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由来与发展
人本主义思想的起源
人本模式如果说古典组织理论属于科学主义的话,而人际关系理论和人力资源理论则属于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的思想源远流长,起源于古希腊文化,形成于文艺腹于启芒展于启蒙运动,在现代社会得到不断地完善,同科学主义一道相互竞争、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但人本主义运用于管理学的历史则不长,这是因为管理学本身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首先以"人际关系理论"的形式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运并发展于40-50年代;60年代以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人力资源理论"的形式广泛运用于各种管理活动中。
人际关系理论和人力资源理论都重视组织中个体成员的合理需要的满足,以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在20-30年代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管理实践中,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但却遭到了许多工人的反抗。
为找出问题的症结,在19221932年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梅奥(Mayo,E)和罗斯利斯伯格(Roethlisberger,R.J.)等领导了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管理实验研究,主要是想搞清楚车间照明、工间休息时间和每天工作时间的长短等物理因素对提高工人工作效果的影响。
他们发现,不管照明、工间休息和每天工作时间长短是否得到了改善,产量一直都在增长。
研究者的结论是,物理的工作条件是不是得到了改善不能导致产量的提高,提高产量的主要原因是改变了工人的社会条件。
工人的动机和满意度等的提高就可以促进工人提高产量。
实验证明,改善管理人员对工人的管理和监督采用民主的、富有人情味的监督和泰罗制所采用的物质刺激、严格的控制等方式都是有效果的,但前者效果更佳。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梅奥认为以效率为本的管理模式让人异化并丧失自我,所以他提出了不同于效率为本管理的关于对人的特点的看法,在他看来,人是受社会需要的激励并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获得满足感、意义和价值。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是当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是当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主张教育应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
它对我国德育具有启示性意义:德育应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德育应注重方法创新;道德评价上应引导学生自我指导和自我评价;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校园环境.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作为当代西方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是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为先导的。
它的产生和发展既有其深远的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背景,也有广泛的社会时代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各国进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黄金时代”,在......首先,平等性原则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地位是平等的。
人本主义教育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出发,十分重视在教育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一个加工厂,而不能视为储藏室。
为了发展学生学习和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人本主义教育要求教师在对学生教育中,让学生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
所有这些,都清楚地表明了人本主义教育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
对学生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的过程。
其次,还要求受教育的对象、客体之间也是平等的。
教师对学生应是平等的、公正的,人本主义的教育观也符合学生的要求:孩子希望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当前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存在对好生偏爱,对困难生歧视的现象。
只有对受教育的客体、对象平等对待,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人格尊严的平等,才能增强其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才能增强其受教育的效果,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二、开放性原则教育主体具有开放性。
对孩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学校是对孩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在对孩子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社会应密切合作,为孩子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方应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完整版)西方美学
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思潮是从19世纪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发源的,具有浓厚的情感和非理性色彩。
主要包括直觉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主义、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心理学、现象学美学等等。
(一)表现主义美学表现主义美学是现代西方美学思潮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现代西方著名美学家、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另一位重要理论代表是当代英国著名理论家科林伍德。
