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门概述分析
六(1)被子植物概述
我国有 2 700 多属,约 3 万多种。分 2 个纲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木兰纲)
(百合纲)
子叶
2片
1片
根系
直根系
须根系
维管束
环状排列
散生
具形成层
无形成层
叶脉
网状脉
平行脉或弧形脉
花基数 5 或 4,极少3
3 基数极少4
花粉粒
3 个萌发孔
单一萌发孔
孢子叶球 小孢子叶 大孢子叶 小孢子囊 大孢子囊 小孢子母细胞 大孢子母细胞 小孢子 雄配子体
胚囊(单核)
大孢子
胚囊(成熟)
雌配子体
第 10 章 被子植物 (Angiosperm)
10.1 被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1. 具有真正的花
典型的被子植物的花包括: 花柄和花托 花萼和花冠 雄蕊群 雌蕊群
2. 具雌蕊 柱头 花柱 子房:心皮、胚珠
3. 具双受精现象 1 个精子 + 卵细胞 → 受精卵 → 胚 1 个精子 + 极核 → 受精极核 → 胚乳
4. 孢子体高度发达 形态、结构、生活型多样化
5. 配子体进一步退化 雄配子体 成熟花粉粒 雌配子体 胚囊
10.2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10.3 被子植物的分类
被子植物约有 1 万多属,20 多万种;
分类 裸子植物门:胚珠落露,不形成果实 有颈卵器,无精子器 被子植物门:胚珠由心皮包被,形成果实 无精子器和颈卵器
裸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1. 孢子体发达 2. 胚珠裸露 3. 具有颈卵器的构造 4. 传粉时花粉管直达胚珠 5. 具多胚现象
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一些名词对照
种子植物
孢子植物
花 雄蕊 雌蕊(心皮) 花粉囊 胚珠(珠心) 花粉母细胞 胚囊母细胞 花粉粒(单核) 花粉粒(两细胞以上)
第七章 被子植物门
第七章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被子植物为适应陆地生活进化至十分完善的、种类繁多的一大类群,现已知的被子植物大约有30万种,占植物界的半数以上。
一、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1、具有真正的花具有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4部分,而且位置不变。
2、具有雌蕊,形成果实。
雌蕊由心皮组成,每个心皮包括子房、花柱、柱头3部分。
胚珠包藏于子房内,得到子房的保护。
受精后发育成果实,既保护种子成熟,又帮助种子扩散。
3、具有双受精现象,形成三倍体胚乳。
所有被子植物都有双受精现象,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祖先的证据。
4、孢子体高度发达外部形态:多样化,草、灌、乔均有;生活习性有自养、寄生、腐生;生活环境多样:水生、沙生、石生、盐碱地的植物。
内部结构:木质部主要由导管组成,韧皮部由筛管组成。
5、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雄配子体仅具有2或3个细胞:1个营养细胞,1个生殖细胞或2个精子。
雌配子体仅具有7个细胞(8个核):3个反足细胞,2个极核,2个助细胞,1个卵。
其中助细胞和卵为颈卵器的残留物。
(1)具有真正的花•典型的被子植物的花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4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称为花部。
(2)具雌蕊、形成果实•雌蕊由心皮所组成,包括子房、花柱和柱头3部分。
•胚珠包藏在子房内,得到子房的保护,避免了昆虫的咬噬和水分的丧失。
•子房在受精后发育成为果实。
果实具有不同的色、香、味,多种开裂方式;果皮上常具有各种钩、刺、翅、毛。
果实的所有这些特点,对于保护种子成熟,帮助种子散布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进化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3)具有双受精现象•双受精现象,即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1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另1个与2个极核结合,形成3n染色体,发育为胚乳,幼胚以3n染色体的胚乳为营养,使新植物体内矛盾增大,因而具有更强的生活力。
•所有被子植物都有双受精现象,这也是它们有共同祖先的一个证据。
(4)孢子体高度发达在解剖构造上,次生木质部有导管,韧皮部有伴胞;输导组织的完善使体内物质运输畅通,适应性得到加强。
