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政治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政治史归纳

中国近代政治史归纳

中国近代政治史归纳
(1)革命道路探索
①中共二大提出了最低革命纲领,但是从革命道路上基本上照搬了俄国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②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①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国民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1935年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

(3)政策的调整
①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③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

④抗战胜利前夕,召开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全走向成熟。

⑤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重庆谈判并签署了《双十协定》,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为争取和平与民主取得了主动权。

⑥渡江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中国共产党取得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中国近代政治

中国近代政治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一、概述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任务:一是反侵略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民主权利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即实现近代化(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两大任务的关系:民族独立是富强的前提,而国家富强是民族独立的根本保证。

3、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阻碍近代化势力: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二、列强的侵略(1)1840年---1900年1、背景: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列强需要市场、原料;资本输出。

②清政府闭关锁国,腐朽落后。

2、侵略方式:①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1840年后或19世纪中期)军事---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经济---以商品输出为主,伴有早期的资本输出政治---破坏中国主权(领土、领海、司法等)②19世纪末期(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后或19世纪末)军事---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经济---以输出资本为主,伴有大量的商品输出政治---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3、影响:破坏性---①践踏了中国的国主权;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命权;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毁坏中华文明。

②破坏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完整;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洞开,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建设性---①在侵略的同时也把西方先进的技术、思想带到中国,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也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三、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革命)第一部分(1840年----1900年)1、1841年的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边疆地区出现危机,俄国、英国两国魔爪伸向我国伊犁地区,扶植阿古柏建立“哲得沙尔汗国”,俄国又趁机占领我国的伊犁地区。

历史近代中国政治

历史近代中国政治

近代中国政治【列强侵华】鸦片战争(1840—1842)二鸦(1856—1860)甲午战争(1894—1895)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八国联军侵华(1900)【反侵略、求民主政治斗争】农民-太平天国(1851—1864)义和团(1900 不求民主)资产阶级-戊戌变法(1898)辛亥革命(1911)维护民主共和斗争(1913—1917)列强侵华(一)鸦片战争1840-1842背景:英国—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确立经济--工业革命,世界工厂思想--启蒙思想外交--扩张求原料地、市场中国—政治--封建专制的顶峰、封制度腐败衰落经济--自然经济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理学统治地位,思想专制外交--闭关锁国鸦片走私—白银外流,政治腐败,禁烟运动结果:《南京条约》:8.29 割香港、赔2100万银元、开广厦福宁上、协关税附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租界影响:政治--社会性质:两半省会开始、民族危机开始矛盾:民族与阶级任务:独立、民主革命:太平天国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新经济:洋务、民资产生、近代工业化开始思想--宗教侵略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原因:工业革命发展,扩大原料、市场需求过程:英法俄美《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京,开十处通商,两船进长江,赔款英法《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开天津,赔款抢劫圆明园影响:加深两半(损失更多主权,列强经济,宗教侵略内地)(三)甲午中日战争1895 ——二工对中国的影响原因:①根本:明治维新经济发展,缺乏资源市场,扩张成国策;天皇专制和武士道②清政府腐败落后③列强默许纵容经过: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战火到鸭绿江边)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盛牺牲,日被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辽东战役(聂士成抗敌,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水师覆灭,京津门户洞开)《马关条约》割地: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刺激瓜分、分组危机赔款:2亿两白银——家中人民负担,举借外债,列强控制经济命脉通商沙市、苏州、杭州、重庆——侵略势力伸向内地影响:对中国:灾难和觉醒并起半殖民地加深: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民族意识觉醒:资产经济登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对日本:经济、军事力量大增对亚洲:改变亚洲国际关系格局—日本地位上升,中国地位下降,其他国殖民地程度加深(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原因:义和团打击帝国主义在华既得利益组成:英法俄民日德意奥,日本主力经历:占北京和田径,镇压义和团,在北京疯狂抢劫,占故宫结果:《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国家贫困人民贫困设东郊民巷位使馆界—侵华大本营拆北京大沽炮台,各国从北京到山海关路沿线驻兵—控制军事惩办反帝斗争官吏,禁止人民反帝斗争改总理衙门位外务部,居六部之上影响:灾难——清政府完全称为列强工具,两半省会完全形成抗争——清政府新政,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反侵略求民主(一)太平天国1851-1864原因:①鸦片战争推动(白银外流,自然经济解体,赔款加大农民负担,手工业破产)②腐败封建统治,阶级矛盾激化③西方平等思想传入④自然灾害《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特点与核心: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特点—平均政治-依法治国,设规章,新闻官,公众选举官吏评价—性质:经济-发展工商业,办银行,奖励发明,兴建交通工具以土地为核心的建国纲领外交-独立自主,有限开放,和外国平等通商,学习西绝对平均不能满足农民的积极性方技术,不干涉中国内政追求小农经济理想化,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文教-设新学堂,办医院评价:太平天国时代特征:背景新,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半殖民地地开始领导人思想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担负任务新,反封建同事反殖民侵略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影响:打击希望殖民者,加速清政府灭亡,拉开近代民主革命序幕(二)戊戌变法1898原因、条件“政治—甲午战争失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民族思想,早起维新思想,成熟维新思想1、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特点:借用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把西方民主思想和儒家思想相结合著作:《新学伪经考》—制造变法理论依据《孔子改制考》—制造变法历史依据2、梁启超的维新思想:伸民权、开民智代表作:《变法通议》3、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用生物进化观倡导维新变法4、谭嗣同、批判三纲五常和封建专制,具有民主革命色彩共同:政治-君主立宪;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文化-学校学习科技知识,救亡图存戊戌变法:政治—允许民官上述言事,裁撤冗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特权(资产阶级参政,最初民主,打击旧贵族)经济—鼓励工商业,提倡私人办厂,开矿文化教育—改科举,废八股改时策论,设立小学堂,鼓励出国留学,允许民间办报、译书局军事—建立新式军队,新练兵发,添设军舰,增加海军实力结果:以慈禧太后为首顽固派发动政变,除京师大学堂外,新法全废除,光绪帝被囚禁,六君子被杀,变法失败。

