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初中物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课件
t/s
0
v/m·s-1
2.1 3.3 4.3 5.2 6.2 7.3 8.3 9.3 10.3 11.3 12.91
二、平均速度
下表是 D41 次列车[北京—济南(动车组)]的时刻表: 1. D41 次列车由北京行驶到德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 D41 次列车由北京行驶到济南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站次 1 2 3
二、平均速度
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
(或某一段路程内)
运动的快慢程度,叫 做平均速度。
二、平均速度
下表是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跨栏时刻,请你判断: 1. 他在距离起点哪两个栏之间跑得最快? 2.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栏数 0
1
2
3
Hale Waihona Puke 4567
8
9
10 终点
s/m 0 13.72 22.86 32 41.14 50.28 59.42 68.56 77.7 86.84 95.98 110
三、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比较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都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
平均速度是描述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内物体 的运动快慢程度,而瞬时速度是描述在某一个时刻 或某一个位置时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
三、瞬时速度
有没有一种特殊的运动,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 与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相等的?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三节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观察与思考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视频中的 F1 赛车与战斗机,谁跑得快? 我们常说的飞机比汽车快是什么意思?
一、时刻与时间间隔
8:40
9:30
10:20
8:00
8:50
9:40
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课件 (新版)北师大版
2.某列火车当日午夜从宜昌开往武汉的启程、到站时刻如轻图松尝所试应示用 , 则这列火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1宜昌2到武3 汉4路程5 约6为 291 km)( )
A.120 km/h B.150 km/h C.200 km/h D.580 km/h
关闭
从时刻表可以看出,列车在这段路程中运行的时间为 t=87min=1.45h,列车运行的路
)
A.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C.平均速度能精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D.求平均速度时,要考虑这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关闭
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内大体上的运动快慢情况的物理量,不能具 体表示物体在某时或某地的运动情况。
解析
关闭
B
解析 答案
日常生活中通常所说的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就是 平均 速度。
2.瞬时速度
(1)运动物体在某一 瞬间 的速度叫作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 时刻 或者某
一 位置 的运动情况;而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的 运动快慢 。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都 相同 ,
得25列1车.9从杭州到上海的平均速度为������
=
�����m=251.9km/h。
解析 答案
4.沪蓉西高速恩施段建成通车后,小强一家驾车外出旅游。汽车即将 进入某隧道时,小强从隧道入口上方的标示牌得知隧道全长轻松1尝2试k应m用 ,
兴奋的小强特意观察了汽车速度计,如图所示1 ,这2个示3 数4反映5 的6是汽
互动课堂理解
【例题】 某航班上午 8 时从 A 市机场起飞直飞 B 市,9 时 40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案第三章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重点资料).docx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学目标】1、知道变速运动,知道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知道什么是瞬时速度。
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4、能应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重点难点】1、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投影仪三角板物理小车【教法】讲授、探究实验、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例如从北京到天津的火车启动和进站时运动得较慢,中间运行时运动得较快,有时还要在中途车站停下来,火车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43页图,分析这四幅图的运动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变速运动的情况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做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v=s/t求出它的速度。
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做平均速度。
二、新课教学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1.计算公式:师: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计算时要注意s是物体运动的全部路程,t是通过全部路程所需时间,求出的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而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常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通常所说的某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44页的表,了解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下面我们就来举几个例子,来学习一下平均速度的计算。
例题1:请同学们看书第44页的例题(教师分析并讲解)。
例题2:(投影)tsv一辆汽车刚启动时,第1秒内运动2m,第2秒内运动4m,第3秒内运动6m,求:(1)汽车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北师大八年级物理上册PPT教材课件(4篇)
3.高速公路的速度路标上标有“限速100km/h”字样,是指的瞬 时速度吗? 提示: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高速公路上车 辆的速度任何时候都不能超过限速规定,故路标上标的“限速 10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参考答案:是