克罗齐(1866-1952)《美学原理(纲要)》。
直觉即表现。
语言就是艺术,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不是功利的活动,不是道德活动,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艺术不能分类。
其中艺术内容等于个人的瞬间情感,艺术形式等于表现着情感的意象。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艺术是种富于想象力的情感的直接表现。
人人都是艺术家。
艺术是借助于想象活动而实现的经验认识形式。
真正的艺术却在于表现情感。
艺术是社会的良药,它为社会治疗最麻烦的心病,即意识所受到的腐败堕落。
”阿诺·理德:《美学研究》。
“美是完美的表现”“当一定的客体对于想象而言完美地表现了意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意义)时,我们就说它的表现是完美的。
在这种情况下,形式就变成为整体和意义的一个部分,这种复杂的自我完成的表现,我们就称之为‘美’。
”表现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是:美是对主体情感的成功表现,是纯粹主观的、精神性的直觉;它存在于人的思维形成概念之前,并且以抒情为根本特征;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表现主体的情感,它是主体纯粹的想象,既不是有用的、善的东西,也不是诗人愉悦的东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发挥其想象力表现直觉而成为艺术家。
(二)直觉主义美学柏格森(1859-1941法国)《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笑的研究》《形而上学导论》《创造的进化》《生命与意识》《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
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廷”。
西方现代科学主义思潮的来源与发展
西方现代科学主义思潮的来源与发展一、从古典人本主义到现代人本主义哲学中的人本主义(Anthropologism),泛指一切从人本身出发来研究人的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理论。
由于对人的具体解释各异,人本主义在性质上和表现形式上也不相同。
有唯物主义的人本主义,也有唯心主义的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与人道主义(Humainsm 有时译为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通常是一致的,但所指的范围略有差异。
后者(人道主义)主要是指谈论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的学说,偏重于道德伦理的含义,前者除了包含道德伦理的含义以外,往往还包括关于人的自然属性、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理论,换言之:它往往指一种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哲学理论,因此范围更为广泛。
近代西方哲学从它开始形成的时代起,就已出现了人本主义的倾向。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从哲学上说实际上就是一种人本主义运动。
当时的人文主义者的格言是:“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无所不有。
”他们主张用人代替神。
这里的人是具有五情六欲的人,而不只是抽象的人的观念;但他们撇开了人的社会性,从这方面说又是抽象的人。
人文主义者反对和嘲笑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经院哲学,要求运用和发扬人本身所固有的理性力量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使之服从人的目的。
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与主张面向自然、服从自然的唯物主义是一致的,有的人甚至得出了唯物主义的结论。
这种人本主义与依靠人们正常的感觉经验和理性思维来认识世界的认识论上的理性主义是一致的,与资产阶级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的伦理学上的乐观主义以及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主义也是一致的。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者、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者和唯物主义者以及十九世纪初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给自己的哲学挂上人本主义或者人文主义的招牌,但他们的思想正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他们进一步把关于人的学说与唯物主义自然观以及对人的理性认识能力的肯定结合起来。
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起源、发展及启示
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起源、发展及启示第一篇: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起源、发展及启示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起源、发展及启示[摘要] 本文分析了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的三个渊源,即现代人本主义、人本主义经济学和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由此明确了人本管理的目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表现为劳动者占有劳动成果并自主决策。
西方管理实践从纯粹物本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再到人力资本管理的发展历程,明示了管理不断人本化的趋向。
[关键词] 人本管理哲学渊源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本管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内容,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取代历史上的“以物为本”和“以资为本”的管理方式,这是人类历史进步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以人为本不是用人艺术,而是哲学理念,考察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明晰人本管理的实质,弄清人本管理实施的制度前提,找准实现人本管理的正确途径。
西方人本管理思想并非直接来源于哲学上的人本主义,哲学上的人本主义(Anthropology)更强调人的“生物性”,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因素。
现代人本管理思想的哲学渊源是Humanism,即人道主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价值和个性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和思潮。
