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
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第2章 误差分析及处理
按误差出现的规律,将下列误差进行分类
1、用一只电流表测量某电流,在相同条件下每隔一定时间重复 测量n次,测量数值间有一定的偏差。 2、用万用表测量电阻时,由于零点没有调整,测得的阻值始终 偏大。 3、由于仪表放置的位置问题,使观测人员只能从一个非正常角 度对指针式仪表读数,由此产生的读数误差。 4、由于仪表刻度(数值)不清楚,使用人员读错数据造成的误 差。 5、用热电偶测量温度,由于导线电阻引起的测量误差。 6、要求垂直安装的仪表,没有按照规定安装造成的测量误差。
b a c e d
t
曲线a是恒定系统误差 曲线b是线性变化系统误差 曲线c是非线性变化系统误差 曲线d是周期性变化系统误差 曲线e是复杂规律变化系统误差
再现性 --- 偏差(Deviation) 理论分析/实验验证 --- 原因和规律 --- 减少/消除
系统误差是有规律性的,因此可以 通过实验的方法或引入修正值的方 法计算修正,也可以重新调整测量 仪表的有关部件予以消除。
改变测量条件(如方向)--- 两次测量结果的误差符号相反 --- 平均值消除带有间隙特性的定值系统误差 例:千分尺 --- 空行程(刻度变化,量杆不动)--- 系统误差 正反两个方向对准标志线——不含系统误差-a, 空程引起误差-ε 顺时针 ---
d = a+ε
逆时针 --- d ' = a − ε 正确值 --- a = ( d + d ' ) / 2
第二章 测量误差的分析与处理
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概念
实验结果 --- 实验数据 --- 与其理论期望值不完全相同
1、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 (1)检测系统误差 (2)环境误差 (3)方法误差 (4)人员误差
2、测量误差的分类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授课教案2006~2007第一学期测绘工程系2006年9月课程名称: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英文名称:课程编号:??适用专业:测绘工程总学时数: 56学时其中理论课教学56学时,实验教学学时总学分:4学分◆内容简介《测量平差》是测绘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测量平差的任务是利用含有观测误差的观测值求得观测量及其函数的平差值,并评定其精度。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误差理论﹑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条件平差﹑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线性方程组解算方法﹑误差椭圆﹑平差系统的统计假设检验和近代平差概论等。
◆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任务,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所需先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误差理论和测量平差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测绘生产打下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为必修课、考试课。
本课程的内容将在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测量数据处理内容讲授中得到应用,所需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和《测量学》等。
◆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考虑到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应掌握“必须和够用”的原则,结合测绘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以最小二乘理论为基础,误差理论及其应用、平差基本方法与计算方法,以及平差程序设计及其应用为主线。
测量误差理论,以分析解决工程测量中精度分析和工程设计的技术问题为着眼点,在掌握适当深度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加强基本理论,并与实践结合,突出知识的应用。
平差方法,以条件平差和参数平差的介绍为主,以适应电算平差的参数平差为重点。
计算方法,以介绍适应电子计算机计算的理论、方法为主,建立新的手工计算与计算机求解线性方程组过程相对照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格式。
平差程序设计及其应用,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程序设计的知识和平差数学模型编制简单的平差程序,熟练掌握已有平差程序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 误差分析
重做!
例:加错试剂,少加试剂 仰视、俯视
• 俯视
• 仰视
思考题
1.下列情况引起什么误差?如何减免? ⑴砝码受腐蚀;
系统误差,仪器校正 ⑵重量分析中,样品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另一方法测定。
⑶样品在称量过程中吸湿; 系统误差,将水分烘干后再称样。
⑷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1 P
二、有限数据随机误差的t 分布(t-distribution)
1.正态分布——描述无限次测量数据
t 分布——描述有限次测量数据
2.正态分布——横坐标为 u ,t 分布—横坐标为 t
u
t
x
x
s
为总体均值
为总体标准偏差
s为有限次测量值的标准偏差
3.两者所包含面积均是一定范围内测量值出现的概率P 正态分布:P 随u 变化;
随机误差,读多次取平均值。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某一试样sample的真实值为μ,用同一方 法进行n 次测定,结果如下: x1、x2、x3、……xn 求得其平均值为 x 问:实验结果如何?或如何评价这一实验结果?