被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学名:Angiospermae)是植物界最大和最高级的一类。
由少数(典型的是8个)细胞构成的胚囊和双受精现象被视为被子植物在进化上的一致性和与其他植物类群区别的证据。
被子植物在形态上具有不同于裸子植物所具有的孢子叶球的花;胚珠被包藏于闭合的子房内,由子房发育成果实;子叶1~2枚(很少3~4枚);维管束主要由导管构成;在生殖上配子体大大简化,以最少的分裂次数而发育,雌配子体中的颈卵器已不发育;在生态上适应于广泛的各式各样的生存条件;在生理功能上具有比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大得多的对光能利用的适应性。
基本信息•中文学名:被子植物门•拉丁学名:Angiospermae•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亚纲:11个亚纲•科:约300~450个科,中国291科•属:中国3050属•种:25万种,中国约2.5万种•分布区域:世界各地•起源:约1.3亿~1.3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基本简介植物界最大和最高级的1门。
由少数(典型的是8个)细胞构成的胚囊和双受精现象被视为被子植物在进化上的一致性和与其他植物类群区别的证据。
被子植物在形态上具有不同于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孢子叶球的花;胚珠被包藏于闭合的子房内,由子房发育成果实;子叶1~2枚(很少3~4枚);维管束主要由导管构成;在生殖上配子体大大简化,以最少的分裂次数而发育,雌配子体中的颈卵器已不发育;在生态上适应于广泛的各式各样的生存条件;在生理功能上具有比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大得多的对光能利用的适应性。
全世界约有300~450个科(各个分类系统科的概念不同),25万种,大多数科分布在热带,2/3的种限于热带或其邻近地区。
中国约2.5万种,分隶于291科和3050属。
繁殖情况可分有性和无性两大类。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又分为异体受精和自体受精两部分。
异体受精植物这类植物往往具有许多防止自体受精的机制,即不亲和性系统。
根据有无形态效应可把不亲和性系统分为:①同形不亲和性系统和②异形不亲和性系统。
被子植物概述
(二)后生花被亚纲 Metachlamydeae 又称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其主要 特征是花瓣多少连合 成合瓣花冠。花冠形 成各种形状,如漏斗 状、钟状、唇形、管 状、舌状等。增强了 对虫媒传粉的适应和 对雄蕊和雌蕊的保护, 被认为是较进化的植 物类群。 二、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克朗奎斯特系统简介
•
1.美国植物学家克朗奎斯特 A.Cronquist于1968年在其《有花植物的分 类和演化》一书中发表的系统。 2.与塔赫他间系统类似,但取消了 ‘超目’ 一级分类单元。 3.在1981年修订版中共有83目, 383科,其中双子叶植物64目318科,单子 叶植物19目65科。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及重要的药用植物 两纲的主要区别如下:
6、花部通常5或4基数,极少3基数。 6、花部通常3基数,极少4基数 ,绝无5基数 7、花粉的萌发孔常有3个 7、花粉的萌发孔常有1个
• 这些区别点只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的现 象: • (1)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1片子叶的现象,如 睡莲科、毛茛科、小檗科、罂粟科、胡椒科、伞形科、 报春花科等。 • (2)双子叶植物中有许多须根系的植物,尤其在 毛茛科、车前科、茜草科、菊科等科中为常见。 • (3)毛茛科、睡莲科、胡椒科、石竹科等双子叶 植物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 有环状排列的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 • (4)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薯蓣科、百合科等 也有网状脉。 • (5)双子叶植物的樟科、木兰科、小檗科、毛茛 科有3基数的花,单子叶植物的眼子菜科、百部科、百 合科有4基数的花。 •
叶
生活型 花
花
果实
种子
花各部螺旋状排列 花各部多数而不固定 子房上位 雌雄蕊分离 边缘胎座、中轴胎座 胚珠多数 花粉粒具单沟 单果、聚合果 真果 胚小、胚乳发达 子叶二枚
被子植物门概述.
