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公开课

合集下载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公开课实用版).ppt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公开课实用版).ppt
提出问题:
• 单侧光如何引起尖端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
作出假设: . 1.单侧光使尖端的生长素分解了
2.单侧光使苗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
设计实验(3分钟)
材料用具:胚芽鞘、小刀、琼脂块、云母片。。。 • (方案可通过绘画的形式收获本完成)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 某同学做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设计,将经过图2甲处理 后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切去尖端的相同幼苗切面上(见图 2中乙),一段时间后,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
观察:两组幼苗在长势方向的区别? 推测:弯曲受外界什么因素的影响?
户外培养的幼苗
向光性:在单侧光
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 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合理假设—实验验证(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问题1
感光部位在哪里?是胚芽鞘的尖端还是下部的一段?
1 2
窄窗口培育出的幼苗
胚芽鞘尖端 尖端下段
胚芽鞘是什么?
胚芽鞘
胚 芽 鞘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合理假设—实验验证(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达尔文的实验
均匀光照


③④ ⑤
请阅读课本P46分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哪些组能形成对照? 2.各组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合理假设—实验验证(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影响”是什么?
为什么两侧生长不均匀?
詹森(1910)和拜尔的实验(1914)温特的实验(1928)
• 请阅读课本P47分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3分钟) • 1.为什么温特比詹森的实验设计更能说明尖端产生的“影响”是
化学物质? 温特设计了对照组,对照组排除了琼脂块对弯曲生长的影响。
• 2.拜尔的实验为何要在黑暗中进行?温特的实验是否也要在黑暗 中进行? 温特的实验,尖端已经移开,琼脂块不是感光部位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秀公开课)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秀公开课)
适应性增强
生长素能够增强植物对不同光照 、水分和养分条件的适应性,使 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正常生 长。
03
CHAPTER
植物生长素的合成与运输
合成部位和过程
合成部位
植物生长素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合成。
合成过程
在合成部位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化为吲哚乙酸 ,即生长素。
运输方式
01
02
03
促进细胞分裂
生长素能够刺激细胞分裂, 增加植物体内细胞的数量, 从而促进植物整体生长。
促进细胞伸长
生长素通过影响细胞壁的 合成和分解,促使细胞纵 向伸长,使植物整体增高。
促进侧根形成
生长素能够刺激植物侧根 的形成,增加根的数量, 有助于植物吸收更多的水 分和养分。
调控植物发育
调控花芽分化
极性运输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沿特定方向从生长 部位向基部分配,即从形态学上端向 形态学下端运输。
非极性运输
在某些组织中,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 性运输,即随机分布在组织中。
调控机制
酶的活性调节
合成过程中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 调节,如温度、光照、pH等。
基因表达调控
生长素的合成还受到基因表达的调控, 某些基因的表达可以促进或抑制生长 素的合成。
VS
详细描述
深入研究植物生长素的合成途径、调控因 子以及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有助于揭 示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 制。这不仅有助于解决一些基础科学问题 ,还可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探索植物生长素与其他激素的相互作用
总结词
植物生长素与其它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未来研究的热点,有助于揭示植物生长发育的 复杂调控网络。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公开课ppt课件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公开课ppt课件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廊坊市第一实验中学 高二生物组 田鹏
可编辑课件PPT
1
可编辑课件PPT
2
可编辑课件PPT
3
可编辑课件PPT
4
可编辑课件PPT
5
向 光 性
在单侧光照射下,
植物朝向光源方
向生长。
可编辑课件PPT
6
(1)概念:在单侧光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 生长的现象。
(2)举例:放在窗口的盆栽植物植,物其向幼光嫩性枝的向原窗
外生长。
因是什么呢?
(3)意义: 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 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 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可编辑课件PPT
7
1880年 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实验材料:
金丝雀虉(yì)草 单侧光、锡箔
可编辑课件PPT
8
小资料——胚芽鞘
胚芽鞘:植物胚芽外的锥形
套状物,是植物的第 一片叶子,可保护胚 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 长锥。
归纳与结论
结论: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尖端 。 2、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
单侧光照射使尖端产生的刺激传到下 部伸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 快。
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 刺激 可以 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端。
结论:胚芽鞘弯曲的原因是
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结论: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鞘 弯曲的化学物质是 生长素 。
(1)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 片(物质不能透过)、光源等。 (2)实验过程(按下图中甲、乙、丙的装置进行实验)。
A段