(1)计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说明(精密度)
(2)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说明结果的准确程度。
小结
●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对同一样品多次平行测得值的相互接近程度
用精密度(S)表示;其平均值是否接近真值, 用准确度(E)表示。
●必须消除系统误差减小随机误差,以提高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第二节
总体 抽样
随机误差的统计概念
样本 统计方法 观测 数据
基本概念:
总体population——研究对象的全体 个体individual——组成总体的每一个单位
测量平差基础参考资料
第一章绪论第二、三章全书的基础知识第四章介绍测量平差理论第五、六、七、八章 4种平差方法第九章各种平差方法的总结第十章讨论点位精度第十一章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第十二章近代平差概论根据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讲解第二章~第八章以及第十章的内容。
二、如何学好测量平差1. 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
只有牢固地把握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的知识才能学好测量平差,因此课前要做到预习,对与以上三门课程有关内容进行温习,只有如此才能听懂这一节课。
2. 听课时弄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掌握公式推导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论,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及时复习并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准备A、B两个练习本),从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第一章绪论本章要紧说明观测误差的产生和分类,测量平差法研究的内容和本课程的任务。
第二章误差散布与精度指标全章共分5节,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重点:偶然误差的规律性,精度的含义以及衡量精度的指标。
难点:精度、准确度、精确度和不确定度等概念。
要求:弄懂精度等概念;深刻理解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牢固掌握衡量精度的几个指标。
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全章共分7节,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重点:协方差传播律,权与定权的常用方法,以及协因数传播律。
难点:权,权阵,协因数和协因数阵等重要概念的定义,定权的常用方法公式应用的条件,以及广义传播律(协方差传播律和协因数传播律)应用于观测值的非线性函数情况下的精度评定问题。
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弄清协因数阵,权阵中的对角元素与观测值的权之间的关系;能牢固地掌握广义传播律和定权的常用方法的全部公式,并能熟练地应用到测量实践中去,解决各类精度评定问题。
第四章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全章共分5节。
重点:测量平差的基本概念,四种基本平差方法的数学模型和最小二乘原理。
难点:函数模型的线性化,随机模型。
要求:牢固掌握本章的重点内容;深刻理解最小二乘原理中“最小”的含义;关于较简单的平差问题,能熟练地写出其数学模型。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1-1观测误差1.1.01为什么说观测值总是带有误差,而且观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1.1.02观测条件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它与观测结果的质量有什么联系?1.1.03测量误差分为哪几类?它们各自是怎样定义的?对观测成果有何影响?试举例说明。
1.1.04用钢尺丈量距离,有下列几种情况使量得的结果产生误差,试分别判定误差的性质及符号:(1)长不准确;(2)尺尺不水平;(3)估读小数不准确;(4)尺垂曲;(5)尺端偏离直线方向。
1.1.05在水准测量中,有下列几种情况使水准尺读数带有误差,试判别误差的性质及符号:(1)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2)仪器下沉;(3)读数不准确;(4)水准尺下沆。
§1-2测量平差学科的研究对象1.2.06 何谓多余观测?测量中为什么要进行多余观测?1.2.07 测量平差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3测量平差的简史和发展1.3.08 高斯于哪一年提出最小二乘法?其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1.3.09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测量平差得到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1-4 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1.4.10 本课程主要讲述哪些内容?其教学目的是什么?第二章误差分析与精度指标§2-1 正态分布2.1.01 为什么说正态分布是一种重要的分布?试写出一维随机变量X的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式。
§2-2 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2.02 观测值的真误差是怎样定义的?三角形的闭合差是什么观测值的真误差?2.2.03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大量的偶然误差呈现出什么样的规律性?2.2.04 偶然误差*服从什么分布?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各是多少?§2-3 衡量精度的指标2.3.05 何谓精度?通常采用哪几种指标来衡量精度?2.3.06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同一个量进行若干次观测得到一组观测值,这些观测值的精度是否相同?能否认为误差小的观测值比误差大的观测值精度高?2.3.07 若有两个观测值的中误差相同,那么,是否可以说这两个观测值的真误差一定相同?为什么?2.3.08 为了鉴定经纬度的精度,对已知精确测定的水平角α=45O00’00”作12次观测,结果为:45o00’06” 44o59’55” 44o59’58” 45o00’04”45o00’03” 45o00’04” 45o00’00” 44o59’58”44o59’59” 44o59’59” 45o00’06” 45o00’03”设α没有误差,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
