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之微写作优秀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遥《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之微写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阶段性目标:依据新教材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要求,通过开展整本书阅读通读评价活动,关注学生个体阅读深度与高阶思维品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表达,培养写作能力,尝试跨界阅读。
2.本课时目标:
(1)读写评结合,了解学生整本书阅读进展状况,培养特定情境下的语言应用能力。(2)学习微剧本相关知识,以改编成微剧本(一幕)的写作实践活动,探索文学作品的的微剧本创作。
二、课时:一课时
三、课前准备:收集学生为小说人物撰写的颁奖辞。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整本书阅读《平凡的世界》同学们已经通读了一遍,昨天看了同学们为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写的颁奖词,我想请同学根据你自己对这部百万字小说的阅读经验,就自己的颁奖词说明理由,你为什么要给他(她)颁奖。
1.学生展示颁奖词,并阐述理由。
2.师生评议,在评议的过程中深耕文本。
教师小结:小说中这一群人,他们身处平凡的世界,却又不甘于平凡,自始至终没有放弃过平凡的梦想。因此,陈忠实这样评价路遥:“路遥获得了这个世界里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沟通了这个世界的人们和地球人类的情感。”
二、微写作训练活动
1.设置情境
教师引导:《平凡的世界》多线并进的情节结构和人物群像的塑造非常独特;主题蕴含苦难体验、道德善良以及奋斗精神。小说中的精神力量,不仅在当时有着深刻影响,对于今天的人们也有着现实意义。2015年新版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首播,剧中表达了“改革有力、奋斗有梦、伦理有情”的主题,符合我们的时代特点,2019年11月15日,话剧《平凡的世界》在北京开演。
文学名著的改编,不仅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怀旧与消费的影像空间和规避现实的庇护空间,更是对那些逝去记忆的一种文化焊接和精神传承。今天,我们进行深层次阅读和写作,尝试着将《平凡的世界》的精彩情节改编成微剧本的一幕或一个片段。改编成微剧本应该从何入手呢?有没有同学具有剧本知识的储备,能告诉大家?
提示:情节的典型性,抓矛盾冲突最激烈的情节,人物性格能充分展示。
投影曹禺《雷雨》片段。
(补充资料:宫晓东导演介绍了相比于文学,话剧改编有“减法”和“加法”,将110万字的原著改编为两个半小时的话剧,首先是故事结构上的“减法”。将“最不可少”的内容保留后,从三部小说中提炼出故事主线。
其次是二度创作上的“加法”,每一个时代都用了代表性的背景,增添三个元素:作为转台的磨盘、作者路遥的铜像,以及造型各异的偶人。“从路遥的笔下,回到渐行渐远的年代”。)
(设计意图:将话剧改编中的“减法”和“加法”置于文学解读的语境中分析,认为通过舞台的演绎,学生可以在了解和欣赏话剧艺术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平凡的世界》的文学魅力。)
(补充知识:
三一律(戏剧创作的特点):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保持整一。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电影剧本:构思好故事走向、人物关系、情节高潮、主题思想等,比如美国好莱坞有一套编剧规律,开端、设置矛盾、解决矛盾、再设置矛盾,直至结局,中国也有规律,起承转合。)
2.语料改编练习
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了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像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血涌上了他黄瘦的脸。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唉,我们姑且认为他眼里溅进了辣子汤吧。
思考:此段文字应如何改编?
