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征象解析1
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
![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1b58d8c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9.png)
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影像学是医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不同的影像技术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的信息,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在影像学中,有许多“征象”(sign)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本文将综合介绍影像学中常见的各种“征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些征象。
一、密度征象密度在影像学中指的是物体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
由于不同组织密度的差异,影像上可以呈现出不同的亮度。
常见的密度征象有:1.高密度征象:如钙化、铅笔线样改变等。
2.低密度征象:如囊性病变、脂肪、气体等。
3.等密度征象:密度相似的结构,如葡萄状肉芽肿、淋巴结增大等。
二、形态征象形态征象是指影像上所显示的结构的外形和形态特征,它可以提示潜在的疾病。
常见的形态征象有:1.结节征象:可以是实性结节、囊性结节、假性结节等,通过结节周围的边界、大小、形状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性质。
2.边界征象:包括锐利边界、毛刺征象、不规则边界等,不规则的边界往往提示恶性病变。
3.器官位移征象:某器官的异常位置或移位,如肝脏移位、充盈不良等。
三、功能征象功能征象是指通过影像表现出来的器官或组织的功能状态,常见的功能征象有:1.血供不良征象:通过影像上的灌注状态来判断器官或组织的血供情况,如肾脏灌注不良、心肌梗塞等。
2.蠕动征象:体现肠道蠕动的情况,如肠粘连、肠道梗阻等。
3.脏器功能减退征象:如心功能不全、肝功能减退等。
四、代偿征象代偿征象是指在某个器官或组织发生病变时,其他器官或组织通过代偿性增加功能以维持整体正常功能,从而在影像上显示出来。
常见的代偿征象有:1.反馈性增大征象:如肝硬化时脑室增大等。
2.远端扩张征象:如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扩大等。
五、构造征象构造征象是指影像上不同结构之间的位置、相互关系等。
常见的构造征象有:1.衬垫征象:如腔隙征、移位征等。
2.压迫征象:如血管受压、呼吸道受压等。
3.分隔征象:如胸腔积液时出现的液气分隔线等。
总结:影像学中的“征象”涵盖了密度征象、形态征象、功能征象、代偿征象和构造征象。
胸部医学影像征象总结
![胸部医学影像征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51746037cd184254b353508.png)
9、黑边征(黑胸膜线):
• 由于胸壁和肺内微石的衬托,再肺实质和肋骨之 间出现细条状低密度影。黑边征是肺泡微石症的 X线征象,HRCT已经证实,在X线看到的黑边征, 其实是胸膜下微小囊肿沿胸膜面排列而成的。肺 泡微石症因为重力的作用,病变分布主要在中下 肺野。在X线上的过度曝光状态可以检出更多的 钙化结节。病灶形态多样,包括磨玻璃状、条纹 状沿支气管分布,同时可见纤维索条影、支气管 血管束不规则及囊肿形成。这种复杂的表现反映 了肺泡微石症反复的过程,可形成克氏B线,也 可形成黑边征。
7、蜂窝征:
• 在纵隔窗下观察可见由多个小泡集成蜂窝 状,其大小比较一致,以浅淡实变为主, 此征仅见于肺泡癌。病理上为癌细胞沿肺 泡壁生长,肺结构无破坏,未封闭肺泡腔, 由于腔内遗留粘液加之以细支气管被肿瘤 浸润形成的活瓣样阻塞导致管腔不同程度 的扩张。
8、供血血管征:
• 供血血管征不同于血管造影中的肿瘤血管,该征象主 要指的是在用CT扫描肺部时出现的肺部多个结节, 并见血管结构穿行其间。该征象在肺部多排螺旋CT 的高分辨率扫描时更为明显。但实际上动脉血管并没 有真正穿行结节内,而是围绕结节走形。真正穿行其 间的是肺静脉。该征的出现主要提示肺部的血源性感 染,比如浓度栓子,也见于肺转移瘤。有学者研究发 现,只有18%的结节有明确的肺动脉进入结节,58% 的结节没有进入结节内,而是沿着其边缘走形,提示 血管被结节所推移。对于少数穿行结节内部的动脉血 管,有研究认为是动脉血管起初走形于两个小结节之 间,随后由于这两个结节长大融合,使走形于其间的 动脉血管由绕行成为“穿行”。
3、反晕征
• 和晕征的表现相反,在高分辨胸部CT肺窗 上观察,病灶中心密度低呈磨玻璃状,周 围是新月形或环形高密度,厚度至少2mm。 这种表现是由于中心为低密度由肺泡间隔 浸润和细胞碎片,周围环形或新月形高密 度是肺泡管机化性肺炎或致密、均匀肺泡 间细胞浸润所导致的致密气腔实变。起初 认为对诊断隐原性肺泡炎有特异性,但随 后发现该征象也见于类球孢子菌病的描述 中。和晕征相似,当该征象见于多种疾病 后,可能失去其特异性。 •
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神经系统部分)
![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神经系统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298569c16137ee06eff91894.png)
01、常春藤征:该征是指烟雾病患者MR检查增强扫描时图像上观察到沿柔脑膜分布的点状或线状强化信号影,因类似爬行在石头上的常春藤而命名。
文献报道这种征象出现率约70%,并提出其对烟雾病的诊断具有特异性。
其形成主要是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后,颈外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参与代偿性供血的侧支循环血管,包括大脑后动脉、脑膜中动脉、颞浅动脉、枕动脉,沿双侧大脑皮层柔脑膜分布。
有研究报道FLAIR图像亦可观察到常春藤征,表现为柔脑膜弥漫性高信号改变。
FLAIR序列是水信号为零时的反转脉冲序列,由于FLAIR能够有效地克服脑脊液在T2WI呈高信号所致的部分容积效应和伪影的影响,敏感地反映蛛网膜下腔轻微信号强度的改变,对蛛网膜下腔病变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和脑膜转移瘤等比常规T2WI敏感。
在烟雾病患者FLAIR图像上的常春藤征的产生机制仍未完全清楚,目前存在几种不同的说法:1)脑底异常血管网和脑表面代偿性侧支循环血管与柔脑膜血管吻合,形成皮层柔脑膜侧支血管网,由于其血流速度缓慢,而表现为高信号;2)皮层软脑膜侧支吻合血管网的柔脑膜动脉扩张;3)皮层柔脑膜充血、水肿、增厚。
有研究者观察到有效的血管重建术后烟雾血管和皮层柔脑膜点状或线状高信号减少甚至消失,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提示FLAIR图像上柔脑膜点状或线状高信号信号改变为皮层柔脑膜血管充血、水肿和增厚。