第二章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
第二章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在机器学习中,通过建立模型来预测目标变量或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会产生误差。
误差分布是指在不同的预测结果中,误差值的分布情况。
误差分布的分析和评估对于理解模型的表现和改进模型的精度都至关重要。
因此,本章将介绍误差分布的基本概念和精度指标的计算方法。
1.误差分布的基本概念在机器学习中,误差是指模型预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具体来说,误差可以用公式表示为e = y - y_hat,其中e表示误差,y表示真实值,y_hat表示模型的预测值。
误差分布是指在一组预测结果中,误差值的分布情况。
通常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误差分布来判断模型的表现是否良好,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例如,如果误差分布呈现正态分布,则说明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真实值的差别符合正态分布的规律,这可能意味着模型的表现较好;如果误差分布呈现偏态分布,则说明模型的预测结果在一些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偏差,这可能意味着模型存在一定的问题。
2.精度指标的计算方法为了评估模型的表现和对比不同模型之间的优劣,我们需要引入一些精度指标。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精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平均绝对误差(MAE)是最简单和最直观的误差度量方法。
它表示了预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平均差异,计算公式为: MAE = 平均(,y - y_hat,)。
对于MAE来说,数值越小表示模型的表现越好。
- 均方误差(MSE)是一个比较常用的精度指标。
它表示了预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均方差,即差异的平方的平均值,计算公式为:MSE = 平均((y - y_hat)^2)。
对于MSE来说,数值越小表示模型的表现越好。
- 均方根误差(RMSE)是MSE的平方根,计算公式为:RMSE =sqrt(MSE)。
与MSE类似,RMSE的数值越小表示模型的表现越好。
-决定系数(R^2)是用来描述模型对样本数据的解释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式为:R^2=1-(SSR/SST),其中SSR代表回归平方和,SST代表总平方和。
测量平差知识大全
➢绪论➢测量平差理论➢4种基本平差方法➢讨论点位精度➢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近代平差概论✧绪论§1-1观测误差测量数据(观测数据)是指用一定的仪器、工具、传感器或其他手段获取的反映地球与其它实体的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包含信息和干扰(误差)两部分。
一、误差来源观测值中包含有观测误差,其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测量仪器;2. 观测者;3. 外界条件。
二、观测误差分类1. 偶然误差定义,例如估读小数;2. 系统误差定义,例如用具有某一尺长误差的钢尺量距;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在观测过程中总是同时产生的。
3. 粗差定义,例如观测时大数读错。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2-1 正态分布概率论中的正态分布是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中随机变量的基本分布。
一、一维正态分布§2-2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 直方图由表2-1、表2-2可以得到直方图2-1和图2-2(注意纵、横坐标各表示什么?),直方图形象地表示了误差分布情况。
3. 误差分布曲线(误差的概率分布曲线)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得到一组独立的误差,对应着一种确定的误差分布。
当观测值个数的情况下,频率稳定,误差区间间隔无限缩小,图2-1和图2-2中各长方条顶边所形成的折线将分别变成如图2-3所示的两条光滑的曲线,称为误差分布曲线,随着n增大,以正态分布为其极限。
因此,在以后的讨论中,都是以正态分布作为描述偶然误差分布的数学模型。
4. 偶然误差的特性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在测量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某些量的大小并不是直接测定的,而是由观测值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间接计算出来的,显然,这些量是观测值的函数。
例如,在一个三角形中同精度观测了3个内角L1,L2和L3,其闭合差w和各角度的平差值分别又如图3—1中用侧方交会求交会点的坐标等。
现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观测值函数的精度如何评定?其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从后者得到前者?这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阐述这种关系的公式称为协方差传播律。
第二章 质量波动和偏差讲解
1!
2!
L( y) k( y T )2
其中,k为常数。
2. 质量损失函数的定义和计算
定义:质量损失函数为
k( y T )2, 当T y T
L( y)
A,
当y T 或y T
其中,称为特性值y的容差,[T-,T+]称为特 性值y的公差范围。在公差范围之外,产品为不合 格,其损失为常数A。 因此,可得
1. 由来
质量损失函数是由日本的田口玄一提出来的。 若特性值 y 没有达到其设计目标值T,则产品
