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 第5章 圆管流动(完整资料).doc
流体力学第五章 圆管流动
当湍流充分发展时,τ 1
τ 2 , 雷诺应力占主导地位,τ 1可不计 :
τ 0 = τ 2 = ρk 2 y2 (
代入u* =
du 2 1 τ 0 dy ) ⇒ du = dy k ρ y
τ0 u 1 并积分可得 : = Iny + C ρ u* k
由边界条件y=∆,u=u0可得积分常数C 最后可得湍流速度分布为 : u u0 1 u0 1 ρ u* y = − In + In u* u* k u* k µ
∫ u′dt
0
T
2. 紊流层次结构和光滑管概念 2.1 紊流结构 (1)紊流核心区 紊流核心区 (2)层流底层 层流底层 (3)过渡区 过渡区 层流底层厚度
d δ = 30 Re λ
△—绝对粗糙度 绝对粗糙度 △/d—相对粗糙度 相对粗糙度 δ>△—水力光滑管(图a) △ 水力光滑管 水力光滑管( δ<△—水力粗糙管 图b) △ 水力粗糙管(图 ) 水力粗糙管
∆p 2 r +c 4µL
c=− ∆p 2 R 4µL
边界条件: r = R,u = 0;则可得定积分常数 则
∆p 2 2 u =− (R − r ) 4µL
u umax τ dr R
(5.2-13)
τ0
图 5-4 圆管层流的速度和剪应力分布
在半径r处壁厚为dr的微圆环,在dr上可视速度为常数, 圆环截面上的微流量dq为 2π∆p 2 2 dq=udA=u × 2π rdr= ( R − r )rdr 4µ L 积分上式得
2)剪应力分布规律 ) 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可求剪应力
τ =-µ
∆p du d ∆p 2 2 = −µ [ (R − r )] = r dr dr 4µL 2L
第五章 圆管层流ppt课件
(a)
(b)
(c)
图 5-1 雷诺实验装置 1 — 水龙头;2—容器;3—水管;4—容器;5—控制阀
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学院
打开水龙头1,使容器2保持溢流状态;再打开管3的控制阀5使水处于连续 滴出状态。为观察流动状态,在容器4中加入染色(如红色)液体。逐步打开阀 门5,使管3中流体流速变大,可以观察到: (1)当水平管3中流体流速较小时,染色流体呈一条鲜明的细流(线),非常 平稳,染色线与水平管轴线平行或重合(图5-1(a)); (2)当管中流速增大到某定值时,染色线开始弯曲颤动,这表明管内流体不 再保持安定,不仅有横向脉动速度,而且纵向速度脉动(图5-1(b)); (3)继续增大流速,染色液体不再保持完整形状而是破裂成杂乱无章、瞬息 变化的状态。当使管内流速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又重复前述状态。这就是著名的雷 诺实验。
d — 圆管直径,对异形管,则为水力直径,m
水力直径可表示为
— 动力粘度,Pa.s;
u— 管内平均流速,m/s;
― 流体密度,kg/m3;
4A d
式中: A — 过流断面面积。
— 湿周长度(与液面接触的壁面长度)。
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学院
雷诺数的物理性质及其成因:
水流的流态由惯性力和粘性力所起的作用大小所决定。 紊流:惯性力起主导作用,质点受约束降低,无规则的
u umax
τ
dr R
τ0
图 5-4 圆管层流的速度和剪应力分布
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学院
3 最大流速与平均流速
p 2 2 知,r=0时有最大流速 u ,且 由 u ( R r) max 4 L
p 2 u u ( r )r R m ax 0 4 L
流体力学 第5章 圆管流动
第5章圆管流动一.学习目的和任务1.本章学习目的(1)掌握流体流动的两种状态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2)切实掌握计算阻力损失的知识,为管路计算打基础。
2.本章学习任务了解雷诺实验过程及层流、紊流的流态特点,熟练掌握流态判别标准;掌握圆管层流基本规律,了解紊流的机理和脉动、时均化以及混合长度理论;了解尼古拉兹实验和莫迪图的使用,掌握阻力系数的确定方法;理解流动阻力的两种形式,掌握管路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的计算;了解边界层概念、边界层分离和绕流阻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雷诺数及流态判别,圆管层流运动规律,沿程阻力系数的确定,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计算。
难点:紊流流速分布和紊流阻力分析。
由于实际流体存在黏性,流体在圆管中流动会受到阻力的作用,从而引起流体能量的损失。
本章将主要讨论实际流体在圆管内流动的情况和能量损失的计算。
5.1 雷诺(Osborne Reynolds)实验和流态判据5.1.1 雷诺实验1883年,英国科学家雷诺通过实验发现,流体在流动时存在两种不同的状态,对应的流体微团运动呈现完全不同的规律。
这就是著名的雷诺实验,它是流体力学中最重要实验之一。
图5-1 雷诺(Osborne Reynolds)实验图5-2 雷诺实验结果105如图5-1所示为雷诺实验的装置。
其中的阀门T1保持水箱A 内的水位不变,使流动处在恒定流状态;水管B 上相距为l 处分别装有一根测压管,用来测量两处的沿程损失f h ,管末端装有一个调节流量的阀门T3,容器C 用来计量流量;容器D 盛有颜色液体,T2控制其流量。