这种表现是由于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后,颈外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参与代偿性供血,通过DSA检查可见扩张的颈外动脉系统及大脑后动脉参与形成的柔脑膜侧支血管网,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越严重,柔脑膜高信号的范围越广泛,其常春藤征表现越明显。
常春藤征的轻重与病情进展情况有关。
根据DSA表现,烟雾病的病程分为6个阶段:1)颈内动脉分叉段狭窄,通常为双侧性,仅见颈内动脉末端和(或)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狭窄;2)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3)颅底烟雾状血管更明显,大脑前、中动脉进一步狭窄或闭塞;4)随病程进展,烟雾状血管开始减少,经颈外动脉代偿供血增加;5)第4阶段进一步进展;6)颅内主要动脉完全消失,颅底异常血管网亦消失,此时大脑主要依靠颈外动脉代偿供血。
医学影像征象汇集解析
![医学影像征象汇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92fe6d561252d380eb6e87.png)
肝脏体积缩小,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胆囊内、胆囊管及胆总管下段多发大小不等高密度影;脾脏体积增大;胰腺体部上方见类圆形等密度影,边缘见弧形钙化灶。
增强后门静脉未见确切显示,肝门部血管影较细;脾动脉增粗、多发迂曲,部分呈囊状扩张。
左肾上极前方类圆形等密度影,增强后门静脉期病灶与门静脉血管密度相等。
门静脉的始末两段均为毛细血管,一端始于胃肠、脾、胰的毛细血管网,一端终于肝小叶的窦状隙,当血流速度减慢时易形成血栓,也易于癌栓及其他栓子的停留。
门静脉及其属支均缺乏静脉瓣,一旦栓塞形成,即可迅速蔓延至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
栓塞一般起源于门静脉,可蔓延至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及门脉系统的任何部分。
在肝门区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与相应的胆管伴行,有1/4的门静脉管壁薄、弹性差并与胆管及肝动脉系统共同包被于Glision鞘内,门静脉的上述特点易使肝门区门静脉形成血栓,但胆道系统炎症也易累及门静脉,导致门静脉完全或部分阻塞。
根据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发生的部位,临床分为肝内型和肝外型,以肝内型多见,门静脉左支病变较右支病变多见与解剖学特点有关,左支较右支粗大,横部与矢状部呈90度角。
而累及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的较少。
董晓秋等根据管腔走行和行程的特点,将CTPV分为直线型和迂曲型。
我们观察的病人则表现为一部分门静脉管系显示不清,完全被蜂窝状或迂曲扩张管状结构所代替;另外一部分则表现为门静脉变细或管壁增厚,伴周围迂曲扩张的改变。
门静脉癌栓多伴有门静脉的明显扩张,当肝癌伴有门静脉明显扩张时,要注意是否有形成,癌栓有充满型和未充满型。
弥漫性肝癌有时与肝硬化难以鉴别,门静脉内癌栓的发现有助于弥漫性肝癌的诊断。
弥漫性肝癌继发门脉海绵样变性的较少见,因弥漫性肝癌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是机体为保护肝脏正常血流量灌注的一种代偿性病变。
门静脉与肝动脉为入肝血流,若门静脉阻塞范围局限,其周围侧支静脉扩张跨越阻塞部位与肝内的门静脉相沟通,从而保证了肝脏门静脉的血流灌注;当门静脉阻塞范围较广时,周围侧支循环再通不够、代偿不足时,可引起门静脉血流淤滞,导致肝前型门静脉高压。
肺部CT影像征象图解
![肺部CT影像征象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e043bb8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2.png)
肺部CT影像征象与疾病诊断
肺部炎症
CT影像中可能出现磨玻璃样改变 、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等征象,提
示肺部炎症的存在。
肺癌
肺部CT影像中若出现结节、肿块 、支气管阻塞等征象,可能提示
肺癌的可能性。
肺结核
CT影像中若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 、树芽征、磨玻璃样改变等征象
,有助于诊断肺结核。
肺部CT影像征象图解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肺部CT影像基础知识 • 肺部正常CT影像征象 • 肺部常见异常CT影像征象 • 肺部CT影像征象的临床意义 • 肺部CT影像征象的病例分析
01
肺部CT影像基础知识
CT成像原理
X线束从多个方向穿过人体,计算机 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重建,形成断层 图像。
肺栓塞的CT影像征象
血管栓塞征
血管纹理稀疏
肺栓塞时,受累血管在CT影像上表现为血 管腔内充盈缺损或完全闭塞。
肺栓塞导致相应区域的血管纹理稀疏或消 失。
肺梗死灶
胸膜改变
肺栓塞可能导致肺组织缺血坏死,形成肺 梗死灶,CT影像上表现为楔形高密度影。
肺栓塞可能引起胸膜改变,如胸腔积液或 胸膜肥厚等。
04
肺气肿的CT影像征象
肺透亮度增加
肺气肿时,CT影像上可见肺野透亮 度增加,肺纹理变细。
肺体积膨大
肺气肿导致肺体积膨大,可伴有肋骨 聚拢和胸廓扩张。
肺泡间隔破坏
肺气肿时,肺泡间隔破坏,CT影像 上表现为肺泡间隔变薄。
胸膜下肺大泡形成
肺气肿患者胸膜下可形成肺大泡, CT影像上表现为薄壁囊状低密度影 。
表现为胸腔内低密度影。
病例二:肺癌的CT影像征象分析
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
![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https://img.taocdn.com/s3/m/68d013a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6.png)
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医学影像在当代医学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不同的医学影像技术,医生能够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身体内部情况,从而得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汇集一些常见的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旨在为读者提供对于医学影像学的初步认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常见的X射线影像征象。
X射线是一种常用而基础的医学影像技术。
肺部X射线片被广泛应用于诊断胸廓疾病。
一个常见的征象是肺实质显像。
在正常情况下,肺实质的显像应该清晰,呈现出黑色。
若出现密度增加,指的是肺实质出现病变,如肺炎、结核等。
进一步探讨,我们来了解核磁共振影像征象。
