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地球的烦恼》评课稿

合集下载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7课《地球病了》说课稿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7课《地球病了》说课稿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7课《地球病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球病了》是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7课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地球家园。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案例和数据,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六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知识,对环境问题有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了解仍然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环保行为习惯尚未养成,需要通过课堂教育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和危害,掌握环保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危害及环保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形成环保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数据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学生的感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和危害。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环保意识。

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措施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地球的烦恼》优秀教案

《地球的烦恼》优秀教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地球的“烦恼”》教学目标:1、认识地球是人类美丽家园,人类美好生活的建设基于地球丰富的自然资源。

2、知道地球这一美好家园正遭受着因为人类不合理生产,生活方式引起的许多“烦恼”。

3、对地球的“烦恼”已经产生原因产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地球“烦恼”产生的原因,增强关注地球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教学难点:认识地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教学过程:一先导活动我们常听说:“地球,是我们的母亲。

”为什么这么说呢?(母亲为我们衷心服务,为我们慷慨解囊。

)是啊。

人类有史以来,利用自己的智慧开创了美好生活,然而这美好生活根本上是依托于地球母亲的丰厚资源基础。

比如,我们读书,那书的原料是什么?从哪里来?你还知道我们哪些日常生活用品都来至地球的什么资源吗?自由交流举例说明:{陆地上重要的自然资源有六种,它们是:1)淡水、2)森林、3)土地、4)生物种类、5)矿山、和6)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集体讨论交流汇报。

二中心活动地球母亲,提供人类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可是你你感觉到了吗?我们的地球母亲生病了!那么我们的地球母亲生什么病了呢?下边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并准备多种形式的汇报:地球母亲生什么病了:沙尘暴,全球气候变暖,现在的天气反常,天空不再清澈湛蓝……(人口问题,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水资源问题,大气污染,生物资源问题,森林资源问题),三深化活动小组讨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地球母亲的烦恼?人类的过度开发地球。

水资源问题,城市污水排放人类用大笔的钱财建立了许多工厂,污水没地方排,就干脆排进河流、大海,河水被油、污笼罩,失去了清澈的面孔;大海那湛蓝的衣裙也变得污脏不堪了……被污染的水能喝吗?当然不能。

从而导致2021人口难以获得健康饮用水。

据推断,2021年2/3的人口也将面临供水困难。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穿越山林的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农村耕地占用,森林资源问题:人类为了能使自己生活富足,居然去破坏沙尘暴的克星——树木。

地球的“烦恼”

地球的“烦恼”

题目: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搜索的整合——地球的“烦恼”与互联网搜索的整合的教案设计单位:辽宁省调兵山市第九小学撰写:程岩时间:2011年12月26日题目: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搜索的整合——地球的“烦恼”与互联网搜索的整合的教案设计调兵山市第九小学程岩参赛教师简介教学工作9年,工作认真努力,是一名合格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师。

一、教案背景1、面对学生:小学六年级2、学科:品德与社会3、课时:一课时二、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在设计教案前,先阅读网上大量有关地球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造成的后果以及造成这种后果原因的文字以及图片、视频资料等相关资料,并参阅了不同版本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关于地球环境保护方面的教案设计,以便更好的理解教材,进行更有效的教材重组。

参考的网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百度搜索】/view/ut-tICigY-Y/isRenhe=1地球你好吗视频【百度搜索】/detail_2011_12/19/_0.shtml盘点2011年地球自然灾害【百度搜索】//000265.htm#p=1图集【百度搜索】/5.html保护地球【百度搜索】/1.html如何保护地球三、教学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辽海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下册《地球的“烦恼”》四、教案设计理念互联网的优势不仅在于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简单而快捷的通信与信息检索手段,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巨大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

《九年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的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教师尽可能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地方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正因为互联网中存有大量数据,包括教学案例、课件、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这些资源能科学、准确、快速地为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解决一系列知识上的问题。

小学道德与法治_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七课地球病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七课地球病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7、地球病了》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树立环境观念、全球观念、从一言一行做起,自觉的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2. 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知道人类为保护大气环境制定的一些措施,掌握简单的环保方法。

3. 了解大气污染造成的臭氧层倍破坏、酸雨、温室效应等形成的原因及危害,了解人类当前的生活环境恶化,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导语:地球,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她无私的慷慨地向人类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可我们人类正在损害她的健康,摧残她的生命。

我们的地球妈妈病了,她正在痛苦的呻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地球病了。

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母亲得了这么重的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张张让人胆战心惊的“病历卡”。

