生性的,可能与原始种类的固着生活相关。
棘皮动物很低 等吗?
11
3、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和脊索动物类 似)。
– 由钙化的小骨片(ossciles)组成,骨片或彼此
36
马粪海胆(球海胆科):
壳坚固,半球形反口面略隆起,口面平坦。壳面有棘,长 5~6毫米,密生于壳的表面。体色变化多,通常为绿色,也有 带紫色、灰红、灰白、褐、等。我省沿海常见。可食用,其肉 细腻、口感香在日本消费市场上深受欢迎,被日本人称为“软黄 金”,价格很贵,最高时一吨可达80万元人民币。为主要养殖种类 之一,具有较高经济价值 。
半索动物门(Phylum Hemichordata)
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物(Adelochorda), 是一个种类很少的小门(约90种)均为海产,生 活于海水中或泥质沉积物中。典型的种类如柱头 虫(Balanoglossus)。
47
半索动物在动物 界的位置???
48
结构和功能的适应
1.外形 体呈蠕虫状,或固着生活,后口式发育。 长蠕虫形,吻,领,躯干,吻具体腔,吸水膨胀.有 鳃孔。
成关节,如海星、海蛇尾、海百合等类;或骨片 愈合成一整个的胆壳,如海胆类;或散布在体壁 中,如海参类。这些小骨片还可以形成棘、刺, 突出体表之外,使体表粗糙因而得名棘皮动物。
– 其他无脊椎动物的骨骼是由外胚层发育而来的外
骨骼。
12
13
14
4、次生体腔发达 5、具独特的水பைடு நூலகம்系和管足
– 水管系统是真体腔的一部分,其构成:筛板→石
5.骨骼
羽鳃类在咽的前部盲囊腹面有一棒状物,能够变硬, 过去称为口索,曾经被认为是脊索的同源器官。
6.呼吸和循环系统
气体交换可以通过鳃裂完成(由于纤毛作用,水 51
由口进入咽,经咽裂、鳃囊及鳃孔流出,在这一过程 中完成气体交换),其下有血管分布集中的区域,还 可以通过体表完成。循环系统属于开管式循环。前体 有可搏动的“心脏”驱动血液循环。
9
一、门的主要特征:
1、属于后口动物(deuterostomes): 原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发育成动 物成体的口,由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 腔的一类动物。 后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发育成动 物成体的肛门或封闭,在其相对端另形成开 口,由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的一类动 物。 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同属于后口动物,所以 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
42
43
44
45
三、进化地位及与人类的关系:
1、进化地位:无脊椎动物种最高等类群。 2、系统发展:海百合最原始,海参也比较原始。 海星、蛇尾、海胆接近,由同一祖先而来。 3、与人类的关系:
– 海参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 海胆卵可食。
– 肥料:海星
– 危害:海盘车以软体动物为食
46
39
梅花参
产于我国西沙群岛和海南岛等海域。是海南省特有的海参,三 亚“三绝之一”。主要产在南海诸岛海域。海参为“海产八珍”之 首,尤以梅花参为最珍贵。梅花参最长可达1.2米,重12至13 千克,故称"海参之王"。
40
41
5、海百合纲:
形如植物,体盘呈杯状,一般有10腕,各腕有羽状分枝, 口面向上,无筛板。650种。例如:海羊齿等。
2
3
4
第三节 腕足动物门
1. 不成群体 , 贝壳背腹各一瓣。 2. 壳后有孔 , 肌肉柄 , 消化系统 “V”。 3.只有有性生殖。 4.代表动物:海豆芽
5
雷州菜中,流传着一鱼后、二狗、三海豆芽的说 6 法。此为辣椒豉汁炒海豆芽。
第四节 帚虫动物门
1.圆柱虫体,革质,膜质管子. 2.消化管U字形,触手冠外散开.
33
34
3、海胆纲:
– 体略呈球形,无腕,口面向下,表面骨板互相愈合成球
形骨骼,体表棘刺很长。约400种。
35
部分种类介绍: 紫海胆,俗称刺锅子。大连是中国的紫海胆主产 地,其体呈球形,直径一般6-8厘米,高3-5厘米。大棘 坚硬端尖,棘黑紫色,生活于低潮区岩石、海藻丛生 或石缝中。紫海胆的生殖腺营养价值极为丰富,不仅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药用价值,是预防 心血管病等疾病的有效药 物。从中可提取“波乃利 宁”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 的作用。
7
第五节 苔藓动物门 腕足动物门 帚 虫动物门分类地位
属原口动物:原口有类似担轮幼虫. 属后口动物:肠腔法形成体腔,辐射卵裂.
8
第九章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棘皮动物属于后口动物(deuterostomes),全部海洋 底栖生活,从浅海到数千米的深海都有广泛分布。现存种类 6000多种,但化石种类多达20000多种,从早寒武纪出现到整 个古生代都很繁盛。沿海常见的海星、海胆、海参、海蛇尾 等都属于棘皮动物,它们在形态结构与发生上都有一些独特 之处,与原口动物有很大不同。
7、全部生活在海洋中。
19
二.内部结构
(一)体壁 上皮:其外是角质 膜,内为基膜 真皮:结缔组织 (分泌骨片)和肌 肉 体腔上皮:具纤毛。
20
21
(二)消化系统 1.囊状,管状 2.亚里士多德提灯--海胆复杂的咀嚼器 3.呼吸树--海星直肠突出呈树状,司呼吸, 排泄.
雌雄异体,异体受精。受精卵经过辐射卵裂,以后 口式发育。肠鳃类形成柱头幼虫,或直接形成亚成体。 有时也发生裂殖。羽鳃类行有性生殖及无性生殖。 10. 分类 羽鳃纲 小型(小于 8mm),通常群体生活于分泌的管中, 肠道为“U”形。无鳃裂或有两对鳃裂。代表动物有杆 壁虫和头盘虫。
53
肠鳃纲(Class Enteropneusta) 固着生活。有多个鳃裂。代表动物为柱头虫。
管足、棘皮 – 2、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 3、为什么说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高等类群?
55
22
23
(三)体腔和水管系 体腔发达,形成水管系统(步管系统) --管足的一端,将水压入管足中. 帖窦曼氏体 --环管上产生变形细胞 的地方. 波氏囊--储水地方,调节水压
24
25
(四)围血系统 , 循 环系统 围血系统 -- 由体腔的 一部分演变而来
26
(五)神经系统 三个中枢神经系 统与水管系统平 行. 外神经系统: 下神经系统 内神经系统
7.深透压调节和排泄
含氮废物通过体表扩散排泄。
8.动作协调
神经系统原始而特殊,身体表皮细胞基部的一层 神经纤维网分别在背中线和腹中线加厚形成神经索, 两神经索在躯干的前端相连形成一神经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