中国近代政治史简述

中国近代政治史简述

中国近代政治史简述中国近代政治史是指 1840 年鸦片战争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政治历史。

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国际地位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

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的领土,攫取了各种特权,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受到严重侵犯。

同时,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先后发生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政治变革。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试图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辛亥革命则是一次更为彻底的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然而,由于中国的封建势力强大,民主革命的任务并没有得到彻底完成。

同时,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干涉也没有停止。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政治局势依然复杂多变。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政治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在 1949 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中国近代政治史是一部充满曲折和挑战的历史。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国际地位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中国人民在不断探索和奋斗中,最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

中国近代政治

中国近代政治

中国近代社会▷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府:晚清政府(1840-1912)→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专题一中国近代政治一、侵略与反侵略(一)侵略1.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双半程度,但也促进了中国外交近代化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列强侵华方式: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双半程度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列强侵华方式: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知识考点突破☉考点1 列强对华侵略及相关史实特征1. 【2017江苏卷T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

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D.吏治败坏2.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

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

据材料分析,列强“助剿”的主要目的是A. 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B. 保证列强在长江流域投资设厂权利C. 攫取苏州和杭州等通商口岸特权D. 确保能够在议定通商口岸倾销商品半殖民地:被侵略,主权破坏,但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半封建:封建势力封建因素存在,但是发展起来资本主义3.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在中国获得了大量矿产资源开采权,而日本在这场瓜分中国市场的争夺中几乎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直到1899年方才有机会染指中国内陆矿产资源。

这要原因在于A. 列强觊觎日本巨额战争收益B. 日本开矿技术没有优势C. 甲午战争激起了中国民族愤恨D. 中国内陆矿产十分有限4. 【2016江苏卷T9】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中国近代政治