Humanism最早由古罗马思想家M·T西塞罗提出,指的是一种能够促使个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制度,因此,人本管理的实质在于人的发展。
从古希腊开始,Humanism一直如星星之火传承下来,新兴资产阶级曾利用Humanism反对封建教会****,要求发展人的个性。
20世纪60年代,现代人本主义在哲学界再次突起,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广为流行,这些学说宣扬人的价值、扞卫人的尊严、关注人作为人的前途、特点和利益,以提高人的地位为使命。
这种思潮带动了人本经济学的发展。
人本经济学关注的是人的发展和需要,而不是对金钱和财富的占有,它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序列论”为人性假设,认为人的精神需求本质上是社会需要,不能以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方式满足。
人本主义教育流派
人本主义教育流派13560008王梓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马斯洛、罗杰斯。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直接为理论基础,吸取了传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存在主义哲学及其教育思想的观点,强调人的价值、尊严、潜能和整体性,主张教育应培养整体的、自我实现的、创造性的人,倡导人本化的课程和注重人际关系的教学方式,它对当代美国的教育实践以及世界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产生背景社会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社会弊病不少。
一方面,物质生活日渐丰裕;另一方面,知识成为工具,人异化为物的现象日益严重。
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不仅操纵和控制了社会物质生产的一切过程,而且加强了对人的价值观念丧失的精神危机,因而转向内心世界寻求价值目标。
这些是20世纪复兴的各种人本主义思潮的最直接的社会原因。
哲学背景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它把存在主义者追求“人的存在”之观念作为核心内容,并以动态的观点发展了“存在”的概念,把“人的存在”看成人的潜能得到实现的一种能动的过程。
此外,它还接受了存在主义的另一观点:人的高级本性和低级本性都规定着人的本质特征,两者不可偏废,必须整合起来;同时把重点放在如何整合的问题上。
在方法论上,它经由存在主义接受了现象学的方法,认为理解人的最好方法,是不抱任何先入之见,把一切先入之见搁到一边,进入他的世界观,以他的观点看他的周围世界。
在情感问题发展上,它吸收了存在主义著名的“我与你”的关系理论,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
心理学背景人本化教育思想还把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它的直接理论基础.首先,它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方法,并强调不仅要从知觉高度去把握整体性,而且要“从意识经验自身这一整体去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致力于在教育中恢复整体的人的观念;其次,它主张从人的内部寻找心理发展的动力,认为人的各种本能需要的满足能有利于生长。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研究教育管理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研究教育管理人本主义教育是一种注重发展个体人格和潜能的教育观念,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其发展和成长。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是在二十世纪形成并发展壮大的,对教育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对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一、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背景与特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起源于人文主义运动的发展,并在二十世纪的泛人文主义思潮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其主要特点包括:1. 以学生为中心: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主动学习,并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发展。
2. 关注个体发展:人本主义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和批判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3. 强调人际关系:人本主义教育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倡尊重和信任,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
4. 关注教育目标: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二、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对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对教育管理带来了以下重要意义:1. 转变教育管理理念: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使教育管理者认识到教育的核心在于学生,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从而转变了传统的教师主导型管理模式。
2. 优化学校管理结构:人本主义教育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要求学校管理者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教学方式和资源配置,优化学校管理结构。
3. 加强师生沟通与互动: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强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育管理者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人本主义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育管理者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三、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挑战和发展方向尽管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在教育管理中带来了许多变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1. 理论与实践的落差: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理论观点丰富多元,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困扰。