二、忧心忡忡,地球病了1、出示课件:臭氧层的图片师:这张什么图片?生:地球师:看地球外面这层薄薄的衣服是什么?生:臭氧层师:我们来看一段关于臭氧层的视频。

2、播放臭氧层介绍视频师:观看了这段视频,你对臭氧层有什么了解?生:……全班交流观看到的臭氧层的资料。

师:经过科学家对臭氧层的长期观察,发现了臭氧空洞,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1)、臭氧层的损耗南极科学考察表明从1977年开始,南极上空已经形成一个“臭氧空洞”北极上空和其它中纬度地区也出现程度不同的臭氧损耗现象;我国青藏高原存在一个臭氧低值中心。

(2)、南极臭氧空洞英国南极探险队从1977年开始观察南极上空以来,每年都在9-11月发现臭氧空洞,2000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达28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澳大利亚。

臭氧空洞的发现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

(3)、用示意图解释臭氧空洞(4)、介绍臭氧空洞的危害南极臭氧空洞的出现,使得太阳对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量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的正常生存。

具体介绍对人的危害(5)、你还了解到臭氧空洞的哪些危害?生:……全班交流搜集到的臭氧空洞危害的资料。

《地球的烦恼》优秀教案

《地球的烦恼》优秀教案

地球的烦恼教学目标:1、认识地球是人类美丽的家园,人类美好生活的建设基于地球丰富的自然资源。

2、知道地球的这一美好的家园正遭受着因为人类不合理生产、生活方式引起的许多“烦恼”。

3、激发学生对于地球的“烦恼”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的兴趣。

重点:知道地球面临的“烦恼”。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解决地球的“烦恼”的办法。

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水资源、土地、森林、动物等图片,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

学生准备有关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年我们中国以及世界都面临许多的自然灾害。

谁能谈一下你所知道的有关环境污染等现象?学生汇报教师小结:我们美丽的地球究竟在遭受哪些痛苦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单元《保护绿色的地球》中的第1课时《地球的烦恼》。

二、合作探究出示课件(29页图)1、质疑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找同学读29课文。

谈感想。

学生汇报: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太美丽了。

我们要让地球永远这么漂亮。

教师小结:本单元我们要探讨两个问题:1是“地球的烦恼”,2是“地球村民的绿色行动”。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的地球到底面临着那些烦恼?2、指名读课文演示课件出示图片(30图)(1)、提问:我们用的书、课桌、地板的原材料是什么?是从哪里来的?(2)、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那它们可以为我们提供什么呢?(3)、讨论:我们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学生小组讨论、汇报学生汇报:我们身边的一切都离不开地球的资源啊!没有地球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啊!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需要安静、优美的小区,清洁宽敞的马路,美丽的公园,发达的交通以及富饶的土地等。

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来自地球母亲的恩赐啊!地球母亲孕育出人类的生命和其他动植物的生命,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从陆地、海洋、森林、矿山中发掘出无数宝藏,在地球上开垦出一块块良田,修筑了条条大路,修建了一幢幢楼房……人类才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啊!一句话,我们的生活真是一刻也离不开地球的资源!出示图片(31图片)(1)、指名读31页课文共同解读图片提问:这幅图上是什么内容?是什么原因怎么造成的?这样对我们的生存有没有影响?(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地球的“烦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资料小组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针对学生汇报提问这些“烦恼”是谁造成的?怎样让地球母亲抛却“烦恼”?学生汇报:……不让自己的父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水、电买东西自带布袋或纸袋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三、教师总结:拯救我们的地球已经迫在眉睫,我们不能再无动于衷了。

品德评课稿

品德评课稿

教学目标主要让学生学会赞赏别人,懂得用赞赏的眼光看别人,别人更美好;用赞赏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更美丽。

同时学会随时发现别人的优点,为别人的优点或进步感到高兴,并大声说出来。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寻找同学优点的基础上,进行“优点访谈”活动。

效果不错,主要是——1.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区,达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此课的标准强调了一种生活德育的理念,提出了学生个体品德与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来体验、来实现。

我把学生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如积极创设情境,夸夸自己的同桌,说说他有什么优点或最近有什么进步,并采访几组学生,让他们谈谈当受到同学的夸奖时,自己有什么感受;在夸奖别人时,又有什么感受等。

都说明教学内容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地制宜的;不是老调重弹的,而是与时俱进的。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思维是活跃的,情绪是饱满的,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来自于自信,也使课堂生成更加精彩。