一、平均速度 1.概念:表示运动物体在_某__一__段__路__程__内__或__某__一__段__时__间__内__的快慢 程度。 2.特点:反映物体在_整__个__运__动__过__程__中__的运动快慢程度。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所描述的平均速度
约为 ( )
A.5km/h
B.50km/h
C.100km/h D.25km/h
【解析】选B。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由“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可知,所用的时间为一个白天,约12h;由“其间千二百里”
知,两地间的距离为1200里,合600km,故船的平均速度v s
27462km=120km;汽车行驶的速度v为= s: 120 km=40km/h t 3h
=11.1m/s。
答案:120 11.1
【方法归纳】解决此类题的方法如下 (1)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找到路程、时间或速度,确定待求物理 量; (2)选用合适的公式或变形公式; (3)代入数据算出答案。
考点2 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典例2】(2012·泉州中考)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 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 )
3.公式: v s 。 t
二、瞬时速度 1.概念:运动物体在_某__一__瞬__间__的速度。 2.特点:反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_某__一__时__刻__或_某__一__位__置__时的 运动快慢。 3.特例: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_相__同__,并且 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_相__同__。
物理:3.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2)第6s末的即时υ=? 8m/s
3)前7s内的 =? 4)全程的 =? 36/7m/s 56/9m/s
5)已知在最后0.5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则在这前的1.5s 内的平速均度为多少? 25/3m/s
3.一质点在直线ABC上依次运动,已知: AB段平均速度 为 1 ,BC段平均速度为 2 ,相应的时间为t1,t2,则: 1)AC段的平均速度=? 2)若AB=BC,则用1 , 2 表示的 AC 3)若t1=t2,则用1 , 2 表示的
E.变速直线运动中即时速度是时刻改变的。×
F.两个时刻t1、t2,即时速度υ1>υ2表示,t1前的运动快慢比 × t2后的运动运动快慢要快。 G.某段 的方向即为该段的位移方向。√ H.某时υ的方向即为该时的运动方向。 √
8.一根长L的直杆AB原来紧贴y轴直立,当它的B 端从坐标原点 O 开始以速度 υ 沿着 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 时,A端沿y轴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与时间的关系如何?
? AC
AC ?
1t1 2t 2 t1 t 2
4)若AB=3· BC或t1=1/3· t2,则AC段的平均速度又怎样?
4 .某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起跑后 3s 末的速度是 8m/s , 第 10s 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 13m/s,他这次跑完全程的平均 速度是: A.11 m/s B.10.5 m/s C.10 m/s D.9.5 m/s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课件
2.公式:用V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 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为
V=
s t
3、平均速度的意义:粗略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时 在某段路程(或时间)内运动平均速度的快慢
温馨提示: 利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 ①统一单位 ②路程和时间的对应
实际上,我们在上一节的探究中得出的速度, 就是平均速度。
自北京起公里数 到达站时刻
北京
0
18:08
济南
497
22:39
上海
1463
08:08
解:由图表可知,北京到上海的时间和路程: t=(24:00-18:08)+8:08=14h, s=1463km 所以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 v=s/t=1463km/14h=104.6km/h. 答: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是14h;其平均速 度104.6km/h.
慢程度
2、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可能为 20m/s的是( A ) A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 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 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 在高空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一、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 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2.公式:v=s/t 二、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分
北师大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1.运动员百米赛跑时,起跑的速度为8m/s, 中途的速度是9m/s,最后的速度是10m/s , 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跑完全程的平均 速度是(D) A.9.67m/s B.12m/s C.8.7m/s D.10m/s
2.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 指乌龟的__平__均_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总结。
2.教学过程: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结构;
b.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完成课本第章第节后的习题,重点关注以下题目:
a.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题;
b.结合实际运动问题,运用速度知识进行分析的题目;
c.利用图像法分析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题目。
3.进行一次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实验探究,要求如下:
a.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运动观察,如小车、滑块等;
b.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记录数据;
-实施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结合生活实际,将物理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a.请举例说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b.如何计算一个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c.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北师大版)第13讲《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课件)25页
新课教学
二、瞬时速度
典例精练
试判断下面的几个速度中哪个是平均速度?哪个是瞬时速度?