进行实验时,先微开阀门T3,使水管中保持小速度稳定水流,然后打开颜色液体阀门T2放出连续的细流,可以观察到水管内颜色液体成一条直的流线,如图5-2(a )所示;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在管中流速较小时,它与水流不相混和,管中的液体质点均保持直线运动,水流层与层间互不干扰,这种流动称为层流(Laminar flow )。
流体力学第5章圆管流动教材
第5章圆管流动一.学习目的和任务1.本章学习目的(1)掌握流体流动的两种状态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2)切实掌握计算阻力损失的知识,为管路计算打基础。
2.本章学习任务了解雷诺实验过程及层流、紊流的流态特点,熟练掌握流态判别标准;掌握圆管层流基本规律,了解紊流的机理和脉动、时均化以及混合长度理论;了解尼古拉兹实验和莫迪图的使用,掌握阻力系数的确定方法;理解流动阻力的两种形式,掌握管路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的计算;了解边界层概念、边界层分离和绕流阻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雷诺数及流态判别,圆管层流运动规律,沿程阻力系数的确定,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计算。
难点:紊流流速分布和紊流阻力分析。
由于实际流体存在黏性,流体在圆管中流动会受到阻力的作用,从而引起流体能量的损失。
本章将主要讨论实际流体在圆管内流动的情况和能量损失的计算。
5.1 雷诺(Osborne Reynolds)实验和流态判据5.1.1 雷诺实验1883年,英国科学家雷诺通过实验发现,流体在流动时存在两种不同的状态,对应的流体微团运动呈现完全不同的规律。
这就是著名的雷诺实验,它是流体力学中最重要实验之一。
105如图5-1所示为雷诺实验的装置。
其中的阀门T1保持水箱A 内的水位不变,使流动处在恒定流状态;水管B 上相距为l 处分别装有一根测压管,用来测量两处的沿程损失f h ,管末端装有一个调节流量的阀门T3,容器C 用来计量流量;容器D 盛有颜色液体,T2控制其流量。
进行实验时,先微开阀门T3,使水管中保持小速度稳定水流,然后打开颜色液体阀门T2放出连续的细流,可以观察到水管内颜色液体成一条直的流线,如图5-2(a )所示;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在管中流速较小时,它与水流不相混和,管中的液体质点均保持直线运动,水流层与层间互不干扰,这种流动称为层流(Laminar flow )。
比如,实际中黏性较大的液体在极缓慢流动时,属层流运动。
随后,逐渐开大阀门T3,增大管中液体流速,流速达到一定速度时,管内颜色液体开始抖动,具有波形轮廓,如图5-2(b )所示。
传输原理管道中的流动
Re大于某上界时,完全发展的湍流
• 从空间角度看,即使Re >Recr,在管内中心沿流动方向 也存在着层流区、过渡区和湍流区。
5.2 湍流的流动
二、充分发展流
• 无论层流还是湍流, 都假定流体充满圆管 的整个截面。在实际 管道中,从入口处开
始,流动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如图所示,假设均 匀流进入直径为d的直圆管。将入口至边界层汇合这一 段称为入口段,其长度为L,而充分发展流是层流还是 湍流则取决于雷诺数。
• 上式两边同除以δA,即得湍流剪应力:
t y' x
• 由于 d x= xy1+ l'-xy1,对其进行泰勒(Taylor)
级数展开,并略去高阶项可得:
xxy1l'xy1l'd d yx
• 混合长度理论假定,速度差 等于微团经自由程l′纵向脉
动后,引起的流层微团沿x轴方向的脉动速度 ,因此:
' x
5.4 圆管内湍流速度分布
• 经实验修正后,上式可以更正确地表示为:υxm=υxmax4.07υ*。该公式为平均速度与最大速度之间的关系。
• 右图给出了平均速度相 等但雷诺数不同时,层 流与湍流的速度分布剖 面。由图可见,层流速 度分布为抛物线形状;
• 湍流速度分布仅在边界层变化大,在湍流核心区变化 较小;同样是湍流(见图中Re=104及Re=106所对应的速 度分布),Re愈大湍流核心区速度愈接近于平均速度。
式,井把自然对数改为常用对数后就得到速度分布的
对数规律: x 5.75lgy* 5.5
*
v
• 由层流底层到湍流核心的转变点的对应值如下:
* y 11.6 v
流体力学第五章 管中流动-1
Re vd 1.0 0.1 76453 Rec 2300 6 1.308 10
管中流动为湍流。 (2) Rec vc d
vc
Rec
d
1.308 106 2300 0.03 0.1
2012年12月15日 20
5.2 圆管中的层流
本章所讨论的流体 1. 流体是不可压缩的; 2. 运动是定常的;
主要内容: • 速度分布 • 流量计算 • 切应力分布 • 沿程能量损失
2012年12月15日 21
过流截面上流速分布的两种方法
vd
我们知道当
较小,即速度和管子直径较小而粘度较大时出现层流
哈根-伯肃叶(Hagen-Poiseuille)定律, 它与精密实验的测定结果完全一致。
2012年12月15日 26
粘 度 的 测 定 方 法
利用哈根-伯肃叶(Hagen-Poiseuille)定律可以测定粘度,它是测 定粘度的依据。因为,根据公式可以导出:
pd 4
128qvl
pd 4t
4 A 4 Bh 2h 4cm S 2B vd 要使 Re H 2320 v 0.017 m / s dH
2012年12月15日 18
例题三:某段自来水管,d=100mm,v=1.0m/s,
水温10℃, (1)试判断管中水流流态? (2)若要保持层流,最大流速是多少?