中国近代政治

中国近代政治政治方面一、旧民主主义革命(一)列强侵华1.鸦片战争:(1)背景: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小农经济占主导;世界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原料,发动鸦片战争。

(2)时间:1840--1842年。

结果:签署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内容:a.开放“广厦福宁上”五口通商;b.割让香港;c.协定关税(3)影响: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洋务企业、民主资本主义)2.二次鸦战:(1)背景:西方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根本原因);清政府拒绝修约(直接原因)(2)时间:1856-1860(火烧圆明园);结果:签署《天津条约》《北京条约》a.增开11口通商;b.国外上船可以自由来往长江各口岸;c.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传教,通商(3)影响:a.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b.一部分地主阶级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兴起了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有此起步。

3.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根本原因: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对外侵略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重要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派兵入朝第 1 页共8 页(2)过程:1894年半岛战争开始,黄海海战决战(3)结果:1895年签署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如下:)A.割让辽东半岛(后赎),台湾岛,澎湖列岛;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C.增开重庆等地通商;D.允许人本在华设厂(4)影响:a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c日本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d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4.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二)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1)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民族矛盾加深;直接原因:教会的势力猖獗绝对平均主义2)过程:1851广西金田起义—1864年天京陷落没有满足农民的需要,没执行是空想3)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中国最早的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19年—1949年)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19年—1949年)

一、考点突破1.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三民主义的发展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4. 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及大众传媒的发展。

二、重难点提示1. 抗日战争的特点(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4)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6)持久性。

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1)特点正面战场:指国民政府将统治区域分为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以“大兵团作战,进行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

在抗战防御阶段,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是抗战的主战场。

敌后战场:在日伪占领区创建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为抗日的前线,以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为主。

在抗战的防御阶段起配合作用。

相持阶段,成为敌人进攻的重点。

(2)关系互相配合,相互联系。

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破裂,军事上最终保证了抗战的胜利。

三、考情分析1. 政治史近几年主要涉及抗日战争。

近代史中政治史部分是高考重点,内容侧重于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侵略战争: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人民反抗: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百团大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涉及抗日战争及相关知识(如百团大战)。

尚未涉及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及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和解放战争等考点。

2. 经济史部分近几年高考主要涉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生活习俗变革,晚清时期的婚俗变化,近代的婚俗变化。

本部分内容从题型看,选择题和材料题并重,内容侧重于三方面: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潮

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潮

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潮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潮,可以分为传统思想、启蒙思潮、民主主义、共产主义等几个阶段。

传统思想阶段(1840年-1919年)是中国政治思潮发展的起点。

中国自古就有儒家思想,认为天下万物本源,大一统、父权制等思想根深蒂固。

此时,西方列强强制开放,中国社会出现深刻变革,一些爱国者开始思考怎样振兴中华。

其中,康有为和梁启超提出“变法”一说,主张借鉴西方的政治体制来实现国家现代化,形成了启蒙思潮。

启蒙思潮阶段(1919年-1949年)是中国政治思潮的新阶段。

在五四运动中,一些知识分子受到西方文化启发,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需要彻底改革。

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开始流入中国,中国的年轻人也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民族意识,开始反对不平等条约,呼唤民主自由。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例如洛克、孟德斯鸠等西方思想家对中国的影响比较深远。

民主主义阶段(1919年-1949年)则是中国政治思潮爆发高潮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唐继尧、胡适、郭沫若等一批思想家开始借鉴西方民主制度,提出了“民主”、“三民主义”等理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被视为中国民主思想的里程碑。

共产主义阶段是中国政治思潮发展的后半段。

191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共产主义思想开始蓬勃发展。

随着共产主义的兴起,毛泽东、邓小平等一批思想家也崭露头角,提出坚决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等理念,最终在1949年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