A. 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790 m/s B.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 C. 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 D. 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 m/s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北师大版)
1
01 平均速度 02 瞬时速度
2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 2. 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3. 初步了解瞬时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 快慢程度。
3
本课件主要内容
课程导入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新课教学
二、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的应用 (1)警察监测车辆是否超速行驶; (2)在武器实验中,测量子弹(或炮弹)冲出枪口 (或炮口)的速度,以检验武器是否合格。
新课教学
二、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联系和区分 (1)物理意义 a.平均速度反应的是物体在一段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b.瞬时速度反应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经过 某一位置时的运动快慢。 (2)数值变化 a.物体在变速运动中不同路程或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 同的。 b.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段路程或各段时间的速度都相同。
在相同时间内 乌龟
25
用 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
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为 s
t
新课教学
一、平均速度
注意 ①对于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不同的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是不同的,因此计算时应把路程和时间对应好,公式中的s和t 及 都是关于同一段路程的物理量。 ②平均速度不但可以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还可以表示一些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快慢。 ③全程的平均速度不能认为是各段路程的速度的平均 值,即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求平均速度,应严格按 照公式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去求。
八年级物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学课件
百米赛跑的运动员、游泳运动员做的是什 么运动?
整个运动的过程中他的速度都相同吗
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
一、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 (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2.公式:v=源自s/ts表示总路程,t表示总时间
(对应关系:s是t时间通过的路程;t一定
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
二 、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 度。
• 1 .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
位置时的速度 • 3.应用:交通管理中,检查车辆是否超速; • 军事制造中,检验枪弹是否合格
三、小结: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的区别与联系
1.平均速度与路程或时间段相对应,瞬时速度与 位置或时刻相对应。
以知道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 B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 C 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
段时间以内的平均速度 • D 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
平均速度小
• 下面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正确 的是【 】
• A 平均速度就是瞬时速度
• B 平均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 C 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的 快慢程度
• D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都是俩个相同的物理 量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 了兔子,是指乌龟的____速度快;而在 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 是指兔子的_____速度快。
如左图所示为王老师在 一次打车时得到的出租 车发票,请你根据发票 计算出在王老师乘车过 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
3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的 运动快慢
【速度和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的区别
3-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学设计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初二《物理》第三章第三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材分析“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是初二物理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阐述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物理意义以及如何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决物理问题。
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知道平均速度是运动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相对应。
教材中有许多示例图片,其中有个活动栏目,计算刘翔跨栏时在不同栏之间的平均速度是否一样,这可以让学生练习公式的应用。
对于瞬时速度,教科书通过事例介绍,只要求学生知道实际运动中的具体例子就可以了。
本节内容是前一节内容的深入,这两节是本章内容的核心,熟练速度的计算可以为后面运动学和力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安排在第二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之后,学生对于速度的物理意义,即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快慢已经较为清楚,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入对平均速度的学习,就显得水到渠成。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习过速度路程时间相关的应用题计算,所以对计算问题不大,但物理计算题的过程和格式以及分析思路和小学应用题完全不一样,需要老师演示,让学生的不断练习才能掌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物理意义;(2)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于联系;(3)初步掌握用平均速度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培养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解题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平均速度的学习,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物理意义;(2)用平均速度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用正确的过程方法解决物理问题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分组讨论,引导启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投影设备,相关材料与图片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思路一、复习回顾教师提问:上节课学习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1.相同时间比路程;2.相同路程比时间。
3.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教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 北师大版
教案《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材分析】本节课选用的是北师大八年级教材,与原来教材相比,增加了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要求也比较高。
本节在初中物理中只是让学生初浅的对各种运动有一些认识,并对多种角度描述这些运动的快慢有所了解,为高中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运动对学生来说时时刻刻都有接触,但是变速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比较抽象,学生对变量的理解力还较弱,因此教学要求不宜过高。
尽量多采用形象的具体事例加以分析。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及平均速度的公式。
2、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分别从哪个角度描述了同一种运动的快慢程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动图与文字的配合使用,使学生建立用描述运动过程的图形来解决运动问题的习惯。
2、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并让学生初步体验到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学生在实际物理情景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的习惯。
2、培养学生物理知识既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维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仪器】多媒体、图片等【设计思想】本节课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了解,部分内容属于高中课程,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初中学生的特点,加大了形象、直观的动画展示,如: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等;强调对比、分析的方法,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匀速运动与变速运动;减少抽象思维给学生造成的学习障碍,如:不采用极限法理解瞬时速度;多采用例题和讨论的方式进行知识巩固,如:平均速度的含义是指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如:警察如何判断汽车超速的等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提问: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回忆上节课内容并回答:方向是直线,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此问题为学生归纳变速运动的特点作好铺垫。
二、新课进行(一)变速直线运动1、提问:下面的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播放画面:正在起跑的百米跑运动员;在跑道上滑行准备停下来的飞机;汽车遇到障碍紧急刹车;火车徐徐离开站台。
八年级物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2.公式:v=s/t
二、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作业: 练习册本节课练习题
觉得自己做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 之间。
S=vt t=s/v
利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 ①统一单位 ②路程和时间的对应
例:一辆汽车沿笔直的公路行驶,第1s
内通过5m的距离,第2s内和第3s内 各通过20m的距离,第4s内又通过15m 的距离.求汽车在最初两秒内的平均速度 和这4s内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解: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
s1 s2 5 20 v1 m/s=12.5 m/s t1 t 2 1 1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某一段 路程或者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 而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 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 置时的运动快慢.