2.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去称赞别人。

如当有的学生被别人称赞唱歌棒、画画厉害的时候,老师及时地给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来称赞这个同学,这时候学生说出来的称赞话语就是发自内心的,被称赞的学生也会有一种真实的快乐;3.坚持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积极发掘后进同学的优点或进步,让他们也能享受到被称赞的愉悦。

因为年龄小的原因,小孩子的对“棒”的思维往往局限于学习一个方面,他们称赞的目光往往只关注几个学习最棒的学生,那些中下游学生尤其是后进的学生就有可能受到冷落。

我在课前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我事先了解班级里这些学生的相关情况,认真准备了他们的资料,引导大家来寻找这几个同学的闪光点,这样不仅使那些后进的学生从别人的称赞中获得了自信,而且也大多数学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进步,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

小学道德与法治_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七课 《地球病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七课 《地球病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地球病了—可怕的温室效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树立环境观念,全球观念,从一言一行做起,自觉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知道人类为保护大气环境指定的一些措施,掌握简单的环保方法。

3、了解大气污染所造成的臭氧层被破坏、酸雨、温室效应等现象产生的危害,了解人类当前的生活环境恶化,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大气污染所造成的全球环境恶化,引导学生树立环保观念、全球观念,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掌握简单的环保方法。

教学难点:以及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控措施,增强环保常识。

教学准备:搜集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及防控措施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50亿吨“巨型”冰山脱离南极,收集有关温室效应现象及世界各国为保护大气环境所做的努力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臭氧层被破坏,直接威胁着地球上所有动植物和人类的安全。

根据对臭氧层的研究,人们发现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是地球上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可以造成温室效应,而二氧化硫可形成酸雨。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一下温室效应的有关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二、1、播放课件:50亿吨“巨型冰山脱离南极”。

2、讨论交流:看了这段视频你想说些什么?屏显: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会这样?师:是呀,太不可思议了,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冰山怎么会漂移呢?生讨论交流。

(生答)师总结:现在几乎生活在全球的各个角度的人们都感受到了气候变暖,全球气温升高,所以南极冰川正在不断消融,这也是我们21世纪最大的挑战。

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屏显小资料:1982年冬天,美国纽约出现22度高温,创百年记录;1987年夏天,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度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2014年冬天中国出现了有史以来的暖冬现象。

【提问】这些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全球气候变暖,出现温室效应。

品德与社会课地球病了评课稿

品德与社会课地球病了评课稿

听杨庄小学尹玲老师的品社课《地球病了》评课稿河口小学赵西明今天上午我们听了尹玲老师执教的《地球病了》一课,好似在我们每一个地球人心中都敲响了警钟:地球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煎熬,而我们人类却是间接的始作俑者!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这一要求,尹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环相扣且层层递进,学生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地接受着洗礼,良好的行为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

我将整节课的教学特点概括为“简洁、巧妙、灵动”三点。

特点一:简洁“导入课题,简洁明了。

”开课伊始,尹老师从地球切入,请学生说说对地球的了解,接着紧扣地球的自然美景配以深情的介绍吸引学生注意,提升学生对地球的喜爱之情,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情感认知,也为揭示课题巧设伏笔,最后话锋一转,呈现地球南极的臭氧空洞导入课题,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这样的导课简洁明了,却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主线清晰,目标明确。

”本节课,尹老师紧扣“臭氧”这一主题展开教学,感知烦恼——了解烦恼——解决烦恼,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地球有哪些烦恼,这些烦恼产生的原因,了解人类对地球做出的伤害,升华学生保护地球的情感。

特点二:巧妙“图片妙用,了解臭氧的危害。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教学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促进儿童发展,要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

”虽然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地球的烦恼,但是尹老师在教学时并没有局限于教材,而是巧妙地利用搜集的图片,合理地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归类,在学生对教材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感官的拓展,化静为动,此可谓第一妙!“音乐渲染,妙托情感。

”整节课下来,我们不难发现,尹老师在教学时多次使用了音乐渲染,导课时舒缓柔美,感知烦恼时悲伤凄凉,小组合作时轻松自然,升华情感时却是那么地悲壮震撼!细细想来,尹老师的这一设计颇为用心,让原本沉重的话题——“地球的烦恼”变得不再那么地枯燥,让学生跟随着音乐变换着心情,随着教学的深入,情感也随着音乐的更换而层层深入,真可谓妙不可言!特点三:灵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授—受”为特点。