提示:选自哪一部,主人公是谁?表达了人物何种心理和性格?如何用剧本语言展示?参考舞台说明:迅速蹲下,做舀汤状,随即仰头闭眼,做悲戚状。
3.任务与活动:微剧本创作
(说明:跨媒介阅读是当今学生应当掌握的重要能力,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用于辨别理解不同媒介的信息,还是作为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的策略和方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微剧本创作分两个层次的任务,根据学情任选一个完成。
(1)任务:请选择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情节,改编成微剧本的一幕(或片段)。提示:剧本三要素指的是矛盾冲突、人物语言、舞台说明(关于时间、地点,人物的动作、表情,布景等的简要说明)。原著中人物的心理只能通过独白的形式来表现。
升级版:请合理想象出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晚年生活,并改编成微剧本的一幕(或片段)。提示:时至今天,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也已六七十岁了,他们会有怎样的晚年生活?请根据小说情节与人物性格合理推断。
(2)活动:交流、展示、评价
A.分角色朗读微剧本台词,
各小组推选最能展示典型情节、最符合人物性格的作品分角色朗读,尽量读出原著形象。
B.其他各组猜测角色朗读所写人物,并简要说明理由。
三、总结与延伸
《平凡的世界》弹唱的并非单调的生活节奏,而是人性光辉与自强不息的生命赞歌,同学们今天以跨媒介阅读的方式进行微剧本创作,是在以不同的视角寻找解读它的“钥匙”,请大家回去准备另一把“钥匙”,继续研读《平凡的世界》,准备下一次主题交流会内容:人生的选择。
(注:补充资料与知识部分,根据学情判断,可讲可不讲。)
四、教学反思与后记
本堂课原先的教学设计意图有两方面,一是该班已开展了《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
借此机会检查学生阅读状况,为进一步的深耕文本预热;且跨媒介阅读是当今学生应当掌握的重要能力,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用于辨别理解不同媒介的信息,还是作为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的策略和方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是新教材主张以活动为载体来落实任务群,突出语言文字运用的创造性学习和思维情感的深度参与,以读促写的活动设计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思维的培养。
因此,我将学习目标定位如下:
1.阶段性目标:依据新教材学强调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要求,通过开展整本书阅读通读评价活动,关注学生个体阅读深度与高阶思维品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表达,培养写作能力,尝试跨界阅读。
2.本课时目标:
(1)读写评结合,了解学生整本书阅读进展状况,培养特定情境下的语言应用能力。(2)学习微剧本相关知识,以改编成微剧本(一幕)的写作实践活动,探索文学作品的的微剧本创作。
在课后的评议环节,工作室理论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张筱南教授从所亲身参与的某一小组合作改编剧本环节的独特观察视野,描述了学生在改编剧本时遇到的问题,她由学生不断尝试解决问题、合作探索最终完成任务的过程,总结出本堂课是完全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状况百出的课,却是一堂成功的、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大胆而形式创新的课。她指出,改编创作微剧本活动,一则可以检验学生整本书阅读情况,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能迅速捕捉到最具表现力的、能展示人物个性并具有矛盾冲突戏剧张力的情节,这说明学生全面把握了整本小说的情节、人物个性,且对具有文学表现力的情节印象深刻;二则微剧本创作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在不同文本转换中,激发其创作潜能。遗憾的是从剧本创作到戏剧表演,需要时间准备打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未能呈现完美的表演。
工作室观察小组的反馈,则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文化”等角度来进行课堂观察,观察小组认为整个课堂的教学组织、任务完成和发言展示、小组合作探究及总结,均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的角色是适时点拨;科代表组织活动有序、总结清晰,且对同学的回答做相应的回应、调节课堂氛围,同学们参与热情高涨,小组能深入探究,激发了学生的潜力;教学形式创新,教学内容开放,在以读促写的过程中进行跨界阅读写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体现出本课教学设计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以下摘录其中一组发言:
我们组观察的维度是学生学习。(1)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通过学生撰写颁奖词、剧本知识介绍等环节,可看出学生的课前准备是比较充分的。(2)倾听。课堂倾听是一种有意识、主动的听,不仅要用心听、用脑子听,还要及时做笔记。观察发现,绝大部分同学都能集中精力、认真倾听,部分同学在倾听时还动笔记录。(3)互动。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改编剧本片段、小组讨论、合作展演等环节,能突出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小组合作。(4)自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堂课,老师让科代表来主持,老师只适时点拨,能大胆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自主探究发展。(5)达成。我们都知道,教学目标侧重于教师的教,而学习目标侧重于学生的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合作展演、热烈的掌声等,都能有效地证明本课的学习目标达成良好。总而言之,这节课虽然还有些许不足,但可圈可点、引发人思考的地方也很多。
课后经过自我反思,本人力求从理论支撑及教学实际中去发现本课的收获与遗憾。
其一,教学支架的运用能有效辅助学生获得及建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