以龟兔赛跑的幽默故事为例
龟兔赛跑
兔子跑的快 指的什么速度大
乌龟最后胜利
是指什么速度大
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 运动,它在运动过程中速 度保持不变,那么它在任 何时刻的瞬时速 度 都 相 同,并且任何时刻的瞬时 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 平均速度也相同。
做
3 如图所示为汽车沿直线运动时的s--t图像, 请根据此图分析汽车的运动情况: (1)汽车在OA段和BC段做---------(选“匀 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OA速度为--------(3)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s/m
200 --------------------C
---------------
八年级物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学课件
20m/s
20m/s
20m/s
这辆小车作直线运动时,快慢__不___变___
4.请根据速度公式计算下面这只天鹅在三段路程上的速度。
10m/s
13.3m/s
20m/s
这只天鹅作直线运动时,快慢_在__变__化___
5.火车从A地到B地,前半路程平均速度
为 v1 ,后半路程平均速度为 v2 ,求出全
高速行驶的汽车速 度可达30 m/s
大型客机的巡航速 度约为250 m/s
我国高速动车组的运 营速度约90 m/s
2.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 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____速度快;而 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 是指兔子的_____速度快。
3.请根据速度公式计算下面这辆小车在三段路程上的速度。
9.如右图所示为王老师 在一次打车时得到的出 租车发票,请你根据发 票计算出在王老师乘车 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 度。
10.小明猜想:水滴开始下落的过程 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为此,他做 了这样的实验:打开水龙头让水每 隔1秒落下一滴,并用频闪照相机 每隔0.1秒拍摄了同一滴水下落时 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可见他的 猜想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 “错误")。从图分析,水滴下落 0.3秒的平均速度是______米/秒。
作业
查阅长途列车时刻表,查一查从新乡到北 京有几次列车?每次列车几点出发?几点 到站?共用多长时间?算一算全程的平均 速度。
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 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 2.特点: ①速度的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②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v 3.平均速度:
大致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 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八年级北师大版物理上册课件: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共11张PPT)
例题2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变速直线运动,已知:
经前4s时间发生12m的位移时速度达到8m/s,紧接着 作3s的匀速运动,以后又以10m/s的平均速度通过 20m的位移。问:
1)在前4s内的 =? 3m/s
2)第6s末的即时υ =? 8m/s
3)前7s内的 =?5.14m/s
4)全程的 =? 6.22m/s
s/m 200 --------------------C
100 --------A-- B
O 10 20 30 40 t/s
-------------------------
作业:
1.一汽车在一直线上运动,第一秒内通过5m,第二 秒内通过10m,第三秒内通过20m,第四秒内通过5m, 则 最 初 2 秒 的 平 均 速 度 为 ___________ ; 最 后 2 秒 的 平 均 速 度 为 __________ ; 全 部 时 间 的 平 均 速 度 为 _________。
5)已知在最后0.5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则在这 前的1.5s内的平速均度为多少? 8.33m/s
例题3 如图所示为汽车沿直线运动时的s--t图像,请根据 此图分析汽车的运动情况: (1)汽车在OA段和BC段做__ (选“匀速”或“变速”)直 线运动, (2)OA速度为____ (3)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
计算时要注意s是物体运动的全部路程, t是通过全部路程所需时间,求出的平均速 度是物体通过全部路程的平均速度 。
二、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交警要用测速仪 测车辆的瞬时速 度,判断是否超速.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C.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D无法确定平均速度
2.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平均速度表示的是物体在每时刻的速度
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的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2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各物理量表示什么意思?