核磁共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高级医学影像技术。
在MRI扫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各种不同的影像征象。
例如,脑部MRI扫描中的脑梗死影像征象。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痉挛或栓子阻塞导致的局部脑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MRI影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受影响区域的信号减弱以及梗死区周围的缺血区。
此外,超声影像征象也是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之一。
超声影像是通过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来观察和分析人体内部结构的技术。
在胎儿超声影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胎儿的各个器官和结构。
例如,胎儿头部超声影像中的脑室扩张征象。
脑室扩张可能是由于脑脊液排出受阻所致,这可能是由于脑脊液循环异常或脑部病变引起的。
此外,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graphy, CT) 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
在胸部CT影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征象。
例如,肺部肿块征象。
肺部肿块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在CT影像中,肺部肿块通常呈现为一个或多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区域,密度均匀,边缘清晰。
CT影像还可以提供关于肿块的大小、位置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信息。
由上述几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和影像征象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影像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一)
![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一)](https://img.taocdn.com/s3/m/9ca6b1b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d.png)
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一)(呼吸系统部分)转自丁香园CT专家01、鼠尾征:中央型肺癌以在肺门区形成肿块并合并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阻塞为其病理特征,依照其生长方式可分为管内型、管壁型、管外型三类。
支气管壁增厚(早期改变):正常支气管壁表现为“线”样影,“线”样影均匀一致,走行自然柔和,壁增厚表现为“线”样增粗,且粗细不均或呈串珠样,其走行略显僵硬,在右上叶,右中间段支气管发生的概率较大;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内癌浸润和管壁外淋巴结浸润包埋,致管腔狭窄,狭窄管腔可以形态不规则,但也可以很规则;肺门区肿块:中央型肺癌以形成肺门区肿块为特征,受累的支气管截断,断端呈杯口状,鼠尾状,有时可见腔内肿物,肿块的边缘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脐凹征,无强化的液化坏死区等。
以在肺门区形成肿块并合并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阻塞为其病理特征,依照其生长方式可分为管内型、管壁型、管外型3 类。
管内型瘤体呈息肉状突入腔管,可以只侵犯支气管黏膜层,局限于支气管内壁一侧,也可以侵犯黏膜下层,CT 表现为管腔的狭窄、阻断。
管壁型为肿瘤在支气管壁内以直接蔓延和淋巴蔓延的方式扩展,CT 表现为管壁的增粗,呈小结节状或串珠状,且管壁略显僵硬。
管外型肿瘤组织在向支气管壁直接蔓延和淋巴蔓延的同时突破支气管壁的外膜层向肺内浸润,CT 表现为肺门肿块。
淋巴结转移显示为淋巴结的肿大,融合,肿大的淋巴结呈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晰,可有轻度强化,肿大的淋巴结互相粘连、融合可表现为不规则的肿块影,其境界不清,与周围血管、气道粘连,增强扫描有助于纵隔解剖结构的清晰显示,区分血管、淋巴结、纵隔肿块,以及显示较复杂的肺门结构。
中央型肺癌可以直接侵犯纵隔,向纵隔内生长,形成纵隔肿块,与肺内肿块分界不清,甚至融为一体,以至于有时候纵隔肿块较大时,难以鉴别肿块是来源于纵隔或是肺内;中央型肺癌可发生肺内转移,转移结节多分布在肺的外周,呈边光整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多数密度均匀;中央型肺癌转移到胸膜、胸壁,表现为局部胸膜的增厚,胸壁软组织肿胀,以及胸腔积液;中央型肺癌可侵犯肋骨及椎体,导致肋骨和椎体的骨质吸收、破坏表现;中央型肺癌可发生远处转移,如肝脏转移,脑转移等。
【讲座】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呼吸系统部分)
![【讲座】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呼吸系统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61c4078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0.png)
【讲座】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呼吸系统部分)相关疾病:•肿瘤•胸腔积液•肺结核•结核病•间质性肺疾病•肺癌•癌症呼吸系统影像征象解析,是个人查阅大量医学文献,浏览丁香园、医学影像园、华夏影像园、医影在线以及爱爱医等各大医学网站才收集到的一些比较典型的医学影像资料,其中也有部分资料来源于龙从杰教授等编著的《全身CT与MRI征象诊断学》书中,部分病例是个人工作中遇到的。
在此,向大家说明这点,以避免不必要的一些纠纷。
其实,这也仅仅就是和大家切磋和共享,以提高大家的医学影像诊断水平为宗旨,并没有什么经济利益纠纷。
为了提高其观赏性,对于一些比较典型的征象给予更形象的相似实物彩图,一来便于联系起来记忆,二来的确可以聚焦大家的眼球。
做这些工作期间,虽然很费时间,但是个人喜欢,乐此不疲,如果大家也都认可,那么,自己的这个工作,应该还是很值的!01、鼠尾征:中央型肺癌以在肺门区形成肿块并合并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阻塞为其病理特征,依照其生长方式可分为管内型、管壁型、管外型三类。