B段
云母片


人教版教学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定稿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人教版教学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定稿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B C.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D.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第35页
3.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下列
叙述不正确是( A)
A、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 B、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 C、生长素由①向③移动 D、③处生长比④处快
第36页
4. 在正方形暗箱内放1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 固定光源光能够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 平旋转,保持15分钟匀速转1周。1周后幼苗生长情 况为( B)
第16页
2.詹森试验
3.拜尔试验
结论:胚芽鞘顶尖产 生刺激能够透过琼脂 片传递给下部。
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
是由于顶尖产生刺激在其 下部分分布不均匀造成。
第17页
由詹森和拜尔试验,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初步证实胚芽鞘顶尖产生刺激也许是一 个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 造成了胚芽鞘弯曲生长。
即:尖端是通过产生某种物质影响下部生长
3、植株弯曲发生在幼嫩部位。
第12页
向光性(概念)
在单侧光照射下植物表现出
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现象.
第13页
二、生长素发觉过程
胚芽鞘
胚芽鞘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尤其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锥形状物。 它能保护生长中胚芽。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 出土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第14页
1.达尔文试验
生长, 弯曲
第30页
技能训练——讨论(教材P49)
1、这个试验设计是否严密? 不严密,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时情况。
2、从试验结果到结论之间逻辑推理是否严谨? 结论不严谨。没有试验证实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
端运送到形态学上端。 3、假如要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应当对试验方案如 何改进?

高二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示范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高二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示范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现在,有关植物向光性的探究还在继 续,科学往往就在类似的争议中不停发展。
17
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1928年温特的实验:
结论: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 鞘弯曲的刺激是 化学物质 ,并将其
命名为 生长素 。
12
生长素终究是什么呢?
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提取到了含有 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并经化学分析证明为 吲哚乙酸(IAA); 1946年终于从植物体中分 离到了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IAA 。
小结:
观察与思考 达尔文的实验:
1910年詹森的实验:
归纳与结论
结论: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尖端 。 2、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
单侧光照射使尖端产生的刺激传到下部伸 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 可以 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端。
1914年拜尔的实验: 结论:胚芽鞘弯曲的原因是
进一步研究发现,含有生长素效应的尚有:
吲哚丁酸(IBA) 苯乙酸(PAA) 由上可知,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酸。
13
植物激素
1、植由物植激物素体的内概念产:生,能产从生 ______部位作运用 输到______生部长位发,育对植物的___微__量__有_机有物明 显影响的__________生,称长作素植物激素.
朝对侧弯曲生长
不生长也 不弯曲
10
思考与讨论:
1、温特进行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尖端产生的刺激与否为化学物质
2、实验中为什么一定要设立没有接触过 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作为对照?
排除琼脂块中有增进胚芽鞘生长的物质
3、该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温特把它称为:生长素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秀公开课)ppt课件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秀公开课)ppt课件

A.←↑→↑
B.←↑↑→
C.→↑→↑
D.→↑←↑
可编辑课件PPT
28
谢谢!
可编辑课件PPT
29
可编辑课件PPT
30
可编辑课件PPT
31
可编辑课件PPT
3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可的编辑课。件PPT
14

詹森和拜尔的结论
初步证明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 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 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如何证明?
可编辑课件PPT
15
(四)继续实验,进行探究:--温特的实验
单一变量:使用的琼脂块是否用尖端处理过。
可编辑课件PPT
16
实验现象: 实验组1不生长不弯曲;实验组2弯曲生长。
可编辑课件PPT
5
胚芽鞘是什么?
胚芽鞘
胚芽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
锥形套状物叫做胚芽鞘,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
可编辑课件PPT
6
➢ 实验一: 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向光弯曲生长?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实验组1直立生长,实验组2向光弯曲生长。
实验结论: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 学物质引起的。
温特认为这可能是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能促进
植物生长,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 生长素
可编辑课件PPT
17
生长素究竟是什么物质呢?
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 经鉴定,知道它叫吲哚乙酸( IAA )。
直到1946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 并确认它就是IAA。除IAA外还有苯乙酸(PAA)、吲 哚丁酸(IBA)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教材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③(必修)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后面几节的过渡章节。

本节1课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

通过学习,使学生可以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把握各个实验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可以对发现过程中的实验现象进行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3.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在第二章学习了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机理,对激素调节有一定的了解,且在必修一的学习过程中零散的学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能力基础:我所任教的学生是我校一、二层次学生,虽然获取直接知识的能力较好,但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欠缺,课堂发言积极性较差。

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的抓住学生“好奇心”,利用生物史发展脉络,创设情境,层层设疑,诱发思维,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主动建构知识。

目标:1.独立分析达尔文实验,描绘胚芽鞘感光部位和弯曲部位。

2. 观察詹森和拜尔的实验,独立思考后与他人讨论,得出尖端可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弯曲生长是由于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3.小组尝试模仿前人设计实验,进一步阐明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生长素。