第三单元 植物的分类
被子植物的上述特征,使它具备了在生存竞争中,优越于 其他各类植物的内部条件。
被子植物的产生,使地球上第一次出现色彩鲜艳、类型繁 多、花果丰茂的景象; 随着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的发展,果实和种子中高能量产物 的贮存,使得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为生的动物界(尤其 是昆虫、鸟类和哺乳类),获得了相应的发展,迅速地繁 茂起来。
职业教育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植物与植物生理
第三单元 植物的分类
(四)孢子体高度发达
被子植物的孢子体,在形态、结构、生活型等方面,比其 他各类植物更完善化、多样化。
有世界上最高大的乔木,如杏仁桉,高达156米;也有微 细如沙粒的小草本如无根萍;
每平方米水面可容纳 300万个个体有重达25千克仅含1颗 种子的果实,如王棕(大王椰子);也有轻如尘埃,5万 颗种子仅重0.1克的植物如热带雨林中的一些附生兰;
第三单元 植物的分类
被子植物门概述
《植物与植物生理》第三单元微课件9
职业教育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植物与植物生理
第三单元 植物的分类
学习目标
掌握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了解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掌握被子植物的分类。
职业教育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植物与植物生理
第三单元 植物的分类
职业教育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植物与植物生理
第三单元 植物的分类
(三)具有双受精现象
双受精现象,即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1个与卵细胞 结合形成合子,另1个与2个极核结合,形成3n染色体,发 育为胚乳,幼胚以3n染色体的胚乳为营养,使新植物体内 矛盾增大,因而具有更强的生活力。 所有被子植物都有双受精现象,这也是它们有共同祖先的 一个证据。
被子植物门
25
花
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瘦果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基生叶长 柄,叶片心形或近圆形,掌状中裂, 裂片3~7; 茎生叶互生,较小, 托叶鞘状,膜质;大形圆锥花序顶 生,花小,红紫色。瘦果三棱状。
具翅幼果
26
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形态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为叶片 掌状深裂,裂片再做羽状浅裂。裂片 披针形。
多年生草本, 根肥大圆柱形。 茎直立, 叶互生,茎下部叶为二 回三出复叶,全缘。花大, 单生 于茎枝顶端,白色、粉红色或红色。 蓇葖果3-6,卵形,先端外弯成钩 状。 蓇葖 果
38
小檗科Berberidaceae
*K3+3C3+3A3~9G (1:1:1~∞)
形 态 特 征
1 灌木或草本。 2 叶互生。 3 花两性;萼片与花瓣相似,各二至多轮,每轮常3片, 雄蕊3-9,常与花瓣对生,花药瓣裂或纵裂;子房上位, 常由1枚心皮组成1室;花柱缺或极短,柱头通常为盾形; 4 浆果或蒴果。
6
三白草科Saururaceae
♀*P0A3~8G3~4
形 1.多年生草本,单叶互生,托叶与叶柄常合生 或缺。 态 特 2.花小,两性,无花被;穗状或总状花序,花 征 序基部常有总苞片;雄蕊3-8;心皮3-4, 离生或合生,若合生,则子房1室,侧膜胎座。 3.蒴果或浆果。 化 学 特 征
挥发油,黄酮。清热解毒,利火消肿功效。
17
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 根(青木香) • 茎(天仙藤) • 果(马兜铃)
18
木通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dshuriensis
• 也称东北马兜铃 • 茎(关木通) • 清心火,利小便,通 经下乳
药用植物学第十二章被子植物门
药用植物学第十二章被子植物门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被子植物门简介•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被子植物门的药用价值•被子植物门的生态价值•被子植物门的保护和利用01被子植物门简介被子植物门是种子植物中最高等的类群,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能产生种子进行繁殖。
被子植物门的特征种子植物被子植物门的植物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活型,如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
多种多样的生活型被子植物门的根系较为发达,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同时也有支持植物体和固定位置的作用。
发达的根系被子植物门的分类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根据叶子形态和构造的不同,被子植物门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两大类。
木本、草本和藤本根据植株形态和生活习性的不同,被子植物门又可以分为木本、草本和藤本三大类。
多肉植物、观花植物、观叶植物等根据观赏特性的不同,被子植物门还可以分为多肉植物、观花植物、观叶植物等不同的类型。
演化过程被子植物门的演化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原始的裸子植物到较为进化的种子植物,再到现代的被子植物门。
起源时间被子植物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1.3亿年前,由裸子植物演化而来。
演化意义被子植物门的演化不仅推动了植物多样性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被子植物门的起源和演化02双子叶植物纲常为二叉分枝或羽状复叶多数种类的花为五基数,少数为四基数或六基数多数花为下位花,少数为上位花或周位花多数为木本或草本植物多数种类具有托叶多数花具有雌雄同株或异株现象010203040506多数花被片数目较少,呈绿色或白色,形状相似,排列呈覆瓦状或镊合状;少数花被片数目较多,呈花瓣状或膜质。
原始花被亚纲多数花被片呈绿色或白色,形状相似或不同,排列呈覆瓦状或镊合状;少数花被片呈花瓣状或膜质。
合瓣花亚纲双子叶植物纲的代表植物忍冬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等功效,用于治疗温病发热、风热感冒等症。
金银花木犀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温病发热等症。
被子植物门
(一)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4、孢子体高度发达,结构分化精细。 外部形态:多样化,草、灌、乔均有;生活习性有
自养、寄生、腐生;生活环境多样:水生、沙生、石 生、盐碱地的植物。
内部结构:木质部主要由导管组成,韧皮部由筛管 组成。 5、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
葫芦科代表植物
黄瓜(Cucumis sativus L.)
葫芦科代表植物
哈 密 瓜
白 兰 瓜
甜瓜(香瓜)(Cucumis melo L.)