人本主义理论资料
一、人本主义的历史发展(一)人本主义的时代背景人本主义是西欧自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文艺复兴时期所涌现的一种新思潮。
其基本观点主张“人类自由权利不可侵犯,即自由意志论”。
在文艺复兴时期及其后由于生产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生活的迅速改变,人们需要科学与新的文化,人本主义思潮从而获得迅猛发展。
(二)人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人本主义理论和服务模式的哲学渊源是存在主义。
20世纪60年代初期,存在主义成为人本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
存在主义是一个哲学非理性主义思潮,它强调人的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主要聚焦于人类对生存意义的思考,关注生活的悲剧、孤立和焦虑等。
从存在主义发展史看, 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逻辑环节,即克尔凯郭尔、尼采和萨特三阶段。
存在主义发展三阶段:1、第一阶段是克尔凯郭尔的哲学,他的哲学充满着人选择的困惑和生存的焦虑。
他基于对恐惧的关注讨论了害怕、焦虑和担忧在生活中的作用,而人的目的在于创造我们自己。
他认为, 当个人处于心理体验这种意识中时, 最直接、最生动、最深切体验到的是痛苦、热情、需要、情欲、模棱两可、暖昧不清、荒谬、动摇等的存在, 它是纯主观性的、最基本的存在。
2、第二阶段是尼采阶段。
尼采强调了主观的重要意义,赋予人类掌握权力意志的自由。
在考虑上帝与人的关系时,尼采抛出著名论断——杀掉上帝,还自称自己就是上帝的杀戮者,杀死了上帝, 获得了自由, 自由得连任何信仰都失去了, 出现了空前的价值真空。
3、第三阶段是萨特阶段。
他是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提出上帝死了人自由了, 人就是人自由的选择、设计者。
萨特的名言“存在先于本质”,意为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者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
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
总结:●人本主义成为一种助人模式是从心理治疗开始的,主要是从存在出发,分析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帮助服务对象发现和发挥自身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现当代西方思潮(概述)-PPT
7
2、社会思潮的发展阶段
社会思潮从产生到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启蒙阶段、兴起阶段、全盛阶段、衰 落阶段。
启蒙阶段:各种思想观点初学术理论相互竞争比较,逐步地位人们接受其中能 够反映阶层心声的观点和主张。思潮的理论体系在群体和社会成员中初步传播开采, 并为其成员所知觉、所认知。
兴起阶段:新的社会思潮的具体信息和情报逐步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为更多的人 所察觉、接触、了解和确认。人们对其态度由观望走向评价,并参照一定标准与价值 观对其进行选择和追随,其认可和认同程度不断提高。
(4)否定传统道德价值体系;宣传意志自由、选择自由,自己做自己的 上帝(尼采)
18
(二)相对主义倾向
20世纪以后,占主导地位的绝对主义(传统的理性主义哲学表现 为绝对主义)开始让位给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思潮目前正深层次地影响 着西方社会思潮的各个流派,逐渐地改变着并创造着西方人的一代新观 念。
绝对主义的科学传统主要以牛顿为代表,相对主义最先冲击的是 科学上的绝对主义,主要依据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现代物理学中的 量子力学;绝对主义的哲学根源以黑格尔理性主义哲学为代表。
13
(1)唯意志主义:以“重估一切价值,打倒偶像”为出发点,以高扬意志,贬抑理性为内容。(叔本华、 尼采为代表人物) (2)存在主义:以“存在先于本质”、“人是绝对自由的”为主要内容。(海德格尔、萨特) (3)科学哲学流派:以科学本身作为哲学的反思对象,以“证伪理论”、“范式理论”、“科学研究纲 领”为主要内容。(波普、库恩、拉卡托斯) (4)精神分析学说:以具体个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以“利比多”、“无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自我、 本我、超我)为主要内容。(弗洛伊德) (5)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早年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力图用黑格尔改造马克思。 (6)西方人权理论:以人权思想在西方的历史演变和当代的最新发展为研究对象。 (7)凯恩斯主义:以强调政府调节经济,超前消费和膨胀性金融政策为内容。 (8)新经济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强调经济私有化、鼓吹自由市场经济。 (9)未来主义:以当代新技术革命为背景,探讨全球问题以及社会发展阶段,预测人类未来为内容。 (10)新功利主义: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利益,如何追求幸福和快乐。 (11)后现代主义:以崇尚多元,相对主义,不确定性为方法,强调否定、摧毁、解构一切。 (12)文艺心理学说:以心理分析方式从事文艺创作,文艺批判和研究的思潮。 (13)市场社会主义:西方大约一个多世纪以来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思 想理论,
解读人本主义思潮
世界上有其他的存在都是自满自足、自
身等同的,唯独人的存在就像一个挖空 的果实,是一个在不断分泌出“无”, 走向“无”的“无”。
人就是存在之无,存在之穴。
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人们创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把“无”渗入 到这个世界的过程,即创造世界所没有的东西,以满足
人对自己所不拥有的东西的占有。
斯芬克斯
希腊神话故事:忒拜城外出现了 一个有翅膀的斯芬克斯,她是巨 人堤丰与蛇妖所生的女儿,斯芬 克斯长着美女的头、狮子的身体, 背上有着鸟的翅膀。她蹲在悬崖 上,拦路让人猜谜,猜出的放行, 猜不出的则被她撕碎吃掉 。斯 芬克斯吃掉了许多行人,忒拜城 的民众人人害怕,谁也不敢离城 出行。
古希腊斯芬克斯谜语
顶天立地的猿人 ;被称为“第三条腿”的手杖实质
上是人类文化创造物对于人的肢体的延伸。
所谓人本主义(Humanism ),顾名思义,就 是一种主张以人为本的思想潮流。具体一点说, 人本主义以研究人的生存本质及其存在状况为
对象,它和古代和近代关于人的学说在研究的
内容和方法上都是有所不同的。
西方现当代人本主义思潮唯意志论、生
(五)人的意志的本源性
在存在主义之前,早在 19 世纪中期,以 叔本华(1788-1860)和尼采(1844-1900)为 代表的唯意志主义,最先从非理性角度集中探 讨了意志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为后来存