总体来说,中国政治思潮在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许多大事件和重大变革,从传统思想到启蒙思潮,再到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每个时期都为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也包括了一些错误和挫折。

今天,中国的政治思潮正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中国的未来提供了思想和理念的支持。

中国近代政治

中国近代政治

1、鸦片战争(1840——1842)与《南京条约》:①、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国商定(协定关税)附件,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的激化(2)、进程:1851年金田起义——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3月,洪秀全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

其政治影响: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1853年,北伐,林凤祥,李开芳,失败,为西征胜利牵制了大量敌军。

西征、东征,军事上达到全盛。

(3)、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①、内容:A、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分配方式,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分配方式: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的产品分配原则。

C、理想目标: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②、评价:①、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②、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③、但是这个制度所制定的平分土地的办法,并不切合实际,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

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施过。

(4)、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⑴、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⑵、内容: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⑶、评价: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中国近代政治

中国近代政治

近代中国的政治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

会上孙中山提出新国民大革命时期三民主义,基本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新三民(1924—1927年)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两党合作基础。

由此掀起反帝反军阀的国民大革命。

1926年,从广州出发,掀起北伐战争。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1927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1936年,张学良、杨虎诚西安事变,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

共产(1937—1945年)党动员全民族进行抗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1937年,南京大屠杀1945年,抗战胜利,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3.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树立了榜样。

4.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

补充;近代有关土地问题(1)太平天国提出“有田同耕”思想,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带有绝对平均主义色彩。

(2)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也就是要把现有土地归原主所有,因社会进步后涨价的部分归国家所有。

这不具有可操作性。

因此没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3)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毛泽东在井冈山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地革命。

(4)1937—1945年,为联合地主抗日,中共停止土地革命,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5)1947—1952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后,中共先后进行过多次土地革命,确立农民土地所有制.(6)1953年,通过成立农业合作社,进行农业改造,土地由农民私有变为集体所有。

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趋析

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趋析
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外交成熟 国际事务基本准则
3、参与国际事务,走向世界舞台
日内瓦会议:1954年 五大国 万隆亚非会议:1955年 求同存异
二、七十年代打开新局面 1、中美关系缓和
原因: 双方利益 发展: 1971年基辛格访华
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上海联合公报》——一个中 国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 法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

革命任务变化——反侵略反封建
革命性质变化——(旧)民主主义革命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扩大市场
2、英法罪行:火烧圆明园
3、结果:
1 签定《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割让九龙司等)
2
俄国割占150多万平方公里
逐渐形成 鸦片战争,开始沦为 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完全形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中国全民族抗战,取得 反帝斗争第一次完全胜利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根本:英国工业革命,需要市场、原料
直接:英国走私鸦片,中国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2、纲领: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 民生 3、成果: (1)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 (秦朝——1912)
(2)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内容: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
4、历史意义:
推翻 结束 建立 颁布 获得 深入人心 创造 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影响了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

中国近代政治时间事件

中国近代政治时间事件

评价
历史功绩
和深入人心。 2、建立中华民国。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局限性: 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没有完成革命任务。
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思考:怎样理解三民主义?
与三大革命的关系如何?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民族革命
核心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制,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治革命
反帝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反封
1840 1856 1894 1900 1924 1927 1937 1946 | | | | | | | | 1842 1860 1895 1898 1901 1911 1912 1919 1921 1927 1937 1945 1949 | | | | | | | | | | | | | 第 戊 八 辛 中封 鸦 甲 五 中 国 抗 争解 国 二 戌 国 亥 华建 片 午 四 国 民 日 放 共 次 变 联 革 民君 战 中 运 共 大 战 战 十 鸦 法 军 命 国主 争 日 动 产 革 争 年 片 侵 战 成专 党 命 对 战 华 争 立制 成 峙 争 ,制 立 两度 千结 多束 年 新 的 中 国 成 总趋势:追求民族独立、追求民主政治 立 1949.10.1
日本发 动甲午 战争
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1)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史实 两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2)主要的反清斗争
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1913年]
护国运动[1915-1916年]
(3)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护法运动[1917-1918年] 五四运动[1919年]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1-1923.2] 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清朝末期(19世纪末-1911年):清朝末期的政治制度是封
建威权主义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外压力的影响,中国开始进行近代化改革,包括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等,试图改革政治制度。