葫芦科代表植物
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葫芦科代表植物
丝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
根皮入药,称为“丹皮”,有清热、凉血、活血行 瘀之功能,主治热血吐病,血热斑疹,风热感冒, 瘀血痛经,关节肿痛,痈肿疮毒等症
毛茛科代表植物及常见植物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毛茛科代表植物及常见植物 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
梅亚科 Prunoideae: ※ K(5) C5 A∞ G1 子房上位,心皮1枚, 核果。
绣线菊亚科(Spiraeoideae)代表植物
中华绣线菊(铁黑汉条) Spiraea chinensis Maxim
五味子果实作中药功能益气生津、敛肺滋肾、止泻、涩精、安神,可治久咳虚喘、 津少口干、遗精久泻、健忘失眠等症。
樟科代表植物
(2)樟目(Laurales)
香樟(樟树)(Cinnammum camphora (L.) Presl)
(3)毛茛目 (Ranales) 芍药科代表植物及常见植物
被子植物门简介
被子植物门简介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进化表现在下列几方面:1.具有真正的花.2.具雌蕊.3.具双受精现象.4.孢子体高度发达.5.配子体进一步退化.世界上约25-30万种, 我国约有3万种.本教材采用克朗奎斯特系统顺序排列, 分二个纲: 木兰纲和百合纲.木兰纲(Magnoliopsida)主根发达, 多为直根系; 有形成层, 能增粗生长茎内维管束排列呈环状叶脉多为网状花部通常5或4基数, 少3基数花粉具3个萌发孔胚具2片子叶百合纲(Liliopsida)多为须根系,无形成层, 常不能增粗生长. 茎内维管束散生叶脉多为平行脉花部常3基数, 极少4绝无5花粉具1个萌发孔胚具1片子叶第一节木兰纲(Magnoliopsida)分为6个亚纲: 木兰亚纲, 金缕梅亚纲, 石竹亚纲, 五桠果亚纲, 蔷薇亚纲, 菊亚纲.木兰亚纲Magnoliides木兰目Magnoliales木本, 叶互生(少对生), 单叶, 全缘(稀有裂片), 花通常单生, 两性(稀单性), 花被分化不明显, 各轮常为3基数, (稀合生成帽体状); 雄蕊多数, 离生; 花粉粒具单萌发孔; 雌蕊群心皮多数, 分离(稀1心皮). 花托柱状(时), 雄蕊, 雌蕊均螺旋状排列, 有时花托虽非柱状, 仍有隆起. 通常骨突果. 种子具假种皮, 胚小, 胚乳丰富, 花粉单沟.木兰目有10科, 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中国有3科: 木兰科, 番荔枝科和肉豆蔻科.木兰科为本目的代表.木兰科Magnoliaceae多常绿, 也有落叶, 有乔, 灌木.单叶, 互生, 全缘(极少分裂); 托叶大, 脱落后于枝上有环状托叶痕. 花单生, 顶生(稀腋生,含笑), 花大而美丽; 花被分化不明显, 每3片1轮, 通常2-4轮; 花托隆起呈圆锥状, 雄蕊着生于花托下部, 多数, 离生; 雌蕊着生于花托上部, 由多数离生心皮组成. 螺旋状排列. P3+3(+3+3)A∞G ∞:1:1-6. 果实为聚合骨突果(稀为翅果状坚果).木兰科全世界有14属250种, 是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的重要组成树种, 分布主要在东亚和北美地区. 中国的木兰科植物有11属90多种, 分布主要集中在云南省.木兰属Magnolia叶全缘, 个别的先端两裂(凹叶厚朴);花大型, 单生于枝顶或与叶对生, 雌蕊群无柄(即与雄蕊群无间隔).聚合骨突果. 每心皮1-2枚种子, 种子具红色假种皮.木兰属有很多著名花木, 如广玉兰, 天女木兰等等, 厚朴为著名中药.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落叶乔木, 树皮厚灰棕色, 具纵裂纹, 小枝粗壮, 顶芽发达, 叶集生于枝顶, 倒卵状椭圆形, 侧脉多, 约30对, 叶背被弯曲毛或白粉; 花与叶同时开放或先花后叶, 花单生枝顶, 芳香白色; 聚合骨突果圆柱状, 每个小果先端具喙状尖头.花期5月.树皮可入药, 治胸腹胀满, 咳嗽气喘等症.分布于河南, 陕西, 甘肃, 安徽, 浙江, 湖南, 湖北, 广西, 四川, 贵州等地. 即: (长江流域).喜凉爽, 湿润.天女木兰(天女花)Magnolia sieboldii落叶小乔木。
被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门(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的类群,现代已知的被子植物大约有400余科、10000余属、25万余种)特征:1、具有真正的花【花梗、花托、花被(花萼、花冠)、雄蕊(花药、花丝)、雌蕊(柱头、花柱、子房)】2、具有雌蕊,形成果实(与裸子植物不同,胚珠被心皮包被,种子被果实包被,这样对种子起到了保护作用,也利于种子的散布)3、具有双受精现象(被子植物所特有,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胚,一个精子与两个中央细胞(极核)结合形成胚乳。
意义:一方面通过单倍体的卵子与精子形成二倍体分子,恢复了原有染色体数目,保持了物种的稳定性,同时具有了父本和母本双重遗传特性,使后代个体的生活力和适应性更强;另一方面,形成胚乳,为植物萌发提供胚期养料,可以使植物子代的生活力更强,适应性更广)4、孢子体进一步发达和分化(它的营养器官高度发达、高度分化,木质部里有了导管和纤维,韧皮部里有了筛管和伴胞,这是对陆生生活的高度适应,是进化的表现)被子植物门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禾本科、莎草科:玉米、水稻)和双子叶植物纲(豆科、菊科和龙胆科:棉花、大豆、花生、马铃薯、苹果)第三章:植物生活环境各种植物的一代一代的接受所处环境影响和选择,每一种正常生存的植物个体都具有适应特定环境的形态外貌、解剖结构、生活方式和生理功能。