支气管壁增厚(早期改变):正常支气管壁表现为“线”样影,“线”样影均匀一致,走行自然柔和,壁增厚表现为“线”样增粗,且粗细不均或呈串珠样,其走行略显僵硬,在右上叶,右中间段支气管发生的概率较大;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内癌浸润和管壁外淋巴结浸润包埋,致管腔狭窄,狭窄管腔可以形态不规则,但也可以很规则;肺门区肿块:中央型肺癌以形成肺门区肿块为特征,受累的支气管截断,断端呈杯口状,鼠尾状,有时可见腔内肿物,肿块的边缘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脐凹征,无强化的液化坏死区等。
以在肺门区形成肿块并合并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阻塞为其病理特征,依照其生长方式可分为管内型、管壁型、管外型3 类。
管内型瘤体呈息肉状突入腔管,可以只侵犯支气管黏膜层,局限于支气管内壁一侧,也可以侵犯黏膜下层,CT 表现为管腔的狭窄、阻断。
管壁型为肿瘤在支气管壁内以直接蔓延和淋巴蔓延的方式扩展,CT 表现为管壁的增粗,呈小结节状或串珠状,且管壁略显僵硬。
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心脏大血管部分)
![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心脏大血管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23d91212c5da50e2524d7f9e.png)
01、主动脉披挂征:由于主动脉破裂,主动脉后壁和脊柱紧贴而分界不清。
在主动脉瘤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周围器官产生压迫、移位或侵蚀作用,这会在CT增强上产生一种影像——主动脉披挂征,这种征象强烈提示主动脉壁破损及包裹出血。
主动脉瘤病变常发生在肾动脉以下节段,但是在主动脉的任何节段都可以发生。
而且,主动脉瘤发生的部位常在其侧后壁,所以血流常常流入腹膜后间隙,表现为腹膜后血肿。
其它征象还有肾脏前移、造影剂外渗、液体聚集、腹腔内游离血液、肾周蜘蛛网征等。
慢性主动脉破裂出血可形成主动脉壁分层样钙化,动脉周围混合型软组织密度影。
高密度新月征是主动脉破裂先兆的可靠征象。
主动脉披挂征,主动脉后壁与紧帖的脊柱分界不清,提示动脉壁破裂和包裹性出血,增强动脉期扫描示胸主动脉管腔内壁粗糙,动脉内侧壁多处线条状高密度造影剂向血管外喷射。
主动脉破裂依据破裂方式和程度不同,可分主动脉急性破裂大出血和慢性外渗2种,前者因胸腹腔内快速大量出血,短时间形成胸膜或腹膜后巨大血肿,如不及时抢救即死于失血性休克,而后者进展缓慢,临床症状一般不明显。
主动脉破裂主要征象:1)主动脉破裂的典型征象是增强CT扫描可见造影剂从血管腔内向血管外喷射。
此种表现与血管内压与周围组织压力差值不等、破口的大小有关;2)主动脉旁血肿形成,表现为巨大软组织影,多出现在纵隔、后腹膜腔和胸腔,也可在腹膜腔。
CT增强扫描可见软组织影内造影剂积聚;3)主动脉披挂征,表现为主动脉后壁与邻近的结构分界不清或者与紧接邻近的椎体分界不清。
提示为动脉壁内破裂,需注意鉴别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壁内血肿,后者血管内壁光滑;4)钙化血栓连续性中断;5)主动脉直径越宽,破裂的危险性越大。
直径>7.0cm,10年内破裂的危险性为55%。
胸主动脉破裂造成主动脉周围或纵隔血肿,血肿位置与破裂部位有一定关系。
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破裂,纵隔血肿多发生于升主动脉旁和前上纵隔区域,上纵隔增宽,也可出现心包积血。
医学影像诊断学征象
![医学影像诊断学征象](https://img.taocdn.com/s3/m/80b8c87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7.png)
呼吸系统下三角征:正位胸片上,右上叶严重肺不张时,肺体积明显缩小,右侧横膈上出现幕状阴影。
空气支气管征:实变的密度增高影中有含气的支气管影,称为~空泡征:瘤体内有时可见直径1mm 一3mm 的气体样低密度影,称为空泡征,多见于肺癌。
血管集聚征:由于肿瘤内瘢痕组织的牵拉作用,肺癌周围的血管向肿瘤集聚,称血管集聚征。
分叶征:肿块的轮廓呈多个弧形凸起,称为分叶征,多见于肺癌。
胸膜凹陷征:邻近胸膜的结节因其内的瘢痕收缩牵拉胸膜,可形成胸膜凹陷征,多见于周围型肺癌。
空气半月征:空洞内有球状物见于曲菌球,曲菌球与洞壁之间形成半月形空气影,称~。
树芽征:在小叶中心有小结节及短线影像,与支气管血管束分支相连,如树芽状,为“树芽征”。
见于细支气管的多种炎性病变及支气管播散型肺结核。
横膈征:当腹水或胸腹水存在时,横膈有时可显示为弧形线状影,该线状影内侧的液体为腹水,外侧的液体为胸腔积液。
膈脚移位征:胸腔积液积聚在膈脚与脊柱间,可使膈脚向前外侧移位,而腹水积聚在膈脚的前外侧,可将膈脚推向后内侧。
常以对侧作比较。
界面征:腹水直接贴着肝,腹水与肝的交界面清楚,而胸腔积液和肝之间隔有横膈,因此胸腔积液与肝的交界面模糊。
裸区征:肝裸区阻断腹腔致腹水不能达到脊柱侧,因此腹水不能贴近脊柱。
胸腔积液则可聚集于脊柱侧。
胸膜尾征:在CT 纵隔窗上侧胸壁的包裹性积液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凸透镜形液体样密度影,基底宽而紧贴胸壁,与胸壁的夹龟多呈钝角,边缘光滑,邻近胸膜多有增厚,形成胸膜尾征。
轨道征:当扩张的支气管走行和CT 检查层面平行时表现为轨道状,称为~印戒征:当扩张的支气管和检查平面垂直时则表现为厚壁的圆形透亮影,此时,扩张的支气管与伴行的肺动脉表现为印戒状,称为~。
哑铃征/双极征:肺结核典型的原发综合征显示原发病灶、淋巴管炎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连接在一起,形成哑铃状。
垂柳征:空洞型肺结核由于广泛的纤维收缩,常使同侧肺门上提,肺纹理垂直向下呈垂柳状。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https://img.taocdn.com/s3/m/4ccaf8c387c24028905fc34d.png)
含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气象)是指肺实变时,其内含气,支气管呈树枝状低密度影的现象,多见于炎症病变.印戒征:是支气管扩张患者的CT表现.胸膜凹陷征:是指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性或三角形影,尖端指向病变,在胸膜陷入的部位结节可形成明显的凹陷。
多见于肺内恶性肿瘤。
轨道征(双轨征):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毛刺征:肿块边缘不同程度棘状或毛刺样突起,仅见于肿块和肺实质交界面月晕征:在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中常见,表现为肿瘤周围环绕毛玻璃样影,其病理基础为出血性肺梗死和癌组织细胞浸润。
串珠征:双环或三环征:肝脓肿CT表现脓肿壁和分隔明显强化,脓腔和周围水肿不强化袖口征:溶骨型骨肉瘤,骨膜新生骨亦被破坏,边缘部分残留,成三角形,称Codman‘s三角,又叫“袖口征”。
支气管扩张:肺纹理增多,粗大,紊乱或呈网状;可见“双轨征"或蜂窝状阴影原发综合征:以中上肺野多见,由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组成。
三者并存时称双极现象或哑铃征。
垂柳征:肺结核三阻征象:中央型肺癌的表现阻塞性肺气肿(出现早、病程短、实际工作中难于发现)阻塞性肺炎(同一部位反复发作、吸收缓慢的炎性实变)阻塞性肺不张(不张范围取决于肿瘤部位)反“S”征:右上肺中央型肺癌伴肺不张时,肺叶体积缩小并向上移位,其凹面向下的下缘与肺门肿块下凸的下缘相连,形成反置横向的“S”状,称为反“S"征项圈征:狭颈征:牛眼征:是肝转移瘤的典型表现,即病灶中心为低密度灶,边缘呈环状强化,最外缘密度又低于正常肝,形如牛眼,成“牛眼征"。