有经济损失,记作L(y)。不妨设L(T) = 0。由于 L(y)在 y = T 处达到最小值,因此,L(y)的一阶导 数L‘(T) = 0。 由L(y)的Taylor展开式,可得
L( y) L(T ) L(T ) ( y T ) L(T ) ( y T )2
P( X ) P(1 Z 1) 68.27% P( 2 X 2 ) P(2 Z 2) 95.45% P( 3 X 3 ) P(3 Z 3) 99.73%
记 Z ~ N (0,1) , P(Z z )
P(X 1) p , P(X 0) 1 p; (0 p 1)
• 二项分布
P( X
k)
n k
p
k
(1
p)nk
,
k 0,1,, n;
(0 p 1)
其中,n 表示独立进行贝努利试验的重复次数, k 表示1出现的次数。
• poisson分布 P( X k) k ek , k 0,1,2,; ( 0) k!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1
第一章绪论§1-1观测误差1.1.01为什么说观测值总是带有误差,而且观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1.1.02观测条件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它与观测结果的质量有什么联系?1.1.03测量误差分为哪几类?它们各自是怎样定义的?对观测成果有何影响?试举例说明。
1.1.04用钢尺丈量距离,有下列几种情况使量得的结果产生误差,试分别判定误差的性质及符号:(1)长不准确;(2)尺尺不水平;(3)估读小数不准确;(4)尺垂曲;(5)尺端偏离直线方向。
1.1.05在水准测量中,有下列几种情况使水准尺读数带有误差,试判别误差的性质及符号:(1)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2)仪器下沉;(3)读数不准确;(4)水准尺下沆。
§1-2测量平差学科的研究对象1.2.06 何谓多余观测?测量中为什么要进行多余观测?1.2.07 测量平差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3测量平差的简史和发展1.3.08 高斯于哪一年提出最小二乘法?其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1.3.09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测量平差得到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1-4 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1.4.10 本课程主要讲述哪些内容?其教学目的是什么?第二章误差分析与精度指标§2-1 正态分布2.1.01 为什么说正态分布是一种重要的分布?试写出一维随机变量X的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式。
§2-2 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2.02 观测值的真误差是怎样定义的?三角形的闭合差是什么观测值的真误差?2.2.03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大量的偶然误差呈现出什么样的规律性?2.2.04 偶然误差*服从什么分布?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各是多少?§2-3 衡量精度的指标2.3.05 何谓精度?通常采用哪几种指标来衡量精度?2.3.06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同一个量进行若干次观测得到一组观测值,这些观测值的精度是否相同?能否认为误差小的观测值比误差大的观测值精度高?2.3.07 若有两个观测值的中误差相同,那么,是否可以说这两个观测值的真误差一定相同?为什么?2.3.08 为了鉴定经纬度的精度,对已知精确测定的水平角α=45O00’00”作12次观测,结果为:45o00’06” 44o59’55” 44o59’58” 45o00’04”45o00’03” 45o00’04” 45o00’00” 44o59’58”44o59’59” 44o59’59” 45o00’06” 45o00’03”设α没有误差,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
测量平差知识大全
➢绪论➢测量平差理论➢4种基本平差方法➢讨论点位精度➢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近代平差概论✧绪论§1-1观测误差测量数据(观测数据)是指用一定的仪器、工具、传感器或其他手段获取的反映地球与其它实体的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包含信息和干扰(误差)两部分。
一、误差来源观测值中包含有观测误差,其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测量仪器;2. 观测者;3. 外界条件。
二、观测误差分类1. 偶然误差定义,例如估读小数;2. 系统误差定义,例如用具有某一尺长误差的钢尺量距;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在观测过程中总是同时产生的。
3. 粗差定义,例如观测时大数读错。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2-1 正态分布概率论中的正态分布是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中随机变量的基本分布。
一、一维正态分布§2-2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 直方图由表2-1、表2-2可以得到直方图2-1和图2-2(注意纵、横坐标各表示什么?),直方图形象地表示了误差分布情况。
3. 误差分布曲线(误差的概率分布曲线)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得到一组独立的误差,对应着一种确定的误差分布。
当观测值个数的情况下,频率稳定,误差区间间隔无限缩小,图2-1和图2-2中各长方条顶边所形成的折线将分别变成如图2-3所示的两条光滑的曲线,称为误差分布曲线,随着n增大,以正态分布为其极限。
因此,在以后的讨论中,都是以正态分布作为描述偶然误差分布的数学模型。
4. 偶然误差的特性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在测量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某些量的大小并不是直接测定的,而是由观测值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间接计算出来的,显然,这些量是观测值的函数。
例如,在一个三角形中同精度观测了3个内角L1,L2和L3,其闭合差w和各角度的平差值分别又如图3—1中用侧方交会求交会点的坐标等。