所以我们这一章就是要重点讨论各种环境条件对植物的影响作用,以及各类植物对于环境条件的适应方式。
第一节概述一、生态因子的概念指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例如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等。
二、生态因子的分类生态因子的类型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不统一。
简单、传统的方法是依据性质和特征把生态因子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
气候因子:气候因子也称地理因子。
土壤因子:土壤结构、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等。
地形因子:地形因子如地面的起伏、坡度、坡向、阴坡和阳坡等,通过影响气候和土壤,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被子植物概述
茎内维管束作环状排列,具形成层 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
叶具网状脉 花部通常5或4基数,极少3基数 胚具2片子叶 花粉具3个萌发孔
叶具平行脉或弧形脉 花部通常3基数,极少4基数 胚仅含1片子叶 花粉具单个萌发孔
柔荑花序类无论从形态上还是解剖学上看,它 们都不可能是最原始的代表,柔荑花序类有可能 是由多心皮类中的无花被类型产生的,因此,恩 格勒系统的进化线路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和常用药用植物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ae 直根系
单子叶植物纲植物门 Angiospermae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分 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生长最繁茂的植物群。 我国有226科,2946属,3万多种;山东有147 科,875属,2002种,其中药用植物1180余种。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1、孢子体高度发达,配子体极度简化 2、具有了真正的花; 3、胚珠被心皮所包被 4、具双受精现象; 5、具有果实 6、高度发达的输导组织
(3)被子植物花的雄蕊和心皮相当于一个极端退化的 裸子植物单性孢子叶球的雄花和雌花,并设想被子植物 来自裸子植物的弯柄麻黄,此种植物具有雌雄异株花序。
由于裸子植物,尤其是麻黄和买麻藤都是以单性花 为主的,所以原始的被子植物也必然是单性花。被子植 物中具有单性花的柔荑花序类就被认为是最原始的类型。
假花学说评价: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进化分类原则
被子植物形态构造的主要规律
第三节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简介
一、恩格勒系统
恩格勒和柏兰特于1897年在《植物自然分科志》发表的分类系统。 主要内容:
(1)被子植物被列为种子植物门中的一个亚门—被子植物亚门,包括双 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个纲。
【大学课件】药用植物11被子植物门
药用植物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被子植物概述
被子植物门植物是当今植物界中最进化、种类 最多、分布最广和生长最繁盛的类群。全世界被子 植物共有20多万种,占植物界总数的一半以上。我 国被子植物已知约3万余种,药用被子植物占我国药 用植物总数的90%,也就是说被子植物是药用种类最 多的类群,大多数中草药都来自被子植物。要辨认 众多的被子植物,首先要熟悉被子植物的特征。
地榆
地榆
仙鹤草
山 楂
玫瑰
枇杷
金樱子
木瓜
26、豆科
【形态特征】草本、木本或藤本,叶互生,多为复 叶,有托叶,花序各种,多数为蝶形花,荚果,种 子无胚乳。 【显微特征】常含草酸钙方晶。 【亚科及药用植物】
(1)含羞草亚科:合欢、含羞草。
【显微特征】在内皮层或韧皮部均有乳汁管,叶内 常有钟乳体。
【药用植物】桑(桑白皮、桑枝、桑叶、桑椹)、 无花果、大麻(火麻仁) 、薜荔。
桑
大麻
无 花 果
薜荔
剧毒之桑科植物——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 (Pers.) Leschen 分布于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等 地,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皮、汁强心麻醉催吐,有 剧毒,乳汁误落眼中,会失明,甚至燃烧树烟熏也 会导致失明,当地人把毒汁涂在箭上,捕杀野兽。 白色乳汁能使人心脏麻痹而停止跳动。
【显微特征】常具有节乳管或特殊的乳囊组织, 含白色乳汁或有色汁液。
【药用植物】延胡索、罂粟、伏生紫堇
被子植物五加科课件
保护环境
部分五加科植物具有较好的水土 保持和空气净化等生态功能,有
助于改善环境质量。
生物多样性
五加科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五加科植物也有助于保护生 物多样性。
04
CATALOGUE
五加科植物的繁殖与养护
繁殖方法
01
02
03
种子繁殖