(2)速度分布具有轴对称性,速度分布呈抛物线形。 (3)等径管路中,压强变化均匀。 (4)管中的质量力不影响流动性。
2012年12月15日 22
• 1.第一种方法 • 根据圆管中层流的流动特点,对N-S方程式
流体力学圆管流动(new0)
Re
Re
4功率损失N Pq d 4 P2 128 Lq2 8Lv2
128 L
d4
5.4 圆管中的紊流
1. 紊流概念及研究方法
紊流特征:1. 各层质点相互掺混 2. 运动要素要脉动
瞬时值
u u u
p p p
将运动要素瞬时值看成时间平均值与脉动值叠加的方法 叫运动要素时均化处理。以后就以时均值替代瞬时值研究。
❖层流:流体质点无横向脉动,质点互不混杂,层次分明,
稳定安详的流动状态。
❖紊流 :流体质点不仅在轴(横)向而且在纵向均有不规
则脉动速度,流体质点杂乱交错的混沌流动现象。
2、雷诺数——流态判别准则
雷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与流动状态的相关的流速、管径、动力粘度 和密度可归结为一个无因数——雷诺数。
Re ud ud v
随着Re的增大, 湍流运动会增大, 2会不断增大;
当Re很大时,湍流运动很剧烈时,1 = 2,1可忽略不计
3. 紊流基本理论——普朗特混合长度理论
两条假设: (1)类似于分子的平均自由行程,
紊流流体微团有一个“混合长度”l 。
如图,对于某一给定的y点,( y l) 和 ( y l)的流体微团各以时间间隔 dt到达y点,在此之前,保持原来的时均速度 u( y l)和 u( y l)
r2)
u max
知,r=0时有最大流速 u(r) p R2
r0 4L
u
max,且
平均流速
u=Q A
pd 2 32L
p 8L
R2
1 2
umax
2)剪应力分布规律
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可求剪应力
- du d [ p (R2 r2 )] p r
圆管中的层流、紊流运动
杨庆华 制作
Copyright@2006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流体力学教研室
第五章 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
•
• • • • •
§5–1 概述
§5–2 粘性流体的流动型态 §5–3 均匀流基本方程 §5–4 圆管中的层流运动 §5–5 圆管中的紊流运动 §5–6 局部水头损失
§5–4 圆管中的层流运动
dux 1 dy u* k y ux 1 ln y C u* k ( y 0 )
说明:在紊流核心区(y>0),紊流流速呈对数规律分布。
谢 谢!
u 0
0
u 0 u*
2 u*
u* 0
结论:粘性底层中的流速随y呈线性分布。
3、粘性底层的厚度 实验资料表明:当
y 0
时,
u* 0
0 11.6
u*
11.6
0 2 0 由 0 v v v u* v 8 8 8 8
一、流速分布
r y r r0 u
r
r0 umax
v
1、圆管层流的流速分布
u
gJ 2 2 (r0 r ) 4
物理意义: 圆管层流过水断面上流速分布呈旋转抛物面分布。
2、最大流速 圆管层流的最大速度在管轴上(r=0)
umax u
r 0
gJ 2 r0 4
又有 u
gJ 2 2 r (r0 r ) umax[1 ( ) 2 ] 4 r0
3、断面平均流速
q 1 1 v V udA 2 A A A r0
r0
0
gJ 2 2 gJ 2 1 (r0 r )2rdr r0 umax 4 8 2
第5章-圆管流动
e/d
Re
莫迪图λ
结论
0.03 0.1473 0.00102 1.732×106 0.02 用0.02重算
0.02 0.1358 0.0011 1.87×106 0.02
一致
d 0.298 1/5 0.1358m 即设计的最小管径为0.1358m
5.6 圆管湍流的沿程损失
5.6.3 非圆管的湍流沿程损失
——摩擦阻力系数,与
管径d、管中流速u和管 壁的光滑程度有关;
5.4 圆管中流体的湍流运动:
湍流剪应力分布与普朗特混合长度理论
1
2'
du dy
ux'
u
' y
平均值:
脉动值:
Re数较小时,1 占主导地位
Re数很大时, 2 1
牛顿内摩擦力 雷诺应力
y
u(y l')
第五章 圆管流动
内容提纲
5.1 雷诺实验与流态判据 5.2 圆管中流体的层流运动 5.3 椭圆管中流体的层流运动(自学) 5.4 圆管中流体的湍流运动 5.5 流体运动的两种阻力 5.6 圆管湍流的沿程损失 5.7 管路的局部损失 5.8 管路计算(自学)
按流体与固体接触情况来分,流体运动主要有下列四种形式。
1 2 umax
(层流时平均速度为最大速度的1/2)
5.4 圆管中流体的湍流运动:
湍流运动:三维随机运动,脉动性
瞬时速度 = 时均速度 + 脉动速度
u u u'
u 1
T
udt
T0
u' u u, 1 T u'dt 0
《流体力学》第五章孔口管嘴管路流动
2g
A
C O
C
(C
1)
vc2 2g
(ZA
ZC )
pA
pC
Av
2 A
2g
令
H0
(Z A
ZC )
pA
pC
AvA2
2g
§5.1孔口自由出流
1
则有
vc
c 1
2gH0
H0
(Z A
ZC )
pA
pC
AvA2
2g