2.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
了中华民国,采用了民主共和制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主政权。

3. 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尽管中华民国采用了民
主共和制度,但在其执政期间,中国内外战乱频繁,政局不稳定,政治制度也多变。

其中包括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军阀割据等政权。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制度的变革,如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实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如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国家主席制度的设立等。

总体来说,中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制度变化非常复杂,从封建威权主义到民主共和制度,再到社会主义政权,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

政治近代化的表现

政治近代化的表现

政治近代化的表现
政治近代化的表现:
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属中国政治近代化,中国近代化指经济上工业化,政治上民主化,文化上西化。

中国近代化有四次运动:洋务运动(经济)、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文化)。

首先需要了解近代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民主化,全球化,法治化代替封建专制。

对于中外政治建设,近代性的表现不同。

中国主要表现为反封建专制,民主化,社会主义化,加强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下思想道德建设,发展基层民主,广泛真实地让广大人民享有当家做主的权利。

西方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下以维护本党被代理人利益为主的党派政治,重视法治,本党派建设,代表特定范围的民众而非全体人民,偏于重视易走向偏激的自由和民主人权。

共同之处在于法治化,民主化,权力下放到人民,重视经济发展与国际关系处理,站在全球化的立场上发展政治建设。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历程如下:
1.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发展经历了从封建专制到半殖民地半封建再到民族民主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多次反抗和斗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这些运动推动了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逐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完善。

3. 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政治的发展。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治体系不断完善,法治建设也得到了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

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

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一、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1.中英鸦片战争(1)时间:1840—1842年;发动国家:英国。

(2)主要结果及影响: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1860年;发动国家:英国、法国。

(2)主要结果及影响: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英法俄美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时间:1894—1895年;发动国家:日本。

(2)主要结果及影响: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时间:1900—1901年;发动国家:德奥美法英意日俄八国。

(2)主要结果及影响:中国被迫与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荷兰、俄国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1.清政府中爱国将领的抵抗(1)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中壮烈捐躯的爱国将领陈连升、关天培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直隶提督史荣椿等多名将士壮烈牺牲。

(2)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进行大战。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部分清军爱国将领联合义和团在廊坊阻击侵略者。

2.爱国民众自发的抵抗(1)1841年5月,三元里民众对英国侵略者进行抵抗,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自发抵抗外来侵略者的运动。

(2)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自发进行反割台斗争。

3.太平天国的抗争(1)主要史实:兴起时间:1851年;过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东征西征北伐—天京事变—后期防御战—天津陷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2)作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的认识

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的认识

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的认识
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的认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辛亥革命阶段:辛亥革命于1911年爆发,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

虽然中华民国宣称要实行民主制度,但实际上存在着军阀混战和政治动荡的局面,民主制度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2. 民国时期的政治实践:北洋政府和国共两党在1920年代到1940年代之间都尝试过实践民主政治。

北洋政府试图建立起西方式的国会制度,但由于腐败和军阀割据的问题,未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国共两党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共同抗日,也提出了一些民主制度建设的设想,但由于内战爆发,未能得以实施。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改革:1949年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进行民主改革的探索,特别是在1980年代以后,中国国内逐渐出现了一系列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

这其中包括了实行选举制度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法治建设的相关工作、党内民主制度的改革等。

4. 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在21世纪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仍然面临着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中国政府倡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试图通过各种渠道和机制提升人民的政治参与和民主监督程度;另一方面,一些人士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仍然存在着集中权力、缺乏真正的选举竞争和多元化的问题。