品德课点评

品德课点评

品德与社会《做一名地球卫士》点评点评一:大家好!现在我就李老师的品德与社会课《做一名地球卫士》进行点评。

《品德与社会》,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走进社会,并在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品德。

本堂课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活动将品德教育与生活实践有机地融合起来,以学生的直接参与为前提,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在老师的指引下有序开展,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下面归纳这次活动的几个特点:一、情境渲染、活动主导。

课前,李老师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浏览、课后考察等途径,搜集一些有关地球现状及环境污染的资料。

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一系列活动。

如,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课题:地球怎么了?为什么需要保卫?然后通过观看一组“配乐图片”,了解地球现状及污染情况,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已经造成地球的环境恶化,保护地球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接着开展“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调查了解家中每月水、电、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况,同时观看“资源消耗现状视频”,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冲击、感染,产生共鸣,从心底萌发保护地球的意识。

这种“情境渲染、活动主导”的课堂设计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知识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观得到初步的培养。

2、挖掘现实生活素材,有效激发参与兴趣。

“课程标准”倡导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生活化,我们的教学资源也应基于学生的生活基础。

基于这种精神,本堂课较多挖掘了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源。

如:调查妈妈每天买菜用的塑料袋数量,并计算出每个月的使用量;调查家人使用餐巾纸、买早点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情况,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身边事,分析自己哪些方面仍然存在违背环保精神的做法。

在生生互动中,让每一个人都动起来,提高了同学们对环保的认知,又让学生认识到环保就在身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3、重视培养学生自觉节能减排、奉献社会的责任感。

上海科教版品社六下《第14课地球累了》说课稿1

上海科教版品社六下《第14课地球累了》说课稿1

上海科教版品社六下《第14课地球累了》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14课地球累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了地球环境的恶化,人类对地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使得地球变得越来越累,从而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教材通过讲述地球的疲惫,让学生感受到地球的痛苦,从而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他们对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的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对于地球环境恶化的原因和后果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他们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环境的恶化,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学难点:课文中所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环保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环境的现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地球的疲惫。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环保意识。

4.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环境恶化的原因和后果,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地球有多大评课稿

地球有多大评课稿

《地球有多大》评课稿《地球有多大》是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分布,感受地球之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在教学中,教者紧紧扣住以上几个教学目标,将德育教育与地理知识的教学有五机地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了充分地展示。

具体表现如下:1、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一节有关地理知识的教学题材,可以说这样的课不好上,一不小心就会上成纯粹的地理知识课。

刘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十分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1)课前交流时,老师问学生:“你们去哪些地方旅游,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引出我们共同的家——地球!随后质疑:“我们这个共同的家又是怎样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地球的奥秘!”这样的导入方法既放松了学生的紧张感,又激发了学生探索地球的欲望。

(2)在玩中学。

在本课教学中有这样几个活动:为了准确记住大洲大洋的位置、名称,设计了“给大洲大洋找家”、“我拼大洲”活动;为了明确大洲大洋的大小顺序,设计了“给大洲排队”的活动,这些趣味性的活动中,在几个小组间的竞争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掌握了知识要点。

(3)巧用教具,降低学习难度。

课上,为了让学生了解赤道以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分布等相关知识时,老师就借助地球仪、世界地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寻找答案,这样就优化了教学效果。

2、巧妙渗透品德教育。

“在小学阶段,地理知识本身的学习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地理教学是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服务的。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这样地理知识的教学题材课,落脚点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教师落实这一教学目标的时候,特别重视让儿童自己从生活地理、社会地理常识中去体验和感悟。

像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节约用水的道理,他这样设计:“球上水资源占地球总面积的71%,陆地只占29%,那么多的水资源,我们为什么还天天说要节约用水呢?”引出“海水多,而海水不能直接食用。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7课《地球病了》教学设计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7课《地球病了》教学设计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7课《地球病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球病了》这一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地球环境的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7课《地球病了》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图片和数据,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地球环境的现状,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环保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知识,对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环保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环保行动的重要性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关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地球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感知。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环境污染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践行环保行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好相关的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素材。

2.教学工具:准备好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工具。

3.课堂活动准备:准备好用于学生讨论和实践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环境的污染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不堪重负的地球评课稿

不堪重负的地球评课稿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伤心的地球母亲》第一课《不堪重负的地球》教学评课稿今天听了杨老师上的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伤心的地球母亲》第一课《不堪重负的地球》这节课时。