4.通过自主阅读,准确说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植物激素的念。

5.通过自主阅读,能准确的写出生长素的产生场所,运输方式和分布部位。

评价任务1.分别写出A、B和A、C、D对照的实验结论。

2.分析两组实验,能独立回答或与他人交流教师设置的问题。

3.用文字或示意图表示实验方案,进一步证明生长素的存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公开课课件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公开课课件

由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 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 成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如何证明?
4、随温特揭示生长素的奥秘
如果
实验
就进
行到
这里,
你质
疑吗?
朝对侧弯曲生长
不生长也不弯曲
进一步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有哪些?
原料是什么? 2、生长素的运输有什么特点?
在不同部位一样吗?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什么? 3、生长素主要分布在哪里?
地上 部分
地下 部分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下端 形学上端
四、课堂小结
胚芽鞘的尖端
1、在胚芽鞘实验中,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
人尿中分离出来 六、1946年,
确认它是IAA
二、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背光一侧 生长素多 细胞生长快
向光一侧 生长素少 细胞生长慢
生长素促使细胞伸长。
由 植物体内产生,能从 产生部位 运送 到 作用部位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的 微量有机物 。
除生长素外,还发现了赤霉素、细胞 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探究3.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还 是尖端下面的一段? 实验设计:
单一变量:锡箔小帽罩住尖端或尖端下部 结果:实验3:直立生长 实验4:弯向光源生长 结论: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
胚芽鞘尖端受到单侧光刺激后,就向尖端下 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 影响,造成 背光侧比向光侧 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
这种影响是什么呢?
认真阅读课本,仔细体验詹森的实验,并与达 尔文的实验进行比较,思考: 1、詹森的实验验证了达尔文哪个观点? 2、实验是如何设计的? 3、实验结论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课件【公开课】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课件【公开课】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课件
a表示的是横向运输,b表示的是极性运输,c表示的是非极性运输。
(2)乙图中哪些箭头表示的是横向运输?哪些表示的是极性运输?
A→A′和B→B′的运输方式是横向运输, A→C、A′→C′、B→D、B′→D′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
(3)甲图和乙图中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甲图中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的是单侧光照,乙图中的环境因素是重力。
弯向光源生长。
2.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1)实验器材: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 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2)实验操作
如下图所示,A组和B组相互对照
(3)实验现象 A组中胚芽鞘右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直立生长
考点一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考纲要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Ⅱ)。
知识梳理 考点突破
达尔文的实验生长素的来自发现过程: 植物生

植物激素
素 的
的概念:


鲍森·詹森的实验 拜尔的实验 温特的实验
生长素的产生、 运输、分布: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向光生长的原因: 背__光__侧__比__向__光__侧__生__长__素__含__量__多_ , 背__光__侧__细__胞__生__长__快__,__向__光__弯__曲_
解题规律
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简单方法
(1)判断“长不长”:看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能否获得生长素。 ①能获得生长素,则生长。 ②不能获得生长素,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2)判断“弯不弯”:看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生长素的分布是否 均匀。 ①若生长素分布均匀,则直立生长。 ②若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则弯曲生长。
知识梳理
向光性、胚芽鞘、尖端、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精品优质课PPT课件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精品优质课PPT课件
学习目标
• 1.知识目标
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 2.能力目标
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家们细致的观察、严谨的实验设计、创新的实验方 法,体会其中的科学精神。
-
1
平凡的现象 不凡的思维
为什么苹果总是会掉落在地上?
为什么食物放久了会腐败?
植物为什么总是会向光生长?
1、实验①②自变量是?结论是? 尖端的有无 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
-
5
探究活动1
单侧光
①②

① ④ 单侧光
2、实验①③自变量是?结论是?
尖端是否接受光照
只有尖端感光时胚芽鞘才能向光弯曲
(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
6
探究活动1
单侧光
①②