总体而言,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的认识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持续的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中国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多次转型和尝试,目前仍然处于探索和实践的阶段。

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趋势(精)

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趋势(精)

4、结果: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胜利
5、中国胜利根本原因: 国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意义:
(1) 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 侵略的完全胜利
(2) 增强了中国人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 贡献重大。 (4)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 文革十年中断:刘少奇冤案
1979年 全面立法 1982年人民代表大会修定宪法 (3)完善: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 法》以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为核心内容 1999年九届人大将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2.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1)初步建立: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 (2)发展: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 针提出——到新阶段 (3)完善:1982年十二大“长期共存,互相监 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提出 (4)基本任务:参政议政 民主监督 政治协商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1)确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 1954年写入宪法 (2)健全和完善: 1982年修改宪法中增添许多新原则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26届) 3、中日关系正常化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1、背景:民族危机加剧阶级矛盾
2、经过: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制定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全盛时期(北伐、西征和东征)——转折(天京变乱) ——失败(天京变乱)
3、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按人口年龄平分土地 圣库
评价: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绝对平均 空想 思想结晶
2、形成和平共处五原则

中国近代政治

中国近代政治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2010年 2010年3月31日于菁华 31日于菁华
要点二: 要点二:中共走向成熟
新民主革命不同时期中共对国民党政策进行 新民主革命不同时期中共对国民党政策进行 对国民党政策 怎样调整?依据?影响? 怎样调整?依据?影响? 新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 土地政策的变化依据及 新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依据及 影响? 影响?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犯了哪两次错误 错误?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犯了哪两次错误?有哪些 表现?有何危害?又是如何解决的? 表现?有何危害?又是如何解决的?
方式 阶级 基础
党内合作 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小资 产阶级、 产阶级、工、农
不同点
斗争 退让求团结 以退让求团结 态度 结果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 但结果失败 作用 但结果失败
小结:三大要点知识梳理及其认识。 小结:三大要点知识梳理及其认识。
1、宏观把握民主革命 、 2、新民主革命中中共对国民党对土地 、 知识梳理 政策对本党错误的调整和解决 3、国共两党关系 、 认识提高: 认识提高: 略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见试卷
1923年 1927年 年 年
1935年 1945年 年 年
广州
汉口
遵义
延安
名称 目标 任务 机构
最高 最低 纲领
合作 方针
纠右倾 定方针 打城市
纠正 撤销 肯定 选举
和平 民主 方针 思想 胜利 团结
告诫 转移 任务
纲领 选举 决定
意 义
成立 新阶段
第一次 明确
促合作
指方向 有点左
转折点 成熟了
利于 胜利 过度
要点二: 新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土地 要点二:②新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土地 政策的变化依据及影响? 政策的变化依据及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20 世 纪 初 到 20 年代
姓名:
2017 年 9 月 25 日
19241927
十年对峙
19271937
中国半殖 民地化大 大加深
19 世 纪末
抗日战争
19371945
中国完全 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 建社会
20 世 纪初 解放战争 19451949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高三年级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专题:近代中国文明
主备人: 高竹琴
班级:
姓名:
2017 年 9 月 25 日
17.(2012 高考历史海南卷 19)1949 年 3 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 这意味着( )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18. (2011 年新课标卷文综 31) 1900 年 6 月 21 日, 清政府颁布 “向各国宣战懿旨” 。 6 月 26 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 。 规定“上 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 业为主” 。这表明(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19.(2011 年高考山东文综 12 题)1918 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 外和传播迷信;1924 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 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20.(2011 年福建省文综 18)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 “迨(等到)流毒于天下„„ 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 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 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 A.损害身体,削弱军队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21.(2011 年四川省文综 16)1898 年 8 月,清廷颁布上谕: “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 图商务流通,隐扯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 ”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 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 22.(2011 年浙江省文综 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 “打倒喝我们 血的军阀! ” “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 ” “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 ” “中国红军 万岁! ”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D.八一三事变以后 23.(2011 年重庆市文综 17)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 “我大 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 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霸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 ”这次起义应发生在( ) A.1851 年 B.1895 年 C.1898 年 D.1906 年 24. (2015·安徽文综·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 “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 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 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5 . ( 2014·江苏单科·5) 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