收集健康成熟的种子,选 择适宜的土壤进行播种, 保持土壤湿润,等待发芽。
适量施肥,以有机肥料 为主,遵循薄肥勤施的
原则。
病虫害防治
病害
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锈病等, 可采取喷洒药剂、加强通风、降 低湿度等措施进行防治。
虫害
常见的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等, 可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 法进行防治。
05
CATALOGUE
五加科植物的代表品种介绍
三角梅
总结词
美丽的观赏植物
详细描述
五加科植物的分布
五加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其 中中国是其分布中心。
在中国,五加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华东等地区, 其中一些药用植物如人参、西洋参等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太 行山等地区。
03
CATALOGUE
五加科植物的用途
观赏价值
观赏特性
五加科植物通常具有独特的形 态 和美丽的花朵,如常绿乔木、灌 木或藤本植物,适合作为园林景
被子植物五加科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被子植物门简介 • 五加科的分类与特点 • 五加科植物的用途 • 五加科植物的繁殖与养护 • 五加科植物的代表品种介绍
01
CATALOGUE
被子植物门简介
药用植物学:被子植物门
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乌头植株
主要特征: 1.块根倒圆锥形,主根周围有数个子根 2.叶多3全裂 3.总状花序 4.萼片花瓣状,蓝紫色 5.聚合蓇葖果
母根入药:川乌 功效:袪风除湿、温经止痛 子根入药:附子 功效:回阳救逆、温中散寒、 止痛
被子植物的分类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Monocotyledoneae 须根系 维管束散在,无形 成层 多具平行脉 常为3基数,花粉粒 具单个萌发孔 具2枚子叶
单子叶植物纲
根 直根系 茎 维管束环列,具形
成层
叶 多具网状脉 花 常为5或4基数,花
粉粒具3个萌发孔
胚 具2枚子叶
桑科
木兰科以木本、含油细胞与毛茛科区别。
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主要特征:
1.落叶或常绿乔木 2.花单生枝顶 3.聚合蓇葖果木质;外种皮肉质,红色
根皮、干皮、枝皮入药:厚朴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花蕾入药:厚朴花
功效:行气宽中、开郁化湿
凹叶厚朴 M.officinalis var.biloba
商陆科
商陆
孩儿参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石竹科
植株
开放花与闭锁花
块根(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主要特征: 1.草本或藤本; 2.叶互生,单叶或复叶,无托叶; 3.聚伞花序;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萼 片常呈花瓣状;雄蕊和心皮多数,离生,螺旋 排列在突起的花托上; 4.聚合蓇葖果或聚合浆果。
被子植物门 概述分析31页PPT
被子植物门 概述分析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被子植物门
分布
• 世界约500种,主产北半球温带寒温带; 中国约产200种,遍及全国各地,一些种 是城市绿化主要树种。 园林常见种为旱柳,垂柳。 旱柳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 北方平原地区最常见的乡土树种之一;垂 柳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
• •
旱柳 Salix matsutlana
大枝直立或斜展,小枝下垂,黄绿色,叶长5-10cm,叶柄 短,2-4mm;子房背腹面各具1腺体。苞片卵形,有毛。 旱柳的栽培变种: • ⑴ 馒头柳cv. Umbraculifera 分枝密,端梢整齐,形成半圆形 树冠,状如馒头,天安门东侧,革命历史博物馆前种,观赏 价值比原种高。四月份柳絮到处飞扬。 • ⑵ 绦柳cv. Pendula 枝条细长下垂,华北园林习见栽培, 常被误认为是垂柳。小枝黄色,叶无毛,叶柄5-8mm。 • ⑶ 龙须柳cv. Tortuosa 枝条扭曲向上,各地常栽培观赏, 生长势较弱,树体小,易衰老,寿命短。
栗属Castanea
落叶乔木,雄花序为直立,或斜伸的柔荑花 序,总苞球状,密被分枝长刺,内含1—3坚 果。1种,分布北温带,中国3种。果实富含 淀粉和糖类。可食用。
苞较大6—8cm,叶柄长1.2—2.0cm,叶 背灰白色柔毛,雌花常生于雄花基部。 • 果为有名的干果,以果树栽培,叶大,姿 态好,可作庭荫树,中国特色树种,园林 结合生产的良好树种。 • 适应性强,生产稳定,华北地区的群众把 板栗叫作“铁杆压稼。
• 叶呈三角状卵形,叶柄扁平,叶基部截形. 加杨 Populus Canadensis • 树冠宽大,树皮灰褐色,粗糙、纵裂,叶大, 叶缘具睫毛,叶基有时具1-2腺体。 • 应用:秋色叶黄,作行道树,庭荫树,工 矿区绿化,“四旁”绿化。
胡杨派Sect. Turanga
被子植物门
2)子房在受精后形成的果实既保护种子又以各种方式帮助种子散布;
3)具有双受精现象和三倍体的胚乳,此种胚乳不是单纯的雌配子体,而具有双亲的特性,使新植物体有更强的生活力;