让我深受感动,这节课让学生了解口众多,资源有限,环境遭到污染已经造成对地球的威胁。

教材选取了人口与地球环境的关系。

同时从全球的角度,了解其他人口众多给地球带来的威胁。

作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我看过一些教学录像,也听过优质课,课的形式大多是以活动为载体,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上得到感受,从而受到品德与社会的熏陶。

杨老师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从观看地球,你好吗?歌曲视频中,让学生感觉到地球正面临着危险;从地球母亲给同学们的一封信中让学生知道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环境遭到污染已经造成对地球的威胁。

其次,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强调了从学生的主体感受入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生活实际中选取了合适的素材供学生学习,课堂教学采用的是观察人口增长坐标图的形式来体验和感悟地球不堪重负。

另外在教学中,还着重了品德与语文的课程整合。

本课时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在活动中如果能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会更符合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

如能在本课时结束时有时间让学生畅谈一下了解家乡近几年来人口发生的重大变化,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白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这一课堂教学将会更完美。

最后,感谢杨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在本校学习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机会。

我们地球评课稿

我们地球评课稿

我们地球评课稿《我们的地球》评课稿《我们的地球》评课稿在我校常规教研中,我校的方秦老师执教的《我们的地球》是小学《品德与社会》三下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个单元的第一课,属于“走进世界”中的内容。

教材的编排意图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一些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我们的地球》一课教学目标是:1、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它的表面由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组成,地球上的面貌多姿多彩。

2、初步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

3、感受地球的美,地球上生命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对于一篇知识性很强的品德课,方老师注重了德性的教学,在知识性的教学中蕴含着品德教学,综合性凸显。

围绕着以上教学目标,方老师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1、通过地球美景(视频)的欣赏感受地球的美丽。

2、根据对地球的了解,分别设计了三次探究活动,逐一了解地球的地表、七大洲、四大洋。

3、教师总结,学生齐唱《我们住在一个星球》,升华课堂教学。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方老师能准确根据教学目标的定位有效设计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

尤其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教师非常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地球的了解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设计了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了解去发现、体验。

非常好的诠释着品德课程的体验性。

其次在方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非常强烈地感受到这既是一堂优秀的展示课,也是一堂非常扎实的常态课,书本、板书的落实都是我们在展示课中很容易忽视的,因为多媒体的出现,在一些展示课中似乎都唱起了主角,但是方老师能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充分让学生使用了书本,对地球实行探究,黑板还实行了板画,在课堂小结中更是充分展示,将最美的课堂语言在板书中实行了落实,非常值得借鉴。

课程标准依赖于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只有把课程标准明朗于心,宏观把握教材编排体系,微观调控教材内容,落实学生本位,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提升品德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达成课程标准,使孩子们充分享受品德课的“心心相印,情情交融”。

垃圾的烦恼优秀评课稿

垃圾的烦恼优秀评课稿

垃圾的烦恼优秀评课稿
垃圾的烦恼优秀评课稿
本课中值得探讨的地方:
1.教师总结了垃圾的分类方法后,没有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小组的分类没有得到及时反馈。

如果加上此环节,及时让知识得到巩固,效果会更好。

2. 点面结合不够好,后进生照顾不周。

虽然付老师已经有意识的关注每一个学生,但被教师关注到的学生还是偏少,教师如果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会更切合学生的发展,更切合小班化教育的理念。

3、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留给学生的思考与学习、交流时间过短,存在应付现象,让人产生为教学而教学的感觉。

4、学生讲述的过程体现不够具体,教师为了完成预先设置的任务,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往往只满足于个别学生的回答,没有照顾大多数学生。

付老师这节课准备比较充分,课件精美,实用性强。

针对三年级孩子的特点,教学设计以学生调查汇报、交流为主,通过汇报交流,学生知道了生活垃圾的四种处理方法,并且在绘本故事考中得到反馈。

在给垃圾分类的体验活动中,学生初步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这两项活动提升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了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心灵受到了震撼。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了有些垃圾可重复利用,垃圾要分类投放,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环境保护意识。