H0称为作用水头,是促使
力系数是不变的。
§5.4 简单管路
SH、Sp对已给定的管路是一个定数,它综合 反映了管路上的沿程和局部阻力情况,称为 管路阻抗。
H SHQ2
p SpQ2
简单管路中,总阻力损失与体积流量平方成 正比。
§5.4 简单管路
例5-5:某矿渣混凝土板风道,断面积为1m*1.2m, 长为50m,局部阻力系数Σζ=2.5,流量为14m3/s, 空气温度为20℃,求压强损失。
2v22
2g
1
vc2 2g
2
vc2 2g
令 H0 (H1 ζH12:局)液部体p阻1 经力p孔2系口数处1v的122g1 2v22
1
H1 H
H2
2
2
H0 (1 2 ) 2vcg2突ζ然2:液扩体大在的收局缩部断阻面力之系后数 C
C
§5.2 孔口淹没出流
1
c 1
2gH0
Q A 2gH0 A 2gH0
出流
H0
工程流体力学流体在圆管中的流动
l
流速分布
l
dr
d
p2
u
z2 z1
p1 dG
1
速度分布:u
gh f 4l
(r0 2
r2)
p
4l
(r0 2
r2)
其中 r0是圆管半径。
此处p,并不仅仅是 ( p1 p2 ),当且仅当,z1 z2时,p p1 p2。
可见:
速度和半径之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管轴处流速达到最大。
2、流量
层流化;
• 利用控制湍流拟序结构来控制湍流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例如,
湍流减阻和降低噪声。
➢ • 湍流实验是认识湍流的重要工具,湍流研究也促进了流 体力学实验技术的发展;
➢ • 流场显示技术(氢气泡技术,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等)和 湍流场的精细定量测量技术(粒子图像测速法等)相结合, 可以获得既直观又可靠的湍流场信息
流速增大时,颜色水看是动荡,但仍保持 完整形状,管内液体仍为层流状态,当到 达到某一值 v时k ,颜色线开始抖动、分散。 这是一种由层流到湍流的过渡状态。
当流速达到一定值时,质点运动曾现一种 紊乱状态,质点流动杂乱无章,说明管中 质点流动不仅仅在轴向,在径向也有不规 则的脉动现象,各质点大量交换混杂,这 种流动状态称为湍流或紊流。
2、动量修正系数
v2dA
A
V 2A
4 3
动能修正系数和动量修正系数都是大于1的正数,且 速度分布越均匀,则修正系数越小。
4.2.4 层流的沿程损失 沿程能量损失可以用压强损失、水头损失或功率损失 三种形式表示:
1、压强损失
由:V qV p R2 pd 4
A 8l 32l
移相,得:p 32l V KV
流体的流动状态与管径有关。
《流体力学》孔口管嘴管路流动-文档资料
与自由出流速度系数相比,其值相等,但含义不同。
§5.2 孔口淹没出流
9
Q A 2g H 0A2g H 0
➢ 上式即淹没出流流量公式。与自由出流的公式相 同,但自由出流时上游的速度头全部转化为作用 水头,而淹没出流时,仅上下游速度头之差转换 为作用水头。
➢ 具有自由液面的淹没出流,作用水头为:
Ac A
Q v c A A2 g H 0 A2 g H 0
称μ为流量系数。上式即孔口自由出流的 基本公式。
§5.1孔口自由出流
6
收缩系数ε因孔口开设的位置不同而造成收缩 情况不同,因而有较大的变化。
非全部收缩时的收
缩系数比全部收缩 时的大,其流量系 数也相应增加。
b
a l> 3 a
I
III IV
1
H1 H
H2
2
2
H0 (1 2 ) 2vcg2ζ2然:液扩体大在的收局缩部断阻面力之系后数突C
C
§5.2 孔口淹没出流
8
vc
1
1 2
2gH0
1
则出流流量为:
Q vcA cvcA11 2A 2gH 0
H1 H
H2
1
2
2
C
C
ζ1:液体经孔口处的局部阻力系数 ζ2:液体在收缩断面之后突然扩大的局部阻力系数 因为: ζ2 约等于1,所以淹没出流速度系数 :
H0(H1H2)p1 p21v122g2v2 2
ζ1:液体经孔口处的局部阻力系数 ζ2:液体在收缩断面之后突然扩大的局部阻力系数 12
气体出流一般为淹没出流,但用压强差代替 水头差:
Q A 2p0
p0(pApB)(AvA 22BvB 2)
流体力学之管中流动
p 2 2 p 4 pd 4 ( R r )2rdr R 4l 8l 128l
p
128qV l d
4
测定粘度
pd 4t
128lV
三、平均流速和最大速度
平均流速
qV pR4 p 2 v R 2 A 8 lR 8l
r=0处,得管轴最大流速
l hf d
v2 2g
5-1 雷诺实验
雷诺实验装置
一、两种流态 实际流体具有两种不同的流动型态是由英 国物理学家雷诺通过实验而发现的。 层流(Laminar Flow):各流层质点互不 掺混,分层有规则的流动状态。 紊流(Turbulent Flow):质点运动轨迹 极不规则,各流层质点剧烈掺混。
1 v udA A A
管中湍流的切应力分布和速度分布
1.粘性底层、水力光滑管与水力粗糙管
粘性底层
固体通道内紊流,以圆管中紊流为例,根据紊流速 度分布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如图所示)。 粘性底层 壁面附近一个极薄的流层,厚度一般 小于1mm,由于粘性作用,在壁面上流 速为零,流速梯度很大,呈线性分布。 受边壁限制,流体质点基本上不能作 横向运动。粘滞切应力起主导作用, 厚度可按下式计算