在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理论的前提。
叔本华于 19 世纪完成了他的“生存意
志”哲学的理论建构,并赢得了极大的成
人,不外是由自己所造成的东西,世界上
并无所谓先天的人类本性,人都是按自己的意
志、设想变成的人。
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反对先验的
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评析
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评析董玉华一、人本主义哲学的内涵探微人本主义是20世纪以来发源并盛行于欧洲大陆的主要哲学思潮。
从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激化及社会危机丛生,原有的理论形态难以回答社会文化与社会进程的新问题,西方哲学出现了两种理论思潮。
一是孔德、穆勒、斯宾塞等人创立的实证主义和经济批判主义,另一是非理性主义。
前者继承并部分改造了英国休谟的经验论和不可知论,在反对形而上学的口号下回避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声称实证自然科学才是哲学的理论依据。
实证主义直接影响20世纪西方哲学中所谓的科学主义思潮即包括逻辑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
后者以狄尔泰、布拉德雷等人的新黑格尔主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都吸收了黑格尔理性主义哲学中的精华,强调非理性直觉和生命本能是人的本性和全部文化价值的根源。
尼来宣称“重新评估一切”,“上帝死了”,要炸毁理性主义与基督教理论这两大西方文化的精神支柱和传统价值理论体系,认为科学理性与道德法则扼杀了人的生命活力,扬言20世纪将是精神价值危机的“虚无主义”时代,表明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所颂扬的“普通人性”,“绝对理性”等在社会危机下已显得十分脆弱,进而转向个人非理性的内在意识、本能冲动,去重构人性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文化价值。
人本主义哲学直接起端于19世纪后叶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后又出现胡塞尔的观象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 Huseerl)在20世纪初叶发表《逻辑研究》、《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的哲学观念》等著作,批判了心理主义和实证经验论,创建现象学。
他超越客观世界,抛开人的实践活动,在纯意识现象中构造知识的空中楼阁,使现象学成为一种先验唯心主义。
胡塞尔的学生海德格尔建立了存在主义哲学,以后众多学说,都是引用、改造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所以现象学是现代、当代欧洲人本主义的一个重要源头。
弗洛伊德(S.Freud)他创建的精神分析学本来用来治理心理疾病,认为精神病病因不在于神经心理受损,而是由于患者内心深处“无意识”或者潜意识受压抑,应通过“自由联想法”的心理治疗消除这种压抑,才能治愈。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中叶产生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革新运动。
它即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第一势力)机械的环境决定论,又反对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第二势力)本能的生物还原论。
它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现实问题。
,因此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三思潮。
但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并不是一个思想观点统一、理论体系严紧的心理学流派,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内部,至今仍存在着某些重大观点的理论分歧,如,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自我实现论和以罗洛·梅为代表的自由选择说代表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内部的两种方向。
此外,还有许多不同观点的心理学家加入了这一联盟。
因此,要对它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是比较困难的。
不过,既然是一种思想运动,就必然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和研究主题,它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
人本主义的产生1.社会背景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与二战后的美国,并于六.七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美国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有其特殊社会背景的。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了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同时也促使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需要的满足。
但是,美国社会高度发达的经济生活丝毫未能掩盖严峻的社会问题。
美国社会内部各种矛盾和不安因素在迅速滋长。
失业、犯罪和吸毒现象肆虐,空虚、孤独和价值感丧失使现代人表现出强烈的异化倾向。
尤其是60年代美国社会一部分青年人,在异化的倾向的驱使下,形成了著名的“反主流文化运动”。
他们对当时美国社会的现实深表不满,而60年代美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和由于工业无序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又加速了这一运动的发展。
反主流运动的发展是美国社会只重物,不重人,只重经济利益、不重精神需要的抗议。
此外,美国社会精神危机加重,精神病患者和精神病率居高不下。
而传统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已不能解释现代人的心理疾病,用机械的“刺激——反应”模式已不能说明现代人的内部心理现实。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归纳总结: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复兴与成熟两个阶段。
(1)复兴阶段:文艺复兴时期,重新打出人文主义的旗号,恢复了人的尊严;宗教改革运动中,马丁∙路德等人冲破天主教的神学统治,发展了基督教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2)成熟阶段: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以及德国思想家康德等人宣扬理性,反对神性,认为人之理性是衡量万物的标准,人之理性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这些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人文精神从此在西方占据了主导地位。