课堂上,付老师精心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发展,情感得到释放,教学效果很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周凤英老师执教地品德与社会课《地球地烦恼》
评课人:上饶市逸夫小学於德芳
尊敬地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聆听了周凤英老师执教地《地球地烦恼》一课,好似在我们每一个地球人心中都敲响了警钟:地球正遭受着前所未有地煎熬,而我们人类却是间接地始作俑者!周老师为六()班孩子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地品德与社会课,也为我们在座地品德老师呈上了一个令人深思地话题:“作为人类地我们如何帮助地球消除这些烦恼?”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地情感体验,形成积极地生活态度,养成良好地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地能力,掌握必备地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本节课地教学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这一要求,周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环相扣且层层递进,学生地情感一次又一次地接受着洗礼,良好地行为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我将整节课地教学特点概括为“简洁、巧妙、灵动”三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特点一:简洁
“导入课题,简洁明了.”开课伊始,周老师从地球切入,请学生说说对地球地了解,接着紧扣地球地自然美景配以深情地介绍吸引学生注意,提升学生对地球地喜爱之情,既尊重了学生已有地情感认知,也为揭示课题巧设伏笔,最后话锋一转,呈现受伤地地球图片导入课题,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地欲望.这样地导课简洁明了,却紧紧扣住了学生地心弦,为后面地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主线清晰,目标明确.”本节课,周老师紧扣“烦恼”这一主题展开教学,感知烦恼——了解烦恼——解决烦恼,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地球有哪些烦恼,这些烦恼产生地原因,了解人类对地球做出地伤害,升华学生保护地球地情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特点二:巧妙
“图片妙用,了解烦恼.”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已有地经验上,教学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促进儿童发展,要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学生地生活经验.”虽然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地球地烦恼,但是周老师在教学时并没有局限于教材,而是巧妙地利用搜集地图片,合理地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归类,在学生对教材已有认知地基础上,进行感官地拓展,化静为动,此可谓第一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巧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地烦恼后,周老师适时出示了一封“地球爷爷地信”,当学生们聆听了地球地心声后,巧妙地引入下一个“巧嘴你来辩”地情境,看似简单,实则别有用意,变枯燥地接受学习为学生自发地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兴趣,此为第二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音乐渲染,妙托情感.”整节课下来,我们不难发现,周老师在教学时多次使用了音乐渲染,导课时舒缓柔美,感知烦恼时悲伤凄凉,小组合作时轻松自然,升华情感时却是那么地悲壮震撼!细细想来,周老师地这一设计颇为用心,让原本沉重地话题——“地球地烦恼”变得不再那么地枯燥,让学生跟随着音乐变换着心情,随着教学地深入,情感也随着音乐地更换而层层深入,真可谓妙不可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特点三:灵动
传统地教学方式以“授—受”为特点.学生地学习存在着单一、被动地问题,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地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地现象,忽视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地培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教学中,周老师遵循了这样地教学理念:“倡导开展丰富多彩地自主学习活动,也没有绝对
排斥教师地传授与讲解,学生地自主学习可以与教师地积极引导相结合.”构建了一节开放性地自主学习地灵动课堂.主要体现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导学自然,构思新颖.”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周老师出示了地球爷爷地这封信,并提供了“全球变暖”地这一地球烦恼,顺势抛出了“到底地球变暖好不好?”这一问题,紧接着让学生们通过辩论地形式得出正确地结论,表面是在分析问题,实际上是通过学生地主动参与为后面地小组合作提供指导.这样地指导区别于以往地教师在课堂上地灌输,使教学环节更加灵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导向明确,尊重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时下地课堂中随处可见,大部分都是教师提出合作要求,学生分组学习,最后汇报交流.周老师地这节课同样也设计了这个教学环节,但是却有它地独到之处:当周老师提出合作要求后,又及时补充了小组合作学习地具体资料,而且尊重了各个小组地学生代表地意愿,听,周老师是这样说:“选择你们感兴趣地内容进行小组交流.”看,每个小组成员地手中都拿着他们所关心地地球烦恼,认真地讨论着,学习着.汇报交流时,那一个个精彩地述说、表演,不正是合作学习有效性地体现吗?正是周老师精心地预设,给予了学生合作学习地明确导向,尊重了学生独特地情感地体验,才收获了这样精彩地生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非常感谢周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地品德与社会课,在回味之余,我也在认真地思考,如何让课堂教学更趋于完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思考一:
品德课堂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地舞台,在这节课上体现得地淋漓尽致,但是每一次地互动,当学生地情感接受碰撞时,教师和学生可否进行具有个性地评价,让情感地体念更深入内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思考二:
我们都希望看到,一节精彩地课能配上一个较为精美地板书设计,我想如果能以地球简笔画为背景,将烦恼板书在其中,当周老师请学生说出可以为地球做些什么时,再出现双手衬托在地球外围,既让学生懂得保护地球,人人有责,又可以为板书添上点睛之笔.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以上是我对周老师执教地《地球地烦恼》地一点体会,愿与在座地老师们共勉,也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