32.8d Re
紊流核心
紊流充分发展,流速呈对数分布 。
过渡区
粘性底层和紊流核心之间的过渡段,习 惯上将过渡区也划入紊流核心区。
注意:粘性底层虽然很薄,但它对紊流的流速分布 和流动阻力都有重大影响。
水力光滑管
当 时,管壁的绝对粗糙度完全淹没在粘 性底层中,流体好象在完全光滑的管子中流动, 这时称为水力光滑管。
工业管道和柯列勃洛克 (Calebrook)公式
流体力学管流PPT精选文档
图2
30
§5-3 孔口出流和管嘴出流
一.孔口出流: 孔口出流:
孔口面积为A, 射流喉部面积为Ac, Ac=εA, ε称为收缩系数。
1. 孔口自由出流:
如图,对0-0和C-C断面列伯努利方程:
H pa pa Vc2 Vc2 2g 2g
31
§5-3 孔口出流和管嘴出流
0.95 ~ 1.04,工程中一般取 1.0。
特例:
管路淹没出流,出口处的局部损失,如图:
hj
(V1 V2 )2 2g
V12 2g
1
V12 2g
1 1.0
20
§5-2 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
三.圆管断面突然缩小:
hj
0.5(1
A2 ) V22 A1 2g
21
§5-2 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
书上P161例5-6:
HmH(1dl1)V22g2
即出口流速为:
V2
2g(HmH) 1λ l
29.8(4010) 10.03 40
d1
0.15
8.08(m/s)
故流量为:Q 4 d 1 2V 2 4 0 .1 5 2 8 .0 8 0 .1 4 3 (m 3 /s)
水头线如图2所示。
d1
图2
26
§5-2 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
35
§5-4 有压管流的水力计算
二.短管的水力计算:
书上P167例5-9:
已知:L1=300m , L2=400m , d1=0.2m , d2=0.18m,λ1=0.028 , λ2=0.03, 阀 门 处 ζ=5, 其 余 各 处 局 部 水 头 损 失 忽 略 不 计 , ΔH=5.82m。求:Q=?
流体力学4
2、起始段长度:层流 L*=0.02875dRe; 紊流 L*=(25~40)d。 3、① 如果管路很长,l»L* , 则起始段的影响可以忽略,用
64 ② 工程实际中管路较短, Re 考虑到起始段的影响,取 75 Re
5—3 圆管中的湍流
一、时均流动与脉动
管中湍流的速度随时在发生变化, 这种瞬息变化的现象称为脉动。 研究湍流的方法是统计时均法, 研究某一时间段内的湍流时均特性。
三、管路特性
管路特性就是指一条管路上水头H(hW)
与流量qV之间的函数关系,用曲线表示 则称为管路特性曲线。 hW=k· V2 q
例题1:图示两种状态,管水平与管自然 下垂,那种状态流量大,为什么?
1
3
Z2
2
Z1
解:分别对1、2断面及1、3断面列伯努 利方程,有
l V2 l V2 z1 ( 入 ) 2 g (1 入 ) 2 g d d l V2 2 z 2 (1 入 ) 2 g d
d 2g
64 层流 Re
75 ;工程中取 Re
68 0.25 紊流 0.11( R d ) e
5—5 圆管中的局部阻力
局部损失
V hj 2g
2
一、局部阻力产生的原因 1、漩涡; 2、速度的重新分布。
二、几种常用的局部阻力系数 1、管路截面的突然扩大
(V1 V2 ) hj 2g
5—2 圆管中的层流
一、速度分布与流量 p 2 2 1、速度分布 v (R r ) 4l
可简写为 v A Br 公式说明过流断面上的速度v与半径r 成二次旋转抛物面的关系。
流体力学 第五章 管中流动
9 8
(3)湍流过渡区
a.工业管道 当量粗糙度Δ e——和工业管道粗糙区值相等的同直 径的尼古拉兹粗糙管的粗糙度
常用工业管道的Δe
管道材料 新氯乙烯管
Δe(mm)
0~0.002
管道材料 镀锌钢管 新铸铁管 钢板制风管 混凝土管
Δe(mm)
0.15 0.15~0.5 0.15 0.3~3.0
铅管、铜管、 0.01 玻璃管 钢管 0.046 涂沥青铸铁管 0.12
4.功率损失
P h f gqV
8lq pqV 4 r0
2 V
5. 层流流动入口段长度
x=0 壁面滞止
边界层增长
0<x<L
L 0.058 d Re
边界层充满管腔
x=L
充分发展段
x>L
湍流:L≈(25~40)d
Re 100, L 3d , L 30d Re 1000
64 l v 设为层流 h f Re d 2 g
2
解得运动粘度
2 gd 2 hf 8.54106 m 2 / s 64lv
校核流态
Re
vd
1918 2000
计算成立
例1:有一圆管,在管内通过 0.013cm2 / s 的水,测得通过
3 cm 的流量为 40 ,在管长25m的管段上测得水头损失为2cm, s
惯性力与粘性力作用之比——判断流态
4 层流湍流形成的原因
当雷诺数较小而不超过临界值时,支配流动的主要因 素是粘性力。
当雷诺数增大并超过临界值时,支配流动的主要因素 是惯性力。
当雷诺数介于上下临界值之间时,层流往往是不稳定 的。
流体力学 第5章 圆管流动..