3.在实际应用中,一些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常用()来描述,通常说的某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就是--------------。
让各小组学生讨论交流教材上的例题,理解计算题得分析过程和解题步骤
二、瞬时速度
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瞬时速度?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意义?试举例说明。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内容?学到了什么方法?
学生自己总结
板书设计
第三节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2)公式;v=s/t
2.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快慢
作业布置
补充平均速度的计算题(略)
1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行驶的汽车速度仪上显示的速度都是瞬时速度
2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而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快慢。
3查看教材上的表格,了解一些常见运动物体的速度。
课堂训练
1、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行驶,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对平均速度的学习,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得意识习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参考教案
课题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教学目标
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
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初步了解瞬时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
重点难点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物理意义
材料准备
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
提出问题
6、讲解瞬时速度的定义
7、以幽默故事和龟兔赛跑为例,讨论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8、讨论:
匀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
课堂小结
回忆总结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观看龟兔赛跑动画,讨论到底谁快?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
1、观看画面,讨论这些物体做什么运动?引出变速直线运动。分析得出变速运动在忽略其运动情况时,可用全程路程除以全程时间,算出全程的速度。
2、给出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v=s/t
简要介绍变速曲线运动
3、例题:T928次列车由玉门开往兰州,试计算该次列车由张掖到兰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公式的正确运用、单位正确换算。
4、结合速度列表,让学生熟悉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特别是自行车、人步行的速度,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
5、由事例“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8.52m/s。”引出瞬时速度
观看汽车的时速表,讨论表针所显示的速度是汽车的平均速度还是汽车在某个瞬间的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用v 表示平均速度,用s 表示路程,用t 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v =
t
s . (1)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程度,也常用平均速度描述; (2)通常说的某物体的速度一般指的是平均速度.平均速度要和路程段或时间段相对应,因此,平均速度只有在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才有意义;
(3)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在全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运动物体在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的平均值(即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1.某同学从家走到学校,先以1m /s 的速度行走了500m 后,再以1.5m /s 的速度走完剩下的500m.求这位同学从家走到学校的平均速度. 【解析】
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全程的平均速度应等于总路程除以该同学通过总路程所用的总时间.因此,根据题意可得: 前500m 所用时间为 t 1=
1v s =s
m m /1500=500s 后500m 所用时间为 t 2=
2v s =s
m m /5.1500≈500s 通过1000 m 的总时间为 t =t 1+t 2=833.3s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 =
t s 2=s
m 3.8331000≈1.2m /s 【答案】1.2m /s.
2.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m/s ,那么这个物体 ( ) A.在这一时刻之前0.1s 内位移一定是1m B.在这一时刻之后1s 内位移一定是10m C.在这一时刻起10s 内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0m 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s 【解析】
某时刻速度是10m/s 指的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不能说物体从此时起以后运动的快慢情况,以后做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或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均可能。
所以选项A 、B 均错。
如果从某时刻(速度为10m/s )起质点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这一时刻起以后的10s 内位移可能为50m ,所以选项C 正确,如果从这一时刻起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经过1000m 路程所需时间t=100s 。
【答案】C 、D 。
3.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 的速度运动60m ,又以2m/s 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 ,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x 为总位移,t 为总时间,等于前一段位移与后一段位移所用时
间之和。
全过程的位移x=120m
物体在前一段位移用的时间为t1=20s
后段位移用的时间为t2=30s
整个过程的用的总时间为t=t1+t2=50s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2.4m/s
【答案】2.4m/s
1.从武昌到北京西站,快车K38次约需12 h,而直快546次约需 16 h,这是因为()
A.546次车的所走路程比38次的所走路程远
B.38次车在任何时刻的速度都比546次的速度快
C.通过任何相同地段,38次一定比546次开得快
D.546次沿途停靠站较多,耽误很多时间,使其平均速度比38次小
2.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在每1min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那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D.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变速直线运动
3.一个大木箱漂浮在河面上,随河水向下游漂去,在木箱的上游和下游各有一条小船.两船到木箱的距离相等.若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相等,那么,当两船同时划向木箱时()A.上游小船先捞到木箱 B.下游小船先捞到木箱
C.两船同时到达木箱
D.无法判断哪条船先到达木箱
【答案】 1.D 2.C 3.C
3. 瞬时速度以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之间关系
瞬时速度定义: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如:摩托车行驶时速度计上显示的是汽车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之间关系:
(1)区别: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整体运动情况,而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的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情况;
(2)联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同.