现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观测值函数的精度如何评定?其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从后者得到前者?这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阐述这种关系的公式称为协方差传播律。
测量平差知识大全
➢绪论➢测量平差理论➢4种基本平差方法➢讨论点位精度➢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近代平差概论✧绪论§1-1观测误差测量数据(观测数据)是指用一定的仪器、工具、传感器或其他手段获取的反映地球与其它实体的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包含信息和干扰(误差)两部分。
一、误差来源观测值中包含有观测误差,其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测量仪器;2. 观测者;3. 外界条件。
二、观测误差分类1. 偶然误差定义,例如估读小数;2. 系统误差定义,例如用具有某一尺长误差的钢尺量距;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在观测过程中总是同时产生的。
3. 粗差定义,例如观测时大数读错。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2-1 正态分布概率论中的正态分布是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中随机变量的基本分布。
一、一维正态分布§2-2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 直方图由表2-1、表2-2可以得到直方图2-1和图2-2(注意纵、横坐标各表示什么?),直方图形象地表示了误差分布情况。
3. 误差分布曲线(误差的概率分布曲线)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得到一组独立的误差,对应着一种确定的误差分布。
当观测值个数的情况下,频率稳定,误差区间间隔无限缩小,图2-1和图2-2中各长方条顶边所形成的折线将分别变成如图2-3所示的两条光滑的曲线,称为误差分布曲线,随着n增大,以正态分布为其极限。
因此,在以后的讨论中,都是以正态分布作为描述偶然误差分布的数学模型。
4. 偶然误差的特性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在测量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某些量的大小并不是直接测定的,而是由观测值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间接计算出来的,显然,这些量是观测值的函数。
例如,在一个三角形中同精度观测了3个内角L1,L2和L3,其闭合差w和各角度的平差值分别又如图3—1中用侧方交会求交会点的坐标等。
现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观测值函数的精度如何评定?其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从后者得到前者?这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阐述这种关系的公式称为协方差传播律。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二章
vi2 (mm)
0.001225 0.000025 0.000625 0.002025 0.000225 0.002025 0.000225 0.000625 0.000025 0.001225
x 75.045mm
v
i 1
10
i
0
v
i 1
10
2 i
0.00825mm 2
0.250 1.253 mm 0.0330mm 1010 1
11 i
v l
i 1
11x 22000.74mm 22000.737mm 0.003mm
规则2:
n 11 0.5 0.5 5, A 0.001mm 2 2 11 n v 0 . 003 mm 0 . 5 A 0.005mm i 2 i 1
x
l (l
i 1 i
n
n
n
i 1
o
li )
n
l nl
i 1 i
n
o
n
l0
l
i 1
n
i
n
l0 x 0
三、算术平均值
例 2-1 测量某物理量10次,得到结果见表,求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理论值
x
vi
0 +0.05 -0.04 +0.05 -0.07 -0.02 0 +0.01 0 +0.01
vi n(n 1)
四、测量标准差(方均根误差)
表 23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li (mm)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3319608【英文译名】:Error Theory and Surveying Adjustment 【适用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学分数】:4 【总学时数】:64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工程技术基础必修课之一、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能够应用概率和数理统计方法来分析观测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作为处理观测数据的基本原则,合理计算处理,以得到更接近真值的结果。
在内容上,主要讲解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论述近代测量平差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介绍测量数据处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平差课程的任务和研究对象,并很好的掌握几种主要的平差方法.在了解了近代平差基本理论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后续的课程中灵活应用对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为以后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修课程:测量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后续课程:GPS原理、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应用。
四、课程内容《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是研究误差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能正确处理测量数据,合理计算处理,以得到理想的结果。