腊肠征:梗阻扩张的回肠多表现为连贯的均匀透明的肠管,形似腊肠,多位于中下腹部,称为“腊肠征”.鱼肋征:表现为在扩大的空肠内见到较多横贯肠腔,密集排列的线状皱襞,形似鱼肋骨,称之为“鱼肋征”,多位于上腹或左上腹部,是空肠梗阻的重要X线征.假瘤征:由于梗阻的肠襻内充满既不能吸收又不能排出的血性液体,在邻近充气的肠曲衬托下形成类圆形软组织包块影,轮廓清晰,常位于下腹部且位置较固定,因其形似肿瘤,故称“假瘤征”。
医学影像-胸部常见病基本征象分析
![医学影像-胸部常见病基本征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17e4b6941ea76e59fa0439.png)
血管集束征
血管集束征
边缘毛糙:可见细短 毛刺、棘状突起或锯 齿状改变。此为肺癌 的常见征像,这些表 现是由于肿瘤间质, 血管向瘤外生长和肿 瘤细胞向周围蔓延所 致。
毛刺
细支气管充气征:呈 细条状,直径约1mm 的空气密度影,或呈 小泡状(直径<1mm =的空气密度影,见 于连续数个相邻的层 面上,病理上为扩张 的细支气管。见于细 支气管肺泡癌或腺癌。
支气管管征与空泡征
1、支气管管征:肿瘤包绕细小支气管。 2、空泡征:肿瘤包绕肺泡。 3、断层图像容易混淆二者。
支气管管征
空泡征
空泡征
支气管截断征
调整角度显示气管截断
支气管截断征
关于空洞
以下表现要注意是否为肿瘤: 1、厚壁偏心空洞; 2、空洞内壁不光整; 3、空洞壁凹凸不平; 4、即使薄壁,有以上2、3条表现者。
球形肺炎
08-11-14
08-11-18 四天后
中心型肺癌
• 肿块 • 支气管改变 • 包绕、狭窄、闭塞 • 周围改变 • 血管受侵、远端阻塞性渗出、不张
中心型肺癌 支气管阻塞
支气管阻塞
中心型肺癌
(支气管阻塞)
支气管闭塞肺不张
胸部CT征象的观察与分析
坠积效应
肺实变
肺实变
陈旧性感染
钙化
肺癌的增强特点可归纳 为①增强幅度大,超过2 0HU;②时间密度曲线 上升速度快;③血流灌 注高;④85%病人最终 为均质性强化。这些特 点与肺癌的新生小血管 多及其结构特点有关, 与肿瘤的组织代谢旺盛 有关。
肺癌的强化
• 强化形式
均质 不均质 环状
• 强化程度
轻、中、重 不强化
均 质 强 化
刘大亮,马大庆,陈广,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487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https://img.taocdn.com/s3/m/e298bfc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2.png)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通过使用各种成像技术来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这些成像技术包括X射线、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波和核医学影像等。
每种成像技术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和影像征象。
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学中常见的各种征象。
1. X射线征象X射线是最常见的医学成像技术之一。
通过投射X射线束到人体,然后利用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的差异来生成影像。
常见的X射线征象包括骨折、肺部病变、胸腔积液、软组织肿块等。
骨折的X射线征象通常表现为骨骼的断裂和错位。
肺部病变征象可以是肺纹理增多、实变灶、结节或阴影增长。
胸腔积液表现为胸腔内液体积聚。
软组织肿块则可能呈现为局部组织密度增加。
2. CT扫描征象CT扫描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生成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图像。
它可以提供详细的组织结构信息,并且对软组织和血管有更好的分辨。
CT扫描常用于检查颅脑、腹腔、胸部和骨骼等部位。
在颅脑CT扫描中,常见的征象有颅内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
在腹腔CT扫描中,常见的征象有肝脏肿瘤、结石、胰腺炎等。
在胸部CT扫描中,常见的征象有肺部感染、结节、胸腔积液等。
在骨骼CT扫描中,常见的征象有骨折、骨肿瘤、退行性关节病变等。
3. 磁共振成像征象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产生详细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
由于其无辐射的特点,磁共振成像在某些情况下比CT扫描更受青睐。
常见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包括脑部病变、脊椎病变、关节损伤和肿瘤等。
脑部病变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可能是脑梗死的高信号灶、脑肿瘤的异常信号等。
脊椎CT扫描中可以观察到椎间盘突出、脊柱畸形等征象。
关节损伤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包括韧带撕裂、软骨损伤等。
肿瘤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可以是异常信号和异常组织强化等。
4. 超声波征象超声波成像利用高频声波来生成图像。
它在产前检查和妇科检查中得到广泛应用。
常见的超声波征象包括胎儿发育、腹部肿块、甲状腺结节等。
胎儿超声波检查可以观察到胎儿发育情况、羊水量、脐带位置等。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https://img.taocdn.com/s3/m/d55ac96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c.png)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利用各种影像技术来诊断、治疗疾病的学科。
通过医学影像学的各种征象,医生可以准确地观察和评估病人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征象。
一、X线征象X线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它可以通过透射影像显示病人的内部结构。
在X线影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骨骼结构、器官大小和位置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
常见的X线征象包括骨折、骨质疏松、肺部感染和肺结核等。
骨折通常在X光片上显示为骨骼的不连续性,骨质疏松则表现为骨骼的密度变化。
肺部感染和肺结核则可在X光片上显示为肺组织的浸润阴影。
二、超声征象超声是一种利用声波进行成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可以观察器官结构、血流情况和病变区域。