1.多元史观理解西方人文精神(1)唯物史观: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同期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变革结合起来,明确精神层面与经济、政治层面之间的辩证关系。
(2)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关注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政治变革之间的比较、联系,形成对欧洲文化、世界文化的整体性认识,如:①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严复翻译了许多西方名著,学习西方的“民权”思想,对维新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②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翻译了卢梭、孟德斯鸠的作品)③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等人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3)革命史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都没有否定宗教本身,也没有否定上帝的存在,他们只是主张把封建势力从宗教中驱赶出去,特别是力图通过宗教改革建立起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宗教。
2.西方思想解放运动对人文精神的诠释(1)文艺复兴: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追求现世幸福,追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伦理观;对教会与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
(2)宗教改革:强调信仰即可得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发展轨迹
一、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发展轨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中两大主潮之一,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社会剧烈动荡的欧洲。
德国唯意志论哲学家叔本华和丹麦神秘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是这一思潮的先驱。
他们沿袭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思路,把人的本质看作非理性的情、意、欲,以恐怖、厌烦、忧郁、绝望等主观心理体验作为哲学研究的根本对象。
尼采把叔本华的生存意志改变为强力意志,提出一种带有悲剧情调但又充满生命冲创力的哲学。
在狄尔泰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中,生命本能冲动的绵延成为最基本的实在,要把握永恒的生命之流只能靠直觉,这种崇尚直觉的非理性主义倾向在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强化。
现象学家胡塞尔则从方法论上系统地论证了人本主义的内在直觉法,他宣称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纯粹意识现象,并要求将一切外在传统“悬置”,这是最早对于本质主义的颠覆。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造成的异化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由于法西斯主义的猖獗,使一向被视为高贵的人性遭到无情践踏,人生的价值只能在孤独、烦忧、死亡中去体验,以海德格尔和萨特为主要代表的存在主义应运而生。
存在主义以人的生存状态、人生的意义、自由、价值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哲学上形成了现代人本主义的完备形态。
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为代表的心理哲学,力求以科学的眼光去透视人的本质,对人的无意识精神现象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研究。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从历史文化系统的崭新视角去研究人文科学,对理解的历史性、创造性、开放性作了深入研究,认为历史是主客观视域的交融或统一。
马斯洛的科学人本主义通过对优秀人物的实证研究,提出科学发展与人的发展可以并行不悖的乐观预言,力求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弥合科学与价值、理性与非理性、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裂缝。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研究突破了传统哲学对理性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的社会本质的认识。
纵观一个半世纪以来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到,在理论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实现了许多新的突破。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从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激化及社会危机丛生,原有的理论形态难以回答社会文化与社会进程的新问题,西方哲学出现了两种理论思潮。
一种是孔德、穆勒等人创立的实证主义,另一种是非理性主义。
非理性主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本主义。
下面请允许我从人本主义思潮的演进及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两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人本主义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为19世纪20年代,演变主要分为3代:第一代:意志主义;第二代:生命哲学;第三代: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等。
(一)意志主义。
是一种把自我的主观意志和感情非理性化,并把它歪曲夸大为宇宙的本原和万物的本质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
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开创性流派。
创始人是叔本华,代表还有尼采、哈特曼等。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主义,主要哲学观点有,1、生存意志主义的本体论:“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的本质是生存意志”;2、非理性的认识论;3、悲观主义的人生观:“人如泡影”、“人生就是苦难,世界就是地狱。