本课程要求:基本知识的掌握,掌握误差的基本概念,不同性质误差的变化规律及处理方法。
权的概念及不等精度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误差的合成及分配,回归、相关等。
本课程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主要介绍有关误差的一些基本概念,观测误差及测量平差理论研究的对象。
属于了解内容。
第二章误差分布及精度指标环境与资源学院基本内容:本章节主要介绍有关平差的含义、观测条件、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的概念。
及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性及精度、方差、中误差的概念。
重点:掌握概念:观测条件、系统误差、偶然误差;难点:偶然误差的规律性以及所服从的分布;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基本内容:本章节主要介绍有关协因数传播率的概念及应用领域,使学生掌握协因数、协因数阵、权阵的概念;掌握协因数传播律的一般形式与特殊形式权倒数传播律。
《分析化学》第二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解析
(2) 特点
a.单向性,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恒定; b.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 重复出现; c.影响准确度,不影响精密度; d.可以消除。
2018/12/24
2. 偶然误差
( 1) 产生的原因 偶然因素 ( 2) 特点
a.不恒定
b.难以校正 c.服从正态分布(统计规律)
2018/12/24
随机误差统计规律
2018/12/24
2.4
准确度和精密度
1.准确度和精密度——分析结果的衡量指标。
( 1) 准确度──表征测量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的大小来衡量; 误差一般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2) 精密度──表征几次平行测定值之间的相互接近程度 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 偏差是指个别测定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3) 两者的关系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 两者的差别主要是由于系统误差的存在。
2018/12/24
真值、平均值和中位数
第二章
准确度和精密度
误差和偏差、极差
分析化学中的 误差
误差的种类、性质、产 生的原因及减免
2018/12/24
2· 1 真值(xT)true value
某一物理量本身具有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数值,一般真值是 未知的,但下列真值可认为是已知的。 1、理论真值: 例如某化合物的理论组成。 2、计量学约定真值: 如国际计量大会确定的长度、质量等单位;容量瓶和移液 管的体积,砝码的质量等。 3、相对真值: 认定精度高一个数量级的测定值作为低一级的测量值的真 值,是相对比较而言的。标准试样及管理试样中某组分的 含量,就是相对真值。例如某标准钢样含硫量为0.051%。
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
观测误差.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观测误差一、观测值中为什么存在观测误差?观测条件对观测成果产生影响,不可避免产生观测误差。
有观测就有误差的结论。
判断:有观测就有误差。
因为真值不可得,所以真误差不可得。
只要测量方法得当,测量条件足够好,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多余观测值可以控制和减小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可能由多项误差源组合产生,误差不可避免指测量中的每一项误差都无法避免。
选择:观测条件是指:观测者、观测仪器和外界条件。
(被观测量的真值大小)二、观测误差的计算给出观测误差计算的纯量表达式和矩阵表达式。
判断:观测误差=观测值-观测值对应观测量的真值;改正数=观测值-观测值对应观测量的估计值;观测误差≠改正数;因为观测量的估计值近似于观测量的真值,所以观测误差接近于改正数。
三、观测误差的分类及其处理1、分类给出误差分类的表达式,粗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定义。
结合测角、测距和水准测量的全过程,让学生分析哪些因素引起的误差属于粗差,那些哪些因素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那些哪些因素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2、处理总结粗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处理方法,让学生举例说明测量上哪些操作是为了消除系统误差影响的,那些计算改正为了消除系统误差影响的。
判断:粗差是一种观测误差;粗差属于观测错误,粗差可以避免;粗差属于观测误差,因为误差不可避免,所以粗差不能避免;观测误差分为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差。
选择:水准测量中哪些误差属于系统误差(读数误差、i角测量误差、尺垫使用不当导致的测量误差、水准尺刻化误差、因地球曲率导致的测量误差、因水准器未按规定整平带来的误差、仪器对中误差) 水平角测量中哪些误差属于偶然误差(读数误差、仪器整平误差、2C误差、目镜视差、仪器对中误差)距离测量中属于粗差的是(定线误差、垂曲误差、读数误差、拉力误差、温度测量误差、零尺端误判)问答:举例说明3项垂直角测量中的偶然误差;偶然误差的特性是什么?系统误差的特性是什么?四、测量平差的任务根据一系列含有观测误差的观测值求待定量的最佳估值。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第二章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
或然误差的计算: 1 通过中误差计算 2 误差按绝对值大小排列,取中数 教材:例 2-1
第二章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
中误差、平均误差和或然误差都可以作 为衡量精度的指标,但由于 中误差具有明确的几何意义(误差分布 曲线的拐点坐标) 平均误差和或然误差都与中误差存在理 论关系 所以,世界上各国都采用中误差作为衡 量精度的指标,我国也统一采用中误差 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