4)孢子体高度发达和进一步分化,除乔木和灌木外,更多是草本;在解剖构造上,木质部中有导管,韧皮部有筛管、伴胞,使输导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更加完善,同时在化学成份上,随着被子植物的演化而不断发展和复杂化,被子植物包含了所有天然化合物的各种类型,具有多种生理活性。
被子植物概况:
被子植物拉丁名 Angiospermae,来源于希腊文复合词。Angio—包被的与—sperma种子,两者接合,用复数第一格即成 Angiospermae,英文名为 Angiosperm。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类群。在不同的系统,被子植物有300多至400多科,l万多属,20—25万种。超过植物界总种数之半。它们分布于各个气候带。由于气温高、雨水多的缘故,热带、亚热带最多。南美亚马逊河区有约4万种。其他热带地区有2—3万种。温带地区因气温降低,雨量少了,种类渐减。
在南半球南极大陆的莫尔吉特湾詹尼岛附近,有石竹科植物厚叶柯罗石竹(Colobanthus crassifolius)生存。
另外,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大约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5℃,植物种类组成也有变化;在珠穆朗玛峰地区,气候严寒,只有少数耐寒种类方可生存。5,000—5,500米地区还能找到石竹科的伏繁缕(Stellaria decumbens)。雪莲花(Saussurea involucrata )在新疆天山高处也有分布。
极端的自然环境还有沙漠。如我国新疆省的沙漠地区,有胡杨(Populus diversifolia )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生存,能适应干旱气候。
被子植物门的讲义
应该注意不能孤立地只根据某一条规律 来判定一个植物是进化还是原始,因为同 一植物形态特征的演化不是同步的,同一 性状在不同植物的进化意义也非绝对的, 而应该综合分析,如唇形科植物的花冠不 整齐,合瓣,雄蕊2—4,都表现出高级虫 媒植物协调进化特征,但它仍具上位子房, 又是原始性状。
第三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一、系统演化的两大学派
关于最古老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问题,原始类群和进化类群各 自具有的形态特征问题,长期以来成为植物分类学家研究的中心, 争论的焦点,尤其是对被子植物的“花”的来源上,意见分歧最大, 形成两个学派:
假花学派(柔荑学派)——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 为代表
真花学派(毛茛学派)——美国植物学家柏施及 哈利尔,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为代表。
克朗奎斯特系接近于塔赫他间系统,把被子植物门(称木兰 植物门)分成木兰纲和百合纲,但取消了“超目”一级分 类单元,科的划分也少于塔赫他间系统。
现我国有的教科书采用这一系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比较
表11-2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及常用药用植物
被子植物分为二个纲,即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它们的基本区别如下:
弯柄麻黄
(二)、真花学派
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原始裸子植物两 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因而设想被子植物是来自裸
子植物中早已灭绝的本内苏铁目,特别是拟苏铁 (Cycadeoidea),其孢子叶球上的苞片演变为花被,小 孢子叶演变为雄蕊,大孢子叶演变为雌蕊(心皮),其孢
子叶球轴则缩短为花轴。这种理论称为真花学说 (Euanthium theory)。根据此说,现代被子植 物中的多心皮类,尤其是木兰目植物被认为被 子植物较原始类群。
雄蕊1—10;子房上位,1室,心皮1—4;有1个直生胚珠。 浆果球形;种子一枚;外胚乳丰富; 维管束散生,导管细小。 本科有10—12属,14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我国有4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 药用植物的分类 种子植物 第二节 被子植物门(一) —被子植物概述
目标及要求
• 掌握:被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 熟悉: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种子植物 第二节 被子植物门
一、概述 被子植物是当今世界植物界中最进化、种类最 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类群 现已知全世界被子植物共有20多万种,占植物 界总数的一半以上,我国已知的被子植物约 2700属,3万余种,其中药用被子植物有10027 种,,占我国药用植物总数的90%。
单子叶 1、多为草本,少数木本;2、根为须根系;3、茎 植物纲 维管束散在排列,无形成层; 4、叶通常具平行 脉;5、花各部分基数为3,花粉粒通常为单沟型; 6、胚具1枚子叶
复习思考题
• 1、被子植物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2、被子植物门的分类系统有哪几种? • 3、被子植物可分为哪两纲,各有什么特 征?