”而他的人生哲学在中国,我们看到了北岛《回答》中这样说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而尼采则宣称:“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的本质是权力意志”、“重新估价一切价值”、“上帝死了”……(二)生命哲学。
是一种以“生命”为宇宙本原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强调盲目的生命冲动是宇宙的本原。
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
代表人歌德、狄尔泰。
他们认为,生命不是实体而是活力,是一种不可遏止的永恒的冲动,是一股转瞬即逝的流动。
它既井然有序,又盲目不定;既有一定方向,但又不能确定。
一切事物都是生命冲动的外化或客观化。
(三)存在主义。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帝国主义时代矛盾和危机的产物,是中小资产阶级悲观主义情绪的反映。
主要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
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的性质超出任何存在物可能具有的内容和可能归类的规定性之外”,认为“存在”与“存在者”不同。
存在者是已经存在并且显示出存在的东西。
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与文学理论的非理性转向
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与文学理论的非理性转向一、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
二、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发展众所周知,现代西方哲学是从批判黑格尔哲学起家的。
现代人本主义批判了黑格尔以绝对观念为本体的哲学体系,恢复了人在哲学中的本体地位。
但与古典哲学上对人的关注已经大不相同。
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是对人、对人的生活的思考与对知识、理性的追求是统一的。
现代人本主义关注的既不是生物学上的自然的人,也不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社会的人,而是人的情感、意志,欲望或潜意识心理。
他们基本上是从主观唯心主义的立场观点,以非理性主义的方式、语言来谈论、认识人、理解人。
当代人本主义思潮开始于十九世纪初,以叔本华以及其后的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
唯意志主义是把人的意志作为宇宙之本的哲学理论。
他们认为宇宙的本原是人的意志,意志或表现为某种不可遏制的欲望冲动,或表现为追求生存的生存意志,或表现为追求权利的权利意志。
他们认为,人是意志的存在,意志表现为欲望,欲望永不能满足,人永远处在欲望的痛苦之中。
唯意志主义对人生持悲观主义态度。
作为第一代人本主义思潮,唯意志主义哲学理论充满着类比、隐喻,缺乏严谨的逻辑论证,加之那种把人的主观意志夸大为万物之本原的见解,难以抵挡实证主义的攻击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其衰落是必然的。
由此进入了第二代人本主义思潮。
人本主义思潮的第二代是以德国的狄尔泰和法国的柏格森为代表的生命哲学。
他们继承并修改了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主义。
认为世界的本原既不是物质,也不是意志,而是生命冲动本身。
他们认为:人的生命冲动创造了整个世界,从而成为宇宙的生命冲动,因而生命生冲动乃是万事万物的本质,而物质不过是生命冲动的余烬。
生命冲动是一种不可分割的“流”,柏格森称之为“生命之流”回“绵延”,它只有时间状态而没有空间形式。
在他们看来,对于这种生命之流,理性是无法认识的,因为科学、理性只有实际的、功利价值,而没有认识的价值。
关于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再思考
关于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再思考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人本主义思潮概述•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核心议题•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与挑战•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在当代社会的应用•未来展望与人本主义思潮的未来趋势人本主义思潮概述01人本主义思潮是一种重视和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哲学思想,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性、独立性和自由。
定义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起源于19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尤其是德国的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等人的思想。
他们强调人的自由、理性和平等,反对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和封建等级制度。
起源定义与起源主要观点人本主义思潮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人的价值和意义是最重要的,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追求人的自由、理性和平等。
要点一要点二理论框架人本主义思潮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自由、人的意义等方面。
其中,人的本质是指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人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人的自由是指人在行动和思想上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人的意义是指人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和评价,以及人在世界中的意义和价值。
主要观点与理论框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代表人物包括德国的尼采、法国的萨特等。
他们反对传统的宗教神学和封建制度,主张用人的理性和自由来改造世界。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20世纪中期至70年代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繁荣和发展,代表人物包括美国的马斯洛、罗杰斯等。
他们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倡导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改革和教育改革。
20世纪80年代至今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反思和创新,代表人物包括美国的福柯、法国的德里达等。