① ④ 单侧光
3、实验①④对比得出什么结论? 尖端以下不是感光部位
-
7
探究活动1
单侧光
①②

① ④ 单侧光
4、发生弯曲的是什么部位?该部位两侧生长情况相同吗? 发生弯曲的是尖端以下部位 背光侧生长比向光侧快
-
8
结论递进1:达尔文的结论
结论:
• 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 • 尖端向下面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 • 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
9
拜尔的实验
• 拜尔将尖端切下,放在一 侧目的是
生 长 素 向 下 运 输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结论: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
20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
• 横向运输:尖端,主动运输; • 极性运输:尖端以下,主动运输; • 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被动运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向左侧弯曲生长 7.直立生长 8.向左侧弯曲生长 9.向右侧弯曲生长 10.不生长也不弯曲 24
5、下列是与生长素有关的实验,为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丁图 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1)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 母片(物质不能透过)、光源等。 (2)实验过程(按下图中甲、乙、丙的装置进行实验)。
7
1880年 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实验材料:
金丝雀虉(yì)草 单侧光、锡箔
8
小资料——胚芽鞘
胚芽鞘:植物胚芽外的锥形
套状物,是植物的第 一片叶子,可保护胚 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 长锥。
胚芽:植物胚的组成部分 之一。它突破种子的 皮后发育成叶和茎。
9
一段时间后
结论:胚芽鞘受单侧光照射弯曲生长。 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哪一部分有关?
单侧光照射使尖端产生的刺激传到 下部伸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 生长快。
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 刺激 可以 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端。
结论:胚芽鞘弯曲的原因是
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结论: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鞘 弯曲的化学物质是 生长素 。
1942年其他科学实验: 结论:正式确认吲哚乙酸(IAA) 21
1. 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向光性实验,可以发现感受光刺激
的部位和发生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C ) A.尖端和尖端 B.尖端和尖端下一段的向光一侧 C.尖端和尖端以下的一段 D.尖端和尖端下一段的背光一侧
2.植物向光性的形成,是由于单侧光使( B )
A.生长素在茎尖向光侧比背光侧的含量高
B.生长素在茎尖背光侧比向光侧的含量高
吲哚乙酸化学结构
1946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并确认 它就是IAA。
生长素的发现,是从研究植物向光性开始的,通过几 代科学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完成的。
也揭示了植物向光性的最终原因。 18
对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光使生长素背光 侧比向光侧分布得多 生长素促进生长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 --横向运输
究竟是不是化学物质呢? 如果是,是哪种化学物质?
16
1928年 温特的实验
自主学习
朝对侧 弯曲生长
既不弯曲 也不生长
结论:胚芽鞘尖端的确能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 端运输到伸长区,并能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生长。
17
生长素是什么物质?
1931年,荷兰科学家 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 了这种物质,经过鉴 定,知道它叫吲哚乙 酸(IAA)。
A段



B段
云母片




(3)实验结果:甲、乙、丙三个装置中的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
方向分别为:甲__胚___芽__鞘__直__立__生___长__、乙____胚__芽___鞘__向__光__源___生、长
丙__胚__芽__鞘___向__光__源__生___长_。 (4)实验结论:_在___单__侧__光__的___照__射__下__,___胚__芽__鞘__尖__端___生__长__素_ 的
28
29
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弯曲的部位: 尖端的下部 合成生长素的部位:胚的芽组鞘织尖端 ;具有分生能力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尖端以下的部分;生长旺盛
的部位
生长素运输方式: 主动运输
生长素运输方向:在尖端既进行横向运输,又进行
极性运输; 而尖端以下只进行 极性运输
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影响生长 素的合成
19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 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 显著影响的微量物质。
发现生长素之后,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赤霉 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植物激素。
20
观察与思考 达尔文的实验: 1910年詹森的实验: 1914年拜尔的实验: 1928年温特的实验:
归纳与结论
结论: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尖端 。 2、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1
2
3
4
5
在单侧光照射下, 植物朝向光源方 向生长。
向 光 性
6
(1)概念:在单侧光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 生长的现象。
(2)举例:放在窗口的盆栽植物植,物其向幼光嫩性枝的向原窗
外生长。
因是什么呢?
(3)意义: 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 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 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在B段 。
25
产生:主要在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着的种子 分布:多集中在 生长旺盛 的部位 运输:形态学上端到下端 (极性运输)
非极性运输

(成熟组织,

如韧皮部)



横向运输
下 运
(单一方向刺

激;局限于产
生部位)
26
a 形态学上端
b 形态学下端
C 形态学下端
d 形态学上端 27
C.茎尖感光部位的感光能为发生改变
D.茎尖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合成生长素的能力
发生改变
22
3、判断下列胚芽鞘的生长或弯曲方向
代表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A
B
C
D
直立 不弯曲 直立 向右弯
生长 不生长 生长 曲生长
23
4.判断下列各组胚芽鞘用左侧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它 们各自的生长情况。
1.向左侧弯曲生长 2.直立生长 3.向左侧弯曲生长 4.向左侧弯曲生长 5.向右侧弯曲生长
10


不生长也


感受光刺激的是哪部分?
11
用锡 箔把 罩上 尖端
罩上 伸长 区
合作 探究
生长但不弯曲
结论: 感光的部位在 胚芽鞘尖端。
弯向光源生长
分别遮盖胚芽鞘的顶端和伸长区 的目的是什么?
12
达尔文的猜测: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 这种刺激传递到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 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尖端产生的这种刺激究竟是什么? 是一种化学物质还是物理刺激(如挤 压)?
13

1910年 詹森的实验



结论: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 “刺激”可
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14
1914年 拜尔的实验
自 主


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
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15
根据达尔文、詹森、拜尔等一系列实验结果, 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 这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 曲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