第5章圆管流动一.学习目的和任务1.本章学习目的(1)掌握流体流动的两种状态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2)切实掌握计算阻力损失的知识,为管路计算打基础。
2.本章学习任务了解雷诺实验过程及层流、紊流的流态特点,熟练掌握流态判别标准;掌握圆管层流基本规律,了解紊流的机理和脉动、时均化以及混合长度理论;了解尼古拉兹实验和莫迪图的使用,掌握阻力系数的确定方法;理解流动阻力的两种形式,掌握管路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的计算;了解边界层概念、边界层分离和绕流阻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雷诺数及流态判别,圆管层流运动规律,沿程阻力系数的确定,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计算。
难点:紊流流速分布和紊流阻力分析。
由于实际流体存在黏性,流体在圆管中流动会受到阻力的作用,从而引起流体能量的损失。
本章将主要讨论实际流体在圆管内流动的情况和能量损失的计算。
5.1 雷诺(Osborne Reynolds)实验和流态判据5.1.1 雷诺实验1883年,英国科学家雷诺通过实验发现,流体在流动时存在两种不同的状态,对应的流体微团运动呈现完全不同的规律。
这就是著名的雷诺实验,它是流体力学中最重要实验之一。
105如图5-1所示为雷诺实验的装置。
其中的阀门T1保持水箱A 内的水位不变,使流动处在恒定流状态;水管B 上相距为l 处分别装有一根测压管,用来测量两处的沿程损失f h ,管末端装有一个调节流量的阀门T3,容器C 用来计量流量;容器D 盛有颜色液体,T2控制其流量。
进行实验时,先微开阀门T3,使水管中保持小速度稳定水流,然后打开颜色液体阀门T2放出连续的细流,可以观察到水管内颜色液体成一条直的流线,如图5-2(a )所示;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在管中流速较小时,它与水流不相混和,管中的液体质点均保持直线运动,水流层与层间互不干扰,这种流动称为层流(Laminar flow )。
比如,实际中黏性较大的液体在极缓慢流动时,属层流运动。
随后,逐渐开大阀门T3,增大管中液体流速,流速达到一定速度时,管内颜色液体开始抖动,具有波形轮廓,如图5-2(b )所示。
流体力学第5章管内不可压缩流体运动
p 32vl 32 0.285 6 50 273600N / m2
d2
0.12
• (3)管路中的最大速度: • (4)壁面处的最大切应力:
umax 2v 2 6 12m / s
max
p 2l
r0
273600 0.05 2 50
136.8N
/ m2
5.2 湍流流动及沿程摩擦阻力计算
Re数越大——粘性底层的厚度越薄;流速越低,
第5章 管内不可压缩流体运动
5.1 管内层流流动及粘性摩擦损失
• 【内容提要】 本节主要讨论流动阻力产生的原因及分类 ,同时讨论两种流态及转化标准
并且在此基础上讨论圆管层流状态下流速分布、流量计算、切应力分布、沿 程水头损失计算等规律。
5.1.0概述(阻力产生的原因)
1、阻力产生的原因 (1)外因 • ①断面面积及几何形状 • ② 管路长度 L:水流阻力与管长成正比。 • ③管壁粗糙度:一般而言,管路越粗糙,水流阻力越大。
• 【内容提要】 • 本节简要介绍紊流理论及湍流沿程阻力系数的计算
5.2.1 湍流漩涡粘度与混合长度理论
• 湍流的产生
5.2.1 湍流漩涡粘度与混合长度理论
• 湍流的产生 • ① 层流在外界环境干扰的作用下产生涡体(湍流产生的先决条件)。 • ② 雷诺数大于临界雷诺数(湍流产生的必要条件)。
5.2.1 湍流漩涡粘度与混合长度理 论
5.1.1 层流与湍流流动
2、流态的判别:
(3)雷诺数
(无量纲数)
Re dv dv 式中,ρ—流体密度;v—管内流速;d—管径;μ—动力粘性系数;—运动粘性系
数
5.1.1 层流与湍流流动
2、流态的判别: (3)雷诺数 • ① 雷诺数Re是一个综合反映流动流体的速度、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5章圆管流动一.学习目的和任务1.本章学习目的(1)掌握流体流动的两种状态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2)切实掌握计算阻力损失的知识,为管路计算打基础。
2.本章学习任务了解雷诺实验过程及层流、紊流的流态特点,熟练掌握流态判别标准;掌握圆管层流基本规律,了解紊流的机理和脉动、时均化以及混合长度理论;了解尼古拉兹实验和莫迪图的使用,掌握阻力系数的确定方法;理解流动阻力的两种形式,掌握管路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的计算;了解边界层概念、边界层分离和绕流阻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雷诺数及流态判别,圆管层流运动规律,沿程阻力系数的确定,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计算。