x1xn x2 xn 2 xn
第二章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
互协方差阵
X Z Y
DZZ
D XX DYX
D XY DYY
T
DXY
x1 y1 x1 y2 x2 y1 x2 y2 x y x y n 2 n1
x1 yn x2 y n xn y n
T
DXY E X E( X )Y E(Y ) DYX
互协方差阵是表达两组观测值间两两观测值相关程度的指标
习题:2.6.18,2.6.19
第二章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
小结:
1、几个名词
1 f () exp ( ) 2 , 2 2 2 1
式中: 和 为参数。
第二章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
由密度函数 1 1 2 f () exp ( ) , 2 2 2 知,偶然误差 为一维正态随机变量。所以又称偶然 误差为随机误差。 下面来看参数 和 是什么。 对正态随机变量 求数学期望:
第二章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
§2-2 正态分布
当偶然误差的个数 n 时,偶然误差出现的频 率就趋于稳定。此时,若把偶然误差区间的间隔无限 缩小,则直方图(图1、图2)将分别变为图3所示的两 条光滑的曲线。
《分析化学》第二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2013-10-15
一、 有效数字
在科学试验中,对于任一物理量的测定其准确度都是有一定 限度的。实验结果所记录的数字不仅表示数量的大小,而且 要正确地反映测量的精确程度。 例如滴定管的读数: 甲 22.42ml 乙 22.44ml
丙 22.43ml
只有第四位是估计出来的,所以稍有 差别,我们称之为可疑数字。 这四位数都是有效数字。
2013-10-15
1、乘除法中遇到9,99等以上的大数,有效数字可多算一位。 2、常数、分数和倍数等不考虑其位数。 3、最后结果弃去多余数字。(计算器可直接计算)
2013-10-15
例1、称取铁矿石试样0.3348g,将其溶解, 加 入 SnCl2 使 全 部 Fe3+ 还 原 成 Fe2+ , 用 0.02000mol· L
• 1)大小相等的正负误 差出现的机会相等。 • 2)小误差出现的机会 多,大误差出现的机 会少。
• 随测定次数的增加,偶 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将 逐渐接近于零(正、负抵 销)。
2013-10-15
3. 过失误差
由于操作人员粗心大意、过度疲劳、精神不集中等引起的。 其表现是出现离群值,极端值。
如器皿不洁净、试液损失、看错砝码等。
7H2O
由以上反应可知:
n(Fe)=6n(K2Cr2O7)
n(Fe2O3)=
1 1 n(Fe3+)= 2 2
6n(K2Cr2O7)
=3n(K2Cr2O7) 则
m(Fe) n(Fe)M(Fe) T(Fe/K 2Cr2O 7 ) V(K 2Cr2O 7 ) V(K 2Cr2O 7 ) 6n(K 2Cr2O 7 )M(Fe) V(K 2Cr2O 7 )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Word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Word版第⼀章绪论§1-1观测误差1.1.01为什么说观测值总是带有误差,⽽且观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1.1.02观测条件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它与观测结果的质量有什么联系?1.1.03测量误差分为哪⼏类?它们各⾃是怎样定义的?对观测成果有何影响?试举例说明。
1.1.04⽤钢尺丈量距离,有下列⼏种情况使量得的结果产⽣误差,试分别判定误差的性质及符号:(1)长不准确;(2)尺尺不⽔平;(3)估读⼩数不准确;(4)尺垂曲;(5)尺端偏离直线⽅向。
1.1.05在⽔准测量中,有下列⼏种情况使⽔准尺读数带有误差,试判别误差的性质及符号:(1)视准轴与⽔准轴不平⾏;(2)仪器下沉;(3)读数不准确;(4)⽔准尺下沆。
§1-2测量平差学科的研究对象1.2.06 何谓多余观测?测量中为什么要进⾏多余观测?1.2.07 测量平差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3测量平差的简史和发展1.3.08 ⾼斯于哪⼀年提出最⼩⼆乘法?其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1.3.09 ⾃20世纪五六⼗年代开始,测量平差得到了很⼤发展,主要表现在那些⽅⾯?§1-4 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1.4.10 本课程主要讲述哪些内容?其教学⽬的是什么?第⼆章误差分析与精度指标§2-1 正态分布2.1.01 为什么说正态分布是⼀种重要的分布?试写出⼀维随机变量X的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式。
§2-2 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2.02 观测值的真误差是怎样定义的?三⾓形的闭合差是什么观测值的真误差?2.2.03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量的偶然误差呈现出什么样的规律性?2.2.04 偶然误差*服从什么分布?它的数学期望和⽅差各是多少?§2-3 衡量精度的指标测值⽐误差⼤的观测值精度⾼?2.3.07 若有两个观测值的中误差相同,那么,是否可以说这两个观测值的真误差⼀定相同?为什么?2.3.08 为了鉴定经纬度的精度,对已知精确测定的⽔平⾓α=45O00’00”作12次观测,结果为:45o00’06” 44o59’55” 44o59’58” 45o00’04”45o00’03” 45o00’04” 45o00’00” 44o59’58”44o59’59” 44o59’59” 45o00’06” 45o00’03”设α没有误差,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
测量平差课后练习题(1~3章)2011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后测验题第一章 绪论1、什么是观测条件?相同观测条件下进行的观测称为什么观测?2、举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例子各5个。