在超声影像中,常见的征象包括囊肿、肿块和血管狭窄等。
囊肿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并且具有清晰的界限。
肿块则可能是良性的或恶性的肿瘤,并显示为不规则或异质性的结构。
血管狭窄则可以通过超声来观察血流的速度和方向来判断。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CT)征象CT是一种通过旋转X射线来获得横断面影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和病变信息。
在CT影像中,常见的征象包括肿瘤、脑梗死和肺栓塞等。
肿瘤可以在CT影像中显示为异常的组织密度区域。
脑梗死通常呈现为脑组织缺血区域,并在CT影像中显示为低密度区域。
肺栓塞则显示为肺动脉阻塞的影像征象。
四、核磁共振成像(MRI)征象MRI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高分辨率影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和病变信息,尤其适用于软组织的观察。
在MRI影像中,常见的征象包括脑卒中、脊椎间盘突出和关节炎等。
脑卒中通常显示为脑血管的异常信号和灌注变化。
脊椎间盘突出则表现为椎间盘向椎管突出,并压迫神经根。
关节炎则显示为关节软骨的损伤和炎症信号。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学通过各种影像技术可以提供宝贵的征象信息,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疾病。
这些征象包括X线征象、超声征象、CT征象和MRI征象等。
医学影像诊断常用影像特征解释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常用影像特征解释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b725b4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0.png)
医学影像诊断常用影像特征解释标准医学影像诊断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对图像特征的解释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医学影像特征解释标准。
1. 影像特征解释标准的重要性影像特征是医学影像诊断过程中的关键指标,通过对影像特征的解释可以判断疾病的类型、位置、程度等,对医生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 常用的影像特征解释标准2.1 位置特征解释标准- 局部:病变局限在某个区域。
- 弥漫:病变分布范围广泛。
2.2 形态特征解释标准- 结节状:病变呈圆形或椭圆形。
- 斑片状:病变呈散在斑点或斑片状。
- 结节融合状:多个结节合并成大的病变。
- 锯齿状:病变边缘呈锯齿状。
2.3 边缘特征解释标准- 光滑:病变边缘清晰光滑。
- 毛糙:病变边缘不规则,有毛糙感。
- 锐利:病变边缘锐利。
2.4 密度特征解释标准- 高密度:病变区域密度较高。
- 低密度:病变区域密度较低。
2.5 强化特征解释标准- 强化:病变区域在增强扫描后密度增加。
- 弱化:病变区域在增强扫描后密度减少。
3. 注意事项- 影像特征的解释需要综合其他影像学表现和临床情况进行判断。
- 不同疾病可能具有相似的影像特征,需要结合其他信息进行鉴别诊断。
结论医学影像诊断常用的影像特征解释标准对于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在进行影像诊断时应熟悉这些标准,并结合其他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以上是医学影像诊断常用影像特征解释标准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https://img.taocdn.com/s3/m/08ffaf6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b.png)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通过使用多种不同的成像技术,帮助医生对人体内部的器官、组织和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医学影像学中,各种征象是医生们判断疾病性质和定性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征象。
征象一:溶骨性骨损害在X线摄影中,溶骨性骨损害是常见的一种征象。
溶骨性骨损害通常表现为骨质破坏,其形状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晰。
溶骨性骨损害的出现可能是由于骨髓内的肿瘤细胞或肿瘤转移所引起的。
但是溶骨性骨损害并不是特异性的,它也可能与其他疾病相关,如骨髓炎、骨折等。
征象二:增强性病变增强性病变是指在造影剂注射后,病变区域的密度或信号强度增加。
在CT和MRI等成像技术中,增强性病变的出现可能意味着病变组织中血管的增生、炎症或肿瘤的存在。
通过增强性病变的形态、位置和强度等特点,医生可以进一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征象三:空气-液平面空气-液平面是胸部X线摄影中常见的一种征象。
它通常出现在感染性疾病、囊性病变或肿瘤内部。
空气-液平面是由于液体和气体在体内分层引起的,常见于腹腔积液、肺脓肿和脑室积液等。
通过观察空气-液平面的位置、数量和形态等特点,医生可以推测病变的性质和病程。
征象四:血管影血管影在血管造影中广泛应用。
血管影是通过在血管内注射造影剂,并使用X光或其他成像技术观察造影剂在血管内的分布和轮廓。
血管影可用于检测血管病变、评估血管供应和排除血管阻塞等。
通过观察血管影的形态、直径和血流动力学等特点,医生可以进一步分析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方案。
征象五:弥漫性病变弥漫性病变是指在一个器官或组织中广泛存在的病变。
例如,在肺部的影像学检查中,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弥漫性病变,它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网状网格状影和蜂窝样改变。
弥漫性病变可能是由于慢性炎症、感染、代谢障碍或遗传因素等引起的。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学中的各种征象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ct征象专题知识
![影像ct征象专题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04e417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7.png)
空腔(air containing space)是肺内正 常生理腔隙旳病理性扩大。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疗实践
CT征象六:空洞与空腔
空洞(cavity)分型
虫蚀样空洞(无壁空洞) 薄壁空洞(≤3mm) 厚壁空洞(>3mm)