高三年级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专题:近代中国文明 主备人: 高竹琴 【模块体系构建】 中华民国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 建立与北 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洋军阀统 政治上: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 治 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经济上: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夹缝中曲折发展。 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资产阶级先后提出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民 国民大革 主和科学思想,无产阶级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命 社会生活上: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工具、通讯手段和大众传媒发 生了巨变。 阶段 时间 政治 经济 文化 中国开始 19 世 沦为半殖 纪 中 民地半封 后期 建社会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26. (2014·天津文综·7)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 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 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 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 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27. (2014·重庆文综·6)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 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 “轮船未 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 ”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 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28. (2013·浙江文综·1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 “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 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 “门户开放”政策 29. (2013·北京文综·17)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 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 ,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30. (2016·江苏单科·6)有学者认为, 《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 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 。在这种思想的“组合” 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 《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 “中体西用”思想 31. (2015·重庆文综·6)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 “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 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 激而不复反顾? 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 ”据此可知, 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 32. (2015·江苏单科·6)某学者说: “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 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 ” “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
1
高三年级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专题:近代中国文明 主备人: 高竹琴 班级: 姓名: 2017 年 9 月 25 日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高考题组】 9.(2012 高考历史海南卷 14)1870 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 1.(2013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1877 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 民间传言, “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 。此类传言盛行的主 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 要原因在于( ) 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0.(2012 山东基本能力 30)毛泽东指出: “我们停止阶级斗争的原因,是因为半殖民地的中 2.(2012 高考文综浙江卷 19)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 国,外在矛盾,大于内在矛盾,先解决外在矛盾。 ” 当时 “我们停止阶级斗争”有利于( ) 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于多消灭一个敌人” ;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 A.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改进技术,提高质量” 。上述场景出现在( ) 11.(2012 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 18)1931 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 通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大跃进时期 讯。1932 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3.(2012 高考文综北京卷 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 “欧洲人渴望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12.(2012 高考文综山东卷 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在( )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4.(2012 高考文综四川卷 18)1936 年 12 月 28 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安事变,而封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应映出《时代》周刊( ) D. 基 本 上 推 翻 了 北 洋 军 阀 的 统 治 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 B.希望示好日本,结成美日同盟 13.(2012 高考文综福建卷 16)虽成“空壳” ,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 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5.(2012 高考文综重庆卷 18)1936 年,沈钧儒等人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求》 ,强调“中国共产党于去年„„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 。该“主张” 14.(2012 高考文综四川卷 19)1948 年 6 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 “一年 最早见于( ) 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 A. “八一宣言” B.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 C. “国共合作宣言 ” D. 《论联合政府》 们和平。 ”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 ) 6. (2012 高考山东基本能力 26) 法国学者马扎里海说, “汉人于 1661 年从那里驱逐了荷兰人,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1885 年驱逐了法国人,1874 年和 1944 年驱逐了日本人“。 ”那里“是指我国的( )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A.山东 B.辽宁 C.台湾 D.广西 15. (2012 高考山东基本能力 29) 毛泽东说: “我们研究党史, 只从 1921 年起还不能完全说 明 7.(2012 高考文综重庆卷 1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 问题,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的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 ” “前面这部分材料”不包括( ) 其中写道: “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 ,为了保持道 A.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五四运动 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C.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D. 北伐战争 A. 《黄埔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16.(2012 高考山东基本能力 76)2012 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下列 8.(2012 历史江苏卷 7)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 “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 有关党的代表大会叙述正确的是( ) 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 A.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 ”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 B.中共八大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中共十三大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D.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