难点:紊流流速分布和紊流阻力分析。
由于实际流体存在黏性,流体在圆管中流动会受到阻力的作用,从而引起流体能量的损失。
本章将主要讨论实际流体在圆管内流动的情况和能量损失的计算。
5.1 雷诺(Osborne Reynolds)实验和流态判据5.1.1 雷诺实验1883年,英国科学家雷诺通过实验发现,流体在流动时存在两种不同的状态,对应的流体微团运动呈现完全不同的规律。
这就是著名的雷诺实验,它是流体力学中最重要实验之一。
图5-1 雷诺(Osborne Reynolds)实验图5-2 雷诺实验结果如图5-1所示为雷诺实验的装置。
其中的阀门T1保持水箱A内的水位不变,使流动处在恒定流状态;水管B上相距为l处分别装有一根测压管,用来测量两处的沿程损失h,管末端装f有一个调节流量的阀门T3,容器C用来计量流量;容器D盛有颜色液体,T2控制其流量。
进行实验时,先微开阀门T3,使水管中保持小速度稳定水流,然后打开颜色液体阀门T2放出连续的细流,可以观察到水管内颜色液体成一条直的流线,如图5-2(a)所示;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在管中流速较小时,它与水流不相混和,管中的液体质点均保持直线运动,水流层与层间互不干扰,这种流动称为层流(Laminar flow)。
比如,实际中黏性较大的液体在极缓慢流动时,属层流运动。
随后,逐渐开大阀门T3,增大管中液体流速,流速达到一定速度时,管内颜色液体开始抖动,具有波形轮廓,如图5-2(b)所示。
继续增大流速,颜色液体抖动加剧,并在某个流速/u(上临界流速)时,颜色液体线完全消失,颜色液体溶入水c流中,如图5-2(c)所示;这种现象是液体质点的运动轨迹不规则,各层液体相互剧烈混和,产生随机的脉动,这种流动称为湍流(Turbulent flow)或紊流。
上述实验是液体流速由小到大的情况,流速由大到小的实验过程是首先全开阀门T3,让水流在水管B中高速流动,形成湍流状态,然后适当打开颜色液体阀门T2,使颜色液体溶入水流中;然后缓慢关小阀门T3,使液体流速逐渐降低,当流速减到某一值u(下临界流速)时,流动形态就由湍流变成层流。
这c两次实验所不同的是,由层流转变成湍流时的流速/u要小于由c湍流转变成层流的流速u。
c实验表明,流体流动具有两种形态,并且可以相互转变。
5.1.2 流态判据上述实验告诉我们流体流动有层流和湍流两种流态,以及流态与管道流速间的关系,可以用临界流速来判别。
通过对雷诺实验的数据测定和进一步分析,流态不但与断面平均流速v有关,而且与管径d 、液体密度ρ以及其黏性μ有关。
归结为一个无因数——雷诺数(Reynolds number )——作为判别流动状态的准则。
雷诺数Re 为Re ud ud ρμν== (5.1-1) 式中 ρ――流体密度,kg/m 3;u ——管内平均流速,m/s ;μ——动力黏度,Pa.s ;μνρ=——运动黏度,m 2/s ; d ——圆管直径,对于非圆管为水力直径,m 。
水力直径d 可表示为χAd 4= (5.1-2)式中 A ——过流断面面积。
χ——过流断面上流体与壁面接触的周界,称为湿周长度。
雷诺实验及其他大量的实验表明,与下临界流速对应的雷诺数几乎不变,约为Re 2320c=(称为下临界雷诺数),而与上临界流速对应的雷诺数随实验条件不同在2320~13800的范围内变化。
对于工程实际来说可取下临界雷诺数为判别,即:Re Re≤时c为层流;Re Re>时为湍流。
c由上述可知,流态不仅反映了管道内液体的特性,同时还反映了管道的特性。
雷诺数是判别流态的标准。
5.2 圆管中的层流运动圆管中的层流运动常见于工程实际中,在机械工程上尤其常用,如液压传动、润滑油管、滑动轴承中油膜的流动等。
研究圆管层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2.1 建立圆管中层流运动微分方程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基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S)方程的简化分析,第二种方法是基于微元流体的牛顿力学分析法。
前者只要根据层流特点简化即可,为应用N-S方程以后解决湍流等问题奠定基础;后者简明扼要,物理概念明确。
第一种分析方法将在下一节中讲述,下面介绍第二种方法。
5.2.1.1 牛顿力学分析法管内流动的沿程损失是由管壁摩擦及流体内摩擦造成的。
首先建立关于水平圆管内流动的摩擦阻力与沿程损失间的关系;如图5-3所示,取长为dx ,半径为r 的微元圆柱体,不计质量力和惯性力,仅考虑压力和剪应力,则有 02)(22=-+-τππdx dp p r p r得2dp r dx τ=-由于2121p p dp p dx x x L-∆==-- 根据牛顿黏性定律dr du μτ-=,再考虑到Lp dx dp ∆-=,则有 r L p dr du μ2∆-= (5.2-1)5.2.1.2 速度分布规律与流量对式(5.2-1)作不定积分,得c r L p u +∆-=24μ (5.2-2)边界条件R r =时,0=u ;0r =时,max u u =。