肺结节/肿块——单发或多发;良性与恶性。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疗实践
CT征象五:结节与肿块
直径<5mm称微结节 (2~3mm粟粒结节) 直径5 ~10mm称小结节 >10mm者统称结节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疗实践
CT征象五:结节与肿块
肺CT发觉小结节一定要测量大小,很有意义!
CT征象十:肺间质征与蜂窝肺
肺间质纤维化——胸膜下弧线影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疗实践
CT征象十:肺间质征与蜂窝肺
肺间质纤维化晚期——两肺蜂窝影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疗实践
CT征象十:肺间质征与蜂窝肺
两肺弥漫蜂窝影-肺淋巴管肌瘤病,均为女性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疗实践
胸部CT常见征象:小结
混合型GGO:恶性占93.3%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疗实践
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
反应了肺气腔不完全充盈或轻度肺间质旳增厚等变化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疗实践
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
完全型GGO
混合型GGO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疗实践
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
完全型(pGGO)——肺腺癌
Mosaic perfusion与air-trapping鉴别与意义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疗实践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word精品文档12页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word精品文档12页](https://img.taocdn.com/s3/m/ba53cb025727a5e9856a6158.png)
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01、视神经轨道征:表现:在增强的横断面视神经CT或脂肪抑制的T1加权磁共振图像上最明显. 在这些图像上,视神经表现为相对于其两侧强化的视神经鞘的条状低密度(信号)带.解释:视神经轨道征最常用于描述视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鞘脑膜瘤常表现为节段性或弥漫性视神经鞘增厚.当注入增强剂后,视神经在CT或MR图像上表现为非强化的低密度(信号)线样结构,被周围强化的脑膜瘤包绕.在横断面或矢状面上产生类似轨道的征像,其两条轨道即被低信号的视神经分隔开的肿瘤的两部分.在冠状面上表现为炸面包圈样结构.当肿瘤发生线样钙化时,该征像在非增强CT 上也可看到,但不如增强CT者常见.讨论:轨道征用于鉴别视神经胶质瘤与视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无论何种生长类型,都与视神经紧密相连,因而肿瘤与视神经之间没有明确界限,表现为视神经-鞘结构均质性增大,没有可分辨的低密度视神经结构.视神经鞘脑膜瘤起源于沿视神经鞘的蛛网膜上皮细胞,早期于硬膜下生长,包绕视神经,而不侵犯视神经,沿视神经生长,位于眶内、视神经管内、颅内视神经管开口者都可具轨道征表现。
于增强CT表现为a)视神经低密度,b)脑膜瘤组织肿块样高密度,c)与视神经邻近的平行线样高密度增强区。
轨道征并非特异性征像,也可见于其他眶内疾病,如眶内炎性假瘤,视周神经炎,结节病,白血病,淋巴瘤,转移瘤,视周出血等,均需注意鉴别.02脑膜尾征,白质塌陷征这是脑外肿瘤,特别是脑膜瘤与脑内肿瘤相鉴别非常重要的两个征象增强冠状面示白质坍陷征(箭头)及脑膜尾征(三角)。
Gd-DTPA时,脑膜瘤可显示肿瘤相邻脑膜强化,多呈短、细规则的条状高信号的强化影,此即脑膜尾征。
其形成原因可能与脑膜瘤长期刺激压迫邻近的脑膜,造成脑膜充血有关;也可能为脑膜瘤直接侵犯脑膜所致。
脑膜尾征并不是脑膜瘤所独有的征象,只要病变侵犯或长期刺激脑膜均可形成脑膜尾征,如脑膜转移瘤、神经瘤等。
白质塌陷征可理解为脑外肿瘤对脑实质的推移压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CT血管影征(血管包埋征肺静脉包被征)
该征象常用来描述大叶型细支气管肺泡癌 (腺癌),是肿瘤沿肺泡壁生长侵润尚未 完全破坏肺泡间隔,肺泡壁增厚或邻近肺 泡内有分泌物,部分肺泡内仍含气,形成 肺炎型改变,增强时可见在病变中穿行的 血流强化,称CT血管造影征,多见于肺泡 癌。
CT血管影征见于良性和恶性肺疾病,包括: 细支气管肺泡癌、肺炎、肺水肿、中心性 肺癌导致的阻塞性肺炎、淋巴瘤及消化道 肿瘤肺转移;但在其它病变中实变密度多 接近胸壁肌肉;
12、横S征(反S征):
当肿瘤发生于右上叶支气管时,X线可见右 肺门肿块与右上叶不张相连,构成形似S横 着写的征象,为右上叶中央型肺癌特征性 表现。不只是在右肺上叶,只要肿瘤或淋 巴结压迫上叶支气管导致肺不张,就会由 肿块和不张肺边缘形成此种征象。其次, 横S征也不是只在X线上看到,在CT上同样 可以见到。
08、方形征
方形征是球形肺炎的特征性表现,其CT表现有: (1)病灶多位于肺野背侧,靠近胸膜; (2)病灶多呈方形、楔形、三角形、圆形等表现, 病灶临近胸膜侧常表现为典型的方形; (3)病变中央密度高,周边密度较淡,表现为 “晕征”; (4)病变边缘可不规则,有锯齿状改变但较模糊; (5)周围胸膜或叶间胸膜反映明显,广泛增厚, 位于胸膜面下的病变接触面宽,呈广基相连,部 分病例于病灶与胸壁之间可见一低密度线影。 (6)病变周围血管纹增粗、增多、扭曲,但无僵 直和受牵拉; (7)少数病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8)抗炎治疗后病变明显缩小。
第二种是宝塔样或葫芦样多结节聚合征:
05、晕轮征:
CT晕轮征这种征象可出现于多种恶性病变中,不 能作为特异性诊断征象。近年的临床实践显示, 其他的病理状态如感染、肿瘤和炎症性疾病也可 有晕轮征的表现。 毛玻璃的晕轮病理上代表肺出血、肿瘤浸润或非 出血炎症过程。在骨髓移植等患者中出现此征时 应高度怀疑此病。92%粒细胞缺乏患者继发肺曲 霉病时,早期高分辨CT可见晕轮征特征性改变。 通过肺出血引起的CT晕轮征也可见于Wegener 肉芽肿、肺子宫内膜异位伴月经性出血和葡萄胎。 来自于高血管肿瘤的转移瘤如血管肉瘤、绒癌、 骨肉瘤和黑色素瘤能显示晕轮征,主要是由于肿 瘤周围的新生组织的脆性增加所导致的出血。
“扫帚征”在平片上主要表现为:由肺门向外带 成扇形分布的长短不一的放射状条索状影,其边 缘清楚或模糊,病变区密度较高,可合并腺泡小 结节影或少量淡薄小叶性实变影,在病变早期, 肺门肿块可不显示,但受累肺门均有不同程度的 上移。扫帚征CT的基本征象仍然由左肺门肿块和 由肺门向尖后段扇形分布的放射状条索状影构成, 受累支气管壁明显增厚,成粗条索影,自肺门向 尖后段呈扇形分布,可表现为多支支气管受累, 支气管的壁有明显强化,部分小支气管堵塞,使 其远侧的肺小叶不张,形成稍显淡薄的扇形阴影。 肺门软组织肿块强化明显,强化值均大于20Hu, 可以合并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
