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关系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同伴关系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帮助幼儿养成乐于与人交往,互助,合作和分享的品质,富有同情心;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和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是我们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纲要》也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社会态度、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尤其应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渗透”方式最易被幼儿接受和认同,能激发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情趣,增强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

1、幼儿同伴关系相关研究

(一)、幼儿同伴关系的内涵

同伴关系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水平的网络结构。是幼儿社会性的重要内容。幼儿同伴关系是指幼儿同伴之间通过接触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同伴关系问题是近几年来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领域的一项新课题。

(二)、幼儿同伴关系的类型

在不同的研究中对幼儿的同伴交往类型的界定存在一些差异。【6】

帕克和阿歇尔将同伴关系分为接纳性、攻击行为、羞怯及退缩。帕顿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水平将游戏分为六种类型,这六种类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之间的同伴交往类型。

如下:无所事事、旁观、个体、平行、联系与合作

庞丽娟在对幼儿不同交往类型的心理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时,将同伴关系分为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及一般型。

陈欣银等人在对中国和西方儿童的社会行为及其接受性进行研究时,将同伴关系分为亲社会行为、攻击性和羞怯——敏感性。

张建国在对幼儿相互关系的调查研究中将同伴关系分为喜爱、冷淡和反感。

(三)建立同伴关系的条件

同伴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他是与亲子关系相互平行的,是建立在儿童之间的

人际关系。

1、相互吸引

对方因素:(1)、类似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性格、智力、态度等诸因素越类似就越容易产生喜欢的因素。(2)、好感回报。好感回报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因为情感的满足是相互的。

自身因素:(1)、自尊心。自尊心在同伴关系建立过程中,是十分敏感的因素。(2)、处境。出境好的人容易建立广泛的同伴关系,处境不利的人容易对他人产生厌烦。

2、时间距离和接触频率

空间距离:一般地讲,空间距离越小,发生人际交往的自然性和建立同伴关系的可能性就越大。

接触频率:一般认为,接触频率越高,就越容易具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体验,彼此之间就越容易产生好感,也容易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四)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

1、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小,分辨是非的能力差,遇到应该轮流、谦让、等待的事情多不能用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一旦别人“侵犯”了自己的利益,马上采取与别人终止游戏的做法,往往使交往不能正常进行下去。他们不善于用身体语言变现自信和友好,有时为了引起小伙伴的反感,让人不愿和他交朋友。

大班幼儿相对小班而言语能力,肢体语言发展得相对较好,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道德品质,很多事情他们已经可以分辨出是对还是错了。此时的幼儿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会模仿老师、家长或者其他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的影响和社会交往经验的逐渐积累,儿童的合作逐渐发展,表现为合作认知、合作情感、合作技能和合作行为等各方面水平的提高。在合作认知方面,幼儿的认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其对合作本质特征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和明确化。5一6岁是幼儿合作本质认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虽然总体而言儿童的合作随年龄增长而增强,但它并不是以一种均匀的速度向前发展的。

2、性别特点

在性别方面,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上存在一定差异。

Bonaeich(1972)、Dawes MeTaVish&sh砍lee(1977)发现女性更具合作性,而Brown,Krtlse&

Hummels(2993)、sell&wilson(1992)发现男性更具合作性,耐特等人(知ight,

1989;strein,1986)的研究发现,儿童在竞争和合作的价值认知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在相对的资源分配(合作与竞争)中,女孩更

经常地倾向于选择合作,而男孩则更倾向于选择彼此竞争。在同伴交往方式上,男女儿童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女孩更善于通过彼此间言语的交流、沟通和协商,而男孩间则更多的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实现的,言语交流相对较少(charles,Dzur, 1987)。①儿童合作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间的这种不一致性可能也与研究者研究的内容有关,由于不同研究者研究的是儿童合作的不同方面或合作行为的不同表现形式上的性别特点,从而导致了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五)、同伴关系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2、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

3、有利于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

(六)、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

客观因素:

1、家庭方面

家庭作为幼儿最初的社会化场所,对于幼儿的社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幼儿与外界交往的最初场所,幼儿早期经验来自于家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与同伴交往同时家挺通过影响着幼儿同伴关系。(1)、家庭结构

家庭中不同的人际交往与儿童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我国目前家庭的主要结构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核心家庭”即两代人的家庭;一种为“扩展性家庭”即三代或四代人的家庭。结果表明,两中类型的家庭均以合群性、文明礼貌的发展水平较高【7】

(2)、家庭居住环境

现代住宅,大多是单元结构,独门独户,这时儿童的活动空间大大缩小,失去了与其他小伙伴在一起玩耍的场地;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家庭中提供给幼儿个人游戏玩具大大增加,又使幼儿大多数时间是独自一人玩。这不能不引起成人们的重视,幼儿的父母应该尽一切努力,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环境与条件。

(3)、家长教育方式

家长教育方式的分类有很多种,但我们通常将他分为:权威型、专职型和放任型。

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往往是复杂多样的。教育界普遍认为民主型的教育方式能够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而过度保护和溺爱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利,同伴关系也很难发展。【8】因此,父母应针对幼儿发展的规律,为幼儿自身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精神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