4、克郎奎斯特系统:美国植物分类学家克郎奎 斯特于1968年提出,1981年经过修订,他的系统类 似于塔赫他间。其主要特点是: (1) 以真花说为理论,被子植物起源于种子 蕨,现存的被子植物不可能由现存的原始类群发展 而来,而只能是已灭绝的类群。 (2) 木兰目是现存被子植物中的原始类群。 (3) 柔荑花序类起源于金缕梅目。 (4) 单子叶植物起源于类似现代睡莲目的祖先。
3、塔赫他间系统:前苏联植物学家塔赫他间于1954年 提出。1980年新系统打破了离瓣花和合瓣花的界限,使目 的安排更为合理,把芍药属独立为科,处理柔荑花序比原 来更为进步,但增加了“超目”这一分类单元,科的数目 达 410科。其主要特点是: (1) 坚持真花说,提出了幼态成熟的理论,主张被子 植物起源于种子蕨。 (2) 全部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具单沟花粉的水生双子叶 植物睡莲目,木兰目更原始,其为木本,由它发展出毛茛 目和睡莲目。 (3) 柔荑花序类起源于金缕梅目。 (4) 草本植物由木本植物演化而来,菊科、唇形目是 高级类型,较原始的处于低级发展阶段的是木本类型。
2、哈钦松系统: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于1926年出版 《有花植物科志》,提出他的被子植物系统,最后,于 1973年修改了他的系统,总科数增至411科,其主要的特 点是: (1) 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部分离,多数,螺旋状 排列的比花各部合生、定数、轮生的进化,虫媒比风媒原 始。在现代被子植物中,多心皮类包括木兰目和毛茛目是 最原始的。 (2) 单被花和无被花是次生的,来源于双被花类;柔 荑花序类群较进化,起源于金缕梅目。 (3)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有共同的起源,木本植 物起源于木兰目,草本植物起源于毛茛目。
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孢子体(植物体)高度发达,配子体极度退 化。生活方式多样。 2、叶通常具展开的宽阔叶片,增强了光合作用 能力。 3、具有真正的,高度特化的花,花通常由花被、 雄蕊群和雌蕊群组成,多为虫媒花。 4、具有高度发达的输导组织。 5、胚珠被心皮所包被。 6、具有独特的双受精现象。 7、具有真正的果实。
四、被子植物的分类 本教材使用修改后的恩格勒系统
离瓣花亚纲 双子叶植物纲 被子植物门 合瓣花亚纲
单子叶植物纲
• 双子叶植物纲与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特征
分类 单位 主要特征
双子叶 1、木本或草本;2、一般为直根系;3、茎维管束 植物纲 多呈环状排列,有形成层; 4、叶多具网状脉, 常具托叶;5、花各部分基数为5或4,花粉粒多具 3个萌发孔;6、胚具2枚子叶
三、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1、恩格勒系统:是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和勃兰特在 1879年提出的。属于自然分类系统。把植物界划分为13 门,种子植物为13门,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各为1亚门。 1964年将原来被子植物280科提升到344科,被子植物独立 为门。恩格勒系统的特点: (1) 以假花说为基础,双子叶植物以柔荑花序类为原 始类群,放置在系统的最低位置,整个系统的安排是从无 花被——有花被、从单被——双被、花被分离——合生、 单性——两性,花各部由少数——多数、简单——复杂、 风媒——虫媒。 (2) 把双子叶植物排在单子叶后面,系统于1964年把 这一次序颠倒过来。 (3) 合瓣花被认为是较为进化的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