和晕征的表现相反,在高分辨胸部CT肺窗上观察, 病灶中心密度低呈磨玻璃状,周围是新月形或环 形高密度,厚度至少2mm。这种表现是由于中心 为低密度由肺泡间隔浸润和细胞碎片,周围环形 或新月形高密度是肺泡管机化性肺炎或致密、均 匀肺泡间细胞浸润所导致的致密气腔实变。起初 认为对诊断隐原性肺泡炎有特异性,但随后发现 该征象也见于类球孢子菌病的描述中。和晕征相 似,当该征象见于多种疾病后,可能失去其特异 性。
其形成原因可能为:1)小叶间隔的纤维增生:起源 于小支气管的肺癌侵入一个或相邻几个肺小叶, 刺激肺泡间隔和小叶间隔增生,肿瘤在增厚的小 叶间隔处可暂时受到阻挡而向无阻力或阻力较小 方向发展。2)肺癌各部分生长速度不均一:在组 织学上,有的肺癌各部分有不同的组织类型,如 一部分是腺癌,另一小部分是鳞癌;有的肺癌则为 同一类组织(常见型),但多核发病,分化程度 不同,故肿瘤部分生长速度不相一致。3)肿瘤生 长遇到阻力:肿瘤在生长过程中遇到邻近血管、疤 痕组织等结构的阻挡,受阻的部分凹入,两旁的 癌组织凸出。此形态特征的出现,多系上述3种因 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4、支气管充气征:
支气管充气征的形成
在病变的肺组织区域中见到透亮的支气管 影,称为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充气征的 显示,主要是支气管周围肺组织因各种原 因所致气体含量减少,使密度增高,而此 时病变肺组织中的支气管内气体无明显减 少,两者形成密度对比而成。就其发病部 位而言,以肺实质病变为主,但也有近端 支气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导致远端肺实 质炎症与不张,而病变区支气管内仍残留 有空气,形成支气管充气征。
13、空气半月征(海蚌含珠征):
半月形空气影将空洞壁与洞内肿块分开。该征象 通常被认为是曲菌移植到已有的空洞内或在血管 侵袭性曲菌病中梗死的肺收缩的结果。但该征象 也见于其他情况,包括结核病、Wegener 肉芽 肿、空洞内出血和肺癌。真菌感染常常发生与免 疫力低下的患者,尤其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 移植或器官移植患者,非机遇性感染的原发性肺 曲霉菌感染很少见。 真菌感染的早期X线表现可能正常,之后出现但 发或多发边界不清的周围性斑片状影,最后呈大 片状或结节、或肿块抑或粟粒状,大约半个月后 出现空气半月征(发生率约50%)。
07、黑边征(黑胸膜线):
由于胸壁和肺内微石的衬托,再肺实质和肋骨之 间出现细条状低密度影。黑边征是肺泡微石症的 X线征象,HRCT已经证实,在X线看到的黑边征, 其实是胸膜下微小囊肿沿胸膜面排列而成的。肺 泡微石症因为重力的作用,病变分布主要在中下 肺野。在X线上的过度曝光状态可以检出更多的 钙化结节。病灶形态多样,包括磨玻璃状、条纹 状沿支气管分布,同时可见纤维索条影、支气管 血管束不规则及囊肿形成。这种复杂的表现反映 了肺泡微石症反复的过程,可形成克氏B线,也 可形成黑边征。
管内型瘤体呈息肉状突入腔管,可以只侵犯支气
管黏膜层,局限于支气管内壁一侧,也可以侵犯 黏膜下层,CT 表现为管腔的狭窄、阻断。管壁 型为肿瘤在支气管壁内以直接蔓延和淋巴蔓延的 方式扩展,CT 表现为管壁的增粗,呈小结节状 或串珠状,且管壁略显僵硬。管外型肿瘤组织在
向支气管壁直接蔓延和淋巴蔓延的同时突破支气 管壁的外膜层向肺内浸润,CT 表现为肺门肿块。
02、扫帚征:
“扫帚征”作为早期诊断左上叶尖后段中 央型肺癌敏感而有效的征象开始引起人们 的关注,该征象主要表现为左肺门向尖后 段呈扇形放射状分布的粗条索影和左肺门 肿块,形似“扫帚”,而癌组织肿块常隐 藏在肺门,平片不易发现,常易漏诊或误 诊为肺结核、支气管疾患等其他疾病。
“扫帚征”的影这是周围性肺癌的一个比较特 异的征象,结节边缘凹凸不平的分叶状轮 廓,是该征的主要表现。分叶形成的机制 有下属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肿瘤生长的速 度;而是肿瘤受周围组织或器官的阻挡和 限制(在肺癌的大体标本切面上,常可见 到小叶间隔的纤维增生,形成对肿瘤组织 生长有限制作用);三是肿瘤突破小叶间 隔向外扩展并和邻近的相互合并进而形成 较大的分叶。
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
(呼吸系统部分)
呼吸系统影像征象解析,是个人查阅大量医学文献,浏览 丁香园、医学影像园、华夏影像园、医影在线以及爱爱医 等各大医学网站才收集到的一些比较典型的医学影像资料, 其中也有部分资料来源于龙从杰教授等编著的《全身CT 与MRI征象诊断学》书中,部分病例是个人工作中遇到 的。在此,向大家说明这点,以避免不必要的一些纠纷。 其实,这也仅仅就是和大家切磋和共享,以提高大家的医 学影像诊断水平为宗旨,并没有什么经济利益纠纷。
为了提高其观赏性,对于一些比较典型的征象给予更形象 的相似实物彩图,一来便于联系起来记忆,二来的确可以 聚焦大家的眼球。做这些工作期间,虽然很费时间,但是 个人喜欢,乐此不疲,如果大家也都认可,那么,自己的 这个工作,应该还是很值的!
01、鼠尾征:
中央型肺癌以在肺门区形成肿块并合并不同程度的支气管 阻塞为其病理特征,依照其生长方式可分为管内型、管壁 型、管外型三类。支气管壁增厚(早期改变):正常支气 管壁表现为“线”样影,“线”样影均匀一致,走行自然 柔和,壁增厚表现为“线”样增粗,且粗细不均或呈串珠 样,其走行略显僵硬,在右上叶,右中间段支气管发生的 概率较大;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内癌浸润和管壁外淋巴 结浸润包埋,致管腔狭窄,狭窄管腔可以形态不规则,但 也可以很规则;肺门区肿块:中央型肺癌以形成肺门区肿 块为特征,受累的支气管截断,断端呈杯口状,鼠尾状, 有时可见腔内肿物,肿块的边缘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 脐凹征,无强化的液化坏死区等。
10、棘状突起征(棘突征、锯齿征伪足征):
指结节边缘呈尖角状突起,如同小的三角 形,使病灶边缘不规则。如果棘状突起密 集排列就构成了“锯齿征”;如果棘状突 起粗细、长短不一时,如螃蟹足,就是 “伪足征”。上述三种征象其实都是棘突 征的不同表现,是介于分叶和毛刺之间的 的一种粗大而钝的结构。棘状突起也是肺 癌的的重要征象。
目前多数研究认为,晕轮征不能作为肺曲 霉病的特异性影像表现,相反在有晕轮征 病变中,恶性病例高达66.7%,特别是细 支气管肺泡癌可高达33.3%,腺癌和大细 胞癌均可出现。因此,对于孤立性肺病变, 特别存在晕轮征的病例时,应考虑到恶性 病变的可能,特别是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 的可能。
06、反晕征:
04、多结节聚合征:
多结节聚合征主要分两种: 第一种是桑葚样多结节聚合征一般见于恶 性肿瘤,未见良性病变。多结节聚合征与 常指的分叶征有所不同。多结节聚合征是 强调经调节窗宽、窗位后可显示增强的2个 以上的结节,密度不甚均匀,且可勾画出 类圆形结节轮廓(主要在纵隔窗片上), 小结节之边缘为纤维间隔。病理对照,见 结节边缘与肺小叶形态基本一致。
CT 值增量的临床意义:中央型肺癌 CT 增强后 呈轻到中度强化,可以是均匀强化也可以是不均 匀强化,增强后 CT 值增量在 20~60 HU,肿 块内液化坏死区域无强化。有报道认为肺癌增强 强化后其 CT 值增量对肺内良恶性肿块的鉴别有 重要价值。储成风等认为恶性肿瘤增强强化后
CT 值增量在 20~60 HU,若小于 20 HU 提示 良性,大于 60 HU 则提示炎症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