3、观测误差分为几类?分别是如何定义的?4、在测量上为什么要进行多余观测?5、测量平差的任务是什么? 第二章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 1、什么是真值、真误差? 2、简述偶然误差的特性? 3、偶然误差服从什么分布?4、衡量精度的指标有哪几种?分别是如何定义的?5、设一段距离为:520m ±2.3mm 代表什么意思?相对误差是多少?6、对于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的观测,误差有大有小,是否代表精度不同?7、在测距仪的检定中,要对基线场两固定观测墩点间的精确距离进行多次观测,设精确距离为326.750米,观测了10次,得距离如下:326.758m 326.754m 326.745m 326.755m326.762m326.749m 326.743m 326.740m 326.751m326.756m求测量距离的中误差?8、在采用J6经纬仪进行角度测量时,规定半测回角值之差不超过36",测回间角值之差不超过24",分别代表什么误差? 9、什么是协方差?协方差是描述观测值之间什么关系的? 10、在什么情况下,观测值之间相互独立与不相关是等价的? 11、什么是方差协方差阵?其是有什么组成的?有何特点? 12、何谓准确度?何谓精确度?何谓不确定性? 第三章 协方差传播率及其权1、设观测向量T L L L L ]3,2,1[=的方差协方差阵为⎥⎥⎥⎦⎤⎢⎢⎢⎣⎡--=411121113LLD ,求21L σ、22L σ、21L L σ。
2、写出协方差传播律的主要公式?3、当观测值的函数为非线性时,如何处理?4、简述协方差传播律的应用步骤?5、 已知独立观测值2,1L L 的中误差分别为1L σ、2L σ,求下列函数的中误差:(1)2513L L y +=(2)21L L y = 6、设观测向量T L L L L ]3,2,1[=的方差协方差阵为⎥⎥⎥⎦⎤⎢⎢⎢⎣⎡--=411121113LLD , 求(1)325131L L L y ++=(2)212L L y -=的1y σ、2y σ、21y y σ、21L y σ7、已知随机变量y 、z 都是观测值L=[L1、L2、L3]T 的函数,函数关系如下:3162101733241L L L z L L L y +-=++=,已知⎥⎥⎥⎦⎤⎢⎢⎢⎣⎡----=420231012D ,证明y 、z 间互不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知识
一 、数学期望 1.随机变量 X 的数学期望定义为随机变量取值的概率平均值,记作 E(X)。 2.运算规则:
E (C ) 0 E (CX ) CE ( X ) E ( X Y ) E ( X ) E (Y ) E ( XY ) E ( X ) E (Y )
1
2
e ( X )
2
( 2 2 )
二、偶然误差规律性 (1)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有一定的限值,或者说,超出一定限值的误差, 其出现的概率为零; (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i 0,偶然误差的理论平均值为零。 (4)偶然误差的数学期望为零,即 E 0 或 lim n n i 1 ( 2 )
中误差的大小可以反映精度的高低,故用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
方差、中误差计算
方差、中误差的估值
i2 2 lim i 1 x n n 2 i i 1 lim x n
n
ˆ 2 i 1 n n 2 i i 1 ˆ n
二、方差 1.随机变量 X 的方差记作 (x),其定义为
D( X ) E x E x
2.运算规则:
2
D(C ) 0 D(CX ) C 2 D( X ) D( X ) E ( X 2 ) [ E ( X )2 ] D( X Y ) D( X ) 2 xy D(Y )
P 63.8%, P 2 2 95.5%, P 3 3 99.7%.
极限误差定义:以三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极限值 4.相对误差 定义:中误差与观测值之比 表示方法:相对中误差是个无名数,在测量中一般将分子化为 1,即用 绝对误差 = 测量值 - 真值 相对误差 =( 测量值 - 真值) / 真值 5.协方差是描述两随机变量 X、Y 的相关程度,记作σXY,定义为σXY=E{[X-E(X)][Y-E(Y)]} 当 X 和 Y 的协方差σXY=0 时,表示这两个随机变量互不相关,如果σXY≠0,则表示他们 是相关的。 五、精度、准确度、精确度 精度:是指误差分布的密集或离散的程度,针对偶然误差; 准确度:衡量系统误差大小程度的指标,针对系统误差 精确度:反映了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联合影响的大小程度,精确度的衡量指标为均方误差;
四、衡量精度的指标 观测值的质量取决于观测误差(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粗差)的大小。 观测误差较小,观测质量较好,精度高 观测误差较大,观测质量较差,精度低
1.
方差的定义
x2 E{x E x }
2
x E x f x dx
2
2 D E ( 2 ) 2 f ()d ()
n
2 i
2.平均误差 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一组独立的偶然误差绝对值的数学期望称为平均误差。 E f d 相同观测条件下,平均误差是一组独立的偶然误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之极限值。
lim
|
i 1
n
i
|
x
n
3.极限误差 中误差不代表个别误差的大小, 他表示误差分布的离散度大小。 中误差落在三个区间的概率:
n
(5) 三、真误差 观测值的真值 observations of true value
任何一个观测量, 客观上总是存在着一个能代表其真正大小的数。 这一数值就称为该观 测量的真值。从概率和数理统计的观点看,当观测量仅含偶然误差时,其数学期望也就是它 的真值。
L L1 1 1 L L2 2 , L , 2 i Li Li L n 1 n 1 n 1 Ln Ln n
D ( X Y ) D ( X ) D (Y )
三、协方差 covariance
描述两随机变量 X、Y 的相关程度
XY E X E ( X ) Y E (Y )
XY 0
XY 0
观测误差
平均误差 方差 极限误差 衡量精度的指标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协方差
相对误差 相关系数 绝对误差
一、正态分布 是具有两个参数μ和σ2 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第一参数μ是遵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的均值,第二个参数σ2 是此随机变量的方差,所以正态分布记作。
N ( 2 )
f (X )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
知识摘要
数学期望的传播规律 正态分布两个数字特征 方差的传播规律 偶然误差的特性
方差、中误差、平均误差、极限误差概念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协方差、协方差阵 精度的概念、衡量精度的指标 精度、准确度、精确度描述对象
观测者 仪器 外界环境 随机误差 精度 系统误差 真误差 准确度 粗差 方差 中误差 数学期望 精确度 观测条件 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