1.1991年,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创造了当时100m
跑的世界纪录,下表记录了他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
(1)刘易斯在这100m的运动过程中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2)如果是匀速直线运动,求出它的速度?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求出它前50m,后50m 以及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析】
(1)由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刘易斯在0→10.0m 、l0.0→20.0m 、20.0→30.0m ……十段相同的路程中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88s 、1.08s 、0.92s ……根据v=
t
s
可以判断,刘易斯在100m 运动过程中速度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1)刘易斯在前50m 路程中所用的时间为5.61s ,后50m 路程中所用的时间为4.25 s
前 50 m 的平均速度为v =
t s =s m 61.550=8.91m/s 后50m 的平均速度为 v =t s =s om
25.45=11.8m/s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 =t s =s
m
86.9100=10.1m/s.
【答案】
(1)刘易斯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刘易斯在前50m 、后50m 、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分别为8.91m /s 、11.8m /s 、10.1m/s. 2. 如图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 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
(1)会发生一个小球超越另一个小球的情况吗?如果会,在什么时刻? (2)小球A 做什么样的机械运动?小球B 做什么样的机械运动?
(3)小球A 和B 曾有过相同的平均速度吗?如果有,在什么时间间隔内? (4)分别求出小球A 和小球B 在从第3s 到第7s 跟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解析】
由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可看出;小球B 每间隔1s 运动的路程都是0.8m ,即小球B 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8m /s.小球A 从第1s 到第2s 时间间隔内运动了0.4m ,即平均速度为0.4m /s ,从第2s 到第3s 时间间隔内平均速度为0.6m /s ,第3s 到第四4s 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为0.8m /s ……在第5s 时,A 球追上了B 球,然后超越B 球. 【答案】
(1)第5s 以后A 球超越B 球
(2)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越来越快;B 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3)小球在第3s 到第4s 内的平均速度和B 球相同 (4)从第3s 到第7s 时间间隔内:v A =
t s =s
m 44.4=1.1m/s,v B =0.8m/s.
3. 在北京和杭州之间对开着一对特快列车T31和 T32,表中所列是这两次列车的时刻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1和T32列车全程运行的时间是 小时 分; (2)除去停站时间,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km/h ;
(3)列车
处相遇.
【解析】
(1)T31北京至杭州特快发车时间为 15:50,到站时间为 7:30.T32杭州至北京特快发车时间为 21:40,到站时间为13:20.时刻表是以 24小时制表示,故全程运行时间为:15:50—24:00共8 h 10min ,24:00~7:30共7h 30min ,累计15h 40min ;
(2)T31在 20:21到达济南站,20:29从济南站出发,停车8min.同样的在蚌埠站和上海西站都是停车8min ,故共停车24min.有效运行时间:15h 40min-24min=15h 16min ,全程平均速度v =
t s =min
16151664h km = 109km/h ; (3)由表知:T31和T32在时间和空间上能满足在蚌埠和上海西站之间某处相遇.
设T31从蚌埠开出 t 小时两车相遇,则T31从蚌埠到相遇处走的路程为s 1=vt=109t (蚌埠到上海西站之间两车都未停靠,速度为109km/h ).
T32在T31开出蚌埠站时,已从上海西站开出一段时间:23:24~1:24,共2h.T31和”T32相遇时,T32从上海西站开出时间为:t 2=(2+t),所走的路程s 2=vt 2=109(2+t ). 蚌埠到上海西站的距离479=s 1+s 2,
即479=109t+109(t+2) 解得 t =1h 12min ,即在 2:36时刻相遇. 相遇处离北京:s=979km+s 1=979+109×1.2km=1 109.8km. 【答案】
(1)15h 40min (2)109 (3)2:26 1109.8. 1.下表是卡车沿直线平稳行驶和电车、机车起动过程中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从起动一段时间后开始计时),请你比较和分析表中的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卡车做运动;
(2)电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定性)是;
(3)电车的速度v与时间t的定量关系式是v=;
(4)通过分析电车和机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他们是相同的. 【答案】
1.(1)匀速直线(2)电车的速度随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3)v=0.5t+5 (点拨:设速度时间关系式为v=at+b,将相应的速度、时间代入,求出a=0.5 b=5)(4)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