他们主张用后现代主义的理念来反思和超越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强调多元性和差异性,反对一元论和中心论。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核心议题02个人自由与责任总结词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强调个人自由与责任,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我实现和成长,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
2013·4中总第420期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262【探索带】 Exploration Area一、引言人本主义是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两大基本思潮之一。
自二十世纪以来,很多西方哲学流派如人本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现象学等,都以分析和解决人的问题为己任。
在这些学派的论著中,很多观点都是提出了关于人是主体、人是目的以及人的存在和价值等哲学问题。
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人学的本体论”,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背道而驰,这就更加公开地宣扬了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同时,还出现了许多所谓“新马克思主义者”,他们试图将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企图阉割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灵魂,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抹煞。
因此,分析批判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揭露其思想实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理论渊源和流派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中的人本主义有着其特有的含义,它是指从“19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出现的一些以人作为哲学研究对象和归宿,从对人本身的研究出发来研究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以及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有关人的各种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理论。
它是现代西方的哲学家、思想家们对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等现象的解释和概括。
”(许欢科,53)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是有其理论渊源的,它的产生与发展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产生的,并且随着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发展,其自身也形成了很多特点。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了人文主义运动;后来十七、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19世纪初的英法空想主义运动,以及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这些古典西方人本主义理论表达了人本主义者们要求,他们希望恢复被异化了的人的本性和本质,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发扬人的个性。
这些都为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思想原料。
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辨析
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辨析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把人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 从哲学上思考关于人的各种间肠, 与只注重科学认识论而不研究人生的科学主义思潮相抗衡。
人本主义思潮不仅在学术界有相当地位. 而且在社会公众中也有很大影响。
这一方面是与人本主义思湘的代表人物往往警于以文学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关, 但更重要的一方面还是由这一思潮所探讨和研究的间肠所决定的。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使科学技术已成为强大的社会力t , 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科学技术’J 人相对立的社会现实矛盾, 突出了人的间题。
面对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 人感受到的是社会力t 的奴役. 身处丰富的物质财富之中, 精神却日趋贫乏空应. 世界市场的开发与全球性交往的发展, 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琉远与对立. 针对资本主义现实中人的异化现象, 人本主义思潮的各个流派, 试图从哲学上研究人与杜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传统、人与宗教, 人与道德、人与价值等等以人为中心的各种间题。
由于人本主义思潮的研究内容涉及人类生存的许多方面, 因而它对社会影响的广度与深度远远超过其他社会思潮。
( 一)、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演变脉络在西方哲学思潮演化的历史过程中, 率先举起反理性主义旗帜, 直接反对黑格尔哲学体系, 扭转传统哲学方向, 开辟非理性主义领域的开创者, 是德国唯意志主义者叔本华和丹交神秘主义者克尔凯部尔。
他们公开否定欧洲哲学祟尚理性的传统, 向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熟格尔哲学提出了挑战。
他们的哲学理论可以说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中的转折点, 对其后的人本主义思潮各流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叔本华以唯意志论反对传统的理性主义观点, 他认为祟尚理性是人类有史以来的巨大谬误, 人的本质是生存意志, 意志是世界的基础, 意志高于理性, 理性必须屈服于愈志。
在关于理性与意志的关系上, 叔本华开辟了非理性主义的先河。
叔本华认为他的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解决了人类几千年来的哲学之迷, 彻底揭开了人生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