则可定积分常数24R Lp c μ∆-=并代入上式,得 )(422r R L p u -∆-=μ 和2max 4R p u L μ∆= (5.2-3)式(5.2-3)表明,圆管层流的速度分布是以管轴线为轴线的二次抛物面,如图5-4所示。
图 5-3 圆管层流(二)在半径r 处取壁厚为dr 的微圆环,在dr 上可视速度u 为常数,圆环截面上的微流量dq 为:2222()4p dq udA u rdr R r rdr L ππμ∆==⨯=- (5.2-5) 积分上式,可求圆管流量q422002()4128R R p d q dq R r rdr p L L ππμμ∆==-=∆⎰⎰ (5.2-6)式(5.2-16)称哈根-伯肃叶定律(Hagen-Poiseuille law ),它与精密实测结果完全一致。
5.2.1.3 最大流速与平均流速由式(5.2-3)知2max 4R p u L μ∆= (5.2-7)由式(5.2-6)可求平均流速u 22max 13282q pd p u R u A L L μμ∆∆====(5.2-8)5.2.1.4 剪应力分布规律由式(5.2-3)并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可求剪应力τr L p r R L p dr d dr du 2)](4[22∆=-∆-=μμμτ=- (5.2-9)图 5-4 圆管层流的速度和剪应力分布由上式知,剪应力τ服从线性分布,如图5-4所示,并且R r =时管壁上的剪应力τ即最大值m ax τ,即d u R L p μττ82max 0=∆== (5.2-10)5.2.1.5 压力损失p ∆或L h由式(5.2-6)可求流体在圆管流经L 距离后的压降p ∆4212832qL Lu p d d μμπ∆== (5.2-11)压力损失p ∆也可用液柱高度形式表示u gd L g u d L g u d L p h L 222322Re 642ρμλγ===∆= (5.2-12)式(5.2-12)为圆管层流时的损失计算公式,称达西公式(Darcy equation ),式中λ称沿程阻力系数,对于水Re 64=λ,对于油液Re 80~75=λ。
5.2.1.6 功率损失L N242241288128L q L d N pq Lu p L d μππμμπ=∆===∆(5.2-13)【例5-1】 在长度1000=l m,直径300=d mm 的管路中输送密度为ρ=0.95kg/m 3的重油,其重量流量6.2371=G kN/h ,求油温分别为10°C (运动黏度为=υ25cm 2/s )和40°C (运动黏度为15=υcm 2/s)时的水头损失。
【解】 体积流量2371.60.07080.959.83600G q g ρ===⨯⨯m 3/s 平均速度20.07080.34q v A π===⨯1m/s 10°C 时的雷诺数110030Re 120232025vdν⨯===< 40°C 时的雷诺数210030Re 200232015vd ν⨯===<该流动属层流,故可以应用达西公式计算沿程水头损失。
703.908.923.012011000642Re 64222121=⨯⨯⨯⨯⨯=⋅⋅=⋅=g v d l g v d l h f λm 油柱高 同理,可计算40°C 时的沿程水头损失421.548.923.0200110006422=⨯⨯⨯⨯⨯=f h m 油柱高5.3 椭圆管层流在上一节中,已经分析了圆管中层流的情况。
由于医疗设备等技术的发展,非圆管特别是椭圆管也被应该在流体输送管道中。
这一节将分析较少见的椭圆管层流的问题。
5.3.1 椭圆管流体运动微分方程由数学知识可知,如图5-5所示,椭圆形方程为22221x z a b += (,a x a b z b -≤≤-≤≤) (5.3-1)前面已经提到分析管中层流有两种方法,这里运用基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 -S )方程的简化分析。
参看图5-5,取0-xyz 坐标系,y 轴与椭圆管轴线重合。
层流仅有y 向的运动,没有x 0x z u u ==0y u ≠;另图5-5 椭圆形管道外,在层流状态下,流态稳定,故惯性力和质量力可不计,即0===dtdu dt du dt du z y x 和0x y z f f f ===。
则一维层流状态条件下,根据如上设定,直角坐标系中的N -S 方程可简化为:2222221()0x x x u u u p v x y z y p p x z ρ⎧∂∂∂∂++=⎪⎪∂∂∂∂⎨∂∂⎪==⎪∂∂⎩ (5.3-2)上式(5.3 -2)知,p 与x, z 无关,仅为y 的函数,则p dp y dy ∂=∂;又由不可压缩流体在稳态流条件下的连续方程为0=∂∂+∂∂+∂∂z u y u x u z y x ,因0x z u u ==,则有0y u y ∂=∂,220y u y∂=∂,另外,流体为一维流动,y u u =,则上式简化为 22221p u u y x z μ∂∂∂=+∂∂∂ (5.3-3)上式即为椭圆管内流体运动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